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27篇文章
< 1 2 5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高坝泄洪消能新技术的研究和创新 被引量:62
1
作者 谢省宗 吴一红 陈文学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24-336,共13页
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水利水电建设事业得到飞速发展,建成和在建一大批具有世界级水平的大型水利枢纽,为了满足工程建设的迫切需要,向设计提供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的泄洪消能方案,促使我国在高水头大流量泄洪消能技术和... 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水利水电建设事业得到飞速发展,建成和在建一大批具有世界级水平的大型水利枢纽,为了满足工程建设的迫切需要,向设计提供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的泄洪消能方案,促使我国在高水头大流量泄洪消能技术和高速水流的研究方面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本文重点评述我国在高水头、大流量泄水建筑物泄洪消能方面所取得的一些重要研究成果,包括宽尾墩联合消能工、窄缝挑坎消能工、高拱坝水垫塘消能、内消能工和高水头泄洪隧洞掺气减蚀等若干新的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水头 大流量泄洪消能 宽尾墩 窄缝挑坎 水垫塘 内消能工 掺气减蚀
原文传递
泄洪雾化降雨的纵向边界估算 被引量:38
2
作者 孙双科 刘之平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53-58,共6页
近年来随着一大批高坝的陆续兴建,泄洪雾化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迫切需要进行预测研究。由于泄洪雾化的物理过程与影响因素十分复杂,基于大量原型观测资料的统计分析方法是有效的研究手段之一。本研究在对部分已建工程的泄洪雾化... 近年来随着一大批高坝的陆续兴建,泄洪雾化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迫切需要进行预测研究。由于泄洪雾化的物理过程与影响因素十分复杂,基于大量原型观测资料的统计分析方法是有效的研究手段之一。本研究在对部分已建工程的泄洪雾化原型观测资料进行收集、归纳、总结的基础上,发现泄洪雾化纵向边界与泄流流量、水舌平均入水流速及入水角之间存在良好的相关关系,并基于量纲分析方法建立了估算泄洪雾化降雨纵向边界的经验关系式。该成果可用于实际工程的泄洪雾化预测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电站 泄洪雾化 纵向边界
下载PDF
近40a来新疆河流洪水变化 被引量:31
3
作者 李燕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42-346,共5页
随着全球变暖 ,水循环加快 ,降水量、冰川消融量和径流量连续多年增加 ,导致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新疆河流各类洪水频繁发生 ,且呈现出峰高量大的特征 .近 4 0a来洪水灾害的频次呈逐年增加趋势 ,尤其是 1987年以来 ,洪灾发生的频次增高 ... 随着全球变暖 ,水循环加快 ,降水量、冰川消融量和径流量连续多年增加 ,导致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新疆河流各类洪水频繁发生 ,且呈现出峰高量大的特征 .近 4 0a来洪水灾害的频次呈逐年增加趋势 ,尤其是 1987年以来 ,洪灾发生的频次增高 ,灾害损失成 10倍增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河流 洪水变化 水循环 降水量 冰川 径流量 洪峰流量
下载PDF
金沙江“10·10”白格堰塞湖溃坝洪水反演分析 被引量:28
4
作者 陈祖煜 张强 +2 位作者 侯精明 王琳 马利平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4,19,共5页
