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项羽调整各路诸侯的疆域及其意图 被引量:3
1
作者 邓飞龙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6年第1期63-67,71,共6页
项羽进入关中后,主持了分封,对各路诸侯所辖的势力范围,做了很大调整。结合汉初各功臣的传记和《高祖功臣表》保存的史料可以对楚汉之际诸侯的封域有更加清晰的认识。项羽调整各路诸侯的疆域,意图以彭城掌控楚地,又保证函"谷关-荥... 项羽进入关中后,主持了分封,对各路诸侯所辖的势力范围,做了很大调整。结合汉初各功臣的传记和《高祖功臣表》保存的史料可以对楚汉之际诸侯的封域有更加清晰的认识。项羽调整各路诸侯的疆域,意图以彭城掌控楚地,又保证函"谷关-荥阳"这一交通要道的畅通;肢解秦国与齐国,支配入关轴线南北的诸侯王。这样他便实现了防范关中与齐国,同时控制全局的战略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项羽 诸侯 封域 意图
下载PDF
西汉诸侯王墓封护及相关问题浅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刘尊志 《中原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9-37,共9页
西汉时期,诸侯王墓葬针对墓葬封护采取了较多的措施和方法,以达到保护墓葬及其他相关目的。因墓葬时代和形制、具体设施和需要等的不同,封护的方法和使用的材料等均存在诸多差异,体现出时代、地域及诸侯国之间差别的同时又较多地反映出... 西汉时期,诸侯王墓葬针对墓葬封护采取了较多的措施和方法,以达到保护墓葬及其他相关目的。因墓葬时代和形制、具体设施和需要等的不同,封护的方法和使用的材料等均存在诸多差异,体现出时代、地域及诸侯国之间差别的同时又较多地反映出当时的科学技术、丧葬思想和等级差别,并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汉代诸侯王墓葬的继承、创新和发展演变等相关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 诸侯王 墓葬 封护
原文传递
春秋时期贵族实行媵妾、侄娣婚制吗? 被引量:1
3
作者 蔡锋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1-117,共7页
尽管所谓的姊妹相依、姑侄共从、联翩共嫁一位诸侯的"一娶九女"的媵妾侄娣婚被古儒奉为春秋时贵族婚姻生活的"金典玉律",但细审典籍,不难发现其破绽百出。媵妾婚不仅与当时诸侯的婚姻生活的事实不符,而且与贵族的... 尽管所谓的姊妹相依、姑侄共从、联翩共嫁一位诸侯的"一娶九女"的媵妾侄娣婚被古儒奉为春秋时贵族婚姻生活的"金典玉律",但细审典籍,不难发现其破绽百出。媵妾婚不仅与当时诸侯的婚姻生活的事实不符,而且与贵族的婚姻等级礼制相违,没有存在的合理性。并且,所谓的侄娣婚俗,仅仅见于部分贵族的婚姻生活中,不能称其为婚制。确切地说,春秋时期贵族的婚姻形态应该是以多妾制为补充的一夫一妻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诸侯 媵妾婚 侄娣婚 一夫多妾制
下载PDF
先秦时期“一二+NP”的特殊意义
4
作者 郭浩瑜 《励耘语言学刊》 CSSCI 2016年第1期89-95,共7页
先秦时期有一种“一二+NP”结构,其NP往往是亲属名词,常用于周王与诸侯、诸侯与诸侯的对话中,指称同姓或异姓的诸侯,从而表达出一种对称谓对象的亲近、尊敬之意。这是一种带有时代特色的语言结构,它随着周朝的礼乐崩坏以及诸侯国之间... 先秦时期有一种“一二+NP”结构,其NP往往是亲属名词,常用于周王与诸侯、诸侯与诸侯的对话中,指称同姓或异姓的诸侯,从而表达出一种对称谓对象的亲近、尊敬之意。这是一种带有时代特色的语言结构,它随着周朝的礼乐崩坏以及诸侯国之间互相吞并的不断加剧而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 一二 亲属称谓 诸侯国 概数
下载PDF
《公羊传》的大一统思想 被引量:5
5
作者 黄开国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9,共5页
大一统是《公羊传》最重要的政治思想。文王之正是大一统的内核,包含三层含义,对《公羊》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也是其现实批判的根据。大一统有文王之正的理想性一面,也有尊王的现实性一面。面对春秋战国的社会现实,《公羊传》的大... 大一统是《公羊传》最重要的政治思想。文王之正是大一统的内核,包含三层含义,对《公羊》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也是其现实批判的根据。大一统有文王之正的理想性一面,也有尊王的现实性一面。面对春秋战国的社会现实,《公羊传》的大一统以实与文不与,实际肯定诸侯的专杀、专讨、专封,将大一统的希望寄托在齐桓公之类的人物身上,带有否定分封政治制度的历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羊传 大一统 尊王 诸侯专杀
下载PDF
苏轼三国诸侯论探微 被引量:1
6
作者 张钊 向丽妃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10期9-15,共7页
