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6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林窗与凋落物对人工云杉林早期更新的影响 被引量:40
1
作者 胡蓉 林波 刘庆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3-29,共7页
为阐明林窗和凋落物对云杉人工林更新的作用,在川西米亚罗人工云杉林制造林窗(40m2)。通过对林窗环境因子进行动态监测,并跟踪调查天然下种、人工播种和去凋落物播种3种方式的云杉种子萌发和幼苗存活情况,以及进行云杉凋落物水浸液对其... 为阐明林窗和凋落物对云杉人工林更新的作用,在川西米亚罗人工云杉林制造林窗(40m2)。通过对林窗环境因子进行动态监测,并跟踪调查天然下种、人工播种和去凋落物播种3种方式的云杉种子萌发和幼苗存活情况,以及进行云杉凋落物水浸液对其种子萌发及根、茎生长影响的室内观察,对林窗与凋落物对云杉种子萌发和幼苗存活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林窗环境具有异质性;林窗位置以及播种方式对种子萌发和幼苗存活都有影响,天然下种(2.75株·m-2)和去凋落物播种(21.25株·m-2)均在林窗中心幼苗萌发数量最多,人工播种(10.75株·m-2)在林窗边缘种子萌发数量多;靠近林窗中心位置幼苗死亡率略低;3种播种方式以天然下种种子萌发数量最少,去凋落物播种最多。云杉凋落物水浸液对其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有显著抑制作用,对根和茎生长的抑制率分别是68.62%和66.39%。初步认为,林窗有利于森林更新;可采取人工播种措施促进更新;凋落物对云杉人工林更新产生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云杉林 林窗 凋落物 环境因子 种子萌发 幼苗死亡率
下载PDF
基于MaxEnt模型的广东省红树林潜在适生区和保护空缺分析 被引量:25
2
作者 晁碧霄 胡文佳 +6 位作者 陈彬 张典 陈光程 俞炜炜 马志远 雷光春 王玉玉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3785-3794,共10页
红树林是分布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的木本群落,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广东省是中国红树林分布面积最大的省份,在红树林保护方面具有重要地位。最大熵(MaxEnt)模型是以生态位理论为基础的物种分布模型,目前被广泛应用于物种潜在适生... 红树林是分布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的木本群落,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广东省是中国红树林分布面积最大的省份,在红树林保护方面具有重要地位。最大熵(MaxEnt)模型是以生态位理论为基础的物种分布模型,目前被广泛应用于物种潜在适生区预测。本研究应用MaxEnt模型,根据广东省红树林分布数据和环境变量数据,预测了该省红树林的潜在适生区分布,分析了影响红树林分布的关键环境变量及其适生区间,识别了广东省红树林保护与修复空缺区域。结果表明,在气候、地形、底质类型、海表盐度、海表温度5组变量中,影响广东省红树林分布的最主要环境变量为气温、海表温度和降水。关键环境变量的最佳适生区间为年平均温度22.37~23.58℃、最冷季平均海表温度23.15~23.34℃、年平均降水量1647.14~1809.61 mm、最干月降水量23.6~27.2 mm。广东省红树林的高适生区域主要集中于珠江口-大亚湾沿岸和雷州半岛-阳江沿岸,保护空缺主要出现在阳江港、镇海湾、珠江口、红海湾等地。本研究结果可为今后广东省红树林保护和修复行动与规划的空间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分布模型 保护空缺 适宜生境 潜在分布 限制因子
原文传递
±1100 kV特高压直流杆塔间隙放电特性 被引量:15
3
作者 丁玉剑 律方成 +3 位作者 李鹏 周非凡 姚修远 高海峰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032-1038,共7页
±1100 kV直流是一个新的电压等级,杆塔间隙距离的选择是保证工程可靠和经济的关键技术之一,我国正在建设的±1100 kV输电线路超过3000 km,并且途经高海拔地区,为解决杆塔间隙放电电压的海拔校正问题,在国内两个不同海拔的试验... ±1100 kV直流是一个新的电压等级,杆塔间隙距离的选择是保证工程可靠和经济的关键技术之一,我国正在建设的±1100 kV输电线路超过3000 km,并且途经高海拔地区,为解决杆塔间隙放电电压的海拔校正问题,在国内两个不同海拔的试验基地,采用±1100 kV真型尺寸模拟杆塔,进行了空气间隙冲击放电试验,获得了相应的操作冲击、雷电冲击放电电压,并分析了不同海拔下操作冲击和雷电冲击放电电压的分散性;其次,利用典型的棒板间隙操作冲击放电公式,分析了间隙距离6~11 m范围的间隙系数;然后,结合IEC 60071-2规定的海拔校正方法,分析了±1100 kV杆塔操作冲击和雷电冲击的海拔校正系数,并计算得到了操作冲击的电压修正因数m。最后结合昌吉—古泉±1100 kV工程的过电压计算结果,推荐了海拔3000 m及以下地区±1100 kV输电线路直流电压和操作冲击电压所需的最小间隙距离。结果表明:未发现海拔的变化对间隙放电电压的相对标准偏差有明显影响,在1.57 pu操作过电压下,海拔1000 m时,±1100 kV输电线路杆塔操作冲击所需的最小间隙距离为8.9 m,海拔为3000 m时,最小间隙距离为9.8 m。直流电压要求的间隙距离较小,海拔3000 m时为4.2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100 kV直流输电线路 空气间隙 放电特性 海拔校正 间隙系数
