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5,84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丙烯与尼龙共混物相容特性 被引量:2
1
作者 李海东 石宏仁 于兵兵 《吉林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年第2期13-16,共4页
通过对聚丙烯进行官能化 ,并主要研究了反应单体浓度、反应温度、引发剂浓度和停留时间对接枝率的影响。然后再将接枝聚丙烯与尼龙 4 6共混 ,得出共混物力学性能优异 ,增强了聚丙烯与尼龙 4
关键词 共混物 相容特性 聚丙烯 官能化 尼龙46 接枝率 单体浓度 反应温度 引发剂浓度
下载PDF
氧化石墨烯的合成及组装
2
作者 李华静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31-34,共4页
用改良的Hummer法制备了氧化石墨烯并对氧化石墨烯在溶液及玻璃表面进行了组装。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A)、电阻率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对氧化石墨烯及组装体系进行了表征,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组装后物质... 用改良的Hummer法制备了氧化石墨烯并对氧化石墨烯在溶液及玻璃表面进行了组装。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A)、电阻率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对氧化石墨烯及组装体系进行了表征,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组装后物质的表面进行了观察。FT-IR测试表明氧化石墨烯含有羟基、羧基、环氧以及羰基等含氧官能团。UV-Vis测试表明粒径和溶剂的pH对氧化石墨烯在液相中分散性的影响。TGA测试进一步证明了氧化石墨烯含有大量含氧官能团。SEM观察揭示了石墨烯组装体的微观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 功能化 表面修饰
下载PDF
20世纪SSBR合成技术进展--I.SSBR的开发与改性技术 被引量:18
3
作者 刘大华 刘青 《合成橡胶工业》 CAS CSCD 1999年第5期257-262,共6页
论述了各种溶聚丁苯橡胶的结构与性能特征,阐述了以活性链改性、官能化引发剂、新型调节剂以及锡碳键活化聚合等为代表的技术进展。
关键词 溶聚丁苯橡胶 活性负主子聚合 改性 引发剂 橡胶
下载PDF
PEG大分子硅氧烷制备药物缓释杂化纳米纤维膜 被引量:4
4
作者 宋秋生 许顺 +2 位作者 马海红 张恺 朱小飞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58-161,共4页
采用Jones试剂对聚乙二醇(PEG)进行修饰并合成端基为-Si(OEt)3的PEG大分子硅氧烷,将其与TiO2溶胶进行共水解缩合,制得PEG/SiO2-TiO2杂化纺丝液。在杂化纺丝液中加入头孢唑啉钠,经静电纺丝法制备载药杂化纳米纤维膜。对杂化电纺纤维膜的... 采用Jones试剂对聚乙二醇(PEG)进行修饰并合成端基为-Si(OEt)3的PEG大分子硅氧烷,将其与TiO2溶胶进行共水解缩合,制得PEG/SiO2-TiO2杂化纺丝液。在杂化纺丝液中加入头孢唑啉钠,经静电纺丝法制备载药杂化纳米纤维膜。对杂化电纺纤维膜的结构与形态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其药物释放性能。红外光谱(FT-IR)研究了PEG大分子硅氧烷合成机理和产物结构;扫描电镜(SEM)照片显示,纳米纤维的平均直径约为115 nm,载药纳米纤维平均直径约为130 nm;紫外可见光(UV-Vis)光谱分析表明,载药纤维的初期释放速度较快,随时间推移释放速率逐渐降低,具有良好的药物缓释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大分子硅氧烷 静电纺丝 溶胶-凝胶法 杂化纳米纤维 药物缓释
下载PDF
双功能的MnSOD和MnCAT的模拟物—1,4-二亚甲基苯并咪唑-1,4,7-三氮环壬烷合锰配合物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庆祥 罗勤慧 王志林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880-886,共7页
合成了新的锰配合物[MnLCl]·ClO4·CH3OH(L=1,4 二亚甲基苯并咪唑 1,4,7 三氮环壬烷),测定了该配合物的单晶结构,用ES MS、EPR、CV、UV等多种手段进行了表征.测定了该配合物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锰过氧化氢酶(MnCAT)的... 合成了新的锰配合物[MnLCl]·ClO4·CH3OH(L=1,4 二亚甲基苯并咪唑 1,4,7 三氮环壬烷),测定了该配合物的单晶结构,用ES MS、EPR、CV、UV等多种手段进行了表征.测定了该配合物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锰过氧化氢酶(MnCAT)的活性.实验结果表明,该配合物既具有良好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又具有好的过氧化氢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锰配合物 三氮环衍生物 超氧化物歧化酶 锰过氧化氢酶 双功能锰酶模拟物