准确预测堰塞湖溃坝洪水流量过程在堰塞湖应急抢险过程中极其重要。以白格堰塞湖下游水文站实测的洪水过程为依据,通过DB-IWHR溃坝洪水分析程序和GST洪水演进模型,分别采用不同冲刷侵蚀参数对"10·10"白格堰塞湖漫顶自然... 准确预测堰塞湖溃坝洪水流量过程在堰塞湖应急抢险过程中极其重要。以白格堰塞湖下游水文站实测的洪水过程为依据,通过DB-IWHR溃坝洪水分析程序和GST洪水演进模型,分别采用不同冲刷侵蚀参数对"10·10"白格堰塞湖漫顶自然泄流过程进行了反演分析。结果发现:冲刷参数a=1.100 0、b=0.000 6时,叶巴滩、拉哇水文站模拟结果与实测流量结果最为接近。由此判断"10·10"白格堰塞湖溃决洪峰流量为10 882.78 m^3/s,溃决历时6.2 h到达洪峰流量,最终溃口水面宽度为99.66 m。运用DB-IWHR溃坝洪水分析程序结合基于GPU加速技术的GST洪水演进模型,计算效率得以大大提高,可以在应急抢险工作中实现快速、精准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坝洪水 洪水演进 溃坝模型 洪峰流量 白格堰塞湖 金沙江
下载PDF
新疆呼图壁河流域水文特征分析 被引量:24
5
作者 耿峻岭 高玲 +1 位作者 陈建江 杜刚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71-376,共6页
呼图壁河是天山北麓中段第二大河流,根据该河多年统计资料,从流域气候、径流、泥沙、水质等方面对其水文特性进行分析。得出呼图壁河径流年际变化稳定、年内分配极不均匀;洪水特征为峰高、量大且持续时间长,洪水传播时间与传播速度与洪... 呼图壁河是天山北麓中段第二大河流,根据该河多年统计资料,从流域气候、径流、泥沙、水质等方面对其水文特性进行分析。得出呼图壁河径流年际变化稳定、年内分配极不均匀;洪水特征为峰高、量大且持续时间长,洪水传播时间与传播速度与洪峰流量的量级、区间来水河段特征、洪水类型及洪水特性等因素有关;河流泥沙年际变化较大,年内分配极不均匀,与径流的年内变化基本一致;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河流水质沿程有恶化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图壁河 气候 径流 洪水 泥沙 水文特征 新疆
原文传递
黄河山东段河床糙率分析 被引量:15
6
作者 程进豪 安连华 +1 位作者 王华 王维美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39-43,83,共6页
在洪水演算、河道冲淤计算中糙率起重要作用.本文利用历年实测资料,对黄河山东段主要断面的滩、槽及全断面糙率值进行了对比。
关键词 河床糙率 黄河 河流动力学
下载PDF
城市洪涝中雨水口泄流能力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3
7
作者 陈倩 夏军强 董柏良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17,共8页
近年来中国城市洪涝灾害频发,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其中雨水口泄流能力的大小对于计算受淹区的积水程度或路面雨水的排除效率至关重要。为此本研究专门修建了具有上下两层结构的城市洪涝过程综合试验平台,考虑雨篦... 近年来中国城市洪涝灾害频发,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其中雨水口泄流能力的大小对于计算受淹区的积水程度或路面雨水的排除效率至关重要。为此本研究专门修建了具有上下两层结构的城市洪涝过程综合试验平台,考虑雨篦子、雨水井及侧支管等完整的雨水口结构,开展了76组不同来流水深及流速下的雨水口泄流能力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雨水口的下泄流量在井身充满前后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即在雨水井充满前,路面雨水以堰流形式下泄;在雨水井充满后,以管嘴出流形式下泄。基于试验数据率定出雨水口堰流及管嘴出流时的流量系数,并进一步采用量纲分析法,建立雨水口的泄流能力与雨篦子尺寸、篦前水流的弗劳德数等因素之间的经验关系,具有较高的相关系数。采用本文公式计算原型尺寸雨水口的泄流能力,并与中国现行雨水口泄流能力的参考值进行对比,发现当水深较大时现行参考值偏大较多。本研究成果能为精细化的城市洪涝管理提供计算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洪涝 雨水口 泄流能力 模型试验 量纲分析
下载PDF
特大水利水电枢纽调控与安全运行研究进展与前沿 被引量:18
8
作者 练继建 杨阳 +3 位作者 胡少伟 常晓林 翁永红 姚烨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7-32,共6页
