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金的制备、表征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周睿璐 付大友 +2 位作者 袁东 吴永强 谯康全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3期14-18,共5页
纳米金材料基于其良好的光学和电子学特性,近年来已成为科学家们研究的热点之一。实验以氯金酸为原料,柠檬酸三钠为还原剂,采用经典的柠檬酸三钠还原法制备出纳米金溶液,利用目测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和扫描探针显微镜法对其进行表征... 纳米金材料基于其良好的光学和电子学特性,近年来已成为科学家们研究的热点之一。实验以氯金酸为原料,柠檬酸三钠为还原剂,采用经典的柠檬酸三钠还原法制备出纳米金溶液,利用目测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和扫描探针显微镜法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纳米金粒子尺寸均匀、呈球形单分散分布。利用自组装单分子膜原理,通过层层组装将纳米金粒子和DNA探针依次固定到玻碳电极表面制备探针电极,利用电化学工作站检测其信号,结果表明纳米金标记DNA探针可显著增强目标DNA的检测信号,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并使响应电流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金 金标记 DNA
下载PDF
李斯特菌免疫检测用胶体金的制备及抗体标记 被引量:9
2
作者 刘珊娜 葛怀娜 +2 位作者 孟繁桐 范志华 刘金福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21-324,共4页
单增李斯特菌是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可危害人体健康,造成经济损失。加强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检测,是降低食品安全风险的有效手段。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以胶体金作为示踪物,结合抗原抗体反应应用于食品安全快速检测领域。通过柠檬酸三钠... 单增李斯特菌是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可危害人体健康,造成经济损失。加强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检测,是降低食品安全风险的有效手段。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以胶体金作为示踪物,结合抗原抗体反应应用于食品安全快速检测领域。通过柠檬酸三钠还原氯金酸的方法制备胶体金溶液。胶体金最佳制备条件为:25 m L 0.01%氯金酸水溶液中加入1 m L 1%柠檬酸三钠水溶液,反应时间5 min。利用李斯特菌菌体蛋白抗体标记胶体金来制备探针,最佳标记p H值为8.4,最佳标记蛋白抗体量为12μg/m L。制备的胶体金探针具有生物活性,可用于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快速检测方法的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体金 柠檬酸三钠 标记 李斯特菌菌体蛋白抗体
原文传递
逆行标记法研究颈脊神经节至交感神经节的神经反射通路 被引量:7
3
作者 左金良 邱思强 +4 位作者 魏光伟 韩建龙 栾方海 朱新炜 陈安民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14-617,共4页
目的分析颈交感神经节和颈脊神经节之间的神经纤维联系,探讨颈性眩晕发病的神经反射基础。方法 48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颈上交感神经节组和颈下交感神经节组及相应对照组,于颈上或颈下交感神经节内分别注入荧光金溶液或生理盐水,分别于存... 目的分析颈交感神经节和颈脊神经节之间的神经纤维联系,探讨颈性眩晕发病的神经反射基础。方法 48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颈上交感神经节组和颈下交感神经节组及相应对照组,于颈上或颈下交感神经节内分别注入荧光金溶液或生理盐水,分别于存活4、8d后取出双侧颈脊神经节C2~C8,制备冷冻切片并进行荧光显微镜观察分析。结果颈上交感神经节组在同侧C2~C5脊神经节中出现荧光金标记神经元,以C3和C4脊神经节中标记神经元为多;颈下交感神经节组在同侧C5~C8脊神经节中出现标记神经元,以C6和C7为多。结论颈交感神经节和颈脊神经节之间存在直接的神经纤维联系,且有一定的分布规律,这些联系可能是颈性眩晕的神经解剖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神经节 颈上交感神经节 颈下交感神经节 荧光金 颈性眩晕 神经反射弧 逆行追踪 新西兰兔
下载PDF