原文传递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在功能化自组装纳米多肽水凝胶三维培养下旁分泌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凌建民 田爱玲 +5 位作者 范鲁峰 邵闻冲 武涵 焦阳 胡三元 孙念峰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50-252,共3页
目的探讨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MSCs)在自组装纳米多肽水凝胶介导的三维培养条件下旁分泌促血管生成激素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分离、培养人ADMSCs,并合成RADAI-16、RGD、KLT 3种多肽且按体积比2∶1∶1制备RADAI-16∶KLT∶RGD多肽混合溶... 目的探讨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MSCs)在自组装纳米多肽水凝胶介导的三维培养条件下旁分泌促血管生成激素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分离、培养人ADMSCs,并合成RADAI-16、RGD、KLT 3种多肽且按体积比2∶1∶1制备RADAI-16∶KLT∶RGD多肽混合溶液,原子力显微镜(AFM)下观察多肽水凝胶形态(n=4)。使用水凝胶对ADMSCs进行三维培养,并设置ADMSCs普通培养组(37 ℃、5%CO2细胞培养箱)和缺氧培养组(37 ℃、10%CO2、1%O2乏氧培养箱)作为对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培养上清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n=3)、肝细胞生长因子(HGF)(n=3)浓度;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血红素氧合酶-1(HO-1)(n=3)的表达。结果分离培养的ADMSCs为长梭形,呈"漩涡式"生长。RADA16-I、RGD、KLT及自组装多肽溶液在AFM下均为纳米纤维状,直径10~20 nm,长度100~500 nm。ELISA法测得普通培养1 d、缺氧培养1 d及三维培养1 d后细胞培养上清中HGF浓度分别为(47.31±6.75)、(247.86±17.59)、(297.25±17.95) ng/L;VEGF浓度分别为(218.30±3.03)、(267.13±4.27)、(289.14±3.11) ng/L,缺氧及三维培养条件下细胞旁分泌HGF、VEGF均增高,但三维培养条件下增高更明显(P=0.000)。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三维培养组细胞内HO-1的表达量约为普通培养组2倍(P=0.000),为缺氧培养组1.2倍(P=0.033)。结论功能性自组装纳米多肽水凝胶介导ADMSCs的三维培养能明显促进其旁分泌作用,且缺氧是其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三维培养 功能性自组装纳米多肽 旁分泌 缺氧
原文传递
含苄氨基结构的有机硅单体的合成及固定化的研究
7
作者 林思聪 陆云 +2 位作者 李小虎 王国强 朱永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305-310,共6页
合成了五种含有苄氨基结构的有机硅单体:XCH_2--CH_2 CH_2Si(OCH_3)_3(X=-NH(CH_2)_2CH_3、-NH(CH_2)_3CH_3、-N(C_2H_5)_2、-NH(CH_2)_2NH_2和-NH_2).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及硅元素分析证实了所合成的单体具有预期的化学结构.通过硅官能... 合成了五种含有苄氨基结构的有机硅单体:XCH_2--CH_2 CH_2Si(OCH_3)_3(X=-NH(CH_2)_2CH_3、-NH(CH_2)_3CH_3、-N(C_2H_5)_2、-NH(CH_2)_2NH_2和-NH_2).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及硅元素分析证实了所合成的单体具有预期的化学结构.通过硅官能团的反应,这些单体可以固定在气相二氧化硅表面而制成载有苄氨基结构的二氧化硅.固定化产物的漫反射红外光谱证实了这点.同时,对水溶液中微量Cu^(2+)吸附的结果表明,固定化产物对Cu^(2+)的捕集均有一定效果而以X=-NH(CH_2)_2CH_3及-NH(CH_2)_2NH_2的为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硅单体 苄氨基 合成 固定化
下载PDF
键阻断原理构建中孔A型沸石(英文)
8
作者 王鹏 薛招腾 +2 位作者 马静红 亢玉红 李瑞丰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777-1786,共10页
采用不同类型的有机硅烷化SiO2作为基本合成单元,制备了具有晶内中孔的A型沸石。考察了反应碱度、Si/Al比、晶化时间等合成条件对产品的影响。结果表明,苯胺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是合成中孔A型沸石的最佳硅烷化试剂;硅烷化试剂的应用,使... 采用不同类型的有机硅烷化SiO2作为基本合成单元,制备了具有晶内中孔的A型沸石。考察了反应碱度、Si/Al比、晶化时间等合成条件对产品的影响。结果表明,苯胺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是合成中孔A型沸石的最佳硅烷化试剂;硅烷化试剂的应用,使中孔沸石晶化过程可以通过"键阻断原理"有效控制;沸石的中孔尺寸可以通过不同类型的有机硅烷化试剂进行调控;一定范围内,其外比表面积、中孔体积随SiO2表面硅烷化度的增加而增加。通过沸石晶化过程中的"键阻断",可以制备具有晶内中孔的A型沸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 键阻断 A型沸石 晶内中孔 有机硅烷化
