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覆盖度沙蒿群丛的水平配置结构与防风固沙效果研究 被引量:47
1
作者 杨文斌 赵爱国 +4 位作者 王晶莹 姚建成 田永桢 胡小龙 杨红艳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8-112,共5页
针对覆盖度小于28%的沙蒿群丛,通过野外测试和风洞模拟实验,研究了行带式、等株行距和随机不均匀等3种水平配置格局的防风固沙效果及其流场特征。结果表明:①行带式配置格局具有非常显著的阻碍和降低风速的作用,流场结构稳定规则;等株... 针对覆盖度小于28%的沙蒿群丛,通过野外测试和风洞模拟实验,研究了行带式、等株行距和随机不均匀等3种水平配置格局的防风固沙效果及其流场特征。结果表明:①行带式配置格局具有非常显著的阻碍和降低风速的作用,流场结构稳定规则;等株行距次之;随机不均匀配置格局内局部有风速抬升现象流场结构复杂多变。②行带式配置格局带间形成“凹月”形稳定沙面并能出现结皮,流沙被完全固定,而随机不均匀分布的沙蒿群丛内有明显的风蚀现象。③行带式配置格局在带的背风侧和迎风侧分别形成4.0m和0.5m的一个风速显著降低区,成为提高防风固沙效果的核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蒿灌丛 低覆盖度 风速流场 防风固沙效果
下载PDF
综掘工作面风筒出风口风流智能调控装置研究 被引量:23
2
作者 龚晓燕 侯翼杰 +4 位作者 赵宽 崔坚 陈彪 惠双琳 常波峰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8-14,共7页
针对目前煤矿综掘工作面局部通风风筒的出风口口径、方向角度和前后距离不能实时动态变化所造成的瓦斯、粉尘爆炸和环境污染风险提升问题,研发安装于风筒出风口的风流智能调控装置。分析综掘工作面实际通风风流运移分布规律及风流调控需... 针对目前煤矿综掘工作面局部通风风筒的出风口口径、方向角度和前后距离不能实时动态变化所造成的瓦斯、粉尘爆炸和环境污染风险提升问题,研发安装于风筒出风口的风流智能调控装置。分析综掘工作面实际通风风流运移分布规律及风流调控需求,建立了智能调控装置的整体结构方案,进行了机械结构详细设计及安全性优化分析,并对控制系统软硬件进行了分析设计。研制了机械式调控装置,进行了井下的风速及粉尘浓度的风流场调控测试研究,其测试结果表明:出风口距端头7 m时,调控后回风侧沿程风速由4.01 m/s下降至1.19 m/s,司机位置处的风速由0.1 m/s提高到了0.5 m/s,达到了《煤矿安全规程》要求规定范围;出风口距端头5 m和10 m时,风流场调控后司机位置处粉尘浓度较原始粉尘场最高降低了34%,说明调控装置的调风和降尘效果明显,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掘工作面 风筒出风口 智能调控装置 风流场 风速 粉尘浓度
下载PDF
不同带宽的防风固沙林流场结构及防风效能风洞实验 被引量:21
3
作者 李雪琳 马彦军 +3 位作者 马瑞 张莹花 唐卫东 杨进杰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36-944,共9页
林带宽度是防风固沙林建植时要考虑的基本参数,研究不同带宽林带的防护效果对防风固沙林配置及构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风洞模拟实验,在7、10、15 m·s^(-1)风速条件下,对单行一带(Ⅰ型)、三行一带(Ⅱ型)、六行一带(Ⅲ型)和九... 林带宽度是防风固沙林建植时要考虑的基本参数,研究不同带宽林带的防护效果对防风固沙林配置及构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风洞模拟实验,在7、10、15 m·s^(-1)风速条件下,对单行一带(Ⅰ型)、三行一带(Ⅱ型)、六行一带(Ⅲ型)和九行一带(Ⅳ型)共4种带宽的林带的迎风面、带中和背风面的风速进行了测定,分析了4种林带的风速流场、风速加速率和防风效果。结果表明:(1) 4种林带流场结构和垂直风速变化规律相似,沿来风向均形成了林带上方和迎风面林缘附近的小范围高风速区及其后的风影区相互组合的流场结构;依据风速垂直变化规律划分为上部变化层(高度30~60 cm,受林带的影响最小)、中间变化层(高度5~20 cm,风速受林冠遮蔽作用,影响最大,且为风影区形成层)和近床面变化层(高度1~3 cm)。(2) 4种林带在垂直纵剖面上的平均风速加速率随林带宽度的增大而减小,即Ⅰ型(0. 90)>Ⅱ型(0. 87)>Ⅲ型(0. 79)>Ⅳ型(0. 78)。(3) 4种林带的防风效果为Ⅰ型和Ⅱ型林带相同,Ⅲ型和Ⅳ型林带相同,后2种林带的防风效果优于前2种林带,且4种林带的防风效能均随着风速的增大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洞实验 林带宽度 流场结构 风速加速率 防风效能