免疫层析技术及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4
作者 李雨芮 刘晓雅 +3 位作者 张文劲 陈颖钰 郭爱珍 胡长敏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92-198,共7页
免疫层析技术是一类以纳米级标记物探针作为示踪和标记物的检测技术。此类技术除了具有操作简易、反应迅速和时耗较短等特点外,还兼具低成本和高特异性,尤其适用于临场检测。免疫层析技术的发展随着时代需求也在不断加速和更新,现以经... 免疫层析技术是一类以纳米级标记物探针作为示踪和标记物的检测技术。此类技术除了具有操作简易、反应迅速和时耗较短等特点外,还兼具低成本和高特异性,尤其适用于临场检测。免疫层析技术的发展随着时代需求也在不断加速和更新,现以经典的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为基础,综述时间分辨与镧系元素荧光免疫层析、荧光微球免疫层析、量子点免疫层析、纳米模拟酶免疫层析及结合新技术的免疫层析的原理、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并对免疫层析技术的未来发展做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体金 免疫层析 荧光标记 侧向免疫层析
原文传递
牛血清白蛋白介导合成的金纳米簇用于活细胞荧光成像 被引量:7
5
作者 袁媛 何晓晓 +3 位作者 石慧 王柯敏 伍旭 霍希琴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167-2172,共6页
以牛血清白蛋白介导合成金纳米簇,并利用荧光分光光度计、纳米粒度及zeta电位仪以及非变性聚丙烯酰胺蛋白质电泳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金纳米簇不仅荧光信号较强,而且在不同pH值溶液中荧光稳定性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金纳米... 以牛血清白蛋白介导合成金纳米簇,并利用荧光分光光度计、纳米粒度及zeta电位仪以及非变性聚丙烯酰胺蛋白质电泳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金纳米簇不仅荧光信号较强,而且在不同pH值溶液中荧光稳定性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金纳米簇与宫颈癌细胞(HeLa)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该金纳米簇可成功进入活细胞内,在最佳的培育时间和金纳米簇浓度条件下可达到较好的活细胞荧光标记效果,且在经过细胞固定化处理后仍保持其标记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纳米簇 活细胞 荧光标记
下载PDF
纳米金在生物医学技术应用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7
6
作者 李家萌 曹颖 +1 位作者 赵媛 杨毅梅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6-170,共5页
近年来,纳米金因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及生物学性质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并逐渐被当作光学探针和生物相容性材料来使用。随着纳米金标记技术向医学领域的不断渗透,以纳米金为免疫标记物的检测技术将成为现代重要标记技术,也将会在未来... 近年来,纳米金因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及生物学性质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并逐渐被当作光学探针和生物相容性材料来使用。随着纳米金标记技术向医学领域的不断渗透,以纳米金为免疫标记物的检测技术将成为现代重要标记技术,也将会在未来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综述了纳米金在病原体、核酸蛋白质检测和生物传感器制备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金 标记技术 检测
原文传递
胶体金标记法半定量比较植物韧皮部和叶肉组织中细胞壁的纤维素含量 被引量:6
7
作者 谢礼 李云琴 洪健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65-170,共6页
植物细胞壁由多种多糖成分构成,不同类型细胞的细胞壁结构和成分略有不同。本研究利用纤维素酶探针对水稻三种类型细胞壁,包括筛管细胞壁、韧皮部薄壁细胞细胞壁和叶肉细胞细胞壁分别做胶体金标记,半定量比较细胞壁区域内金颗粒的面密度... 植物细胞壁由多种多糖成分构成,不同类型细胞的细胞壁结构和成分略有不同。本研究利用纤维素酶探针对水稻三种类型细胞壁,包括筛管细胞壁、韧皮部薄壁细胞细胞壁和叶肉细胞细胞壁分别做胶体金标记,半定量比较细胞壁区域内金颗粒的面密度,间接反映三种类型细胞壁的纤维素含量。利用IMARIS软件对金标图像做金颗粒的分割、细胞壁区域面积测算和细胞壁区域内金颗粒的筛选等一系列图像处理技术,可以半自动化对较大批量的图像进行处理,利于统计分析。经过每组30个重复的测算,结果发现筛管细胞壁的纤维素含量显著高于韧皮部薄壁细胞和叶肉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壁 纤维素 胶体金标记 半定量 图像处理