下载PDF
关于公示语翻译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354
9
作者 罗选民 黎土旺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6-69,共4页
北京公示语的翻译存在大量的问题,严重影响了作为2008奥运举办城市北京乃至中国的公共形象。本文旨在探讨公示语翻译的特点、功能、风格以及存在的问题,通过大量例句对公示语翻译的错误进行分类,为治理公示语翻译,营造和谐的公共空间提... 北京公示语的翻译存在大量的问题,严重影响了作为2008奥运举办城市北京乃至中国的公共形象。本文旨在探讨公示语翻译的特点、功能、风格以及存在的问题,通过大量例句对公示语翻译的错误进行分类,为治理公示语翻译,营造和谐的公共空间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示语 指令 功能 互文性
原文传递
植物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78
10
作者 马旭俊 朱大海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25-231,共7页
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在需氧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中广泛存在,是活性氧清除系统中第一个发挥作用的抗氧化酶。植物正常代谢过程和在各种环境胁迫下均能产生活性氧和自由基,活性氧和自由基的积累引起细胞结构和功能的... 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在需氧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中广泛存在,是活性氧清除系统中第一个发挥作用的抗氧化酶。植物正常代谢过程和在各种环境胁迫下均能产生活性氧和自由基,活性氧和自由基的积累引起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破坏。SOD岐化超氧物阴离子自由基生成过氧化氢和分子氧,在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SOD的功能、在细胞中的分布、表达调控和与植物抗逆性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氧化物歧化酶 活性氧 功能 表达调控 植物抗逆性
下载PDF
河岸带研究及其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 被引量:259
11
作者 张建春 彭补拙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6-63,共8页
河岸带是指水陆交界处的两边 ,直至河水影响消失为止的地带。河岸带是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流域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具有较大的生态、社会、经济和旅游价值。河岸带研究以生态学、水文学和地貌学为基础 ,涉及多种学科和技术... 河岸带是指水陆交界处的两边 ,直至河水影响消失为止的地带。河岸带是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流域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具有较大的生态、社会、经济和旅游价值。河岸带研究以生态学、水文学和地貌学为基础 ,涉及多种学科和技术方法。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 ,退化河岸带的生态恢复与重建较为复杂 ,通过安徽潜山县潜水退化河岸带滩地近 6a的生态恢复与重建试验 ,研究结果表明 :恢复与重建后的河岸带滩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和稳定性增加 ;土壤结构和养分条件得到改善 ,其中 ,小于0 .0 0 2 mm的粘粒含量的平均值由恢复前的 4.5 3% ,上升到恢复后的 1 1 .71 % ,土壤容重由恢复前的1 .45 5 g/cm3下降到恢复后的 1 .2 g/cm3,土壤有机质的平均值由恢复前的 1 .2 5 g/kg上升到恢复后的9.44g/kg;河滩地泥沙淤积量增加 ;植物抗风浪作用增强 ,有效地保护了河岸 ,改善了河岸带地区的小气候。河岸带研究在我国起步较晚 ,因此 ,今后应加强河岸带的管理和对退化河岸带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工作 ,使河岸带生态系统可持续地为人类提供丰富多样的生产、生活和观光旅游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岸带 退化生态系统 生态恢复 重建 功能
下载PDF
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研究 被引量:279
12
作者 崔丽娟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7-51,共5页
