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4篇文章
< 1 2 5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由MODFLOW浅谈地下水流数值模拟软件的发展趋势 被引量:100
1
作者 吴剑锋 朱学愚 《工程勘察》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2-15,共4页
本文通过系统地剖析MODFLOW 的优缺点, 指出MODFLOW 应用广泛的原因在于它的实用性。而MODFLOW 的实用性又代表了未来地下水流数值模拟软件的发展趋势, 这也为我国的专业技术人员设计软件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 地下水流 数值模拟 软件 发展趋势
下载PDF
地下水流数值模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被引量:35
2
作者 魏林宏 束龙仓 郝振纯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2000年第z1期50-52,共3页
数值模拟方法是评价地下水资源量、模拟自然界一些水文地质过程发生和发展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之一。作者着重论述了三维流模型开发、流速场与流线的计算方法、非均质参数的区域概化、繁杂数据的优化处理等热点问题以及MODFLOW等软件在三... 数值模拟方法是评价地下水资源量、模拟自然界一些水文地质过程发生和发展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之一。作者着重论述了三维流模型开发、流速场与流线的计算方法、非均质参数的区域概化、繁杂数据的优化处理等热点问题以及MODFLOW等软件在三维流中的应用。提出三维水流模拟软件(如MODFLOW )与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及全球定位系统结合起来是地下水流数值模拟的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流 数值模拟方法 发展趋势
下载PDF
要素流动、市场一体化与经济发展——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48
3
作者 陈磊 胡立君 何芳 《经济问题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56-69,共14页
生产要素流动对地区经济发展影响是多方面的,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所处阶段不同,生产要素流动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也各不相同。本文首先从理论上阐述了劳动力、资本和技术流动对流入地和流出地经济发展的影响,然后结合2008-2017年中国31... 生产要素流动对地区经济发展影响是多方面的,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所处阶段不同,生产要素流动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也各不相同。本文首先从理论上阐述了劳动力、资本和技术流动对流入地和流出地经济发展的影响,然后结合2008-2017年中国31个省市面板数据,采用调节路径分析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劳动力、资本和技术流动对地区经济发展存在直接促进效应和以市场一体化为中介的间接促进效应。研究发现,中国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阶段的差异性导致了要素流动推动经济发展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差异性。分要素来看,劳动力流动对经济发展的直接效应东部大于西部大于中部,资本与技术流动的直接效应西部大于中部大于东部;劳动力、资本和技术流动对经济发展的间接效应均为西部大于中部大于东部。政策含义方面,政府应致力于打破市场分割,保障生产要素充分流动,同时要兼顾东、中、西部地区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要素流动 市场一体化 经济发展 直接效应 间接效应
原文传递
含水合物沉积物多相渗流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42
4
作者 蔡建超 夏宇轩 +1 位作者 徐赛 田海涛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08-223,共16页
