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75篇文章
< 1 2 6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组织犯罪中的胁迫研究——对一个“黑帮”成长历程的入圈考察 被引量:7
1
作者 赵军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5-64,共10页
当前,我国刑法理论对作为有组织犯罪常用手段的胁迫行为缺乏专门性的研究。对一个"黑帮"成长历程的入圈考察表明,暴力非但不是有组织犯罪的必要手段,(严重)暴力反倒是其法律风险的最大来源之一;贿赂"保护伞"亦不为... 当前,我国刑法理论对作为有组织犯罪常用手段的胁迫行为缺乏专门性的研究。对一个"黑帮"成长历程的入圈考察表明,暴力非但不是有组织犯罪的必要手段,(严重)暴力反倒是其法律风险的最大来源之一;贿赂"保护伞"亦不为黑帮生存发展所必需;一直被刑法忽略的一般胁迫行为已在现实社会互动中演化为黑帮生存发展的最优手段之一。与从前那种以"有组织暴力"为基石的黑社会组织一样,以"有组织胁迫"为主要犯罪手段的"黑帮"同样会侵害法益、破坏生活秩序,同时胁迫手段的使用大大降低了"黑帮"遭受刑事追诉的可能性,刑事立法亟待对此作出回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组织犯罪 胁迫 暴力 黑帮 入圈考察
下载PDF
从帮口到单位:1949年后上海码头工人的改造
2
作者 朱焘 《中国经济史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9-189,共11页
近代上海,码头工人主要以“帮口制”的形式结合在一起,常游离于政府管治之外。上海解放后,市委市政府通过“镇反”、民主改革等运动,试图破除码头工人中的帮口把持现象,并对工人进行了初步的改造与清退。随后,留用的码头工人被纳入单位... 近代上海,码头工人主要以“帮口制”的形式结合在一起,常游离于政府管治之外。上海解放后,市委市政府通过“镇反”、民主改革等运动,试图破除码头工人中的帮口把持现象,并对工人进行了初步的改造与清退。随后,留用的码头工人被纳入单位体制,新的组织形式也逐渐形成。然而,改造和清退工人等举措导致部分行业劳动力短缺。因此上海码头搬运业后来又出现私自募工的现象,被清退的码头工人亦有倒流入沪,甚至政府此前致力清除的“工头”和“地下劳务市场”也重新出现。为使码头搬运业回归可控局面,政府在上海加强收容遣送办法和户籍管理,并不断采取技术革新,提高行业准入门坎,同时在“倒流人员”来源地开展劝阻责任制。通过行政和经济双重手段的干预,上海码头搬运业进入一定时间的稳定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搬运业 码头工人 帮口制 单位制
原文传递
上海地区有组织犯罪问题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夏健祥 《政法学刊》 2001年第1期59-62,共4页
自 90年代起 ,我国大陆的有组织犯罪又开始死灰复燃 ,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势。本文首先讨论了有组织犯罪不同阶段上的特点 ,着重分析了上海地区有组织犯罪的现状及其产生的原因 ,在此基础上 ,对有组织犯罪在上海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认... 自 90年代起 ,我国大陆的有组织犯罪又开始死灰复燃 ,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势。本文首先讨论了有组织犯罪不同阶段上的特点 ,着重分析了上海地区有组织犯罪的现状及其产生的原因 ,在此基础上 ,对有组织犯罪在上海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认为我们必须对反黑斗争的长期性、艰巨性有充分的认识 ,不断研究斗争动向 ,调整斗争策略 ,通过实践 ,逐步摸索出一套在我国经济较发达地区打击有组织犯罪的有效措施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 有组织犯罪 犯罪团伙 犯罪集团 黑社会
原文传递
The Secret Society's Secret: The Invoked Reality of the Tiandihui
4
作者 David Faure Xi He 《Frontiers of History in China》 2016年第4期510-531,共22页
This essay examines two sets of reports in the Qing-dynasty Jiaqing and Daoguang periods (respectively 1796-1820 and 1821-45) in order to understand better the perceived reality of the Tiandihui. The first set, foun... This essay examines two sets of reports in the Qing-dynasty Jiaqing and Daoguang periods (respectively 1796-1820 and 1821-45) in order to understand better the perceived reality of the Tiandihui. The first set, found anaong the papers of Jiangxi governor Xianfu (1809-14), allows a comparison of a criminal gang that invoked the Tiandihui ceremony with one that did