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0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块体单元法的理论和计算模型 被引量:41
1
作者 任青文 余天堂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67-77,共11页
本文提出一种数值分析的离散模型。它以块体单元的刚体位移为基本未知量,根据块体在外力和缝面应力作用下的平衡条件、变形协调条件和缝面材料的本构关系,采用变分原理导出块体单元法的支配方程。由于相邻块体的位移不同,这是一种位... 本文提出一种数值分析的离散模型。它以块体单元的刚体位移为基本未知量,根据块体在外力和缝面应力作用下的平衡条件、变形协调条件和缝面材料的本构关系,采用变分原理导出块体单元法的支配方程。由于相邻块体的位移不同,这是一种位移不协调的单元,文章应用广义变分原理证明了它的收敛性。根据缝面材料不同的本构关系,可以对结构进行弹性、弹塑性或流变分析。这种方法可以解决非连续介质问题,特别适用于解决具有众多节理、裂隙岩体的变形、应力和稳定分析。研究和算例表明,它具有效率较高,精度较好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块体单元法 支配方程 本构关系 刚体位移 岩体
下载PDF
中国加入WTO十年的法理断想:简论WTO的法治、立法、执法、守法与变法 被引量:23
2
作者 陈安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4-124,共11页
在中国加入WTO"满九晋十"之际,针对目前国内外学界流行的某些看法,提出若干商榷意见和建言,是很有必要的。中国人亟宜认真总结加入WTO九年以来的实践经验,对WTO的体制及其立法、法治、执法现状,进行一分为二的科学剖析和判断... 在中国加入WTO"满九晋十"之际,针对目前国内外学界流行的某些看法,提出若干商榷意见和建言,是很有必要的。中国人亟宜认真总结加入WTO九年以来的实践经验,对WTO的体制及其立法、法治、执法现状,进行一分为二的科学剖析和判断,提高认识,用以指导今后的新实践。中国和国际弱势群体既要在WTO现存体制中"守法"和"适法",在实践中精通其运行规则,使其为我所用,最大限度地趋利避害;又要在实践中明辨是非臧否,深入探究WTO现行体制中对国际弱势群体明显不利和显失公平的各种条款和"游戏规则",认真思考其变革方向,并通过"南南联合",凝聚力量,推动"变法图强",促使WTO法制和法治与时俱进,造福全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TO 立法 法治 执法 守法 变法
下载PDF
试论“阳化气,阴成形”理论对中医肿瘤治法的指导意义 被引量:21
3
作者 李爽 沈涛 +3 位作者 祝捷 陈陆双 刘毅 由凤鸣 《四川中医》 2015年第7期34-35,共2页
"阳化气,阴成形"理论是中医对许多疾病病因病机的高度概括,对肿瘤的本质和病机也同样适合,对"阳化气,阴成形"理论进行探讨,认为"阳化气"不足,从而导致"阴精"垃圾的产生是导致肿瘤形成的重要原... "阳化气,阴成形"理论是中医对许多疾病病因病机的高度概括,对肿瘤的本质和病机也同样适合,对"阳化气,阴成形"理论进行探讨,认为"阳化气"不足,从而导致"阴精"垃圾的产生是导致肿瘤形成的重要原因,"布散阳气"是中医治疗肿瘤的最终目的,"阳化气"的观念应该贯穿整个中医肿瘤治疗的始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化气 阴成形 中医肿瘤 治法 指导
下载PDF
百年中国共产党的独特性再认识--基于治理型政党的视角 被引量:21
4
作者 郭定平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13,共9页
在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之际,从治理型政党的视角重新认识中国共产党的独特性有助于正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增强制度自信。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百年征程中,中国共产党经历了从革命型政党到革命型执政党、再到治理... 在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之际,从治理型政党的视角重新认识中国共产党的独特性有助于正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增强制度自信。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百年征程中,中国共产党经历了从革命型政党到革命型执政党、再到治理型政党的转变。在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就是一种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政党中心的复合型治理,具体体现在国家治理、社会基层治理、国企公司治理等方面。为了加强治理型政党建设,实现党的全面领导与国家治理体系的有机统一,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必须走制度化、法治化、规范化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理型政党 中国共产党 国家治理 制度体系 依法治国
下载PDF
大众传媒的使用与驾驭:执政能力的重要标示 被引量:17
5
作者 童兵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30-136,共7页
正确使用和合理管理大众传媒是现代政党执政能力的重要标示。美国执政党及其政治代表总统通过各种渠道同大众传媒保持密切联系。无产阶级政党自觉地把大众传媒作为自己的旗帜与武器。中国共产党重视大众传媒在执政党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 正确使用和合理管理大众传媒是现代政党执政能力的重要标示。美国执政党及其政治代表总统通过各种渠道同大众传媒保持密切联系。无产阶级政党自觉地把大众传媒作为自己的旗帜与武器。中国共产党重视大众传媒在执政党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重视新闻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在信息流向、信息流量、信息质量三个方面进行调整。对一些执政党不能善待大众传媒和错误使用大众传媒的教训应引以为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众传媒 执政能力 信息传播规律
