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物源分析 被引量:97
1
作者 魏斌 魏红红 +1 位作者 陈全红 赵虹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47-450,共4页
根据重矿物组合、古流向和碎屑颗粒粒度等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物源区的母岩性质、物源方向及演变特征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延长组沉积物主要来自两种类型的母岩,即深变质的结晶片岩和片麻岩、浅海相碎屑岩及碳酸盐岩;... 根据重矿物组合、古流向和碎屑颗粒粒度等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物源区的母岩性质、物源方向及演变特征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延长组沉积物主要来自两种类型的母岩,即深变质的结晶片岩和片麻岩、浅海相碎屑岩及碳酸盐岩;在延长组沉积早中期,主要物源来自北部和西南两个方向,而延长组沉积晚期,西南方向物源占优势,北部物源的影响明显减弱,而且物源南北分布特征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长组 重矿物组合 古流向 粒度 物源分析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播期推迟对冬小麦产量形成和籽粒品质的调控效应 被引量:64
2
作者 张敏 王岩岩 +5 位作者 蔡瑞国 李婧实 王文颇 周印富 李彦生 杨树宗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25-330,共6页
为了明确推迟播期对小麦产量形成和品质的影响,选用2个冬小麦品种(轮选987和京冬8号),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播期推迟对小麦群体动态、物质积累、产量构成和籽粒品质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播期推迟能显著降低小麦冬前分蘖数,促进春季分蘖... 为了明确推迟播期对小麦产量形成和品质的影响,选用2个冬小麦品种(轮选987和京冬8号),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播期推迟对小麦群体动态、物质积累、产量构成和籽粒品质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播期推迟能显著降低小麦冬前分蘖数,促进春季分蘖的发生和成穗,提高分蘖成穗率。播期对小麦植株干物质积累的影响存在基因型差异。播期推迟引起小麦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化,进而导致籽粒产量下降,且京冬8号出现显著下降时对应的播期早于轮选987。播期推迟后小麦籽粒中的淀粉含量呈下降趋势,蛋白质含量呈上升趋势,同时二者的主要组成成份也随之改变。因此,冀东地区选用轮选987且适当早播(10月5日播种)可以获得高产;推迟播期至10月10日则籽粒品质提高,但要注意加强小麦生育后期的田间管理,防止粒重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播期推迟 产量形成 籽粒品质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天然气勘探方向 被引量:48
3
作者 周进高 辛勇光 +5 位作者 谷明峰 张建勇 郝毅 李国军 倪超 吕玉珍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6-19,共4页
2008年以来,在四川盆地LG地区中三叠统雷口坡组顶部风化壳取得勘探突破,揭开了雷四段岩性气藏的勘探序幕。为寻找近期雷口坡组天然气勘探的方向,对该区雷口坡组各层段残余地层分布特征、岩相古地理的恢复、储层类型和分布以及气藏解剖... 2008年以来,在四川盆地LG地区中三叠统雷口坡组顶部风化壳取得勘探突破,揭开了雷四段岩性气藏的勘探序幕。为寻找近期雷口坡组天然气勘探的方向,对该区雷口坡组各层段残余地层分布特征、岩相古地理的恢复、储层类型和分布以及气藏解剖等进行了综合分析。通过井震结合的层序格架下的沉积储层、成藏等综合分析,认为:①该区雷口坡组残余地层厚度一般为600~1200 m,川西凹陷保存较全,华蓥山断裂以东地区剥蚀强烈,沿泸州—开江古隆起整个雷口坡组已被剥蚀殆尽;②雷口坡期四川盆地为障壁蒸发澙湖沉积,由雷一—雷四期,膏盐湖中心从川中南充地区,逐渐扩大至简阳,最后迁移至盐亭—蒲西地区,围绕膏盐湖分布白云岩坪及颗粒滩;③发育风化壳岩溶型白云岩和颗粒白云岩2类储层,前者分布在大川中地区,后者分布于川中磨溪—广安地区及龙门山前缘带;④存在构造气藏和岩性气藏2种气藏类型;⑤雷口坡组顶部风化壳和雷一、雷三段颗粒滩是有利勘探领域,大川中地区(包括LG和九龙山地区)是风化壳勘探的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中三叠世 勘探方向 风化壳 储集层特征 岩相古地理 气藏类型 颗粒滩
