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白、神话与女性叙述——论露易丝·格吕克的诗歌创作 被引量:9
1
作者 宋宁刚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CSSCI 2019年第1期123-128,共6页
露易丝·格吕克善于把女性的种种感受呈现在诗中。她不是零碎、松散地书写表达自己,而是在写作中探索并形成自己"组诗体"的写作样式,其诗作呈现出整体性与结构性的面貌。虽然格吕克从自白派诗歌起步,但是不同于自白派诗... 露易丝·格吕克善于把女性的种种感受呈现在诗中。她不是零碎、松散地书写表达自己,而是在写作中探索并形成自己"组诗体"的写作样式,其诗作呈现出整体性与结构性的面貌。虽然格吕克从自白派诗歌起步,但是不同于自白派诗歌的写作方式。她将神话传说、文学等经典文化典故融入带有自传色彩的诗行,"重写"或"颠覆性"、创造性地"改写"和化用了经典与典故,将之拿来为自己所用,为她所借用的对象赋予了新意。格吕克的诗歌创作有突出的女性视角,一方面细腻地展现了女性的内心世界及其命运,另一方面也因为其内在的丰富与复杂,更加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具有普遍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易丝·格吕克 自白 神话“重写” 女性诗歌
下载PDF
1980年代以来我国女性诗歌的戏剧化追求
2
作者 赵树勤 胡乐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5-114,共10页
1980年代以来,中国女性诗歌在戏剧化追求方面展现出独特魅力。英美戏剧理论认为戏剧与诗歌在文学性质层面密不可分。这一理论在中国的译介与传播,使得1980年代以来我国女性诗人在诗歌创作过程中有意识地展开了戏剧化追求,具体表现为三... 1980年代以来,中国女性诗歌在戏剧化追求方面展现出独特魅力。英美戏剧理论认为戏剧与诗歌在文学性质层面密不可分。这一理论在中国的译介与传播,使得1980年代以来我国女性诗人在诗歌创作过程中有意识地展开了戏剧化追求,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其一,在叙事演绎的过程中,女性诗人时常利用戏剧性冲突聚合构建诗歌的情绪峰点。女诗人们以冲突为核心,展现“我”与外我的对抗性冲突及生活本质中的自我认知。其二,在语言技法的运用上,女性诗歌偏爱舞台上常见的口语式语言,通过观演元语言角度来增添诗歌的艺术表达维度,呈现出独有的狂欢化现象。其三,在进行戏剧剧场经验的化用时,女性诗歌追求视觉要素的革命和听觉要素的冲击,积极推行诗剧实践,以解读“人生如戏”的戏剧式隐喻。从“剧场思维”到“诗剧实践”,女性诗歌在戏剧化追求中不断创新发展,丰富了叙事手法,拓宽了表达领域。这些实践不仅展现了诗歌艺术的独特魅力,更体现了我国女性诗人对现实世界的敏锐洞察和人文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诗歌 女性诗人 戏剧化追求
原文传递
民族性:浓、淡、无多元相存──论20世纪末期少数民族女诗人现代汉语诗的抒情倾向 被引量:5
3
作者 王珂 《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42-48,共7页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是现代汉诗中的女性诗歌繁荣的时代 ,民族女诗人成为其中重要的力量。由于生存环境及所受的汉化教育不同 ,这一时期的民族女诗人的汉语诗歌写作出现了不同的抒情倾向 ,诗中的民族性的含量各有差异 ,初步形成了纯粹的民...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是现代汉诗中的女性诗歌繁荣的时代 ,民族女诗人成为其中重要的力量。由于生存环境及所受的汉化教育不同 ,这一时期的民族女诗人的汉语诗歌写作出现了不同的抒情倾向 ,诗中的民族性的含量各有差异 ,初步形成了纯粹的民族的、将本民族与普遍的人性结合的、只是抒情方式及书写方式具有民族气质的、与汉族诗人无异没有民族特质的四种抒情倾向。这些抒情倾向可以给 2 1世纪的民族诗歌带来启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性 女性诗歌 现代汉诗 汉化 抒情倾向
下载PDF
士大夫文化视角中的中国古代女性诗歌发展史 被引量:5
4
作者 钱志熙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5-107,158,共14页
中国古代女性诗歌发源于原始歌谣,从歌谣、风诗到汉代乐府及五言,女性在诗歌史上的地位,近乎可与男性平分秋色。魏晋以降,随着士族及其文化、文学传统的确立,女性诗歌开始进入主要依附士大夫文学的发展阶段,在唐、宋、明、清各代,其均... 中国古代女性诗歌发源于原始歌谣,从歌谣、风诗到汉代乐府及五言,女性在诗歌史上的地位,近乎可与男性平分秋色。魏晋以降,随着士族及其文化、文学传统的确立,女性诗歌开始进入主要依附士大夫文学的发展阶段,在唐、宋、明、清各代,其均有与当时士大夫文化联系的不同方式,与封建时代后期的士族制度的变化也有同步趋势。同时,与男性文人群体的阶层化相似,中国古代的女性文学家群体中也存在阶层化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文学 女性诗歌 士大夫文化