下载PDF
我国艺术体操的竞技水平差距与训练因素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樊莲香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552-1554,1581,共4页
近年来中国艺术体操的成绩提高较快,在2003年世界锦标赛上取得了集体全能第7的历史最好成绩,也首次获得了奥运会的入场券。但是中国艺术体操还是处在世界二、三流的水平,找出差距原因所在,无疑对我国艺术体操发展起着促进作用。研究认为... 近年来中国艺术体操的成绩提高较快,在2003年世界锦标赛上取得了集体全能第7的历史最好成绩,也首次获得了奥运会的入场券。但是中国艺术体操还是处在世界二、三流的水平,找出差距原因所在,无疑对我国艺术体操发展起着促进作用。研究认为:造成我国艺术体操竞技水平的差距与训练因素有着极大的关系,训练学因素主要表现为:身体素质训练的不足,各训练阶段过程短,各训练阶段专项负荷过度及严重的运动损伤,致使我国能担当为国争光的一流运动员少,尖子运动员“厚度少”、“成才率低”,拉大了与世界高水平的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体操 竞技水平 差距 训练因子
原文传递
要素配置、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杨志才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6-29,共14页
本文基于要素配置的动态性和路径选择性构建模型,测算无劳动力、资本错配下的收入差距,并且实证研究要素错配对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实际状态相比,无要素错配状态下地区间收入差距变小,意味着要素错配恶化了... 本文基于要素配置的动态性和路径选择性构建模型,测算无劳动力、资本错配下的收入差距,并且实证研究要素错配对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实际状态相比,无要素错配状态下地区间收入差距变小,意味着要素错配恶化了地区间收入差距;要素错配加剧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的阻碍作用,如2016年由于要素错配的存在,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的阻碍效应提高20.5%,且整体上引起经济增长缺口达到4.6%;较高的收入差距对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和人均消费均有显著的阻碍作用,而要素错配又加剧这种阻碍效应,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负面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入差距 要素配置 经济增长 劳动力错配 资本错配
下载PDF
我国区域科技竞争力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12
6
作者 董晔璐 《科学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3-75,84,共4页
通过构建涵盖科技投入、科技产出、科技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科技潜力4个方面20个指标的科技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2011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科技竞争力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发现我国区域之间科技竞争力存在很... 通过构建涵盖科技投入、科技产出、科技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科技潜力4个方面20个指标的科技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2011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科技竞争力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发现我国区域之间科技竞争力存在很大差距,东部地区科技竞争力明显强于中西部地区,并且在各个区域内部科技竞争力也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竞争力 差距 评价指标 因子分析
下载PDF
GDNF to the rescue:GDNF delivery effects on motor neurons and nerves,and muscle re-innervation after peripheral nerve injuries 被引量:8
7
作者 Alberto F.Cintrón-Colón Gabriel Almeida-Alves +1 位作者 Juliana M.VanGyseghem John M.Spitsbergen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22年第4期748-753,共6页
