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籼改粳”的生产优势及其形成机理 被引量:108
1
作者 张洪程 张军 +7 位作者 龚金龙 常勇 李敏 高辉 戴其根 霍中洋 许轲 魏海燕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86-704,共19页
【目的】旨在阐明"籼改粳"的生产优势,并从栽培角度系统研究其优势形成的生理生态机理。【方法】2010—2011年,在长江下游稻麦两熟制地区(江苏扬州、兴化、东海),以当地代表性的粳稻品种(武运粳24号、徐稻3号、连粳7号、徐优... 【目的】旨在阐明"籼改粳"的生产优势,并从栽培角度系统研究其优势形成的生理生态机理。【方法】2010—2011年,在长江下游稻麦两熟制地区(江苏扬州、兴化、东海),以当地代表性的粳稻品种(武运粳24号、徐稻3号、连粳7号、徐优733等)和籼稻品种(两优培九、Ⅱ优084、新两优6380、扬两优6号等)为材料,系统比较研究籼粳稻的生育安全性、产量、品质、温光资源利用、群体生长发育动态、株型和倒伏性状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在机插和摆栽两种轻简栽培条件下,粳稻生育安全性优于籼稻,后期耐低温,灌浆持续时间长。两年粳稻的平均产量,扬州分别为10.90和10.87 t.hm-2,兴化分别为10.93和10.65 t.hm-2,东海分别为10.49和10.41 t.hm-2,显著或极显著高于籼稻。粳稻群体颖花量与籼稻相当或略少于籼稻,但籽粒的充实性状优于籼稻,这也是粳稻获得较高产量的关键。粳稻加工品质和蒸煮食味品质显著或极显著优于籼稻,外观品质和营养品质稍逊于籼稻。"籼改粳"生产优势形成的生理生态特征为:粳稻全生育期较籼稻明显延长,灌浆后期粳稻更能适应温凉天气,增加水稻对温光资源的利用,使得粳稻能够安全成熟;粳稻后期具有较高的光合生产能力,能够增加群体光合物质积累量,提高群体库容总充实量;同时,粳稻后期能够适应低温天气而不早衰,维持强壮根系和较高的茎鞘强度,增强群体抗倒伏能力,保证较大库容的安全充实与支撑。【结论】在机械化轻简化栽培条件下,粳稻更能充分利用温光资源,生育后期仍保持强劲生长优势,不仅能够安全成熟,而且产量高、品质优、效益好,综合生产力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改粳 产量 品质 生育安全性 生理生态特征
下载PDF
不同穗型小麦品种群体光合特性及产量性状的研究 被引量:78
2
作者 郭天财 王之杰 +4 位作者 胡廷积 朱云集 王晨阳 王化岑 王永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633-639,共7页
多穗型品种豫麦 4 9和大穗型品种周麦 13的群体光合 (CAP)速率在整个生育期内的变化趋势一致 ,均为单峰曲线 ,峰值出现在开花期 ;但生育前期豫麦 4 9的 CAP高于周麦 13,而开花后周麦 13有明显优势。两品种的群体叶源量 (CLSC)具有与 CA... 多穗型品种豫麦 4 9和大穗型品种周麦 13的群体光合 (CAP)速率在整个生育期内的变化趋势一致 ,均为单峰曲线 ,峰值出现在开花期 ;但生育前期豫麦 4 9的 CAP高于周麦 13,而开花后周麦 13有明显优势。两品种的群体叶源量 (CLSC)具有与 CAP相同的趋势。开花期和灌浆中期的 CAP日变化都呈单峰曲线 ,峰值出现在上午 10 h左右。不同穗型品种不同密度处理之间的群体光合特性和产量性状存在着差异。在此研究基础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穗型 产量性状 群体光合特性 品种
下载PDF
畦沟灌溉和干湿交替灌溉对水稻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78
3
作者 张自常 李鸿伟 +3 位作者 陈婷婷 王学明 王志琴 杨建昌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4988-4998,共11页
【目的】探讨协同提高产量和稻米品质的灌溉技术。【方法】以扬稻6号(籼稻)和扬粳4038(粳稻)为材料,自移栽至成熟设置畦沟灌溉和干湿交替灌溉(水势达到-15 kPa再灌水)处理,以农民习惯灌溉为对照,研究不同灌溉方式对产量与品质的形成影... 【目的】探讨协同提高产量和稻米品质的灌溉技术。【方法】以扬稻6号(籼稻)和扬粳4038(粳稻)为材料,自移栽至成熟设置畦沟灌溉和干湿交替灌溉(水势达到-15 kPa再灌水)处理,以农民习惯灌溉为对照,研究不同灌溉方式对产量与品质的形成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畦沟灌溉和干湿交替灌溉提高了抗氧化保护酶活性、叶片光合速率、根系氧化力、根系中吲哚-3-乙酸和玉米素+玉米素核苷含量。畦沟灌溉和干湿交替灌溉的产量较农民习惯灌溉增加了6.16%—11.6%。畦沟灌溉和干湿交替灌溉还显著提高了稻米的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清蛋白、谷蛋白以及稻米淀粉黏滞谱(RVA)的最高黏度和崩解值,降低了垩白米率、垩白大小、垩白度、醇溶蛋白含量和消减值。两品种结果趋势一致。【结论】畦沟灌溉和干湿交替灌溉可以显著提高产量并改善稻米品质,根系和冠层性能的改善是上述两种灌溉方式增加产量和改善稻米品质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畦沟灌溉 干湿交替灌溉 产量 品质 生理特性