下载PDF
双荧光逆向追踪法研究大鼠视网膜节细胞的中枢投射 被引量:6
8
作者 郑华 万瑾 +5 位作者 郑瑾 韩晓洁 俞亦龄 肖虹蕾 佘振珏 周国民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5-29,共5页
目的:观察向上丘投射的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在视网膜内的分布、密度及细胞类型上的差异。方法:将 DiI 与荧光金(FG)注射入 SD 大鼠的同侧和(或)对侧上丘,不同时相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两种荧光标记 RGCs 的分布情况。结果:视网膜... 目的:观察向上丘投射的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在视网膜内的分布、密度及细胞类型上的差异。方法:将 DiI 与荧光金(FG)注射入 SD 大鼠的同侧和(或)对侧上丘,不同时相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两种荧光标记 RGCs 的分布情况。结果:视网膜与视神经内均可见荧光标记;视网膜内标记 RGCs 的数目随时间延长略有增加。DiI 与 FG 的标记效率无明显差异;RGCs 大多数为对侧投射;视网膜颞背侧区域可见双侧投射细胞;视网膜颞腹侧周边区集中存在同侧投射细胞,多数胞体较大;视网膜其它区域可见零星同侧投射细胞。结论:DiI 与 FG 可高效率逆行标记 RGCs 及部分突起;SD 大鼠视网膜内并存着向对侧、双侧及同侧脑区投射的 RGCs,后二者数量较少,分布局限;同侧投射以大胞体细胞为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荧光金 Dil 逆行追踪 投射方式
下载PDF
基于免疫胶体金标记技术的检测研究及其在堆肥中的应用展望 被引量:5
9
作者 赖萃 曾光明 +6 位作者 黄丹莲 冯冲凌 胡霜 苏峰峰 赵美花 黄超 危臻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09-914,共6页
金纳米颗粒作为一种性能优异的标记物应用广泛。随后发展出来的免疫胶体金标记技术作为一种灵敏度高、操作步骤简便、检测快速的免疫反应检测技术得到广泛关注。本文介绍了免疫胶体金标记技术的基本原理、制备方法并详述了近年来该技术... 金纳米颗粒作为一种性能优异的标记物应用广泛。随后发展出来的免疫胶体金标记技术作为一种灵敏度高、操作步骤简便、检测快速的免疫反应检测技术得到广泛关注。本文介绍了免疫胶体金标记技术的基本原理、制备方法并详述了近年来该技术的新发展。此外,结合免疫胶体金标记技术在免疫检测与环境检测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展望了其在堆肥环境检测中的应用潜力和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体金 标记 免疫检测 堆肥 评述
下载PDF
鞣酸还原法制备胶体金及其蛋白标记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成梅 张鸿 +3 位作者 罗舜菁 钟寒燕 陈婷婷 黄丽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2008年第12期1264-1267,1206,共5页
本文采用单纯鞣酸还原法和传统柠檬酸三钠法分别制备了40nm胶体金,并用它们进行氨苄青霉素全抗原标记实验;通过光谱扫描、纳米粒度仪检测等多种方法对两种胶体金进行蛋白标记前后的质量对比鉴定,通过抑菌试验进一步验证蛋白标记成功,同... 本文采用单纯鞣酸还原法和传统柠檬酸三钠法分别制备了40nm胶体金,并用它们进行氨苄青霉素全抗原标记实验;通过光谱扫描、纳米粒度仪检测等多种方法对两种胶体金进行蛋白标记前后的质量对比鉴定,通过抑菌试验进一步验证蛋白标记成功,同时用考马斯亮蓝G-250法定量检测蛋白标记量。结果显示:单纯鞣酸还原法制备的胶体金粒径均匀度比传统柠檬酸钠法更佳,可在常温下进行,比需加热的传统柠檬酸钠法操作更加简单易行;鞣酸法胶体金通过加入K2CO3调节pH后进行蛋白标记,标记量为6.8μg/mL,略低于柠檬酸钠法胶体金的8.3μg/mL,胶体金标记前后的光谱曲线及粒度分布图均发生了相应变化,标记物抑菌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鞣酸 胶体金 蛋白标记 纳米粒度仪
下载PDF
纳米金标记共振光散射法均相测定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被引量:4
11
作者 邹明静 王淑玉 王英玲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198-1201,共4页