下载PDF
川南地区中二叠统茅口组岩溶储集层类型与分布规律 被引量:35
4
作者 黄士鹏 江青春 +6 位作者 冯庆付 伍亚 鲁卫华 苏旺 陈晓月 任梦怡 彭辉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81-289,共9页
基于65口井自然伽马、密度、声波时差、补偿中子以及深浅双侧向电阻率、井径等常规测井资料,结合钻井、岩心、薄片和产能等资料,将川南地区中二叠统茅口组岩溶储集层划分为裂缝-孔洞型、孔隙-孔洞型、裂缝型、裂缝-洞穴型等4种类型;其中... 基于65口井自然伽马、密度、声波时差、补偿中子以及深浅双侧向电阻率、井径等常规测井资料,结合钻井、岩心、薄片和产能等资料,将川南地区中二叠统茅口组岩溶储集层划分为裂缝-孔洞型、孔隙-孔洞型、裂缝型、裂缝-洞穴型等4种类型;其中,高产稳产井的储集层类型主要为裂缝-孔洞型和孔隙-孔洞型。茅口组岩溶储集层厚度较薄,具有垂向分带性,划分为上、下两套储集层段,分别受茅三段—茅二a亚段和茅二b亚段两个成滩期、岩溶垂向分带性和断裂的控制,上部储集层段的发育程度和单井产能优于下部储集层段。纵向上,上部储集层厚度明显大于下部;横向上,上部储集层段在宜宾—自贡—威远—大足一带、重庆西南、泸州东南一带厚度较大;下部储集层段在内江—自贡—泸州一带以及大足—泸州一带厚度较大,储集层厚值区与构造斜坡或向斜组合地区是有利勘探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南地区 中二叠统 茅口组 岩溶储集层 孔洞 裂缝 颗粒滩 测井响应
下载PDF
四川盆地洗象池组储集层的主控因素与有利区分布 被引量:33
5
作者 李文正 周进高 +5 位作者 张建勇 郝毅 曾乙洋 倪超 王芳 唐松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2-60,共9页
寒武系洗象池组是四川盆地天然气的后备勘探领域和接替层系,目前其整体勘探程度较低,沉积相带展布规律尚不清楚,还有待深入的研究工作。为此,通过典型野外露头剖面、岩心以及岩石薄片观察,结合实验分析数据,研究了该盆地洗象池组的沉积... 寒武系洗象池组是四川盆地天然气的后备勘探领域和接替层系,目前其整体勘探程度较低,沉积相带展布规律尚不清楚,还有待深入的研究工作。为此,通过典型野外露头剖面、岩心以及岩石薄片观察,结合实验分析数据,研究了该盆地洗象池组的沉积相展布特征和储集层的岩性、储集空间及物性等特征,进而探讨了储集层形成的主控因素,预测了有利储集区带的分布范围。结果认为:①有效储集层多发育在洗象池组中上段,岩性以颗粒白云岩、晶粒白云岩为主,次为藻白云岩和膏溶角砾岩;②储集层厚度介于43.75~136 m(平均约为87 m),孔隙度多介于1.27%~11.95%,其主要储集空间为溶蚀孔洞、粒间孔与晶间孔;③颗粒滩亚相是储集层发育的基础,而准同生溶蚀作用则是形成主要储集空间的关键因素;④该储集层受古地理格局约束,在盆地内具双颗粒滩带特征。结论认为:宜宾—合川—广安、永安—三汇—石柱一带古地貌高部位为有利的洗象池组储集层发育区,可作为该区下一步天然气勘探的主攻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寒武纪 洗象池期 沉积相 准同生溶蚀 储集层 颗粒滩 颗粒白云岩 古地貌高部位
下载PDF
低合金高强钢针状铁素体组织特征和形成机理 被引量:33
6
作者 万响亮 李光强 吴开明 《钢铁研究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2,共12页
针状铁素体是一种具有大角度晶界、高位错密度的板条状中温转变组织,该组织能有效细化晶粒并具有良好的强韧性匹配。因此,通常在低合金高强度钢焊缝和粗晶区中,利用细小的夹杂物来诱导针状铁素体形成,形成有效晶粒尺寸细小的针状铁素体... 针状铁素体是一种具有大角度晶界、高位错密度的板条状中温转变组织,该组织能有效细化晶粒并具有良好的强韧性匹配。因此,通常在低合金高强度钢焊缝和粗晶区中,利用细小的夹杂物来诱导针状铁素体形成,形成有效晶粒尺寸细小的针状铁素体联锁组织或者针状铁素体和贝氏体的复合组织,使其具有良好的韧性。然而,相关研究对针状铁素体组织的形成机理和控制原理的解释并不十分清楚,对于针状铁素体的定义和理解也存在差异。总结了针状铁素体的本质、相变、形核、形态、晶体学取向关系、长大行为、细化机理和力学性能等方面的特征,归纳了奥氏体晶粒尺寸、转变温度、冷却速度、夹杂物类型和尺寸等对针状铁素体形成的影响,提出了针状铁素体组织形态和转变机理方面几个仍需深入研究的问题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合金高强度钢 针状铁素体 组织特征 形成机理 晶粒细化
原文传递
注入水中固相颗粒损害地层机理分析 被引量:27
7
作者 秦积舜 彭苏萍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87-88,共2页
