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葡萄籽多酚对糖尿病大鼠的降血糖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33
1
作者 仇菊 朱宏 卢林纲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26-231,共6页
目的:研究葡萄籽多酚对糖尿病大鼠的降血糖作用,并从胰岛细胞损伤及胰岛素表达的角度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以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至雄性SD大鼠,建立Ⅱ型糖尿病大鼠模型,成模后随机分为模型组、阿卡波糖阳性对照组和葡萄籽多酚组。通过为... 目的:研究葡萄籽多酚对糖尿病大鼠的降血糖作用,并从胰岛细胞损伤及胰岛素表达的角度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以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至雄性SD大鼠,建立Ⅱ型糖尿病大鼠模型,成模后随机分为模型组、阿卡波糖阳性对照组和葡萄籽多酚组。通过为期8周的葡萄籽多酚(50 mg/(kg·d),以体质量计)干预,观察大鼠空腹血糖水平、胰岛素水平、葡萄糖耐受性变化,并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胰岛病变及胰岛素表达。结果:葡萄籽多酚可明显降低糖尿病大鼠的空腹血糖水平(P<0.05),提高对葡萄糖的耐受性,促进胰岛素分泌,改善胰岛细胞损伤,增加胰腺中胰岛素的表达(P<0.05),增加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力及降低丙二醛的含量(P<0.05)。结论:长期低剂量的葡萄籽多酚干预可以有效调节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水平。葡萄籽多酚通过修复胰岛损伤促进胰岛素分泌降低空腹血糖水平,改善葡萄糖耐受程度,这一作用可能与其显著的体内抗氧化功效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籽多酚 降血糖 胰岛素 胰岛细胞损伤
下载PDF
植物多酚对模拟胃酸体系中亚硝酸盐清除能力与亚硝胺生成的影响 被引量:21
2
作者 李玲 张汆 +1 位作者 周光宏 徐幸莲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11-116,共6页
在模拟胃酸体系中研究了茶多酚(TP)和葡萄籽提取物(GP)对亚硝酸盐清除能力和二乙基亚硝胺(NDEA)生成的影响,并对两种多酚的抗氧化性进行了分析。NDEA和亚硝酸盐含量分别采用液相色谱法和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随多酚浓度增加和... 在模拟胃酸体系中研究了茶多酚(TP)和葡萄籽提取物(GP)对亚硝酸盐清除能力和二乙基亚硝胺(NDEA)生成的影响,并对两种多酚的抗氧化性进行了分析。NDEA和亚硝酸盐含量分别采用液相色谱法和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随多酚浓度增加和反应时间延长,TP和GP对亚硝酸盐清除能力增强,其中TP的作用效果强于GP。随TP和GP添加量的增加,体系中NDEA相对生成量逐渐增加,当添加0.5 mg.mL-1TP和1.0 mg.mL-1GP时,NDEA相对生成量达到最大,此后NDEA的相对生成量逐渐减少,最终完全抑制了NDEA的形成。抗氧化活性分析表明,随多酚含量的增加,抗氧化能力增强,其中TP的抗氧化活性强于GP。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TP和GP具有较强的抗氧化和清除亚硝酸盐的能力,对NDEA的生成具有促进和抑制的双重作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多酚 葡萄籽提取物 亚硝酸盐 亚硝胺 抗氧化性
下载PDF
几种多酚类物质用于延长花生牛轧糖货架期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裴亚萍 成少宁 +2 位作者 许先猛 柴义 张宁 《食品工程》 2021年第1期34-37,共4页