特大水利水电枢纽防洪、发电、通航运行调控复杂且安全运行保障难度大。为破解特大水利水电枢纽长期安全运行的难题,满足特大水利水电枢纽长期安全运行的重大需求,基于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工程实践,项目凝练了该领域三大共性科学技术问题:1... 特大水利水电枢纽防洪、发电、通航运行调控复杂且安全运行保障难度大。为破解特大水利水电枢纽长期安全运行的难题,满足特大水利水电枢纽长期安全运行的重大需求,基于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工程实践,项目凝练了该领域三大共性科学技术问题:1)高速水流、高压瞬变流、高水头渗流等水力致灾机理与复杂运行环境高坝结构和近坝库岸调控响应及性能衰减规律;2)枢纽运行安全控制指标与综合评价理论方法创新;3)枢纽运行安全多因素耦联监测检测新技术与装备研发。面向具体枢纽安全问题,提出五大亟需突破的前沿技术:1)防洪与泄洪安全实时调控技术;2)水力发电系统耦联动力安全及智能运行技术;3)枢纽发电、泄洪、通航联合优化调控技术;4)枢纽运行初期风险调控与安全保障技术;5)复杂运行环境下高坝结构及库岸长期安全稳定运行技术。最后,指出特大水利水电枢纽调控与安全运行未来的研究方向应围绕理论机理方法创新、监测仪器装备创新、枢纽安全运行保障技术创新、实时调控技术创新、系统集成技术创新等几个方面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水电枢纽 泄洪 发电 通航 调控 安全运行
下载PDF
泄洪雾化的粒子系统模拟及三维可视化 被引量:9
9
作者 刘东海 崔广涛 +1 位作者 钟登华 彭文怀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194-1198,1203,共6页
本文在泄洪雾化水流基本运动模式控制下,提出了基于粒子系统的泄流运动及雾化降雨的三维模拟与可视化方法,并且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建立了坝区地形及建筑物数字模型,实现了泄流水舌挑射运动、沿程掺气扩散、跌水碰溅以及雾化降雨... 本文在泄洪雾化水流基本运动模式控制下,提出了基于粒子系统的泄流运动及雾化降雨的三维模拟与可视化方法,并且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建立了坝区地形及建筑物数字模型,实现了泄流水舌挑射运动、沿程掺气扩散、跌水碰溅以及雾化降雨场景的逼真模拟,为工程人员提供了一个可视化的设计与决策环境,并可为进一步研究“虚拟泄洪”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泄洪雾化 模拟 物理机理 粒子系统 三维可视化 地理信息系统(GIS)
下载PDF
溪洛渡水电站坝身泄洪消能布置 被引量:8
10
作者 周钟 沈文莉 黄庆 《水电站设计》 1999年第2期5-13,共9页
针对溪洛渡水电站具有“窄河谷、高拱坝、巨泄量”的特点,按照“分散泄洪、分区消能”的布置原则,以及“泄小洪水时运行灵活,泄中洪水时充分发挥水库调洪削峰能力,泄大洪水又有足够的超泄能力”的泄量分配原则,开展了多方案的坝身... 针对溪洛渡水电站具有“窄河谷、高拱坝、巨泄量”的特点,按照“分散泄洪、分区消能”的布置原则,以及“泄小洪水时运行灵活,泄中洪水时充分发挥水库调洪削峰能力,泄大洪水又有足够的超泄能力”的泄量分配原则,开展了多方案的坝身泄洪消能布置比较研究。结合水力模型试验,初步论证了坝身7表孔+8深孔方案宣泄30000m3/s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泄洪 消能 泄水孔 消力池 水电站 高拱坝
下载PDF
三峡水利枢纽工程非恒定流通航影响研究 Ⅰ:上、下引航道 被引量:13
11
作者 杨文俊 孙尔雨 +1 位作者 杨伟 王兴奎 《水力发电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5-49,共5页
三峡水利枢纽在汛期调洪和船闸充、泄水运行全过程,在上、下游引航道内将产生不同程度的非恒定流,对航运构成相应的不利影响。本文结合坝区河势特点及上下游引航道布置,试验研究了大坝泄洪及船闸充泄水非恒定流对上、下引航道通航影响,... 三峡水利枢纽在汛期调洪和船闸充、泄水运行全过程,在上、下游引航道内将产生不同程度的非恒定流,对航运构成相应的不利影响。本文结合坝区河势特点及上下游引航道布置,试验研究了大坝泄洪及船闸充泄水非恒定流对上、下引航道通航影响,同时进行了非恒定流通航条件评价及改善措施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学 三峡工程 引航道 泄洪 船闸充水 非恒定流 通航 工程措施
下载PDF
阶梯消能技术在广东省水利工程中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2
12
作者 黄智敏 钟勇明 +1 位作者 朱红华 陆汉柱 《水力发电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46-150,共5页
泄水建筑物陡坡段的阶梯消能工包括连续式的内凹型阶梯和不连续式的外凸型阶梯两种形式,其作用是增大陡坡段泄流的跌流和摩阻、增加泄流的消能率、简化下游消能设施、节省工程投资。本文介绍了阶梯消能技术在广东省水利工程泄水建筑物... 泄水建筑物陡坡段的阶梯消能工包括连续式的内凹型阶梯和不连续式的外凸型阶梯两种形式,其作用是增大陡坡段泄流的跌流和摩阻、增加泄流的消能率、简化下游消能设施、节省工程投资。本文介绍了阶梯消能技术在广东省水利工程泄水建筑物中的研究和应用情况,并对连续式的内凹型阶梯和不连续式的外凸型阶梯两种形式阶梯消能工的应用条件进行了初步分析和探讨,供类似的工程设计和建设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学 溢洪道 泄洪 阶梯消能 研究 应用