当含有固相颗粒的注入水进入地层时 ,水中的固相颗粒将不同程度地滞留在孔隙网络中 ,使地层渗透能力下降。分析胜利油田商三区和胜二区注入水中固相颗粒分布特征、地层孔喉特征 ,以此为基础 ,采用实验方法研究注入水中固相颗粒与岩石孔... 当含有固相颗粒的注入水进入地层时 ,水中的固相颗粒将不同程度地滞留在孔隙网络中 ,使地层渗透能力下降。分析胜利油田商三区和胜二区注入水中固相颗粒分布特征、地层孔喉特征 ,以此为基础 ,采用实验方法研究注入水中固相颗粒与岩石孔喉的匹配关系 ,分析固相颗粒损害地层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 :从水站到注水井 ,注入水水质沿流程变差 ;在双对数坐标下 ,商三区和胜二区岩石孔喉半径与渗透率存在线性关系 ;当水质一定时 ,微小粒径的固相颗粒进入岩石孔隙内部形成深部损害 ,粒径较大的固相颗粒只能在岩石表面和浅表部位附着或桥堵而形成表面 (层 )损害。根据架桥法则 ,确定了商三区和胜二区注入水中固相颗粒指标。图 3表 3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油 油层注水 注入水 固相颗粒 地层损害机理
下载PDF
川中地区中二叠统栖霞组滩控岩溶型白云岩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 被引量:23
8
作者 芦飞凡 谭秀成 +5 位作者 王利超 唐青松 肖笛 董少峰 苏成鹏 潘政屹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56-469,共14页
四川盆地中部地区栖霞组的白云岩是该区主要储层,储层成因的主流观点是热液白云岩化。目前勘探实践发现,优质储渗体形成与早期相控岩溶作用有关。通过取芯及测录井资料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类白云岩储层主要位于栖霞组中上部... 四川盆地中部地区栖霞组的白云岩是该区主要储层,储层成因的主流观点是热液白云岩化。目前勘探实践发现,优质储渗体形成与早期相控岩溶作用有关。通过取芯及测录井资料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类白云岩储层主要位于栖霞组中上部颗粒滩发育的地层中,按其宏微观产出状态可分为溶斑状云岩、溶洞充填云岩、针孔状基质云岩和致密基质云岩。储集岩物性以溶洞充填云岩最佳,储层类型属裂缝—孔洞型储层。进一步分析显示:研究区栖霞组滩相地层沉积后随即经历了一定时间的整体抬升暴露,期间接受早成岩期岩溶作用,形成了具相控特征的岩溶系统,早期淡水岩溶作用是优质孔洞型储层形成的关键。在中二叠沉积期后不久的东吴运动高峰期,热液流体上涌将岩溶系统及其部分围岩交代为白云岩。由于岩溶系统内部保留了较多的残余自由空间,经热液白云岩化调整后形成的白云石更为自形,且保存了较多的晶间孔隙。而相比之下,岩溶系统基岩已在早期埋藏中趋于致密,云化后形成的云岩物性较差。仅有部分颗粒岩仍然保留了一定的原始孔隙,云化后针孔较为发育。栖霞组白云岩储层具有相控性,规模性和继承性三大发育特点。提出优质储层分布受控于岩溶系统,为区内栖霞组白云岩储层成因提供了新的思路,对该区储层分布预测及进一步的勘探部署也具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栖霞组 颗粒滩 早成岩期岩溶 热液白云岩化 储层特征
下载PDF
四川盆地及邻区下寒武统龙王庙组颗粒滩沉积特征与空间分布 被引量:23
9
作者 马腾 谭秀成 +5 位作者 李凌 曾伟 金民东 罗冰 洪海涛 杨雨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13-228,共16页
通过对区域地质调查剖面资料和钻井资料的研究,结合对部分野外剖面与钻井岩心的系统观察和取样分析,发现四川盆地及邻区下寒武统龙王庙组的颗粒滩主要由颗粒石灰岩(白云岩)和晶粒白云岩构成;颗粒滩以未暴露浅滩为主,发育向上变浅和向上... 通过对区域地质调查剖面资料和钻井资料的研究,结合对部分野外剖面与钻井岩心的系统观察和取样分析,发现四川盆地及邻区下寒武统龙王庙组的颗粒滩主要由颗粒石灰岩(白云岩)和晶粒白云岩构成;颗粒滩以未暴露浅滩为主,发育向上变浅和向上变深2类垂向序列。川中古隆起和黔中古隆起北部地区的颗粒滩的横向规模大、层位稳定性和连续性最好,其余地区颗粒滩多表现为点滩且规模较小。研究区龙王庙期总体上为西浅东深,西南缘、西北缘和北缘为古陆环抱,盆内呈"一隆两坳"的古地理格局。颗粒岩在古地貌高地具有广覆式"五线一带"的平面分布样式。川中古隆起、黔中古隆起北部地区是颗粒滩发育最有利的地区,东北部和东南部的水下岛链区是优质颗粒滩带发育的潜在区。古隆起发育演化对颗粒滩和有利储集相带具有明显的控制效应,次一级海平面升降变化影响滩体的垂向叠置样式和横向连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龙王庙组 颗粒滩 古隆起 碳酸盐岩台地 控制因素
下载PDF
水稻穗分化期高温胁迫对颖花退化及籽粒充实的影响 被引量:22
10
作者 王亚梁 张玉屏 +4 位作者 朱德峰 向镜 武辉 陈惠哲 张义凯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402-1410,共9页