鄱阳湖湿地是永久性淡水湖泊 ,湿地水位随季节性洪枯水位而变化 ,而周期性地显露或淹没 ,这种变化直接影响鄱阳湖湿地的效益 ,包括湿地用途、湿地生态功能、湿地属性。评估这些效益的方法有直接市场评价法 ,揭示偏好与替代品市场法 ,陈... 鄱阳湖湿地是永久性淡水湖泊 ,湿地水位随季节性洪枯水位而变化 ,而周期性地显露或淹没 ,这种变化直接影响鄱阳湖湿地的效益 ,包括湿地用途、湿地生态功能、湿地属性。评估这些效益的方法有直接市场评价法 ,揭示偏好与替代品市场法 ,陈述偏好法。本文着重分析鄱阳湖湿地的主导服务功能 ,并对涵养水源功能、洪水调蓄功能、保护土壤功能、固定CO2 功能、释放O2 功能、污染物降解功能、生物栖息地功能进行了价值的货币化评价研究 ,得到鄱阳湖湿地主导服务功能的总价值为 3 6 2 7× 1 0 1 0 元。其中调蓄洪水功能最大 ,占总服务功能价值的4 3 98% ;其次是降解污染功能 ,占总服务功能价值的 38 4 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 湿地 服务功能 价值评估
下载PDF
自我效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252
13
作者 蒋晓莲 薛咏红 汪国成 《护理研究》 2004年第5期763-767,共5页
介绍了自我效能的概念、来源、功能测评项目以及自我效能理论在护理领域的应用现状。
关键词 自我效能 概念 来源 功能
下载PDF
功能加忠诚——介评克里丝汀·诺德的功能翻译理论 被引量:209
14
作者 张美芳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0-65,共6页
诺德的功能翻译理论建立在两大基石之上:功能加忠诚。功能指的是译文在译语环境中按预定的方式运作的因素;忠诚指的是译者、原文作者、译文接受者及翻译发起者之间的人际关系。忠诚原则限制了某一原文的译文功能范围,增加了译者与客户... 诺德的功能翻译理论建立在两大基石之上:功能加忠诚。功能指的是译文在译语环境中按预定的方式运作的因素;忠诚指的是译者、原文作者、译文接受者及翻译发起者之间的人际关系。忠诚原则限制了某一原文的译文功能范围,增加了译者与客户之间对翻译任务的商议。本文先介绍这个看起来似乎矛盾的“功能加忠诚”理论并追溯其起源,然后评论该理论对翻译研究与翻译教学的价值及其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翻译理论 译文 译者 原文 翻译研究 翻译教学 译语 接受者 作者 忠诚
原文传递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LUCC)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248
15
作者 唐华俊 吴文斌 +2 位作者 杨鹏 陈佑启 Peter H.Verburg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56-468,共13页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LUCC)是全球环境变化的重要原因,LUCC模型研究始终是土地变化科学研究的重点。论文系统总结了近10年来国内外LUCC模型在理论、方法、实践应用等方面取得的新进展,指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并对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LUCC)是全球环境变化的重要原因,LUCC模型研究始终是土地变化科学研究的重点。论文系统总结了近10年来国内外LUCC模型在理论、方法、实践应用等方面取得的新进展,指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并对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研究发现,①LUCC模型的功能和作用呈现多样化趋势,是了解、认识和解释土地利用系统的动态变化特征、过程和效应的有效工具,可以服务于土地利用管理和政策的制订。②模型的核心内容是研究LUCC时空变化格局,模型发展正经历从单一的非空间模型向非空间模型和空间模型融合的演进过程,但多数模型只重视空间变化机制研究,而对时间机制考虑不足。③反馈机制是LUCC系统的一个重要特征,现有模型在反馈机制方面的研究尚十分薄弱,研究不同时空尺度的反馈机制必将是未来LUCC模型的新焦点。④LUCC研究本质上是"人类—环境"关系研究,以往模型多为局部均衡分析模型,未来LUCC模型发展趋向应从系统观和整体观角度来综合考虑"人类—环境"相互作用机制,这也是LUCC模型的最高更次的科学难点问题。⑤多尺度、多层次的综合研究是LUCC模型的必然要求,模型空间尺度已经从早期的单一空间尺度转变到现今的多空间尺度,但尺度推移仍是模型研究中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⑥尽管LUCC模型验证方法趋于多元化,但目前还没有一个模型验证的统一标准和规范,参考数据的不足也大大限制了模型验证效果,如何对LUCC模型的可靠性和科学性进行合理验证始终是LUCC模型所面临的关键挑战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LUCC) 模型 作用 时空变化格局 反馈 尺度 验证
下载PDF
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 被引量:244
16
作者 姜大源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5-8,11,共5页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明确高等职业教育的类型、层次和作用定位,高等职业院校才能健康、可持续地发展。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 类型 层次 作用 定位
下载PDF
Resource diversity of Chinese macrofungi:edible,medicinal and poisonous species 被引量:238
17
作者 Fang Wu Li-Wei Zhou +3 位作者 Zhu-Liang Yang Tolgor Bau Tai-Hui Li Yu-Cheng Dai 《Fungal Diversity》 SCIE 2019年第5期1-76,共76页
