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再识“新村运动”:跨越农村现代化关键阶段的韩国案例 被引量:10
1
作者 刘义强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3-90,共8页
韩国新村运动是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以实现农村现代化的运动。作为韩国历史上重要的农村发展项目,引起了研究者从各个不同层面进行效用发掘和价值解答。不过,现有研究对于新村运动的核心价值仍欠缺深度的考察。本文将逐一从新村运动对... 韩国新村运动是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以实现农村现代化的运动。作为韩国历史上重要的农村发展项目,引起了研究者从各个不同层面进行效用发掘和价值解答。不过,现有研究对于新村运动的核心价值仍欠缺深度的考察。本文将逐一从新村运动对政权巩固的得失、对改善地方治理的贡献、对缩小发展的非均衡性以及对农民的改造等四个方面全面检视新村运动的成功与不足,认为新村运动主要是打造了一种共享型的发展,即由国家与社会共享发展的成果并承担农村现代化转型的负担。其带来的最重要结果是通过社区打造提升了农民适应市场化的能力,在激活农民的广泛参与中培养了民主意识和民主能力。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新村运动成了实现农村发展的韩国经验范本。把握这一点对于发展中国家该如何减少发展的阵痛并实现发展的公平性有其重要的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村运动 政治支持 政府治理 农民现代化
原文传递
农民现代化的一个路径:农民合作助推农民转型 被引量:5
2
作者 王宇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9-54,共6页
在从传统型社会向现代型社会的转变过程中,伴随着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农民合作出现了互助性合作、服务性合作和市场性合作的依次转换,与此相对应,农民本身也经历了从生存型农民到发展型农民再到现代型农民的转变,农民合作形式的提升推... 在从传统型社会向现代型社会的转变过程中,伴随着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农民合作出现了互助性合作、服务性合作和市场性合作的依次转换,与此相对应,农民本身也经历了从生存型农民到发展型农民再到现代型农民的转变,农民合作形式的提升推动了农民的现代转型。在我国农民绝对数量多,相对比例高,人均可耕地资源少,而城市吸纳农村人口不可能达到西方发达国家吸收农村人口比例的基本国情之下,通过这样升级的合作路径可以走出一条从事小规模农业生产的农民现代化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转型 农民合作 农民转型 农民现代化
下载PDF
发达国家农民现代化模式的借鉴 被引量:3
3
作者 陈春燕 王巍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17-18,共2页
美国、法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农民现代化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为我所用,成为促进农民从传统到现代转变,实现中国现代化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 发达国家 农民现代化 借鉴
下载PDF
农村生活形态的历史考察与展望 被引量:3
4
作者 朱梅 应若平 陈向科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25-33,共9页
在对农村生活形态的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循着农村生活形态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历史轨迹,将农村生活形态的演变过程分为三个大的历史时期:传统社会的农村生活形态、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时期的农村生活形态、现代社会的农村生活形态,... 在对农村生活形态的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循着农村生活形态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历史轨迹,将农村生活形态的演变过程分为三个大的历史时期:传统社会的农村生活形态、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时期的农村生活形态、现代社会的农村生活形态,并分析了不同历史时期农村生活形态的具体特征。城乡融合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中国特色的现代社会就是城乡统筹的社会,城乡统筹发展必然促进农村生活形态从同质性向和谐的异质性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生活形态 传统社会 过渡时期 现代社会 农民现代化 发展趋势
下载PDF
农民现代化的制约因素及路径选择 被引量:1
5
作者 陈春燕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23-25,43,共4页
农民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的重要维度,是新农村建设的迫切要求和必然选择。作者从制约农民现代化的因素入手,提出农民现代化应以提升农民的主体性为起点,突破二元体制的新体制与制度构建为重要保障,通过教育培训的根本途径,在不断发展经... 农民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的重要维度,是新农村建设的迫切要求和必然选择。作者从制约农民现代化的因素入手,提出农民现代化应以提升农民的主体性为起点,突破二元体制的新体制与制度构建为重要保障,通过教育培训的根本途径,在不断发展经济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农民的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现代化 制约因素 路径
下载PDF
基于“物的新农村”与“人的新农村”并进战略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新解 被引量:2
6
作者 余戎 王雅鹏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CSSCI 2015年第2期174-183,共10页