下载PDF
麦秸还田及氮肥管理技术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61
4
作者 徐国伟 吴长付 +3 位作者 刘辉 王志琴 张敏 杨建昌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84-291,共8页
以水稻武香粳14和扬粳9538为材料,大田设麦秸还田与不还田、不施氮肥、习惯施肥法(FFP)和基于叶绿素仪(SPAD)测定值的氮肥管理(SSNM)等处理。结果表明,SSNM较FFP氮肥施用量减少40.0%~41.7%,而产量平均增加3.81%。秸秆... 以水稻武香粳14和扬粳9538为材料,大田设麦秸还田与不还田、不施氮肥、习惯施肥法(FFP)和基于叶绿素仪(SPAD)测定值的氮肥管理(SSNM)等处理。结果表明,SSNM较FFP氮肥施用量减少40.0%~41.7%,而产量平均增加3.81%。秸秆还田处理较秸秆未还田的产量平均增加2.49%。氮肥的农学利用率、吸收利用率和生理利用率均以秸秆还田高于秸秆不还田处理。与秸秆未还田或FFP相比,秸秆还田和SSNM降低了生育前期的分蘖数、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但抽穗及以后差异较小);提高了茎蘖成穗率、结实期叶片光合速率和根系活力。说明秸秆还田和SSNM有利于生育后期群体光合生产和提高物质生产效率。秸秆还田和实地氮肥管理提高了氮收获指数和氮肥利用效率。对秸秆还田和SSNM的产量、生育特性及氮肥利用效率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麦秸还田 习惯施肥法 实地氮肥管理 产量 生育特性 氮肥利用率
下载PDF
播期、播种量与施肥量对裸燕麦籽粒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57
5
作者 周萍萍 赵军 +2 位作者 颜红海 兰秀锦 彭远英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33-441,共9页
为探明适合成都平原地区裸燕麦(Avena sativa)的高产栽培方案,以燕选1号、坝莜6号和白燕11号为材料,采用两种播期、4种播种量和4种施肥量的4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不同品种、播期、播种量和施肥量对裸燕麦主要农艺性状及籽粒产量的影... 为探明适合成都平原地区裸燕麦(Avena sativa)的高产栽培方案,以燕选1号、坝莜6号和白燕11号为材料,采用两种播期、4种播种量和4种施肥量的4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不同品种、播期、播种量和施肥量对裸燕麦主要农艺性状及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对裸燕麦有效穗数、株高和产量影响显著(P<0.05),早播(B1)时,各主要农艺性状均显著(P<0.05)高于晚播;播种量对株高影响不显著(P>0.05),对燕麦产量影响显著(P<0.05),在播种量为360万株·hm-2(C4)水平下燕麦产量最高;施肥量对有效穗数、株高、生育期和产量影响显著(P<0.05),燕麦有效穗数、株高和产量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增加幅度逐渐降低。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4个栽培因子对裸燕麦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贡献率大小顺序为施肥量>播期>品种>播种量。根据各主成分综合得分排名及对比各组合实际产量可以看出,早播组合较晚播组合产量高;播种量在180万株·hm-2(C2)、270万株·hm-2(C3)或者360万株·hm-2(C4)水平时、施肥水平在600 kg·hm-2(D3)或者825 kg·hm-2(D4)时均有较高产量。综合各因素之间的影响可知,成都平原地区种植裸燕麦时,以播期为11月1日,播种量为180万株·hm-2、施肥量为600 kg·hm-2为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裸燕麦 播期 播种量 施肥量 产量 农艺性状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节水灌溉对节水抗旱水稻品种产量的影响及生理基础 被引量:42