原文传递
宋代女性词的传播与接受 被引量:1
5
作者 黄敏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5期36-39,共4页
从传播学的新视角研究宋代女性词,发现宋代女性词的传播与接受具有自身的特点和互动关系,从传播方式上看,因传播媒介的不同可分为三种传播范式:书面文字传播、合乐歌唱传播、题写刻录传播。在接受类型上,宋代女性词在传播过程中,因传播... 从传播学的新视角研究宋代女性词,发现宋代女性词的传播与接受具有自身的特点和互动关系,从传播方式上看,因传播媒介的不同可分为三种传播范式:书面文字传播、合乐歌唱传播、题写刻录传播。在接受类型上,宋代女性词在传播过程中,因传播方式、传播对象、传播目的、传播环境等不同因素,形成的接受差异主要可归纳为三种:休闲娱乐型接受、审美鉴赏型接受和情感认同型接受。同时,各种传播范式和接受类型之间又存在复合交叉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女性词
下载PDF
俄国白银时代诗歌的萨福——米拉·洛赫维茨卡娅
6
作者 邹璐薇 《俄罗斯文艺》 2023年第2期29-37,共9页
米拉·洛赫维茨卡娅是19世纪80年代末至20世纪初俄国杰出的女诗人,她以“萨福体”抒情诗步入文坛,对俄罗斯女性诗歌进行了从主题到抒情主体的革新。洛氏对萨福的学习效仿与白银时代对古希腊罗马文化思想的积极汲取密不可分,人的复... 米拉·洛赫维茨卡娅是19世纪80年代末至20世纪初俄国杰出的女诗人,她以“萨福体”抒情诗步入文坛,对俄罗斯女性诗歌进行了从主题到抒情主体的革新。洛氏对萨福的学习效仿与白银时代对古希腊罗马文化思想的积极汲取密不可分,人的复兴在洛诗里表现为作为抒情主体的女性及对其身体爱欲的诚实书写。洛氏是俄国白银时代诗歌第一位萨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赫维茨卡娅 萨福 女性诗歌 爱欲 女性抒情主体
原文传递
新媒介时代女性诗歌的现代性书写
7
作者 徐杰 《武陵学刊》 2023年第6期83-90,共8页
新媒介时代的女性诗歌写作身处西方话语、本土经验和媒介逻辑的三方博弈之中。它通过女性主体意识、女性身体经验和形而上学的语言体验建构着悖论性、冲突性和多元性的文化现代性。女性诗歌的现代性意识体现为以身体/直觉的诗性话语反... 新媒介时代的女性诗歌写作身处西方话语、本土经验和媒介逻辑的三方博弈之中。它通过女性主体意识、女性身体经验和形而上学的语言体验建构着悖论性、冲突性和多元性的文化现代性。女性诗歌的现代性意识体现为以身体/直觉的诗性话语反抗理性/现代性的男权中心意识形态。女性诗歌和文化现代性的关系主要涉及三个面:对男性中心话语进行反抗的“女性意识”;诗人独有的生理和心理经验形成的特有的“女性经验”;更倾向于宗教体验写作的女性诗人的“直觉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世纪 女性诗歌 现代性
下载PDF
时代的同行者——论吴颖丽的诗艺表现向度
8
作者 阿茹汉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38-48,共11页
吴颖丽是新时期达斡尔族女性诗歌史上颇具影响力的诗人。她以草原地理空间、民族历史文化、个体经验与记忆为路径的诗艺实践,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输送了宝贵的草原与达斡尔民族文化元素,拓宽了包括达斡尔族女性诗歌在内的民族文学的... 吴颖丽是新时期达斡尔族女性诗歌史上颇具影响力的诗人。她以草原地理空间、民族历史文化、个体经验与记忆为路径的诗艺实践,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输送了宝贵的草原与达斡尔民族文化元素,拓宽了包括达斡尔族女性诗歌在内的民族文学的表义空间,体现了颇为鲜明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证了诗歌是助力于筑构共有精神家园的文化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吴颖丽 达斡尔族 女性诗歌
下载PDF
Lyricism, the Veneration of Feeling, and Narrative Techniques in the Poetry Talks of the Southern Society
9
作者 LIN Hsiang-ling 《Frontiers of Literary Studies in China-Selected Publications from Chinese Universities》 2018年第2期324-350,共27页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voluminous "poetry talks" (shihua) written by Southern Society (Nanshe) members and focuses on two tendencies in these discourses: The general cult of sentimentality and the narrative st...