为明确水稻穗分化期高温胁迫对颖花退化和籽粒充实的影响,选用耐热性品种黄华占和热敏感性品种丰两优6号进行人工气候箱盆栽试验,于倒一叶心叶抽出时(花粉母细胞形成至减数分裂期)进行高温处理(10:00—15:00,40℃)1d、3 d、5 d、... 为明确水稻穗分化期高温胁迫对颖花退化和籽粒充实的影响,选用耐热性品种黄华占和热敏感性品种丰两优6号进行人工气候箱盆栽试验,于倒一叶心叶抽出时(花粉母细胞形成至减数分裂期)进行高温处理(10:00—15:00,40℃)1d、3 d、5 d、7 d、9 d,并以同时段适温处理(10:00—15:00,32℃)为参考,自然条件下生长的植株为对照,分析不同持续天数高温对颖花退化、花器官发育和籽粒充实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处理天数的增加,高温加剧颖花退化,与适温处理及CK相比,高温处理9 d黄华占颖花退化率增加45.8%和62.9%,丰两优6号颖花退化率增加81.7%和136.1%,丰两优6号增加幅度大于黄华占。(2)高温处理1~3 d降低花粉活力,5~9 d抑制花药充实。花药发育不良,花粉形成受阻是导致结实率显著下降的原因,两品种趋势一致。(3)高温处理缩短颖花长度,降低籽粒充实性,使千粒重显著下降,热敏感性品种丰两优6号下降幅度大于耐热性品种黄华占,籽粒充实在5 d以上高温处理下降显著。研究说明倒一叶生长时期高温胁迫影响穗生长发育,生产中需加强相应栽培措施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高温胁迫 颖花退化 花药发育 籽粒充实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下寒武统龙王庙组颗粒滩沉积组合及其对储集层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19
11
作者 杨伟强 刘正 +4 位作者 陈浩如 兰才俊 徐哲航 卢朝进 邹华耀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51-265,共15页
基于前人研究成果,综合四川盆地龙王庙组野外露头、钻测井、岩心及薄片等资料,对龙王庙组的岩石类型、沉积亚相和岩石物性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探讨了龙王庙组颗粒滩沉积组合的特征、分布规律及其对储集层发育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1)四... 基于前人研究成果,综合四川盆地龙王庙组野外露头、钻测井、岩心及薄片等资料,对龙王庙组的岩石类型、沉积亚相和岩石物性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探讨了龙王庙组颗粒滩沉积组合的特征、分布规律及其对储集层发育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1)四川盆地龙王庙组可以识别出4种主要的岩石类型,垂向上主要发育3种与颗粒滩相关的水体向上变浅的沉积组合:多期颗粒滩垂向叠置、颗粒滩-台坪(混积潮坪)、滩间海-颗粒滩(-台坪);(2)颗粒滩沉积组合分布受控于古地貌和海平面升降;平面分布主要受控于古地貌,多期颗粒滩垂向叠置组合主要发育在川中地区,颗粒滩-台坪(混积潮坪)组合主要发育在川北、川西南地区,滩间海-颗粒滩(-台坪)组合主要发育在川东、川东南地区;垂向分布主要受控于海平面升降,与所处层序地层的位置有密切关系,滩间海-颗粒滩组合多发育于层序中下部,颗粒滩-台坪(混积潮坪),多期颗粒滩垂向叠置组合发育于层序中上部;(3)多期颗粒滩垂向叠置组合最有利于储集层发育,其次是颗粒滩-台坪(混积潮坪)组合,滩间海-颗粒滩(-台坪)组合储集层物性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寒武系 龙王庙组 颗粒滩 沉积组合
下载PDF
双季晚粳稻氮肥精确运筹研究 被引量:18
12
作者 许轲 张军 +11 位作者 张洪程 花劲 郭保卫 霍中洋 戴其根 魏海燕 高辉 周培建 程飞虎 黄大山 陈忠平 陈国梁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63-1075,共13页
【目的】我国南方双季稻区晚稻品种以籼稻为主。近年来我国粳米需求量逐渐增大,研究者提出了利用南方双季稻区充足的温光等资源进行晚季稻"籼改粳"以提高粳稻总产量。系统研究双季晚粳稻高产、优质和高效的氮肥运筹方式就显... 【目的】我国南方双季稻区晚稻品种以籼稻为主。近年来我国粳米需求量逐渐增大,研究者提出了利用南方双季稻区充足的温光等资源进行晚季稻"籼改粳"以提高粳稻总产量。系统研究双季晚粳稻高产、优质和高效的氮肥运筹方式就显得十分重要。【方法】2011~2012年,在南方典型双季稻区江西省上高县泗溪镇,以杂交粳稻常优5号和甬优8号为晚稻材料,在总施纯氮量225 kg/hm2条件下,设置10∶0、8∶2、7∶3、6∶4、5∶5、4∶6、3∶7七种基蘖肥与穗肥运筹比例,通过研究不同氮肥运筹方式对双季晚粳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叶面积指数、茎蘖动态、光合物质生产与积累、氮素吸收利用以及稻米品质等方面的影响,明确了南方稻区双季晚粳稻氮肥精确运筹模式。