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探五行的数学模式 被引量:7
1
作者 戴永生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0期451-453,共3页
五行有图有数,与“洛书”九数,“河图”十数相连,能阐明“五行有序”,万物化生之理;以“集合”、“矩阵”、“拓扑学”论五行生克,可归纳出数学模式。这些内容均从不同方面对五行学说进行了数图符号与文字描述的信息转换,从而达... 五行有图有数,与“洛书”九数,“河图”十数相连,能阐明“五行有序”,万物化生之理;以“集合”、“矩阵”、“拓扑学”论五行生克,可归纳出数学模式。这些内容均从不同方面对五行学说进行了数图符号与文字描述的信息转换,从而达到以数思辨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行 数学模式 以数思辨
下载PDF
基于五行学说探析胃强脾弱证辐辏治法 被引量:1
2
作者 解维健 朱晓林 +2 位作者 王太然 薛晔 张云松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96-501,共6页
胃强脾弱是一种以脾虚为本、胃亢为标的慢性脾胃疾病中的疑难病证。此证发生时,脾胃功能失调,其提供精微物质、濡养全身的复合功能减低,进而使得其他功能失调,多个脏腑受损,累及全身各部。基于五行学说,我们对胃强脾弱证的病机进行了探... 胃强脾弱是一种以脾虚为本、胃亢为标的慢性脾胃疾病中的疑难病证。此证发生时,脾胃功能失调,其提供精微物质、濡养全身的复合功能减低,进而使得其他功能失调,多个脏腑受损,累及全身各部。基于五行学说,我们对胃强脾弱证的病机进行了探赜和解读,认为胃强脾弱证是以“土”行为中心的五行功能异常、关系紊乱的综合征,明确胃强脾弱证的4种基础分型和相关辐辏治法,在主治“土”行的基础上,对其他四行功能加以综合调节。在临床实践中,将辐辏治法与传统的健脾和胃治法联合应用,进行整体化治疗,明显提高疗效,为相关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行学说 胃强脾弱 疑难病证 辐辏治法
原文传递
对中医五行构式的横向观察与思考 被引量:4
3
作者 温长路 温武兵 《河南中医》 2000年第1期5-10,共6页
研究五行学说,利用纵横结合的手段,把中医王行构式归纳为一元平面构式、二元平面构式、三元平面构式、多元立体构式,以期形成比较完备的理论框架。
关键词 中医学 五行学说 五行构式 横向观察
下载PDF
从祭祀走向中医:两汉时期五脏、五行配属模式转换原因探寻 被引量:4
4
作者 程佩 胡素敏 沈秋莲 《医学与哲学》 2019年第4期77-80,共4页
先秦时期,以古代祭礼中动物内脏排列方位对应五方为基础,五脏与五行的配属模式是以脾属木,肺属火,心属土,肝属金,肾属水。汉代以后,五脏与五行的配属模式却发生了巨大转换,变为肝属木,心属火,肺属金,肾属水,脾属土。后者的五脏五行配属... 先秦时期,以古代祭礼中动物内脏排列方位对应五方为基础,五脏与五行的配属模式是以脾属木,肺属火,心属土,肝属金,肾属水。汉代以后,五脏与五行的配属模式却发生了巨大转换,变为肝属木,心属火,肺属金,肾属水,脾属土。后者的五脏五行配属模式在中医理论中被定型并被沿用至今。反而是先秦时期的五脏、五行配属模式渐为后人遗忘。两汉时期五脏、五行配属模式的转换,并非出于偶然,而是诸多因素造成的结果。其中包含着政治文化的影响、医疗实践的检验和解剖学的式微等历史深层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脏 五行 配属模式 政治文化 解剖学
下载PDF
论董仲舒的五行思想 被引量:3
5
作者 刘国民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CSSCI 2004年第4期67-72,共6页
五行之间具有相胜与相生两种作用。战国后期,邹衍根据五行之间的相胜(相克)作用解释历史朝代的转移。西汉中期,董仲舒创立了五行相生说,以五行之间的相生作用解释儒家“忠”、“孝”的人伦准则。董仲舒以天之五行解释人之五官、五常、五... 五行之间具有相胜与相生两种作用。战国后期,邹衍根据五行之间的相胜(相克)作用解释历史朝代的转移。西汉中期,董仲舒创立了五行相生说,以五行之间的相生作用解释儒家“忠”、“孝”的人伦准则。董仲舒以天之五行解释人之五官、五常、五事,把五官、五常、五事组入到五行构架中形成了“五行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仲舒 五行思想 人伦道德 五行相生说 五行范式 儒家思想
下载PDF
从六十四卦排序看不同的易学思想 被引量:2
6
作者 苏永利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0-36,共7页
在六十四卦的多种排序之中,传本《周易》卦序、京房八宫卦序和宋人伏羲卦序最为突出。它们分别代表了三种治易思想:阴阳、五行、图数。易学在传统上被划分为象数与义理两类。通过对三种卦序及其相关思想的研究,我们认识到,易学研究所呈... 在六十四卦的多种排序之中,传本《周易》卦序、京房八宫卦序和宋人伏羲卦序最为突出。它们分别代表了三种治易思想:阴阳、五行、图数。易学在传统上被划分为象数与义理两类。通过对三种卦序及其相关思想的研究,我们认识到,易学研究所呈现的实际上是以象数与义理的两分法为经,以《周易》经传文、五行原理与图数的三分法为纬所形成的纵横交错的学术形态。所谓学术流派之分只是治学特色的区别,学者唯有综合运用各种手段才能充分认识易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卦序 阴阳 五行 图数 象数 义理
