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州市2006-2009年气温与居民每日死亡人数的时间序列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严青华 张永慧 +5 位作者 马文军 许燕君 许晓君 蔡秋茂 潘波 曾四清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12,共4页
目的 研究2006-2009年广州市气温与居民死亡人数的关系.方法 应用泊松分布的广义相加模型分析时间序列资料,控制时间的长期趋势(季节)、星期几效应、空气污染、其他气象因素等的混杂后,分析广州市日平均气温与每日死亡人数之间的关系... 目的 研究2006-2009年广州市气温与居民死亡人数的关系.方法 应用泊松分布的广义相加模型分析时间序列资料,控制时间的长期趋势(季节)、星期几效应、空气污染、其他气象因素等的混杂后,分析广州市日平均气温与每日死亡人数之间的关系.结果 广州市日平均气温与每日总死亡人数呈"U"形.广州市最适宜日平均气温为19.7℃,高于19.7 ℃时,平均气温每升高1 ℃,每日总死亡的风险增加3.0%(RR=1.030,95%CI:1.011~1.050);当日平均气温不超过19.7 ℃时,平均气温每升高1 ℃,每日总死亡的风险减少3.3%(RR=0.967,95%CI:0.936~0.997),循环系统疾病死亡风险减少3.6%(RR=0.964,95%CI:0.935~0.994).结论 广州市日平均气温与居民每日死亡人数有关系,应该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气温相关死亡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 死亡率 时间序列 广义相加模型
原文传递
微环境对山区钉螺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3
2
作者 王海银 依火伍力 +4 位作者 周艺彪 刘刚铭 张志杰 彭文祥 姜庆五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33-237,共5页
目的探索山区钉螺分布与微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为生态灭螺、控制血吸虫病流行提供依据。方法 2008年2月-2009年2月选择普格县城附近的山坡草滩为现场,随机抽样查螺测量部分植被盖度、土表温度,并采集土样。实验室压螺鉴定死活并分框记数... 目的探索山区钉螺分布与微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为生态灭螺、控制血吸虫病流行提供依据。方法 2008年2月-2009年2月选择普格县城附近的山坡草滩为现场,随机抽样查螺测量部分植被盖度、土表温度,并采集土样。实验室压螺鉴定死活并分框记数,测量土壤含水量、pH。首先计算中位数、方差、最小值、最大值等指标描述钉螺及其影响因素,然后绘制钉螺与影响因素间的散点图并做Spearman秩相关分析,最后拟合钉螺与因素间的单因素曲线模型、多因素广义相加模型。结果共查螺75框;土壤pH为4.88~7.77,温度为19.3~27.1℃,含水量为0.14~0.85。植被盖度1%~100%。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仅pH与钉螺数有明显相关性(P<0.01)。拟合钉螺密度与各因素间曲线模型,校正r2均>0.8。多因素广义相加模型拟合各因素均有统计学意义,在扣除线性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后,各微环境因素与钉螺间曲线关系表现与单因素拟合不同。结论山区钉螺分布与微环境因素间为平滑函数关系,不能简单采用负二项回归或其他线性回归模型拟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钉螺 曲线拟合 广义相加模型 山区
原文传递
基于广义可加模型分析时空和环境因子对2013年南极磷虾资源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1
3
作者 孙珊 李显森 +3 位作者 赵文武 张吉昌 朱建成 徐玉成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609-615,共7页
根据2013年1—9月南极磷虾拖网调查数据,以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作为资源密度指标,分析南极磷虾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和月间变化。结果表明,1—6月的月均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值相对稳定,7—9月逐月下降。渔区的平均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值... 根据2013年1—9月南极磷虾拖网调查数据,以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作为资源密度指标,分析南极磷虾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和月间变化。结果表明,1—6月的月均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值相对稳定,7—9月逐月下降。渔区的平均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值以48.1小区最高,为(25.12±31.04)t/h,48.3小区最低,为(11.49±12.06)t/h;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值的波动幅度48.1小区大于48.2小区和48.3小区。广义可加模型筛选出的解释变量对南极磷虾空间分布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月份、经度、拖网深度、水深、纬度和表层水温。各因子的偏差解释率分别为16.82%、11.17%、3.98%、1.75%、1.54%和0.88%,所有因子对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的总偏差解释率为36.14%。本次调查的结果可为研究南极磷虾渔场形成机制和渔业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磷虾 拖网调查 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指数 广义可加模型