【结果】随基蘖肥占总施氮量比例的降低,结实率、千粒重和每穗粒数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穗数呈减少趋势。氮肥基蘖肥与穗肥比例在6∶4~7∶3范围内,双季晚粳稻群体穗数充足、穗型大、群体颖花量高,且结实率和千粒重较稳定,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最高产量为9985 kg/hm2。拔节前群体茎蘖数增加较慢,但高峰苗数适宜,拔节后群体茎蘖数下降平缓,茎蘖成穗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高于70%;生育中期和后期,群体叶面积指数较高,群体光合势高,光合生产力强,干物质积累量显著提高。随基蘖肥占总施氮量比例降低,成熟期氮素积累总量、氮肥表观利用率、氮肥农学利用率及氮肥偏生产力均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百公斤稻谷需氮量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6∶4和7∶3处理拔节前氮素积累量较少,拔节至抽穗期氮素积累量和成熟期积累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6∶4和7∶3处理氮肥表观利用率、农学利用率及偏生产力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百公斤稻谷需氮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氮肥表观利用率与基蘖肥比例呈开口向下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粳稻 氮肥运筹 产量形成 氮素吸收利用 稻米品质
下载PDF
不同播栽方式下杂交籼稻茎秆生长和穗粒形成特点及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16
13
作者 田青兰 刘波 +4 位作者 孙红 何莎 钟晓媛 赵敏 任万军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07-524,共18页
为探明不同播栽方式下杂交籼稻幼穗分化期茎秆和幼穗生长的规律及差异以进一步明确不同播栽方式穗粒形成特点,于2014年采用两因素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机直播、机插和手插3种播栽方式下2个不同穗粒型杂交籼稻组合[宜香优2115(中穗型)和F... 为探明不同播栽方式下杂交籼稻幼穗分化期茎秆和幼穗生长的规律及差异以进一步明确不同播栽方式穗粒形成特点,于2014年采用两因素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机直播、机插和手插3种播栽方式下2个不同穗粒型杂交籼稻组合[宜香优2115(中穗型)和F优498(大穗型)]的穗分化期茎秆和幼穗生长规律和穗粒形成特点,并分析了幼穗分化期气象因素与幼穗和茎秆生长的关系。结果表明:1)基部向上第1至第3伸长节间长度分别在抽穗前20d、16d、12d后趋于稳定,故基部第1、2节间的降长增粗应在抽穗前16d之前;穗干质量和穗茎比在抽穗前12d后迅速增加。2)从抽穗前16d开始至抽穗期,穗茎干重比与多数枝梗和颖花性状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穗与茎秆竞争同化物的能力直接影响到穗粒形成。3)机插穗分化中后期穗茎干质量比较高,且抽穗期穗干质量显著高于手插和机直播,有利于提高其每穗粒数,且机插拔节后群体生长率及单茎和群体干物质积累量较高,抽穗期叶面积指数较高,粒叶比高于机直播,较机直播更利于粒重的提高和穗长及着粒数的增加;大穗型品种F优498抽穗期穗干质量显著高于中穗型品种宜香优2115,且穗分化后期穗茎干质量比高于宜香优2115,是其每穗粒数高的重要原因;F优498穗部着粒较密,较大的叶面积指数及粒叶比利于大穗的形成。4)机插全生育期最长,机直播最短,且机插穗分化期历时较长,穗分化期积温和日照时数较高,为穗粒形成提供了较好的温光条件;茎秆长度和干质量及穗长受气象因子影响较大,孕穗前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积温有利于茎秆和幼穗伸长及茎秆的物质充实。生产上应针对不同播栽方式及品种的生育进程差异,适时采取措施调节茎秆和幼穗生长及物质分配,在培育壮秆的基础上提高穗分化期穗茎比以达到增粒增产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茎秆 穗粒形成 机插 机直播 气象因子
下载PDF
赶酸对微波消解-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谷物中砷元素的影响 被引量:15
14
作者 段旭 韩张雄 +2 位作者 白新悦 董亚妮 刘隆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CAS 2018年第6期5-8,共4页