6
作者 张耗 剧成欣 +3 位作者 陈婷婷 曹转勤 王志琴 杨建昌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4782-4793,共12页
【目的】探明节水抗旱水稻品种在节水灌溉条件下产量形成特点及生理基础。【方法】2个节水抗旱品种旱优113(杂交籼稻)和旱优8号(杂交粳稻)及2个当地高产品种两优培九(两系杂交籼稻)和扬辐粳8号(粳稻)种植于土培池和大田,自移栽后10 d至... 【目的】探明节水抗旱水稻品种在节水灌溉条件下产量形成特点及生理基础。【方法】2个节水抗旱品种旱优113(杂交籼稻)和旱优8号(杂交粳稻)及2个当地高产品种两优培九(两系杂交籼稻)和扬辐粳8号(粳稻)种植于土培池和大田,自移栽后10 d至成熟设置常规灌溉和节水灌溉处理。【结果】与常规灌溉相比,当地高产品种在节水灌溉条件下产量显著降低,两种灌溉方式间的节水抗旱品种产量无显著差异。节水灌溉显著减少灌溉水量,提高灌溉水生产力(产量/灌溉水量),节水抗旱品种灌溉水生产力增幅大于当地高产品种。与当地高产品种相比较,节水抗旱品种在节水灌溉条件下的相对分蘖数和每穗颖花数(节水灌溉分蘖数或颖花数/常规灌溉分蘖数或颖花数)较多,结实率较高;整个生育期绿叶面积持续期长,抽穗期根重较高、抽穗后根系氧化力、根系和叶片中细胞分裂素(玉米素+玉米素核苷)含量、剑叶光合速率和籽粒中蔗糖合酶和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活性、抽穗期至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量、茎中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运转率和收获指数较高。土培池与大田试验结果趋势一致。【结论】在节水灌溉条件下节水抗旱品种比当地高产品种可获得较高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节水抗旱品种在节水灌溉条件下较好的根系性能和地上部植株较强的生理活性是其高产与水分高效利用的重要生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节水灌溉 节水抗旱品种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生理特征
下载PDF
施氮量对夏玉米籽粒灌浆特性和营养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4
7
作者 于宁宁 任佰朝 +2 位作者 赵斌 刘鹏 张吉旺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3771-3776,共6页
合理施氮可显著提高夏玉米籽粒灌浆速率,增加产量,改善品质.本试验以登海518(DH518)和郑单958(ZD958)为供试材料,大田条件下设置不施氮(N0)、少量施氮(N1,129kg N·hm^-2)、适量施氮(N2,184.5 kg N·hm^-2)和过量施氮(N3,300 kg... 合理施氮可显著提高夏玉米籽粒灌浆速率,增加产量,改善品质.本试验以登海518(DH518)和郑单958(ZD958)为供试材料,大田条件下设置不施氮(N0)、少量施氮(N1,129kg N·hm^-2)、适量施氮(N2,184.5 kg N·hm^-2)和过量施氮(N3,300 kg N·hm^-2)4个施氮量处理,研究施氮量对夏玉米籽粒灌浆特性和籽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施氮处理玉米的籽粒灌浆受抑制,粒重减小,产量显著降低;随着施氮量增加,两品种的籽粒平均灌浆速率增加,粒重和产量显著增加,N1处理较N0增产16.4%~57.2%,N2处理较N0增产35.8%~65.1%.N0处理的籽粒粗蛋白、可溶性糖和总淀粉含量及支链/直链淀粉(支/直)降低,粗脂肪含量增加;DH518品种N2处理较N0、N1处理的粗蛋白、可溶性糖和总淀粉含量分别增加32.5%、6.5%,19.9%、9.5%和8.9%、5.2%,且支/直升高;ZD958品种N2处理较N0、N1处理的粗蛋白、可溶性糖和总淀粉含量分别增加16.9%、7.8%,30.5%、14.8%和11.5%、5.7%,支/直升高;两品种N2处理的粗脂肪含量较N0和N1降低4.8%~12.3%.但是,过量施氮(N3)较N2处理夏玉米产量降低,籽粒品质下降.可见,合理施氮可促进夏玉米籽粒灌浆,增加粒重,提高产量,改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施氮量 产量 籽粒灌浆特性 籽粒营养品质
原文传递
不同肥料处理对豫麦49小麦冠层结构与产量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30
8
作者 李春明 熊淑萍 +1 位作者 杨颖颖 马新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514-2519,共6页