通过测定55℃和45℃2个加速破坏温度条件下花生牛轧糖的过氧化值、酸价、菌落总数、大肠菌群4个指标,对比研究苹果多酚、葡萄籽多酚、茶多酚3种天然酚类物质对花生牛轧糖货架期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0.04%的3种酚类物质都具有减缓花生... 通过测定55℃和45℃2个加速破坏温度条件下花生牛轧糖的过氧化值、酸价、菌落总数、大肠菌群4个指标,对比研究苹果多酚、葡萄籽多酚、茶多酚3种天然酚类物质对花生牛轧糖货架期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0.04%的3种酚类物质都具有减缓花生牛轧糖过氧化值升高,抑制花生牛轧糖酸价增高,抑制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增加的作用;在花生牛轧糖中添加苹果多酚比添加葡萄籽多酚、茶多酚的抗氧化效果明显,3种多酚物质具有相近的抑制细菌增值效果,可以延长花生牛轧糖的货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多酚 葡萄籽多酚 茶多酚 花生牛轧糖 延长货架期
下载PDF
葡萄籽多酚纯化及体外厌氧发酵对肠道菌群的影响
4
作者 范利君 王志鹏 +2 位作者 宋安康 李学文 王伟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3-154,共12页
以酿酒后赤霞珠葡萄籽为原材料提取葡萄籽多酚,研究AB-8大孔吸附树脂对葡萄籽多酚的静态、动态吸附-解吸能力,筛选出适合葡萄籽多酚分离纯化的工艺条件,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人粪样体外发酵模型,探讨不同质量浓度葡萄籽多酚对肠道菌群的影... 以酿酒后赤霞珠葡萄籽为原材料提取葡萄籽多酚,研究AB-8大孔吸附树脂对葡萄籽多酚的静态、动态吸附-解吸能力,筛选出适合葡萄籽多酚分离纯化的工艺条件,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人粪样体外发酵模型,探讨不同质量浓度葡萄籽多酚对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表明:AB-8大孔吸附树脂纯化葡萄籽多酚的最适工艺条件为:上样质量浓度8 mg/mL、乙醇体积分数80%、上样流速2 mL/min、洗脱流速1 mL/min,在此纯化条件下,多酚纯度由32.16%提高至80.35%。肠道微生物测序结果显示,葡萄籽多酚质量浓度的变化并不会显著影响肠道细菌总数(P>0.05),而会显著影响肠道菌群的多样性(P<0.05)。门水平下,发酵24 h后,与空白对照组(CK)相比,不同质量浓度加酚组提高了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的相对丰度,降低了拟杆菌门和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低质量浓度组(LG)、中质量浓度组(MG)和高质量浓度组(HG)F/B值分别下降了8.21%,39.81%,57.49%。属水平下,多酚质量浓度的变化会影响肠道中不同菌群的生长、增殖,表现为随着质量浓度的增加对菌群有促进或抑制作用,如提高了埃希氏杆菌属/志贺氏杆菌属、克雷伯氏菌属、副杆菌属、乳酸杆菌属、双歧杆菌属、链球菌属等菌的相对丰度,降低了拟杆菌属、梭状芽胞杆菌XlVa、肠球菌属、嗜胆菌属等菌的相对丰度,随多酚质量浓度的变化表现出浓度效应,且不同发酵时间有明显波动。结论:不同质量浓度葡萄籽多酚通过调节不同菌群结构组成来改善肠道内环境,其中低质量浓度组(LG,4 mg/mL)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籽多酚 体外厌氧发酵 肠道菌群 高通量测序
下载PDF
葡萄籽多酚提取工艺研究及其功效评价
5
作者 严欣 方一泓 +1 位作者 刘元钰 卢玉栋 《云南化工》 CAS 2024年第7期144-147,共4页
通过溶剂提取法从温度、料液比、提取液浓度、提取时间对葡萄籽多酚提取率的影响展开研究,并测定葡萄籽多酚在抗氧化、抗炎、保湿等方面的作用。结果表明,葡萄籽多酚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在70℃下,用60%乙醇溶液,料液比为1∶20,用60 r/min... 通过溶剂提取法从温度、料液比、提取液浓度、提取时间对葡萄籽多酚提取率的影响展开研究,并测定葡萄籽多酚在抗氧化、抗炎、保湿等方面的作用。结果表明,葡萄籽多酚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在70℃下,用60%乙醇溶液,料液比为1∶20,用60 r/min搅拌提取40目脱脂葡萄籽粉2 h,蒸发浓缩后,该条件下获得的葡萄籽多酚的提取率为20.00%,纯度为13.58%。从葡萄酒糟中提取出的葡萄籽多酚仍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抗炎能力,物理保湿能力与1%丙二醇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酒糟 葡萄籽多酚 溶剂提取法 抗氧化 抗炎
下载PDF
