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初探 被引量:14
1
作者 肖建平 苗延浚 +2 位作者 徐国镇 胡士敏 王景昭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02-104,共3页
为提高脉络膜恶性黑色瘤的肿瘤控制率并保留患眼及其部分视力探索一条新的治疗途径 ,评价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作为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治疗方法的价值。方法  11例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患者中单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2例 ,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 为提高脉络膜恶性黑色瘤的肿瘤控制率并保留患眼及其部分视力探索一条新的治疗途径 ,评价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作为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治疗方法的价值。方法  11例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患者中单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2例 ,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9例 ;中心 1~ 2个 ,准直器 15~ 40mm ,参考剂量曲线 70 %~ 90 %。单次治疗DT2 5 0 0cGy 次和DT3 5 0 0cGy 次 ,分次治疗DT75 0 y~ 15 0 0cGy 次 ,2~ 4次 ,10~ 15d。结果 中位随访期 30个月 (随访 10~ 43个月内全部患者生存 )。 6例患者保留眼球和部分视力 ,肿瘤缩小或消失 ;5例患者因肿瘤未控 (1例 )、继发性青光眼 (2例 ) ,角膜溃疡 (2例 )而摘除眼球。全部患者未发现远地转移。结论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对眼球后极或后部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部分患者达到既控制肿瘤又保留眼球和部分视力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疗效
原文传递
伽玛刀分次立体定向放疗治疗脑转移瘤的疗效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庞军 陈浩涛 +4 位作者 陈燕 李长青 郝光远 袁俊峰 原锦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23-727,共5页
目的:评价伽玛刀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fractionated stereotactic radiotherapy,FSRT)治疗脑转移瘤的疗效,并分析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2011年11月接受伽玛刀FSRT治疗的120例脑转移瘤患者(男性71例,女性49例)的疗效... 目的:评价伽玛刀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fractionated stereotactic radiotherapy,FSRT)治疗脑转移瘤的疗效,并分析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2011年11月接受伽玛刀FSRT治疗的120例脑转移瘤患者(男性71例,女性49例)的疗效和不良反应。120例患者的中位年龄为49岁(范围:34~84岁)。FSRT中位剂量为35Gy(范围:28~45Gy),中位分割次数为7次(范围:4~10次)。中位计划靶体积为3.95cm3(0.14~25.56cm3)。对患者进行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12个月(范围:1~50个月),随访率为97.5%。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进行预后的单因素分析,COX回归模型进行预后的多因素分析。结果:120例患者中,完全缓解63例(52.50%),部分缓解47例(39.17%)例,疾病稳定8例(6.67%),疾病进展2例(1.67%);总有效率为98.33%(118/120),6个月总的肿瘤局部控制率为96.58%(113/117)。全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11个月(3~50个月,95%可信区间为7.8~15.6个月),1、2和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44.17%、23.60%和9.84%。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前递归分割分析评分较低和颅外病变未控是预后不良因素(P<0.05)。结论:伽玛刀FSRT治疗脑转移瘤疗效确切。治疗前递归分割分析评分较低和颅外病变未控是预后不良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转移瘤 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伽玛刀 预后
原文传递
分次立体定向放疗同步化疗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肺癌脑转移的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4
3
作者 梁丹 张又红 +3 位作者 苏天海 冯波 杨相辉 王桂华 《中南药学》 CAS 2023年第3期823-827,共5页