为探讨不同肥料处理对小麦冠层结构和产量性状的影响,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和大田切片法,研究了豫麦49小麦品种在单施尿素、鸡粪和鸡粪与尿素配施等条件下小麦冠层结构特征、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化,结果表明:施用鸡粪有利于增加旗叶的叶绿... 为探讨不同肥料处理对小麦冠层结构和产量性状的影响,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和大田切片法,研究了豫麦49小麦品种在单施尿素、鸡粪和鸡粪与尿素配施等条件下小麦冠层结构特征、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化,结果表明:施用鸡粪有利于增加旗叶的叶绿素含量(SPAD),提高群体光合有效辐射(PAR),增大小麦群体的平均叶倾角(MLA),降低群体的冠层开度(DIFN),提高小麦群体的叶面积指数(LAI)和籽粒产量。综合考虑小麦产量、经济系数等因素,3种肥料处理以鸡粪与尿素配施为最佳,配施处理的小麦冠层结构适宜、株型最佳、群体光分布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 小麦 冠层结构 产量性状
下载PDF
氮素运筹对弱筋小麦扬麦9号产量、品质和旗叶衰老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2
9
作者 李春燕 徐月明 +4 位作者 郭文善 封超年 刘萍 朱新开 彭永欣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24-529,共6页
为了解弱筋小麦植株衰老特性与籽粒产量及品质形成的关系,选用弱筋小麦扬麦9号,设置不同的氮肥处理,测定和分析了植株生育后期旗叶光合特性和衰老特性及品质指标。结果表明,低氮(180 kg/ha)和高氮(240 kg/ha)在氮肥比例[基肥∶壮蘖肥(5... 为了解弱筋小麦植株衰老特性与籽粒产量及品质形成的关系,选用弱筋小麦扬麦9号,设置不同的氮肥处理,测定和分析了植株生育后期旗叶光合特性和衰老特性及品质指标。结果表明,低氮(180 kg/ha)和高氮(240 kg/ha)在氮肥比例[基肥∶壮蘖肥(5叶期施)∶拔节肥(倒3叶施)∶孕穗肥(倒1.5叶施)]为7∶1∶2∶0时的两处理生产的籽粒品质均符合国标(GB/T 17893-1999)。施氮量180 kg/ha、氮肥比例5∶1∶2∶2处理植株生育后期净光合速率、Rubisco含量、SPAD值、POD和SOD酶活性在品质符合国标的处理中最高,旗叶蔗糖含量高,籽粒转化蔗糖能力强,产量最高;施氮量240 kg/ha、氮肥运筹5∶1∶2∶2处理,虽然有效延缓了植株衰老,产量最高,但籽粒品质不符合国标。说明弱筋小麦扬麦9号后期衰老速率快虽有利于降低籽粒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但不利于产量提高;延缓衰老虽有利于产量提高,但易致品质下降。本试验条件下,弱筋小麦扬麦9号采用施氮量180 kg/ha、氮肥运筹5∶1∶2∶2的栽培方式,后期衰老速率适度,有利于品质改善,产量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筋小麦 产量 品质 衰老
下载PDF
施硅量对甬优系列籼粳交超级稻产量及相关形态生理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16
10
作者 韦还和 孟天瑶 +10 位作者 李超 张洪程 史天宇 马荣荣 王晓燕 杨筠文 戴其根 霍中洋 许轲 魏海燕 郭保卫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37-445,共9页
以籼粳交超级稻甬优12和甬优15为试材,比较研究了不同硅肥施用量(0、75、150、225、300 kg hm^(-2))对甬优籼粳交超级稻产量及其形态生理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甬优12和甬优15产量均随硅肥施用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且均以... 以籼粳交超级稻甬优12和甬优15为试材,比较研究了不同硅肥施用量(0、75、150、225、300 kg hm^(-2))对甬优籼粳交超级稻产量及其形态生理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甬优12和甬优15产量均随硅肥施用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且均以硅肥用量225 kg hm^(-2)处理的产量最高。产量构成因素穗数随硅肥施用量增加而递增,结实率和千粒重则随之递减。(2)甬优12和甬优15在拔节、抽穗和成熟期的茎蘖数均随硅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茎蘖成穗率则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以225 kg hm^(-2)处理最高。