not. The second set includes the diary of Taihe county magistrate Xu Dihui (in office from 1824) that recorded various events which came to be reported to the senior officialdom as having been conducted by secret societies. By collating the incidents as reported in the diary and memorials to the emperor, the authors argue that the pressure of the administrative process was responsible for the ultimate acquiescence by the Hunan governor Han Wenqi (in office 1825-29) in the perception of an indisputable connection of the incidents with secret societies. Moreover, both sets of reports show that participants in secret-society ceremonies and officials who suppressed them knew that the acclaimed networking of the Tiandihui as implied in its folklore was very far from the rea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andihui JIANGXI criminal gangs brotherhoods secret societies DIARY
原文传递
社会学视野下近代秘密社会生存模式变迁 被引量:1
5
作者 陆勇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4期81-88,共8页
秘密社会的生存模式可以从其组织结构形式、资源获取方式、社会交往模式和内部聚合机制等“显性”要素来进行系统考察;在近代社会变迁过程中,这些“显性”要素随之发生了变化:组织结构由传统的“封闭型”逐渐向“开放型”嬗变;社会资源... 秘密社会的生存模式可以从其组织结构形式、资源获取方式、社会交往模式和内部聚合机制等“显性”要素来进行系统考察;在近代社会变迁过程中,这些“显性”要素随之发生了变化:组织结构由传统的“封闭型”逐渐向“开放型”嬗变;社会资源获取方式由“非正式”途径向“非正式”与“正式途径”交替转变;社会交往模式“单一化”向“多样化”转变;内部聚合由“价值导向”机制向“利益激励”机制嬗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秘密社会 教门 帮会 社会变迁 生存模式
下载PDF
Small Arms Survey 2010—GANGS,GROUPS,AND GUNS
6
《新远见》 2010年第10期35-41,共7页
1.Background of The Small Arms Survey The proliferation of small arms and light weapons represents a grave threat to human security. The unchecked spread of these weapons has exacerbated inter-and intra-state conflict... 1.Background of The Small Arms Survey The proliferation of small arms and light weapons represents a grave threat to human security. The unchecked spread of these weapons has exacerbated inter-and intra-state conflicts,contributed t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ngs GROUPS AND GUNS Small Arms Survey 2010 THAN
原文传递
黑恶势力利用“软暴力”犯罪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74
7
作者 黄京平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8年第2期1-12,23,共13页
关于黑恶势力"软暴力"的规定方式、"软暴力"与暴力性手段的关联程度、"软暴力"手段的阶段性特征和恶势力的制度定位,最新规范文件与既有规范文件的规定有所不同。在当前"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 关于黑恶势力"软暴力"的规定方式、"软暴力"与暴力性手段的关联程度、"软暴力"手段的阶段性特征和恶势力的制度定位,最新规范文件与既有规范文件的规定有所不同。在当前"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一种颇具代表性的司法观点认为,"软暴力"可以是恶势力形成的基础性手段,恶势力利用"软暴力"实施的犯罪,无须以暴力性手段为基础,更无须以暴力随时付诸实施为条件。在"恶势力"已成为半正式制度的背景下,应当以法治思维为基础,以对规范的实质解释为方法,以刑事政策适时调整的妥当性为基准,明确恶势力及其利用"软暴力"犯罪的认定规则:以暴力性手段为基础,或者暴力性手段在全部违法犯罪活动中具有支配性影响力,是认定恶势力的必要要件,也是恶势力构成具体犯罪的手段特征。涉刑事案件的"软暴力",分为黑社会性质组织的"软暴力"、恶势力的"软暴力"与普通刑事犯罪中的"软暴力"三类,各有其特征,应分类判断,不可混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暴力 恶势力 黑社会性质组织 暴力性 威胁 恐吓 半正式制度 寻衅滋事 强迫交易 敲诈勒索