从建设"新农村"视角讨论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中若干有分歧的问题。从本质上看,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对象是传统农村劳动者,而不是农村剩余劳动力。所谓农村劳动力转移,不仅指向城镇的转移,也包括向现代化农村的转移;不仅指向第二... 从建设"新农村"视角讨论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中若干有分歧的问题。从本质上看,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对象是传统农村劳动者,而不是农村剩余劳动力。所谓农村劳动力转移,不仅指向城镇的转移,也包括向现代化农村的转移;不仅指向第二、三产业转移,也包括向现代化农业转移;不仅指农民向市民的转变,也包括传统农民向现代化农民的转变。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一个不断随着工农业现代化以及农民现代化的渐进过程。大力推进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同时,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强新农村建设,保证"物的新农村"和"人的新农村"协同并进,是推动农村劳动力有序、稳步转移的根本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人的新农村 农村劳动力转移 工业化和城镇化 农业现代化 农民现代化
下载PDF
改革开放以来我党推进农民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
7
作者 李宇征 赵仕超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2年第4期50-55,共6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对农民现代化进行了艰苦的探索,总体上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导向的初步探索阶段、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导向的快速发展阶段、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导向的全面发展阶段。在推动实现农民现代...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对农民现代化进行了艰苦的探索,总体上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导向的初步探索阶段、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导向的快速发展阶段、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导向的全面发展阶段。在推动实现农民现代化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包括坚持发展农业农村现代化以提供动力支持,坚持农民首创与政府引导相结合以提供强大合力,坚持农村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以提供智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 农民现代化 历史进程 基本经验
下载PDF
我国城郊村农民政治现代化转型的对策研究——以西安南双凤村选举个案为例
8
作者 刘珊珊 《宁夏农林科技》 2011年第7期114-115,118,共3页
以西安南双凤村选举为例,对当前城市化进程中凸显出的农民政治现代化问题进行了较深刻的剖析,并提出通过提高干部素质、规范地方政府行为、加强教育文化建设、完善选举制度、保护农民基本权力等措施提高村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消解农民... 以西安南双凤村选举为例,对当前城市化进程中凸显出的农民政治现代化问题进行了较深刻的剖析,并提出通过提高干部素质、规范地方政府行为、加强教育文化建设、完善选举制度、保护农民基本权力等措施提高村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消解农民参与选举的制约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现代化 政治参与 村民选举
下载PDF
“三农”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时空演化及驱动因素研究——以福建省为例 被引量:2
9
作者 方麒玮 马永强 +1 位作者 张孙博文 陈佑成 《林业经济》 2024年第3期51-77,共27页
实现“三农”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对城乡融合和乡村振兴的战略实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定量测算“三农”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耦合协调水平和空间相关性,同时引入地理探测器模型进一步分析导... 实现“三农”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对城乡融合和乡村振兴的战略实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定量测算“三农”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耦合协调水平和空间相关性,同时引入地理探测器模型进一步分析导致空间异质性的驱动因子。结果表明:(1)2011—2019年福建省“三农”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指数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增长幅度在103.83%~124.38%之间。“三农”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度主要以失调为主,部分城市达到勉强协调状态,协调度平均水平由0.31提高到0.47。(2)福建省“三农”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度空间格局具有“南高北低—东高西低”的特征,从整体上保持倒“U”型空间特征。(3)从影响二者耦合协调的影响因子分析,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城乡公共设施服务等对耦合协调度水平影响显著。文章创新性地将系统耦合理论纳入“三农”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研究领域,深度剖析市域尺度下福建省高质量推进“三农”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发展现状、空间关联和差异因素,结合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框架,详尽阐释农业、农村、农民现代化之间的复杂互动关系,拓展“三农”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相互依存的动态理论基础和评价维度。依据研究结论提出政策启示:需加强经济发展导向以协调城乡发展,同时注重社会发展导向,坚持绿色发展为引导原则,以差异化的方式推进“三农”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农”现代化 耦合协调度模型 新型城镇化 地理探测器 福建省