(3)与对照(0 kg hm^(-2))相比,施硅处理显著增加了拔节、抽穗和成熟期的干物重和叶面积指数,拔节至抽穗期、抽穗至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量和光合势也随硅肥施用量增加而递增。(4)随硅肥施用量的增加,倒一、倒二、倒三叶的叶长和叶宽随之递增,倒一、倒二、倒三叶的叶基角和披垂度随之递减。此外,与对照(0 kg hm^(-2))相比,施硅处理显著提高了茎、鞘干重及单位节间干重。文章还讨论了甬优籼粳交超级稻硅肥高效施用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甬优籼粳交超级稻 产量 产量形成特征
下载PDF
麦秸还田与实地氮肥管理对直播水稻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5
11
作者 徐国伟 谈桂露 +2 位作者 王志琴 刘立军 杨建昌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85-694,共10页
大田直播粳稻品种扬粳9538,设置麦秸还田与不还田、不施氮肥、习惯施肥法(FFP)和基于叶绿素仪(SPAD)测定值的实地氮肥管理(SSNM)处理。结果表明,SSNM的氮肥施用量较FFP减少30.0%~31.3%,产量较FFP平均增加7.61%,施氮区秸秆还田的产量较... 大田直播粳稻品种扬粳9538,设置麦秸还田与不还田、不施氮肥、习惯施肥法(FFP)和基于叶绿素仪(SPAD)测定值的实地氮肥管理(SSNM)处理。结果表明,SSNM的氮肥施用量较FFP减少30.0%~31.3%,产量较FFP平均增加7.61%,施氮区秸秆还田的产量较秸秆未还田的平均增加2.65%。与秸秆未还田或FFP相比,秸秆还田和SSNM降低生育前期的分蘖数、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但抽穗及以后各处理间差异较小。秸秆还田增加了叶片中有机酸含量,增大了田间昼夜温湿度差;秸秆还田和SSNM处理提高了茎蘖成穗率与ATP酶活性,增加了结实期叶片的光合速率以及根系活力,有利于直播水稻生育后期群体的光合生产和提高物质生产效率。对秸秆还田和SSNM的产量和生育特性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播水稻 麦秸还田 习惯施肥法(FFP) 实地氮肥管理(SSNM) 产量 生育特性
下载PDF
除草剂使用时期对小麦籽粒产量、品质及光合特性的调控效应 被引量:15
12
作者 党建友 裴雪霞 +3 位作者 王姣爱 程麦凤 屈会选 张定一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91-296,共6页
田间试验研究了除草剂2,4-D丁酯(A)和世玛(B)11月15日、次年3月20日和4月4日3个使用时期对小麦"临优145"产量结构、籽粒产量、品质和叶片净光合速率(Pn)的影响。结果表明:2,4-D丁酯3个使用时期均使小麦叶片Pn降低,且随使用期... 田间试验研究了除草剂2,4-D丁酯(A)和世玛(B)11月15日、次年3月20日和4月4日3个使用时期对小麦"临优145"产量结构、籽粒产量、品质和叶片净光合速率(Pn)的影响。结果表明:2,4-D丁酯3个使用时期均使小麦叶片Pn降低,且随使用期推迟降幅越大;世玛3个使用时期在1~15d使叶片和旗叶灌浆前中期Pn较对照降低,灌浆后期B1(11月15日)和B2(3月20日)处理旗叶Pn高于CK处理。2,4-D丁酯3个使用时期对灌浆参数影响相对较小,而世玛使籽粒灌浆持续期(S)和有效灌浆持续期(Se)延长,使平均灌浆速率(R)、有效灌浆期灌浆速率(Rs)降低。除草剂使用时期对小麦千粒重和成穗数影响较大,且随使用时期推迟影响越大,对穗粒数影响较小。随使用期推迟2,4-D丁酯使小麦产量降低越多,世玛的B1和B2处理小麦产量分别提高157.44kg·hm^-2和222.34kg·hm^-2,B3处理(4月4日)则减产512.71kg·hm^-2。2,4-D的A1和A2处理使小麦籽粒品质改善,A3和世玛的3个使用时期均使小麦品质指标降低。因此,2种除草剂11月15日使用对小麦各项指标影响较小,次年4月4日使用影响最大,尤其是B3处理使产量最低,品质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草剂 使用时期 小麦 籽粒产量 品质 光合特性 灌浆参数
下载PDF
施肥量和播种密度对陇东优质冬小麦灌浆期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3
13
作者 刘建华 牛俊义 闫志利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90-894,共5页