下载PDF
恶势力的概念流变及其司法认定 被引量:54
8
作者 刘仁文 刘文钊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3-31,169,170,共21页
基于填补刑事立法缺陷、实现有组织犯罪阶梯化规制的需求,司法机关逐步推动恶势力概念规范化,形成了黑社会性质组织与恶势力高低搭配的有组织犯罪处断模式。《指导意见》中的恶势力规范虽然在明确性、效力层级上仍存不足,但基本可以满... 基于填补刑事立法缺陷、实现有组织犯罪阶梯化规制的需求,司法机关逐步推动恶势力概念规范化,形成了黑社会性质组织与恶势力高低搭配的有组织犯罪处断模式。《指导意见》中的恶势力规范虽然在明确性、效力层级上仍存不足,但基本可以满足当前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需求。恶势力属于类型概念,应当采取类型思维的方法,建立一种具体要素与主导形象双层次的判断体系。第一层次是具体要素判断,分析组织特征、行为特征、危害特征三个要素是否达成,以何种程度达成;第二层次是主导形象判断,根据要素的达成程度,结合黑社会性质组织的雏形这一主导形象进行价值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黑除恶 恶势力 黑社会性质组织 类型思维 具体要素 主导形象
原文传递
黑恶势力犯罪的治理模式构建 被引量:13
9
作者 曾亚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4-67,共4页
新时期黑恶势力犯罪呈现出犯罪手段更加隐蔽、犯罪领域扩张、犯罪性质复杂等新的态势,以管制、制裁和运动式执法为特征的传统犯罪惩罚模式已难以有效应对。2018年1月出台的《关于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通知》要求黑恶势力犯罪防控的主... 新时期黑恶势力犯罪呈现出犯罪手段更加隐蔽、犯罪领域扩张、犯罪性质复杂等新的态势,以管制、制裁和运动式执法为特征的传统犯罪惩罚模式已难以有效应对。2018年1月出台的《关于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通知》要求黑恶势力犯罪防控的主体更加多元、方法更加丰富、程序更加规范,取得更好的犯罪控制和预防效果。贯彻中央政策,适应现实需求,应从激发社会力量参与、精准适用刑事制裁手段、重视对犯罪人的社会矫治、消除犯罪滋生的环境等方面构建黑恶势力犯罪治理模式,对处于不同阶段、具备不同行为特征的黑恶势力犯罪予以分层次打击、分情况处理,尤其要将治理黑恶势力犯罪与反腐败双管齐下,切断犯罪的社会情境供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恶势力 扫黑除恶 犯罪惩罚模式 犯罪治理模式
下载PDF
中药特色炮制技术的帮派特点与发展 被引量:13
10
作者 刘军锋 王红波 +1 位作者 张红 甘雪峰 《陕西中医》 2019年第7期964-967,共4页
江西樟帮、建昌帮、北京、天津地区的京帮是全国三大药帮主流流派,各帮中药材炮制技术和饮片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本文对樟树帮、建昌帮与京帮三个不同地区帮派炮制的历史渊源、特色炮制技术等进行总结分析,以期提高对中药特色炮制技术... 江西樟帮、建昌帮、北京、天津地区的京帮是全国三大药帮主流流派,各帮中药材炮制技术和饮片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本文对樟树帮、建昌帮与京帮三个不同地区帮派炮制的历史渊源、特色炮制技术等进行总结分析,以期提高对中药特色炮制技术及其特色文化内涵的认识,促进各帮派炮制技术、加工方法及特色的进一步传承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炮制 特色技术 帮派特点 发展 樟树帮 建昌帮 京帮
下载PDF
惩治黑恶势力犯罪中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之贯彻 被引量:13
11
作者 赖早兴 《法学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8-124,共7页
我国在打击黑恶势力犯罪中司法机关始终坚持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本轮为期三年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仍然要坚持这一刑事政策。为贯彻这一刑事政策,司法机关要从整体上明确严厉打击的范围;严格依据法定标准认定犯罪,不轻纵犯罪;准确把握... 我国在打击黑恶势力犯罪中司法机关始终坚持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本轮为期三年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仍然要坚持这一刑事政策。为贯彻这一刑事政策,司法机关要从整体上明确严厉打击的范围;严格依据法定标准认定犯罪,不轻纵犯罪;准确把握从严打击的对象;从严判处刑罚,严格刑罚执行,使刑罚整体偏重。同时,司法机关对主观恶性较小、人身危害性不大的黑恶势力成员、未成年人要依法从宽,对处于犯罪停止形态或有自首、立功情节者可以从宽处罚,而且要审慎适用缓刑、减刑、假释和暂予监外执行。扫黑除恶刑事司法中整体上要做到严中有宽、宽以济严;宽中有严、严以济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黑除恶 刑事司法 宽严相济 区别对待