下载PDF
1979年—2014年三峡库区月平均气温的时空变化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王圆圆 李贵才 +1 位作者 郭徵 郭兆迪 《遥感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87-496,共10页
三峡区域气温变化长期以来受到科研人员和公众的关注。受三峡复杂地形的影响,仅仅基于气象站点观测数据很难准确获取区域气温变化的空间格局,遥感技术则可以通过提供空间连续的地表观测数据来辅助气温变化分析。以广义加性模型GAM(Gener... 三峡区域气温变化长期以来受到科研人员和公众的关注。受三峡复杂地形的影响,仅仅基于气象站点观测数据很难准确获取区域气温变化的空间格局,遥感技术则可以通过提供空间连续的地表观测数据来辅助气温变化分析。以广义加性模型GAM(General Additive Model)为插值算法,以高程和夜间地表温度(LSTnight)遥感产品为辅助变量,估算三峡库区1979年—2014年1 km空间分辨率的月气温数据,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气温变化趋势的时空特征及其与高程和森林覆盖率的关系。研究表明,(1)在插值算法中引入遥感产品LSTnight作为辅助变量可以明显改善气温估算精度,冬春季的改善幅度高于夏秋季;(2)三峡库区年平均气温在1997年后明显上升,但在2003年库区蓄水后无明显变化趋势,几乎所有月(除12月以外)的气温都呈现上升趋势,增温趋势最显著是3月和9月,3月增温主要来自于库区东部山区的贡献,而9月增温主要来自于库区西部平原的贡献;(3)多数月份(除7月、8月、9月以外)的低温上升速度超过高温上升速度,导致区域气温的动态变化范围缩小;(4)三峡库区年平均气温上升速度与高程呈正相关,即海拔越高,升温越快,但在同一海拔高度处,森林覆盖率越高,年均气温上升速度越慢,暗示森林具有抑制增温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气温变化 广义加性模型 地表温度
原文传递
环境因子对海州湾及邻近海域大泷六线鱼分布影响的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邢磊 徐宾铎 +1 位作者 张崇良 任一平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5-50,共6页
根据2011年在海州湾及其邻近海域进行的5个航次的渔业资源和环境调查数据,分析该海域大泷六线鱼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季节变化,运用广义可加模型(GAM)研究时空因子和环境因子对其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海州湾及其邻近海域的大泷六线鱼主... 根据2011年在海州湾及其邻近海域进行的5个航次的渔业资源和环境调查数据,分析该海域大泷六线鱼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季节变化,运用广义可加模型(GAM)研究时空因子和环境因子对其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海州湾及其邻近海域的大泷六线鱼主要集中分布于35.0°N^35.6°N,119.6°E^121.2°E海域;7月平均网获质量最高(4 709.19g/h),12月平均网获质量最低(66.92g/h)。大泷六线鱼的空间分布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且主要分布于研究海域的东北部。GAM模型分析表明,底层水温是影响大泷六线鱼空间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模型筛选出的解释变量对大泷六线鱼空间分布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月份、底层水温、纬度、底层盐度和经度,GAM模型的总偏差解释率为75.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泷六线鱼 空间分布 环境因子 广义可加模型 海州湾
下载PDF
基于广义可加模型和案例推理的东南太平洋智利竹筴鱼中心渔场预报 被引量:10
6
作者 牛明香 李显森 徐玉成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0-33,共4页
根据2001~2008年我国渔船在东南太平洋海域的智利竹筴鱼生产统计数据以及同期卫星遥感数据反演的海表温度、叶绿素浓度、海表温度梯度等数据,利用广义可加模型定量分析了智利外海竹筴鱼资源分布同环境因子的关系。根据GAM模型的研究结... 根据2001~2008年我国渔船在东南太平洋海域的智利竹筴鱼生产统计数据以及同期卫星遥感数据反演的海表温度、叶绿素浓度、海表温度梯度等数据,利用广义可加模型定量分析了智利外海竹筴鱼资源分布同环境因子的关系。根据GAM模型的研究结果,确定海表温度作为竹筴鱼中心渔场预报指标。利用案例推理方法,通过三级相似检索对智利竹筴鱼中心渔场进行预报。试验性预报实例的结果与渔船实际作业情况比较表明,预报精度达到68%,能一定程度上反映竹筴鱼资源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渔场预报 广义可加模型 案例推理 智利竹筴鱼 东南太平洋