葡萄籽多酚对心肌梗死大鼠NF-κB信号通路及肾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武报佳 郭华 +3 位作者 邢慧敏 赵睿 孙波 马冬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3年第8期1409-1414,共6页
目的:观察葡萄籽多酚对心肌梗死大鼠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无特定病原体(SPF)级SD雄雌各半50只大鼠按照体质量随机分为5组,A组(假手术组)、B组(心肌梗死模型组)、C组(心肌梗死模型+低剂量葡萄籽多酚组)... 目的:观察葡萄籽多酚对心肌梗死大鼠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无特定病原体(SPF)级SD雄雌各半50只大鼠按照体质量随机分为5组,A组(假手术组)、B组(心肌梗死模型组)、C组(心肌梗死模型+低剂量葡萄籽多酚组)、D组(心肌梗死模型+高剂量葡萄籽多酚组)及E组(心肌梗死模型+血府逐瘀胶囊组),C组及D组模型大鼠灌胃由蒸馏水稀释的100 mg/kg及300 mg/kg葡萄籽多酚,E组模型大鼠灌胃250 mg/kg的血府逐瘀胶囊。连续14 d,每日1次。A组及B组大鼠灌胃相同时间、相同次数、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末次灌胃后,采用超声测定各组大鼠心功能;收集大鼠尿液及血液,采用比色法检测血清肌酐(Cr)、尿素氮(BUN)水平;黄基水杨酸-硫酸钠比浊法检测24 h尿蛋白(UP24);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心肌组织及肾组织病理改变;采用免疫印迹法及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肾组织NF-κB、NF-κBp65及IκB激酶β(IκKβ)表达。结果:与A组比较,B组左室舒张末期压力(LVEDP)升高,平均动脉压(MAP)及左室收缩压(LVSP)降低,血Cr、BUN和尿UP24升高(P<0.05);与B组比较,C组、D组及E组大鼠心功能LVEDP降低,MAP及LVSP升高,血Cr、BUN和尿UP24降低(P<0.05)。心肌组织病理:A组大鼠心肌纤维整齐,形态椭圆形,细胞纹理清晰;B组细胞质出现血管水肿出血,心肌组织纤维扩张,出现肌丝溶解;C组、D组及E组细胞质水肿减少,间隙改善,结构接近正常。肾脏组织病理:A组肾脏组织结构完整,肾小管和肾小球结构良好;B组肾小球间质增多,肾间质增宽,炎症浸润严重,肾小管严重萎缩;C组、D组及E组肾组织病理显著改善,肾小球硬度降低,炎症浸润改善。B组肾组织NF-κB、NF-κBp65及IκKβ含量高于A组(P<0.05);C组、D组及E组NF-κB、NF-κBp65及IκKβ含量低于B组(P<0.05)。结论:葡萄籽多酚可改善心肌梗死大鼠心脏功能,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葡萄籽多酚 肾功能 心功能 核转录因子κB信号通路 大鼠 实验研究
下载PDF
葡萄籽多酚对免疫抑制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王伟 布丽根·加冷别克 +3 位作者 祖丽普努尔·麦提赛伊迪 娜迪热·阿卜杜克热木 游义琳 胡晓东 《保鲜与加工》 CAS 2021年第7期116-124,共9页
以葡萄籽多酚为研究对象,通过环磷酰胺诱导建立免疫抑制小鼠模型,利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平台探究葡萄籽多酚对免疫抑制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表明:葡萄籽多酚干预能够提高小鼠免疫器官指数及免疫球蛋白(sIgA、IgM、IgG)的含量... 以葡萄籽多酚为研究对象,通过环磷酰胺诱导建立免疫抑制小鼠模型,利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平台探究葡萄籽多酚对免疫抑制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表明:葡萄籽多酚干预能够提高小鼠免疫器官指数及免疫球蛋白(sIgA、IgM、IgG)的含量;低剂量葡萄籽多酚干预能够提高肠道菌群多样性,促进乳酸杆菌属、拟杆菌属、狄氏副拟杆菌属、双歧杆菌属、苏黎世杆菌属、坦纳拟普雷沃菌属、别样棒菌属、罗姆布茨菌属细菌的生长,抑制巴恩斯氏菌属、埃希氏菌-志贺氏菌属、艾克曼菌属等细菌的生长;同时,乳酸杆菌属及双歧杆菌属等益生菌的增殖,有利于促进短链脂肪酸的产生,进而增强机体免疫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籽多酚 免疫抑制 肠道菌群 高通量测序
下载PDF