The huge land areas in China provide highly diverse habitats for macrofungi.Of these macrofungi,many are directly related to people’s daily life and have been utilized by ancient Chinese for at least 6800 years.In th... The huge land areas in China provide highly diverse habitats for macrofungi.Of these macrofungi,many are directly related to people’s daily life and have been utilized by ancient Chinese for at least 6800 years.In this study,we evaluate the current known resource diversity of Chinese macrofungi.A total of 1662 taxa are summarized,and all species names and their authorities have been checked and corrected according to authentic mycological databases.Among the 1662 taxa,1020,692,and 480 are considered to be edible,medicinal and poisonous mushrooms,respectively.A few of edible macrofungi in China are commonly used for commercial production.All known medicinal functions are labeled for medicinal species.The most common medicinal functions possessed by Chinese macrofungi are antitumor or anticancer,followed by antioxidant and antimicrobial.A total of 277 Chinese macrofungi are edible simultaneously with certain medicinal functions and without known toxicity.These species could be treated as“Gold Mushrooms”.Contrarily,193 edible and/or medicinal species are also recognized as poisonous mushrooms.To avoid poisoning caused by these species,ingestion either in a proper way or in small amounts is important.However,the mycotoxins metabolized by these poisonous species could be a huge wealth of natural products yet to be explored.How to utilize these Chinese macrofungal resources is a critical to benefit humans worldwi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onomic fungi Edible mushroom Fungal toxicity Medicinal function NOMENCLATURE
原文传递
一组高效稳定纤维素分解菌复合系MC1的筛选及功能 被引量:193
18
作者 崔宗均 李美丹 +3 位作者 朴哲 黄志勇 Masaharu Ishii Yasuo Igarashi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6-39,共4页
从 4种堆肥样品中分别筛选出纤维素分解能力较强的 4组混合菌 ,再以酸碱反应互补的原则重新优化组合并驯化成 1组纤维素分解能力非常强而稳定的纤维素分解菌复合系MC1 .1 0 0mL培养物在 5 0℃静止培养 72h ,分别可分解 0 48g滤纸、0 ... 从 4种堆肥样品中分别筛选出纤维素分解能力较强的 4组混合菌 ,再以酸碱反应互补的原则重新优化组合并驯化成 1组纤维素分解能力非常强而稳定的纤维素分解菌复合系MC1 .1 0 0mL培养物在 5 0℃静止培养 72h ,分别可分解 0 48g滤纸、0 49g脱脂棉、0 1 9g麦秆和 0 0 8g锯末 .分解滤纸时 ,第 2 4hCMC糖化力最高 ,为1 2 2 3U·mL- 1.在初始pH4~ 1 0的不同培养基上接种 ,均能把 pH调到中性 ,最后稳定在 8 0~ 8 5之间 .在连续投放滤纸情况下纤维素分解能力稳定保持 2 0d以上 ,其发酵液的 pH在有滤纸时稳定在 6 0~ 6 5之间 ,没有滤纸时稳定在 8 0~ 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 分解菌 复合系 功能 稳定
下载PDF
role of the normal gut microbiota 被引量:224
19
作者 Sai Manasa Jandhyala Rupjyoti Talukdar +3 位作者 Chivkula Subramanyam Harish Vuyyuru Mitnala Sasikala D Nageshwar Reddy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5年第29期8787-8803,共17页