Peripheral nerve injuries commonly occur due to trauma,like a traffic accident.Peripheral nerves get severed,causing motor neuron death and potential muscle atrophy.The current golden standard to treat peripheral nerv... Peripheral nerve injuries commonly occur due to trauma,like a traffic accident.Peripheral nerves get severed,causing motor neuron death and potential muscle atrophy.The current golden standard to treat peripheral nerve lesions,especially lesions with large(≥3 cm)nerve gaps,is the use of a nerve autograft or reimplantation in cases where nerve root avulsions occur.If not tended early,degeneration of motor neurons and loss of axon regeneration can occur,leading to loss of function.Although surgical procedures exist,patients often do not fully recover,and quality of life deteriorates.Peripheral nerves have limited regeneration,and it is usually mediated by Schwann cells and neurotrophic factors,like 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as seen in Wallerian degeneration.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is a neurotrophic factor known to promote motor neuron survival and neurite outgrowth.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is upregulated in different forms of nerve injuries like axotomy,sciatic nerve crush,and compression,thus creating great interest to explore this protein as a potential treatment for peripheral nerve injuries.Exogenous 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has shown positive effects in regeneration and functional recovery when applied in experimental models of peripheral nerve injuries.In this review,we discuss the mechanism of repair provided by Schwann cells and upregulation of 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the latest findings on the effects of 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in different types of peripheral nerve injuries,delivery systems,and complementary treatments(electrical muscle stimulation and exercise).Understanding and overcoming the challenges of proper timing and 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delivery is paramount to creating novel treatments to tend to peripheral nerve injuries to improve patients'quality of lif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ical muscle stimulation exercise 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delivery motor neuron nerve gap neurotrophic factor peripheral nerve injury Schwann cells skeletal muscle atrophy
下载PDF
油松人工林林隙天然更新及与环境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罗桂生 马履一 +4 位作者 贾忠奎 吴丹妮 迟明峰 张淑敏 赵贵娟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59-68,共10页
