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口萝卜猪FABPs主要家族基因SNPs筛选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17
1
作者 盘道兴 王振 +5 位作者 杨茂林 廖乔平 杨昌平 吴宇萍 谢海强 刘若余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7-52,共6页
以江口萝卜猪为试验材料构建DNA池,采用直接测序技术对猪L-FABP、I-FABP、H-FABP、A-FABP基因进行SNPs快速筛查,共检测出7个SNPs,分别为intron1-T1745C、exon2-T125C、exon2-A131C、exon2-C153A、exon2-A65T、exon2-G40A、intron3-C65T... 以江口萝卜猪为试验材料构建DNA池,采用直接测序技术对猪L-FABP、I-FABP、H-FABP、A-FABP基因进行SNPs快速筛查,共检测出7个SNPs,分别为intron1-T1745C、exon2-T125C、exon2-A131C、exon2-C153A、exon2-A65T、exon2-G40A、intron3-C65T。其中intron1-T1745C、intron3-C65T位于内含子上;exon2-T125C、exon2-C153A为同义突变;exon2-A131C、exon2-A65T、exon2-G40A为错义突变,分别使编码氨基酸发生Glu→Ala、Lys→Met、Glu→Lys的改变,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突变前后的等位基因频率估算,mR NA二级结构预测,蛋白质二级、三级结构预测分析均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口萝卜猪 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 SNPS 生物信息学
原文传递
齐口裂腹鱼和鲤鱼H-FABP基因的克隆及其表达谱 被引量:13
2
作者 林亚秋 李瑞文 +2 位作者 郑玉才 吉红 刘茂琪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54-560,共7页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H-FABP)的水平与影响肉质性状的肌内脂肪含量有关,鱼类H-FABP的表达水平对其肌内脂肪含量是否相关仍未见报道.本研究获得齐口裂腹鱼和鲤鱼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序列,利用半定...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H-FABP)的水平与影响肉质性状的肌内脂肪含量有关,鱼类H-FABP的表达水平对其肌内脂肪含量是否相关仍未见报道.本研究获得齐口裂腹鱼和鲤鱼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序列,利用半定量RT-PCR分析其表达特性并测定肌内脂肪含量,比较H-FABP基因在不同生活环境的2种鲤科鱼肌内脂肪沉积中的作用.结果显示,齐口裂腹鱼和鲤鱼H-FABP基因的ORF为402 bp,编码133个氨基酸,它们的氨基酸序列相同,与人、猪、小鼠、斑马鱼、大西洋鲑、虹鳟等的同源性为71.3%~90%;H-FABP基因在2种鲤科鱼的心、肌肉、脂肪、肝、脑、脾、肾和鳃等组织中均有表达,肝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它组织(P<0.05),H-FABP基因的肌肉表达谱在齐口裂腹鱼和鲤鱼中存在明显差异:齐口裂腹鱼中的表达随生长发育呈上升趋势,在大体重鱼(500 g)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小体重鱼(P<0.05),其表达与肌内脂肪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370,P<0.05);H-FABP基因在鲤鱼生长发育中呈下降趋势,而小体重鱼(50~60 g)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其它大体重鱼(P<0.05),其表达与肌内脂肪含量呈显著负相关(R=-7.083,P<0.01).据此推测,齐口裂腹鱼和鲤鱼肌肉组织H-FABP基因表达与肌内脂肪关联性的差异可能与2种鱼的生活环境不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口裂腹鱼 鲤鱼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基因表达 肌内脂肪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在家蚕细胞及幼虫中的表达 被引量:7
3
作者 刘金明 蔡学忠 +10 位作者 林矫矫 杨冠珍 沈小川 傅志强 施福恢 沈纬 李铭 苑纯秀 李浩 蔡幼民 吴祥甫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18-221,共4页