原文传递
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辨识维度与遵循逻辑 被引量:15
6
作者 张明军 《政治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13,M0003,共12页
执政的核心问题是促使民众对执政主体拥护和支持的各要素之间的必然联系。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需要从本质维度(党所掌握的国家权力向权威的转化)、价值维度(执政理念与目标)、模式维度(执政与领导的复合)、能力维度(执政能力现代化)、绩... 执政的核心问题是促使民众对执政主体拥护和支持的各要素之间的必然联系。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需要从本质维度(党所掌握的国家权力向权威的转化)、价值维度(执政理念与目标)、模式维度(执政与领导的复合)、能力维度(执政能力现代化)、绩效维度(成本-收益帕累托最优)等视角予以探析。党的执政规律的理念是遵循而非创设,遵循的核心是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遵循的路径是坚持从执政的实然基础到应然目的,遵循的方式是坚持执政规律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执政规律 辨识维度 遵循逻辑
原文传递
中共党组制度的历史逻辑、运作机理及实践要求 被引量:6
7
作者 胡南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16,48,共13页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作为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党组在党的组织架构中具有特殊重要作用,其历史演进过程体现了党对执政规律、治国理政认识的不...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作为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党组在党的组织架构中具有特殊重要作用,其历史演进过程体现了党对执政规律、治国理政认识的不断深化。通过组织嵌入、成员同构、职权交叉,党组制度促进了党的领导与依法执政的有机统一,成为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提高党依法执政水平的重要制度形式。在党组制度运行实践中,要把法治要求贯穿于党组工作的始终,完善党组的组织建设,优化党组议事规则、规范决策程序,不断提升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和科学领导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党组制度 执政规律 依法执政
下载PDF
我国医院社会责任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徐爱军 周春红 +3 位作者 谢蓉蓉 杨学伟 陆荣强 陈峰 《中国医院管理》 2010年第7期12-14,共3页
以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为基础,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来分析,指出医院性质、规模、财务、法律标准、外部约束等影响医院履行社会责任的因素,从而为如何提高医院履行社会责任的水平提供建议。
关键词 医院 社会责任 医院性质 治理结构 法律
下载PDF
论党的执政方式向依法治国的根本性转变 被引量:7
9
作者 朱力宇 万其刚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74-79,共6页
“依法治国”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在执政方式和国家权力运作方式的重大转变。我国在 1 978年以前没有提出依法治国方略的原因是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缺乏依法治国的社会需求和动力 ,长期以来形成了依靠... “依法治国”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在执政方式和国家权力运作方式的重大转变。我国在 1 978年以前没有提出依法治国方略的原因是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缺乏依法治国的社会需求和动力 ,长期以来形成了依靠党的政策办事的习惯定势 ,旧中国给人们留下的封建专制传统较多 ,民主法制观念淡薄。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以适应执政方式向依法治国的转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执政方式 依法治国 法治 中共领导
原文传递
执政规律理论的反思与前瞻 被引量:6
10
作者 陆永平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6期35-41,共7页
迄今为止党的执政规律的理论研究总结了我们党执政的丰富经验,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观点,但现有执政规律理论的解读脱离了规律本质、偏离了规律的研究方法、背离了规律本性,产生了把执政规律混同于执政理念的缺陷。深化党的执政规律的研究... 迄今为止党的执政规律的理论研究总结了我们党执政的丰富经验,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观点,但现有执政规律理论的解读脱离了规律本质、偏离了规律的研究方法、背离了规律本性,产生了把执政规律混同于执政理念的缺陷。深化党的执政规律的研究,必须在科学的执政实践的结构中,正确界定执政实践各要素的本质内涵与特性,科学揭示执政实践各要素之间的本质联系,理性分析执政实践的固有矛盾的特质与形成机理,运用科学抽象的研究方法,将执政经验上升为执政实践的理性认识,使具有主观性特征的执政理念转化为对客观的执政规律的理性探索和自觉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执政实践 执政规律 反思 前瞻