原文传递
湖沼地区水位变化对钉螺消长影响的广义相加模型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李源培 何忠 +5 位作者 何明祯 姜杰 李君祥 周艺彪 张志杰 姜庆五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148-1154,共7页
目的 探索湖沼地区水位变化对钉螺消长的影响及其规律.方法 选择湖南省岳阳市长江村典型钉螺孳生地为现场,收集2001-2009年间的水位资料和螺情资料,包括平均水位、最高水位和最低水位及活螺密度、阳性螺密度、有螺框出现率和阳性螺框出... 目的 探索湖沼地区水位变化对钉螺消长的影响及其规律.方法 选择湖南省岳阳市长江村典型钉螺孳生地为现场,收集2001-2009年间的水位资料和螺情资料,包括平均水位、最高水位和最低水位及活螺密度、阳性螺密度、有螺框出现率和阳性螺框出现率等.描述水位指标和螺情指标的时间分布情况,用广义相加模型(GAM)拟合分析水位变化与钉螺消长之间的关系.结果 2001-2009年度中当年的平均水位和现场水淹天数对活螺密度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现为二次曲线关系,活螺密度在平均水位为25.0m,水淹天数为120 d时最低.当年的平均水位和上一年的现场水淹天数对阳性螺密度和阳性螺框出现率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现为二次曲线或三次及更复杂分段样曲线关系;对有螺框出现率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接近0.05),表现为二次曲线关系.阳性螺密度和阳性螺框出现率在平均水位为25.0 m,上一年水淹天数为110 d时最低;而有螺框出现率在平均水位为25.0 m,上一年水淹天数为160 d时最低.结论 水位变化对钉螺消长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非线性的光滑函数关系.水淹天数对有螺框出现率、阳性螺密度和阳性螺框出现率的影响存在滞后效应.用GAM拟合水位变化对钉螺消长的影响可能更贴近实际而便于解释,容易发现两者之间的潜在关系和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钉螺 水位 广义相加模型 湖沼地区
原文传递
利用广义加性模型解析长江中游城市群城镇用地扩展驱动力 被引量:6
8
作者 王海军 任经纬 +3 位作者 张彬 徐姗 黄鑫鑫 洪松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2-43,共12页
研究城镇用地扩展的时空驱动机制对城市群的科学可续发展与国土空间规划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广义加性模型(General Additive Model,GAM),选取社会经济因子、自然因子和邻域因子,解析长江中游城市群1990~2015年城镇用地扩展驱动力的时空... 研究城镇用地扩展的时空驱动机制对城市群的科学可续发展与国土空间规划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广义加性模型(General Additive Model,GAM),选取社会经济因子、自然因子和邻域因子,解析长江中游城市群1990~2015年城镇用地扩展驱动力的时空分异特征,挖掘各子城市群的核心驱动力并对其进行功能识别。结果表明:(1)25年间,长江中游城市群驱动因子时空差异显著。核心城市武汉、长沙、南昌极化效应明显,涓滴效应逐渐显现,但城市群仍未打破行政区划壁垒。(2)三大子城市群的核心驱动因子差异显著。其中,人口和地均GDP对各子城市群城镇用地扩展影响最大,武汉城市圈和环鄱阳湖城市群的空间溢出效应高于长株潭城市群,且城镇用地扩展模式渐由单核驱动发展为双核驱动。(3)核心驱动因子与城市群城镇用地扩展之间具有显著的非线性关系,且呈现地域性和阶段性特征。(4)GAM模型能够解释城镇用地扩展过程中各因子之间的非线性关系,较Logistic和Nonliner-Logistic模型具有更高的拟合优度和验证精度,表明了其探索非线性驱动力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用地扩展 驱动力 广义加性模型 非线性 长中游城市群
原文传递
中西太平洋金枪鱼延绳钓钓钩深度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9
作者 刘志强 郭绍健 +3 位作者 王禹程 周成 吴峰 万荣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20-1030,共11页