Relation between the gut microbiota and human health is being increasingly recognised. It is now well established that a healthy gut flora is largely responsible for overall health of the host. The normal human gut mi... Relation between the gut microbiota and human health is being increasingly recognised. It is now well established that a healthy gut flora is largely responsible for overall health of the host. The normal human gut microbiota comprises of two major phyla, namely Bacteroidetes and Firmicutes. Though the gut microbiota in an infant appears haphazard, it starts resembling the adult flora by the age of 3 years. Nevertheless, there exist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tions in the microbial distribution from esophagus to the rectum all along the individual's life span. Developments in genome sequencing technologies and bioinformatics have now enabled scientists to study these microorganisms and their function and microbehost interactions in an elaborate manner both in health and disease. The normal gut microbiota imparts specific function in host nutrient metabolism, xenobiotic and drug metabolism, maintenance of structural integrity of the gut mucosal barrier, immunomodulation, and protection against pathogens. Several factors play a role in shaping the normal gut microbiota. They include(1) the mode of delivery(vaginal or caesarean);(2) diet during infancy(breast milk or formula feeds) and adulthood(vegan based or meat based); and(3) use of antibiotics or antibiotic like molecules that are derived from the environment or the gut commensal community. A major concern of antibiotic use is the long-term alteration of the normal healthy gut microbiota and horizontal transfer of resistance genes that could result in reservoir of organisms with a multidrug resistant gene po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RMAL GUT MICROBIOTA BIOINFORMATICS Health IMMUNOMODULATION METABOLIC function
下载PDF
第三次分配推动共同富裕的作用与机制 被引量:220
20
作者 江亚洲 郁建兴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76-83,157,158,共10页
第三次分配是由社会机制主导的资源配置活动。在推动共同富裕进程中,第三次分配是对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有益补充,它有利于激发共同富裕的内生动力,有助于缓解社会个体焦虑情绪并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发展。第三次分配推动共同富裕的主要路... 第三次分配是由社会机制主导的资源配置活动。在推动共同富裕进程中,第三次分配是对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有益补充,它有利于激发共同富裕的内生动力,有助于缓解社会个体焦虑情绪并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发展。第三次分配推动共同富裕的主要路径包括发展慈善捐赠、社会企业、志愿服务和文化艺术等。运用第三次分配推动共同富裕,需要培育社会慈善主体,拓展第三次分配的体量和范围;积极引导社会主体参与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探索完善第三次分配推动共同富裕的创新机制;建立健全第三次分配回报社会的激励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第三次分配 初次分配 道德 慈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