在利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谷物类样品中砷元素时,硫脲-抗坏血酸的还原效果会受到硝酸含量的影响,试液中硝酸含量过高,会与硫脲-抗坏血酸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降低其还原效率。通过对赶酸时间和赶酸温度进行实验,获得最佳的... 在利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谷物类样品中砷元素时,硫脲-抗坏血酸的还原效果会受到硝酸含量的影响,试液中硝酸含量过高,会与硫脲-抗坏血酸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降低其还原效率。通过对赶酸时间和赶酸温度进行实验,获得最佳的赶酸条件,结合微波消解技术,利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谷物中的微量砷,结果表明,谷物中砷浓度与荧光强度呈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y=0.002 8x-0.172 8,线性相关系数R2=0.999 3,检出限为1.72ng/g。通过对9份样品进行检测,其相对标准偏差(RSD)在4.3%~7.6%,其准确度相对误差RE均小于±6.5%。经多次检测证实方法较稳定,可用于谷物类样品中砷元素的快速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赶酸 微波消解 氢化物发生 原子荧光光谱法 谷物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古城低凸起鹰山组白云岩储集层特征及有利区预测 被引量:14
15
作者 齐井顺 郑兴平 +2 位作者 黄世伟 张友 邵冠铭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12,共6页
基于6口新钻探井的岩心、井壁取心、岩石薄片和成像测井等资料的分析认为,塔里木盆地古城低凸起奥陶系鹰山组碳酸盐岩储集层的储集空间主要是溶蚀孔洞、晶间孔、构造缝、溶蚀缝等,鹰山组主力储集层为非均质性较强的裂缝-孔洞型储集层。... 基于6口新钻探井的岩心、井壁取心、岩石薄片和成像测井等资料的分析认为,塔里木盆地古城低凸起奥陶系鹰山组碳酸盐岩储集层的储集空间主要是溶蚀孔洞、晶间孔、构造缝、溶蚀缝等,鹰山组主力储集层为非均质性较强的裂缝-孔洞型储集层。这套储集层孔隙成因复杂,早期经历大气水淋滤作用、白云石化作用和热液改造作用,原油充填之后的晚期热液改造作用,既有建设性的溶蚀作用,又有破坏性的充填作用,加强了储集层的非均质性。鹰山组下段古地貌高地易遭受早期大气水淋滤作用及其后的白云石化作用,切割基底的断层沟通热液,改造附近数百米至数千米内的先存孔渗层,控制了相对优质的储集层分布。地震储集层预测表明,研究区中西部古地貌高地、白云岩与切割基底断层叠合带可发育大规模有效储集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古城低凸起 鹰山组 白云岩 储集层 颗粒滩 热液
下载PDF
水泥浆对地层损害的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郭小阳 刘崇建 俞平方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1996年第4期19-27,共9页
本文是在模拟井下实验的基础上,研究了泥浆与水泥浆对地层的损害问题。研究表明泥浆对地层的损害比水泥浆严重得多。泥浆形成的内外泥饼及岩心的渗滤特性,限制了水泥颗粒及滤液进入地层的数量,降低了水泥浆对地层的损害。在井壁1~... 本文是在模拟井下实验的基础上,研究了泥浆与水泥浆对地层的损害问题。研究表明泥浆对地层的损害比水泥浆严重得多。泥浆形成的内外泥饼及岩心的渗滤特性,限制了水泥颗粒及滤液进入地层的数量,降低了水泥浆对地层的损害。在井壁1~2cm内,主要是水泥颗粒堵塞造成的损害,而2cm以外的地层则是水泥浆滤液中的沉淀物造成的损害。文章还深入地分析了水泥浆的污染深度,滤液中的成分,沉淀物的数量及析出的先后次序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损害 污染带 水泥浆 滤失 滤液 油气层
下载PDF
Effect of hydrophilic silica nanoparticles on hydrate formation: Insight from the experimental study 被引量:12
17
作者 Ren Wang Tianle Liu +9 位作者 Fulong Ning Wenjia Ou Ling Zhang Zhen Wang Li Peng Jiaxin Sun Zhichao Liu Tianshu Li Huicui Sun Guosheng Jiang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3期90-100,共11页