【目的】油松为我国北方地区主要造林树种。通过探讨环境因子与油松更新苗生长的相关关系,阐明了油松人工林抚育间伐形成的林隙对其天然更新影响的内在机制。【方法】在油松人工纯林设置4种林隙等级,即林隙直径和冠层平均树高之比分别为... 【目的】油松为我国北方地区主要造林树种。通过探讨环境因子与油松更新苗生长的相关关系,阐明了油松人工林抚育间伐形成的林隙对其天然更新影响的内在机制。【方法】在油松人工纯林设置4种林隙等级,即林隙直径和冠层平均树高之比分别为L-I(0.75 H)、L-II(1.00 H)、L-III(1.25 H)(H为冠层均高)和对照(CK,林冠下),每种林隙等级设置3个重复,并根据边界木的平均冠幅将每个林隙分为林隙中心区域(B),林隙边缘区域(C)和林隙周边区域(D)。调查了油松更新状况,同时测量生长旺季的光合有效辐射、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土壤温度和土壤湿度等环境因子,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不同林隙等级下物种组成和生长状况的差异性,以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结果表明:①所有林隙等级中油松更新苗数量均占绝大部分(> 82.6%),油松更新苗数量所占比例并没有显著差异(P> 0.05)。②林隙等级对总的更新苗平均密度、平均高度和平均当年高生长都有显著影响(P <0.05),平均密度随着林隙面积的增大而减小,最大值为1.72株/m2;平均高度随林隙面积的增大而增大,最大值为120.41 cm;平均当年高生长最大值在L-II林隙中,为14.41 cm。③同一等级林隙内的不同区域对总的更新苗平均密度有显著影响(P <0.05),且无论林隙大小,最大密度总是位于C区域,而更新苗当年高生长只有在L-II等级林隙内的不同区域间才有显著差异。④L-I和L-II等级林隙光合有效辐射与更新苗苗高和当年高生长均呈显著的正相关(P <0.05),而总的更新苗密度与土壤温度只在L-I等级林隙达到了显著的负相关水平(P <0.05),空气湿度和土壤含水量只在特定等级林隙中与部分更新特征显著相关。【结论】初步结论:油松人工林内,间伐产生的林隙对天然更新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对植物物种组成影响不大;林隙的大小主要通过影响光合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松人工林 林隙 环境因子 天然更新
下载PDF
长白山云冷杉林林隙冠层特征及与幼苗幼树的关系 被引量:9
9
作者 李晖 杨华 谢榕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54-62,共9页
【目的】林隙在森林更新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对林隙内冠层结构和光因子及其与幼苗幼树的数量和生长指标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以探究林隙冠层特征对幼苗幼树的影响,提出促进云冷杉林天然更新的措施,为云冷杉林可持续经营和资源可持续利用... 【目的】林隙在森林更新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对林隙内冠层结构和光因子及其与幼苗幼树的数量和生长指标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以探究林隙冠层特征对幼苗幼树的影响,提出促进云冷杉林天然更新的措施,为云冷杉林可持续经营和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于2019年8月对吉林省金沟岭林场长白山云冷杉异龄针阔混交林林分内48个林隙的冠层结构、光因子及幼苗幼树进行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对不同大小林隙内冠层结构和光因子及其与幼苗幼树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1)林隙冠层开度(CO)、叶面积指数(LAI)和总辐射(Tot)主要分布区间分别为12%~20%、2~3和11%~21%。(2)CO、LAI及光因子在不同大小林隙内差异显著(P<0.05),CO、散射辐射(TDF)随林隙增大而增大,Tot和直接辐射随林隙增大先减小后增加。(3)各树种幼苗幼树株数随CO和Tot的增大先增加后减少,最适合幼苗幼树存活的CO和Tot区间分别为12%~20%和11%~21%。(4)林隙面积小于120 m^(2)时最适合冷杉幼苗幼树的生长;小于90 m^(2)时最适合色木槭幼苗幼树的生长;云杉幼苗幼树在小于30 m^(2)及60~90 m^(2)的林隙中生长最好;最适宜红松幼苗幼树生长的林隙面积为60~90 m^(2)。【结论】该林分主要冠层分布区间比较适宜4个树种更新幼苗幼树的生长,当CO和Tot超过一定范围后,幼苗幼树数量反而下降。因此,可以根据林分经营需要减少林隙内更新幼苗幼树的数量,或对林隙面积进行适当调节,为目的树种释放生长空间,促进其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隙 冠层结构 光因子 幼苗幼树
下载PDF
大直径球-板结构改进间隙系数及其在特高压直流换流站空气间隙净距计算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0
作者 陈赦 庄池杰 +3 位作者 曾嵘 丁玉剑 宿志一 廖蔚明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360-1366,共7页
换流站阀厅空气间隙净距的选择直接关系到特高压直流工程的安全稳定运行和工程造价。以往工程主要采用IEC提供的方法计算空气间隙净距,方法中关于间隙系数K的考虑相对简单。为此,基于阀厅内典型电极结构50%放电电压U50的试验数据,提出... 换流站阀厅空气间隙净距的选择直接关系到特高压直流工程的安全稳定运行和工程造价。以往工程主要采用IEC提供的方法计算空气间隙净距,方法中关于间隙系数K的考虑相对简单。为此,基于阀厅内典型电极结构50%放电电压U50的试验数据,提出了新的典型间隙系数值,用于阀厅空气间隙净距的选取计算。相对于以往方法,新的间隙系数包含了间隙尺寸和电极结构的影响。在间隙距离为4~9m的情况下,对于相同球直径,随着间隙距离L的增大,K值逐渐减小;对于相同间隙距离,随着球直径D的减小,K值逐渐减小。临近一面墙使K减小1.06倍,因此需要更大的空气间隙净距。该改进方法对优化阀厅结构、减小阀厅尺寸作用明显。以±800kV工程为例的计算结果证明,部分阀厅典型空气间隙净距可缩小尺寸0.6~0.9m,优化比例达8%~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直流 换流站 阀厅 空气间隙净距 g参数法 间隙系数
下载PDF
