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4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undamentals and Processes of Fluid Pressure Forming Technology for Complex Thin-Walled Components 被引量:26
1
作者 Shijian Yuan 《Engineering》 SCIE EI 2021年第3期358-366,共9页
A new generation of fluid pressure forming technology has been developed for the three typical structures of tubes,sheets,and shells,and hard-to-deform material components that are urgently needed for aerospace,aircra... A new generation of fluid pressure forming technology has been developed for the three typical structures of tubes,sheets,and shells,and hard-to-deform material components that are urgently needed for aerospace,aircraft,automobile,and high-speed train industries.in this paper,an over all review is introduced on the state of the art in fundamentals and processes for lower-pressure hydroforming of tubular components,double-sided pressure hydroforming of sheet components,die-less hydroforming of ellipsoidai shells,and dual hardening hot medium forming af hard-to-deform materiais Particular attention is paid to deformation behavior,stress state adjustment,defect prevention,and typical applications.In addition,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s of fluid pressure forming technology are discussed,including hyper lower-loading forming for ultra-large non-uniform components,precision for ming for intermetallic compound and high-entropy alloy components,intelligent process and equipment,and precise finite element simulation of inhomogeneous and strong anisotropic thin shel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uid pressure forming HYDROFORMING Hot medium pressure forming Thin-walled components Stress state
下载PDF
大厂锡矿的成矿流体 被引量:23
2
作者 李荫清 陈伟十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12-24,共13页
本文详细研究了矿带内流体包裹体特征,测定了不同类型包裹体在冷热状态下相的转变点温度,利用有关的NaCl-H_2O体系、CO_2-NaCl-H_2O体系相图获得了矿带内不同类型矿床成矿的温度、压力等物理、化学参数。通过包裹体成分和同位素研究,阐... 本文详细研究了矿带内流体包裹体特征,测定了不同类型包裹体在冷热状态下相的转变点温度,利用有关的NaCl-H_2O体系、CO_2-NaCl-H_2O体系相图获得了矿带内不同类型矿床成矿的温度、压力等物理、化学参数。通过包裹体成分和同位素研究,阐明了成矿流体的性质、来源及其演化特征,探讨了成矿流体的沸腾和不混溶作用以及它们对成矿所作的贡献。估测了矿化深度和盲矿体存在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矿 成矿 流体 包裹体 温度 压力
下载PDF
超临界CO_2+CH_3OH及C_2H_5OH二元系的气液平衡 被引量:14
3
作者 朱虎刚 田宜灵 +2 位作者 陈丽 冯季军 付华锋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1588-1591,共4页
在带有石英可视窗和内搅拌的可变体积高压釜内 ,测定了超临界 CO2 +CH3OH及 C2 H5OH两个系统的相平衡数据 ,温度为 5 0~ 2 0 0℃ ,压力 4.0~ 1 6.0 MPa.利用从硬球模型得出的适用于高压高温的状态方程 ,计算了这两个系统的临界曲线 ,... 在带有石英可视窗和内搅拌的可变体积高压釜内 ,测定了超临界 CO2 +CH3OH及 C2 H5OH两个系统的相平衡数据 ,温度为 5 0~ 2 0 0℃ ,压力 4.0~ 1 6.0 MPa.利用从硬球模型得出的适用于高压高温的状态方程 ,计算了这两个系统的临界曲线 ,并与实验值进行比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2 CH3OH C2H5OH 气液平衡 相平衡 甲醇 乙醇 二元混合物 二氧化碳
下载PDF
Computational Studies of Flow through Cross Flow Fans-Effect of Blade Geometry 被引量:17
