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内外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的发展和问题 被引量:64
1
作者 孙钧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99-709,共11页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能够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改善城市居住环境、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对其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首先,总结国外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概况、特点和功能特色,介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地铁和地下综合体发展概况,并以南京江北...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能够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改善城市居住环境、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对其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首先,总结国外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概况、特点和功能特色,介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地铁和地下综合体发展概况,并以南京江北新区和重庆市江北区北城天街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项目为例,对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利用进行介绍。然后,阐述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在交通治堵、节能减排、土地和资源开发利用、防汛排涝抗旱等方面的效益和功能,介绍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数字化技术、地下车库建设及基坑、改建、盾构、顶管、沉管等方面的新技术、新工艺。最后,总结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进展,认为我国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现已呈现出空间上多层次化和功能上多样化的特征;分析制约其发展的因素(初期投入大、效益空间不够理想、功能特色发挥不够、运营安全和防灾问题以及节能减排与环保问题)及存在的问题,希望我国地下空间开发在视觉美感和对舒适度的追求方面再上一个台阶;并对进一步建设和发展城市地下空间进行思考,提出若干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地下空间 资源开发利用 轨道交通地铁 地下商城 地下综合体 地下市政施设 地下停车场 交通治堵 节能减排 防汛排涝抗旱 数字化技术
下载PDF
无人机技术综述及在水利行业的应用 被引量:44
2
作者 刘昌军 郭良 +1 位作者 兰驷东 赵炎增 《中国防汛抗旱》 2016年第3期34-39,共6页
以无人机技术在水利行业的应用为核心,简述了无人机技术的应用领域、关键技术及应用前景。在总结无人机类型及系统组成、我国民用无人机的发展现状和应用技术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水利行业无人机技术的应用范围和关键技术。无人机技术可... 以无人机技术在水利行业的应用为核心,简述了无人机技术的应用领域、关键技术及应用前景。在总结无人机类型及系统组成、我国民用无人机的发展现状和应用技术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水利行业无人机技术的应用范围和关键技术。无人机技术可在高精度地形数据获取、防汛抗旱、抢险救灾、水土保持监管、河道监管、水生态保护、动土监测、山洪灾害调查评价、水利工程设计、岩土勘察、水文分析和水利文物保存等水利行业的多个领域进行应用,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激光雷达 防汛抗旱 河道监管 水土保持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70年防洪抗旱减灾成效分析 被引量:19
3
作者 吕娟 凌永玉 姚力玮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42-251,共10页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也是中国水利事业波澜壮阔的70年。作为基础产业,经过70年的艰苦奋斗,我国水利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条件、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防洪抗旱作...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也是中国水利事业波澜壮阔的70年。作为基础产业,经过70年的艰苦奋斗,我国水利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条件、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防洪抗旱作为水利的重要工作,70年来通过采取工程与非工程措施建设,我国的大江大河干流基本具备了防御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洪水的能力,中小河流暴雨洪水防范能力也显著提升,旱区供水基本得到了有效保障,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人员伤亡。梳理分析了1950—2018年洪涝、干旱、山洪、台风灾害基本情况,总结了防洪抗旱工程和非工程措施体系及科学技术在防洪抗旱中发挥的作用,分析了70年防洪抗旱减灾成效,用数据说明了水利建设特别是防洪抗旱减灾建设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的保障作用,为今后我国水旱灾害防御和防汛抗旱减灾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0年 防洪抗旱 水旱灾害 发展趋势分析 成效总结