原文传递
坝身竖井族流泄洪消能的设想 被引量:6
13
作者 倪汉根 周晶 周迎新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318-325,共8页
简述了竖井螺旋流泄洪水流稳定、消能率高等特点;给出了这种泄洪消能方式的水力计算方法,它计及了沿程的压强变化,比较真实地反映了螺旋流的特征,控制方程和以往不同;说明了竖井中螺旋流水力参数沿程变化的一般规律和非旋下跌水舌... 简述了竖井螺旋流泄洪水流稳定、消能率高等特点;给出了这种泄洪消能方式的水力计算方法,它计及了沿程的压强变化,比较真实地反映了螺旋流的特征,控制方程和以往不同;说明了竖井中螺旋流水力参数沿程变化的一般规律和非旋下跌水舌的区别.提出了坝内竖井旋流泄洪消能的新设想,对初步设想的两个方案进行了水力计算和结构计算.计算表明坝体应力并无很大异常,可以加大坝身泄量,减轻下游河床保护措施,减免雾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流动 竖井坝 泄洪消能 挑流消能 高坝
下载PDF
HEC-RAS模型在汉江上游洪水演进和流量重建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4
作者 王光朋 查小春 +2 位作者 黄春长 庞奖励 张国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29-137,共9页
【目的】研究HEC-RAS模型在汉江上游洪水演进和流量重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对汉江上游安康至白河段的实地考察,基于数字流域平台及HEC-RAS模型对2010年"7·18"、2011年"9·19"2场洪水进行了演进模... 【目的】研究HEC-RAS模型在汉江上游洪水演进和流量重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对汉江上游安康至白河段的实地考察,基于数字流域平台及HEC-RAS模型对2010年"7·18"、2011年"9·19"2场洪水进行了演进模拟,并结合ArcGIS重现了2场洪水的淹没范围和水深。运用HEC-RAS模型对考察发现的5次洪痕进行洪峰流量的重建,与利用比降面积法的重建结果进行比对,并利用实测数据对重建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模型的率定、2场洪水水位与流量等指标的模拟系列和实测系列的纳什效率系数(NSE)及确定性系数(R2)均大于0.91;此外,基于HEC-RAS模型重现的淹没区域与实地调查所得结果吻合度较好,且根据洪痕重建的洪峰流量误差为0.12%~2.88%,重建精度较高,优于比降面积法。【结论】HEC-RAS模型可用于汉江上游洪水的演进模拟和洪峰流量的重建,可视化的淹没范围、水深等成果可为安康市洪灾风险评价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水演进 流量重建 洪痕 HEC-RAS 汉江上游
下载PDF
基于风险分析确定水库汛限水位动态控制约束域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刘攀 郭生练 +2 位作者 李响 陈炯宏 李雨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5,共5页
基于预报预泄原理推求水库汛限水位动态控制约束域,确定上限的依据是在洪水来临前将水位降低至固定(或者分期)汛限水位以下,确定下限的依据是在洪水退水阶段将水位回充至固定(或者分期)汛限水位以上。为充分考虑来水起涨、退水过程的不... 基于预报预泄原理推求水库汛限水位动态控制约束域,确定上限的依据是在洪水来临前将水位降低至固定(或者分期)汛限水位以下,确定下限的依据是在洪水退水阶段将水位回充至固定(或者分期)汛限水位以上。为充分考虑来水起涨、退水过程的不确定性,采用实测资料进行起涨阶段预泄和退水阶段回充调度,分别推求预泄末和回充末水位的经验频率分布,由此可建立风险分析模型,从理论上解决水库防洪标准不降低和退水阶段能回充等问题。以三峡水库正常运行期为背景,推求了主汛期汛限水位动态控制约束域的上、下限值,结果表明:即使不考虑水文预报误差,基于风险分析的动态控制域上限较采用预泄能力约束法上限低、下限高,提出的方法完善了基于预报预泄原理确定水库汛限水位动态控制域的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汛限水位 动态控制约束域 预报预泄 风险分析
下载PDF
嘉陵江不同区域场次洪水输沙规律 被引量:8
16
作者 刘尚武 张鹏 +2 位作者 苗蔚 王治力 李丹勋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8-47,共10页