下载PDF
农业现代化视角下农民的现代性困境解析——以农民公民意识培育为切入点 被引量:7
10
作者 陈明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65-669,共5页
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是农民的现代化,农民现代化的标志是现代性的养成。我国农民的现代性正在遭遇困境。农民所处的特定的乡村社会环境和城乡二元结构的社会形态,是农民现代性困境的主要原因。通过发展市场经济... 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是农民的现代化,农民现代化的标志是现代性的养成。我国农民的现代性正在遭遇困境。农民所处的特定的乡村社会环境和城乡二元结构的社会形态,是农民现代性困境的主要原因。通过发展市场经济、改革政治体制、构建文化体系和贯彻依法治国,能够培育农民的平等、合作、正义和法治观念,塑造农民成为具有人的主体心态和精神气质的现代公民,提升农民的现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现代化 农民现代性 政治体制 权力与义务
原文传递
农业现代化呼唤加强新农民培训的思考
11
作者 张丽 胡军 《安徽农学通报》 2009年第1期13-14,47,共3页
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必然是以提高土地生产率为主要目标,并且离不开农民的现代化。农民现代化的具体含义,笔者认为包括农民身体素质的现代化、农民科技水平的现代化、农民思想意识的现代化和农民专业技能的现代化。农民现代化的关... 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必然是以提高土地生产率为主要目标,并且离不开农民的现代化。农民现代化的具体含义,笔者认为包括农民身体素质的现代化、农民科技水平的现代化、农民思想意识的现代化和农民专业技能的现代化。农民现代化的关键是加强农民的教育与培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现代化 农民现代化 教育
下载PDF
新时代我国农业补贴制度转型效应下降的归因分析及政策建议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俊高 《西南金融》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88-96,共9页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补贴制度经历了三次转型,所带来的农业综合发展水平的效应变化可以大致分为五个阶段:快速上升期(1979~1984)、调整上升期(1985~1995)、第一次快速回落期(1996~2003)、转型上升期(2004~2010)和第二次缓慢回落期(2...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补贴制度经历了三次转型,所带来的农业综合发展水平的效应变化可以大致分为五个阶段:快速上升期(1979~1984)、调整上升期(1985~1995)、第一次快速回落期(1996~2003)、转型上升期(2004~2010)和第二次缓慢回落期(2011~2015)。当前新时代下农业补贴制度转型效应呈现缓慢回落的制度归因在于:农业补贴目标单一,不适应当前农业现代发展要求;补贴对象缺乏精准性和指向性;补贴方式较为粗放,缺乏事后监管;补贴工具较为陈旧,缺乏体系化。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完善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制度政策,在这一背景下,“完善农业补贴制度,加快农村农业发展新旧动能转换”将置于“三农”工作首位,并要求“进一步提高农业补贴政策的指向性和精确性”,构建以直接收入补贴、目标价格支持、保险费用补贴、一般政府服务支持四大政策工具为主体的农业补贴政策框架体系,更好地引导农业朝“绿色、生态、高效、现代”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补贴 制度转型 转型效应 乡村振兴 财政支农 农业生产经营 农业产业结构 农业现代化 农民现代化 农业保险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下载PDF
我国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民现代化 被引量:1
13
作者 武伟强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11-13,共3页
农民在我国社会群体中占很大的比例,没有农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本文阐述了现阶段我国农民现代化的主要表现,分析了农民现代化的发展历程,并提出了农民实现现代化的一些途径。
关键词 农村现代化 进程 农民现代化 途径
下载PDF
我国农业食物系统包容性发展策略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鄢贞 钱文荣 +1 位作者 胡伟斌 喻景权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9-119,共11页
农业食物系统包容性发展是“大国小农”基本国情和农情下实现乡村振兴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保障,也是实现共同富裕和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内容。本文梳理了农业食物系统包容性发展的内涵特征,总结分析其在促进小农与农业现代化有效... 农业食物系统包容性发展是“大国小农”基本国情和农情下实现乡村振兴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保障,也是实现共同富裕和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内容。本文梳理了农业食物系统包容性发展的内涵特征,总结分析其在促进小农与农业现代化有效衔接,改善弱势群体食物需求与公共服务保障体系,增强农业产业链和供应链韧性,构建公平、共享、可持续的农业食物系统公共服务体系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而提出了突破农业系统关键领域重大科技问题、攻克食物科学技术与完善供给体系、推进农业食物系统包容群体发展、构建农业食物系统包容性体系等4个关键体系。研究建议,以“大安全观”保障弱势群体包容发展,以“大食物观”形成粮食安全大格局,以“大数字观”优化流通与分配体系,以“大区域观”建立农食系统共享包容,以“大流通观”畅通农食系统全链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食物系统 包容性发展 小农现代化 食物保障 科技创新