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voluminous "poetry talks" (shihua) written by Southern Society (Nanshe) members and focuses on two tendencies in these discourses: The general cult of sentimentality and the narrative strategy on women's poetry. These poetic discourses succeeded the language of traditional literary criticism, but also exhibited ideals of the new epoch. As a rebellion to the qing imperial standard on measured and learned poetry, Southern Society poets took instead as their role models eccentric and iconoclastic poets who "venerated feelings." The cult of sentimentality continued the trend of individual liberation from the late Ming and further showed a collective discourse that promoted a new kind of revolutionary subjectivity. These authors were also fond of collecting sentimental stories about female poets. More than being traditional "talented women," these poets exhibited a diversity of female roles in an era of libe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uthern Society (Nanshe) poetry talks (shihua) veneration of feelings lyric tradition female poetry
原文传递
英国浪漫主义女性诗歌的当代经典化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欣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82-85,共4页
在文学“经典”问题被解构与重构的当代西方,新浪漫主义研究开始对女性诗歌进行再解读与再接受,使其逐渐走向经典化。针对这种文学现象,本文从不同角度分析英国浪漫主义女性诗歌当代经典化的原因与表征。分析表明女性诗歌的政治表征... 在文学“经典”问题被解构与重构的当代西方,新浪漫主义研究开始对女性诗歌进行再解读与再接受,使其逐渐走向经典化。针对这种文学现象,本文从不同角度分析英国浪漫主义女性诗歌当代经典化的原因与表征。分析表明女性诗歌的政治表征与社会功用、艺术成就与诗学贡献,促成了英国浪漫主义女性诗歌的当代经典化;女性诗歌进入当代学者的研究视域并入选了文学教材与经典选集,推动了英国浪漫主义女性诗歌的当代经典化。但是,正在经历经典化的女性诗歌能否成为经典依然需要时间来评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浪漫主义 女性诗歌 经典化
原文传递
珀涅罗珀的织物——格丽克《草场》对荷马史诗《奥德赛》的改写 被引量:3
11
作者 曾巍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9-50,共12页
新晋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国女诗人露易丝·格丽克的诗集《草场》,通过对荷马史诗《奥德赛》的创造性改写,讲述了一个面临婚姻危机的当代女性的故事。讲述者珀涅罗珀,在神话、虚构、现实三个层面来回穿梭,编织出多重指涉的故事世界... 新晋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国女诗人露易丝·格丽克的诗集《草场》,通过对荷马史诗《奥德赛》的创造性改写,讲述了一个面临婚姻危机的当代女性的故事。讲述者珀涅罗珀,在神话、虚构、现实三个层面来回穿梭,编织出多重指涉的故事世界。与叙事交织的多声部抒情,借用了歌剧的整体框架,表演者珀涅罗珀,在多种情绪与音域间来回切换,展现了出神入化的转音技巧。诗人运用隐喻、反讽、戏仿等修辞术,在语言的横组合轴与纵聚合轴构造的语义体系,以及语音、韵律、节奏等诸体系共同形成的网状结构中,将文本编织成别具一格的艺术品,创立了独特的语言风格。珀涅罗珀的编织者形象,可以看作从事虚构性写作的女性的古老原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易丝·格丽克 女性诗歌 《草场》 《奥德赛》 改写
原文传递
20世纪中国女性诗歌主体意识发展概观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蓉 《浙江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18-22,共5页