原文传递
风速对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离子流场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8
4
作者 汪沨 李敏 +3 位作者 吕建红 彭继文 谭阳红 蒋勤稷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897-2901,共5页
特高压直流(UHVDC)输电线路地面离子流场的大小是检验电磁环境是否超标的重要判据,对不同风速条件下的地面离子流场的分布进行了计算研究。针对离子流场的计算,提出一种改进迭代上流有限元方法,建立了考虑风速影响的离子流场模型。研究... 特高压直流(UHVDC)输电线路地面离子流场的大小是检验电磁环境是否超标的重要判据,对不同风速条件下的地面离子流场的分布进行了计算研究。针对离子流场的计算,提出一种改进迭代上流有限元方法,建立了考虑风速影响的离子流场模型。研究了不同风速对±800 k V输电线路离子流场分布规律的影响。研究表明,地面最大合成场强和离子流密度随风速的增大而增加明显,且风速会使其发生一定偏移。考虑风速为8 m/s时,地面最大合成场强比无风增加了12.64 k V/m,且地面最大离子流密度是无风时的2.65倍。水平风速越大地面合成场强和离子流密度的分布曲线和峰值往背风向偏移越严重,空间其他较远处的合成场强和电荷密度变化不大,且空间合成场强与电荷密度的最大值主要分布于导线周围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直流 离子流场 上流有限元法 风速 合成场强 离子流密度
下载PDF
不同坡角公路路基流场的风洞实验 被引量:13
5
作者 鱼燕萍 肖建华 +5 位作者 屈建军 魏明年 潘多明 洪雪峰 田永祯 李芳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64-472,共9页
根据内蒙古S315一级公路黑风口路段风沙危害现状,基于风洞模拟实验,采用毕托管测定不同坡角路基模型断面的风速,通过对流场分布、风速廓线及风速减弱率的分析探讨沙漠公路风沙危害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坡角对路基两侧的积沙范围和风蚀... 根据内蒙古S315一级公路黑风口路段风沙危害现状,基于风洞模拟实验,采用毕托管测定不同坡角路基模型断面的风速,通过对流场分布、风速廓线及风速减弱率的分析探讨沙漠公路风沙危害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坡角对路基两侧的积沙范围和风蚀强度有重要影响。风速一定时,坡角越大,路基两侧积沙范围越大,与之对应的防护范围也应加大。路基坡角一定时,路基背风侧积沙范围随风速增大整体可能呈扩大趋势,坡角越大,扩大趋势越不明显,导致大量沙粒堆积在背风坡脚附近,这就需在坡角较大的公路背风侧多设置几道阻沙栅栏和固沙方格来降低风速、防治沙害。风沙流对迎风坡脚和迎风坡肩的风蚀作用最强,在实际应用中,应重点对这两个部位进行工程砌护,以防路基塌陷造成交通事故威胁公路安全运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路基 风洞模拟 坡角 流场 风速廓线
原文传递
两种典型高等级公路路基断面风沙过程的风洞模拟 被引量:11
6
作者 鱼燕萍 肖建华 +6 位作者 屈建军 李芳 李万强 潘多明 吴青瑞 洪雪峰 田永祯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8-79,共12页
高等级公路路基中央构筑物不同,对路基断面风沙输移-堆积过程产生的影响不同。选取两种典型高等级公路路基,对其风沙输移-堆积过程进行了风洞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当路基模型高度为4 cm(路基模型与实际路基比例为1∶100)时,随着风速增大... 高等级公路路基中央构筑物不同,对路基断面风沙输移-堆积过程产生的影响不同。选取两种典型高等级公路路基,对其风沙输移-堆积过程进行了风洞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当路基模型高度为4 cm(路基模型与实际路基比例为1∶100)时,随着风速增大,防眩板路基背风侧积沙范围增大较为明显;在相同风速条件下,防眩网路基两侧积沙范围较大,对应的工程防护范围也应较大。当路基模型高度为8 cm时,防眩网路基路面积沙较多,背风侧积沙范围较大。路基越高,相应的工程防护范围应设置的较大一些,并加强对路基迎风坡的维护。建议在两种高等级路基背风侧5H(H为路基高度)以外范围增设风沙防护设施,尤其是防眩网路基,防止沙粒堆积被反向气流携带上路,影响交通安全。防眩板路基背风坡沙物质积累较多,为了防止背风坡积沙变成二次沙源危害道路行车安全,防眩板路基背风侧也需重点防护。在主风向单一的沙漠地区,高等级公路路基中央隔离带的防眩设施宜选择防眩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级公路路基 风洞模拟 防眩网 防眩板 流场 风速廓线