目的: 在家蚕细胞和幼虫中表达日本血吸虫脂肪酸结合蛋白( Sj14) 基因。方法: 将该基因克隆于昆虫病毒转移载体p Bac P A K His1 中, 再与修饰的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 Bm N P V) 线性化 D N A 共转染家... 目的: 在家蚕细胞和幼虫中表达日本血吸虫脂肪酸结合蛋白( Sj14) 基因。方法: 将该基因克隆于昆虫病毒转移载体p Bac P A K His1 中, 再与修饰的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 Bm N P V) 线性化 D N A 共转染家蚕细胞,经体内重组得重组病毒 Bm Sj14 , 再将 Bm Sj14 感染家蚕细胞和幼虫以表达 Sj14 , 用 Western blot 和间接 E L I S A测定表达产物的抗原性。结果: Bm Sj14 感染家蚕细胞和幼虫后 Sj14 获得较高表达; 表达产物r Sj14 ( His) 为18k Da 的融合蛋白, 在家蚕细胞中的产量约为100 μg/1 ×106 细胞, 在培养上清中产量为33 μg/ml; 在家蚕血淋巴中得量为4 mg/ml; 在家蚕幼虫组织的得量为46 mg/g 组织。 Western blot 和间接 E L I S A 显示r Sj14 ( His) 具有较高抗原性。结论: Sj14 在家蚕细胞和幼虫中获得高效表达且表达产物具有较高抗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脂肪酸结合蛋白 基因表达 疫苗
下载PDF
鱼类脂肪酸结合蛋白研究进展 被引量:9
4
作者 隋修磊 张玉茹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63-574,共12页
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s)是一类来自共同祖先基因的小分子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为14~16 ku,广泛存在于动物肠道、心脏、脑、脂肪和肌肉等多种组织的细胞内,占细胞内可溶性蛋白总量的1%~8%[1]。研究表明,机体内脂肪酸跨膜运输是被动扩散或... 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s)是一类来自共同祖先基因的小分子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为14~16 ku,广泛存在于动物肠道、心脏、脑、脂肪和肌肉等多种组织的细胞内,占细胞内可溶性蛋白总量的1%~8%[1]。研究表明,机体内脂肪酸跨膜运输是被动扩散或由膜蛋白介导的过程,脂肪酸结合蛋白主要结合细胞内游离的脂肪酸(FA)和其他疏水性配体,并将其输送到过氧化物酶体、线粒体和细胞核等细胞器,进而调控脂肪酸氧化和甘油三酯及磷脂合成等脂代谢过程[2](图1)。脂肪酸结合蛋白家族成员的命名是根据其首次分离或鉴定出的组织来命名的,例如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等。然而,很多组织中往往有多种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fabps基因)同时表达,研究者又对不同的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按阿拉伯数字命名[3],如fabp1基因(肝型)、fabp2基因(肠型)、fabp3基因(心脏型)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 脂肪酸结合蛋白 种类 基因表达 染色体定位
下载PDF
小肠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 被引量:7
5
作者 李竹 陈莉明 +3 位作者 常宝成 孙蓓 郭刚 杜彦丽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82-184,共3页
目的探讨小肠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FABP2)多态性与糖尿病肾病发生的关系。方法以300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包括正常蛋白尿者(24hUAlb<30mg)8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24hUAlb≥30mg)220例]和80名无糖尿病对照者(NC)、85例非糖尿病性肾脏疾... 目的探讨小肠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FABP2)多态性与糖尿病肾病发生的关系。方法以300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包括正常蛋白尿者(24hUAlb<30mg)8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24hUAlb≥30mg)220例]和80名无糖尿病对照者(NC)、85例非糖尿病性肾脏疾病(NDRD)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PCR-RFLP检测FABP2密码子54基因型。比较各组间FABP2密码子54基因型分布特点。结果 (1)糖尿病肾病组FABP2 Thr/Thr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NC组、NDRD组和正常白蛋白尿组(P均<0.05)。(2)T2DM患者中Thr54(+)基因型者的HOMA-IR、TG、FFA水平显著高于Thr54(-)基因型者(P均<0.05)。结论 (1)FABP2基因多态性可能与T2DM患者胰岛素抵抗、血脂紊乱密切相关。(2)FABP2基因多态性可能通过影响胰岛素敏感性与血脂水平而影响糖尿病肾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脂肪酸结合蛋白 多态性 基因 糖尿病肾病
原文传递
日本血吸虫大陆株脂肪酸结合蛋白SjFABPc编码区基因的体外扩增及克隆 被引量:8
6
作者 冯新港 余新炳 +1 位作者 李焱 刘彦文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33-36,共4页
