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铀矿爆破增渗改造的爆生气体返排规律研究
1
作者 路小茜 王伟 +3 位作者 郑永香 尹超 李亚东 周星宇 《工程爆破》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1-72,共12页
为了分析爆破后裂隙内气体的返排规律,基于气液两相流规律,借助相场方法对两相流界面进行追踪,模拟了驱替压差、裂隙开度和接触角等对裂隙内气体返排过程中水气界面形态和位置的时空演化规律;通过响应面法,分析了各影响因素的显著性,最... 为了分析爆破后裂隙内气体的返排规律,基于气液两相流规律,借助相场方法对两相流界面进行追踪,模拟了驱替压差、裂隙开度和接触角等对裂隙内气体返排过程中水气界面形态和位置的时空演化规律;通过响应面法,分析了各影响因素的显著性,最终建立了气体返排效果评价流程。研究表明,单因素分析裂隙内气体返排效率同驱替压差、裂隙开度成正比。通过多因素分析,以气体排出速率作为评价指标,建立了CO_(2)气体返排效果评价流程。该研究内容对低渗砂岩型铀矿的爆破增渗后气体返排工艺具有一定的理论参考和现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破增渗 气体返排 两相流 界面追踪 低渗砂岩型铀矿 地浸开采
下载PDF
八钢欧冶炉抑制竖炉煤气反窜技术实践
2
作者 季书民 《新疆钢铁》 2023年第1期22-24,45,共4页
为了降低八钢欧冶炉煤气反窜的煤气流由气化炉窜入竖炉造成的竖炉粘结的危害,通过在竖炉底部中心设置煤气导入装置,同时在竖炉炉外的脱碳煤气管道上设置脱碳煤气控制装置煤气调节阀。由此控制从脱碳煤气导入装置进入竖炉中心区域的脱碳... 为了降低八钢欧冶炉煤气反窜的煤气流由气化炉窜入竖炉造成的竖炉粘结的危害,通过在竖炉底部中心设置煤气导入装置,同时在竖炉炉外的脱碳煤气管道上设置脱碳煤气控制装置煤气调节阀。由此控制从脱碳煤气导入装置进入竖炉中心区域的脱碳冷煤气量,改变了竖炉内部的温度场和压力场,达到了防止竖炉粘结的目的,同时也提高欧冶炉的稳定运行生产。另外通过导入脱碳煤气,提高了竖炉DRI(海绵铁)的金属化率,提高欧冶炉的生产效率,降低欧冶炉的燃料比和生产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冶炉 竖炉 抑制 煤气反窜
下载PDF
煤气生产中空气鼓风机停车后的操作
3
作者 王战民 《一重技术》 2019年第1期69-71,共3页
分析空气鼓风机停车事故产生的原因,介绍煤气倒流进入炉底鼓风箱,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的原理。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应急操作规程,以及对设备进行适当改造,在遇到空气鼓风机停车时有效避免炉底或空气管道发生突破甚至爆炸事故。
关键词 两段式煤气发生炉 鼓风机停车 煤气倒流 爆炸性混合气体
下载PDF
低温甲醇洗再生塔负荷高原因分析
4
作者 简耀先 李娇 冯宜河 《化工设计通讯》 CAS 2013年第5期20-21,共2页
分析低温甲醇洗再生塔负荷高的原因为液化温度低、原料气冷却器至甲醇水分离器存在串气现象,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 低温甲醇洗 再生塔 甲醇水分离塔 液化 串气 液封
下载PDF
直喷汽油机排气门二次开启对回流废气分层和燃烧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韩林沛 洪伟 +3 位作者 苏岩 解方喜 陈静 杜文畅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3-121,共9页
以某款1.4L滚流气道汽油机为研究对象,应用三维计算软件AVL Fire对进气行程排气门二次开启不同控制参数产生的回流废气缸内分层分布效果和燃烧性能改善进行了研究,同时通过光学测量实验验证了该废气分层方案的规律性。计算结果表明:进... 以某款1.4L滚流气道汽油机为研究对象,应用三维计算软件AVL Fire对进气行程排气门二次开启不同控制参数产生的回流废气缸内分层分布效果和燃烧性能改善进行了研究,同时通过光学测量实验验证了该废气分层方案的规律性。计算结果表明:进气行程排气门二次开启时刻较早时,回流废气基本形成均质分布状态,而回流废气在进气大涡滚流形成以后进入能够形成与新鲜空气明显的分层分布效果;较长的排气门二次开启持续期可以增大废气回流量,同时还能减弱滚流强度,有利于促使回流废气较早进入气缸而不产生过旋转废气;较高升程的回流废气不利于应用新鲜充量进气流的推动作用,而易产生向燃烧室中心的扩散;回流废气能够在废气分层分布和热效果两方面降低EGR对燃烧的不利影响,在暂不考虑可能发生爆震的前提下,排气门二次开启持续期在进气上止点后70~180°CA ATDC、最大升程5mm、EGR温度850K工况要比EGR温度298K的分层冷EGR工况以及与分层冷EGR工况相同空气质量的均质EGR工况缸压峰值分别高出51.4%和79.8%,放热率峰值分别高出91.4%和1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机械工程 滚流气道 排气回流 废气分层 燃烧改善
下载PDF
油气“倒灌”的物理模拟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被引量:5
6
作者 王永诗 单亦先 劳海港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5-50,共6页
