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荞麦生物活性物质及其功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73
1
作者 张美莉 胡小松 《杂粮作物》 CAS 2004年第1期26-29,共4页
概述了荞麦生物活性成分如荞麦类黄酮、荞麦蛋白质、胰蛋白酶抑制剂及抗性淀粉的研究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发展方向。
关键词 荞麦 类黄酮 蛋白萃取物 胰蛋白酶抑制剂
下载PDF
福建产金线莲中黄酮苷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68
2
作者 关璟 王春兰 郭顺星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450-1453,共4页
目的对兰科开唇兰属植物福建产金线莲Ancecotoch ilus roxburgh ii提取物中的正丁醇萃取部分进行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凝胶LH-20和反相高效液相制备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使用快原子轰击质谱、核磁共振等现代波谱技... 目的对兰科开唇兰属植物福建产金线莲Ancecotoch ilus roxburgh ii提取物中的正丁醇萃取部分进行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凝胶LH-20和反相高效液相制备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使用快原子轰击质谱、核磁共振等现代波谱技术确定其结构。结果从福建产金线莲95%乙醇渗漉提取物正丁醇部分得到5个黄酮苷类化合物,其结构为:槲皮素-7-O-β-D-葡萄糖苷(Ⅰ)、槲皮素-3-O-β-D-芸香糖苷(Ⅱ)、异鼠李素-3,4-′O-β-D-二葡萄糖苷(Ⅲ)、异鼠李素-3,7-O-β-D-二葡萄糖苷(Ⅳ)、异鼠李素-7-O-β-D-二葡萄糖苷(Ⅴ)。结论5种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除化合物Ⅲ外均为首次从兰科植物中分离得到。从福建产金线莲中得到大量黄酮类化合物,推测黄酮为该植物中主要活性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科 开唇兰属 金线莲 黄酮苷 福建
下载PDF
老鹰茶中三种黄酮类物质抗脂质过氧化作用初探 被引量:25
3
作者 叶辉 郁建平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13-115,共3页
本文采用组织匀浆MDA比色法测定了山柰酚、山柰酚 3 O β D 葡萄糖甙、槲皮素 3 O β D 葡萄糖甙三种贵州老鹰茶 (Litseacoreana)黄酮类提取物对大鼠离体心、脑、肝、肾四种组织脂质过氧化的影响 ,发现以上三种化合物均具有明显的抗... 本文采用组织匀浆MDA比色法测定了山柰酚、山柰酚 3 O β D 葡萄糖甙、槲皮素 3 O β D 葡萄糖甙三种贵州老鹰茶 (Litseacoreana)黄酮类提取物对大鼠离体心、脑、肝、肾四种组织脂质过氧化的影响 ,发现以上三种化合物均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活性 ,并呈量效关系 ,且抗氧化活性为 :山柰酚 >槲皮素 3 O β D 葡萄糖甙 >山柰酚 3 O β D 葡萄糖甙 ;以上三种物质对SD大鼠四种离体组织MDA抑制率为 :肾组织 >心组织 >肝组织 >脑组织。本文的研究结果为开发和利用贵州老鹰茶叶中黄酮类天然抗氧化剂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鹰茶 黄酮类物质 抗脂质过氧化 实验 山柰酚 山柰酚-3-O-β-D-葡萄糖甙 槲皮素-3-O-β-D-葡萄糖甙
下载PDF
板栗壳色素抑菌性的研究 被引量:28
4
作者 李云雁 宋光森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3-65,共3页
研究了板栗壳色素对几种常见细菌、酵母菌和霉菌的抑制作用,并对其有效成分进行了初步鉴定。结果表明,板栗壳色素中含有黄酮类物质,一定浓度的色素溶液对供试菌种都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热处理对色素的抑菌效果无影响。
关键词 板栗壳 色素 抑菌性 黄酮 防腐剂
下载PDF
千斤拔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9
5
作者 李华 杨美华 马小军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24-726,共3页