目的探讨分次立体定向放疗同步化疗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45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n=22)和对照组(n=23)。两组均采用分次立体定向放疗... 目的探讨分次立体定向放疗同步化疗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45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n=22)和对照组(n=23)。两组均采用分次立体定向放疗同步化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贝伐珠单抗。比较两组的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有效率(DCR)、颅内高压缓解率、卡氏评分(KPS)改善情况、1年复发率和颅内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iPFS),记录两组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ORR为59.09%,高于对照组的26.09%(P<0.05);两组的DCR分别为86.36%和69.57%(P>0.05)。观察组的颅内高压缓解率为59.09%,高于对照组的21.74%(P<0.05)。观察组的KPS评分上升率为68.18%,较对照组的39.13%有改善趋势(P=0.05)。观察组的1年复发率为40.91%,低于对照组的73.91%(P<0.05);观察组的iPFS为17.22个月,长于对照组的10.30个月(P<0.05)。两组不良反应相近(P>0.05)。结论在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中,分次立体定向放疗同步化疗联合贝伐珠单抗能提高ORR,改善颅内高压症状和生存质量,降低1年复发率和延长颅内无疾病进展时间,具有肯定的临床疗效和良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脑转移 分次立体定向放疗 化疗 贝伐珠单抗
下载PDF
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全脑放疗后肺癌脑转移瘤52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郑中显 徐金发 +1 位作者 宋文灿 潘明 《肿瘤学杂志》 CAS 2012年第11期819-822,共4页
[目的]分析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全脑放疗后肺癌脑转移瘤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2007年12月至2010年12月对KPS>60分的52例全脑放疗后的肺癌脑转移(病灶数目少于4个)患者给予分次立体放射治疗,单次靶区周边剂量为3~5Gy,总剂量为15... [目的]分析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全脑放疗后肺癌脑转移瘤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2007年12月至2010年12月对KPS>60分的52例全脑放疗后的肺癌脑转移(病灶数目少于4个)患者给予分次立体放射治疗,单次靶区周边剂量为3~5Gy,总剂量为15~25Gy,分3~5次完成,50%等剂量曲线包绕PTV。[结果]截至2011年12月,46例患者死亡。自再次放疗开始算起,全组中位生存期为10.7个月(95%CI为8.5~12.9),1年及2年生存率分别为28.4%和7.2%。全组临床症状缓解率为73.1%,肿瘤局部控制率为90.4%。仅1例患者出现放射性脑坏死。[结论]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用于全脑放疗后疾病进展的肺癌脑转移患者,可以提高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安全性较好,但需严格掌握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脑转移瘤 肺肿瘤
原文传递
非均整模式的脑转移癌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剂量学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赵红福 王敏杰 程光惠 《肿瘤预防与治疗》 2020年第1期41-45,共5页
目的:分析非均整(flattening filter free,FFF)模式与均整(flattening filter,FF)模式在脑转移癌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fractionated stereotactic radiotherapy,FSRT)中的剂量学差异,为FFF模式的脑转移癌FSRT提供剂量学参考。方法:回... 目的:分析非均整(flattening filter free,FFF)模式与均整(flattening filter,FF)模式在脑转移癌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fractionated stereotactic radiotherapy,FSRT)中的剂量学差异,为FFF模式的脑转移癌FSRT提供剂量学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8年9月间,我院收治的全部实施FSRT的脑转移癌患者,共17例。对所有患者按照临床治疗计划优化参数重新设计FF模式治疗计划。比较FFF模式和FF模式计划之间靶区剂量学参数、正常脑组织剂量参数和治疗效率参数,配对t检验其差异。结果:FFF与FF计划相比,梯度指数更低[(3.31±0.97)vs(3.45±0.87),P=0.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FF及FF计划的D5%、D50%、非均匀性指数、适形度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相较于FF模式,FFF模式计划中V12GyBED-Brain及Dmean-Brain均较小[(43.55±35.72)cm3 vs(47.75±38.79)cm3;(648.39±411.86)Gy vs(667.15±418.01)Gy],P值分别为0.003和0.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FF模式计划的MU为(1320.46±354.99),高于FF模式(1220.74±267.86),P=0.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FFF模式靶区外剂量跌落更快,正常脑组织剂量更低,有利于更好地保护正常脑组织。FFF模式计划未提高FSRT的治疗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脑转移癌 非均整模式 剂量学
原文传递