下载PDF
法治与德治:思想史的视角及现代审视 被引量:5
11
作者 关健英 王颖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1-65,共5页
先秦的"德治"与"法治"之争,实质是社会治理方式之争。儒家具有由来已久的重德传统,同时认为法和刑也是调节社会关系、维持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儒家"德治"中"君德"的思想非常丰富,"以德治... 先秦的"德治"与"法治"之争,实质是社会治理方式之争。儒家具有由来已久的重德传统,同时认为法和刑也是调节社会关系、维持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儒家"德治"中"君德"的思想非常丰富,"以德治君"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批判性品格。在中国建设法治国家、推进法治进程的今天,更应该关注德治,关注制度下人的因素,关注道德的人和人的道德,尤其要关注官员群体的职业操守和道德素质对于法治的重要性,而不应摒弃德治,患上制度迷恋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治 法治 君德 以德治君
下载PDF
依法执政的原则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铖 吴春生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12-15,共4页
依法执政的原则,是依法执政这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根本前提。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探讨,本文作出对《执政法》的初步设想。
关键词 依法执政 原则 执政法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能力建设的历史演进、实践创新与经验启示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先春 林松涛 《党政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9-37,124,共10页
中国共产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走过了百年光荣历程,创造了七十多年长期执政的辉煌成就。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以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提出“建设... 中国共产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走过了百年光荣历程,创造了七十多年长期执政的辉煌成就。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以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提出“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战略目标,在统筹强化党长期执政的政治方向、筑牢党长期执政的思想基础、夯实党长期执政的组织基础、健全党长期执政的制度体系等丰富实践中,探索回答“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重大时代课题,积累了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的宝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中国共产党 长期执政能力建设 执政规律
下载PDF
治吏:中国历代法律的“宗旨”——读《法治是什么:从贵族法治到民主法治》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启成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64-171,共8页
中国历代法律的宗旨是"治吏"。韩非子先从实效角度提出"明主治吏不治民",王夫之为之赋予崇高的价值追求,提出"严以治吏,宽以养民",从而将帝制中国法制精义一语道破。《法治是什么》以社会转型理论为依据... 中国历代法律的宗旨是"治吏"。韩非子先从实效角度提出"明主治吏不治民",王夫之为之赋予崇高的价值追求,提出"严以治吏,宽以养民",从而将帝制中国法制精义一语道破。《法治是什么》以社会转型理论为依据,将中国历史上的法治分为贵族法治、帝制法治和民主法治三个阶段和两次转型,集中论述"治吏"这一宗旨在其中的不同表现形式。它是将法史学的微观考查和宏观视野很好结合起来的法史学著述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旨 治吏 法治 转型 创新
原文传递
省统管及跨行政区划法院、检察院设置改革之宪法视角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梁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1期41-48,共8页
为了革除司法地方化,省统管法院、检察院人财物与设置跨行政区划的法院、检察院成为司法体制改革的根本策略,其实质是以司法事权的中央化维护司法职权的国家化。通过对现行《宪法》的体系解释发现,这一改革并不违反现行《宪法》且有规... 为了革除司法地方化,省统管法院、检察院人财物与设置跨行政区划的法院、检察院成为司法体制改革的根本策略,其实质是以司法事权的中央化维护司法职权的国家化。通过对现行《宪法》的体系解释发现,这一改革并不违反现行《宪法》且有规范依据,应遵循宪法委托之精神细化完善两院组织法,为司法体制改革目标的实现提供具体法律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统管 跨行政区划法院、检察院 宪法 两院组织法
下载PDF