目的:研究千斤拔Flemingia philippinensis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ODS硅胶和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等色谱手段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千斤拔根的7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出7个黄酮... 目的:研究千斤拔Flemingia philippinensis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ODS硅胶和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等色谱手段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千斤拔根的7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出7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蔓性千斤拔素D(1),dorsmaninsⅠ(2),osajin(3),eriosematin(4),lupinalbin A(5),染料木黄酮(6),3′-O-甲基香豌豆苷元(7)。结论:化合物2~4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2,4为首次从千斤拔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斤拔 化学成分 黄酮
原文传递
Effect of Lanthanum on Plants under Supplementary Ultraviolet-B Radiation: Effect of Lanthanum on Flavonoid Contents in Soybean Seedlings Exposed to Supplementary Ultraviolet-B Radiation 被引量:8
6
作者 梁滨 黄晓华 +2 位作者 张光生 张峰 周青 《Journal of Rare Earths》 SCIE EI CAS CSCD 2006年第5期613-616,共4页
The effect of La on flavonoids, chlorophyll contents, and 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 (PAL) activity in soybean seedlings under supplementary ultraviolet-B radiation (UV-B, 280 - 320 nm) was studied. The results s... The effect of La on flavonoids, chlorophyll contents, and 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 (PAL) activity in soybean seedlings under supplementary ultraviolet-B radiation (UV-B, 280 - 320 nm) was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PAL activity, contents of flavonoids and chlorophyll in the plants pretreated with La (20 mg·L^- 1 ) are higher than those in CK. UV-B radiation could result in an increase in flavonoid content and PAL activity, associated with a decrease in chlorophyll content. However, the increase in the range of PAL activity and flavonoid content in UV-B treatment are lesser than those in the La treatment. The changes of flavonoid contents and PAL activity in La + UV-B treatment are similar to those in UV-B treatment, and the increase in their range is higher than those in UV-B treatment. This shows that La can enhance the resistance of soybean seedling to UV-B radiation and alleviate the damage of UV-B radiation by increasing flavonoid content, chlorophyll content, and PAL activ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THANUM ultraviolet-B radiation soybean seedling flavoniod rare earths
下载PDF
La(Ⅲ)对UV-B辐射胁迫下大豆幼苗类黄酮清除自由基影响 被引量:10
7
作者 向丽 周青 叶亚新 《稀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6-89,共4页