下载PDF
基于信息资源整合的防汛“一张图”系统设计与实践 被引量:12
4
作者 杨欢 乔延军 刘莉芳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91-195,共5页
为全面掌握长江流域防汛形势、有效应对2020年流域性大洪水,长江水利委员会(以下简称“长江委”)以长江流域水利综合管理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项目(以下简称“长江委资源整合项目”)成果为基础,进一步加强险情信息的动态监控和跟踪处置,... 为全面掌握长江流域防汛形势、有效应对2020年流域性大洪水,长江水利委员会(以下简称“长江委”)以长江流域水利综合管理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项目(以下简称“长江委资源整合项目”)成果为基础,进一步加强险情信息的动态监控和跟踪处置,升级了长江委防汛“一张图”系统,有效支撑了2020年长江委水旱灾害防御工作。该系统以地理信息系统、移动应用、搜索引擎等技术为支撑,以空间信息为纽带,汇聚、整合了流域防洪调度对象和调度目标的基础信息以及水情、工情、险情等监测信息,并支撑信息全面关联查询、汛情在线监测预警、堤防险情现场巡查和险情及时跟踪处置,为长江委汛期滚动会商及防洪工作部署提供了有力支持。研究提出了防汛“一张图”系统建设的总体架构、功能设计和关键技术,总结了系统在2020年防汛抗洪工作中的实际应用成效。研究成果可为维护流域防洪安全、落实“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防灾救灾新理念以及为促进水利信息化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汛“一张图” 防汛抗旱 资源整合 GIS 长江流域
下载PDF
新形势下防汛抗旱及水旱灾害防御信息化建设探讨 被引量:12
5
作者 马冬冬 沈炜皓 +1 位作者 周文彬 蒋鹏 《江苏水利》 2022年第S01期37-39,49,共4页
从新形势下我国防汛抗旱及水旱灾害防御信息化系统的建设现状出发,分析防汛抗旱及水旱灾害防御信息化的特点,在明确防汛抗旱工作主要任务的基础上,提出新形势下防汛抗旱及水旱灾害防御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关键词 防汛抗旱 水旱灾害 防御信息化 建设思考
下载PDF
北方干旱区恢复完善农村涝池一举多得 被引量:10
6
作者 耿乃立 《中国水利》 2017年第14期40-42,共3页
涝池曾是北方干旱区利用农村院落低洼处聚集雨水的池塘,既是排涝池,又是雨水利用蓄水池,是西北农村人民生存智慧的结晶,据查有上千年历史。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水利保障能力提升及城镇化发展,农村涝池逐渐消失。党的十八大以来,水生... 涝池曾是北方干旱区利用农村院落低洼处聚集雨水的池塘,既是排涝池,又是雨水利用蓄水池,是西北农村人民生存智慧的结晶,据查有上千年历史。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水利保障能力提升及城镇化发展,农村涝池逐渐消失。党的十八大以来,水生态文明、新农村建设等得到高度重视,有效恢复完善农村涝池有多重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涝池 水生态 防汛抗旱 农田水利 节水灌溉 水土保持 陕西
下载PDF
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工程开发建设 被引量:9
7
作者 倪伟新 《水利信息化》 2012年第1期16-18,22,共4页
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是我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水利信息化工程,全面介绍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一期工程建设取得的成果和社会经济效益,一期工程为水利信息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提供了1套成功的建设管理模式。二期工程在一期工程成... 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是我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水利信息化工程,全面介绍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一期工程建设取得的成果和社会经济效益,一期工程为水利信息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提供了1套成功的建设管理模式。二期工程在一期工程成果的基础上,将继续扩展功能,扩大信息采集范围,形成较为完善的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汛抗旱 指挥系统 水利信息化 技术成果 基础设施 工程 开发
下载PDF
黄河下游滩区防洪减灾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张宝森 王卫红 《中国水利》 2007年第17期43-46,共4页
黄河下游滩区建设开发与防洪问题相当复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小浪底水库的投入运用,黄河下游控导工程的逐步完善,国家对黄河下游防洪问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滩区治理开发和黄河下游防洪的矛盾日益突出。通过对黄河下游滩区的形成原因... 黄河下游滩区建设开发与防洪问题相当复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小浪底水库的投入运用,黄河下游控导工程的逐步完善,国家对黄河下游防洪问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滩区治理开发和黄河下游防洪的矛盾日益突出。通过对黄河下游滩区的形成原因及典型洪水漫滩情况及灾情分析,提出了五种滩区防洪减灾措施,即引洪淤滩、滩区安全建设、补偿政策、堆沙筑堤修建第二道防线和建设软约束林带导流工程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下游滩区 防洪减灾 控导工程