目的体外扩增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脂肪酸结合蛋白(SjFABPc)抗原的编码区基因序列,将其克隆到真核表达质位pcDNA3中,为进一步对其进行核酸疫苗研究奠定基础。方法特定寡核苷酸引物的设计与合成;异硫氰酸胍-酚-氯仿一步法分离日本... 目的体外扩增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脂肪酸结合蛋白(SjFABPc)抗原的编码区基因序列,将其克隆到真核表达质位pcDNA3中,为进一步对其进行核酸疫苗研究奠定基础。方法特定寡核苷酸引物的设计与合成;异硫氰酸胍-酚-氯仿一步法分离日本血吸虫成虫RNA,RT-PCR扩增目的基因;分子克隆常规操作将扩增产物亚克隆至中间载体pUC18中,然后走向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中。结果RT-PCR特异性扩增出SjFABPc编码区基因序列,其片段大小为440hp;经酶切、PCR鉴定表明所构建的质粒pUC-SjFABPc和pCD-SjFABPc中含有所扩增的基因序列。结论RT-PCR扩增的SjFABPc抗原编码区基因序列与预期长度相村合;成功地构建了含目的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CD-SjFABPc。从而,为进一步对其进行DNA免疫系列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脂肪酸结合蛋白 RT-PCR 基因克隆
下载PDF
MiR-24对3T3-L1脂肪细胞分化及脂肪型脂肪酸结合蛋白表达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8
7
作者 严丽梅 梁秋艳 +5 位作者 许金华 吴建勇 王荣姣 于潇华 徐竞鸥 欧和生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83-487,共5页
目的探讨microRNAs对脂肪细胞分化过程的调节作用分子机制及其对脂肪特异性基因——脂肪型脂肪酸结合蛋白(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FABP4)表达的影响。方法用microRNAs微阵列分析法筛选和鉴定3T3-L1脂肪细胞分化相关性microRNAs,构... 目的探讨microRNAs对脂肪细胞分化过程的调节作用分子机制及其对脂肪特异性基因——脂肪型脂肪酸结合蛋白(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FABP4)表达的影响。方法用microRNAs微阵列分析法筛选和鉴定3T3-L1脂肪细胞分化相关性microRNAs,构建脂肪细胞分化相关性micro-RNAs的高表达质粒,通过脂质体介导转染3T3-L1前体脂肪细胞,观察脂肪相关性microRNAs对脂肪细胞分化过程的影响,Westernblot和RT-PCR分别检测FABP4蛋白及其mR-NA在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表达变化。结果3T3-L1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microRNA表达谱发生明显改变,其中35个microRNAs下调,miR-24最明显;17个microRNAs上调,miR-21最明显;用不同脂肪相关性microRNAs转染3T3-L1前体脂肪细胞并高表达后,发现miR-24明显抑制脂肪细胞的分化与成熟,而miR-21则无影响;miR-24明显抑制FABP4蛋白表达,但对其mRNA无影响,miR-21对FABP4的蛋白和mRNA表达都没有影响。结论3T3-L1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存在脂肪细胞分化相关性microRNAs;miR-24脂肪细胞分化过程及其脂肪特异蛋白FABP4表达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RNA 3T3-L1前体脂肪细胞 脂肪型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4) 糖尿病 基因表达 脂肪细胞分化
下载PDF
小檗碱对3T3-L1脂肪细胞炎症因子、脂肪因子及脂肪酸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李萍 岳晶晶 +2 位作者 张达 牛文彦 何庆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13-516,共4页
目的:观察小檗碱对3T3-L1脂肪细胞炎症因子、脂肪因子及脂肪酸代谢的影响,探讨小檗碱改善胰岛素抵抗的分子机制。方法3T3-L1脂肪细胞经不同浓度小檗碱(0、5、10、20和40μmol/L)处理24 h后,采用qRT-PCR技术检测相关因子mRNA表达水... 目的:观察小檗碱对3T3-L1脂肪细胞炎症因子、脂肪因子及脂肪酸代谢的影响,探讨小檗碱改善胰岛素抵抗的分子机制。方法3T3-L1脂肪细胞经不同浓度小檗碱(0、5、10、20和40μmol/L)处理24 h后,采用qRT-PCR技术检测相关因子mRNA表达水平,包括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瘦素、脂联素和内脂素以及脂肪酸合酶(FAS)、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脂肪组织甘油三酯水解酶(ATGL)、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FABP)。同时用10μmol/L小檗碱分别处理脂肪细胞0、4、8、24、48 h后,以相同方法测定上述指标mRNA表达水平。结果10-40μmol/L小檗碱剂量组的脂肪细胞内IL-6、TNF-α、瘦素、FAS、ATGL、AFABP mRNA表达水平均低于0μmol/L组,内脂素mRNA高于0μmol/L组(P〈0.05),各组间脂联素mRNA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8-48 h时间处理组细胞内IL-6、TNF-α、瘦素、AFABP、ATGL、FAS mRNA表达水平均低于0 h组,内脂素mRNA水平高于0 h组(P〈0.05)。