Invasion of drilling fluid into natural gas hydrate deposits during drilling might damage the reservoir,induce hydrate dissociation and then cause wellbore instability and distortion of the data from well logging. Add... Invasion of drilling fluid into natural gas hydrate deposits during drilling might damage the reservoir,induce hydrate dissociation and then cause wellbore instability and distortion of the data from well logging. Adding nanoparticles into drilling fluid is an effective method in reducing the invasion of drilling fluid and enhancing borehole stability. However, the addition of nanoparticles might also introduce hydrate formation risk in borehole because they can act as the "seeds" for hydrate nucleation. This paper presents an experimental study of the effect of hydrophilic silica nanoparticle on gas hydrate formation in a dynamic methane/liquid-water system. In the experiment, the ultrapure water with and without1.0 wt%–6.0 wt% concentrations of silica nanoparticles, grain sizes of 20 and 50 nm, were pressurized by methane gas under varied conditions of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The induction time, the gas consumption, and the average rate of gas consumption in the system were measured and compared to those in ultrapure water. The results show that a concentration of 4.0 wt% hydrophilic SiO_2 particles with a grain size of 50 nm has a relatively strong inhibition effect on hydrate formation when the initial experimental condition is 5.0 °C and 5.0 MPa. Compared to ultrapure water, the hydrophilic nano-SiO_2 fluid increases the induction time for hydrate formation by 194% and decreases the amount and average rate of hydrate formation by 10% and 17%, respectively. This inhibition effect may be attributed to the hydrophilicity,amount and aggregation of silica nanoparticle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water activity and zeta potential measurements. Our work also elucidates hydrophilic, instead of hydrophobic, nanoparticles can be added to the drilling fluid to maintain wellbore stability and to protect the hydrate reservoir from drilling mud damage, because they exhibit certain degree of hydrate inhibition which can reduce the risk of hydrate reformation and aggregation during gas hydrate or deep water drilling i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RATE DRILLING fluid HYDROPHILIC NANO-SIO2 Concentration grain size HYDRATE formation Inhibition mechanism