VMAT与DCAT计划在脑寡转移瘤分次立体定向放疗中的剂量学比较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洁 刘苓苓 +3 位作者 崔相利 李兵兵 费振乐 韩伟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1272-1278,共7页
目的比较脑寡转移瘤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中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VMAT)与动态适形弧放射治疗(DCAT)计划的剂量学特点,为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纳入2020-07-08-2022-05-27中国科学院合肥肿瘤医院收治的20例脑寡转移瘤患者,... 目的比较脑寡转移瘤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中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VMAT)与动态适形弧放射治疗(DCAT)计划的剂量学特点,为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纳入2020-07-08-2022-05-27中国科学院合肥肿瘤医院收治的20例脑寡转移瘤患者,采用相同计划参数分别优化VMAT与DCAT计划,当靶区剂量覆盖率相同时,采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比较靶区与危及器官剂量、机器跳数(MU)、控制点数(CP)及计划复杂度(MU/CP)等指标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评估靶区球形度与2种计划剂量参数的相关性。结果VMAT计划靶区适形度指数(0.87±0.07)高于DCAT计划(0.65±0.08),梯度指数(4.97±1.00)低于DCAT计划(6.78±1.26),剂量均匀性指数(1.08±0.01)亦低于DCAT计划(1.15±0.04),Z值均为-3.920,均P<0.001。VMAT计划健康脑组织的V_(12 Gy)、V_(19.6 Gy)和V_(23.1 Gy)分别为(87.72±23.62)、(36.01±9.45)和(24.66±7.39)cm^(3),均低于DCAT计划,Z值均为-3.920,均P<0.001。DCAT计划的MU为763.17±40.12,CP为65.95±15.78,低于VMAT的1153.75±241.72和162.55±11.48,Z值分别为-3.920和-3.922,均P<0.001;MU/CP为12.45±4.15,高于VMAT的2.61±0.68,Z=-3.920,P<0.001。DCAT计划的靶区球形度与梯度指数呈中等正相关,r_(s)=0.465,P=0.039。结论VMAT和DCAT均能满足临床剂量限制要求,但VMAT具有更优靶区适形度、剂量梯度和剂量均匀性,对健康脑组织的保护更佳,而DCAT执行效率更高。对于需高度适形和正常组织保护的患者,优先推荐VMAT,而对于长时间放疗耐受性差的患者,可考虑选用DCA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 动态适形弧放射治疗 脑转移瘤 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剂量学
原文传递
等中心位置对脑转移瘤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验证计划通过率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彭圣贤 刘悦 《医疗装备》 2022年第5期4-7,共4页
目的研究在脑转移瘤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FSRT)验证计划质控过程中,等中心位置的选择对验证计划通过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在医院肿瘤科行FSRT的25例脑转移瘤患者,首先基于Eclipse v13.6放射治疗计划系统分别选择靶区中心和D... 目的研究在脑转移瘤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FSRT)验证计划质控过程中,等中心位置的选择对验证计划通过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在医院肿瘤科行FSRT的25例脑转移瘤患者,首先基于Eclipse v13.6放射治疗计划系统分别选择靶区中心和DICOM图像中心为等中心设计FSRT计划,其次,在OCTAVIUS模体上建立每个计划的验证计划,批准和导出验证计划并在加速器上测量每个计划的Gamma通过率,最后在VeriSoft软件上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Max dose和Local dose)、不同的条件(10%和5%of Max dose)以及3%/3 mm和3%/2 mm两种阈值标准评估验证计划的测量结果。结果Max dose评价方法下的Gamma通过率高于Local dose评价方法下的Gamma通过率,10%of Max dose条件下的Gamma通过率高于5%of Max dose条件下的Gamma通过率,3%/3 mm阈值标准下的Gamma通过率高于3%/2 mm阈值标准下的Gamma通过率,且以靶区中心为等中心的验证计划Gamma通过率高于以DICOM图像中心为等中心的Gamma通过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转移瘤FSRT验证计划质控过程中,应尽量将等中心选在靶区中心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转移瘤 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Gamma通过率 等中心
下载PDF
边界距离散射剂量计划模式对肺癌脑转移瘤射波刀治疗的剂量学影响研究
8
作者 朱向辉 王震岳 +2 位作者 张效亮 高行新 田种泽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23年第12期42-45,共4页