脂联素mRNA表达水平仅在48 h处理组降低(P〈0.05)。各组间ACC mRNA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小檗碱能影响3T3-L1脂肪细胞炎症因子、脂肪因子和关键脂肪酶及蛋白mRNA的表达,且呈时间、剂量依赖效应,这可能是其改善胰岛素抵抗的重要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檗碱 胰岛素抵抗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瘦素 脂联素 内脂素 乙酰CoA羧化酶 脂肪酸合酶 脂肪组织甘油三酯水解酶 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基因表达 INTERLEUKIN-6
下载PDF
脂肪酸结合蛋白、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的关系 被引量:5
9
作者 石玉荣 周海艳 章尧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5-88,共4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2)及载脂蛋白E(ApoE)与冠心病(CHD)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PFLP)技术分别检测T2DM并发CHD组及T2DM非CHD组FABP2、ApoE基因型,并检测T2DM并发CHD组不同...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2)及载脂蛋白E(ApoE)与冠心病(CHD)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PFLP)技术分别检测T2DM并发CHD组及T2DM非CHD组FABP2、ApoE基因型,并检测T2DM并发CHD组不同等位基因携带者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LD-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结果T2DM并发CHD组FABP2A/T突变频率高于非冠心病组(P<0.05),T等位基因携带者与A等位基因携带者相比TG、TC、LDL-C浓度升高,血HDL-C浓度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T2DM并CHD组ε4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ε4等位基因携带者与ε3等位基因携带者相比TC、LDL-C浓度升高,HDL-C浓度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ABP与ApoE基因连锁分析,FABP2T基因和ApoEε4基因连锁时,T2DM并发CHD的几率增加(P<0.05)。结论FABP2T基因及ApoE/ε4等位基因增高T2DM并发CHD的遗传易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冠心病 脂肪酸结合蛋白 基因多态性 载脂蛋白E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FABPc重组抗原高效融合表达、纯化及免疫学活性鉴定 被引量:4
10
作者 赵巍 苏川 +4 位作者 吴海玮 胡雪梅 沈蕾 陈淑贞 张兆松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43-45,共3页
目的 构建Sj-FABPc表达克隆 ,获得大量纯化rSj-FABPc重组 (日本血吸虫脂肪酸结合蛋白 )抗原 ,了解其作为候选疫苗抗原的潜能。方法 以PCR法从Sj-cDNA库中扩增出目的基因片段后亚克隆入表达载体pGEX - 6P - 1进行融合表达 ,经Glutathio... 目的 构建Sj-FABPc表达克隆 ,获得大量纯化rSj-FABPc重组 (日本血吸虫脂肪酸结合蛋白 )抗原 ,了解其作为候选疫苗抗原的潜能。方法 以PCR法从Sj-cDNA库中扩增出目的基因片段后亚克隆入表达载体pGEX - 6P - 1进行融合表达 ,经GlutathioneSepharoseTM4B亲和层析柱和PreScissionTMProtease酶切后纯化出rSj-FABPc ,Westernblot鉴定其抗原性 ,以rSj-FABPc免疫小鼠 ,制备特异性抗血清 ,并用ELISA法检测重组抗原的免疫活性。结果 纯化的rSj-FABPc能被血吸虫成虫免疫兔血清和急、慢性血吸虫病人血清所识别 ,并能诱导小鼠产生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 ,抗体滴度为 1∶12 80 0。结论 rSj-FABPc具有良好的抗原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脂肪酸结合蛋白 基因克隆 重组抗原
下载PDF
FABP2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糖、脂代谢的关系 被引量:3
11
作者 周海艳 石建华 黄詠齐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6期739-742,共4页