论国际民事诉讼中《国际商事合同通则》的明示选择适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瑛 杜蕾 《武大国际法评论》 2017年第4期85-101,共17页
在国际民事诉讼中,法院是否支持当事人明示选择《国际商事合同通则》作为准据法,受制于法院地的冲突法规则,即有关冲突法规则是否允许选择"非国家法"作为国际商事合同准据法。尽管欧盟新条例依然将非国家法排除在意思自治选... 在国际民事诉讼中,法院是否支持当事人明示选择《国际商事合同通则》作为准据法,受制于法院地的冲突法规则,即有关冲突法规则是否允许选择"非国家法"作为国际商事合同准据法。尽管欧盟新条例依然将非国家法排除在意思自治选法范围之外,也鲜有明确支持当事人选择《国际商事合同通则》等非国家法作为国际商事合同准据法的国内法,但海牙《国际商事合同法律选择原则》第3条明确将国际、跨国家或区域范围内作为一套中性、平衡规则被普遍接受的法律规则纳入当事人可以选择的法律范围。国际普遍实践仍然是将当事人明示选择为准据法的《国际商事合同通则》作为合同并入条款。我国立法并未明确将当事人可选择的国际商事合同准据法限定于"国家法",缺乏对当事人选择适用国际惯例的规范,实践中法院做法不一。本文主张将《国际商事合同通则》作为国际惯例,并通过司法解释对选法范围的规定间接框定当事人意思自治可选择的"法律"范围,对那些可以经由当事人意思自治选择而成为准据法的国际惯例的标准加以界定,规定法院应认可当事人选择被普遍接受、具有中立和平衡规则体系的国际惯例作为国际商事合同的准据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思自治 准据法 国际商事合同通则 国际惯例
下载PDF
我国意识形态制度自信的底气 被引量:4
17
作者 侯惠勤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4期1-6,共6页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根本制度,需要从理论上进行深入阐发以增强制度自信。文章针对西方将我国坚持马克思主义诬称为“洗脑”的谬论,从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要求以及现代国家执政党治国理政的...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根本制度,需要从理论上进行深入阐发以增强制度自信。文章针对西方将我国坚持马克思主义诬称为“洗脑”的谬论,从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要求以及现代国家执政党治国理政的通则方面、从走出今天的经济全球化困境,推进当代人类文明进步的需要方面、从遵循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规律,为繁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奠基方面等,阐明了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制度化的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意识形态 执政规律 治国理政 人类文明 哲学社会科学
下载PDF
以术为介:《韩非子》“养生-治国”思想探析
18
作者 祁涛 《晋阳学刊》 2024年第4期134-141,共8页
“养生-治国”思想是道家极富特色的政治理论,伴随着战国黄老思想的兴盛,对法家思想形成了深刻影响。学界对《韩非子》虽然在“养生”和“治国”思想上多有研究,且成果卓著,但对“养生”与“治国”思想的分途研究使得韩非思想的结构没... “养生-治国”思想是道家极富特色的政治理论,伴随着战国黄老思想的兴盛,对法家思想形成了深刻影响。学界对《韩非子》虽然在“养生”和“治国”思想上多有研究,且成果卓著,但对“养生”与“治国”思想的分途研究使得韩非思想的结构没有被整体凸显出来,进而造成在法、术、势相互关系上的争议。基于此,立足于韩非“养生-治国”的整体构架,采用结构分析的方法,可知韩非子秉持“以术为介”的治国方略,君主作为“养生”与“治国”的中介,实现“无为而治”要“借术以行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生 治国
下载PDF
儒家“礼乐刑政”和谐治国方略及其启示
19
作者 沈岚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9-12,共4页
儒家"礼乐刑政,综合为治"的治国方略,为我国古代封建王朝的长治久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礼治"、"乐治"、"刑治"和"政治"各具特色,蕴含着丰富的和谐智慧,为我们提供了关于道德、文化... 儒家"礼乐刑政,综合为治"的治国方略,为我国古代封建王朝的长治久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礼治"、"乐治"、"刑治"和"政治"各具特色,蕴含着丰富的和谐智慧,为我们提供了关于道德、文化艺术、法律及行政管理等方面建设的具体经验。"综合为治"则彰显四大方略融通并举,共促和谐治世之效,对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治” “乐治” “刑治” “政治” 综合为治 治国方略 和谐观
下载PDF
严复译《法意》之法治思想探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孙曙生 蔡维力 《政法论丛》 2009年第3期24-30,共7页
严复译《法意》,彰显了其以"治"为中心的政治问题意识。通过对《法意》的政治的翻译,向我们展示了他从治道到治制再到治术的关于"治"的思想脉络;通过把当时的中国社会形态、政治制度及其历史成因与西方社会作为对比... 严复译《法意》,彰显了其以"治"为中心的政治问题意识。通过对《法意》的政治的翻译,向我们展示了他从治道到治制再到治术的关于"治"的思想脉络;通过把当时的中国社会形态、政治制度及其历史成因与西方社会作为对比,说明中国社会和政治的特点及其根源,进而为中国走上法治的道路指明方向。重读《法意》,将对我们理解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法制的现代性问题产生新的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道 治制 治术 严复《法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