原文传递
双排高立式尼龙网阻沙障与草方格固沙障的优化配置及防沙效益 被引量:3
7
作者 王茂林 宋玲 +2 位作者 刘杰 王云飞 井文云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68-377,共10页
[目的]针对双排高立式尼龙网阻沙障与草方格固沙障联合应用,开展风洞试验研究,以优化联合沙障中尼龙网阻沙障孔隙度配置及探究各孔隙度下联合沙障的防沙效益。[方法]基于风洞模拟试验数据,开展不同孔隙度(40%,45%,55%)联合沙障,在不同... [目的]针对双排高立式尼龙网阻沙障与草方格固沙障联合应用,开展风洞试验研究,以优化联合沙障中尼龙网阻沙障孔隙度配置及探究各孔隙度下联合沙障的防沙效益。[方法]基于风洞模拟试验数据,开展不同孔隙度(40%,45%,55%)联合沙障,在不同风速下的风速流场、空气动力学粗糙度、摩阻风速、输沙率随高度和阻沙率方面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1)相同风速下尼龙网阻沙障孔隙度40%时,联合沙障弱风区面积最大;(2)随着尼龙网阻沙障孔隙度的增大,空气动力学粗糙度和摩阻风速减小,相同风速和相同位置时,40%孔隙度下联合沙障空气动力学粗糙度和摩阻风速值最大;(3)风速增加地表输沙率也增加,联合沙障内部与背风侧输沙率随高度增加呈指数型递减,输沙主要集中在0~12 cm高度内;(4)风速大小与沙障阻沙率呈现负相关变化;阻沙率与孔隙度之间也呈负相关关系,孔隙度为40%的联合沙障具有较高阻沙率;双排高立式尼龙网阻沙措施与草方格固沙措施联合之间还存在阻沙率叠加。[结论]40%孔隙度的双排高立式尼龙网和草方格的阻固联合可以实现较优的配置与防沙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场结构 孔隙度 空气动力学粗糙度 摩阻风速 输沙率 阻沙率
下载PDF
多孔形风屏障防风性能的足尺模型风洞试验及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苏洋 李龙安 +2 位作者 彭光辉 孟新利 李永乐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5-60,共6页
通过风屏障足尺模型风洞试验测试了多孔形风屏障后方两轨道中心处的平均风速和湍流强度,并提出一种适用于多孔形风屏障的二维等效模拟方法。在保证风屏障整体透风率不变的情况下,建立不同透风率分布的风屏障模型,讨论不同透风率分布对... 通过风屏障足尺模型风洞试验测试了多孔形风屏障后方两轨道中心处的平均风速和湍流强度,并提出一种适用于多孔形风屏障的二维等效模拟方法。在保证风屏障整体透风率不变的情况下,建立不同透风率分布的风屏障模型,讨论不同透风率分布对其后方流场特性及风荷载的影响。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二维等效透风率法能较好地模拟多孔形风屏障的防风性能,该方法具有建模简便、计算较快等优点。随着上部障条透风率的增加,屏障阻力系数先增加后减小,力矩系数逐渐减小。不同透风率分布的风屏障对其后方等效风速的影响较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屏障 风洞试验 数值模拟 计算流体动力学 流场特性 等效风速
下载PDF
流场与电场耦合作用下特高压复合绝缘子串的积污特性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毕晓甜 高嵩 +2 位作者 郭嵘 贾勇勇 王宇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86-91,共6页