目的:探讨边界距离散射剂量(boundary range scattering dose,BRSD)计划模式对肺癌脑转移瘤射波刀治疗的剂量学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在某院放射治疗科治疗的15例肺癌脑转移瘤患者的定位影像资料,将其导入射波刀... 目的:探讨边界距离散射剂量(boundary range scattering dose,BRSD)计划模式对肺癌脑转移瘤射波刀治疗的剂量学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在某院放射治疗科治疗的15例肺癌脑转移瘤患者的定位影像资料,将其导入射波刀的Multiplan 4.0.3治疗计划系统,针对每名患者分别制订分次立体定向放疗(fractio-nated stereotactic radiotherapy,FSRT)计划(作为FSRT计划组)和BRSD计划(作为BRSD计划组)。其中FSRT计划组按常规方法针对计划靶区(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制订计划,使V_(100)覆盖95%以上的PTV;BRSD计划组针对大体肿瘤靶区(gross tumor volume,GTV)制订计划,参数条件与FSRT计划组相同,并最终归一处方剂量到PTV上,使V_(100)覆盖95%以上的PTV。通过剂量体积直方图和等剂量曲线分布图比较2组靶区和正常组织的剂量学参数。采用SPSS 24.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BRSD计划组靶区的D_(98)、D_(max)、D_(mean)明显高于FSRT计划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适形性指数、剂量梯度指数及正常组织的D_(mean)、V_(30)、V_(24)、D_(3 c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RSD计划组的靶区内剂量分布更为密集。结论:BRSD计划模式在不增加或降低正常组织剂量的情况下,能够显著提升靶区吸收剂量,具有明显的剂量学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波刀 肺癌脑转移瘤 FSRT BRSD
下载PDF
基于直线加速器的分次立体定向放疗对小体积脑转移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9
作者 赵永瑞 高莹 +1 位作者 陈怡东 徐建堃 《国际肿瘤学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138-143,共6页
目的探讨直线加速器的分次立体定向放疗(FSRT)对小体积脑转移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至2022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放射治疗科行FSRT的21例小体积脑转移瘤患者(共计45个病灶)的临床资料。小体积脑转移瘤定义... 目的探讨直线加速器的分次立体定向放疗(FSRT)对小体积脑转移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至2022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放射治疗科行FSRT的21例小体积脑转移瘤患者(共计45个病灶)的临床资料。小体积脑转移瘤定义为病灶直径≤3 cm且体积≤6 cm^(3),剂量分割方案为27~30 Gy/3 F或30~40 Gy/5 F。放疗3个月后评估FSRT对小体积脑转移瘤的疗效及放射性脑损伤发生率,并评估不同脑转移瘤的病灶直径、体积、剂量分割模式、生物等效剂量(BED)10以及病灶的分布部位亚组患者的放射性脑损伤发生率。结果24个病灶(53.33%,24/45)疗效评价完全缓解,13个病灶(28.89%,13/45)部分缓解,8个病灶(17.78%,8/45)病情稳定,脑转移瘤局部控制率为100%(45/45),客观缓解率为82.22%(37/45),颅内远处进展率为23.81%(5/21)。治疗及随访期间,共有7个病灶出现放射性脑损伤,放射性脑损伤发生率为15.56%(7/45),症状性放射性脑损伤发生率为11.11%(5/45)。亚组分析结果显示病灶直径为2~3 cm患者的放射性脑损伤发生率比病灶直径<2 cm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80.00%(4/5)比7.50%(3/40),χ^(2)=12.69,P<0.001];病灶体积为4~6 cm^(3)患者的放射性脑损伤发生率比病灶体积<4 cm^(3)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7.14%(4/7)比7.89%(3/38),χ^(2)=7.49,P=0.006];病灶剂量分割模式为27~30 Gy/3 F与30~40 Gy/5 F患者的放射性脑损伤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52%(2/21)比20.83%(5/24),χ^(2)=0.40,P=0.527];病灶BED10<60 Gy与≥60 Gy患者的放射性脑损伤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8.57%(2/7)比13.16%(5/38),χ^(2)=0.22,P=0.641];病灶位于相同脑叶与单发病灶或多发病灶但位于不同脑叶患者的放射性脑损伤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8.57%(4/14)比9.68%(3/31),χ^(2)=1.38,P=0.240]。结论基于直线加速器的FSRT对小体积脑转移瘤是有效的。病灶直径<2 cm或体积<4 cm^(3)的放射性脑损伤发生率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放疗 放射外科手术 脑转移瘤 分次立体定向放疗
原文传递
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与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脑转移瘤的疗效及毒性比较的荟萃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鹏飞 刘雅洁 +1 位作者 邓灵波 王树滨 《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 2018年第3期61-65,共5页