天然气水合物作为一种储量大、无污染的清洁能源近些年受到了广泛关注.近20年来,中国进行了较大范围的陆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储层勘探与储量预测.2017年,中国地质调查局牵头对南海神狐海域的天然气水合物进行了基于降压渗流原理的试验性开... 天然气水合物作为一种储量大、无污染的清洁能源近些年受到了广泛关注.近20年来,中国进行了较大范围的陆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储层勘探与储量预测.2017年,中国地质调查局牵头对南海神狐海域的天然气水合物进行了基于降压渗流原理的试验性开采.国内外已进行的水合物试采工程面临着气体产量低、出砂较多等问题,其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开发过程中沉积物内复杂多相渗流机理尚不明晰.本文综述了平行毛细管模型、Kozeny模型等广泛应用于天然气水合物开发渗流分析的理论模型,对比分析了水合物开发多尺度渗流过程模拟方法,简述了国内外含水合物沉积物渗透率测试、渗流过程中沉积物物性演变以及水合物开采室内模拟等方面的渗流实验进展,总结了矿场尺度的天然气水合物储层开采过程中产气数值模拟手段,展望了多相渗流模型、储层原位含水合物样品室内测试及结构与物性演化、矿场尺度数值模拟与水平井压裂技术等应用研究的未来方向与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渗流模型 多相流 开发模拟
下载PDF
塔河奥陶系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开发对策探讨 被引量:41
5
作者 李宗宇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56-862,共7页
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为典型的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生产动态与对比研究均表明油藏存在管流特征和渗流特征。油藏储集空间和流动空间主要为大型溶洞及与之相连的裂缝带,大型缝洞体内流态为典型的管流,微小孔缝内流态为渗流特征。以流态和... 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为典型的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生产动态与对比研究均表明油藏存在管流特征和渗流特征。油藏储集空间和流动空间主要为大型溶洞及与之相连的裂缝带,大型缝洞体内流态为典型的管流,微小孔缝内流态为渗流特征。以流态和生产特征研究为依据,以缝洞体模型为基础,研究管流与渗流条件下的动态特征、产能特征、见水特征、递减特征以及注水开发特征等,初步探讨采速、产能、布井方式、压锥、堵水、注水开发等缝洞型油藏开发技术对策,对塔河奥陶系油藏开发和综合治理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流 渗流 生产动态 开发对策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 塔河油田
下载PDF
长江中游城市群旅游流空间格局及发展模式 被引量:38
6
作者 刘大均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17-223,共7页
在大数据时代,互联网平台的旅游大数据为旅游流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和数据来源。基于网络游记攻略文本数据的挖掘,运用GIS空间分析以及社会网络分析法,对长江中游城市群旅游流的空间格局及其发展模式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长江中游... 在大数据时代,互联网平台的旅游大数据为旅游流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和数据来源。基于网络游记攻略文本数据的挖掘,运用GIS空间分析以及社会网络分析法,对长江中游城市群旅游流的空间格局及其发展模式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长江中游城市群旅游流逐渐形成了以武汉市、长沙市、南昌市为重要支撑的“品”字型格局,在空间上表现出较强的行政藩篱效应;旅游流空间差异明显,长沙市→湘潭市、上饶市→景德镇市、长沙市→岳阳市、武汉市→宜昌市等是主要流动方向;旅游流网络整体结构比较松散,且不均衡性强,主要由少数节点控制,系统内部存在较强的凝聚性;武汉市、长沙市是核心节点,南昌市是次核心节点,九江市、上饶市、宜昌市、岳阳市等是重要节点;长江中游城市群旅游流处于延伸扩展模式发展阶段,在城市群旅游流内部存在多个子嵌套系统。最后,就长江中游城市群旅游流空间的优化,提出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旅游流 网络结构 空间格局 发展模式 长江中游城市群
原文传递
大庆油田聚合物驱配注工艺技术 被引量:35
7
作者 李杰训 赵忠山 +2 位作者 李学军 王梓栋 李娜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104-1115,共12页
