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农业科技进步与农民收入增长 被引量:79
1
作者 陆文聪 余新平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16,共12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逐渐呈现出"半工半耕"、"男工女耕"的农户兼业化特征。农业科技进步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不仅表现在对农民农业收入增长的直接影响上,同时也体现在对农民非农收入增长的间接影响上。利用中国农村...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逐渐呈现出"半工半耕"、"男工女耕"的农户兼业化特征。农业科技进步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不仅表现在对农民农业收入增长的直接影响上,同时也体现在对农民非农收入增长的间接影响上。利用中国农村历年的相关统计数据,实证检验中国"七五"至"十一五"期间农业科技进步与农民的农业收入和非农收入增长的关系后发现:长期内,中国农业科技进步对农民的农业收入增长存在着显著的正向效应,短期内也有利于农民的农业收入的增长,且对农民非农收入增长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这一结果否定了已有的"农业技术进步不利于农民收入增长"的观点,支持了中国依靠农业科技进步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的政策假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科技进步 农民收入增长 时间序列分析
下载PDF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了吗?——来自准自然实验的证据 被引量:48
2
作者 黄祖辉 宋文豪 +1 位作者 成威松 李夏欣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13-222,共10页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作为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载体,是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绿色”驱动力。借助于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政策的“准自然实验”,采用2005—2018年中国816个县的面板数据和多期PSMDID方法,实证检验了休闲农业与...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作为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载体,是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绿色”驱动力。借助于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政策的“准自然实验”,采用2005—2018年中国816个县的面板数据和多期PSMDID方法,实证检验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对农民增收的影响、作用机理和制约因素。研究发现: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政策会导致当地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提高3.04%,尤其在乡村旅游资源禀赋越好、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政策的增收效应能够得到更大程度的发挥;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政策的增收效应越来越强;此外,作用机理检验表明,提高乡村非农就业水平和增加农业技术采用是示范县政策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中介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闲农业 乡村旅游 农民增收 政策评价 非农就业 乡村振兴 农业技术推广
原文传递
数字普惠金融、非农就业与农户增收--基于中介效应模型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41
3
作者 张兵 李娜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49-260,共12页
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户收入的影响与作用机制,对推进农村金融发展、农户增收和共享经济增长红利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4年、2016年和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和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匹配的面板数据,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户增... 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户收入的影响与作用机制,对推进农村金融发展、农户增收和共享经济增长红利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4年、2016年和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和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匹配的面板数据,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户增收的影响,并运用中介效应模型,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户增收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农村地区间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不均,农户间收入水平存在较大差距,部分农户收入尚处于较低水平。48.0%的农户非农就业水平为0,推进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仍是一项严峻任务。数字普惠金融、非农就业均正向促进农户收入增加,非农就业水平是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农户收入的重要渠道,中介效应占比为3.507%。另外,相较于财富较多的农户,数字普惠金融对财富较少农户的增收效应更为明显。因此,建议完善农村地区数字化建设,为不同农户精准提供数字金融产品;鼓励引导使用数字金融产品,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均衡发展;提高农户非农就业水平,进而带动农户收入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非农就业 农户增收 农村劳动力 中介效应模型