女性主体意识在女性文学中的产生和发展建构了中西方女性文学的现代化进程。对于女性诗歌来说,女性主体意识构成其灵魂。以女性主体意识为视角,20世纪中国女性诗歌的发展将呈现出一些新的风貌。
关键词 20世纪 中国 女性诗歌 主体意识 发展
下载PDF
女性诗歌叙述视角的演变与创作的式微 被引量:3
13
作者 何蕾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96-101,105,共7页
在中国古典诗歌史上,女性题材的作品占有较大比重。随着叙述视角从最初的女性自述逐渐转向男性代言,女性题材诗歌的内容与艺术也随之发生变化。女性自述的诗歌作品情感真实、艺术风格朴素,而男性代言的诗歌多华丽绮靡之作。在主题上,两... 在中国古典诗歌史上,女性题材的作品占有较大比重。随着叙述视角从最初的女性自述逐渐转向男性代言,女性题材诗歌的内容与艺术也随之发生变化。女性自述的诗歌作品情感真实、艺术风格朴素,而男性代言的诗歌多华丽绮靡之作。在主题上,两者之间也有较大差异,男性代言视角下的女性往往是柔弱无力的审美对象,而在女性自述的作品中,女性形象则丰满得多。女性题材诗歌作品叙述视角的变化是女性诗歌创作式微的伴生物,而女性诗歌创作式微的主要原因在于社会环境对女性的压抑与禁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诗歌 叙述视角 式微
下载PDF
从“构象”及“词意与文化构建”探讨中国古代女性诗人诗词翻译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清贵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48-55,共8页
中国古代女性诗词在意象选择、修辞及词的运用、节奏、声律与情感的表现,以及写作方式、主题表现方面都有其独特性。女性诗人擅“白描”、重“兴象”,通过运用比兴手法,在自然景物中寄托自己的情思,以达到情与景浑、意在言外。女子诗词... 中国古代女性诗词在意象选择、修辞及词的运用、节奏、声律与情感的表现,以及写作方式、主题表现方面都有其独特性。女性诗人擅“白描”、重“兴象”,通过运用比兴手法,在自然景物中寄托自己的情思,以达到情与景浑、意在言外。女子诗词中“物”、“景”、“情”占据了大量位置,并成为构象的三个要素,女子诗词往往通过这三者的“叠加”、“留白”,烘托气氛,以立体思维方式构建清晰的水墨画方式来映射欲表达的意义,并以此给读者想象空间;女子含蓄而温婉,内敛而情涌的内心世界通过兴象和用词而使其思想与语言浑然一体,从而构建男子占主导地位社会中女子的精神世界。因而女性诗人诗词翻译,必须要在文字转换过程中重视象的构造,重视词意及文化构建,才能得其要领和真谛。在女性诗词翻译中若能将东西方在构象功能上各自的优势结合起来,相辅相成,那么在译文中构建一个真实立体且周全的象,力争语言文化变了,文化内涵和象不变,则未必会是件难事。最后试图从“构象”及“词意与文化构建”两个方面尝试性探索中国古代女性诗人诗词翻译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诗人 女性诗词 翻译理论
下载PDF
1989~2009:中国女性诗歌的家族叙写 被引量:2
15
作者 霍俊明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3-29,共7页
1989年以来中国的女性诗歌无论是在题材、语言、经验、想象力和表现方式上,还是在思想和社会学层面都出现了新的变化。这一变化最为重要的体现就是这一时期的女性诗歌在家族谱系叙事上的差异和新变。部分"70后"和"80后&q... 1989年以来中国的女性诗歌无论是在题材、语言、经验、想象力和表现方式上,还是在思想和社会学层面都出现了新的变化。这一变化最为重要的体现就是这一时期的女性诗歌在家族谱系叙事上的差异和新变。部分"70后"和"80后"女诗人在后工业时代的背景下,在城市与乡土、批判与赞颂中展开的家族叙写,凸显了女性诗歌的历史轨迹和新的美学征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诗歌 家族叙写 “70后”和“80后”
下载PDF
试论当代女性诗歌的“去性别化”写作——以杜涯、翟永明、冯晏的创作为例 被引量:2
16
作者 杜鹏 耿占春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57-161,共5页
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当代女诗人中出现一种“去性别化”的写作倾向,女性写作不再是“脆弱”“敏感”“柔弱”等固化标签的代言词。在当代女诗人中,杜涯、翟永明、冯晏的创作比较独特。杜涯的诗歌从写作初期到现在一直没有明显的性别特... 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当代女诗人中出现一种“去性别化”的写作倾向,女性写作不再是“脆弱”“敏感”“柔弱”等固化标签的代言词。在当代女诗人中,杜涯、翟永明、冯晏的创作比较独特。杜涯的诗歌从写作初期到现在一直没有明显的性别特征,这种“无性别化”写作使她在谈论“女性写作”这个主题时鲜被提及。翟永明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创作中逐渐淡化自己早年提出的“黑夜意识”,转向一种更加广阔、更加注重技术性的写作,这种“去性别化”写作方式,却因其“女性作者”的身份具有一种特殊的吸引力。在冯晏近些年的大部分作品中看不出其女性身份,她将其女性体验极为节制地融入创作中,将其“女性意识”藏在诗歌语言之后,使其语言散发出来一种独特的气息。当代女诗人的这种“去性别化”写作,因其不再依附于情感的宣泄或身体的反应,而体现出艺术特有的思辨性和共振性,从而走向一个更广阔的艺术天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诗歌 “去性别化” 杜涯 翟永明 冯晏