为了解黄酮类化合物抗氧化构效关系,进一步论证La(Ⅲ)能经代谢调控减轻胁迫伤害。以大豆幼苗为材料,采用水培实验的方法研究了胁迫后期(5d),La(Ⅲ)对UV-B辐射胁迫下大豆幼苗类黄酮含量和类黄酮清除活性氧自由基(O2-;.OH)能力的影响,同... 为了解黄酮类化合物抗氧化构效关系,进一步论证La(Ⅲ)能经代谢调控减轻胁迫伤害。以大豆幼苗为材料,采用水培实验的方法研究了胁迫后期(5d),La(Ⅲ)对UV-B辐射胁迫下大豆幼苗类黄酮含量和类黄酮清除活性氧自由基(O2-;.OH)能力的影响,同时比较了一定浓度下不同类黄酮化合物清除自由基的能力。结果表明,类黄酮含量T1组较CK增加4.82%,T2组较CK降低1.65%;La(Ⅲ)+T1组较CK增加5.15%,La(Ⅲ)+T2组较CK降低1.63%,UV-B辐射胁迫对大豆幼苗类黄酮含量有低强度促进高强度抑致的效应;La,UV-B,La(Ⅲ)+UV-B处理组羟基自由基清除率较CK,增幅分别为La(Ⅲ)(3.02%),La(Ⅲ)+T2(2.55%)>T2(-3.68%),La(Ⅲ)+T1(2.36%)>T1(1.13%)。La(Ⅲ),UV-B,La(Ⅲ)+UV-B组超氧基清除率较CK,增幅为La(Ⅲ)(3.16%),La(Ⅲ)+T2(39.02%)>T2(31.40%),La(Ⅲ)+T1(13.95%)>T1(5.58%),La(Ⅲ)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大豆幼苗类黄酮含量,增加类黄酮清除自由基能力,减轻UV-B辐射对大豆幼苗伤害。类黄酮清除自由基能力与其组成和构效相关;3种类黄酮清除自由基的能力是槲皮素>桑色素>芦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Ⅲ) UV-B辐射 大豆幼苗 类黄酮 自由基
下载PDF
La对UV-B胁迫下大豆幼苗类黄酮含量影响:Ⅰ对类黄酮总量影响 被引量:10
8
作者 梁滨 季平扬 +2 位作者 唐宋辉 张光生 周青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84-586,共3页
采用水培试验方法研究了La对紫外辐射(UV-B:0.15、0.45W·cm-2)胁迫下大豆(Clycinemax)幼苗类黄酮、叶绿素含量及苯丙氨酸转氨酶(PAL)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0mg·L-1La能明显提高大豆幼苗的类黄酮与叶绿素含量及PAL活性;UV-B... 采用水培试验方法研究了La对紫外辐射(UV-B:0.15、0.45W·cm-2)胁迫下大豆(Clycinemax)幼苗类黄酮、叶绿素含量及苯丙氨酸转氨酶(PAL)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0mg·L-1La能明显提高大豆幼苗的类黄酮与叶绿素含量及PAL活性;UV-B处理虽使大豆幼苗类黄酮含量及PAL活性增加,但增幅小于前者,且叶绿素含量降低;La+UV-B处理组类黄酮含量与PAL活性变化同UV-B处理组近似,唯增幅大于(叶绿素降幅小于)后者。表明La具有提高大豆幼苗类黄酮、叶绿素含量与PAL活性,缓解UV-B辐射伤害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 UV—B辐射 大豆幼苗 类黄酮 叶绿素
下载PDF
诺丽籽的化学成分(英文) 被引量:8
9
作者 杨小龙 蒋孟圆 +1 位作者 谢坤龙 刘吉开 《中国天然药物》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9-122,共4页
目的:研究诺丽籽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层析、反相RP-18、半制备薄层层析和凝胶柱层析对诺丽籽进行分离纯化,借助光谱学手段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得到20个已知化合物:胡萝卜甾醇(1),乌苏酸(2),19-羟基-乌苏酸(3),1,5,15-trimethylm... 目的:研究诺丽籽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层析、反相RP-18、半制备薄层层析和凝胶柱层析对诺丽籽进行分离纯化,借助光谱学手段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得到20个已知化合物:胡萝卜甾醇(1),乌苏酸(2),19-羟基-乌苏酸(3),1,5,15-trimethylmorindol(4),5,15-dimethyl-morindol(5),东莨菪亭(6),3,3'-双二甲基松脂素(7),3,4,3'4'-四羟基-9,7'α-过氧化木脂素-7α,9'-丁内酯(8),americanin D(9),americanin A(10),americanin(11),isoprincepin(12),去乙酰车叶草苷酸(13),落干酸(14),车叶草苷酸(15),rhodolatouside(16),芦丁(17),4-乙基-2羟基-丁二酸(18),5-羟甲基-2-呋喃甲醛(19),3-甲基丁基-3-烯基海藻糖(20)。结论:化合物9、11、14、16和18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丽 黄酮 三萜 木脂素 环烯醚萜 蒽醌
原文传递
越南巨竹竹叶中黄酮的提取纯化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丹 肖平 《四川食品与发酵》 2006年第6期10-13,共4页
本文重点介绍了从越南巨竹竹叶中提取纯化黄酮的工艺,并通过实验分析得出其提取纯化的最佳工艺流程。结果表明:用聚酰胺为吸附层析的装柱材料,样液进样浓度为2.0mg/ml,进样流速1.5ml/min,乙醇浓度80%,流速3.0ml/min,最大流量350ml。
关键词 竹叶 黄酮 提取 纯化
下载PDF
减弱UV-B辐射对烤烟生长发育过程中类黄酮和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钟楚 王毅 +2 位作者 陈宗瑜 李正风 刘彦中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29-235,共7页