下载PDF
中医传统疗法临床试验设计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1
7
作者 杨永菊 张宇鹏 +1 位作者 王野 关雪峰 《中医药导报》 2016年第16期9-11,共3页
分析我国现有的中医传统疗法试验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将现有的问题归纳总结为影响传统疗法临床试验效果的5个要素:疗效评价、多中心、随机、盲法安慰剂、评价指标。利用金字塔模式分析方法,分析五要素之间的关系及对疗效评价效果的影响。
关键词 传统疗法 疗效评价 五要素 试验设计 金字塔模式
下载PDF
隔药灸联合中医五行手指操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8
作者 皮桂芳 张月娟 +3 位作者 薛柯 刘娟 刘梨 陈青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8期1415-1421,共7页
目的探讨隔药灸联合中医五行手指操改善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寒湿痹阻型R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予以来氟米特片、艾拉莫德片、塞来昔布胶囊口服;观察组在对... 目的探讨隔药灸联合中医五行手指操改善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寒湿痹阻型R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予以来氟米特片、艾拉莫德片、塞来昔布胶囊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隔药灸联合中医五行手指操,其中隔药灸选取脾俞、阳陵泉、腰阳关、命门及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上的阿是穴,每日1次,每次30 min。两组均治疗10 d。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炎症指标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健康评估问卷(health assessment questionnaire,HAQ)、中医证候积分,并于治疗后评定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ESR、CRP、SAS、HAQ及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P<0.01),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0.00%,高于对照组的55.56%(P<0.01)。结论隔药灸联合中医五行手指操能改善寒湿痹阻型RA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寒湿痹阻 隔药灸 中医五行手指操 临床疗效 中医证候积分 生存质量
下载PDF
基于经络学说的五音疗疾机制 被引量:28
9
作者 林法财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65-468,共4页
研究五音的经络学机制对五行音乐疗效的发挥有重要意义.五音与经络腧穴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五行理论将经络赋予五音属性,使五音与经络形成了对应关系.从经络学说角度探寻了五音的作用机制、经络穴位的五音属性、五音诊断与治疗,以及子... 研究五音的经络学机制对五行音乐疗效的发挥有重要意义.五音与经络腧穴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五行理论将经络赋予五音属性,使五音与经络形成了对应关系.从经络学说角度探寻了五音的作用机制、经络穴位的五音属性、五音诊断与治疗,以及子午流注择时施乐方法,为五行音乐机制的揭示奠定基础,为五音临床应用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并为因时施乐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络学说 五行音乐 音乐疗法 五音疗疾 因时施乐 辨证施乐
原文传递
《内经》的河图五行模式及几个相关问题的解析 被引量:22
10
作者 孙广仁 高博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9年第11期2259-2261,共3页
讨论了《内经》的河图五行模式,指出河图五行模式是《内经》成书时就已采用的五行模式,以此五行模式可清晰地解释五脏的太少阴阳属性,脾为至阴,脾为孤脏,脾主四时等难题,并能阐释脏气的升降运动及脾胃为枢的临床指导意义。
关键词 河图 五行模式 太少阴阳 孤脏 至阴 脾主四时 脏气升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