原文传递
金融科技对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长效应及其传导机制 被引量:37
4
作者 刘心怡 金山 张伟 《财贸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65-76,共12页
以2013—2018年中国各省份为样本,采用面板回归及中介效应模型,检验金融科技对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长效应,并从收入来源视角对增收效应进行渠道机制检验。结果显示:从整体上来看,金融科技对农民收入增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区域异质性检验表... 以2013—2018年中国各省份为样本,采用面板回归及中介效应模型,检验金融科技对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长效应,并从收入来源视角对增收效应进行渠道机制检验。结果显示:从整体上来看,金融科技对农民收入增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区域异质性检验表明,金融科技的增收效应在非粮食主产区作用更为显著;收入来源分析表明,金融科技对农民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对财产性收入促进作用不明显。增收传导机制分析发现,金融科技通过促进农民非农就业、推动传统农业转型升级、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等传导渠道,提升了农民收入水平。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与各金融机构的合作,进一步推动金融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拓宽金融科技服务“三农”渠道,以提高农村居民收入,缓解相对贫困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科技 农民增收 农民收入结构
下载PDF
农民增收的多维路径及当下选择:北京个案 被引量:28
5
作者 方桂堂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96-104,共9页
以北京昌平农村地区的农民增收问题为例,通过实例数据分析得出:从农民内部收入来源构成上看,昌平农村地区农民工资性收入比重最大,是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支撑点;财产性收入呈增长趋势,转移性收入快速提高,但经营性收入发展缓慢。下一步,... 以北京昌平农村地区的农民增收问题为例,通过实例数据分析得出:从农民内部收入来源构成上看,昌平农村地区农民工资性收入比重最大,是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支撑点;财产性收入呈增长趋势,转移性收入快速提高,但经营性收入发展缓慢。下一步,要探索促进农民增收的可行性路径,如加大转移就业、推进产业发展、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增收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三农”问题
下载PDF
农村基层治理、专业协会与农户增收 被引量:25
6
作者 贾俊雪 秦聪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23-140,共18页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农村逐步形成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村委会为主体、农村专业协会等社会组织为有机组成的多元化基层治理体系。本文首先构建简单的理论模型,剖析农村专业协会及其制度安排对农户收入的影响,提出理论命题,进而利用212...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农村逐步形成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村委会为主体、农村专业协会等社会组织为有机组成的多元化基层治理体系。本文首先构建简单的理论模型,剖析农村专业协会及其制度安排对农户收入的影响,提出理论命题,进而利用2126个村庄的调查数据和倾向得分匹配双差分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专业协会总体上没有在促进农户增收方面发挥显著的积极作用。制度安排对专业协会的增收效应具有重要影响:引入盈余返还分红机制和加强组织民主建设可较好地改善专业协会的增收效应,立足本村需求建立的专业协会较跨村协会更有利于农户增收。外部制度环境亦具有重要影响--由村委会作为发起人有利于发挥多元基层治理机制的互补作用,提升专业协会的增收效应,所在村庄与上级政府的关联较紧密则倾向于削弱专业协会的增收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基层治理 农村专业协会 基层社会组织 农户增收
原文传递
农业生产性服务、农业技术进步与农民增收——基于中介效应与面板门槛模型的分析 被引量:25
7
作者 张恒 郭翔宇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52-663,共12页
探讨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农民增收的作用机制与约束条件,对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提高、农业技术成果转化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9—2018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中介效应模型,对农业生产性服务、农业技术进步和农民收入... 探讨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农民增收的作用机制与约束条件,对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提高、农业技术成果转化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9—2018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中介效应模型,对农业生产性服务、农业技术进步和农民收入之间的作用逻辑进行研究,建立以人均经营土地规模为门槛变量的面板门槛模型,探讨农业生产性服务对农民增收的非线性影响。结果表明,农业生产性服务与农业技术进步均正向影响农民收入,对工资性收入的提升效果强于对经营性收入的提升效果。农业技术进步为农业生产性服务与农民增收之间的中介变量,中介效应为4.5%,农业技术进步的中介作用在粮食主销区中最大,远远高于主产区和产销平衡区。通过农业生产性服务实现的技术进步更容易提高农业经营性收入;整体上,农业生产性服务对农民增收的影响表现为非线性,随着人均经营土地规模的扩大,农业生产性服务对农民总收入与工资性收入提升呈现出边际效应递增的规律,而服务对经营性收入的提升不受土地经营规模的影响。尤其在粮食主产区,当人均经营土地规模跨过一定门槛后,更有利于农业生产性服务增收效应的发挥。因此,目前应将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重点放在粮食主产区与产销平衡区,进一步重视并充分发挥农业生产性服务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加强服务的技术支持,尤其是劳动替代性技术的引入,通过土地经营权流转与全程托管等形式的规模经营来缓解人多地少对农业生产性服务充分发挥作用的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产性服务 农业技术进步 农民增收 粮食产销区 中介效应模型 面板门槛模型