目的探讨并比较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fractionated stereotactic radiotherapy,FSRT)和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SRS)治疗脑转移瘤的疗效及毒性。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文献,对纳入文献的方法和质量... 目的探讨并比较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fractionated stereotactic radiotherapy,FSRT)和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SRS)治疗脑转移瘤的疗效及毒性。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文献,对纳入文献的方法和质量进行评价,使用RevMan 5.2版软件对FSRT和SRS治疗脑转移瘤的疗效和毒性进行荟萃分析。结果共有6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荟萃分析结果表明,使用FSRT和SRS治疗脑转移瘤的1年总生存率OR为1.03(95%CI:0.78~1.36),1年局部控制率OR为1.24(95%CI:0.48~3.20),1年局部无进展生存率OR为0.98(95%CI:0.62~1.57),提示两种治疗方式的疗效无显著差异(P> 0.05)。毒性比较的OR为0.41(95%CI:0.26~0.65),提示两种治疗方式的毒性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5)。结论 FSRT与SRS治疗脑转移瘤的疗效无显著差异,FSRT发生毒性的概率更小,较SRS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转移瘤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 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生存 毒性
下载PDF
鼻咽癌复发与残存病变的分次立体定向放疗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若峥 谭遥 +2 位作者 刘凯 王多明 吾甫尔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28-134,共7页
背景与目的:鼻咽癌复发、残留患者采用常规技术推量,适应症局限,而应用分次立体定向放疗(FS-RT)能得到合理的剂量分布,保护高危器官,提高疗效。本研究旨在评价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后局部残存、区域复发进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临床价值和... 背景与目的:鼻咽癌复发、残留患者采用常规技术推量,适应症局限,而应用分次立体定向放疗(FS-RT)能得到合理的剂量分布,保护高危器官,提高疗效。本研究旨在评价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后局部残存、区域复发进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临床价值和毒副作用。方法:41例鼻咽癌放射治疗后局部残存、区域复发的患者,应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系统,6MVX线,60%~90%为参考剂量曲线,肿瘤边缘分次剂量为4Gy,间隔1~2d,总剂量为12~28Gy(中位数16Gy)/3~7次(中位数4次)放疗。靶体积为3.56~35.75cm3,中位靶体积11.02cm3。患者分为2组:残存组35例为首程适形调强根治性放射治疗后;复发组6例为首程根治性放射治疗后6个月以上区域复发,二程IMRT后;全部病例1个月内经鼻咽镜、CT或MRI检查发现仍有较大肿块残存。结果:FSRT治疗后3个月,CR63.47%(26/41),PR22.0%(9/41),SD14.6%(6/41),全组病例中位随访时间为28个月(3~41个月),残留组1、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100%、97.1%和91.4%,局控率分别为97.1%、88.6%和88.6%,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4.3%、85.7%和85.7%。复发组1、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3.3%和66.7%,局控率分别为66.7%和50.0%,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6.7%和50.0%。结论:FSRT对局部残留或复发鼻咽癌有较好的局部控制效果和较高的安全性,区域复发仍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立体定向 适形调强放疗 预后
下载PDF
82例脑胶质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2
作者 顾浩 樊锐太 +1 位作者 郭跃信 申欣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07年第2期141-143,共3页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T)对于脑胶质瘤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SRT治疗82例脑胶质瘤,其中初治63例,复治19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FSRT)。中位照射剂量46 Gy,中位随访期为25个月(12-36个月)。结果全组局部病灶...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T)对于脑胶质瘤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SRT治疗82例脑胶质瘤,其中初治63例,复治19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FSRT)。中位照射剂量46 Gy,中位随访期为25个月(12-36个月)。结果全组局部病灶控制率为68.3%(56/82),中位生存期(MST)为12.5个月。初治和复治者MST分别为19.5和9.5个月。1年生存率为58.5%(48/82)。结论SRT可有效控制局部病灶,可作为瘤体较小、边界较清楚胶质瘤的一种安全有效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瘤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疗效
下载PDF