对于雨洪河流,河流年输沙量主要来源于1场或几场高强度暴雨洪水过程,开展流域次洪输沙规律研究对认识流域水沙变化特性、提升流域产输沙的预测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嘉陵江流域小河坝站、罗渡溪站、武胜站及北碚站的历年场次洪量与输... 对于雨洪河流,河流年输沙量主要来源于1场或几场高强度暴雨洪水过程,开展流域次洪输沙规律研究对认识流域水沙变化特性、提升流域产输沙的预测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嘉陵江流域小河坝站、罗渡溪站、武胜站及北碚站的历年场次洪量与输沙量资料,基于径流侵蚀功率理论和M-K分析等方法,系统分析了嘉陵江不同区域的次洪输沙特性。结果表明:嘉陵江流域汛期洪量和输沙量主要来自于嘉陵江干流;嘉陵江不同区域场次洪量均呈不显著减少趋势,次洪输沙模数(输沙量)总体呈显著减少趋势,但小河坝站2013—2020年次洪输沙模数(输沙量)呈显著增加趋势;随着径流侵蚀功率的逐渐增加,各区域不同时段的次洪输沙模数(输沙量)的变幅逐渐减小;嘉陵江干流区武胜站场次洪水输沙过程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渠江罗渡溪站次之、涪江小河坝站最小;受汶川地震及强降雨等影响,小河坝站和北碚站2013—2020年次洪输沙量较1999—2012年有一定程度增加,但北碚站增幅小于小河坝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沙量 场次洪水 洪量 洪峰流量 嘉陵江
下载PDF
水布垭水电站大坝2016年“7·19”水毁事件反思与对策 被引量:9
17
作者 贡建兵 皮军华 《大坝与安全》 2018年第2期20-26,共7页
2016年7月19日,水布垭水电站大坝遭遇重现期100年的强降雨及重现期50年的洪水工况,引发多处险情和灾情,严重威胁大坝和发电设备的安全运行,虽未发生人身伤亡事件,但直接经济损失达5 000多万元。通过真实数据和图片,从自然因素、地质条... 2016年7月19日,水布垭水电站大坝遭遇重现期100年的强降雨及重现期50年的洪水工况,引发多处险情和灾情,严重威胁大坝和发电设备的安全运行,虽未发生人身伤亡事件,但直接经济损失达5 000多万元。通过真实数据和图片,从自然因素、地质条件、泄洪雾化、工程实际等方面剖析"7·19"水毁成因,揭示设计、施工、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水库调度、应急响应、建管结合、运行管理等方面进行经验总结,为今后大坝安全管理提出有益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布垭水电站 水毁 泄洪 泥石流 边坡垮塌 交通中断 水淹厂房 应急响应
下载PDF
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北京市拒马河洪水调查分析与河道治理建议 被引量:2
18
作者 唐颖 刘冀宏 +2 位作者 丛晓红 张建涛 周星 《中国防汛抗旱》 2024年第1期58-63,共6页
受2305号台风“杜苏芮”北上影响,2023年7月29日至8月2日京津冀地区连续降雨,海河流域发生“23·7”流域性特大洪水,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北京市境内拒马河进行洪水调查,在深入分析拒马河治理现状的基础上,采用天然河... 受2305号台风“杜苏芮”北上影响,2023年7月29日至8月2日京津冀地区连续降雨,海河流域发生“23·7”流域性特大洪水,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北京市境内拒马河进行洪水调查,在深入分析拒马河治理现状的基础上,采用天然河道恒定流水面线计算和均匀流计算方法推求洪痕对应的流量,并以此复盘分析洪水频率。根据洪水分析成果及水毁情况,从拒马河水域空间划定、河道治理及建筑物设计等方面提出规划治理建议,以期为后续河道整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拒马河 洪水流量 洪水频率 河道治理 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
下载PDF
黄河中游马莲河历史与现代洪痕沉积与水文学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朱向锋 黄春长 +2 位作者 万红莲 查小春 庞奖励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64-771,共8页