目的:探讨小肠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FABP2)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T2DM)胰岛素抵抗、糖、脂代谢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对140例蚌埠地区汉族人80例2型糖尿病(T2DM)组及60例正常对照(NC)组的小肠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54密码子的HhaⅠ酶... 目的:探讨小肠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FABP2)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T2DM)胰岛素抵抗、糖、脂代谢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对140例蚌埠地区汉族人80例2型糖尿病(T2DM)组及60例正常对照(NC)组的小肠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54密码子的HhaⅠ酶切位点进行限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结果:蚌埠地区汉族人存在FABP2HhaⅠ多态性位点,有FABP2Ala54Ala、Ala54Thr和Thr54Thr多态片段(等位基因频率Ala为0.67,Thr为0.33)。与NC组比较,T2DM组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指数)、胰岛素均明显增高(P<0.01),胰岛素敏感指数显著降低(P<0.01);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均明显增高(P<0.01),高密度脂蛋白明显降低(P<0.01)。T2DM组中,FABP2Ala54Ala与Ala54Thr及Thr54Thr基因型患者比较,后两者的空腹胰岛素、HOMA-IR指数、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水平、低密度脂蛋白明显增高(P<0.01),而胰岛素敏感指数显著降低(P<0.01)。结论:蚌埠地区汉族人存在FABP2多态性。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及脂代谢异常,且FABP2Ala54Thr、Thr54Thr基因型与胰岛素抵抗相关,是脂代谢异常的影响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小肠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 54密码子变异
下载PDF
FABP4基因与中国汉族青少年肥胖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董美玲 王世东 +5 位作者 孙臣忠 张庆华 许秀荷 张菊芳 周晓燕 程暘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33-537,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4)水平及其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青少年超重肥胖的相关性。方法收集上海地区汉族青少年的血液样本,其中154名为肥胖、111名超重、120名体质量正常,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FABP4水平,并采... 目的探讨血清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4)水平及其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青少年超重肥胖的相关性。方法收集上海地区汉族青少年的血液样本,其中154名为肥胖、111名超重、120名体质量正常,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FABP4水平,并采用PCR结合Sanger测序法对FABP4基因第四号外显子中的20个SNPs位点进行比对分析。结果肥胖及超重青少年血浆FABP4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体质量正常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受试女性青少年中,FABP4基因的rs16909187(A/G)和rs16909196(A/T)位点等位基因(A)分布频率在超重组中显著低于正常组;而rs1054135(A/G)位点的等位基因(G)分布频率在肥胖组中显著低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重及肥胖青少年的血清FABP4蛋白水平升高,不同体质量女性青少年FABP4基因多态性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基因 青少年
下载PDF
I-FABP2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斯琴 傅研 +1 位作者 王旭东 黄允瑜 《中国医药导刊》 2012年第6期930-931,933,共3页