原文传递
中国商帮边界划分与文化测度——“和而不同”的商业文化 被引量:9
12
作者 谢永珍 袁菲菲 《外国经济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76-93,共18页
商帮文化影响着帮域内企业的价值信念体系以及治理和管理行为,但文化测度的困难,制约了该领域的量化研究。本文基于萨丕尔—沃尔夫假说,依据语言差异,厘清了晋、徽、鲁、浙、苏南、闽南以及珠三角七大商帮的边界,从政商关系、家族意识... 商帮文化影响着帮域内企业的价值信念体系以及治理和管理行为,但文化测度的困难,制约了该领域的量化研究。本文基于萨丕尔—沃尔夫假说,依据语言差异,厘清了晋、徽、鲁、浙、苏南、闽南以及珠三角七大商帮的边界,从政商关系、家族意识、仁爱取向、诚信取向、创新精神和开放精神六个维度构建了评价商帮文化的指标体系。采用二手数据进行的商帮文化评价显示:我国商帮文化呈现典型的“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特质。“仁爱”在各大商帮呈现趋同性,其他维度则表现各异,体现了商帮文化在演进中对传统文化精髓的弘扬以及现代商业文明的创新。本文对商帮边界的界定以及商帮文化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丰富了区域文化的理论研究,使用二手数据测度商帮文化特质,实现了文化评价的可再现性,为该领域的后续研究以及理解商帮的治理和管理行为提供了重要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帮文化 萨丕尔—沃尔夫假说 文化评价
原文传递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疑难问题新探 被引量:5
13
作者 杨毓显 《云南警官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71-76,共6页
《刑法》第2 94条规定,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包括: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入境发展黑社会组织罪;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刑事立法以及司法解释,对正确适用刑法规定是非常有利的。但在司法实践中,仍... 《刑法》第2 94条规定,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包括: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入境发展黑社会组织罪;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刑事立法以及司法解释,对正确适用刑法规定是非常有利的。但在司法实践中,仍有一些值得深入探讨的难题,即:如何把握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含义;如何区分黑社会性质组织与黑社会组织、恶势力、恐怖组织、普通犯罪行为,怎样正确认定入境发展、包庇、纵容犯罪行为。对上述疑难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 包庇 纵容 犯罪行为 黑社会组织 恶势力 恐怖组织 疑难问题 难题 新探
下载PDF
网络空间智慧“扫黑除恶”机制的理论探索 被引量:8
14
作者 莫洪宪 王肃之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76-83,共8页
网络空间的黑恶势力犯罪在组织、行为和人员方面都具有特殊之处,亟须通过智慧化的方式进行有效治理。目前的智慧“扫黑除恶”缺少对于网络空间的特殊考量,而且在智慧技术的应用程度和参与领域上均存在不足。网络空间智慧“扫黑除恶”机... 网络空间的黑恶势力犯罪在组织、行为和人员方面都具有特殊之处,亟须通过智慧化的方式进行有效治理。目前的智慧“扫黑除恶”缺少对于网络空间的特殊考量,而且在智慧技术的应用程度和参与领域上均存在不足。网络空间智慧“扫黑除恶”机制应具有二重维度,即包括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技术在内的技术协作维度,以及包括规范协同、指标协同在内的技术与法律协作维度。实践这一机制应当基于组织、行为、人员的客体维度,以及跨部门协作、公私协作的主体维度采取有效的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空间 智慧“扫黑除恶”机制 二重维度 实践方式
下载PDF
黑社会性质犯罪侦查防范与控制——当前打黑除恶专项斗争面临的难题和对策 被引量:5
15
作者 柴艳茹 《政法学刊》 2008年第4期66-70,共5页
目前,含有黑社会性质的黑恶势力犯罪是影响社会稳定和群众安全感的重要因素。为适应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打黑除恶"工作的战略需要,应对黑恶势力犯罪的特点和发展趋势进行综合分析,深入剖析打击工作面临的挑战,认真研究打防工... 目前,含有黑社会性质的黑恶势力犯罪是影响社会稳定和群众安全感的重要因素。为适应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打黑除恶"工作的战略需要,应对黑恶势力犯罪的特点和发展趋势进行综合分析,深入剖析打击工作面临的挑战,认真研究打防工作对策,为有效预防、控制和打击黑恶势力犯罪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恶势力 犯罪控制 打黑除恶
原文传递