大庆油田采用聚合物驱油弥补水驱后期产量下降和提高采收率,并同步开展了聚合物配注工艺的研究与聚合物驱油试验。应用聚合物分散装置、熟化搅拌器和聚合物熟化储存合一配制工艺,实现聚合物干粉的大容量分散和快速搅拌溶解;通过大排量... 大庆油田采用聚合物驱油弥补水驱后期产量下降和提高采收率,并同步开展了聚合物配注工艺的研究与聚合物驱油试验。应用聚合物分散装置、熟化搅拌器和聚合物熟化储存合一配制工艺,实现聚合物干粉的大容量分散和快速搅拌溶解;通过大排量输送泵、母液过滤器、低黏度损失流量调节器、母液静态混合器等核心工艺设备,研发一管多站母液外输工艺、一泵多井注入等简化配注工艺,实现了聚合物母液低黏度损失与长距离多环节输送、注入,优化形成'集中配制、分散注入'的总体工艺流程。简化的聚合物驱地面工艺技术既保证了聚合物溶液低黏度损失高精度配注,又降低了地面工程投资和运行成本,技术上支撑了聚合物驱油技术的大规模工业化应用,并根据聚合物配注工艺技术的发展趋势,提出了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庆油田 聚合物溶液 配制和注入 工艺流程 设备原理 技术现状 发展趋势
原文传递
旅游景区(点)系统空间分布的分形发育及演化特征——以四川省为例 被引量:29
8
作者 杨国良 游勇 李海燕 《自然资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63-973,共11页
论文以四川省为例,借用分形理论中的网格维测算方法分析旅游景区(点)系统的空间分形特征,用位序-规模双对数拟合方法研究旅游流的规模分布规律,得到以下结论:①旅游景区(点)系统分形是演化的分形,分形结构是逐步进化而来的。1980年以前... 论文以四川省为例,借用分形理论中的网格维测算方法分析旅游景区(点)系统的空间分形特征,用位序-规模双对数拟合方法研究旅游流的规模分布规律,得到以下结论:①旅游景区(点)系统分形是演化的分形,分形结构是逐步进化而来的。1980年以前,四川省旅游景区(点)的空间分布尚未发育分形结构,直至1990年,分形结构才逐渐形成;②旅游景区(点)空间分布的分形发育与旅游流流量规模分布的分形演化在总体趋势上是一致的,但具体过程有不同步性;③旅游景区(点)空间分布的分形发育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载体平台,但并不意味着旅游流的规模分布就一定会发育成理想的分形结构,还需要对相关要素进行调控,才能使旅游流的规模分布也具有分形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景区(点)系统 旅游流 空间分布 分形发育 四川省
下载PDF
西藏古乡沟泥石流发展趋势 被引量:32
9
作者 朱平一 罗德富 寇玉贞 《山地研究》 CSCD 1997年第4期296-299,共4页
1950年地震造成的大规模雪崩、冰崩及崩塌,堵塞古乡沟中游沟道,在降雨、气温及冰雪融水作用下,1953年溃决成特大冰川泥石流,流量达2.86万m^3/s。随着流域内补给物质的转移,古乡沟泥石流的规模、容重、暴发频率可能会减弱。
关键词 西藏 古乡沟 泥石流 发展趋势
下载PDF
湖相重力流沉积特征及发育模式——以苏北盆地高邮凹陷深凹带戴南组为例 被引量:28
10
作者 袁静 梁绘媛 +4 位作者 梁兵 董道涛 闵伟 宋璠 李鹤永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48-359,共12页
以苏北盆地高邮凹陷深凹带戴南组一段—戴南组二段五亚段为研究对象,以岩心精细观察和岩石薄片镜下鉴定为主要手段,结合测录井资料解释等描述重力流沉积特征和岩相特征,综合考虑沉积特征、形成过程、支撑机理及沉积机理等因素划分重力... 以苏北盆地高邮凹陷深凹带戴南组一段—戴南组二段五亚段为研究对象,以岩心精细观察和岩石薄片镜下鉴定为主要手段,结合测录井资料解释等描述重力流沉积特征和岩相特征,综合考虑沉积特征、形成过程、支撑机理及沉积机理等因素划分重力流类型,根据古构造和古地理背景、重力流类型和转化特征综合分析建立重力流发育与转化模式。研究结果表明:高邮凹陷深凹带戴南组主要发育碎屑流、浊流和液化流3种沉积物重力流和滑动-滑塌这一重要的斜坡沉积物重力流触发机制;其中以碎屑流最为常见,根据其沉积物粒度构成特征划分为砾质碎屑流、砂质碎屑流和泥质碎屑流,根据其物质来源划分为外源型碎屑流和内源型碎屑流。识别出8种重力流沉积岩相和4类重力流沉积典型岩相组合。建立了不同物源条件下的重力流发育与转化模式,包括断阶带物源方向的双断阶混源型、多断阶混源型和斜坡带物源方向的内源型模式。断阶带重力流来自物源老山,以砾质碎屑流、砂质碎屑流、泥质碎屑流、浊流为主,所属沉积相类型包括扇三角洲、近岸水下扇和湖底扇;斜坡带重力流物源为三角洲前缘沉积物,以滑动-滑塌、液化流、砂质碎屑流、浊流为主,形成风暴浪基面之上的事件沉积体和深湖区的湖底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流 碎屑流 流体转化 发育模式 高邮凹陷
下载PDF
“5·12”地震后汶川县泥石流特征与演化分析 被引量:29
11