利用流体力学的相关理论与方法,建立了流场和电场耦合条件下复合绝缘子串的积污仿真数值模型,研究了污秽颗粒粒径、风速、风倾角对复合绝缘子表面积污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绝缘子串表面对污秽颗粒的吸附能力随场强的增加而提高,随... 利用流体力学的相关理论与方法,建立了流场和电场耦合条件下复合绝缘子串的积污仿真数值模型,研究了污秽颗粒粒径、风速、风倾角对复合绝缘子表面积污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绝缘子串表面对污秽颗粒的吸附能力随场强的增加而提高,随风速的提高而降低;一定范围内污秽颗粒粒径增大会增加绝缘子对污秽颗粒的吸附量;风倾角向上时增加了下表面对污秽粒子的吸附,风倾角向下时增加了上表面对污秽粒子的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缘子积污 电场 流场 粒径 风速 风倾角
下载PDF
气力辅助静电雾化的PIV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军锋 黄继伟 +2 位作者 黄俏梅 王贞涛 张娟娟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2011年第3期251-254,共4页
为了研究气力辅助作用下静电雾化的流场特性,采用粒子图像测速技术(PIV)对风速、荷电电压及通气管与喷头间距等参数影响下的喷雾流场进行测量,并结合Tecplot后处理软件对所储存图片进行处理和分析,获得了不同参数下的静电喷雾流场特性.... 为了研究气力辅助作用下静电雾化的流场特性,采用粒子图像测速技术(PIV)对风速、荷电电压及通气管与喷头间距等参数影响下的喷雾流场进行测量,并结合Tecplot后处理软件对所储存图片进行处理和分析,获得了不同参数下的静电喷雾流场特性.结果表明:通气管和喷头的间距以及风速一定时,不同的荷电电压形成不同程度的卷吸,且电压越大,卷吸现象越明显,卷吸区域沿着喷雾的轴向逐渐向下延伸;通气管和喷头的间距以及荷电电压一定时,随着风速的增大,气动力的主导作用越来越明显,在气流区的卷吸程度逐渐减弱,卷吸现象逐渐消失,卷吸区域逐渐向喷雾核心区收缩;风速以及荷电电压一定时,随着通气管与喷头间距的拉大,雾滴的漂移现象越来越严重,同时喷雾流场的卷吸现象越来越明显并逐渐向喷雾核心区靠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场 静电雾化 风速 粒子图像测速技术 卷吸
下载PDF
高海拔高风速情况下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离子流场计算与测量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蔡泓威 杜志叶 +3 位作者 修连成 岳国华 何靖萱 李恩文 《电工电能新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32-40,共9页
在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离子流场的求解中,对于高海拔高风速情况下采用传统算法计算时存在一定偏差,本文研究了高海拔条件对导线起晕场强的影响机理,并基于风速分布规律模型,使用有限元法求解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离子流场。本文选择云广... 在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离子流场的求解中,对于高海拔高风速情况下采用传统算法计算时存在一定偏差,本文研究了高海拔条件对导线起晕场强的影响机理,并基于风速分布规律模型,使用有限元法求解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离子流场。本文选择云广±800 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昆明段作为试验线路,通过试验测量了线路下方的地面合成电场与离子流密度;根据国标规定选择测量设备,并给出了试验中测量点的选择、测量设备布置以及数据采集的方式。据误差分析,数值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一致性较好,验证了本文算法的可靠性。同时,分析了风速对地面离子流场分布情况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在高海拔与高风速条件下地面合成电场与离子流密度有超过安全值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直流输电 合成电场 高海拔 高风速
下载PDF
局部通风流场模拟解算湍流模型k-ε值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高建良 刘金金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5期510-515,共6页