为掌握中西太平洋金枪鱼延绳钓作业中钓钩深度分布及其影响因素,根据2021年8—10月随“淞航”号调查船在中西太平洋海域调查时采集的作业参数、钓钩深度和环境数据等信息,利用支持向量回归模型(Support vector machine,SVR)和广义加性模... 为掌握中西太平洋金枪鱼延绳钓作业中钓钩深度分布及其影响因素,根据2021年8—10月随“淞航”号调查船在中西太平洋海域调查时采集的作业参数、钓钩深度和环境数据等信息,利用支持向量回归模型(Support vector machine,SVR)和广义加性模型(General additive model,GAM)分析不同作业参数和环境因素下钓钩深度的分布情况,探讨各因素对钓钩深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钓钩深度的计算值中1号钓钩深度最小,为(130.03±3.32) m;8号钓钩深度最大,为(363.25±36.52) m。实测值中1号钓钩深度最小,为(130.81±17.94) m;7号钓钩深度最大,为(329.91±54.37) m。(2)1号钓钩的SVR模型整体拟合度最小(R^(2)=0.38);6号钓钩的整体拟合度最大(R^(2)=0.77)。SVR模型训练值的均方差中6号钓钩最小,为0.138;8号钓钩最大,为0.309。测试值的均方差中4号钓钩最小,为0.086;5号钓钩最大,为0.282。(3)GAM分析显示0~64 m、128~192 m水层平均流速和投绳速度与各钓钩深度相关性最高,其次分别为64~128 m、192~256 m、256~320 m水层平均流速和船速。320~384 m水层平均流速和风速与各钓钩深度均无显著相关性。(4)SVR和GAM的钓钩深度预测值与实测值平均差异分别为1.75%和6.38%。SVR预测值与实测值随钓钩位置变化趋势一致,吻合性较好。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作业中金枪鱼延绳钓钓钩分布规律,进而为优化钓具性能提供基础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太平洋 金枪鱼延绳钓 钓钩深度 支持向量回归机模型 广义加性模型
原文传递
厦门市同安区2014-2019年大气主要污染物与肺癌发病趋势关联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珊瑚 方亚 陈上清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1579-1584,共6页
目的了解厦门市同安区主要大气污染物和肺癌发病的时间变化趋势,探讨大气主要污染物与肺癌发病的关联性及污染物对肺癌发病的滞后效应。方法收集2014-2019年厦门市同安区的肺癌月发病数、主要大气污染物〔可入肺颗粒物(PM_(2.5))、可吸... 目的了解厦门市同安区主要大气污染物和肺癌发病的时间变化趋势,探讨大气主要污染物与肺癌发病的关联性及污染物对肺癌发病的滞后效应。方法收集2014-2019年厦门市同安区的肺癌月发病数、主要大气污染物〔可入肺颗粒物(PM_(2.5))、可吸入颗粒物(PM_(10))、二氧化硫(SO_(2))、二氧化氮(NO_(2))〕月平均浓度资料和气象资料,采用基于泊松分布的广义相加模型建立单污染和多污染物模型定量分析大气主要污染物与肺癌发病的关联性。结果2014-2019年同安区居民肺癌共1099例,肺癌月平均发生数为15.26例。在单污染物模型中,PM_(2.5)浓度每升高10μg/m^(3),对肺癌当月(lag0)及滞后1~2月(lag1~lag2)的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M_(10)、SO_(2)和NO_(2)的浓度每升高10μg/m^(3),对肺癌当月(lag0)及滞后1~3月(lag1~lag3)的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M_(2.5)、PM_(10)、SO_(2)和NO_(2)在当月所对应的超额危险度(ER)值最高,其ER值分别为0.33%(95%CI:0.10%~0.59%)、0.28%(95%CI:0.16%~0.50%)、0.27%(95%CI:0.15%~0.44%)和0.36%(95%CI:0.12%~0.47%)。多污染物模型中后,SO_(2)和NO_(2)对PM_(2.5)的影响具有协同增强效应,均P<0.05。结论2014-2019年厦门市同安区肺癌发病人数随PM_(2.5)浓度升高而上升,且存在滞后效应,应更广泛开展肺癌监测,改善空气质量,完善环境风险预警体系,降低人群健康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物 肺癌发病趋势 时间序列分析 广义相加模型
原文传递
Study of monthly variations in primary production and their relationships with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 the Daya Bay based on a general additive model
11
作者 KANG Jianhua HUANG Hao +2 位作者 LI Weiwen LIN Yili CHEN Xingqun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12期107-117,共11页
In this study, the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primary production(PP) and its monthly variations were described based on field data collected from the Daya Bay in January–December of 2016. The relationshi... In this study, the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primary production(PP) and its monthly variations were described based on field data collected from the Daya Bay in January–December of 2016.