苏轼乃一代通才,兼善文史,尤喜《三国》。他对曹操、刘备、孙权、袁绍、董卓等三国诸侯的论述占有相当的比重,形成了独到的“三国诸侯论”,具体表现是其所推崇的为君之道。随着人生经历的发展和现实环境的变迁,苏轼凭借史论、史评、经... 苏轼乃一代通才,兼善文史,尤喜《三国》。他对曹操、刘备、孙权、袁绍、董卓等三国诸侯的论述占有相当的比重,形成了独到的“三国诸侯论”,具体表现是其所推崇的为君之道。随着人生经历的发展和现实环境的变迁,苏轼凭借史论、史评、经解、诗歌等形式从三方面探讨三国诸侯:其一,分析曹操在军事层面失利于孙刘、攻灭袁氏的原因,认定战略决胜的关键在于料敌;其二,分析曹操、袁绍、孙权对各自臣佐进谏的态度,认定安稳内政的关键在于包容;其三,分析曹操、董卓的残暴与刘备的宽仁,认定治理天下的关键在于仁义——这既是苏轼所推崇的为君之道,亦是其三国诸侯论的现实性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三国诸侯论 曹操
下载PDF
《诗经·豳风·七月》考论
7
作者 崔文恒 《阴山学刊》 2011年第1期35-41,共7页
考辨《诗经·豳风·七月》中的"殆及公子同归",非郭老所言的害怕被公子带回去遭受侮辱,而是害怕被集中起来作为公子的陪嫁媵妾。辨析中国古代历史分期,非郭老所言中国的封建社会产生于"春秋战国之交",而是... 考辨《诗经·豳风·七月》中的"殆及公子同归",非郭老所言的害怕被公子带回去遭受侮辱,而是害怕被集中起来作为公子的陪嫁媵妾。辨析中国古代历史分期,非郭老所言中国的封建社会产生于"春秋战国之交",而是范文澜先生所主张的"西周初年"。诗歌的内容为从衣食住行的基本生活要素,述写了新的生产关系和生产水平;运用对比的手法揭示了农奴遭受沉重剥削的历史事实。是典型的"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叙事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豳风·七月》 公子 历史分期 诗歌内容
下载PDF
“九合諸侯”之“九”辨正
8
作者 李輝 《汉语史研究集刊》 CSSCI 2017年第1期200-215,共16页
《論語·憲問》中'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歷來各家對於'九'的解釋都不同。從宇義與用法上可大致分為兩大類。'九'之宇義:1)實數之說,2)虛數之說,3)聚合義之説説説;'九'之用法:1)假借... 《論語·憲問》中'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歷來各家對於'九'的解釋都不同。從宇義與用法上可大致分為兩大類。'九'之宇義:1)實數之說,2)虛數之說,3)聚合義之説説説;'九'之用法:1)假借之說,2)同源通用之說。本文首先對各家觀點進行概述,分別其異同;之後通過對於'九''勼''糾''鳩'音形義的分析,並且根據行文進行語法上的推理,從而證明'九'本宇似當為'勼','九'與'糾'乃是同源通用,且'九合'解釋為'糾合'之義為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合諸侯
原文传递
这个“太后”不简单 被引量:1
9
作者 迟旭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61-,共1页
芈月不是一个简单的女人,从为子夺位的过程就可以看出,她并非表面上的"弱质",对于任何不将其放入眼中的人,她必将让其自尝苦果。当了太后的芈月也不闲着,这个三十岁的成熟美妇人趁着儿子继位义渠王前来道贺的时候随便勾引了一... 芈月不是一个简单的女人,从为子夺位的过程就可以看出,她并非表面上的"弱质",对于任何不将其放入眼中的人,她必将让其自尝苦果。当了太后的芈月也不闲着,这个三十岁的成熟美妇人趁着儿子继位义渠王前来道贺的时候随便勾引了一下,便又生了两子,从此以自己的色相牵制着义渠的发展,公元前272年宣太后大义灭亲,一举灭亡秦国大患义渠,使秦国再无后顾之忧,她的功劳不逊于张仪、司马错攻取巴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 芈月 诸侯 论语
下载PDF
“诸侯不再娶”与“惠公再娶”之间的理论张力分析
10
作者 崔锁江 《蚌埠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20-26,共7页
春秋时代诸侯婚姻制度主要包括嫡夫人制、媵妾制、不再娶制。《公羊传》提出“诸侯不再娶”的义理,维护了嫡夫人制与嫡子继承制,防止出现废立之事。春秋多次出现因诸侯再娶造成的争位现象,《春秋》对此以不书进行避讳。《公羊传》提出... 春秋时代诸侯婚姻制度主要包括嫡夫人制、媵妾制、不再娶制。《公羊传》提出“诸侯不再娶”的义理,维护了嫡夫人制与嫡子继承制,防止出现废立之事。春秋多次出现因诸侯再娶造成的争位现象,《春秋》对此以不书进行避讳。《公羊传》提出“子以母贵、母以子贵”的理论进行灵活处理,后世学者肯定了“诸侯不再娶”的理论价值,这对于现代一夫一妻婚姻制度有所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羊传》 《春秋》 诸侯 惠公再娶 诸侯不再娶
下载PDF
论春秋政治礼俗背景下的“诸侯自主诗乐”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辉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84-90,共7页
宗周礼乐文明对地方诸侯有强大的典范作用。西周时期,诸侯国得到王朝的"赐乐""颁诗",并未发展出具有自身特色的诗乐。到春秋时期,礼崩乐坏,诸侯国在更为开放多元的政治礼俗环境下,开始通过"特制"和"... 宗周礼乐文明对地方诸侯有强大的典范作用。西周时期,诸侯国得到王朝的"赐乐""颁诗",并未发展出具有自身特色的诗乐。到春秋时期,礼崩乐坏,诸侯国在更为开放多元的政治礼俗环境下,开始通过"特制"和"采录"两种渠道创制"诸侯自主的诗乐",以符合本国典礼歌唱和娱乐审美的需要。在这一礼俗环境和诗乐机制下,春秋诸侯诗乐并不局限于讽谏的功能目的,因此,传统有关《国风》"乱诗""淫诗"的政治道德性评价也值得驳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诸侯自主诗乐 特制 采诗 风诗 新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