作者 李宁 唐川 +1 位作者 卜祥航 李浩宾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233-1245,共13页
2008年“5·12”汶川地震极大地改变了震区泥石流的特征,不仅增强了泥石流的活动性,同时也使得震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要面临泥石流的威胁。本文基于前人大量的研究成果,并利用遥感解译结合现场调查等手段,分析了汶川县泥石流沟道... 2008年“5·12”汶川地震极大地改变了震区泥石流的特征,不仅增强了泥石流的活动性,同时也使得震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要面临泥石流的威胁。本文基于前人大量的研究成果,并利用遥感解译结合现场调查等手段,分析了汶川县泥石流沟道纵坡降、沟壑密度、两岸坡度等基本发育特征;进而分析了地震前后汶川县降雨分布及泥石流相关降雨参数变化特征。结果显示,流域内泥石流沟的沟壑密度在0.2~4之间,属于微度土壤侵蚀区域,泥石流的沟床纵坡降偏大,有利于泥石流的发生;泥石流流域内斜坡坡度多为30°~40°,有利于灾害的发生;震后汶川县年均降雨量增加了5.17%,降雨多集中在7~9月份,降雨量由南及北逐渐降低;震后泥石流的降雨阈值在2008~2013年呈现缓慢回升的趋势,但2019年又有所下降,预计恢复到震前水平尚需要一定时间;同时震后汶川县泥石流物源丰富,震后物源量呈现“震荡式衰减”的演化趋势,但体量仍然很大,对泥石流仍需坚持监测预警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泥石流 发育特征 降雨阈值 物源演化
下载PDF
压裂用陶粒支撑剂短期导流能力试验研究 被引量:23
12
作者 张毅 周志齐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年第5期39-41,71,共4页
压裂裂缝的导流能力试验研究对低渗油田的开发具有重要作用 .在文中就压裂用陶粒支撑剂进行了两种铺砂浓度 (5.0 kg/m2 、1 0 .0 kg/m2 )在 1 0~ 1 0 0 MPa下的短期导流能力试验 ,并分析了影响导流能力的因素 ,提出了提高裂缝导流能力... 压裂裂缝的导流能力试验研究对低渗油田的开发具有重要作用 .在文中就压裂用陶粒支撑剂进行了两种铺砂浓度 (5.0 kg/m2 、1 0 .0 kg/m2 )在 1 0~ 1 0 0 MPa下的短期导流能力试验 ,并分析了影响导流能力的因素 ,提出了提高裂缝导流能力的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裂裂纹 导流能力 支撑剂 油田开发
下载PDF
渭河盆地地温场分布规律及其控制因素 被引量:27
13
作者 任战利 刘润川 +5 位作者 任文波 祁凯 杨桂林 崔军平 杨鹏 张园园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938-1949,共12页
本文以渭河盆地地温场为研究对象,在收集补充新地热井资料及分析测试样品的基础上,通过盆地深部结构、构造特征、地温场特征、热储层特征、地热资源量等分析,建立了盆地不同岩性岩石热导率与深度关系图版,确定了盆地地温场变化规律及地... 本文以渭河盆地地温场为研究对象,在收集补充新地热井资料及分析测试样品的基础上,通过盆地深部结构、构造特征、地温场特征、热储层特征、地热资源量等分析,建立了盆地不同岩性岩石热导率与深度关系图版,确定了盆地地温场变化规律及地热田控制因素,提出了渭河盆地地热田形成模式。评价了盆地地热资源有利区,为盆地后续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支持。研究认为渭河盆地热地温梯度分布在2.34~5.85℃/100m之间,平均地温梯度为3.50℃/100m,代表性大地热流68.33mw/m^2,地温梯度及不同深度地层温度具有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特点。热导率总体上具有随深度的增加,逐渐增大的规律,热导率随深度增加主要受压实程度增强控制。相同深度条件下泥岩热导率最低,砂岩热导率居中、白云岩热导率最高。渭河盆地主要为层状地热田,盆地内地热通过热传导及热对流两种方式进行传递,以热传导为主。渭河盆地地热资源丰富,热储层可分为三种类型:①新生界砂岩孔隙型;②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岩溶型;③断裂型。渭河盆地地热资源有利区主要分布于西安凹陷、固市凹陷。盆地地温场及地热田分布与莫霍面、软流圈上隆、岩石圈厚度减薄的深部背景密切相关,主要受地热传导和深大断裂热对流控制,是岩石圈深部结构、盆地构造、基底岩性、储盖组合等多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最后结合当前渭河盆地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地热开发利用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温梯度 大地热流 热导率 地温场 岩石圈厚度 地热资源 开发利用 渭河盆地
