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性味配伍探析桑菊饮组方特点 被引量:8
1
作者 戴瑶瑶 潘翠群 郭锦晨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年第1期37-38,共2页
桑菊饮是《温病条辨》辛凉解表法治疗风热在表的代表方剂。从性味配伍方面分析,桑菊饮组方可以归纳出:辛凉透表,辛宣凉清,启玄府而透邪外达;辛凉佐微苦,辛宣苦降,理气肃肺止咳,因势利导;辛凉复辛甘,甘寒并用,开泄皮毛,疏散风热。药用多... 桑菊饮是《温病条辨》辛凉解表法治疗风热在表的代表方剂。从性味配伍方面分析,桑菊饮组方可以归纳出:辛凉透表,辛宣凉清,启玄府而透邪外达;辛凉佐微苦,辛宣苦降,理气肃肺止咳,因势利导;辛凉复辛甘,甘寒并用,开泄皮毛,疏散风热。药用多为花、茎、叶等质轻味薄之地,且用量很轻,有轻以祛实之功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味配伍 桑菊饮 《温病条辨》 组方特点
下载PDF
番石榴香精的调配工艺 被引量:6
2
作者 房小林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2006年第4期177-178,共2页
本文介绍了番石榴香精的调配工艺,主要包括三个步骤:新鲜番石榴的香气成分分析、香精原料的选择和配方的组建。
关键词 番石榴 香精配方
下载PDF
发酵辣椒的风味调配 被引量:4
3
作者 周晓媛 夏延斌 朱薇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6-49,共4页
通过一系列对比实验分别确定调配发酵辣椒风味所需要的鲜味剂、酸味剂和甜味剂的种类及其比例。通过正交实验,确定发酵辣椒的鲜味剂、酸味剂的最佳配方组合。
关键词 酸味剂 甜味剂 鲜味剂 配方
下载PDF
发酵辣椒的风味调配 被引量:2
4
作者 周晓媛 周晓媛 +1 位作者 夏延斌 朱薇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04年第5期85-88,共4页
通过一系列对比实验分别确定调配发酵辣椒风味所需要的鲜味剂、酸味剂和甜味剂的种类及其比例。通过正交实验 ,确定发酵辣椒的鲜味剂、酸味剂、甜味剂的最佳配方组合。
关键词 风味 调配 甜味剂 酸味剂 发酵 鲜味剂 最佳配方 辣椒 种类 比例
下载PDF
神经网络在食用香精性能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盛家川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8期240-243,共4页
主要探讨人工神经网络在食用香精性能评价方面的应用。利用神经网络的误差反向传播(BP)算法,结合配方设计中的成分、比例等数据信息建立了食用香精性能评价模型,该模型可实现对新产品的自动评价并得到较准确的评价结果,有效缩短新产品... 主要探讨人工神经网络在食用香精性能评价方面的应用。利用神经网络的误差反向传播(BP)算法,结合配方设计中的成分、比例等数据信息建立了食用香精性能评价模型,该模型可实现对新产品的自动评价并得到较准确的评价结果,有效缩短新产品的研发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P神经网络 香精配方 性能评价
下载PDF
方剂气味配伍理论探析 被引量:13
6
作者 程昭寰 王永炎 《上海中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6-8,共3页
为提高中医临床辨证用方的准确性和治愈率 ,需掌握和深入研究方剂配伍的规律 ,其重点在于以气味配伍理论来指导临床如何运用药对 ,并达到配方与病证相对应。
关键词 方剂配伍 气味配伍 七情合和 药对 方剂关键科学问题
下载PDF
中药性味相制配伍减毒的方法探要 被引量:13
7
作者 冯哲 周学平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95-598,共4页
性味理论是认识中药与指导临床用药组方的重要理论。药物功用与毒性皆与性味密切相关,而不同的性味配伍之间又存在着各种相制关系。文章提出中药性味相制配伍减毒的思路,分析毒性与性味的相关性,阐释性味相制减毒的配伍形式及方法,探讨... 性味理论是认识中药与指导临床用药组方的重要理论。药物功用与毒性皆与性味密切相关,而不同的性味配伍之间又存在着各种相制关系。文章提出中药性味相制配伍减毒的思路,分析毒性与性味的相关性,阐释性味相制减毒的配伍形式及方法,探讨中药复方中性味相制配伍的减毒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味理论 配伍减毒 组方思路
原文传递
基于现代文献穴位贴敷治疗所用中药性、味、归经的规律分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周春敏 徐芳芳 +2 位作者 闫汉语 谭永翠 高远 《黑龙江医学》 2020年第1期141-144,共4页
目的通过整理穴位贴敷治疗的现代文献,总结穴位贴敷临床常用药的性、味、归经规律。为进一步深入探究穴位给药作用机制提供科学依据,为穴位给药的临床组方配药提供参考。方法用计算机通过关键词检索关于穴位敷贴法治疗哮喘、痛风性关节... 目的通过整理穴位贴敷治疗的现代文献,总结穴位贴敷临床常用药的性、味、归经规律。为进一步深入探究穴位给药作用机制提供科学依据,为穴位给药的临床组方配药提供参考。方法用计算机通过关键词检索关于穴位敷贴法治疗哮喘、痛风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妇科、儿科的临床研究文献,总结其处方中用药的性、味、归经的及其用药规律。结果共纳入文献153篇,统计药物414味。其中,常用中药(频率高于5%)有37味,其辛温药性所占比例最高,达到44.7%。结论穴位贴敷法治疗,药物性味多辛温,所用大辛大热药物比例明显多于口服等其他给药途径,具有明显的规律性。通过中医理论分析认为,辛温大热的药物贴敷于穴位,能够产生穴位局部刺激,而"引赤发泡",借助药物的温通作用,对穴位具有较明显的刺激,从而能够引发穴位-经络的连锁反应,产生治疗作用。但是,辛热中药所引发的局部能量变化与穴位给药特性之间的科学关系尚需要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敷贴 中药性、味、归经 用药规律 组方配药