颅内深部中线及中线旁病变的X-刀分次治疗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赵奇煌 陈炳桓 +7 位作者 杨炯达 阎润民 梁继军 王俊岭 肖泽久 陈亚林 钱渡江 陈滨 《首都医学院学报》 1995年第2期119-123,共5页
采用X-刀分次治疗方法治疗颅内深部中线及中线旁病变43例。经治疗后4~12月随访,疗效令人满意,病变缩小率39%;症状改善率72.1%;病变控制率(不再增大)44.2%。无1例患者出现与本治疗有关的并发症。
关键词 立体定向 直线加速器 颅内病变 放射疗法
下载PDF
伽玛刀治疗22例原发视神经鞘脑膜瘤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宁健 穆晓峰 +5 位作者 赵水喜 杨书明 杨远游 赵卫东 程海民 肖利华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2年第12期1121-1124,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伽玛刀进行低分割、高剂量的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FSRT)治疗原发性视神经鞘脑膜瘤的疗效。方法 2004年8月至2010年3月收治原发性视神经鞘脑膜瘤22例患者,均采用Hyper-SGSI型立体定向体部伽玛射线放射治疗系统进行FSRT治疗,... 目的探讨采用伽玛刀进行低分割、高剂量的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FSRT)治疗原发性视神经鞘脑膜瘤的疗效。方法 2004年8月至2010年3月收治原发性视神经鞘脑膜瘤22例患者,均采用Hyper-SGSI型立体定向体部伽玛射线放射治疗系统进行FSRT治疗,1例进行常规分割,单次剂量2Gy;21例行低分割、高剂量的FSRT治疗,单次剂量3~5Gy靶区累积剂量为36~40Gy。治疗后6个月随访1次,中位随访时间25个月,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视力保全率及肿瘤控制情况。结果截止于末次随访,全组患者的视力控制率为77.3%(17/22),其中视力改善4例,稳定13例,下降3例,失明2例。视力控制率随时间变化略有下降,1年视力控制率为95.0%(19/20),2年视力控制率为75.0%(9/1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控制率为100.0%,最大径缩小>50%的8例(36.4%),缩小25%~50%的11例(50.0%),缩小<10%~25%的3例(13.6%)。突眼症状改善率为100.0%,治疗前突眼度为(17.3±2.7)mm,治疗后突眼度为(14.9±1.5)mm(P<0.05)。有10例患者出现治疗相关反应,对症治疗可恢复。结论采用低分割、高剂量的FSRT治疗原发视神经鞘脑膜瘤的疗效确切,但视力改善不明显,对于确切分割模式及剂量尚需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视神经鞘脑膜瘤 分次立体定向放疗 伽玛刀 眼眶
下载PDF
分次立体定向放疗同步替莫唑胺化疗治疗脑转移瘤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
15
作者 庄小捷 余双 陈金平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2年第5期74-77,共4页
目的探讨分次立体定向放疗同步替莫唑胺化疗治疗脑转移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12月宜春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脑转移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分次立体... 目的探讨分次立体定向放疗同步替莫唑胺化疗治疗脑转移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12月宜春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脑转移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分次立体定向放疗法,研究组患者采用分次立体定向放疗同步替莫唑胺化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治疗前后的卡氏评分以及治疗后1年生存率、复发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卡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半年及1年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1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次立体定向放疗同步替莫唑胺化疗治疗脑转移瘤的效果显著,可以改善患者的卡氏评分,延长患者的生存率,并降低患者的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次立体定向放疗 替莫唑胺化疗 脑转移瘤 疗效
下载PDF
Comparison of linac-based fractionated stereotactic radiotherapy and tomotherapy treatment plans for intra-cranial tumors
16
作者 Jang Bo Shim Suk Lee +12 位作者 Sam Ju Cho Sang Hoon Lee Juree Kim Kwang Hwan Cho Chul Kee Min Hyun Do Huh Rena Lee Dae Sik Yang Young Je Park Won Seob Yoon Chul Yong Kim Soo Il Kwon 《Chinese Physics C》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11期1768-1774,共7页