葡萄籽多酚对花生牛轧糖保质期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成少宁 裴亚萍 +2 位作者 许先猛 柴义 张宁 《食品工程》 2020年第2期40-43,共4页
通过测定花生牛轧糖在55℃和45℃加速破坏温度条件下水分、过氧化值、酸价、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等指标,研究葡萄籽多酚对花生牛轧糖保质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花生牛轧糖中添加葡萄籽多酚,对水分含量影响不大;能减缓花生牛轧糖过氧化值... 通过测定花生牛轧糖在55℃和45℃加速破坏温度条件下水分、过氧化值、酸价、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等指标,研究葡萄籽多酚对花生牛轧糖保质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花生牛轧糖中添加葡萄籽多酚,对水分含量影响不大;能减缓花生牛轧糖过氧化值和酸价的增长速度,抑制细菌的增殖。结果表明,葡萄籽多酚能延长花生牛轧糖的保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籽多酚 牛轧糖 保质期
下载PDF
水溶液电纺制备葡萄籽多酚/明胶复合纤维 被引量:1
9
作者 邢祖阁 韩晓彤 +2 位作者 斯绍雄 姚永毅 张其翼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457-1466,共10页
以水为溶剂,设计玻璃保温装置,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葡萄籽多酚/明胶复合纤维,系统探讨了浓度、温度、电压、流速等工艺条件以及葡萄籽多酚含量对葡萄籽多酚/明胶复合纤维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明胶浓度为24wt%时,随着温度和电压的... 以水为溶剂,设计玻璃保温装置,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葡萄籽多酚/明胶复合纤维,系统探讨了浓度、温度、电压、流速等工艺条件以及葡萄籽多酚含量对葡萄籽多酚/明胶复合纤维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明胶浓度为24wt%时,随着温度和电压的增大,纤维平均直径先减小后增大,随葡萄籽多酚含量增大,纤维平均直径增大。通过加入适量葡萄籽多酚,可将纺丝速度从0.25mL/h提高到0.90mL/h,显著提高了工作效率;当葡萄籽多酚与明胶的质量比≥1∶30时,纤维表面出现串珠;当葡萄籽多酚与明胶的质量比≥1∶20时,可纺性变差。在明胶浓度为24wt%,葡萄籽多酚与明胶质量比为1∶50,控制温度55℃,电压20kV,接收距离12cm,速率0.90mL/h的条件下,制备了纤维直径分布集中,平均直径为515nm的葡萄籽多酚/明胶复合纤维。明胶溶液中加入适量葡萄籽多酚不仅大大提高了纺丝效率,同时由于其良好的抗菌活性和对明胶的交联作用,使复合纤维膜可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领域,特别是创伤敷料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溶液 明胶 葡萄籽多酚 静电纺丝 复合纤维
原文传递
双响应面法结合Matlab法优化葡萄籽多酚提取工艺及羟自由基清除率评价 被引量:12
10
作者 薛山 肖夏 +2 位作者 陈舒怡 刘伯虎 兰国锦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60-167,共8页
本研究采用Box-Behnken双响应面优化法结合Matlab分析法对葡萄籽多酚(Grape seed polyphenols,GSP)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通过考察提取介质、溶剂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四个单因素对GSP含量及羟自由基清除率的影响,经过双响应面优化及Ma... 本研究采用Box-Behnken双响应面优化法结合Matlab分析法对葡萄籽多酚(Grape seed polyphenols,GSP)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通过考察提取介质、溶剂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四个单因素对GSP含量及羟自由基清除率的影响,经过双响应面优化及Matlab分析,得到最优提取工艺为:丙酮浓度78.7%,料液比1∶45 g/mL,提取时间91.2 min,得到GSP实际值为(75.39±0.10)μg没食子酸当量(gallic acid equivalent,GAE)/mg干重(dry weight,DW),羟自由基清除率为70.82%±0.11%。