4
作者 M . GOVARDHAN D. LAKSHMANA SAMPAT 《Journal of Thermal Science》 SCIE EI CAS CSCD 2005年第3期220-229,共10页
This present paper describes three dimensional computational analysis of complex internal flow in a cross flow fan. A commercial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 software code CFX was used for the computation. RNG k... This present paper describes three dimensional computational analysis of complex internal flow in a cross flow fan. A commercial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 software code CFX was used for the computation. RNG k-ε two equation turbulence model was used to simulate the model with unstructured mesh. Sliding mesh interface was used at the interface between the rotating and stationary domains to capture the unsteady interactions. An accurate assessment of the present investigation is made by comparing various parameters with the available experimental data. Three impeller geometries with different blade angles and radius ratio are used in the present study. Maximum energy transfer through the impeller takes place in the region where the flow follows the blade curvature. Radial velocity is not uniform through blade channels. Some blades work in turbine mode at very low flow coefficients. Static pressure is always negative in and around the impeller reg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oss flow fans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quasi steady state multiple frames of reference
原文传递
车用电机冷却系统热仿真及其优化 被引量:17
5
作者 田玉冬 王潇 +1 位作者 张舟云 刘庆龙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38-242,共5页
随着电动汽车驱动电机功率密度不断增加、电机安装位置的狭小,常造成电机工作时内部温升过高。水冷电机的温升不仅取决于电机内部复杂的传热网络,也与冷却介质的流动特性密切相关,而冷却水路结构对于冷却介质的流动特性起关键性作用。... 随着电动汽车驱动电机功率密度不断增加、电机安装位置的狭小,常造成电机工作时内部温升过高。水冷电机的温升不仅取决于电机内部复杂的传热网络,也与冷却介质的流动特性密切相关,而冷却水路结构对于冷却介质的流动特性起关键性作用。针对高功率密度电动车用驱动电机存在严重的温升问题,研究了一种C型环槽水路结构。依据计算流体动力学(CFD)原理,采用有限体积法,对电机水冷系统及电机三维温度场进行了计算分析,得到了水路内流体的流动特性和电机温度场分布。研究表明:在该种水路结构下,各水路支路间流场分布均匀,水路与机壳的耦合传热性能匹配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电机 三维温度场 流场 有限元 稳态
下载PDF
中低温地热发电有机朗肯循环工质的选择 被引量:17
6
作者 王辉涛 王华 +1 位作者 葛众 冷婷婷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1-46,共6页
为了筛选出适合于中低温地热发电有机朗肯循环的较优有机工质,采用热动循环的分析方法及PR状态方程计算以10种干流体有机工质为循环工质的中低温地热发电有机朗肯循环的效率及其余主要热力性能.结果表明,总体来看,随着循环工质临界温度... 为了筛选出适合于中低温地热发电有机朗肯循环的较优有机工质,采用热动循环的分析方法及PR状态方程计算以10种干流体有机工质为循环工质的中低温地热发电有机朗肯循环的效率及其余主要热力性能.结果表明,总体来看,随着循环工质临界温度的升高,蒸发压力、凝结压力、输出功率及效率呈下降趋势,而循环热效率及地热流经换热后的排放(或回灌)温度呈上升趋势.以R227ea(七氟丙烷)作工质的有机朗肯循环系统输出功率及效率最高,蒸发压力及凝结压力均处于较合适的范围,R227ea是中低温地热发电有机朗肯循环较理想的工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发电 有机朗肯循环 工质 分析 状态方程
下载PDF
触变性流体的一些本构模型 被引量:7
7
作者 刚芹果 《力学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20-23,共4页
简述了一些触变性流体的本构模型:包括:(1)无弹性和无屈服应力模型;(2)无弹性含屈服应力模型;(3)黏弹性模型.