为了使数值模拟试验研究得出的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在模拟软件中对模拟参数的设置就显得非常重要.数值模拟试验中,当采用k-ε模型对流场进行数值模拟时,湍动能k和湍动能耗散率ε的值对流场解算结果有着重要影响.不同的湍动能和湍动能耗... 为了使数值模拟试验研究得出的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在模拟软件中对模拟参数的设置就显得非常重要.数值模拟试验中,当采用k-ε模型对流场进行数值模拟时,湍动能k和湍动能耗散率ε的值对流场解算结果有着重要影响.不同的湍动能和湍动能耗散率计算方法得出的k,ε值不同.对于局部通风流场,采用不同的湍动能和湍动能耗散率计算方法模拟解算结果不同.通过模拟k和ε分别采用3种方法计算时局部通风掘进工作面的流场分布,对比不同计算方法时各断面的最高风速、断面风量的解算结果,且与日本富田的试验结果进行比较,提出了局部通风流场适合采用的湍动能和湍流耗散率计算方法,为掘进工作面流场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通风 风流流场 湍流模型 风速
下载PDF
复杂流场下平均风速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鹿广利 周浩 +1 位作者 梁秀峰 刘传印 《矿业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44-148,共5页
矿井风速是支持矿井生产的重要指标之一。基于模拟矿井通风模型以及Fluent数值模拟技术,构建了拐弯巷道下的模拟矿井通风实验室以及三维物理模型,模拟在风流拐弯流场下距离对流场的影响,并用巷道直径作为划分影响流场的判断标准,通过试... 矿井风速是支持矿井生产的重要指标之一。基于模拟矿井通风模型以及Fluent数值模拟技术,构建了拐弯巷道下的模拟矿井通风实验室以及三维物理模型,模拟在风流拐弯流场下距离对流场的影响,并用巷道直径作为划分影响流场的判断标准,通过试验与数值模拟得到风速传感器在距离拐弯后10倍巷道直径处,得到的测量值近似于平均风速值,此处平均风速受巷道拐弯的影响较小;在拐弯后2~8倍巷道直径范围内,半圆形巷道存在一部分区域风速值接近平均风速,区域位置在距底板长度的1/4处,沿着巷道中线往巷道外侧偏移,偏移范围为底板长度的1/4;矩形巷道同样存在近似平均风速范围,只是移动范围较小,偏移范围为底板长度的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通风 数值模拟 复杂流场 风速传感器 平均风速
原文传递
吉林省公路风吹雪分布特征及原因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任来鹏 杨锋 田博文 《路基工程》 2023年第2期201-205,共5页
为了研究吉林省公路风吹雪的分布特征,采用现场调研与Ansys Fluent软件仿真模拟相结合的方式,绘制吉林省公路风吹雪分布地图;以吉林省受灾最多的路基横断面形式为例,以主要地形区雪季平均风速为代表风速仿真模拟,结果表明:吉林省公路风... 为了研究吉林省公路风吹雪的分布特征,采用现场调研与Ansys Fluent软件仿真模拟相结合的方式,绘制吉林省公路风吹雪分布地图;以吉林省受灾最多的路基横断面形式为例,以主要地形区雪季平均风速为代表风速仿真模拟,结果表明:吉林省公路风吹雪分布特征的主要影响因素是风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省公路 风吹雪分布特征 数值模拟 风速流场 中央分隔带 雪粒启动风速
下载PDF
不同自然风速下人工通风对深凹露天矿风流场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瑞明 魏丁一 +3 位作者 杜翠凤 胡玉勤 张宏光 李彩盈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67-172,共6页