原文传递
新型城镇化与农民增收——基于我国地级市的空间计量分析 被引量:22
8
作者 钱潇克 莫蕙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0-36,共7页
基于2010年和2015年我国192个地级市农民人均收入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方法实证分析了新型城镇化水平对于农民增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市域农民人均收入具有极强的空间相关性,OLS模型会高估城镇化对于农民收入增加的本地效应,但却低估了... 基于2010年和2015年我国192个地级市农民人均收入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方法实证分析了新型城镇化水平对于农民增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市域农民人均收入具有极强的空间相关性,OLS模型会高估城镇化对于农民收入增加的本地效应,但却低估了城镇化对于农民收入的总体效应。工业化对农民增收的影响以本地效应为主,周边地区工业化水平的提升不会对本地农民收入增加产生显著影响。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会大幅度降低出行时间、扩大出行半径,从而带来经济聚集活动水平的提升,进一步扩大城镇化的农民增收效应。政府在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进程中,应该配套深化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使得城镇化的农民增收效应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农民增收 空间相关性 空间计量
下载PDF
京津冀地区乡村振兴地域模式研究——基于乡村非农就业与农民增收的空间效应 被引量:21
9
作者 方方 何仁伟 李立娜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99-712,共14页
探讨乡村非农就业与农民增收、农业农村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构建乡村振兴地域模式,对有序推进城镇化,实现农民生活富裕与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将京津冀地区划分为京津近郊区(I)、冀东北地区(II)、冀中平原区(III)、冀西太行山区(IV)... 探讨乡村非农就业与农民增收、农业农村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构建乡村振兴地域模式,对有序推进城镇化,实现农民生活富裕与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将京津冀地区划分为京津近郊区(I)、冀东北地区(II)、冀中平原区(III)、冀西太行山区(IV)、坝上地区(V)五类地域类型,采用2000—2016年京津冀县域面板数据,应用空间回归模型测算了京津冀地区乡村非农就业对农民增收的空间效应,提炼了京津冀地区乡村振兴地域模式。结果表明:(1)京津冀地区及五类地域类型区乡村就业非农化率与农民收入持续增长,2000—2016年,京津冀地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2486元增至11920元,乡村就业非农化率由38.9%增至57.5%,五类地域类型区乡村就业非农化率排序依次为:I>III>II>IV>V,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排序依次为:I>II>III>IV>V;(2)京津冀地区乡村就业非农化率每提高1个单位,农民收入增长9.215个单位,I、II、III、V区就业非农化对农民收入的弹性系数分别为29.986、-23.605、-10.388、9.951,IV区两者之间关系不显著;(3)依据不同地域类型乡村非农就业与农民增收的特征、机理与未来发展趋势,提炼了京津冀地区乡村振兴的四种地域模式,即就业平稳型+农工商主导、兼业型+现代农业主导、就业输出型+复合型特色农业主导、就业输出型+生态农旅主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非农就业 农民增收 空间效应 地域模式 乡村振兴 京津冀地区
原文传递
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来自中国面板数据的再检视 被引量:19
10
作者 刘忠群 黄金 梁彭勇 《财贸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7-33,132,共8页
中国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目前尚未形成定论。利用1978—2006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以银行贷款总额占同期GDP的比重作为衡量金融发展水平的指标,检验中国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增长具有显著的正... 中国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目前尚未形成定论。利用1978—2006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以银行贷款总额占同期GDP的比重作为衡量金融发展水平的指标,检验中国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金融中介的低效率阻碍了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促进作用的进一步提升。因此,要更好地发挥金融对农民收入增长的促进作用,形成从农业信贷资金到农业投资的高效转化的有效监控机制,就不能脱离其他一系列农村改革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发展 农民收入增长 面板数据
下载PDF
地理标志农产品发展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空间溢出效应与地区异质性 被引量:20
11
作者 廖翼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2期26-33,共8页
采用2011—2018年省际面板数据,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偏微分估计法等就地理标志农产品发展对农民增收的空间效应、地区异质性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地理标志农产品通过品牌溢价、诱发农业产业集聚、带动关联产业发展等促进本地区农民收... 采用2011—2018年省际面板数据,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偏微分估计法等就地理标志农产品发展对农民增收的空间效应、地区异质性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地理标志农产品通过品牌溢价、诱发农业产业集聚、带动关联产业发展等促进本地区农民收入增长;通过经验、技术外溢及人员流动,带动周边地区农民增收。地方政府对农业发展支持力度不同,使得地理标志农产品发展对农民增收影响存在地区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产品 地理标志 农民增收 空间溢出效应