在云南玉溪市通海县(102°45'E,24°07'N,海拔1 806 m)自然条件下,以不同厚度的聚乙烯薄膜和Mylar膜搭棚覆盖,在分别滤减25%(T1),50%(T2)和65%(T3)的UV-B辐射环境中盆栽种植烤烟K326,研究了不同UV-B辐射强度对K326烟叶... 在云南玉溪市通海县(102°45'E,24°07'N,海拔1 806 m)自然条件下,以不同厚度的聚乙烯薄膜和Mylar膜搭棚覆盖,在分别滤减25%(T1),50%(T2)和65%(T3)的UV-B辐射环境中盆栽种植烤烟K326,研究了不同UV-B辐射强度对K326烟叶类黄酮含量,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动态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类黄酮主要在K326的旺长后期和衰老叶片中积累,且随UV-B辐射的减弱,含量逐渐降低,其中T3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P<0.05)。在整个生育期中K326的SOD活性呈波动性变化,CAT变化为双峰型,POD活性则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而各处理间酶活性差异不明显。在对照处理中类黄酮分别与POD和SOD表现为协同效应关系,在T1中与SOD则为互补效应,而T2和T3中类黄酮与酶活性相关性都较低。K326可能存在一个与叶龄有关的耐受UV-B辐射强度的阈值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V—B辐射 烤烟 类黄酮 抗氧化酶 协同效应 互补效应
下载PDF
镧对UV-B胁迫下大豆幼苗类黄酮影响:Ⅱ类黄酮成分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彭祺 彭倩 周青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62-466,共5页
采用液相色谱法研究了La(Ⅲ)对紫外辐射(UV-B:0.15W·cm-2,0.45W·cm-2)胁迫下大豆(Clycine max)幼苗类黄酮成分的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20mg·L-1La能明显提高大豆幼苗的类黄酮含量但不改变其成分;UV-B处理下大豆幼苗类黄... 采用液相色谱法研究了La(Ⅲ)对紫外辐射(UV-B:0.15W·cm-2,0.45W·cm-2)胁迫下大豆(Clycine max)幼苗类黄酮成分的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20mg·L-1La能明显提高大豆幼苗的类黄酮含量但不改变其成分;UV-B处理下大豆幼苗类黄酮含量增加但机理与La(Ⅲ)不同,低剂量UV-B(0.15W·cm-2)下大豆幼苗类黄酮成分无变化,而高剂量(0.45W·cm-2)下其成分产生调整,合成更多种类的黄酮类物质;La(Ⅲ)UV-B处理组类黄酮含量同对应的UV-B处理组近似,惟在各自对应时段的增幅前者大于后者。表明La(Ⅲ)具有提高大豆幼苗类黄酮含量、缓解UV-B辐射伤害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III) UV-B辐射 大豆幼苗 类黄酮
下载PDF
微波提取法优选海州常山叶总黄酮的提取工艺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颖 杨舸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18-122,共5页
以海州常山干叶粉末为试材,采用微波技术提取总黄酮粗品,并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样品液黄酮含量,以总黄酮提取量为考察指标,研究了料液比、乙醇浓度、提取时间和提取温度等工艺条件对提效的影响,设计了4因素3水平正交实验,进一... 以海州常山干叶粉末为试材,采用微波技术提取总黄酮粗品,并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样品液黄酮含量,以总黄酮提取量为考察指标,研究了料液比、乙醇浓度、提取时间和提取温度等工艺条件对提效的影响,设计了4因素3水平正交实验,进一步对提取海州常山叶总黄酮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提取海州常山叶总黄酮较佳的提取条件为预浸泡2h,微波功率200W,提取温度60℃,乙醇溶液浓度70%,料液比1∶35g·mL^(-1),微波提取2次,每次3min,提取总黄酮量达71.15mg·g-1;微波提取技术应用于海州常山叶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可行,该技术可为海州常山植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州常山 黄酮 正交实验 提取
原文传递
Bacterial Cellulose Film Containing Flavonoids from "Sarapee" (Mammea siamensis) Flower Extract Against Salmonella typhimurium TISTR 292
14
作者 Jaruwan Maneesri Payap Masniyom Yutana Pongpiriyadacha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A)》 2012年第1期86-89,共4页