下载PDF
FlowStar:国家数值风洞(NNW)工程非结构通用CFD软件 被引量:27
14
作者 陈坚强 吴晓军 +3 位作者 张健 李彬 贾洪印 周乃春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22,共22页
计算流体力学(CFD)仿真软件是流体相关的数学物理知识和工程实践经验的数字化表达,是工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助推。然而,大型工业CFD软件研发难度极高,需要同时兼顾功能多样、系统稳定、性能优越、交互友好等特征。依托国家数值风洞(NNW)... 计算流体力学(CFD)仿真软件是流体相关的数学物理知识和工程实践经验的数字化表达,是工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助推。然而,大型工业CFD软件研发难度极高,需要同时兼顾功能多样、系统稳定、性能优越、交互友好等特征。依托国家数值风洞(NNW)工程,研发出一款通用流场模拟软件NNW-FlowStar,并在航空、航天等工业部门大力推广使用。软件基于非结构有限体积求解方法和大规模并行计算技术开发,结合现代化软件工程思维设计,具备先进的数值方法、高效的计算效率和友好的用户操作界面,可满足各类复杂外形的高效气动模拟。独特的重叠网格技术配合六自由度运动模块,可帮助实现武器分离、舱门定轴转动等各类气动-运动协同仿真需求。多类标模案例和复杂工程应用表明,FlowStar软件算法鲁棒、精度可靠,是一款高精度、高效率、高可靠性的通用CFD仿真软件。通过对软件的架构设计和功能应用进行介绍,使相关从业人员能更好地了解FlowStar软件,最终促进国产自主CFD软件生态的良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数值风洞(NNW)工程 计算流体力学(CFD) 非结构网格 流场模拟 软件开发 并行计算
原文传递
流动单元四维动态演化仿真模型研究 被引量:23
15
作者 张继春 彭仕宓 +2 位作者 穆立华 孙以剑 李建敏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9-73,共5页
流动单元是油气储集最小宏观地质单元,应用室内岩心样品不同注入体积倍数驱替实验、不同开发阶段完钻井的测井参数评价及大量生产动态资料,研究分析了不同成因流动单元在水驱开发过程中储层宏观物性参数的演化规律,进而建立各类参数的... 流动单元是油气储集最小宏观地质单元,应用室内岩心样品不同注入体积倍数驱替实验、不同开发阶段完钻井的测井参数评价及大量生产动态资料,研究分析了不同成因流动单元在水驱开发过程中储层宏观物性参数的演化规律,进而建立各类参数的数学演化模式,找出其相应物性参数的变化因子。并借助工作站三维地质建模软件Earthvision,在原始三维地质属性参数模型研究的基础上,加载物性参数变化因子,并经数据处理和结果提取,形成各类流动单元随开发过程的四维动态系列演化仿真模型,揭示和预测了不同开发阶段流动单元内部油水运动特点及剩余油分布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储集层 流动单元 水驱开发 物性参数 动态演化 四维模型
下载PDF
陆相储层流动单元的研究方法 被引量:16
16
作者 郭燕华 熊琦华 +1 位作者 吴胜和 周平兵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9年第6期13-16,共4页
针对陆相辫状河三角洲纵横向相变化快的特点,通过对吐哈盆地温米油田三间房组油藏的研究,提出了一套陆相储层流动单元的研究思路和方法:①确定连通砂体与渗流隔挡的分布;②确定连通砂体内部导致渗流差异的储层质量差异,对该区目的... 针对陆相辫状河三角洲纵横向相变化快的特点,通过对吐哈盆地温米油田三间房组油藏的研究,提出了一套陆相储层流动单元的研究思路和方法:①确定连通砂体与渗流隔挡的分布;②确定连通砂体内部导致渗流差异的储层质量差异,对该区目的层段储层进行分类评价。根据综合评判方法,将储层分为四类。通过油田注水开发效果检验,证实了该分类结果具有科学性、准确性和预测性,对开发温米油田起到了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 流动单元 陆相 储集层 油田注水 分类评价
下载PDF
酯交换法合成碳酸二苯酯的反应工艺 被引量:15
17
作者 梅付名 李光兴 《现代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5-47,53,共4页
简要介绍了酯交换法合成碳酸二苯酯的反应原理。对碳酸二苯酯合成及碳酸二甲酯 /苯酚分离法、分区反应法、连续法、反应精馏法和偶联法 5种酯交换法合成碳酸二苯酯的反应工艺进行了详细讨论。其中反应精馏法及偶联法是创新的工艺 ,其反... 简要介绍了酯交换法合成碳酸二苯酯的反应原理。对碳酸二苯酯合成及碳酸二甲酯 /苯酚分离法、分区反应法、连续法、反应精馏法和偶联法 5种酯交换法合成碳酸二苯酯的反应工艺进行了详细讨论。其中反应精馏法及偶联法是创新的工艺 ,其反应工艺简单 ,原料利用率高 ,碳酸二苯酯的产率和选择性均很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二苯酯 酯交换法 反应工艺 合成 反应精馏法 偶联法