为研究不同自然风速下人工通风对深凹露天矿风流场的影响,利用FLUENT对某深凹露天矿内的风流场进行了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自然风速为2m/s时人工通风前后坑内复环流体积减少不太明显;当自然风速为5m/s时封闭圈以下复环流影响范围小... 为研究不同自然风速下人工通风对深凹露天矿风流场的影响,利用FLUENT对某深凹露天矿内的风流场进行了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自然风速为2m/s时人工通风前后坑内复环流体积减少不太明显;当自然风速为5m/s时封闭圈以下复环流影响范围小,因此复环流体积减少也不明显;而当自然风速为3m/s和4m/s时,靠近背风坡的低压区和低速区显著变化,复环流体积减少明显。在自然风速较低或无风时空气交换率缓慢增加;当自然风速≥2 m/s时空气交换率均显著增加。与复环流的体积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验证了人工通风方案的可行性,采取人工通风措施后深凹露天矿内的风流场均得到显著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凹露天矿 风流场 人工通风 自然风速 复环流 空气交换率
下载PDF
不同采收间隔双排油莎豆(Cyperus esculentus)带风场结构与防风效能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亚兰 李磊 +3 位作者 鲁艳 宋春武 李向义 曾凡江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908-1915,共8页
油莎豆(Cyperus esculentus)根系发达,具有作为防风固沙作物的巨大潜力。开展不同条带状采收方式下油莎豆带的防风固沙效益研究,对于合理利用油莎豆进行防风固沙具有重要意义。以风洞模拟为手段,分别在6 m·s^(-1)、8 m·s^(-1)... 油莎豆(Cyperus esculentus)根系发达,具有作为防风固沙作物的巨大潜力。开展不同条带状采收方式下油莎豆带的防风固沙效益研究,对于合理利用油莎豆进行防风固沙具有重要意义。以风洞模拟为手段,分别在6 m·s^(-1)、8 m·s^(-1)、10 m·s^(-1)3种风速下,对隔一带采收一带(H1)、隔一带采收两带(H2)、隔一带采收三带(H3)3种不同油莎豆采收模型在风洞不同位置的风速进行测定,并对不同模型的流场特征、风速加速率及防风效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3种不同油莎豆采收模型中,气流均在近床面内受油莎豆模型阻挡,风速被急剧削减形成一定面积风影区,H2与H3模型的流场结构稳定性、风影区面积均比H1模型高。(2)随着风速增加,不同模型的防风效能均有所下降。H2与H3模型背风面在不同风速下的平均防风效能没有显著差异,但显著大于H1模型。在采收间距内,H2与H3模型防风效能均>50%,H1模型<40%。(3)从防风固沙效益及流场稳定性来看,H2与H3模型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且显著大于H1模型。但从经济效益来看,H2模型采收间距减小,经济效益降低。综合防风固沙的生态效益与获取油莎豆的经济效益来看,H3模型为推荐采收方式。本研究通过对不同油莎豆采收模式的防风固沙效益,为利用油莎豆进行防风固沙提供了指导,并为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推广种植油莎豆,获得更大的生态经济效益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收间距 风洞模拟 流场结构 风速加速率 防风效能
下载PDF
高海拔冻土地区公路路基风流场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宋正民 马巍 +3 位作者 穆彦虎 俞祁浩 谢胜波 刘永智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63-473,共11页
风流场对于局地条件下地-气能量交换过程与强度影响显著,同时也是多年冻土区对流调控类冷却路基的关键环境边界。结合现场监测与数值模拟,对高海拔冻土路基周边风流场进行特征区划研究并考察路基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坡前扰动区为低风... 风流场对于局地条件下地-气能量交换过程与强度影响显著,同时也是多年冻土区对流调控类冷却路基的关键环境边界。结合现场监测与数值模拟,对高海拔冻土路基周边风流场进行特征区划研究并考察路基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坡前扰动区为低风速区,3m路基高度条件下迎风坡坡脚0.5~2.0m高度范围内风速约为环境风速的30%。路基上部为高风速区,迎风坡路肩风速明显大于环境、路面中部及背风坡风速。背风坡坡后扰动区为低风速区,靠近坡脚区域受气流辐散效应作用形成涡旋区,整体风速仅为环境风速的30%。涡旋区水平范围随路基高度增加呈线性增加,3m路基高度条件下涡旋区水平范围约为12m。分离式路基即两幅路基并行条件下,受前幅路基影响后幅路基坡前风速下降明显,以两幅路基坡前风速差值不超过环境风速的10%(0.35m·s^(-1))为标准,3m路基高度条件下两幅路基最小间距为60m。因此,在路基工程的修建过程中为减少路基间的遮挡所造成的两幅路基间的对流换热强度差异,分离式对流换热类冷却路基的现场修建间距应不低于60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路基 多年冻土区 风流场 风速 路基高度