关键词 本构模型 触变性流体 结构参数 状态方程 非牛顿流体 速率方程
下载PDF
Supercritical CO_2: Properties and Technological Applications-A Review 被引量:14
8
作者 NIKOLAI Polikhronidi RABIYAT Batyrova +1 位作者 ASLAN Aliev ILMUTDIN Abdulagatov 《Journal of Thermal Science》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3期394-430,共37页
The main goal of the present paper is to assess the available information so as to obtain a general procedure for dealing with the critical enhancement of the thermodynamic and transport properties of supercritical CO... The main goal of the present paper is to assess the available information so as to obtain a general procedure for dealing with the critical enhancement of the thermodynamic and transport properties of supercritical CO_2 and CO_2 containing binary mixtures for practical and scientific applications. The present review provides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thermodynamic and transport properties of 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 and CO_2 containing binary mixtures(experiment and theory) and their various technological and scientific applications in different natural and industrial processes. The available information for the thermodynamic and transport properties(experiment and theory) enhancement(anomaly) of 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 and SC CO_2 + solute mixtures is comprehensively reviewed. The effect of long-range order parameter fluctuations on the thermodynamic and transport properties of supercritical fluids(SC CO_2) will be discussed. Simplified scaling type equation based on mode-coupling theory of critical dynamics with two critical amplitudes and one cutoff wave number as fluid-specific parameters was used to accurately predict of the transport properties of 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 The recommended values of the specific parameters(asymptotic critical amplitudes) of the carbon dioxide for practical(prediction of the thermodynamic and transport properties of the supercritical CO_2 for technological applications) and scientific use were provided. The role of the critical line shapes of the carbon dioxide containing binary mixture(SC CO_2+solvent) in determination of the critical behavior of the mixture near the critical point of pure supercritical solvent(CO_2) is discussed. Krichevskii parameter concept for a description of thermodynamic behavior of dilute near-critical SC CO_2+solute mixtures is also discussed. The structural and thermodynamic properties of the carbon dioxide containing binary mixtures near the critical point of pure solvent(CO_2) are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bon dioxide CRITICAL point EQUATION of state SUPERCRITICAL fluid THERMODYNAMIC PROPERTIES transport PROPERTIES