下载PDF
城镇化进程与农民收入增长的动态相关性--基于山西数据的分析与考量 被引量:19
12
作者 张文丽 黄桦 栗挺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13-116,共4页
根据1978 ~2012年时间序列数据,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Johanson协整检验、Granger检验、预测方差分解、脉冲响应函数等计量经济学分析方法,深度考量山西城镇化发展进程与农民收入增长之间的动态相关性.结果表明,二者之间存在较强的正向... 根据1978 ~2012年时间序列数据,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Johanson协整检验、Granger检验、预测方差分解、脉冲响应函数等计量经济学分析方法,深度考量山西城镇化发展进程与农民收入增长之间的动态相关性.结果表明,二者之间存在较强的正向交互响应关系,且长期更具显著性.可见,加速推进城镇化进程对农民增收意义重大,而在政策选择上更应重视政策的长期性、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农民收入 向量自回归
下载PDF
国外“一村一品”发展的主要做法及经验研究 被引量:17
13
作者 王燕青 王广斌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9期906-909,913,共5页
当前是我国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时期。通过充分发挥地方的自然资源、传统文化、生态和区位等优势,积极培育具有鲜明特色和市场竞争力的主导产品和主导产业,使"一村一品"面向更广阔的市场,可以有... 当前是我国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时期。通过充分发挥地方的自然资源、传统文化、生态和区位等优势,积极培育具有鲜明特色和市场竞争力的主导产品和主导产业,使"一村一品"面向更广阔的市场,可以有效促进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主要以日本、泰国、蒙古、菲律宾、巴拉圭为例,介绍了国外"一村一品"发展的主要做法,以期获得有益于我国农业发展的宝贵经验,促进农民增收和区域经济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村一品 农民增收 品牌效应
下载PDF
农业生产性服务供给渠道的有效性:农户收入和满意度视角——基于西南4省市问卷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6
14
作者 李颖慧 李敬 《西部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3-63,共11页
发展多元化多层次多类型的农业生产性服务,必然要求供给渠道社会化系统化多样化,而不同的供给渠道有不同的适用条件,进而在实践中表现出不同的有效性。基于西南地区599个农户的调查数据分析表明:10类农业生产性服务中,农机服务、农技推... 发展多元化多层次多类型的农业生产性服务,必然要求供给渠道社会化系统化多样化,而不同的供给渠道有不同的适用条件,进而在实践中表现出不同的有效性。基于西南地区599个农户的调查数据分析表明:10类农业生产性服务中,农机服务、农技推广服务、农产品物流服务、农业信息服务、农产品质检服务及土地流转服务供给渠道数量的增加有助于农户收入增长,而农资服务、农业基础设施服务、农业金融服务、农产品销售服务供给渠道数量与农户收入水平负相关,各类农业生产性服务的不同供给渠道对农户满意度的影响具有差异性。各地区在农业生产性服务供给过程中,需要根据农业生产和农户的现实需求选择适用的供给渠道,并积极改进农户满意度不高、增收效果不好的供给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产性服务 供给渠道 供给有效性 农户增收 农户满意度 现代农业
下载PDF
退耕还林的经济效益研究 被引量:16
15
作者 王庶 邓泽林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16,共8页
退耕还林工程实施的最初目的在于保护生态环境、遏制水土流失,但因其作用于农民的生产领域,转变农民的生产方式,因而又具备经济效益。以往文献虽曾试图对退耕还林工程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估,但无论是在实证方法的选择上,还是在微观数据的... 退耕还林工程实施的最初目的在于保护生态环境、遏制水土流失,但因其作用于农民的生产领域,转变农民的生产方式,因而又具备经济效益。以往文献虽曾试图对退耕还林工程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估,但无论是在实证方法的选择上,还是在微观数据的覆盖范围上,都存在不同缺陷。本文旨在评估退耕还林的经济效益,以农民收入变化作为分析问题的切入点,试图弥补以往研究的不足。研究发现,从总体上看,退耕还林工程没能改善农民收入水平,但通过引导农户从事非农就业,改变了农户的收入结构,其中经营收入增加尤其明显。而且,退耕户内部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表现为低收入农户退耕后收入大幅下降,高收入农户增收效果明显。鉴于此,建议政府在工程实施中实行差异化补贴策略,并且辅助以技术培训和就业指导等措施来提高农户的劳动技能,以此对退耕还林的制度设计予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 农民增收 倾向得分匹配
下载PDF
农民增收提高了农户正规信贷可得性吗——兼论中国粮食主产区农户的经济属性 被引量:13
16
作者 彭克强 张琳 邱雁 《财贸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9-65,共17页
本文基于四川省16农业大市32农业大县农户系统调查数据,采用Tobit模型和Probit模型实证考察了四川粮食主产区域农户收入增长对其正规信贷可得性的影响效应,并在此基础上检验了当前四川传统农区农户的经济属性。全样本研究表明:农民增收... 本文基于四川省16农业大市32农业大县农户系统调查数据,采用Tobit模型和Probit模型实证考察了四川粮食主产区域农户收入增长对其正规信贷可得性的影响效应,并在此基础上检验了当前四川传统农区农户的经济属性。全样本研究表明:农民增收有助于增加农户正规信贷获得额,但未能有效缓解农户面临的正规信贷约束,还明显加重了这一约束;而分位数回归结果显示,只有高收入农户增收才显著增加其正规信贷获得额,也只有中等收入农户增收才会加剧自身的正规信贷抑制。显然,低收入农户比较接近于生存小农,而中、高收入农户更贴近理性小农。在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和农村金融制度创新中,应高度重视并切实搞好面向中等收入农户的信贷服务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增收 正规信贷可得性 农户经济属性 粮食主产区 中等收入农户
原文传递
