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乔治·赫伯特诗歌中人神关系的解析 被引量:4
1
作者 杜一鸣 李瑾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52-55,共4页
乔治.赫伯特于1633年出版了诗集《圣殿》,自此享有很高的声誉。赫伯特诗歌中所传达的一种无所不在的基督精神吸引了各个时代的读者。在这部诗集中,赫伯特以独特的方式向人们展示了他心中的人神关系。他突出强调了物质世界——人——上... 乔治.赫伯特于1633年出版了诗集《圣殿》,自此享有很高的声誉。赫伯特诗歌中所传达的一种无所不在的基督精神吸引了各个时代的读者。在这部诗集中,赫伯特以独特的方式向人们展示了他心中的人神关系。他突出强调了物质世界——人——上帝之间的等级关系,人从肉体到精神的成长历程,以及人从诞生到堕落再到复活的过程,从而体现了上帝的仁慈之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神关系 等级关系 神爱 宇宙观 虔诚之心
下载PDF
《羌族释比经典》中创世神话的宗教学解读 被引量:2
2
作者 陈建新 刘汉文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2期87-92,共6页
羌族神话是宗教经典。在羌族创世神话中,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宗教思想。在神灵观上,神与人同形同性,高度人格化,是自然的改造者而不是创造者;在神性观上,神是感性与理性并立的存在,神的意志受到情欲和道德的双重支配;在神人关系上,一方面... 羌族神话是宗教经典。在羌族创世神话中,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宗教思想。在神灵观上,神与人同形同性,高度人格化,是自然的改造者而不是创造者;在神性观上,神是感性与理性并立的存在,神的意志受到情欲和道德的双重支配;在神人关系上,一方面神人相亲,神创造并关爱着人,人也敬仰着神,二者和谐相处,另一方面又截然相分,存在着不可逾越的鸿沟。羌族对神灵、神性和神人关系的理解,造就了羌族宗教没有天堂地狱观、没有轮回转世思想、注重生活幸福的乐观现世精神,也形成了羌族宗教缺乏精神追求、带有强烈的世俗化功利化色彩、以及浓烈的萨满教性质的特征,深刻地影响了羌族的生活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族释比经典 创世神话 神灵观 神性观 神人关系
下载PDF
“人神关系”的个体化建构——道教信仰的伦理规范及其秩序构成
3
作者 李向平 赵翠翠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1-28,共8页
道教信仰强调通过修道、学道的途径以实现神仙信仰的核心要求,更强调对于他人和社会的积极功用。道教戒律所建立的神圣秩序广泛地影响到传统伦理及相关制度,对社会秩序的建构与调节控制起到了自发而积极的作用。道教从戒律上要求人自尊... 道教信仰强调通过修道、学道的途径以实现神仙信仰的核心要求,更强调对于他人和社会的积极功用。道教戒律所建立的神圣秩序广泛地影响到传统伦理及相关制度,对社会秩序的建构与调节控制起到了自发而积极的作用。道教从戒律上要求人自尊、自重、自爱。从道教信仰实践层面来看,人处在天地之间的自然空间和秩序中,在此客体之中,人在实践自身信仰和修炼道德的过程中实现着与天地间的和谐,实现着与道的合一。道教特别注重信徒个人的修行和成仙成道理想,注重个人的心性修炼乃至积德累功之追求,其组织化和制度化的基础相对较弱,社会化程度低;其信徒的身份建构和信仰习惯呈现出"分散性"、"个我化"和"不确定性"等特征。就道教与社会建设的关系而言,在未来的信仰实践中,需要建构现代性格的信仰社团或道教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神关系 道教信仰 伦理规范 个体化建构
下载PDF
论古希腊神人关系与城邦政制法律的演变
4
作者 魏钟毓 杨朝燕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5期631-635,共5页
以尼采的"精神三变"——骆驼、狮子和婴儿为隐喻,通过分述古希腊神人关系发展的三个阶段,即神人亲密同形、神人对立交争、神人和解互融,探求了三个阶段所产生的原因及神人关系的历史演变对古希腊城邦政制、法律及社会生活的影... 以尼采的"精神三变"——骆驼、狮子和婴儿为隐喻,通过分述古希腊神人关系发展的三个阶段,即神人亲密同形、神人对立交争、神人和解互融,探求了三个阶段所产生的原因及神人关系的历史演变对古希腊城邦政制、法律及社会生活的影响,从而追溯了古希腊文明建制和哲学的诗性渊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采 精神三变 古希腊文明 神人关系 城邦政制
下载PDF
《孔子家语》中的孔子及孔门儒学主张 被引量:1
5
作者 祁志祥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42-53,共12页
《孔子家语》是战国后期孔子弟子记录整理的一部孔子言行录。它为人们在《论语》之外完整理解孔子及孔门儒学主张提供了重要补充。今本《孔子家语》十卷、四十四篇,在保留孔子家世、生平、业绩及“七十二弟子”名录方面提供了一手资料,... 《孔子家语》是战国后期孔子弟子记录整理的一部孔子言行录。它为人们在《论语》之外完整理解孔子及孔门儒学主张提供了重要补充。今本《孔子家语》十卷、四十四篇,在保留孔子家世、生平、业绩及“七十二弟子”名录方面提供了一手资料,揭示了孔子的“存亡祸福,皆己而已”的神人感应观,从“仁”“礼”“德”“法”四方面论析了孔子心中的“明王之道”,从“士人”“君子”“贤人”“圣人”诸方面阐述了孔子眼中的修身之道,并补充论析孔子关于“人道”之依据(人性)的思考,包括人的“性命”“人情”的涵义以及因人情而治人的“人义”规范。宋代以来,《孔子家语》一直被视为王肃假托的伪书。20世纪70年代两次汉墓出土文献证明此书不伪,应当纳入先秦儒学研究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家语》 孔子身世 七十二弟子 神人关系 明王之道 修身之道
下载PDF
“人神关系”的隐喻——重读卡夫卡的《判决》
6
作者 赖锐 刘晓彤 《宜春学院学报》 2018年第7期92-96,共5页
重读卡夫卡《判决》的必要性在于,既有研究过于关注其父子矛盾的浅层主题,遮蔽了小说的深层意蕴。小说中的父子关系实为"人神"关系的隐喻——父亲是上帝的化身,儿子则为人子的代表。父亲与儿子的关系显得紧张、畸形,影射着终... 重读卡夫卡《判决》的必要性在于,既有研究过于关注其父子矛盾的浅层主题,遮蔽了小说的深层意蕴。小说中的父子关系实为"人神"关系的隐喻——父亲是上帝的化身,儿子则为人子的代表。父亲与儿子的关系显得紧张、畸形,影射着终极价值失落的现代西方,人神关系走向疏离、淡漠、乃至恶化的现实语境。重读《判决》,有望勘探一条阐释卡夫卡文本的全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夫卡 《判决》 犹太教 人神关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