我国出境旅游业高消费行为的现状及其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李金平 陈方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6期129-133,共5页
按照凯恩斯的绝对收入理论、杜森贝利的相对收入假说、弗里德曼的永久收入假说等消费理论,收入是解释居民消费行为的最重要因素。但是,与其他出境旅游大国相比,中国公民的出境旅游行为总花费额度较高、人均GNI却较低。本文通过对中国公... 按照凯恩斯的绝对收入理论、杜森贝利的相对收入假说、弗里德曼的永久收入假说等消费理论,收入是解释居民消费行为的最重要因素。但是,与其他出境旅游大国相比,中国公民的出境旅游行为总花费额度较高、人均GNI却较低。本文通过对中国公民出境旅游行为背后的收入差距、制度因素、出境旅游消费行为特殊性等方面的分析研究,表明收入差距是影响我国公民出境旅游消费行为的核心因素,制度因素对我国公民出境旅游产生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境旅游 收入差距 制度因素
下载PDF
金属光子晶体禁带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杨光杰 孔凡敏 梅良模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821-1823,共3页
通过数值方法计算了铜(Cu),银(Ag),金(Au),铝(Al)四种金属构成的光子晶体的禁带,给出了禁带与金属填充率f的关系曲线,对比了几种金属光子晶体禁带的差异.计算针对TM模的情况,取光子晶体的晶格常量a=0.775μm.
关键词 光子晶体 禁带 填充率 金属
下载PDF
长空气间隙负极性操作冲击放电特性研究(Ⅱ)-间隙系数 被引量:7
13
作者 安韵竹 戴敏 +4 位作者 李志军 蓝磊 文习山 王羽 叶奇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4145-4151,共7页
大气环境、电极布置方式和间隙类型等对长空气间隙的负极性操作冲击放电特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分别采用20/2 500μs和80/2 500μs两种负极性操作冲击电压波进行放电试验,研究了气象条件、波头时间、下电极高度及导线接地方式等对空... 大气环境、电极布置方式和间隙类型等对长空气间隙的负极性操作冲击放电特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分别采用20/2 500μs和80/2 500μs两种负极性操作冲击电压波进行放电试验,研究了气象条件、波头时间、下电极高度及导线接地方式等对空气间隙放电特性的影响,并对以棒–板间隙为基准,分析计算棒–棒间隙、棒–线间隙的间隙系数。试验结果显示:湿度对长空气间隙的负极性操作冲击放电特性试验具有明显的影响;间隙距离大于3 m时,20/2 500μs负极性操作冲击电压波作用下空气间隙的50%放电电压较高,间隙距离小于3 m时,80/2 500μs负极性操作冲击电压波作用下空气间隙的50%放电电压较高;下电极高度对棒–棒间隙放电特性具有一定的影响;导线接地方式对棒–线间隙的50%负极性操作冲击放电电压具有显著影响。间隙系数随间隙距离呈非线性变化趋势,棒–线间隙对棒–棒间隙的间隙系数随间隙距离增大基本趋于稳定值1.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空气间隙 操作冲击放电 大气修正系数 下电极高度 导线接地方式 间隙系数
下载PDF
上海城乡居民收入差异与协调增长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史红亮 陈凯 朱炜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52-156,共5页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我国建设和谐社会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大量文献研究得出,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中国的城乡收入差距呈现不断拉大趋势。从机制安排的角度对于这一问题的分析和研究可以为解决中国城乡收入差距提供新的思维。本文用T...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我国建设和谐社会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大量文献研究得出,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中国的城乡收入差距呈现不断拉大趋势。从机制安排的角度对于这一问题的分析和研究可以为解决中国城乡收入差距提供新的思维。本文用Theil指数测评1990年以来上海城乡居民收入差异扩展和收敛趋势,对影响上海城乡居民收入差异的人均GDP、抚养系数、城市化水平、非农就业率等11个变量指标,应用因子分析法得出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异的政府调控、市场一体化、教育三大公因子指标,从机制安排角度揭示出城乡居民收入差异与协调增长机制,得出城乡居民收入协调增长就是在城乡要素价格差异和人均收入及福利差异最小化约束下求解出使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速度最大化的目标函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入差异 THEIL指数 因子分析 增长机制 协调增长
下载PDF
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孙旷怡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2011年第5期81-85,共5页