下载PDF
视频会商系统在防汛抗旱工作中的应用 被引量:6
9
作者 杨凯 《水利信息化》 2016年第3期30-34,共5页
视频会商系统在水利行业中已得到一定程度的推广,主要实现异地视频会议、培训等功能。随着IP视频会商技术的飞速发展,对视频会商的互联互通、联动指挥和信息共享提出更高的要求。通过分析海河下游管理局视频会商系统,针对出现的问题和弊... 视频会商系统在水利行业中已得到一定程度的推广,主要实现异地视频会议、培训等功能。随着IP视频会商技术的飞速发展,对视频会商的互联互通、联动指挥和信息共享提出更高的要求。通过分析海河下游管理局视频会商系统,针对出现的问题和弊端,提出一套改进方案,在实现高清视频功能的同时,增加移动视频和实时调度功能,极大提高防汛决策指挥、应急联动的工作效率,在防汛抗旱中应急响应、防汛演练、会商、会议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汛抗旱 视频会商系统 高清视频技术 应急指挥
下载PDF
新时期智慧水利建设效果及其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燕 《科技资讯》 2024年第7期189-191,共3页
智慧水利是一种运用3S技术、云计算、通信网络等一系列先进技术,对水利各个领域进行科学管理,提高水利工程建设、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效能,有效保障水利科学发展的智能化技术。基于此,以智慧水利建设为背景,介绍智慧水利的基本概念和... 智慧水利是一种运用3S技术、云计算、通信网络等一系列先进技术,对水利各个领域进行科学管理,提高水利工程建设、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效能,有效保障水利科学发展的智能化技术。基于此,以智慧水利建设为背景,介绍智慧水利的基本概念和建设应用,详细阐述了智慧水利建设在水利各个领域中的具体应用,实现对水利行业各领域的精确监测和预测分析,提高水利科学监测、预警、分析、预测和决策能力,推动水利事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水利 科学监测 水利工程建设 防汛抗旱
下载PDF
玉林市水旱灾害普查成果应用探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梁炎 《广西水利水电》 2024年第1期129-131,143,共4页
介绍水旱灾害普查背景,总结玉林市水旱灾害普查主要成果,结合新时期治水工作方向,深入挖掘普查数据和评估与区划成果,探究新时期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举措,加强普查数据成果共享。研究制定本地区普查成果应用方案,推进普查数据成果在水利工... 介绍水旱灾害普查背景,总结玉林市水旱灾害普查主要成果,结合新时期治水工作方向,深入挖掘普查数据和评估与区划成果,探究新时期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举措,加强普查数据成果共享。研究制定本地区普查成果应用方案,推进普查数据成果在水利工程规划、水旱灾害防御、智慧水利建设等方面的应用,充分发挥普查成果的应用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旱灾害 防汛抗旱 普查成果 玉林市
下载PDF
2020年长江流域防汛抗洪的启示与科技支撑建议 被引量:5
12
作者 许继军 宋丽 +2 位作者 王永强 袁吉吉 陈述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79-184,共6页
受气候系统异常的影响,2020年长江流域汛期降雨过程频繁、强度大、持续时间长,发生区域性大洪水。系统分析了2020年汛期长江流域暴雨洪水特点以及科技支撑在防汛抢险中的作用,甄别了长江防洪体系中蓄滞洪区建设、支流及湖泊防洪能力、... 受气候系统异常的影响,2020年长江流域汛期降雨过程频繁、强度大、持续时间长,发生区域性大洪水。系统分析了2020年汛期长江流域暴雨洪水特点以及科技支撑在防汛抢险中的作用,甄别了长江防洪体系中蓄滞洪区建设、支流及湖泊防洪能力、防洪非工程措施等方面的薄弱环节及科技支撑需求。在此基础上,以适应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和长江大保护要求为目标,提出了长江防汛抗洪基础研究和技术研发的对策及科技支撑建议,以期为提升长江流域防汛抗洪能力提供路径和导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20年长江洪水 防汛抗洪 科技支撑 长江流域
下载PDF
常州市防汛形势及对策建议 被引量:5
13
作者 秦文秋 《中国水利》 2017年第15期46-48,共3页
2015年6月、2016年6—7月、2017年6月10日,常州相继遭遇历史罕见的暴雨侵袭,在省、市各级共同努力下,防汛抗灾工作取得全面胜利,但同时反映和暴露出常州防汛工作面临的不利形势及问题:工程体系仍然存在短板;"北排、东泄、中控"... 2015年6月、2016年6—7月、2017年6月10日,常州相继遭遇历史罕见的暴雨侵袭,在省、市各级共同努力下,防汛抗灾工作取得全面胜利,但同时反映和暴露出常州防汛工作面临的不利形势及问题:工程体系仍然存在短板;"北排、东泄、中控"治水方略还不能充分得以实现;区域水利工程体系存在薄弱环节;防汛社会管理有待加强;防汛应对能力还需提升等。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做好新时期常州防汛防旱工作的建议:转变治水理念;强化工程建设;统筹工程调度;加强洪水风险管理;提升管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汛防旱 对策 建议 常州
下载PDF
安徽省防汛决策支持系统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4
14
作者 胡卫权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34-37,共4页
文章主要阐述了网页动态交互、分布数据库、Web GIS等技术及在安徽省防汛决策系统开发中的实践应用。利用该系统我们实现了全省水雨情、汛情、工情、灾情等信息网络化上的存储、管理和发布 。
关键词 防汛抗旱 地理信息系统 决策支持