此外,经matlab分析,当提取时间取中间值(C=90 min)时,GSP提取量(y1)和羟自由基清除率(y2)均能够取得最大理论值;当丙酮浓度处于76%~82%区间,料液比越趋近1∶45 mL/g时,y1和y2的值越趋近最大值。双响应面优化与matlab法优化结果具有一致性,两者结合不仅能够准确得到最佳提取方案,也能够更直观地找出合理的工艺参数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籽多酚 双响应面 Matlab分析 工艺优化
下载PDF
葡萄籽多酚逆转胆囊癌细胞株GBC-SD耐药的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杨凤辉 王占民 乌新林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3期202-205,共4页
目的研究葡萄籽多酚(GSP)逆转先天性耐药细胞株GBC-SD耐药的机制,寻找高效低毒的耐药逆转剂。方法选择先天性耐药细胞株GBC-SD为研究对象。MTT比色法测定各化疗药物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RT-PCR测定MDR 1 mRNA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P-gp... 目的研究葡萄籽多酚(GSP)逆转先天性耐药细胞株GBC-SD耐药的机制,寻找高效低毒的耐药逆转剂。方法选择先天性耐药细胞株GBC-SD为研究对象。MTT比色法测定各化疗药物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RT-PCR测定MDR 1 mRNA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P-gp,bcl-2蛋白和细胞内阿霉素浓度的变化。结果(1)无毒(3μg/mL)和低毒(6μg/mL)浓度的GSP处理后各化疗药物的IC50值均明显下降(P<0.0 5),能明显逆转GBC-SD的多药耐药性;(2)上述两浓度的GSP能下调GBC-SD细胞MDR 1 mRNA表达(P<0.0 5);(3)上述两浓度的GSP能下调GBC-SD细胞P-gp和bcl-2蛋白表达(P<0.0 5);(4)GSP增加GBC-SD细胞内ADM药物浓度(P<0.0 5)。结论GSP能部分逆转先天性耐药细胞株GBC-SD多药耐药性,其作用机制为下调GBC-SD细胞MDR 1 mRNA,及P-gp和bcl-2蛋白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癌细胞株 葡萄籽多酚 药理学 耐药性
下载PDF
葡萄籽多酚提取条件优化及其脂肪酶抑制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姜帆 吴子健 +1 位作者 侯惠静 张一然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48-156,共9页
【目的】研究葡萄籽中多酚的最优提取工艺条件并测定其对脂肪酶的抑制率.【方法】通过响应面法优化葡萄籽多酚的提取工艺,然后分析不同体积分数乙醇对AB-8大孔吸附树脂纯化的葡萄籽多酚的脂肪酶抑制率.【结果】葡萄籽多酚最佳提取条件为... 【目的】研究葡萄籽中多酚的最优提取工艺条件并测定其对脂肪酶的抑制率.【方法】通过响应面法优化葡萄籽多酚的提取工艺,然后分析不同体积分数乙醇对AB-8大孔吸附树脂纯化的葡萄籽多酚的脂肪酶抑制率.【结果】葡萄籽多酚最佳提取条件为70%乙醇、纤维素酶添加量为0.5 mg/mL、料液比1∶10、提取温度54℃、提取时间39 min、提取次数4次;得到的葡萄籽提取物对胰脂肪酶活性抑制活力IC50值为2.46 mg/mL.【结论】经过条件优化,多酚的提取率提高,所提取的多酚具有胰脂肪酶活性抑制活力.AB-8大孔吸附树脂法中不同乙醇洗脱组分对脂肪酶活力的抑制作用有一定差异,其中40%乙醇洗脱的葡萄籽多酚溶液对脂肪酶抑制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籽多酚提取物 脂肪酶抑制活性 响应面法 大孔吸附层析
下载PDF
葡萄籽多酚降血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22
13
作者 连冠 鱼毛毛 +3 位作者 徐璐 刘国庆 陈文 祁荣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1-126,共6页