下载PDF
川中地区加里东末期洗象池组岩溶储层发育模式及其油气勘探意义 被引量:13
18
作者 李文正 文龙 +7 位作者 谷明峰 夏茂龙 谢武仁 付小东 马石玉 田瀚 姜华 张建勇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30-38,共9页
四川盆地寒武系洗象池组钻井过程中油气显示丰富,是盆地内的后备勘探领域和重要接替层系,但目前该层系的勘探程度较低、对优质储层的分布规律认识不够深入。为了确定川中地区洗象池组下一步的天然气勘探方向和目标,利用典型露头、岩心... 四川盆地寒武系洗象池组钻井过程中油气显示丰富,是盆地内的后备勘探领域和重要接替层系,但目前该层系的勘探程度较低、对优质储层的分布规律认识不够深入。为了确定川中地区洗象池组下一步的天然气勘探方向和目标,利用典型露头、岩心、薄片观察等资料,采用井震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其储层特征和岩溶不整合面分布,建立了该区加里东末期洗象池组岩溶储层发育模式,并预测了滩相岩溶储层的有利发育区。研究结果表明:①洗象池组储层岩性以颗粒云岩、晶粒云岩为主,储集空间主要有溶蚀孔洞、粒间孔、晶间孔与裂缝,平均孔隙度为3.46%,平均渗透率为0.99 mD,为低孔低渗裂缝—孔隙型储层;②川中地区洗象池组存在着一条中部宽、南北两侧窄的环状地层剥蚀带,剥蚀带宽度介于6~50 km,面积为4 700 km^2;③剥蚀带发育区受加里东末期地层抬升剥蚀的影响,洗象池组发生强烈的风化壳岩溶作用,发育两种类型岩溶储层,其中暴露剥蚀区发育滩相叠加表生岩溶型储层,埋藏区发育滩相叠加顺层岩溶型储层;④西充—广安—潼南地区为滩相岩溶储层最为有利的发育区,面积为5 000 km^2。结论认为,西充—广安地区毗邻下寒武统筇竹寺组生烃中心,通源断裂发育,洗象池组滩体规模大、岩溶作用强,易形成滩相叠加加里东末期岩溶作用的规模有效储集体,可作为洗象池组下一步天然气勘探的有利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中部 寒武纪 洗象池期 剥蚀带 颗粒滩 岩溶储层 规模有效储集体 天然气勘探有利区
下载PDF
川东地区龙王庙组颗粒滩发育特征及分布规律 被引量:11
19
作者 代林呈 朱祥 +2 位作者 李毕松 王兴志 曾德铭 《地质科技情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81-189,共9页
以川东地区龙王庙组颗粒滩为研究对象,在综合野外剖面、钻井、测录井、岩心和薄片等资料的基础上,对区内龙王庙组颗粒滩特征、分布规律和主控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区颗粒滩岩石类型包括颗粒白云岩和颗粒灰岩,颗粒类型以砂屑为主,其次为... 以川东地区龙王庙组颗粒滩为研究对象,在综合野外剖面、钻井、测录井、岩心和薄片等资料的基础上,对区内龙王庙组颗粒滩特征、分布规律和主控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区颗粒滩岩石类型包括颗粒白云岩和颗粒灰岩,颗粒类型以砂屑为主,其次为鲕粒和砾屑。颗粒滩主要发育泻湖-颗粒滩、泻湖-颗粒滩-台坪、滩间海-颗粒滩3种向上变浅、粒度变粗的沉积序列。单个沉积序列中的颗粒滩厚度一般小于2m,纵向上具有良好的继承性,表现为多个单旋回薄单体的叠置;横向上,颗粒滩规模小,连续性较差,具有滩核向滩缘快速尖灭的特征;平面上,颗粒滩主要分布在古地貌高地核部和翼部,总体上呈点状沿北东向展布,平面连续性差。颗粒滩分布的主控因素为海平面升降变化和古地貌,海平面升降变化控制了颗粒滩的发育特征和叠置样式,古地貌决定了颗粒滩的横向连续性和平面分布特征。对比研究表明,围绕泻湖等台内较大型洼地周围发育的古地貌高地为川东地区龙王庙组颗粒滩相储层发育有利区,纵向上主要分布于龙王庙组下段的上部与上段的中上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东地区 龙王庙组 颗粒滩 分布规律 主控因素
下载PDF
PZT薄膜的MOD制备及形成机理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包定华 张良莹 姚熹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592-597,共6页
采用金属有机物热分解(MOD)工艺在Pt/Ti/SiO2/Si衬底上制备锆钛酸铅(PZT)薄膜.XRD分析显示薄膜结晶状况良好,无焦绿石相存在.AES测量表明:薄膜成分沿膜厚均匀分布,膜中无碳存在,表面不富含铅.分析... 采用金属有机物热分解(MOD)工艺在Pt/Ti/SiO2/Si衬底上制备锆钛酸铅(PZT)薄膜.XRD分析显示薄膜结晶状况良好,无焦绿石相存在.AES测量表明:薄膜成分沿膜厚均匀分布,膜中无碳存在,表面不富含铅.分析了薄膜的形成机理,定性地解释了晶粒的生长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钛酸铅薄膜 热分解 MOD 铁电薄膜 PZT 陶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