采用纳米金(15 nm)标记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抗体(anti-NSE)获得金标记anti-NSE。在适宜的条件下,金标记anti-NSE可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发生免疫反应生成NSE的免疫金复合物,使纳米金发生凝集,该液相体系在620 nm处共振光散射信... 采用纳米金(15 nm)标记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抗体(anti-NSE)获得金标记anti-NSE。在适宜的条件下,金标记anti-NSE可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发生免疫反应生成NSE的免疫金复合物,使纳米金发生凝集,该液相体系在620 nm处共振光散射信号显著增强。实验表明,NSE质量浓度在0.05~20 ng/m L范围内与共振光散射增强值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01 ng/m L,方法已用于人血清中NSE的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金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金标记 共振光散射
原文传递
纳米胶体金最佳标记条件的一种简易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夏宝宣 杜美利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10年第1期36-38,共3页
免疫胶体金稳定性的关键因素在于标记胶体金时条件的选择。本文将最适pH值和最适蛋白稳定量的测定结合起来,用蛋白质过量法测定胶体金最佳标记条件。
关键词 胶体金 纳米粒子 标记条件 蛋白质过量法
下载PDF
胶体金制备标记条件优化及其在农业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颖沙 何新全 +3 位作者 李建科 刘颖楠 李冰花 王迪 《农业工程》 2020年第9期48-51,共4页
提出了胶体金制备技术、标记技术的优化措施,并对其在农业生产及农产品安全检测领域的应用进行探讨。结果表明,采用0.22μm过滤操作、锡箔纸包装和加入少许防腐剂可延长胶体金保存时间;通过确定最佳pH值、蛋白量和离心力可对胶体金进行... 提出了胶体金制备技术、标记技术的优化措施,并对其在农业生产及农产品安全检测领域的应用进行探讨。结果表明,采用0.22μm过滤操作、锡箔纸包装和加入少许防腐剂可延长胶体金保存时间;通过确定最佳pH值、蛋白量和离心力可对胶体金进行抗体标记。现有研究表明,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在农业生产与环境检测等方面,尤其是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有着尤为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体金 农业生产 农产品安全 检测 标记
下载PDF
纳米金棒标记技术应用于旋毛虫感染诊断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蔡子涵 曹颖 +3 位作者 朱逢龙 李倩 和艳红 杨毅梅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52-658,共7页
目的用聚合纳米金棒标记的巯基化旋毛虫排泄分泌抗原构建旋毛虫感染早期敏感的诊断方法。方法制备旋毛虫成虫、新生幼虫、囊包幼虫的粗抗原和纯化抗原,以及肌幼虫排泄分泌抗原。优化金晶种子生长法中的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抗... 目的用聚合纳米金棒标记的巯基化旋毛虫排泄分泌抗原构建旋毛虫感染早期敏感的诊断方法。方法制备旋毛虫成虫、新生幼虫、囊包幼虫的粗抗原和纯化抗原,以及肌幼虫排泄分泌抗原。优化金晶种子生长法中的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抗坏血酸(AA)和硝酸银(AgNO3)的用量,制备出长径比稳定的纳米金棒,与不同浓度(10、 20、 30、 40、 50μg/ml)巯基化的旋毛虫排泄分泌抗原、虫体粗抗原以及虫体纯化抗原结合进行纳米金棒的功能化,通过观察紫外分光扫描表面等离子共振吸收峰的变化,筛选标记的最适浓度和诊断抗原。用纳米金棒标记最适诊断抗原,分别检测不同囊包幼虫感染度(轻、中、重度分别感染50、 100、 300条/鼠)小鼠感染后5、 8、 11、 17、 23 d的血清抗体以及重度感染的小鼠不同血清稀释度(1∶300、 1∶400、 1∶500、 1∶600、 1∶700、 1∶800)的血清抗体情况,并与包被最适诊断抗原的ELISA法检测结果进行评价性比较,判定其检测早期低虫荷时的敏感性。结果 11.875 ml 0.2 mol/L CTAB、 160μl 100 mmol/L AA和150μl 10 mmol/L AgNO3制备出的纳米金棒径长比最长,溶液最稳定。用纳米金棒标记的不同浓度旋毛虫粗抗原、纯化抗原以及排泄分泌抗原,紫外分光光度计光谱显示表面等离子共振吸收峰位移最大值为87 nm,最适包被抗原为排泄分泌抗原。用纳米金棒标记的旋毛虫肌幼虫排泄分泌抗原能检出轻度、中度、重度感染囊包幼虫后5 d小鼠的血清抗体以及稀释度为1∶800的阳性血清抗体。ELISA法能检出轻度和中度感染囊包幼虫后11 d小鼠的血清抗体和重度感染囊包幼虫后8 d小鼠的血清抗体以及稀释度为1∶600的阳性血清抗体。结论纳米金棒能够有效标记旋毛虫抗原,排泄分泌抗原功能化的纳米金棒对旋毛虫早期感染及低虫荷的诊断具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毛虫 旋毛虫虫体抗原 纳米金棒 标记技术 诊断