目的研究葡萄籽多酚提取物(GSP)降血脂和抗动脉粥样硬化(As)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7-8周龄雄性低密度脂蛋白受体敲除(LDLR-/-)小鼠32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其中一组喂饲普通饲料并予以生理盐水(正常对照组),其它三组喂饲高脂饲料(含0.5... 目的研究葡萄籽多酚提取物(GSP)降血脂和抗动脉粥样硬化(As)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7-8周龄雄性低密度脂蛋白受体敲除(LDLR-/-)小鼠32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其中一组喂饲普通饲料并予以生理盐水(正常对照组),其它三组喂饲高脂饲料(含0.5%胆固醇和20%猪油),并分别予以生理盐水(高脂模型组)、5mg/(kg·d)依折麦布(阳性药物组)和750 mg/(kg·d)葡萄籽多酚,依折麦布和葡萄籽多酚用生理盐水配制成溶液后给予。12周时取血检测小鼠血浆中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水平,研究GSP对小鼠血脂的影响;小鼠主动脉全长及流出道取材,油红O及苏木精-伊红(HE)染色,对其斑块面积及斑块负荷进行定量,研究GSP对AS病变程度的影响;对主动脉根部进行Mac-2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巨噬细胞对斑块的浸润情况;实时定量PCR检测肝脏组织中与脂质合成、氧化等脂代谢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结果与高脂模型组相比,GSP能显著降低小鼠血浆TC和TG水平;减少AS斑块的形成及斑块中巨噬细胞的浸润;上调肝脏中LDLR相关蛋白1(LRP1)和线粒体胆固醇27-羟化酶(CYP27A1)的表达。结论 GSP具有降低小鼠血脂水平和改善As的作用,GSP降脂可能与通过胆固醇代谢中的替代途径和中性合成途径增加胆固醇转化成胆汁酸、促进脂质的转运有关;其抗As的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浆中TC和TG水平、减少泡沫细胞的形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籽多酚 血脂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葡萄籽多酚对高脂膳食小鼠降血脂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14
作者 熊何健 周常义 +2 位作者 郑新阳 吴国宏 杨秋明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08年第1期105-107,共3页
研究了葡萄籽多酚(GSP)对高脂膳食小鼠降血脂以及体外抗氧化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葡萄籽多酚具有一定的降血脂功能,且在体外具有较强的抗脂质过氧化的功能。
关键词 葡萄籽多酚 降血脂 脂质过氧化 高脂膳食小鼠
下载PDF
葡萄籽多酚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ADR在裸鼠体内的多药耐药逆转作用 被引量:8
15
作者 张翠娟 周庚寅 +3 位作者 李丽 马丽丽 高鹏 李红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3期795-798,共4页
目的 研究葡萄籽多酚 (GSP)对人乳腺癌耐阿霉素细胞MCF 7/ADR的体内多药耐药逆转作用。方法 采用人乳腺癌裸鼠移植瘤模型研究GSP对肿瘤多药耐药的体内逆转作用 ;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不同用药P 糖蛋白 (Pgp)表达变化及肿瘤细胞凋亡率变... 目的 研究葡萄籽多酚 (GSP)对人乳腺癌耐阿霉素细胞MCF 7/ADR的体内多药耐药逆转作用。方法 采用人乳腺癌裸鼠移植瘤模型研究GSP对肿瘤多药耐药的体内逆转作用 ;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不同用药P 糖蛋白 (Pgp)表达变化及肿瘤细胞凋亡率变化。 结果 体内裸鼠抑瘤实验显示GSP有一定抑瘤作用 ,抑制率为 18 35 % ,联合应用阿霉素 (ADR)可显著抑制肿瘤生长 ,2 0mg/kgGSP可有效逆转MCF 7/ADR细胞的耐药性 ,抑瘤率为 5 4 6 4 %。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应用GSP后肿瘤细胞Pgp表达显著降低 ( 32 0 3± 2 0 9) ,与对照组 ( 5 5 13± 2 12 )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平均凋亡率为 15 12 %± 1 0 4 % ,显著高于对照组 9 0 7%± 0 4 3% (P <0 0 5 )。结论 GSP能在体内逆转MCF 7/ADR细胞的耐药性 ,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Pgp表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籽多酚 乳腺癌 癌细胞 MCF-7 ADR 裸鼠 体内 多药耐药逆转作用