下载PDF
藏药五味甘露药浴方的临床应用规范化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王汝珊 王洪玲 +2 位作者 罗婕 王天虹 泽翁拥忠 《中药与临床》 2021年第2期59-64,共6页
目的:对藏药五味甘露药浴方的临床应用规范进行系统地归纳和陈述。方法:通过查阅大量藏医药文献资料和进行藏药五味甘露浴方的临床实践调研。结果:藏医古籍记载藏药五味甘露药浴的功效为发汗,消炎,止痛,平黄水,活血通络。现代临床主要... 目的:对藏药五味甘露药浴方的临床应用规范进行系统地归纳和陈述。方法:通过查阅大量藏医药文献资料和进行藏药五味甘露浴方的临床实践调研。结果:藏医古籍记载藏药五味甘露药浴的功效为发汗,消炎,止痛,平黄水,活血通络。现代临床主要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偏瘫、妇女产后疾病、皮肤病等疾病,其对脑梗塞后遗症、脑溢血后遗症也有一定的疗效。各机构在临床操作中都进行了药液制备、控制浸泡时间及药液水温等环节,但不同临床机构的实施标准有较大差异。结论:通过梳理五味甘露药浴的方解、临床应用药材品种基原、临床适应症与禁忌症、临床技术应用规范等内容,以提高藏药五味甘露药浴的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可为其进一步的标准制定、新药开发等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药五味甘露药浴方 品种基原 临床适应症与禁忌症 临床技术应用规范
下载PDF
从性味配伍探讨银翘散的组方特点 被引量:9
10
作者 吴振起 刘光华 王雪峰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8年第5期952-953,共2页
银翘散是辛凉解表法的代表方剂。从性味配伍方面看,银翘散组方具有4个特点:①立辛凉透表法,辛宣郁结,凉可清热,启玄府而透邪外达;②辛凉配清热解毒,芳香避秽,透发毒邪,因势利导;③辛凉复辛温,寒温并用,开泄皮毛,防止凉遏,去性存用;④药... 银翘散是辛凉解表法的代表方剂。从性味配伍方面看,银翘散组方具有4个特点:①立辛凉透表法,辛宣郁结,凉可清热,启玄府而透邪外达;②辛凉配清热解毒,芳香避秽,透发毒邪,因势利导;③辛凉复辛温,寒温并用,开泄皮毛,防止凉遏,去性存用;④药用多为花、茎、叶等质轻味薄之品,轻以去实。由此提示可以"性味-功效"为理论依据,从清热解毒、辛凉解表、辛温解表3个方面,对银翘散进行系列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味配伍 银翘散 组方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与味-性-效理论的藏医药浴法组方配伍规律分析
11
作者 夏刀才让 桑吉康卓 +3 位作者 降拥四郎 王天虹 邹璟琳 泽翁拥忠 《亚太传统医药》 2024年第4期162-168,共7页
目的:挖掘分析药浴文献方剂的核心用药规律,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藏医药浴临床应用及学术研究提供科学系统的数据支持。方法:选取《藏医药大典》(60本)等藏医药古籍文献为研究对象,搜集整理藏医药浴相关的有效数据元,运用SPSS Modeler1... 目的:挖掘分析药浴文献方剂的核心用药规律,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藏医药浴临床应用及学术研究提供科学系统的数据支持。方法:选取《藏医药大典》(60本)等藏医药古籍文献为研究对象,搜集整理藏医药浴相关的有效数据元,运用SPSS Modeler18.0、SPSS Statistics 25.0、Gephi0.9.2软件采用描述统计、Apriori算法、聚类分析、复杂网络等方法,挖掘药浴方剂配伍规律。结果:在符合标准的409首方剂中,组方药物数量2~10味者占84%,按主要组方药物可分为五味甘露卡擦尔方与其他方剂两大类型;共涉及藏药材284味,其中坎巴、藏麻黄、秀巴等五味甘露组方药物频次及关联最高;聚类分析得出7种组合,疏经通络类、干黄水类、清热类、调和滋补类、消肿类、化脓类等不同功效结构的药对组合,可为不同证型用药提供参考。药物6味主要以甘、苦、辛,3化味以苦、甘,3性以凉、温居多,17效以钝、凉、重、糙等居多。主治功效以肿胀、白脉病等频次最高。结论:药浴方剂种类丰富、应用广泛,其中五味甘露卡擦尔方最常见,卡擦尔方体现了因人、因病施治的辨证论治原则,并挖掘出了多种常用药物组合及临床失传的方剂类型,对药浴临床应用及学术研究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医药浴 五味甘露 方剂 组方规律 味性效
下载PDF
论“以味选方” 被引量:3
12
作者 史欣德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7年第6期74-76,共3页
从五味与脏腑的对应关系、五味所利、五利所害、方有五味、临床实践等几个方面,论证"以味选方"方法的可行性、有效性与临床运用价值。
关键词 以味选方 五味 经方运用方法
下载PDF
吸附型复合香辛调味料的研制 被引量:1
13