原文传递
基于纳米金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光散射法测定视黄醇结合蛋白
15
作者 邹明静 王淑玉 +2 位作者 王英玲 李刚 刘雪莹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70-74,共5页
采用柠檬酸钠还原法制备了粒径约为12nm的纳米金颗粒,并用其标记视黄醇结合蛋白抗体(anti-RBP).在pH=5.29的KH_2PO_4-Na_2HPO_4缓冲溶液中,纳米金标记anti-RBP可与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发生特异性结合使纳米金颗粒凝集成网格结构,由于纳... 采用柠檬酸钠还原法制备了粒径约为12nm的纳米金颗粒,并用其标记视黄醇结合蛋白抗体(anti-RBP).在pH=5.29的KH_2PO_4-Na_2HPO_4缓冲溶液中,纳米金标记anti-RBP可与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发生特异性结合使纳米金颗粒凝集成网格结构,由于纳米金颗粒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使其在620nm处共振光散射信号显著增强.C_(RBP)在0.1~60ng·mL^(-1)范围内与共振光散射增强值ΔI_(620nm)线性相关,检出限为0.02ng·mL^(-1),用于定量分析人血清中的RBP,方法简单、灵敏,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金 视黄醇结合蛋白 金标记 等离子体共振光散射
下载PDF
纳米金增强伏安免疫分析
16
作者 朱静 李路 《德州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47-51,共5页
建立了一种新的纳米金增强伏安免疫分析方法.以人免疫球蛋白G(HIgG)为模型,羊抗人免疫球蛋白G(GAH IgG)固定于电极表面构成免疫传感器界面.固定化抗体与分析目标物HIgG发生免疫反应而将HIgG捕获,再通过夹心法将纳米金标记的GAH IgG结合... 建立了一种新的纳米金增强伏安免疫分析方法.以人免疫球蛋白G(HIgG)为模型,羊抗人免疫球蛋白G(GAH IgG)固定于电极表面构成免疫传感器界面.固定化抗体与分析目标物HIgG发生免疫反应而将HIgG捕获,再通过夹心法将纳米金标记的GAH IgG结合于电极界面.通过金增强过程可在纳米金上进一步沉积金形成直径较大的纳米金颗粒,使电极表观面积大大增加,进而显著改善电极表面的电极表面吸附电化学行为,故用循环伏安法或差示脉冲法测定的金增强前后吸附伏安电流变化值可实现界面结合的金纳米探针的含量,从而间接实现分析目标物HIgG的测定.其线性范围为50 ng/mL^1μg/mL,检测限为20 ng/mL.实验表明该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实现简便,可望成为一种新型有潜力的高灵敏免疫传感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体金 免疫 纳米颗粒标记 金增强 差示脉冲法
下载PDF
银增强共振光散射法测定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17
作者 邹明静 王娜 魏彦刚 《化学试剂》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6-80,共5页
采用平均粒径约为15 nm的纳米金颗粒标记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抗体(anti-NSE)获得金标记anti-NSE,其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后生成NSE免疫金复合物,经离心分离后可获得含有金标记anti-NSE的上层清液。以上... 采用平均粒径约为15 nm的纳米金颗粒标记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抗体(anti-NSE)获得金标记anti-NSE,其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后生成NSE免疫金复合物,经离心分离后可获得含有金标记anti-NSE的上层清液。以上清液中的纳米金催化银离子还原生成金银复合纳米微粒,该复合纳米微粒在470 nm处具有较强的共振光散射信号。结果表明,NSE浓度在0.02-15.0 ng/mL范围内与共振光散射强度变化值ΔI470 nm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003 ng/mL,用于人血清中NSE的定量分析,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金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金标记 银增强 共振光散射