目前,过大的城乡收入差距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影响了社会的公正与稳定,故将城乡二元结构系数、外贸依存度以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发展速度作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动的影响变量,通过建立协整回归和误差修正模型得到反映它... 目前,过大的城乡收入差距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影响了社会的公正与稳定,故将城乡二元结构系数、外贸依存度以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发展速度作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动的影响变量,通过建立协整回归和误差修正模型得到反映它们之间长期均衡与短期波动的表达式。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发展速度是影响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动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居民 收入差距 协整回归 因素分析
下载PDF
基于温度对电气间隙设计影响的叠加修正方法研究
16
作者 丁祥根 《传动技术(中英文)》 2024年第2期10-14,共5页
针对新能源汽车高压电气安全与电控产品小型化、轻量化的矛盾问题。通过对高压电控产品在实际应用场景中,影响电气安全的关键因素分析;基于现有国家标准、测试数据及行业共识,通过对绝缘介质的介电能力特性变化的逻辑推理与理论分析;为... 针对新能源汽车高压电气安全与电控产品小型化、轻量化的矛盾问题。通过对高压电控产品在实际应用场景中,影响电气安全的关键因素分析;基于现有国家标准、测试数据及行业共识,通过对绝缘介质的介电能力特性变化的逻辑推理与理论分析;为高压电控产品在电气间隙设计中温度影响的叠加修正,提供了理论推导与设计参考。为汽车电器在小型化与轻量化要求下的电气间隙设计安全,提供了温度叠加修正的设计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气间隙 因素分析 介电能力 理论推导 叠加修正
下载PDF
中国生猪生产成本变动及动因分解——基于中美比较
17
作者 刘晨阳 辛翔飞 +1 位作者 王祖力 王济民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85-494,共10页
基于2000—2021年中美生猪生产成本数据,采用成本要素分解方法,剖析中国生猪生产成本增长以及中美生猪生产成本差距变动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0—2021年,中国生猪生产成本逐年上升,由5.60元/千克增长至17.62元/千克,美国生猪生产成... 基于2000—2021年中美生猪生产成本数据,采用成本要素分解方法,剖析中国生猪生产成本增长以及中美生猪生产成本差距变动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0—2021年,中国生猪生产成本逐年上升,由5.60元/千克增长至17.62元/千克,美国生猪生产成本维持在8~10元/千克。中美生猪生产成本优势自2007年起发生翻转,且差距逐步拉大;中国生猪生产成本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在于饲料成本、仔猪成本和人工成本的增长,美国生猪生产成本下降的主要原因在于仔猪成本和人工成本的明显下降;中国生猪生产成本增长是中美两国生猪生产成本差距拉大的最主要因素,2000—2021年中国生猪生产成本增长对中美生猪生产成本差距拉大的贡献份额高达79.63%。据此,建议中国进一步优化生猪生产效率,提升能繁母猪繁育效率,提高人工投入产出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猪生产 成本增长 成本差距 因素分解
下载PDF
几何形状对气垫升力的影响研究
18
作者 Hamed Petoft Vahid Fakhari Abbas Rahi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英文版)》 CSCD 2024年第1期74-84,共11页
One of the crucial and challenging issues for researchers is presenting an appropriate approach to evaluate the aer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air cushion vehicles(ACVs)in terms of system design parameters.One of thes... One of the crucial and challenging issues for researchers is presenting an appropriate approach to evaluate the aer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air cushion vehicles(ACVs)in terms of system design parameters.One of these issues includes introducing a suitable approach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geometric shapes on the aer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ACVs.The main novelty of this paper