原文传递
油藏流体类型的研究——以石西油田石炭系油藏为例 被引量:12
9
作者 彭永灿 刘建 +8 位作者 张大勇 徐建江 朱亚兵 许念 张晓黎 孔垂显 夏兰 贾俊飞 姚敏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3-46,165-166,共4页
按油气藏流体类型可将油气藏划分为气藏、凝析油气藏、挥发油藏、一般黑油油藏和稠油油藏等,但仅从常规流体物性判断两种典型流体类型之间过渡的边缘流体类型是困难的,比如由黑油到挥发油,原油组分和性质的变化是一个渐变过程,因而严格... 按油气藏流体类型可将油气藏划分为气藏、凝析油气藏、挥发油藏、一般黑油油藏和稠油油藏等,但仅从常规流体物性判断两种典型流体类型之间过渡的边缘流体类型是困难的,比如由黑油到挥发油,原油组分和性质的变化是一个渐变过程,因而严格地划出黑油和挥发油之间的界线有一定困难。从相态特征、地面原油物理特征、流体组成特征、高压物性特征等方面,对油藏流体类型、特别是边缘流体类型进行了划分,为进一步综合准确判定油藏流体类型提供了可借鉴的方法。以石西油田石炭系油藏为例,应用上述方法综合判别其油藏类型为挥发性油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类型 相态 原油组分 石西油田
下载PDF
油田钻井固控技术新概念浅析 被引量:11
10
作者 王宗明 王瑞和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4-36,共3页
固控系统是保证油田钻井顺利进行的关键设备,直接影响到钻井速度、井身质量及运行成本。随着钻井新技术的应用,对钻井液的固相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分析了国内外钻井液固控技术的现状,指出了目前油田钻井固控系统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新... 固控系统是保证油田钻井顺利进行的关键设备,直接影响到钻井速度、井身质量及运行成本。随着钻井新技术的应用,对钻井液的固相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分析了国内外钻井液固控技术的现状,指出了目前油田钻井固控系统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新型固控技术的开发要点。新型固控技术主要涉及系统简化和优化、先除气再筛分、改部分处理为全处理、选择性固相控制、钻屑在线处理以及钻井液回收利用等方面。新技术的应用将使钻井液固控系统具有高效、节能、环保的优点,并且能够显著地提高机械钻进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液 固控 现状 发展
下载PDF
选煤厂浮选入料脱泥池设计与应用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朱宏政 朱金波 +4 位作者 闵凡飞 庾朝富 吴大为 段于雷 王萌萌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030-2034,共5页
预先脱除浮选入料中的高灰细泥可以有效改善煤泥浮选效果,降低药剂消耗。通过对浮选入料性质的分析,设计了浮选入料脱泥池,通过Fluent软件对浮选入料脱泥池内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和分析。研究表明,通过对浮选入料脱泥池内煤浆上升速度的控... 预先脱除浮选入料中的高灰细泥可以有效改善煤泥浮选效果,降低药剂消耗。通过对浮选入料性质的分析,设计了浮选入料脱泥池,通过Fluent软件对浮选入料脱泥池内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和分析。研究表明,通过对浮选入料脱泥池内煤浆上升速度的控制,能够实现任意粒度分级,但同时池内存在漩涡。潘一矿选煤厂应用浮选入料脱泥池后的生产数据检测表明,随着上升煤浆速度的逐渐增大,溢流中<0.030 mm粒级的产率逐渐减小,脱泥率逐渐增大,降灰率也逐渐增大,溢流中<0.030 mm粒级的含量最高达96.75%,脱泥率最高达36.67%,降灰率最高达11.09%。这与模拟计算结果相符合,漩涡使部分煤粒形成死循环,影响了脱泥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选 脱泥池 流场 流态
下载PDF
高聚物从高弹态到流体态的转变 被引量:7
12
作者 钱人元 于燕生 《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64-171,共8页
将高聚物由高弹态转变为流体态的转变温度命名为流动温度Tf,该转变温度与高聚物分子量密切相关。在高聚物从高弹态转变为流体态的研究中,由于Tl,l的概念忽视对高聚物分子量的依赖性,因此采用Tf的概念更为合理。本文对高聚物的流动温度T... 将高聚物由高弹态转变为流体态的转变温度命名为流动温度Tf,该转变温度与高聚物分子量密切相关。在高聚物从高弹态转变为流体态的研究中,由于Tl,l的概念忽视对高聚物分子量的依赖性,因此采用Tf的概念更为合理。本文对高聚物的流动温度Tf的讨论涉及高聚物温度-形变曲线、高弹态温区、高聚物熔体剪切粘度。从高聚物凝聚态观点来看,高聚物熔体中凝聚缠结网络中的凝聚结点是分子链的局部向列相互作用使链单元间产生平行凝聚而形成的,而高聚物从高弹态到流体态的转变正是反映了高聚物熔体中凝聚缠结网络的物理交联点,即凝聚结点状态的变化。高聚物熔体可以流动,说明熔体中凝聚网络中的凝聚结点至少是可以在瞬间内打开的,升温使凝聚结点的解凝聚状态存在的时间加长,凝聚状态存在时间减短,当升高到某一温度时,在凝聚结点解凝聚状态的时间内,分子链通过内旋转使质量中心在外加力的方向上可以发生位移,此时高聚物从高弹态转变为流体态,而此时的温度就是流动温度Tf。对高聚物流体弛豫网络的研究,是一个很有前景的研究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聚物 高弹态 流体态 流动温度Tf 凝聚缠结网络