原文传递
葡萄籽多酚对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ADR的体内外耐药逆转作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翠娟 周庚寅 +3 位作者 李丽 喻芳 孙妍琳 马超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4年第6期640-642,647,共4页
目的:研究葡萄籽多酚(grapeseedpolyphenol熏GSP)对人乳腺癌耐阿霉素细胞株MCF鄄7/ADR的体内外耐药逆转作用。方法:采用MTT法检测1.2mg/L和2.4mg/LGSP对MCF鄄7/ADR的体外耐药逆转倍数。建立人乳腺癌裸鼠移植瘤模型,实验分为4组:对照组,... 目的:研究葡萄籽多酚(grapeseedpolyphenol熏GSP)对人乳腺癌耐阿霉素细胞株MCF鄄7/ADR的体内外耐药逆转作用。方法:采用MTT法检测1.2mg/L和2.4mg/LGSP对MCF鄄7/ADR的体外耐药逆转倍数。建立人乳腺癌裸鼠移植瘤模型,实验分为4组:对照组,GSP组,阿霉素穴adriamycin熏ADR雪组和ADR+GSP组,观察GSP对肿瘤细胞的体内耐药逆转作用;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不同用药组P鄄糖蛋白穴Pgp雪表达变化。结果:体外1.2mg/LGSP即可有效逆转耐药,2.4mg/LGSP的逆转倍数为9.44;体内裸鼠抑瘤实验显示,GSP有一定抑瘤作用,联用ADR可显著抑制肿瘤生长,20mg/kgGSP可有效逆转CF鄄7/ADR细胞的耐药性,抑瘤率为54.64%。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联用GSP与ADR组肿瘤细胞Pgp表达明显低于单独使用ADR组。结论:GSP能在体内外逆转MCF鄄7/ADR细胞的耐药性,此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Pgp表达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药性 多药 乳腺肿瘤 小鼠 MCF-7细胞株 葡萄籽多酚 P糖蛋白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赤霞珠葡萄籽多酚提取工艺 被引量:3
17
作者 梁传红 陈帅 +1 位作者 李开雄 许程剑 《价值工程》 2015年第23期179-181,共3页
为了提高赤霞珠葡萄籽的有效利用率,本文采乙醇浸提法提取葡萄籽中的多酚,并通过响应面法优化提取条件。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依据Central Composite中心组合设计原理,采用Design-Expert.8.05数据分析软件,对多酚的提取进行了四因素三... 为了提高赤霞珠葡萄籽的有效利用率,本文采乙醇浸提法提取葡萄籽中的多酚,并通过响应面法优化提取条件。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依据Central Composite中心组合设计原理,采用Design-Expert.8.05数据分析软件,对多酚的提取进行了四因素三水平的优化分析。确立最佳提取条件:乙醇体积分数59.39%,提取时间2h,提取温度82.90℃,料水比21.03,在此条件下蛋白质的提取理论值达到35.6603 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面法 乙醇浸提 葡萄籽多酚
下载PDF
葡萄籽多酚提取物的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14
18
作者 李华 王蔚新 袁春龙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9-72,共4页