lies in presenting an innovative method to study the geometric shape effect on air cushion lift force,which has not been investigated thus far.Moreover,this paper introduces a new approximate mathematical formula for calculating the air cushion lift force in terms of parameters,including the air gap,lateral gaps,air inlet velocity,and scaling factor for the first time.Thus,we calculate the aerodynamic lift force applied to nine different shapes of the air cushions used in the ACVs in the present paper through the ANSYS Fluent software.The geometrical shapes studied in this paper are rectangular,square,equilateral triangle,circular,elliptic shapes,and four other combined shapes,including circle-rectangle,circle-square,hexagonal,and fillet square.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ushion with a circular pattern produces the highest lift force among other geometric shapes with the same conditions.The increase in the cushion lift force can be attributed to the fillet with a square shape and its increasing radius compared with the square shap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ft force Air cushion vehicle Geometric shape SIMULATION gap Inlet velocity Scaling factor
下载PDF
周期颗粒阻尼复合板结构的带隙特性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胡溧 杨驰杰 +1 位作者 杨啟梁 施耀贵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7-82,共6页
首次将颗粒阻尼运用到局域共振型性周期结构中,推导和验证了周期颗粒阻尼复合结构带隙的计算公式。通过设计一种周期颗粒阻尼复合板结构并测试该结构的振动传输特性,探究周期颗粒阻尼复合结构带隙特性的结构影响因素及变化规律。结果显... 首次将颗粒阻尼运用到局域共振型性周期结构中,推导和验证了周期颗粒阻尼复合结构带隙的计算公式。通过设计一种周期颗粒阻尼复合板结构并测试该结构的振动传输特性,探究周期颗粒阻尼复合结构带隙特性的结构影响因素及变化规律。结果显示:①周期颗粒阻尼复合板结构的传输特性中会出现一个振动剧烈衰减区,说明周期颗粒阻尼结构具有带隙特性;②周期配重的板结构带隙起始频率会随着质量的增大而先增大后减小,其中,当配重50 g时带隙起始频率最大;③相比较配重同等质量的结构,周期颗粒阻尼结构带隙均变宽,且最大衰减幅值均变大。④当颗粒阻尼器间距为0 cm、2 cm、4 cm、6 cm时,周期颗粒阻尼复合板结构带隙宽度分别为100 Hz、170 Hz、230 Hz、400 Hz,带隙宽度逐渐变大,且最大衰减幅值也逐渐变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期颗粒阻尼 带隙 质量 损耗因子 间距
下载PDF
海南临高辣椒主产区产量差及其限制因子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余小兰 杨福锁 +3 位作者 蔡卫音 杜公福 戚志强 李晓亮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147-2152,共6页
目前有关海南辣椒生产现状的研究极少,探索辣椒主产区产量差,同时分析其限制因子,能够为提高海南辣椒栽培水平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对海南省临高县52个农户螺纹椒产量、施肥和管理情况进行调研,分析辣椒产量与各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 目前有关海南辣椒生产现状的研究极少,探索辣椒主产区产量差,同时分析其限制因子,能够为提高海南辣椒栽培水平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对海南省临高县52个农户螺纹椒产量、施肥和管理情况进行调研,分析辣椒产量与各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高产组平均产量达62.64 t/hm^2,与低产组的产量差为46.5 t/hm^2。辣椒产量与复合肥投入基追比呈显著负相关,与复合肥投入量和农药使用次数呈显著正相关。此外,本试验区磷养分的投入过高,造成土壤磷的过量积累。该调查结果表明,调查区域应推广高氮高钾型复合肥,以减少土壤中磷的过量积累。低产农户提高复合肥用量和追肥比例,并加强病虫害防治,可提高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产量差 限制因子 海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