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PP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were analyzed using a general additive model(GAM). Significant seasonal differences were observed in the horizontal distribution of PP, while vertical distribution showed a relatively consistent unimodal pattern. The monthly average PP(calculated by carbon) ranged from 48.03 to 390.56 mg/(m~2·h),with an annual average of 182.77 mg/(m~2·h). The highest PP was observed in May and the lowest in November.Additionally, the overall trend in PP was spring>summer>winter>autumn, and spring PP was approximately three times that of autumn PP. GAM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emperature, bottom salinity, phytoplankton, and 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PAR) had no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s with PP, while longitude, depth, surface salinity, chlorophyll a(Chl a) and transparency we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PP. Overall, the results presented herein indicate that monsoonal changes and terrestrial and offshore water systems have crucial effects on environmental factor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PP chang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imary production environmental factors general additive model monthly variations Daya Bay
下载PDF
2013—2015年潍坊市大气污染及其对肺炎住院人次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晓红 祁少俊 +3 位作者 谭金峰 于丽 李万伟 徐东群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977-980,1034,共5页
目的了解潍坊市2013—2015年大气污染状况,定量评价大气污染对当地肺炎患者住院人次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11月—2015年10月期间潍坊市空气质量指数(AQI)、SO2、NO2、CO、PM2.5和PM10监测数据、气象数据和肺炎入院数据,描述污染现状,... 目的了解潍坊市2013—2015年大气污染状况,定量评价大气污染对当地肺炎患者住院人次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11月—2015年10月期间潍坊市空气质量指数(AQI)、SO2、NO2、CO、PM2.5和PM10监测数据、气象数据和肺炎入院数据,描述污染现状,并采用广义相加模型分析大气主要污染物对肺炎住院人次的影响。结果 PM2.5、PM10、CO、NO2和SO2浓度均呈明显的季节变化,表现为冬、春季较高,夏、秋季较低;PM2.5、PM10、NO2和SO2的超标率分别为39.7%,38.6%,1.8%和4.1%,CO不超标;各污染物在采暖期的平均浓度均高于非采暖期。单污染物模型显示,各污染物对肺炎住院人次的影响均呈不同的滞后效应。多污染物模型显示,PM10对女性16~35岁组滞后1 d的肺炎住院人次有影响,RR(95%CI)为1.021(1.007~1.036);SO2对女性0~15岁组滞后2 d的肺炎住院人次有影响,RR(95%CI)为1.016(1.006~1.026);NO2分别对男性36~55岁组和女性0~15岁组滞后2、4 d的肺炎住院人次有影响,RR (95%CI)分别为1.076(1.025~1.128)和1.032(1.006~1.059)。结论研究期间潍坊市空气污染状况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空气质量以良好和轻度污染为主;PM10、SO2和NO2对当地肺炎住院人次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 肺炎 日住院人次 广义相加模型
原文传递
广义可加模型的拟最优样本选择方法 被引量:1
13
作者 秦磊 叶玲珑 谢邦昌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6-24,共9页
面对海量数据,如何选取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样本进行统计建模以揭示数据背后的规律、进而对经济和社会发展进行预测和判断,是统计学研究的重点。本研究以确定性抽样方法给出该问题的答案,该方法能够有效避免由传统概率抽样方法带来的损失,... 面对海量数据,如何选取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样本进行统计建模以揭示数据背后的规律、进而对经济和社会发展进行预测和判断,是统计学研究的重点。本研究以确定性抽样方法给出该问题的答案,该方法能够有效避免由传统概率抽样方法带来的损失,使得具有代表性的样本点尽量被选入抽样样本中,更加全面地反映总体情况。本研究集中在广义可加模型的最优样本抽取方法。通过比较全样本和抽样样本估计结果之间的差距,发现样本需要满足一定的正交性条件才能最大程度还原总体的统计特征。基于该正交条件,给出了一个贪婪的拟最优样本选择方法。大量的模拟数据和实际数据证实,相较于传统概率抽样方法,确定性抽样方法具有更优良的性能,该方法可以拓展到广义变系数模型,并且适用于处理经济统计和政府统计产生的大型微观数据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确定性抽样 广义可加模型 拟最优样本