作者 郭媛 张连富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31-133,136,共4页
以"五香粉"传统配料桂皮、八角茴香、花椒、小茴香和生姜的油树脂产品为原料,将之吸附于载体糊精上,采用感官评定确定出最优配方为桂皮油树脂0.89%、八角茴香油树脂0.85%、花椒油树脂0.70%、小茴香油树脂0.73%、生姜油树脂0.... 以"五香粉"传统配料桂皮、八角茴香、花椒、小茴香和生姜的油树脂产品为原料,将之吸附于载体糊精上,采用感官评定确定出最优配方为桂皮油树脂0.89%、八角茴香油树脂0.85%、花椒油树脂0.70%、小茴香油树脂0.73%、生姜油树脂0.57%、食盐1.00%、糊精95.25%。所制成的具有"五香粉"特色的吸附型复合香辛调味料,既便于计量使用,又易入味,且无渣滓口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型复合香辛料 五香型 感官评定 配方 油树脂
下载PDF
六味消白方治疗白癜风疗效观察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廖勇梅 杜宇 +1 位作者 徐基祥 熊霞 《北方药学》 2013年第11期21-23,共3页
目的:观察六味消白方治疗白癜风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3例白癜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同时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18、IL-17的水平。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4.37%,... 目的:观察六味消白方治疗白癜风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3例白癜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同时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18、IL-17的水平。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4.37%,痊愈率为37.50%,对照组有效率为51.61%,痊愈率为19.3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血清IL-18、IL-17的水平治疗前较治疗后两者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中两者水平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六味消白方治疗白癜风安全有效。六味消白方治疗白癜风可能通过抑制IL-18、IL-17而起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癜风 六味消白方 白细胞介素10白细胞介素17
下载PDF
十味平痤方治疗痤疮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8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熊霞 陈宁园 +3 位作者 先德群 杜宇 王娅 庄诚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15年第2期107-108,110,共3页
目的观察十味平痤方及其加减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0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59例,采用十味平痤方及其加减治疗;对照组141例,采用维胺脂治疗。4周后判断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进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目的观察十味平痤方及其加减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0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59例,采用十味平痤方及其加减治疗;对照组141例,采用维胺脂治疗。4周后判断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进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检测。结果 1治疗组有效率为78.62%,对照组有效率59.5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轻度痤疮患者治疗组较对照组治疗效果更好(P<0.05),而中度和重度痤疮患者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治疗组治疗后血清TNF-α、IL-8降低(P<0.05),对照组无明显改变。结论十味消痤方治疗痤疮安全、有效,尤其对轻度痤疮疗效较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TNF-α、IL-8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味平痤方 痤疮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8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