目的:探讨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2基因编码区exon2第54位点的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DM)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随机化同期平行病例-对照试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方法,2型DM患者117例,正常对照组108例。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22... 目的:探讨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2基因编码区exon2第54位点的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DM)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随机化同期平行病例-对照试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方法,2型DM患者117例,正常对照组108例。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225例样本I-FABP2基因Hae-II酶切位点的多态性。结果:(1)样本人群的I-FABP2基因编码区exon2存在Hae-II酶切位点,可产生多态性片段:野生型I-FABP2Ala54/Ala54;变异型I-FABP2Ala54/Thr54;Thr54/Thr54。(2)在DM组变异型I-FABP2Ala54/Thr54及Thr54/Thr54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3)I-FABP2 Ala54/Thr54;Thr54/Thr54基因携带者比野生型基因携带者发生2型DM的风险OR值为1.97(95%CI,1.13~3.44)。(4)I-FABP2基因54位密码子的变异频率在男性及女性中近似相等(P>0.05)。结论:I-FABP2基因编码区exon2第54位点的多态性与2型DM发病风险的相关;携带I-FABP2基因变异型Ala54/Thr54;Thr54/Thr54的个体增加发生2型DM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结合蛋白2 基因多态性 2型糖尿病
下载PDF
不同年龄组人群IFABP基因外显子54A/T频率分布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振辉 侯小平 +3 位作者 李桂喜 常晓彤 王健 周建光 《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29-332,共4页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年龄组人群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ntestinal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 IFABP)基因外显子(exon)Ⅱ54位点编码丙氨酸或苏氨酸(A/T)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频率分布,探讨年龄变化与54A/T I...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年龄组人群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ntestinal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 IFABP)基因外显子(exon)Ⅱ54位点编码丙氨酸或苏氨酸(A/T)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频率分布,探讨年龄变化与54A/T IFABP基因频率分布的关系.方法:将研究对象按年龄随机分为3组:14~30岁年龄组(Ⅰ组,n=30),35~55岁年龄组(Ⅱ组,n=32),60~85岁年龄组(Ⅲ组,n=34).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HhaⅠ内切酶酶切和基因测序等技术检测各组研究对象的IFABP基因型.结果:各年龄组54A/T IFABP基因型频率分布为,Ⅰ组:A/A 60%,A/T 36.7%,T/T 3.3%;Ⅱ组:A/A 53.1%,A/T 37.5%,T/T 9.4%;Ⅲ组:A/A 29.4%,A/T 44.1%,T/T 26.5%.突变型54T基因频率分别为:22.2%(Ⅰ组),28.2%(Ⅱ组),48.5%(Ⅲ组).与Ⅲ组比较,Ⅰ组和Ⅱ组54T型基因分布频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χ2=10.51, P<0.01;χ2=6.19, P<0.05).结论:在不同年龄组,人类IFABP基因外显子Ⅱ54A/T多态性分布存在较大差别,突变型54T随年龄的增长,出现频率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脂肪酸结合蛋白 基因 多态性 单核苷酸 年龄 基因频率
原文传递
冠心病患者脂肪酸结合蛋白的基因多态性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瑾 斯琴 +1 位作者 付研 王旭东 《世界急危重病医学杂志》 2006年第4期1352-1355,共4页
目的研究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FABP2)编码区exon2第54位密码子的多态性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随机化同期平行病例一对照试验,冠心病组86例,正常对照组90例。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176例样本FABP2基因Hae—Ⅱ酶切位点... 目的研究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FABP2)编码区exon2第54位密码子的多态性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随机化同期平行病例一对照试验,冠心病组86例,正常对照组90例。