下载PDF
木霉对辣椒疫霉菌抑制作用的超微结构与细胞化学 被引量:29
18
作者 胡东维 王源超 徐颖 《菌物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95-100,共6页
哈茨木霉菌株NF9和TC3对辣椒疫霉病菌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超微结构与细胞化学研究表明,木霉菌丝能够缠绕并寄生疫霉菌菌丝,且重寄生作用主要发生在培养基内的菌丝上。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木霉菌可直接水解和破坏疫霉菌菌丝,说明木霉抑... 哈茨木霉菌株NF9和TC3对辣椒疫霉病菌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超微结构与细胞化学研究表明,木霉菌丝能够缠绕并寄生疫霉菌菌丝,且重寄生作用主要发生在培养基内的菌丝上。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木霉菌可直接水解和破坏疫霉菌菌丝,说明木霉抑菌作用的主要机制是直接向外分泌水解酶分解疫霉的细胞壁及细胞质,而不是重寄生作用。不同培养基对木霉的重寄生作用有重要影响,减少培养基中葡萄糖含量可以增强木霉的重寄生作用和抑菌效果。此外,在菌落生长后期,疫霉的新生菌丝均可侵染自身的老菌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寄生作用 生物防治 免疫金标记 木霉 辣椒疫霉菌 抑制作用 超微结构 细胞化学
下载PDF
稻曲病菌毒素的活性测定、抗体制备与细胞定位 被引量:18
19
作者 陈美军 胡东维 徐颖 《实验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10-314,共5页
稻曲病菌在PD 液体培养基中生长良好,并能产生对植物细胞具有高度生物抑制活性的毒素。生物学活性测定袁明,用100%的甲醇能提取稻曲病菌液体培养物中的粗毒素。粗毒素对小麦胚根胚芽的生长有强烈的抑制作用。把毒素主要成分Ustiloxin A ... 稻曲病菌在PD 液体培养基中生长良好,并能产生对植物细胞具有高度生物抑制活性的毒素。生物学活性测定袁明,用100%的甲醇能提取稻曲病菌液体培养物中的粗毒素。粗毒素对小麦胚根胚芽的生长有强烈的抑制作用。把毒素主要成分Ustiloxin A 和BSA 偶联后,制备了抗血清,ELISA 检测表明用两种偶联剂偶联所制备的抗体效价分别为1∶20000和1∶6000。进一步的免疫胶体金标记分析表明,所制备的抗体能与茼丝中分泌的毒素特异性结合,说明所获得的抗体是特异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曲病菌 毒素 活性 抗体 细胞定位 免疫金标记
下载PDF
戊唑醇对赤霉病菌生长发育影响的细胞学和免疫细胞化学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韩青梅 康振生 +1 位作者 黄丽丽 蒋选利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80-589,共10页
本文采用电子显微镜和免疫细胞化学技术研究了三唑类杀菌剂戊唑醇 (Tebuconazole) 对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菌丝的形态结构、细胞壁成份和毒素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戊唑醇不但强烈抑制了培养基上菌丝的生长,而且可引起菌丝... 本文采用电子显微镜和免疫细胞化学技术研究了三唑类杀菌剂戊唑醇 (Tebuconazole) 对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菌丝的形态结构、细胞壁成份和毒素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戊唑醇不但强烈抑制了培养基上菌丝的生长,而且可引起菌丝形态和结构的明显畸形。电镜观察发现,药剂处理后菌丝呈现不规则的肿胀、过度分枝;菌丝细胞壁不规则加厚,尤其是菌丝顶端部位加厚明显;菌丝形成的不完整隔膜增多,且隔膜壁不规则增厚;菌丝细胞内液泡增加、脂肪粒累积,细胞器排列紊乱,原生质最终坏死。有时在坏死菌丝内可发现新的子菌丝,但子菌丝细胞壁不规则加厚、细胞质坏死、也呈不正常状态,并可再度形成新的菌丝。免疫细胞化学标记表明,药剂处理后菌丝细胞中毒素的标记密度明显低于对照菌丝,表明毒素的产生受到了抑制;而菌丝细胞壁的主要成份几丁质和-1,3-葡聚糖的标记密度明显高于对照处理,表明药剂处理可引起菌丝细胞壁中几丁质和-1,3-葡聚糖的过度累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微结构 免疫标记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 几丁质 Β-1 3-葡聚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