原文传递
我国油田用钻井液处理剂的技术现状及专利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曹胜先 《化学工程师》 CAS 2012年第2期52-56,共5页
介绍了我国油田用钻井液处理剂的种类和应用情况,并对其中的钻井液用降滤失剂的国内外专利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从时间分布、专利权人构成以及技术构成等方面对这些专利的态势进行了分析对比,并对今后我国钻井液处理剂技术的发展提出了... 介绍了我国油田用钻井液处理剂的种类和应用情况,并对其中的钻井液用降滤失剂的国内外专利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从时间分布、专利权人构成以及技术构成等方面对这些专利的态势进行了分析对比,并对今后我国钻井液处理剂技术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液处理剂 降滤失剂 技术现状 专利 态势分析
下载PDF
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引发井喷探讨 被引量:9
14
作者 袁平 李培武 +2 位作者 施太和 李培君 熊继有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68-70,共3页
针对超临界流体状态下CO2的特性,结合p—T—ρ图和PR状态方程,计算了天然气与CO2按各种不同比例构成的混合物的p—Z图,从密度、偏差因子和压缩系数的角度,对二氧化碳可能导致井喷的原因加以分析。提出了地层中一定含量的超临界二氧化碳... 针对超临界流体状态下CO2的特性,结合p—T—ρ图和PR状态方程,计算了天然气与CO2按各种不同比例构成的混合物的p—Z图,从密度、偏差因子和压缩系数的角度,对二氧化碳可能导致井喷的原因加以分析。提出了地层中一定含量的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可能引发井喷的观点。并且通过对国内外一些类似的井喷事故原因研究后,提出了有效的防喷措施,为高含量CO2和H2S的油气井钻井作业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流体 二氧化碳 相态 偏差因子 压缩系数 井喷原因 防喷措施
下载PDF
油藏原油中石蜡沉淀的模型化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马庆兰 郭天民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91-93,97,共4页
考核了正规溶液理论、聚合物溶液理论和状态方程法计算石蜡沉淀的热力学模型 ,并进行了实例计算。计算结果表明 ,对于高压下的油藏流体及油罐油 ,采用状态方程法较适合。在所选用的 4个状态方程中 ,PT和DG状态方程计算精度较高 ,PT方程... 考核了正规溶液理论、聚合物溶液理论和状态方程法计算石蜡沉淀的热力学模型 ,并进行了实例计算。计算结果表明 ,对于高压下的油藏流体及油罐油 ,采用状态方程法较适合。在所选用的 4个状态方程中 ,PT和DG状态方程计算精度较高 ,PT方程的稳定性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藏流体 石油蜡沉淀 状态方程 活度系数 原油 热力学模型
下载PDF
一般物态方程形式下爆轰产物的一维等熵流动 被引量:5
16
作者 孙承纬 赵锋 +1 位作者 文尚刚 陈军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81-487,共7页
研究了一般物态方程形式下一维平面和柱、球面对称CJ爆轰波后产物的等熵流动,给出Riemann不变量的表达式、Euler和Lagrange形式的自相似流动方程组,得到一个高精度近似解析解,在实验测量合理的范围内本文理论与实验基本符合。为了具体... 研究了一般物态方程形式下一维平面和柱、球面对称CJ爆轰波后产物的等熵流动,给出Riemann不变量的表达式、Euler和Lagrange形式的自相似流动方程组,得到一个高精度近似解析解,在实验测量合理的范围内本文理论与实验基本符合。为了具体应用上述理论,给出四种普遍公认的物态方程(γ律、JWL、HOM和W.C.Davis近来提出的形式)的等熵线和声速曲线,以及较一般情形中产物或惰性介质沿等熵线的比内能表达式。四种等熵线差别不大,表明爆轰数值模拟中不但要应用产物的等熵线,还应注意产物能量状态方程是否适当。本文的理论计算方法,可作为产物一维流动数值模拟正确性的有效校核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维等熵流动 爆轰产物 物态方程 气体动力学 散心爆轰波后流场 惰性介质
下载PDF
川西坳陷新场气田须家河组五段流体赋存状态 被引量:5
17
作者 吴小奇 罗开平 +4 位作者 王萍 陈迎宾 王彦青 胡烨 黎华继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68-1078,共11页