This study compares and analyzes stereotactic radiotherapy using tomotherapy and linac-based fractionated stereotactic radio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intra-cranial tumors,according to some cases.In this study,linac-... This study compares and analyzes stereotactic radiotherapy using tomotherapy and linac-based fractionated stereotactic radio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intra-cranial tumors,according to some cases.In this study,linac-based fractionated stereotactic radiotherapy and tomotherapy treatment were administered to five patients diagnosed with intra-cranial cancer in which the dose of 18–20 Gy was applied on 3–5 separate occasions.The tumor dosing was decided by evaluating the inhomogeneous index (II) and conformity index (CI).Also,the radiation-sensitive tissue was evaluated using low dose factors V1,V2,V3,V4,V5,and V10,as well as the non-irradiation ratio volume (NIV).The values of the II for each prescription dose in the linacbased non-coplanar radiotherapy plan and tomotherapy treatment plan were (0.125±0.113) and (0.090±0.180),respectively,and the values of the CI were (0.899±0.149) and (0.917±0.114),respectively.The low dose areas,V1,V2,V3,V4,V5,and V10,in radiation-sensitive tissues in the linac-based non-coplanar radiotherapy plan fell into the ranges 0.3%–95.6%,0.1%–87.6%,0.1%–78.8%,38.8%–69.9%,26.6%–65.2%,and 4.2%–39.7%,respectively,and the tomotherapy treatment plan had ranges of 13.6%–100%,3.5%–100%,0.4%–94.9%,0.2%– 82.2%,0.1%–78.5%,and 0.3%–46.3%,respectively.Regarding the NIV for each organ,it is possible to obtain similar values except for the irradiation area of the brain stem.The percentages of NIV10%,NIV20%,and NIV30%for the brain stem in each patient were 15%–99.8%,33.4%–100%,and 39.8%–100%,respectively,in the fractionated stereotactic treatment plan and 44.2%–96.5%,77.7%–99.8%,and 87.8%–100%,respectively,in the tomotherapy treatment plan.In order to achieve higher-quality treatment of intra-cranial tumors,treatment plans should be tailored according to the isodose target volume,inhomogeneous index,conformity index,position of the tumor upon fractionated 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and radiation dosage for radiation-sensitive tissu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actionated stereotactic radiotherapy TOMOTHERAPY treatment plan virtual organ delineation
原文传递
分次立体放疗和放射外科治疗颅内肿瘤对照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均 刘跃 +2 位作者 柏秀松 于丽萍 苏厚银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2003年第3期125-128,共4页
目的 探讨分次立体放疗和放射外科治疗颅内肿瘤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方法 采用立体定向系统和三维治疗计划 ,对随机分为两组的病例进行治疗 ,采用分次立体放疗 (FSRT) 92例 ,次数为 3~ 10次 ,每次剂量为 3~ 10Gy ,总剂量为 36~ 5 2... 目的 探讨分次立体放疗和放射外科治疗颅内肿瘤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方法 采用立体定向系统和三维治疗计划 ,对随机分为两组的病例进行治疗 ,采用分次立体放疗 (FSRT) 92例 ,次数为 3~ 10次 ,每次剂量为 3~ 10Gy ,总剂量为 36~ 5 2Gy ,边缘剂量曲线为 6 5 %~ 90 %;放射外科治疗 (SRS) 10 7例 ,采用单次治疗 ,每次剂量为 18~ 2 8Gy ,边缘剂量曲线为 6 0 %~ 90 %。结果 经过 2~ 4年随访 ,FSRT组总有效率 81.5 %(75 / 92 ) ,SRS组总有效率 6 9.2 %(74/ 10 7) ,两组对照疗效无显著差异。两组对胶质瘤的治疗进行对照分析 ,FSRT组CR +PR为83.7%(36 / 43) ,SRS为 5 6 .3%(2 7/ 48) ,两组经 χ2 检验有显著差异 (P <0 .0 1)。两组治疗后出现的并发症主要为脑水肿、神经功能受损和放射性脑坏死。FSRT组出现脑水肿有 2 5例 ,SRS组 6 7例 ,两组对照有显著差异 (P <0 .0 0 1) ;FSRT组出现神经功能受损有 5例 ,SRS组 17例 ,两组对照有显著差异 (P <0 .0 0 1) ;FSRT组出现放射性脑坏死有 2例 ,SRS组有 9例。结论 分次立体放射治疗与放射外科治疗颅内肿瘤均有较好疗效 ,分次立体放射治疗后并发症较少 ,对胶质瘤的治疗采用分次方法可能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次立体放射治疗 放射外科 颅内肿瘤 临床疗效 并发症 脑水肿 神经功能受损 放射性脑坏死