下载PDF
县级防汛辅助决策支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4
15
作者 戚荣志 吕鑫 +1 位作者 宋健 曾涛 《水利信息化》 2015年第5期53-55,62,共4页
从县级防汛防旱工作的实际情况出发设计并实现高效、可靠、先进的县级防汛辅助决策支持系统,作为省、市级防汛防旱指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系统基于MVC架构,采用Web GIS技术,并利用空间分析和数据库的数据分析技术,实现对水情、雨情... 从县级防汛防旱工作的实际情况出发设计并实现高效、可靠、先进的县级防汛辅助决策支持系统,作为省、市级防汛防旱指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系统基于MVC架构,采用Web GIS技术,并利用空间分析和数据库的数据分析技术,实现对水情、雨情、工情、气象等实时汛情信息的条件查询,结果可视化,多媒体表达,同时可交互式地完成对防汛信息的各种操作。系统通过快捷、高效、直观地信息展示与分析,为指挥决策人员提供真正的全方位的第一手资料赢得时间,为防汛指挥决策提供辅助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级 防汛防旱 防汛辅助决策支持 WEB GIS
下载PDF
务川自治县水旱灾害风险防控与监测预警
16
作者 邬川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24年第8期17-18,共2页
水旱灾害是人类共同面对的自然灾害,加强水旱灾害管理,是全球治水方略的共同趋向。务川自治县地处武陵山区,地质破碎,岩溶发育,地形切割深,沟壑纵横,又处长江上游,境内河流库塘众多。受地理位置影响,是自然灾害多发地。水旱灾害风险防... 水旱灾害是人类共同面对的自然灾害,加强水旱灾害管理,是全球治水方略的共同趋向。务川自治县地处武陵山区,地质破碎,岩溶发育,地形切割深,沟壑纵横,又处长江上游,境内河流库塘众多。受地理位置影响,是自然灾害多发地。水旱灾害风险防控与监测预警是防汛抗旱减灾重要的非工程措施,在历年的防汛抗旱、水工程运行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文章根据务川自治县情况,提出水旱灾害风险防控与监测预警具体措施,以便构建较为完善的防汛抗旱水文监测预报预警服务体系,为务川自治县防汛抗旱指挥决策提供支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旱灾害 防汛抗旱 监测预警 风险防控
原文传递
水利工程防汛抗旱体系建设与信息技术研究
17
作者 邓先亮 《科学与信息化》 2024年第9期49-51,共3页
水利信息技术是利用现代通信技术和计算机网络等资源,为我国防洪抗旱工作提供相应保证,可以对全国的水情、旱情和险情进行有效的监控,从而辅助国家的防汛抗灾工作,并做出正确的决策。本文通过对水利信息化建设在防汛抗旱工作中的重要作... 水利信息技术是利用现代通信技术和计算机网络等资源,为我国防洪抗旱工作提供相应保证,可以对全国的水情、旱情和险情进行有效的监控,从而辅助国家的防汛抗灾工作,并做出正确的决策。本文通过对水利信息化建设在防汛抗旱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以及相关应用情况进行分析,提出了有针对性的研究对策,以供相关研究人员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工程 防汛抗旱 体系构建 信息技术
下载PDF
广西防汛抗旱工作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3
18
作者 陈润东 李林 《广西水利水电》 2004年第B11期59-61,102,共4页
 回顾近年来广西的防汛抗旱工作成绩,总结其经验和启示,针对国家防总提出的防汛抗旱工作由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由单一抗旱向全面抗旱转变的"两个转变"新思路,指出今后广西的防汛抗旱工作要点。
关键词 防汛抗旱工作 广西 两个转变 启示 国家 新思路 经验 洪水管理
下载PDF
黄河防汛抗旱工作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宁 《山东水利》 2021年第4期31-32,共2页
2020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开局之年,特殊的年份对黄河防汛抗旱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现就新时期黄河防汛抗旱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进行了浅析,并提出了意见。
关键词 防汛抗旱 应急管理 黄河抢险 防灾减灾
下载PDF
近60年淮河流域子流域面雨量气候特征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东勇 安晶晶 +3 位作者 王皓 靳莉莉 童金 王根 《气象科技进展》 2020年第5期146-152,共7页
淮河位于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带,是我国七大江河中旱涝灾害最为严重的区域,分析淮河流域各子流域降水气候特征,将有助于开展其防洪抗旱工作。文中以淮河流域所有雨量站1960—2018年逐日降水观测资料为基础,计算选取流域内及各子流域面雨量... 淮河位于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带,是我国七大江河中旱涝灾害最为严重的区域,分析淮河流域各子流域降水气候特征,将有助于开展其防洪抗旱工作。文中以淮河流域所有雨量站1960—2018年逐日降水观测资料为基础,计算选取流域内及各子流域面雨量。重点分析了每年面雨量,年、月气候特征及5 d滑动面雨量累计值,研究得到淮河流域各子流域降水气候特征存在显著差异,淮河水系主要雨季集中在6月15日前后至7月下旬,沂沭泗水系雨季主要集中在6月底至7月底,但在沂河上游和沭河上游8月中旬存在降水集中期。从前后近30年资料对比分析,年平均面雨量大部分有不同程度增加的趋势,且淮河流域5 d面雨量极值与局地洪水过程存在很好的对应关系,基于5 d面雨量可作为一个判断指标,应用于实际业务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流域 面雨量 气候特征 雨量站 防洪抗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