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176例样本FABP2基因Hae—Ⅱ酶切位点的多态性。结果(1)样本人群的FABP2基因编码区exon2第54位密码子存在Hae—Ⅱ酶切位点.可产生多态性片段:野生型FABP2Ala54/Ala54;杂合变异型FABP2Ala54/Thr54;纯合变异型Thr54/Thr54。(2)冠心病组变异型FABP2Ala54/Trhr54及Thr54/Thr54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7)。(3)与野生型基因携带者相比,冠心病组FABP2Ala54/Thr54及Thr54/Thr54基因携带者的OR值为2.16(95%CI,1.03—3.54)结论(1)所研究的样本人群存在FABP2基因多态性;(2)FABP2基因多态性可能是涉及冠心病发生的遗传易感因素。(3)FABP2基因多态性可能是冠心病患者脂质代谢异常的影响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结合蛋白 基因多态性 冠心病
下载PDF
小肠脂酸结合蛋白基因与2型糖尿病患者体脂含量及分布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6
作者 项坤三 郑泰山 贾伟平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356-360,共5页
目的观察小肠脂酸结合蛋白基因(FABP2)密码子54变异与体脂含量及分布的关系。方法165例中国人,糖耐量正常(NGT)者86人,2型糖尿病患者(DM)79人。用PCR/HhaI酶解检测FABP2密码子54变异的等位... 目的观察小肠脂酸结合蛋白基因(FABP2)密码子54变异与体脂含量及分布的关系。方法165例中国人,糖耐量正常(NGT)者86人,2型糖尿病患者(DM)79人。用PCR/HhaI酶解检测FABP2密码子54变异的等位基因———苏氨酸54(Thr54)及丙氨酸54(Ala54)。比较NGT及DM组间及组内体脂含量亚组(BMI)及体脂分布亚组(核磁共振局部体脂测定)间的FABP2密码子54频率分布。结果DM股部皮下脂肪(FA)亚组间FABP2密码子54变异基因型频率分布有显著差异(χ2=11.46,P=0.003)。表现为FA<75cm2者Thr54(+)基因型频率显著增高(χ2=10.11,P=0.001;比数比4.62),及Thr54等位基因型频率显著增高(χ2=5.379,P=0.020)。FA相关因素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中见到除性别(P=0.0001)、BMI(P=0.0001)及血总胆固醇(P=0.004)外,FABP2亦是独立相关因素(P=0.003)。FABP2相关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中,仅见FA与之相关(P=0.029)。结论FABP2与体脂分布相关。因为DM不仅有腹内脂肪增多,且有股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BP2 局部体脂含量 糖尿病 Ⅱ型
原文传递
小肠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竹 陈莉明 《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 2007年第B04期4-5,共2页
小肠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2)是由小肠单层柱状上皮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质,具有将长链脂肪酸从细胞膜转运至内质网的功能。编码该蛋白的基因存在多个位点多态性,外显子2中第54位上腺嘌呤和鸟嘌呤的置换会引起结合脂肪酸能力的变化,进... 小肠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2)是由小肠单层柱状上皮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质,具有将长链脂肪酸从细胞膜转运至内质网的功能。编码该蛋白的基因存在多个位点多态性,外显子2中第54位上腺嘌呤和鸟嘌呤的置换会引起结合脂肪酸能力的变化,进而导致脂肪酸进入体内的量发生变化。由于在调节脂肪酸代谢方面的作用,该位点多态性与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脂肪酸结合蛋白 基因多态性 胰岛素抵抗 糖尿病
原文传递
柑橘全爪螨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克隆及对饥饿胁迫的响应
18
作者 张宵菁 孔新研 +5 位作者 杨翠 刘雯琪 袁咏艺 邹志文 夏斌 辛天蓉 《应用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756-1765,共10页
【目的】脂肪酸在昆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脂肪酸结合蛋白(Fattyacid bindingprotein,FABP)主要参与机体脂肪酸的特异性结合和转运等。本研究旨在克隆柑橘全爪螨Panonychuscitri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并分析其对饥饿胁迫... 【目的】脂肪酸在昆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脂肪酸结合蛋白(Fattyacid bindingprotein,FABP)主要参与机体脂肪酸的特异性结合和转运等。本研究旨在克隆柑橘全爪螨Panonychuscitri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并分析其对饥饿胁迫的响应。