勘探实践证实,车镇凹陷存在油气"倒灌"运移成藏现象。物理模拟实验也证实,油气运移过程中,存在以断裂为运移通道和以骨架砂体为运移通道的两种油气"倒灌"类型。以断裂为运移通道的油气"倒灌",断裂是油气&... 勘探实践证实,车镇凹陷存在油气"倒灌"运移成藏现象。物理模拟实验也证实,油气运移过程中,存在以断裂为运移通道和以骨架砂体为运移通道的两种油气"倒灌"类型。以断裂为运移通道的油气"倒灌",断裂是油气"倒灌"的重要通道,而分子置换是油气"倒灌"的形成机制,其所形成的油气藏规模较小;以骨架砂体为运移通道的油气"倒灌",压力差是控制油气向下运移的重要动力,油气"倒灌"所需的最大压力取决于与其相关的砂体物性,可形成规模可观的油气藏。油气"倒灌"的物理模拟为含油气盆地扩大深层油气勘探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倒灌” 断裂 骨架砂体 分子置换 压力差
下载PDF
基于PLIF光学测量的排气回流EGR分层效果 被引量:4
7
作者 韩林沛 洪伟 +3 位作者 苏岩 解方喜 李宏涛 杨俊伟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53-259,共7页
利用进气行程排气门二次开启实现排气回流,并通过排气门行为参数和滚流强度的改变对回流废气的缸内分层分布进行主动控制.为探究不同影响因素下回流废气缸内分布的规律性,在一台滚流气道单缸光学发动机上应用平面激光诱导荧光法测量了... 利用进气行程排气门二次开启实现排气回流,并通过排气门行为参数和滚流强度的改变对回流废气的缸内分层分布进行主动控制.为探究不同影响因素下回流废气缸内分布的规律性,在一台滚流气道单缸光学发动机上应用平面激光诱导荧光法测量了不同排气门二次开启规律、不同进/排气压差以及增强滚流等条件下回流废气在不同曲轴转角的分布状态.结果表明:排气门二次开启时刻在进气行程中后期时,回流废气会随着缸内已形成滚流运动沿燃烧室外围产生旋转运动,在近点火时刻保持回流废气与新鲜空气的分层分布状态;排气门二次开启时刻在进气行程前期时,由于缸内未形成有效的滚流运动,回流废气过早进入气缸基本形成均匀混合气;进气行程中后期较高的排气门二次开启升程仍能形成良好的EGR分层状态,并且还能起到减缓滚流旋转运动的作用;进/排气压差过大时,回流废气量较大,废气气流运动也较强,不易于产生EGR分层;较强的滚流运动可以加快回流废气缸内旋转速度,相同的曲轴转角内产生更大的转移幅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发动机 激光诱导荧光法 排气门二次开启 排气回流
下载PDF
提高车用YJP-Q系列加热器用燃烧器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毛华永 王大鹏 +3 位作者 王大海 巩厅房 朱贺 郝胜兵 《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 2010年第6期82-87,共6页
为进一步提高YJP-Q系列车用加热器用燃烧器性能,通过台架试验对燃烧器做了外筒至热交换器壁面不同距离、燃气回流罩至导流体不同距离和燃气回流罩缩口不同直径对比试验,还做了导流体上轴向进气孔不同孔径及喇叭筒前端进气槽不同进气面... 为进一步提高YJP-Q系列车用加热器用燃烧器性能,通过台架试验对燃烧器做了外筒至热交换器壁面不同距离、燃气回流罩至导流体不同距离和燃气回流罩缩口不同直径对比试验,还做了导流体上轴向进气孔不同孔径及喇叭筒前端进气槽不同进气面积对比试验,以及燃烧器单内筒、单外筒和双筒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燃烧器外筒至热交换器壁面15-30mm为宜;各种直径的燃气回流罩均在距导流体100mm处热功率和热效率最大,但排放中HC较高;回流罩缩口直径以功率论φ102mm为最好,φ89mm略次,但φ89mm综合性能较好;燃烧器使用单内筒或单外筒,因热辐射有短路损失而较双筒燃烧器热效率低7%左右;燃烧器喇叭筒进气槽和导流体轴向进气孔直径过大时,易影响火焰的稳定性,使燃烧噪声明显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热器 燃烧器 综合性能 Performance 燃气回流 对比试验 进气孔 直径 热交换器 流体 热效率 轴向 台架试验 缩口 双筒 试验结果 内筒 喇叭 距离 热功率
下载PDF
农药生产废水治理 被引量:2
9
作者 熊建中 李茂康 《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 CAS 2002年第4期56-58,62,共4页
复配农药厂,生产废水量很少、浓度高、水质变化大,针对这些厂的生产废水治理又成为一个新的课题.我们采用水解-兼性氧化-接触氧化法处理某复配农药废水,解决了废水毒性对生物影响、废水可生化性差、小流量难以均匀连续运行等问题,使工... 复配农药厂,生产废水量很少、浓度高、水质变化大,针对这些厂的生产废水治理又成为一个新的课题.我们采用水解-兼性氧化-接触氧化法处理某复配农药废水,解决了废水毒性对生物影响、废水可生化性差、小流量难以均匀连续运行等问题,使工艺取得成功.其中调节池停留时间T≥7d,水解时间T≥1h,兼氧池停留时间T=5h,接触氧化池负荷为:一段1.2kgCOD/m3.d,二段0.8kgCOD/m3.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生产废水 水解 兼性氧化 接触氧化法 气提回流 治理措施 复配农药厂 废水处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