为明确施肥量和种植密度对优质小麦灌浆期生理特性的影响,采用多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试验方法,对优质冬小麦"陇鉴301"的籽粒灌浆期生理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就施肥量、种植密度2因素进行了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肥密水平对小麦灌... 为明确施肥量和种植密度对优质小麦灌浆期生理特性的影响,采用多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试验方法,对优质冬小麦"陇鉴301"的籽粒灌浆期生理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就施肥量、种植密度2因素进行了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肥密水平对小麦灌浆进程均产生影响。中肥高密度处理对小麦灌浆最有利,高肥高密度处理下产量最高,为4188.09kg·hm-2。肥密水平对冬小麦3项光合指标均产生影响,但影响的具体程度因光合指标和处理而异,高密度中肥处理有利于提高叶片光合速率,高密度高肥处理有利于提高叶片蒸腾速率,高肥水平则有利于提高叶片的气孔导度。灌浆、产量及生理特性的肥密互作效应达极显著水平,且具有正向的互作值。为提高小麦产量,生产上应依据品种特性来协调确定施肥量和种植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量 种植密度 灌浆特性 籽粒产量 光合生理特性 优质冬小麦
下载PDF
贵州喀斯特地区农作物种植结构优化对策 被引量:12
14
作者 邓灵稚 杨振华 苏维词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60-166,共7页
从产量特征的视角,在运用C-PAC模型(典型主成分分析法)分析贵州省1949—2013年种植结构演变主要驱动力的基础上,探讨种植结构优化对策。结果表明:(1)贵州省60余年来农作物产量整体呈波动上升,其种植类型逐渐向市场主导型转变,但各类作... 从产量特征的视角,在运用C-PAC模型(典型主成分分析法)分析贵州省1949—2013年种植结构演变主要驱动力的基础上,探讨种植结构优化对策。结果表明:(1)贵州省60余年来农作物产量整体呈波动上升,其种植类型逐渐向市场主导型转变,但各类作物产量比重变化差异明显。其中,粮食作物中稻谷产量比重从1949年的58.40%下降至2013年的21.68%,蔬菜比重却提升至51.47%,水果产量占经济作物比重也增长至62.47%。(2)通过C-PCA耦合模型对贵州省作物种植结构演变的驱动力分析得到,其主要驱动因子为总人口、城市化水平、仓储运输业产值、年均气温、年降水量和农业人口比重(累计贡献率达86.04%)。(3)作物种植结构的优化,不仅需要在开展喀斯特地区种植结构适宜性评价的前提下,发展以市场为导向的山地特色高效种植业,还需完善农业仓储物流系统和城乡交通网络,为喀斯特地区特色高效生态种植业的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 粮食 产量特征 喀斯特地区 种植结构 优化对策 贵州
原文传递
控释尿素减施对双季稻光合特性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被引量:11
15
作者 黄思怡 周旋 +5 位作者 田昌 徐泽 袁浩凌 刘强 谢桂先 彭建伟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36-742,共7页
通过研究控释尿素减施对双季稻产量、经济效益及光合特性的影响,并探讨各构成因素间及其与水稻产量的相互关系,筛选出最佳双季稻连作施用量,为双季稻节本增效提供依据。定位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2015-2016年控释尿素处理早... 通过研究控释尿素减施对双季稻产量、经济效益及光合特性的影响,并探讨各构成因素间及其与水稻产量的相互关系,筛选出最佳双季稻连作施用量,为双季稻节本增效提供依据。定位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2015-2016年控释尿素处理早晚稻产量分别提高2.6%~8.1%和6.7%~22.3%,早稻控释尿素减N 10%处理经济效益、总颖花数和总实粒数分别提高3.00%、0.02%和6.34%,晚稻控释尿素减N 20%处理分别提高12.18%、5.09%和6.53%,且晚稻施用控释尿素的增产增收效果较早稻好。控释尿素处理随着施N量的减少其净光合速率先增加后降低。相关性分析表明:早、晚稻籽粒产量与总颖花数和总实粒数呈显著正相关。综合水稻产量和经济效益评估认为,在双季稻区习惯施N水平基础上,通过适当降低控释尿素N用量,利于形成有效穗数,提高水稻功能叶净光合速率,有效扩充籽粒库容,促进水稻增产节肥增效,且早、晚稻分别以控释尿素减N 10%和减N 20%处理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稻 控释尿素 减氮 产量 经济效益 光合特性