通过对马莲河流域深入调查研究,在马莲河下游峡谷峭壁发现了一组4个显著的洪痕。洪痕沉积物分析看出,马莲河洪水悬移质泥沙以粉沙为主,粘粒和沙粒含量都较低,磁化率值也很低。将这些数据与流域内马家原剖面黄土土壤的的分析结果对比,可... 通过对马莲河流域深入调查研究,在马莲河下游峡谷峭壁发现了一组4个显著的洪痕。洪痕沉积物分析看出,马莲河洪水悬移质泥沙以粉沙为主,粘粒和沙粒含量都较低,磁化率值也很低。将这些数据与流域内马家原剖面黄土土壤的的分析结果对比,可知马莲河现代洪痕沉积物是暴雨洪水对于流域内黄土和土壤侵蚀、搬运沉积形成。采用面积-比降法对该组洪痕所记录的4次洪水事件进行了洪峰流量恢复计算。表明高于常水位3.3 m、5.5 m、6.7 m洪痕洪峰流量分别为1 170 m^3/s、4 060 m^3/s、5 690 m^3/s。它们与雨落坪水文站观测2005、2003、1977年的洪水洪峰流量值相当,误差小于5%。最高洪痕高出常水位10~12 m,计算恢复其洪峰流量为13 980 m^3/s,洪水发生年代为1841年(清代道光21年)。这些研究结果对于马莲河流域的防洪减灾、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和水土流失防治具有重要科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莲河 洪痕 沉积物 洪峰流量
下载PDF
Influence of inflow discharge and bed erodibility on outburst flood of landslide dam 被引量:8
20
作者 ZHOU Ming-jun ZHOU Gordon G.D. +2 位作者 CUI Kahlil Fredrick E. SONG Dong-ri LU Xue-qiang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19年第4期778-792,共15页
Accurate prediction of the hydrographs of outburst floods induced by landslide dam overtopping failure is necessary for hazard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In this study, flume model tests on the breaching of landslide ... Accurate prediction of the hydrographs of outburst floods induced by landslide dam overtopping failure is necessary for hazard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In this study, flume model tests on the breaching of landslide dams were conducted. Unconsolidated soil materials with wide grain size distributions were used to construct the dam.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upstream inflow discharges and downstream bed soil erosion on the outburst peak discharge were investigated. Experimental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whole hydrodynamic process of landslide dam breaching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as defined by clear inflection points and peak discharges. The larger the inflow discharge, the shorter the time it takes to reach the peak discharge, and the larger the outburst flood peak discharge. The scale of the outburst floods was found to be amplified by the presence of an erodible bed located downstream of the landslide dam. This amplification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upstream inflow. In addi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xistence of an erodible bed increases the density of the outburst flow, increasing its probability of transforming from a sediment flow to a debris flo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SLIDE dam INFLOW discharge Erodible BED OUTBURST flood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