下载PDF
小农户如何通过农业生产性服务衔接现代农业? 被引量:1
15
作者 朱倍颉 李朝柱 芦千文 《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3期9-19,共11页
发展面向小农户的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是促进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的重要途径。这取决于农户对农业生产性服务的需求行为特征。本研究基于对河北、河南的712户农户抽样调查数据,使用Pr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规模户和小农户农业生产性服务需求行... 发展面向小农户的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是促进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的重要途径。这取决于农户对农业生产性服务的需求行为特征。本研究基于对河北、河南的712户农户抽样调查数据,使用Pr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规模户和小农户农业生产性服务需求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规模户的农业生产性服务使用程度高于小农户;(2)规模户和小农户的农业机械服务使用程度最高;(3)规模户和小农户中,受过农业生产培训及参加合作社的使用金融保险服务概率更高。土地面积越大使用农业技术服务概率更高。土地面积、农业收入占比和是否加入合作社对农业机械服务使用有显著的正影响,土地块数对农业机械服务使用有显著的负影响。土地面积、是否受过农业生产培训、是否加入合作社对加工销售服务使用有显著的正影响。土地面积、是否受过农业生产培训、是否加入合作社、农业补贴满意度对农业信息服务使用有显著的正影响。因此,通过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不能忽视扩大土地规模和土地整理的作用,要注重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开展农业生产培训,制定小农户购买农业生产性服务的支持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产性服务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 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
下载PDF
论我国农民现代化及其途径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晓翼 《乡镇经济》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06-110,共5页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全局的重大问题,始终是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三农"问题的实质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在中国这样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有其特殊的地位和重要性。因此,对农业现代...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全局的重大问题,始终是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三农"问题的实质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在中国这样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有其特殊的地位和重要性。因此,对农业现代化、农村现代化条件下的农民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现代化 内涵 途径 新农村
下载PDF
中国农民现代化战略的演进与思考
17
作者 王月辉 任兆昌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6期7-10,21,共5页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中有关农民发展理论的分析以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发展战略的梳理,提出了农民现代化战略演进的三阶段论,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农民的主体性因素在这个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关键词 农民现代化 现代化 演进
下载PDF
源头农场实践农业信息化的启示 被引量:2
18
作者 覃学强 吴砚峰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45-48,共4页
农业信息化是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的一个重要环节,搞好农业信息化可以提高农产品竞争力,也是衔接小农户和大市场的重要手段。广西农垦源头农场利用信息化,在全国柑桔种植户遭受重大损失的情况下,出口国外高端市场2.3万吨柑桔,同比去年正常... 农业信息化是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的一个重要环节,搞好农业信息化可以提高农产品竞争力,也是衔接小农户和大市场的重要手段。广西农垦源头农场利用信息化,在全国柑桔种植户遭受重大损失的情况下,出口国外高端市场2.3万吨柑桔,同比去年正常年份增加45%,取得巨大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信息化 农民 现代化农业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