下载PDF
不同矮秆基因小麦农艺性状的遗传差异 被引量:8
16
作者 李兴普 Vill.,VL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1-5,共5页
对含有不同主效矮秆基因(Rht1、Rht2和Rht1+Rht2)的三组春小麦进行了两年、两地试验。结果表明,具有半矮秆基因Rht1的小麦表现出较高的生物产量、穗粒数和容重,它们以此获得较高的籽粒产量;具有矮秆基因Rh... 对含有不同主效矮秆基因(Rht1、Rht2和Rht1+Rht2)的三组春小麦进行了两年、两地试验。结果表明,具有半矮秆基因Rht1的小麦表现出较高的生物产量、穗粒数和容重,它们以此获得较高的籽粒产量;具有矮秆基因Rht1和Rht2的小麦.则表现出较高的千粒重,通过增大收获指数获得高产;在两个半矮秆组内,籽粒产量与株高之间,粒数/m2与千粒重之间均为显著负相关;就矮秆组而言,在籽粒产量与粒数/m2、生物产量及生物产量比率之间,生物产量与粒数/m2之间,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不同品种矮秆基因的不同构成,形成了各性状间不同的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矮秆基因 籽粒产量 农艺性状 小麦
下载PDF
麦草全量机械还田对机插水稻产量和生长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17
作者 陈新红 韩正光 +3 位作者 叶玉秀 张安存 王哲 周青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38-41,共4页
旨在探讨麦秸全量机械还田对机插水稻产量和生长特性的影响。以中熟华粳2号为试验材料,设小麦秸秆还田与秸秆不还田两个处理,进行机械插秧,对水稻的产量形成和生长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处理后穗数降低,每穗穗粒数、结实率和... 旨在探讨麦秸全量机械还田对机插水稻产量和生长特性的影响。以中熟华粳2号为试验材料,设小麦秸秆还田与秸秆不还田两个处理,进行机械插秧,对水稻的产量形成和生长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处理后穗数降低,每穗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质量均高于秸秆不还田处理,产量显著提高;各生育时期的茎蘖数明显降低;干物质积累、叶面积指数、根冠比和光合速率在抽穗前低于秸秆不还田处理,抽穗后则相反。可见,秸秆还田对机插水稻具有增产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插水稻 秸秆还田 产量 生长特性
下载PDF
大丽轮枝孢激活蛋白对小麦旗叶面积及其光合特性和籽粒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9
18
作者 黄琴 王红光 +3 位作者 李东晓 房琴 李浩然 李瑞奇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097-1103,共7页
为明确大丽轮枝孢激活蛋白(Verticillium Dahliae Asp-f2 Like,简称VDAL)对冬小麦旗叶面积、花后光合特性及籽粒产量的影响,于2017-2018和2018-2019年两个小麦生长季,以强筋冬小麦品种藁优2018为材料,在河北藁城设置大丽轮枝孢激活蛋白... 为明确大丽轮枝孢激活蛋白(Verticillium Dahliae Asp-f2 Like,简称VDAL)对冬小麦旗叶面积、花后光合特性及籽粒产量的影响,于2017-2018和2018-2019年两个小麦生长季,以强筋冬小麦品种藁优2018为材料,在河北藁城设置大丽轮枝孢激活蛋白种子包衣,并在大田条件下设置春三叶(倒四叶)露尖(S3)、春四叶(倒三叶)露尖(S4)、春五叶(倒二叶)露尖(S5)、春六叶(旗叶)露尖(S6)以及孕穗期(SB)叶面喷施VDAL和全生育期不喷施VDAL(S0)6个处理,以不包衣且不喷施为对照(CK),分析了VDAL对小麦旗叶面积、花后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S4和S5处理显著(P<0.05)增加了旗叶的长或宽,从而增大了叶面积。S4、S5和S6处理可以维持旗叶花后较高水平的净光合速率。各喷施处理的籽粒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与CK相比,两年间S4处理的籽粒产量均显著(P<0.05)提高,2018-2019年,S5处理的穗粒数和籽粒产量也显著(P<0.05)提高。综上,采用VDAL种子包衣,并于春生4~5叶龄喷施VDAL,可以增加旗叶面积和旗叶花后净光合速率,提高穗粒数和千粒重,从而达到增加产量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活蛋白 冬小麦 旗叶面积 籽粒产量 光合特性