以榨过油的酿酒葡萄籽为原料,水为提取溶剂,考虑不同因素对提取效率的影响,如粉碎度、料水比、温度、提取时间、提取次数等,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正交实验。分析结果表明,各因素影响效果依次为温度、提取次数、提取时间和料水比,粉... 以榨过油的酿酒葡萄籽为原料,水为提取溶剂,考虑不同因素对提取效率的影响,如粉碎度、料水比、温度、提取时间、提取次数等,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正交实验。分析结果表明,各因素影响效果依次为温度、提取次数、提取时间和料水比,粉碎度对提取效果影响不显著。最终工艺确定为100℃,料水比1:9,提取三次,每次1.5h。所得水溶液浓度约为1mg/mL,经冷冻干燥得葡萄籽多酚提取物粉末,其产率为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葡萄 葡萄籽多酚提取物 提取工艺
下载PDF
GSPE对自发性蛛网膜下隙出血大鼠的脑保护作用
19
作者 邓青山 王东 +3 位作者 邱俊 陶裕川 周世军 易勇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1期79-83,共5页
目的 探讨葡萄籽多酚提取物(GSPE)对自发性蛛网膜下隙出血大鼠的脑保护作用。方法 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剂组、GSPE组。采用线刺法建立自发性蛛网膜下隙出血大鼠模型,假手术组与对照剂组大鼠经管胃饲对照剂,GSPE组大鼠经管... 目的 探讨葡萄籽多酚提取物(GSPE)对自发性蛛网膜下隙出血大鼠的脑保护作用。方法 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剂组、GSPE组。采用线刺法建立自发性蛛网膜下隙出血大鼠模型,假手术组与对照剂组大鼠经管胃饲对照剂,GSPE组大鼠经管胃饲GSPE,术后3 d取鼠脑标本进行TTC染色;提取鼠脑蛋白上清液检测MDA、SOD水平;采用Trizol法提取RINA检测IL-1β、IL-6、IL-10、ICAM-1、TNF-α等炎症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 对照剂组和GSPE组脑缺血平均面积分别为31.61%和14.58%(P<0.001);假手术组、对照剂组、GSPE组的MDA平均水平分别为(2.50±0.04) nmol/mg,(6.46±0.11)nmol/mg,(3.48±0.12)nmol/mg,三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假手术组、对照剂组、GSPE组SOD平均水平分别为(0.40±0.01)U/mg,(0.19±0.02)U/mg,(0.32±0.02)U/mg,三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照剂组大脑皮层中TNF-α、ICAM-1、IL-1β、IL-6的RNA水平显著升高;而经GSPE处理,可以使上述指标的RNA水平明显下降。对照剂组大脑皮层中IL-10水平轻微升高,而经GSPE处理后IL-10的水平有更显著的升高。结论 GSPE通过抑制炎症反应、改善氧化应激、改善脑缺血,对SAH起到神经保护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隙出血 葡萄籽多酚提取物 氧化应激 炎症反应 脑血管痉挛
下载PDF
脱酚葡萄籽粉发酵液抗氧化活性研究
20
作者 王臣东 刘文明 +3 位作者 王婷 田继霞 李彩霞 焦扬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87-91,共5页
通过不同方式处理脱酚葡萄籽粉,考察了多肽和多酚含量的变化及其抗氧化性。结果表明:先培养地衣芽孢杆菌使其产碱性蛋白酶达到一定程度后,加入一定固液比的脱酚葡萄籽粉,得到的多肽和多酚量达最大值,分别为4.23g/L和128.83mg/L。脱酚葡... 通过不同方式处理脱酚葡萄籽粉,考察了多肽和多酚含量的变化及其抗氧化性。结果表明:先培养地衣芽孢杆菌使其产碱性蛋白酶达到一定程度后,加入一定固液比的脱酚葡萄籽粉,得到的多肽和多酚量达最大值,分别为4.23g/L和128.83mg/L。脱酚葡萄籽粉水解后的多肽类物质对羟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的清除起关键作用,而且多肽类物质的组成可能比较复杂。脱酚葡萄籽粉中非碱性蛋白酶的水解成分在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方面发挥主要作用,且地衣芽胞杆菌的作用使其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率提高了约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酚葡萄籽粉 地衣芽孢杆菌 多肽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