“网络黑社会”:概念、根源及惩防——以刑事司法为视角 被引量:4
16
作者 宋鹏 《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30-33,共4页
网络作为新的认知空间和实践领域,几乎所有的传统犯罪都可以在网络中找到痕迹。网络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的犯罪遵循着同样的发展轨迹,但也有着显著的区别。利用网络技术敲诈勒索、强迫交易、欺行霸市甚至控制某个行业的行为也已成为"... 网络作为新的认知空间和实践领域,几乎所有的传统犯罪都可以在网络中找到痕迹。网络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的犯罪遵循着同样的发展轨迹,但也有着显著的区别。利用网络技术敲诈勒索、强迫交易、欺行霸市甚至控制某个行业的行为也已成为"网络黑社会"现象,其对社会秩序的冲击和实际危害与传统的黑社会组织犯罪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加大对其的惩防力度已经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黑社会 网络犯罪 网络黑社会的惩治和预防
下载PDF
工作面平巷支护参数设计及数值模拟研究
17
作者 陈诗佳 《机械管理开发》 2024年第2期289-290,293,共3页
为进一步提升软岩巷道的掘进效率和安全性,实现对软岩巷道的高效支护尤为重要。以某矿1121综采工作面为例在对其地质条件及其支护现状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采用锚杆动态信息法结合现场条件对锚杆、锚索以及顶网片的支护参数进行优化设计;基... 为进一步提升软岩巷道的掘进效率和安全性,实现对软岩巷道的高效支护尤为重要。以某矿1121综采工作面为例在对其地质条件及其支护现状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采用锚杆动态信息法结合现场条件对锚杆、锚索以及顶网片的支护参数进行优化设计;基于FLAC3D软件对优化前后的支护效果进行对比,达到了预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岩巷道 FLAC3D 锚杆动态信息法 顶板 下沉 两帮 移近
下载PDF
综放回采巷道支护方案设计及工程实践应用
18
作者 褚翔辉 《机械管理开发》 2024年第1期285-286,289,共3页
为解决综放回采巷道在断层破碎区域导致其对应地质条件越发复杂,对应支护难度较大导致影响生产效率和安全性的问题,以1193综放工作面为例在分析其基本条件和支护现场的基础上,制定监测方案对当前支护方案的支护效果进行评价;结合监测结... 为解决综放回采巷道在断层破碎区域导致其对应地质条件越发复杂,对应支护难度较大导致影响生产效率和安全性的问题,以1193综放工作面为例在分析其基本条件和支护现场的基础上,制定监测方案对当前支护方案的支护效果进行评价;结合监测结果提出支护方案的优化措施,最后对优化后支护效果进行综合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放回采巷道 锚杆 锚索 顶底板移近量 两帮移近量
下载PDF
恶势力犯罪司法认定的偏差与匡正——基于250份裁判文书的思考 被引量:6
19
作者 陈心哲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5期10-22,共13页
通过对250份裁判文书实证研究发现,即便恶势力认定标准已被司法机关简化为“三人三次”,法院对于“三次违法(犯罪)”的认定仍存在诸多偏差:违法事实与犯罪事实重复评价;已经调解、和解、行政处罚的事实再次评价;数起事实间隔过长或过短... 通过对250份裁判文书实证研究发现,即便恶势力认定标准已被司法机关简化为“三人三次”,法院对于“三次违法(犯罪)”的认定仍存在诸多偏差:违法事实与犯罪事实重复评价;已经调解、和解、行政处罚的事实再次评价;数起事实间隔过长或过短;轻微事实以刑代罚。形成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规范模糊、认定主体错位、指标式除恶和软暴力门槛过低。一方面,在现有组织、行为、危害等形式特征基础上,有必要增设实质层面标准,以满足恶势力作为黑社会组织雏形的特征。另一方面,应当在文书中写明三次违法犯罪分别对应的事实、对恶势力罪名适当限制、提高违法行为被纳入恶势力认定范畴的门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势力 司法认定 扫黑除恶 实证研究
原文传递
社会治理:黑恶犯罪治理进阶与启示 被引量:6
20
作者 岳平 陈伊韬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2-93,共12页
近年来,在“打黑除恶”进入“扫黑除恶”的进程中,对“恶”势力的界定和处罚更是凸显了对黑恶犯罪的全面和深入的治理,也为实践中治理黑恶犯罪提出了更为精细化的目标。对黑恶犯罪的治理,刑罚效应应体现在其应用的精准性而非立法的重复... 近年来,在“打黑除恶”进入“扫黑除恶”的进程中,对“恶”势力的界定和处罚更是凸显了对黑恶犯罪的全面和深入的治理,也为实践中治理黑恶犯罪提出了更为精细化的目标。对黑恶犯罪的治理,刑罚效应应体现在其应用的精准性而非立法的重复性上。因此,有必要建立清晰和统一适用的涉及黑恶犯罪的罪名体系。对黑恶犯罪的治理又是全方位和复杂的,因此有必要从治理的历史阶段脉络和当前面临的问题两方面进行梳理和反思,以利于构建黑恶犯罪治理的法治化、实效化的常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治理 黑恶犯罪 犯罪治理 刑事政策 综合防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