内部治理机制视角下专业合作社对农户增收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张笑寒 金少涵 周蕾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31-438,共8页
从内部治理视角论证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农户增收的影响,并利用江苏南京、苏州和连云港三地76家合作社、340户入社农户的微观调研数据,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不同内部治理机制下合作社对农户增收的影响不同,理事会... 从内部治理视角论证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农户增收的影响,并利用江苏南京、苏州和连云港三地76家合作社、340户入社农户的微观调研数据,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不同内部治理机制下合作社对农户增收的影响不同,理事会中核心成员比例、让普通社员参与重大问题决策、管理人员有报酬、按交易额(或量)分配盈余、公开财务报表,对农户增收有显著的正向作用;理事会成员持股比例越高,监事会提意见的次数越多,则越不利于农户增收;加入农户和合作社特征变量后,户主的受教育程度、在合作社中的职位以及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均显著正向影响农户增收,家庭人口数则呈显著的负向影响关系。因此,要优化合作社理事会结构,制定合理的激励措施,强化合作社内外监管,加大对社员的教育培训力度,以实现农户持续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部治理机制 专业合作社 农户增收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下载PDF
信用约束、信贷调节与农民收入增长 被引量:10
18
作者 王小华 《财贸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1-50,共10页
整体而言,降低信用约束并不能实现农民增收,反而有显著的负面作用;但是,农户贷款量的增加和非涉农银行的信用约束降低均能显著提升农民收入。财政支农、农户人均住房总价值和乡村人力资本的提高均能够显著推动农民收入增长,但是乡村人... 整体而言,降低信用约束并不能实现农民增收,反而有显著的负面作用;但是,农户贷款量的增加和非涉农银行的信用约束降低均能显著提升农民收入。财政支农、农户人均住房总价值和乡村人力资本的提高均能够显著推动农民收入增长,但是乡村人力资本对农民增收效应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其中,男性人力资本对农民收入具有显著的正向推动作用,其系数仅略小于乡村人力资本系数,相反,女性人力资本却并没有成为推动农民收入增长的显著要素。因此,农村金融应该严格区分贷款和救助金,农村金融的改革应向着定位明确、职能清晰的方向前进,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的边界必须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用约束 信贷调节 农民收入增长
下载PDF
农产品对外贸易促进农民增收的区域差异——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0
19
作者 余新平 俞佳佳 熊德平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086-2090,共5页
运用中国1999—2008年2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实证了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促进农民增收的区域差异。结果显示:东、中部地区农产品进、出口依存度与农民收入增长正相关,且中部地区要明显强于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农产品进、出口依... 运用中国1999—2008年2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实证了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促进农民增收的区域差异。结果显示:东、中部地区农产品进、出口依存度与农民收入增长正相关,且中部地区要明显强于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农产品进、出口依存度与农民收入增长负相关。在对实证结果进行讨论和解释的基础上,就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促进农民收入增长提出了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产品对外贸易 农民收入增长 区域差异分析
原文传递
财政依赖、数字普惠金融与农民增收——基于县域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邓金钱 蒋云亮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30-340,共11页
基于2014—2018年中国592个原国家级贫困县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与面板分位数模型,实证分析财政依赖、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民增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县域财政依赖导致自身经济发展“造血”功能不足,对实现农民持续增收存在负向冲击,... 基于2014—2018年中国592个原国家级贫困县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与面板分位数模型,实证分析财政依赖、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民增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县域财政依赖导致自身经济发展“造血”功能不足,对实现农民持续增收存在负向冲击,且这种负向冲击会随着农民收入的提高而增强;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够显著促进县域农民增收,但增收效应存在边际递减趋势;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能够有效缓解财政依赖对农民增收的负向冲击,有利于农民实现可持续增收;财政依赖、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民增收的影响效应因所处地理位置、城镇化率、收入水平的不同而存在显著的异质性特征。据此,建议大力发展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因地制宜制定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战略,让农民获得“数字”红利,以期在后脱贫时代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依赖 数字普惠金融 农民增收 县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