下载PDF
湖区钉螺孳生地的微生态环境对钉螺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0
14
作者 李源培 王海银 +4 位作者 周艺彪 何忠 万伟 姜杰 姜庆五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63-166,共4页
目的探索微生态环境因素与钉螺密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在2007年10月至2008年10月选择湖南省岳阳市君山区洞庭湖区的草滩为现场,系统抽样查螺并测量部分框的植被盖度、土壤温度,同时采集约30g土壤样本。实验室压螺鉴定死活并分框记数,... 目的探索微生态环境因素与钉螺密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在2007年10月至2008年10月选择湖南省岳阳市君山区洞庭湖区的草滩为现场,系统抽样查螺并测量部分框的植被盖度、土壤温度,同时采集约30g土壤样本。实验室压螺鉴定死活并分框记数,测量土壤含水量、土壤pH值。首先描述钉螺及各影响因素的分布情况,再用广义相加模型拟合分析多种环境因素与钉螺密度之间的关系。结果微生态环境因素共查104框,pH值为4.70。7.92,植被盖度为1%~96%,土壤温度为14.5~32.7℃,土壤含水量为0.07~2.00。环境相关因素的广义相加模型拟合发现湖区植被盖度没有统计学意义,其他因素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各微环境因素与钉螺密度间表现为非线性关系。结论各微环境因素与钉螺密度间为平滑函数关系,应考虑用广义相加模型对钉螺分布与其影响因素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从而采取适宜策略来改变钉螺生态,进而遏制钉螺的繁殖和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区 钉螺孳生地 微生态环境 钉螺分布 广义相加模型
原文传递
基于广义相加模型的脑卒中发病环境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勇 张付臣 +1 位作者 张光云 袁红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第2期43-49,共7页
利用统计方法,通过建立广义相加模型,对脑卒中发病数与气温,气压和湿度之间的关系做了建模分析;结果显示,低气温和高气压对脑卒中发病率的影响较大,不同性别脑卒中发病率对天气的反应不一样,女性对气压的反应要更大些,60岁以下的人群脑... 利用统计方法,通过建立广义相加模型,对脑卒中发病数与气温,气压和湿度之间的关系做了建模分析;结果显示,低气温和高气压对脑卒中发病率的影响较大,不同性别脑卒中发病率对天气的反应不一样,女性对气压的反应要更大些,60岁以下的人群脑卒中发病率受低温影响较为明显,而60岁以上人群脑卒中发病率受气压变化的影响更为明显;最后,对高危人群提出预警和干预的建议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义相加模型(GAM) 脑卒中发病率 环境因素
下载PDF
海州湾鹰爪虾栖息地适宜性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艺璇 张云雷 +4 位作者 黄锘妍 郭笳 陈皖 任一平 薛莹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4-95,共12页
根据2011年及2013-2017年春季和秋季在海州湾进行的底拖网调查数据,结合同步测定的底层水温、底层盐度、水深和资源量等数据,开展鹰爪虾(Trachypenaeus curvirostris)栖息地适宜性的研究,先利用广义加性模型对环境因子进行筛选,再应用... 根据2011年及2013-2017年春季和秋季在海州湾进行的底拖网调查数据,结合同步测定的底层水温、底层盐度、水深和资源量等数据,开展鹰爪虾(Trachypenaeus curvirostris)栖息地适宜性的研究,先利用广义加性模型对环境因子进行筛选,再应用提升回归树模型确定各环境因子的权重,然后分别采用算术平均法和几何平均法建立栖息地适宜性指数模型,并通过交叉验证选择最优模型。结果表明:春季鹰爪虾的栖息地适宜性指数模型采用算术平均法构建,选择水深和底层盐度作为变量,具有最小的拟合;秋季鹰爪虾的栖息地适宜性指数模型采用几何平均法构建,选择底层水温和底层盐度作为变量,具有最小的拟合。对春季栖息地适宜性指数模型总偏差贡献率最大的是水深(76.23%),其次是底层盐度(23.77%);对秋季栖息地适宜性指数模型总偏差贡献率最大的是底层水温(82.56%),其次是底层盐度(17.44%)。海州湾春季鹰爪虾的最适栖息水深为24 m以内,底层盐度为29.7~31.8;秋季的最适栖息底层水温为18~24℃,底层盐度为29.2~31.5。本研究表明,环境因子的优化有助于改进栖息地适宜性指数模型,并提升其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因子优化 栖息地适宜性指数 鹰爪虾 广义加性模型 提升回归树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