下载PDF
不同抗性稗草对水稻产量及其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9
19
作者 张自常 谷涛 +3 位作者 杨霞 彭琼 柏连阳 李永丰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594-1603,共10页
为探讨对除草剂敏感的稗草和产生多抗性的稗草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南粳9108为试验材料,自水稻移栽至成熟分别与对二氯喹啉酸、稻杰和双草醚均敏感的稗草(敏感稗草,T1)和对二氯喹啉酸、稻杰和双草醚均产生抗性的稗草(多抗性稗草,T2)... 为探讨对除草剂敏感的稗草和产生多抗性的稗草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南粳9108为试验材料,自水稻移栽至成熟分别与对二氯喹啉酸、稻杰和双草醚均敏感的稗草(敏感稗草,T1)和对二氯喹啉酸、稻杰和双草醚均产生抗性的稗草(多抗性稗草,T2)共生,以无稗草水稻处理为对照(CK)。结果表明,与T1相比,T2的分蘖数、干物质积累量和每穗粒数显著降低、生育期缩短,但千粒重显著增加。与稗草共生后,与CK相比,T1和T2的水稻产量分别显著减产32.5%~33.4%和24.8%~26.7%,T2的减产率略低于T1,但二者差异不显著。与CK相比,T1和T2还显著降低了水稻抽穗期水稻叶面积指数、灌浆期叶片光合速率、根系氧化力、根干重、籽粒中玉米素+玉米素核苷、吲哚-3-乙酸含量、蔗糖合成酶和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活性和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T1与T2间差异不显著。水稻叶面积指数、灌浆期叶片光合速率、根系氧化力、根干重、籽粒中玉米素+玉米素核苷、吲哚-3-乙酸含量、蔗糖合成酶和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活性和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的显著降低是T1和T2致使水稻产量降低的重要原因。本研究结果为杂草综合治理和水稻高产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敏感稗草 抗除草剂稗草 水稻 产量 生理特性
下载PDF
播期和播量对不同穗型小麦品种群体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易媛 马红勃 +5 位作者 王静 张会云 赵娜 朱雪成 张娜 刘东涛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3-21,共9页
为明确淮北麦区不同穗型小麦品种不同播期条件下适宜的播种量,以多穗型品种徐麦40和大穗型品种徐麦41为材料,设置适期播种(10月10日)和晚播(10月25日)2个播期,每个播期下设常规播量(D1,适期播种为120 kg/hm~2,晚播为180 kg/hm~2)、1.25... 为明确淮北麦区不同穗型小麦品种不同播期条件下适宜的播种量,以多穗型品种徐麦40和大穗型品种徐麦41为材料,设置适期播种(10月10日)和晚播(10月25日)2个播期,每个播期下设常规播量(D1,适期播种为120 kg/hm~2,晚播为180 kg/hm~2)、1.25倍常规播量(D2)和1.5倍常规播量(D3)3个播量,研究播期和播量对不同穗型小麦品种群体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期播种有利于提高单株茎蘖数、单株穗数、成穗率、穗粒数、千粒质量、粒质量叶比和收获指数;晚播条件下增加播量对小麦干物质积累量、冬前茎蘖数、最大茎蘖数、穗数、叶面积指数和总结实粒数有补偿作用,但单株茎蘖数、单株穗数、成穗率、粒质量叶比、穗粒数、千粒质量和收获指数降低。与徐麦41相比,多穗型品种徐麦40具有较强的茎蘖成穗能力,较高的成穗率和总结实粒数,但穗粒数、千粒质量、收获指数较低。与适期播种相比,晚播条件下增加播量,多穗型品种徐麦40产量仍可维持在适期播种水平,而大穗型品种徐麦41则减产较多。适期播种条件下,多穗型品种徐麦40和大穗型品种徐麦41适宜播量分别为120 kg/hm~2和150 kg/hm~2;晚播条件下,2个品种均以播量180 kg/hm~2为宜。综上,多穗型品种徐麦40具有较强的茎蘖成穗能力和较高的成穗率,晚播条件下,由于增加播量对穗数的促进作用大于对穗粒数和千粒质量的降低作用,故产量仍可维持适期播种条件下水平,说明该品种播期弹性较大,可适应生产上极端天气导致的播期推迟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播期 播量 产量 多穗品种 大穗品种 群体性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