【方法】运用RT-PCR结合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技术克隆获得柑橘全爪螨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全长并分析其序列特征,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了该基因在柑橘全爪螨生长发育不同阶段的表达量差异;将柑橘全爪螨雌成螨在不同饥饿胁迫处理后,统计其存活率、产卵量、卵孵化率、每雌每日产卵量以及PcFABP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柑橘全爪螨PcFABP基因的cDNA全长为907 bp,包括119 bp的5′非编码区,402 bp的开放阅读框(ORF)以及387bp的3′非编码区,编码133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PcFABP基因与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的同源性最高,与其他蛛形纲的相似性为50%左右。PcFABP在柑橘全爪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卵、幼螨、前若螨、后若螨、雌成螨、雄成螨)均表达,在卵、幼螨和后若螨中的表达量较高,前若螨和成螨中表达量较低。与饲喂24和48 h相比,柑橘全爪螨雌成螨饥饿处理24和48h、先饥饿24h后复饲24h、先饲喂24h后饥饿24h后,其存活率和产卵量均显著降低(P<0.05);饥饿胁迫处理后柑橘全爪螨雌成螨产卵后卵的孵化率与对照组相比并未达到显著差异(P>0.05)。此外,对PcFABP基因的表达分析显示先饥饿24h在复饲24h的相对表达量最高,饥饿48 h的相对表达量最低。【结论】PcFABP基因可能参与柑橘全爪螨的生长发育,并且柑橘全爪螨可能通过调控PcFABP基因的表达来对饥饿胁迫进行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全爪螨 脂肪酸结合蛋白 基因表达 饥饿胁迫
原文传递
日本血吸虫Sj14编码基因转染对树突状细胞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罗金萍 王若愚 +3 位作者 许培培 戴波 余军林 沈定文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5年第5期371-372,390,共3页
目的探讨日本血吸虫脂肪酸结合蛋白(Sj14)编码基因转染对树突状细胞(DC)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染技术将日本血吸虫Sj14编码基因转染DC,流式细胞术(FCM)检测Sj14编码基因转染的DC摄取抗原的能力,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 目的探讨日本血吸虫脂肪酸结合蛋白(Sj14)编码基因转染对树突状细胞(DC)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染技术将日本血吸虫Sj14编码基因转染DC,流式细胞术(FCM)检测Sj14编码基因转染的DC摄取抗原的能力,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检测Sj14编码基因转染的DC对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的刺激作用。结果与pc DNA3空质粒转染的DC和未转染的DC相比,Sj14编码基因转染后Sj14蛋白在DC中高表达,摄取抗原的能力明显降低(P<0.01),对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的刺激作用显著增强(P<0.01)。结论Sj14编码基因转染DC后能促进DC成熟,增强DC的生物学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脂肪酸结合蛋白 基因转染 树突状细胞
下载PDF
重组质粒pGEX-6P-1/Sj-FABPc的构建及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20
作者 赵巍 苏川 +6 位作者 吴海玮 胡雪梅 沈蕾 王荣芝 马磊 陈淑贞 张兆松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00年第2期70-73,共4页
目的构建基因工程菌株,获得重组蛋白Sj-FABPc(日本血吸虫脂肪酸结合蛋白)。方法用PCR法从日本血吸虫cDNA文库中扩增Sj-FABPc基因片段,再将该片段重组于pGEMT中并进行DNA测序鉴定,经酶切后将目的片段构建成重组质粒pGEX-6P-1/Sj-FABPc,... 目的构建基因工程菌株,获得重组蛋白Sj-FABPc(日本血吸虫脂肪酸结合蛋白)。方法用PCR法从日本血吸虫cDNA文库中扩增Sj-FABPc基因片段,再将该片段重组于pGEMT中并进行DNA测序鉴定,经酶切后将目的片段构建成重组质粒pGEX-6P-1/Sj-FABPc,转化于大肠杆菌BL_(21),IPTG诱导表达。用Glutathione Sepharose^(TM) 4B亲和层析柱对表达产物进行纯化,PreScission^(TM) Protease酶对融合蛋白进行分离,获得纯化的14kDa Sj-FABPc。SDSPAGE和Western blot方法对表达产物进行鉴定。结果获得pGEX-6P-1/Sj-FABPc菌株,分离纯化出14kDa Sj-FABPc,表达量为10.52mg/L。Western blot显示,表达蛋白能被日本血吸虫免疫兔血清识别。结论重组蛋白Sj-FABPc可高效表达并有良好的抗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脂肪酸结合蛋白 基因克隆 重组抗原 融合表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