Bacterial cellulose film containing Sarapee (Mammea siamensis) flower extract to against Salmonella typhimurium TISTR 292 was studied. Crude ethanol extract of flower from Sarapee was passed through the column chrom... Bacterial cellulose film containing Sarapee (Mammea siamensis) flower extract to against Salmonella typhimurium TISTR 292 was studied. Crude ethanol extract of flower from Sarapee was passed through the column chromatography in order to separate the flavonoid. The flavonoid content was about 7.97 mg/mL. Bacterial cellulose film produced by ,4cetobacter xylinum TISTR 975 in coconut juice and subsequently to application of a containing different concentration of flavonoid for 12 h and followed by freeze dry The bacterial cellulose film containing Sarapee extract using disc diffusion assay was tested for antimicrobial activity. The result showed that bacterial cellulose film containing 1.2 mg/mL of flavonoid was highly against to S. typhimurium TISTR 292 and the inhibition zone was about 31.07 mm. Investigations of the effect of coating time on incorporation of flavonoid into cellulose film showed that long coating time (12 h) had the inhibition zone closely to short coating time (8 h) with the value of 29.60-30.13 mm. Stored the bacterial cellulose film at room temperature for 7 and 14 days found that the ability to be against S. typhimurium TISTR 292 decreased after 14 days and the inhibition zone was about 22.63 mm. The percentage of ability was remaining about 75.4. 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the bacterial cellulose film has a potential for use as antimicrobial in food ap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TIMICROBIAL bacterial cellulose flavoniod Mammea siamensis Sarapee
下载PDF
越南巨竹竹叶中黄酮的提取纯化初步研究
15
作者 赵丹 肖平 《农产食品科技》 2007年第1期27-30,共4页
本文重点介绍了从越南巨竹竹叶中提取纯化黄酮的工艺,并通过实验分析得出其提取纯化的最佳工艺流程。结果表明:用聚酰胺为吸附层析的装柱材料,样液进样浓度为2.0mg/mL,进样流速1.5mL/min,乙醇浓度80%,流速3.0mL/min,最大... 本文重点介绍了从越南巨竹竹叶中提取纯化黄酮的工艺,并通过实验分析得出其提取纯化的最佳工艺流程。结果表明:用聚酰胺为吸附层析的装柱材料,样液进样浓度为2.0mg/mL,进样流速1.5mL/min,乙醇浓度80%,流速3.0mL/min,最大流量350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叶 黄酮 提取 纯化
下载PDF
黄芩中黄酮类化合物药理学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10
16
作者 梁英 韩鲁佳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9-14,共6页
黄芩及其有效成分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 ,除传统意义上的抗炎、抗变态、抗病毒以及解热和保肝作用外 ,近年来对其抗氧化、抗肿瘤和抗HIV 1病毒的研究日趋深入。为深化对黄芩既往功效的认识 ,发现新的药理作用 ,综述了黄芩中... 黄芩及其有效成分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 ,除传统意义上的抗炎、抗变态、抗病毒以及解热和保肝作用外 ,近年来对其抗氧化、抗肿瘤和抗HIV 1病毒的研究日趋深入。为深化对黄芩既往功效的认识 ,发现新的药理作用 ,综述了黄芩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抗炎、抗菌、抗癌、抗病毒等药理学作用的研究进展情况 ,指出以往的研究多针对黄芩中含量较高的黄酮类化合物 ,且多为正品黄芩 ,对黄芩的进一步研究应注意到黄芩中含量相对较低的黄酮类化合物 ,其潜在的药理作用有待于研究和开发 ,同时还应注重研究黄芩黄酮类化合物所具有的药理活性的化学理论基础及其作用机制。黄芩配合物生物活性也是今后的研究方向。在黄芩黄酮类化合物药理作用明确的前提下 ,为生产无公害“绿色畜禽产品”应进行其在饲料添加剂方面的应用研究 ,推动中草药添加剂的研究与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 黄酮类化合物 药理学作用 有效成分 解热作用 保肝作用