川西坳陷新场气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五段气藏试采均表现出气水同产,天然气究竟是以水溶气还是游离气为主尚无定论。为此,对该区须五段地层水开展了不同温压条件下的甲烷溶解度实验,并与1 mol/kg NaCl溶液中甲烷的溶解度进行对比,并结合... 川西坳陷新场气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五段气藏试采均表现出气水同产,天然气究竟是以水溶气还是游离气为主尚无定论。为此,对该区须五段地层水开展了不同温压条件下的甲烷溶解度实验,并与1 mol/kg NaCl溶液中甲烷的溶解度进行对比,并结合现今产出流体气水比和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明确了须五段中流体的赋存状态。研究结果表明,在现今平均埋深和历史最大埋深状态下,新场须五段地层水中甲烷的溶解度分别为2.260 m^3/m^3和3.194 m^3/m^3。受白垩纪末以来地层抬升影响,新场须五段水溶气脱溶主要是地层抬升减压降温脱溶。在不同埋深状态下,游离气和地层水在孔隙中所占体积比例分别普遍低于和高于50%,白垩纪末以来地层温压降低使得须五段中游离气体积发生膨胀,所占体积比例略有增大,而地层水被驱替排出,所占体积比例有所降低。地层温压降低导致部分水溶气脱溶出来,在总的天然气中游离气所占比例增大而水溶气所占比例降低,须五段天然气以游离气为主,水溶气所占比例不足5%。在地层抬升过程中,新场须五段有约29.3%的水溶气脱溶成为游离气,地层水共脱溶出了约1.8×10~9m^3的天然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度 流体赋存状态 地层水 须家河组五段 新场气田 川西坳陷 四川盆地
下载PDF
考虑孔喉与流体分子相互作用及毛管力的相平衡计算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元生 李相方 +1 位作者 藤赛男 徐大融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11-515,共5页
在致密气藏或者页岩气藏中,纳米级孔喉与流体的相互作用会影响到气相的凝析与蒸发,从而影响流体露点压力和泡点压力的计算。考虑到纳米孔喉与流体分子的相互作用,建立了考虑孔喉与流体分子相互作用的状态方程以及相关逸度方程。基于该... 在致密气藏或者页岩气藏中,纳米级孔喉与流体的相互作用会影响到气相的凝析与蒸发,从而影响流体露点压力和泡点压力的计算。考虑到纳米孔喉与流体分子的相互作用,建立了考虑孔喉与流体分子相互作用的状态方程以及相关逸度方程。基于该状态方程和逸度方程,建立了考虑孔喉与流体分子相互作用和毛管力影响的相平衡计算方法。通过对甲烷、丁烷和辛烷混合物的相平衡计算发现,当孔喉直径小于10nm时,孔喉与流体分子的相互作用对状态方程的影响显著,孔喉与流体分子的相互作用使得相包络线缩小,露点压力降低,泡点压力增大。毛管力作用使得露点压力降低,且孔喉越小,露点压力下降越显著。通过该研究更深入地认识到纳米孔喉对流体相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喉 喉道半径 流体分子 状态方程 毛管力 相平衡计算
下载PDF
判别非牛顿流体在偏心环空中流动状态的区域临界雷诺数 被引量:2
19
作者 郝江平 岳湘安 陈家琅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5-18,共4页
将Hanks稳定性理论推广应用于研究非牛顿流体在偏心环空中流动的稳定性,提出了一个适用于判别其流动状态的判据──区域临界雷诺数R_(ec)’(θ).该判据不仅可用来判别非牛顿流体在偏心环空中处于紊流流动状态的区域,而... 将Hanks稳定性理论推广应用于研究非牛顿流体在偏心环空中流动的稳定性,提出了一个适用于判别其流动状态的判据──区域临界雷诺数R_(ec)’(θ).该判据不仅可用来判别非牛顿流体在偏心环空中处于紊流流动状态的区域,而且还可以确定使整个环空或部分区域内流体发生紊流的临界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偏心环空的宽边处最易发生紊流,该处流体的流动状态决定了压力梯度与广义雷诺数间函数关系的转捩。因此,宽边处的区域雷诺数R_(ec)’(0)可作为工程意义上流态转变的判据,且R_(ec)’(0)在偏心度为0.3~0.4处出现极小值,在幂指数为0.3~1.0范围内是单调递增函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牛顿流体 偏心环空 流动状态 雷诺数
下载PDF
利用CFD技术对养殖工船养鱼水舱温度场和流场模拟及验证 被引量:4
20
作者 宋协法 郑书星 +1 位作者 董登攀 黄志涛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7-44,共8页
为给养殖对象提供适宜生长条件,本文探究了冷水团养殖工船养鱼水舱水体温度、舱底流态与进水流速的关系。利用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技术模拟养鱼水舱的传热和流态,设计水舱保温方案,确定最佳进水流速,通过理论计算分析水... 为给养殖对象提供适宜生长条件,本文探究了冷水团养殖工船养鱼水舱水体温度、舱底流态与进水流速的关系。利用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技术模拟养鱼水舱的传热和流态,设计水舱保温方案,确定最佳进水流速,通过理论计算分析水舱保温效果。研究表明:在无保温层情况下,养殖水体温度与进水流速呈现函数关系:y=-1.75lnx+293.25,外界环境对舱内水体温度影响较大;保温层厚度为30和50mm时,两者均有良好的保温效果。流态模拟表明,该进排水条件下,池中心存在一定规模死水区,最小进水流量为76.3m3/h,此时池底水体旋转速度为17.2cm/s。经分析,可采用硬质聚氨酯泡沫作为水舱保温材料,玻璃钢内衬作为养殖舱壁。理论计算表明设计的保温方案可长时间满足养殖对象对水温的需求,但在高温时段舱盖板应及时关闭。通过温度场和流场数值模拟验证,模拟值与实测值对比,温度误差小于9.1%,速度模拟值和实验值可较好吻合。研究结果表明,所选湍流模型能对养鱼水舱温度场和流场准确模拟,外界温差13℃条件下,养鱼水舱保温层厚度为30mm,设计的保温方案具有良好保温效果,养殖水体水力停留时间应小于1.9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殖工船 养鱼水舱 流态 温度场 数值模拟 CFD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