下载PDF
泥石流拦挡坝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25
18
作者 谢涛 徐小林 陈洪凯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17年第2期137-145,共9页
拦挡坝已大量应用于泥石流治理工程中。它不仅能拦蓄部分泥石流固相物质,减小泥石流规模,还能稳定沟坡、控制沟道侵蚀,抑制泥石流发育。本文梳理了泥石流拦挡坝的研究成果,分析总结出工程设计中拦挡坝存在以下问题:(1)相关泥石流运动特... 拦挡坝已大量应用于泥石流治理工程中。它不仅能拦蓄部分泥石流固相物质,减小泥石流规模,还能稳定沟坡、控制沟道侵蚀,抑制泥石流发育。本文梳理了泥石流拦挡坝的研究成果,分析总结出工程设计中拦挡坝存在以下问题:(1)相关泥石流运动特征参数的计算问题;(2)拦挡坝修建级数与设计库容的选取问题;(3)拦挡坝的结构型式与坝体材料选取问题;(4)拦挡坝的清淤问题;(5)与格栅坝设计相关的问题。基于以上问题,提出今后拦挡坝应重点发展以下研究方向:(1)拦挡坝设计方法改进和结构型式创新;(2)基于水土分离的泥石流防治理念;(3)基于物质和能量调控的泥石流减灾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拦挡坝 防治工程 发展趋势
下载PDF
知识流动、创业活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一种解释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的观点 被引量:24
19
作者 石书德 高建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34-140,共7页
技术创新和创业活动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因素。通过理论分析,揭示了技术知识的流动和创业活动如何对经济增长产生作用,并且以中国各区域数据为样本,采用面板数据模型检验了知识流动和创业活动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存在。研究表明,政府... 技术创新和创业活动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因素。通过理论分析,揭示了技术知识的流动和创业活动如何对经济增长产生作用,并且以中国各区域数据为样本,采用面板数据模型检验了知识流动和创业活动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存在。研究表明,政府可以采取措施增强区域的技术创新能力,建立知识的流动机制,活跃地区的创业活动,能够达到促进经济增长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流动 技术创新 创业活动 经济增长 区域差异
下载PDF
流量经济对旅游资源创新性开发的影响:热反应与冷思考 被引量:23
20
作者 林明水 胡晓鹏 +8 位作者 杨勇 邹永广 王韧 刘华军 陈钢华 王学基 陈世华 林娟 张宏磊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237-2262,共26页
数字经济时代,以传统自然和人文资源为依托的旅游业发展模式已经不能有效地满足旅游者多元化和个性化的需求,数字平台中一些非传统旅游资源吸引了大量注意力资本并转换成旅游流,极大地拓展了旅游资源的内容和边界。流量经济应运而生,既... 数字经济时代,以传统自然和人文资源为依托的旅游业发展模式已经不能有效地满足旅游者多元化和个性化的需求,数字平台中一些非传统旅游资源吸引了大量注意力资本并转换成旅游流,极大地拓展了旅游资源的内容和边界。流量经济应运而生,既深刻影响了旅游业的发展模式,也对旅游资源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提出了新的挑战。访谈表明:流量经济的形成并非偶然现象,流量传播虽然引致注意力资本规模的扩张从而带动旅游发展,但旅游业发展的核心还在于旅游资源禀赋、旅游服务质量、政府的支持与保障等;流量经济驱动旅游供给和需求要素的重新组合、集聚和扩散,快速地迎合了旅游者个性化需求,而旅游地能否随着旅游需求变化调整服务供给能力就成为流量经济促进旅游业发展的关键路径和机制;推动流量经济赋能旅游地高质量发展,需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建立旅游地品牌,并可充分利用流量经济的空间效应,推动区域旅游协作发展。流量经济引爆旅游热潮后,也需要冷静思考短期热点与长期投入之间的资源错配、环境负面效应、文化冲突与矛盾等问题,走出一条“长红”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量经济 旅游资源 创新性开发 注意力经济 数字经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