下载PDF
刺梨黄酮对实验性糖尿病的预防作用 被引量:26
17
作者 张晓玲 瞿伟菁 +3 位作者 孙斌 张志才 牛伟 泮一峰 《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74-476,共3页
目的:研究刺梨黄酮对四氧嘧啶致实验性高血糖的预防作用。方法:将小鼠随机分成正常、模型和刺梨黄酮三组,正常与模型两组灌胃蒸馏水,刺梨黄酮组灌胃100mg/kgbw刺梨黄酮。灌胃4w后模型组和刺梨黄酮组腹腔注射四氧嘧啶造型,测血清葡萄糖... 目的:研究刺梨黄酮对四氧嘧啶致实验性高血糖的预防作用。方法:将小鼠随机分成正常、模型和刺梨黄酮三组,正常与模型两组灌胃蒸馏水,刺梨黄酮组灌胃100mg/kgbw刺梨黄酮。灌胃4w后模型组和刺梨黄酮组腹腔注射四氧嘧啶造型,测血清葡萄糖、胰岛素、血脂、胰脏抗氧化酶活性、脂质过氧化物(MDA)。结果:刺梨黄酮能非常显著地降低造型后小鼠的血清葡萄糖和甘油三酯,升高血清胰岛素。胰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分别非常显著和显著上升,MDA明显降低。结论:刺梨黄酮能有效保护胰脏免受四氧嘧啶氧化损伤,预防糖尿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酮 四氧嘧啶 预防作用 刺梨 灌胃 实验性糖尿病 正常 胰脏 过氧化氢酶 抗氧化酶活性
下载PDF
黄酮类化合物的药理活性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26
18
作者 陈白灵 《海南医学》 CAS 2012年第9期119-121,共3页
黄酮类化合物广阔分布于植物中,近年来研究显示,其具有多种药理活性。本文对黄酮类化合物在抗炎、抗菌和抗病毒、抗肿瘤、抗氧化自由基等方面的药理活性进行综述。
关键词 黄酮类化合物 药理活性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不同黄秋葵花中总黄酮的提取和含量测定 被引量:19
19
作者 胡帅 张骋 +8 位作者 李强 王萍 袁聪颖 万捷 常洪平 王育 陆秀涛 肖文君 郭新红 《激光生物学报》 CAS CSCD 2013年第4期375-378,共4页
通过对超声波法、水浴法、水浴超声波法、水浴微波法四种不同方式辅助提取黄秋葵花中总黄酮的方法进行比较,确定以水浴超声波法辅助提取测定黄秋葵花中总黄酮效果较好.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以芦丁为标准品,样品总黄酮在0.00 ~0.067 ... 通过对超声波法、水浴法、水浴超声波法、水浴微波法四种不同方式辅助提取黄秋葵花中总黄酮的方法进行比较,确定以水浴超声波法辅助提取测定黄秋葵花中总黄酮效果较好.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以芦丁为标准品,样品总黄酮在0.00 ~0.067 mg/mL范围内线性良好,其回归方程为y=12.046x-0.0015,R2 =0.9993.采用水浴超声波法辅助提取、硝酸铝显色法测定11个湘葵品系的样品花中总黄酮含量,结果表明:在11种黄秋葵花样品中,湘葵3号的花中总黄酮含量最高,为5.29%,湘葵8号的花中总黄酮含量最低,为1.70%.上述研究结果为黄秋葵的质量评价及今后的产业化研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秋葵 总黄酮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下载PDF
鹤望兰花青素合成酶基因SrANS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11
20
作者 樊荣辉 黄敏玲 +1 位作者 吴建设 钟淮钦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620-1625,共6页
采用RT-PCR和RACE方法从鹤望兰蓝色花瓣中克隆到1个ANS基因(SrANS)。该cDNA全长1 389 bp(GenBank收录号KC484623),具有完整的开放阅读框(ORF),共1 083个碱基,编码361个氨基酸。与其他物种的氨基酸序列都有一定的同源性,其中与鸢尾的ANS... 采用RT-PCR和RACE方法从鹤望兰蓝色花瓣中克隆到1个ANS基因(SrANS)。该cDNA全长1 389 bp(GenBank收录号KC484623),具有完整的开放阅读框(ORF),共1 083个碱基,编码361个氨基酸。与其他物种的氨基酸序列都有一定的同源性,其中与鸢尾的ANS同源性最高,达到74%。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鹤望兰SrANS与红掌蛋白亲缘关系较近。保守结构域预测表明,该基因编码的蛋白具有典型的ANS蛋白功能结构域,其保守结构域中含有铁离子及2-O-酮戊二酸结合位点,属于2OG-FeII_Oxy双加氧酶超家族。应用半定量PCR分析表明,SrANS在蓝色花瓣中高表达,且在花发育的花蕾中期和始花期表达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鹤望兰 花青素合成酶 类黄酮生物合成 基因克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