下载PDF
前卫与此在:新世纪先锋诗歌的文本特征 被引量:1
17
作者 宋宝伟 《北方论丛》 2019年第2期56-62,共7页
新世纪先锋诗歌始终坚守和延续以否定、叛逆、实验为显明特征的诗歌精神,切入当代人生存与生命体验中。"低诗歌运动"方式对抗、颠覆诗歌中固化的、陈腐的艺术观念;女性诗人的欲望化的身体写作传达出女性独特的生命意识,并冲... 新世纪先锋诗歌始终坚守和延续以否定、叛逆、实验为显明特征的诗歌精神,切入当代人生存与生命体验中。"低诗歌运动"方式对抗、颠覆诗歌中固化的、陈腐的艺术观念;女性诗人的欲望化的身体写作传达出女性独特的生命意识,并冲击着诗坛的审美思维惯性;荒诞化城市诗歌写作表达了对当下后现代幻象的警觉与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锋诗歌 低诗歌运动 女性诗歌 荒诞写作
下载PDF
千红一哭 万艳同悲——试析贺铸女儿词中的女儿苦 被引量:1
18
作者 齐晶 《潍坊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42-44,49,共4页
贺铸的女儿词更多地反映了其儿女情长的独特个性。其词作中的女性形象无论是纯情少女、凌波美人还是到歌娃舞女、结发夫妻,一生中都在写着一个"苦"字。从无希望的等待之苦、痴情女偏逢薄情郎之苦到红颜易老之苦、红颜薄命之苦... 贺铸的女儿词更多地反映了其儿女情长的独特个性。其词作中的女性形象无论是纯情少女、凌波美人还是到歌娃舞女、结发夫妻,一生中都在写着一个"苦"字。从无希望的等待之苦、痴情女偏逢薄情郎之苦到红颜易老之苦、红颜薄命之苦,贺铸从女性的视角层层递进地映射了男权社会下女性的艰难处境及封建意识对女性和人道的蔑视,从侧面表达出女性从依赖到觉醒的心理历程,笔端所触无一不深婉感人又寓意甚深。他笔下的女性悲剧从个人到社会都承载着作者对那个时代女性命运的同情和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贺铸 女儿词 女性悲剧
下载PDF
谁永远居住在诗歌的体内——试论:作为生命与生活方式的女性诗歌写作 被引量:1
19
作者 沈奇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6期16-22,共7页
诗是女性的。作为"女性元素"的"母性"、"自恋"、"潜意识"、"感性力量"和"趋于虚无化的生命本真",都与诗歌的发生机制息息相关。但诗性生命的最高层面应该是超性别的,由此... 诗是女性的。作为"女性元素"的"母性"、"自恋"、"潜意识"、"感性力量"和"趋于虚无化的生命本真",都与诗歌的发生机制息息相关。但诗性生命的最高层面应该是超性别的,由此才能触及到人类意识之共同的视点和深度,去浑然而真实地把握这个世界。从发生学的角度考察,女性诗歌写作的本质特性,在于女性诗人能够比男性诗人更为本能地居住在诗歌的体内,将其写作锁定于作为生命与生活方式的所在,消解观念的困扰与功利的张望,取得与男性诗歌写作本源性的差异。从角色到本真,从张扬到沉潜;从刻意寻求人世的广度,到返身再探人性的深度;从倾心历史时间的生存,到认领生命时间的生存——经历三个阶段洗礼的当代中国女性诗歌,在重返作为生活与生命方式的写作心理机制,并以"更高的平等和超然"步入新的一个世纪的诗歌进程中,展现出更为广袤而沉着的风格样貌与精神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诗歌 女性元素 生存方式
下载PDF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女性诗歌”的身体转向 被引量:1
20
作者 孙丽君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0-55,共6页
转向身体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女性诗歌"的重要方向之一。对于"第三代"女性诗人而言,身体为遁形的性别压迫机制提供了表现的场域,为表述女性诉求、实现身份认证提供了可能。由于长久失守以及身体自身的不可控性,2... 转向身体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女性诗歌"的重要方向之一。对于"第三代"女性诗人而言,身体为遁形的性别压迫机制提供了表现的场域,为表述女性诉求、实现身份认证提供了可能。由于长久失守以及身体自身的不可控性,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女性诗歌"在急于收复身体的冲动下衍变为一场走向偏锋的身体叙述,其中以翟永明为代表的施魅艺术与以伊蕾为代表的去蔽冲动,构成了身体写作的两大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诗歌” “第三代”诗人 身体 施魅 去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