下载PDF
肺转移瘤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18
作者 钟军 刘明之 +2 位作者 董俊林 罗志强 罗辉 《江西医药》 CAS 2007年第12期1102-1104,共3页
目的探讨大剂量分割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肺转移瘤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大剂量分割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肺转移瘤67例,共88个转移灶,肿瘤体积≤15cm3的55个,>15cm3的33个。每次处方剂量4~12Gy(中位10Gy),隔日1次,共4~10次(中位6次),... 目的探讨大剂量分割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肺转移瘤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大剂量分割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肺转移瘤67例,共88个转移灶,肿瘤体积≤15cm3的55个,>15cm3的33个。每次处方剂量4~12Gy(中位10Gy),隔日1次,共4~10次(中位6次),处方总剂量30~75Gy(中位48Gy)。结果全组88个转移病灶,CR39.77%(35/88),PR45.45%(40/88),总有效率(CR+PR)为85.23%(75/88)。肿瘤体积≤15cm3的有效率为90.91%,明显高于体积>15cm3的75.76%(P=0.03)。全组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77.61%(52/67)、49.25%(33/67)、29.85%(20/67)。生存率与原发肿瘤有密切关系,不同原发肿瘤的生存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3年生存率以妇科肿瘤(80%)和头颈肿瘤(61.54%)较好,以肺癌最差(15.63%),P=0.01。结论大剂量分割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是肺转移瘤的有效治疗方法,近期疗效与肿瘤体积相关,而生存率与原发肿瘤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转移瘤/放射治疗 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疗效
下载PDF
肺转移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雒书朋 王丽玲 纪文达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09年第10期73-74,共2页
目的:探讨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X刀)肺转移瘤的方法和疗效。方法:采用CT模拟定位,拓能WiMRT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系统治疗肺转移瘤50例,病灶大小为1.0~5.0 cm。采用6 MV直线加速器,单次照射剂量5~12Gy,总剂量30~52 Gy。结果:肿瘤消... 目的:探讨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X刀)肺转移瘤的方法和疗效。方法:采用CT模拟定位,拓能WiMRT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系统治疗肺转移瘤50例,病灶大小为1.0~5.0 cm。采用6 MV直线加速器,单次照射剂量5~12Gy,总剂量30~52 Gy。结果:肿瘤消失21灶(18.3%),缩小70灶(60.9%),总有效率79.1%;病灶<3 cm者,有效率为88.5%,明显高于病灶≥3 cm者(59.4%,P<0.05);总剂量≥40 Gy组的病灶消失率为26.4%,明显高于总剂量<40 Gy组(4.7%,P<0.01)。结论:体部X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是治疗肺转移瘤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转移瘤/放射治疗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疗效
下载PDF
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29例体部恶性肿瘤近期疗效观察
20
作者 侯俊卿 段玉龙 +4 位作者 丁朝鹏 刘桂玲 阮迎新 刘娅娜 代利红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02年第4期94-95,共2页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体部恶性肿瘤的近期疗效。方法 单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者 ,每次 4 .0~6 .0GY ,治疗 6~ 1 0次 ;肺癌应用立体定向放疗作为追加剂量者 ,每次 3 .5~ 5 .0GY ,治疗 4~ 7次。结果 总有效率 68.9% ,5例死亡。...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体部恶性肿瘤的近期疗效。方法 单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者 ,每次 4 .0~6 .0GY ,治疗 6~ 1 0次 ;肺癌应用立体定向放疗作为追加剂量者 ,每次 3 .5~ 5 .0GY ,治疗 4~ 7次。结果 总有效率 68.9% ,5例死亡。结论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体部恶性肿瘤可得到较理想的姑息甚至根治性疗效 ,可降低正常组织的损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部肿瘤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