下载PDF
小型豌豆收获机清选装置数值模拟
18
作者 侯传凯 张克平 苏占科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23年第5期5-9,23,共6页
为了提高小型豌豆收获机的作业质量,利用CFD-DEM耦合的方法对气流式清选装置分离过程进行数值模拟,探究清选装置内部流场在不同风扇转速和不同入料口风速下的变化。研究结果显示:当入料口风速为5 m/s时,排粮口附近气流速度随着风扇转速... 为了提高小型豌豆收获机的作业质量,利用CFD-DEM耦合的方法对气流式清选装置分离过程进行数值模拟,探究清选装置内部流场在不同风扇转速和不同入料口风速下的变化。研究结果显示:当入料口风速为5 m/s时,排粮口附近气流速度随着风扇转速的增加而骤增,且排粮口气流速度远远大于分离室中下部气流速度,阻碍籽粒的排出;当风扇转速为1600 r/min,随着入料口风速的增加,排粮口气流速度呈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趋势,气流速度的矢量方向逐渐发生变化,分离室中下部形成涡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豌豆收获机 CFD-DEM耦合 气流清选 流场模拟 风扇转速 入料口风速
下载PDF
挡风墙设置对高海拔施工隧道出口出流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孙移汉 王文 《建筑热能通风空调》 2021年第7期24-28,共5页
在隧道出口前端设置不同型式的风挡,采用CFD方法,对隧道出口附近流场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研究表明:迎风隧道口前端设置风挡对隧道出流排污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在环境风速低于5.5 m/s时,直板风挡对出流效果最佳;外环境风速越大,风挡后端隧... 在隧道出口前端设置不同型式的风挡,采用CFD方法,对隧道出口附近流场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研究表明:迎风隧道口前端设置风挡对隧道出流排污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在环境风速低于5.5 m/s时,直板风挡对出流效果最佳;外环境风速越大,风挡后端隧道出口压力值越小,且与风速呈二项式关系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流场 数值模拟 环境风速
下载PDF
冷藏车冷风导流系统的设计及热流场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田甜 李细霞 +1 位作者 徐添桦 李长玉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123-129,共7页
目的为了使冷藏车在运输过程中冷风分布更均匀,提高对货物的冷却效果。方法设计一种冷藏车冷风导流系统,建立其三维几何模型及冷藏车制冷时的热物理模型。利用计算仿真的方式分析了冷藏车在运输苹果过程中车厢内冷风流向及温度场随时间... 目的为了使冷藏车在运输过程中冷风分布更均匀,提高对货物的冷却效果。方法设计一种冷藏车冷风导流系统,建立其三维几何模型及冷藏车制冷时的热物理模型。利用计算仿真的方式分析了冷藏车在运输苹果过程中车厢内冷风流向及温度场随时间变化情况,分析了冷风导流系统及其气孔直径、气孔间隔、导流槽尺寸、回风道宽度、入口风速等关键参数对运输过程中冷却效果的影响。通过分析的结果确定了冷风导流系统的关键尺寸。结果发现设计的冷风导流系统可将运输过程中货物温度最大值降低5.9 K,回风道宽度在150 mm左右为宜。结论文中设计的冷藏车冷风导流系统可有效提高冷却效果,相关的方法可为冷藏车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藏车 冷风导流系统 热流场 入口风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