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欠发达地区县域城镇化对农民家庭生计的影响机制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朱战辉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46-154,193,共10页
城镇化对农民家庭生计和就业产生深远影响,基于中西部地区农民以家乡县城为空间场域的就业和城镇化实践的经验调研,从农民家庭生计转型及其分化视角,立足农民家庭及其主体能动性,考察农民县域城镇化实践对家庭生计和就业质量的影响及其... 城镇化对农民家庭生计和就业产生深远影响,基于中西部地区农民以家乡县城为空间场域的就业和城镇化实践的经验调研,从农民家庭生计转型及其分化视角,立足农民家庭及其主体能动性,考察农民县域城镇化实践对家庭生计和就业质量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在农户分化的背景下,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县域城镇化发展,为离农户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空间,促进了城镇化目标的完成;缺乏产业支撑的县域城镇化发展模式,没有为“半工半耕”农户提供稳定和充分的非农就业机会,增加了进城农民就业和家庭消费负担,并没有改善农民家庭生活完整性;纯农户处于城镇化起步阶段,县域城镇化发展促进其农业经营模式的转型及农业收益的增加,但是也增加了家庭经济的消费负担。欠发达地区城镇化发展应立足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发展原则,促进工业化、城镇化以及城乡之间协调发展,改善农民生计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城镇化 就业 家庭生计 阶层分化
下载PDF
家庭生计对基础教育阶段随迁子女就地升学的影响与对策 被引量:10
2
作者 周秀平 《教育发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47-52,共6页
依据教育阶段,就地升学包含幼升小、小升初、初中升高中、高中升大学四类。基础教育阶段的就地升学是随迁子女就地升学问题的主要方面。随着年级的升高,随迁子女的就地升学率不断下降,这不利于保障、推进教育公平。研究发现,家庭生计框... 依据教育阶段,就地升学包含幼升小、小升初、初中升高中、高中升大学四类。基础教育阶段的就地升学是随迁子女就地升学问题的主要方面。随着年级的升高,随迁子女的就地升学率不断下降,这不利于保障、推进教育公平。研究发现,家庭生计框架下的金融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对随迁子女就地升学教育选择均有决定性影响。为此,保障随迁子女教育权利的政策设计必须基于其所在的流动家庭,在推进依法治教、优化随迁子女教育政策内部运行机制的同时,统筹制定和完善收入增长、就业和社会保障、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完善社区服务等教育外的相关政策,以达成教育融合与社会融合的良性互动,保障国家的持久和谐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迁子女 基础教育 就地升学 家庭生计
原文传递
易地扶贫搬迁新市民劳动力转移与家庭生计转型——以Q县易地扶贫搬迁群众为例
3
作者 蒋平英 《智慧农业导刊》 2023年第12期69-73,共5页
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实施,对农村劳动力资源重新配置、转移、职业选择等产生较大的影响,而农村劳动力资源与家庭生计方式息息相关,劳动力的转移改变了家庭生计资本中资源禀赋、人力资本、就业机会等所占的比例。搬迁后,劳动力成为最主要... 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实施,对农村劳动力资源重新配置、转移、职业选择等产生较大的影响,而农村劳动力资源与家庭生计方式息息相关,劳动力的转移改变了家庭生计资本中资源禀赋、人力资本、就业机会等所占的比例。搬迁后,劳动力成为最主要的生产要素参与到社会分工中,一个家庭劳动力的数量与质量决定了家庭经济收入水平,而家庭经济收入结构是生计模式的一个表征,反映了家庭生计的变化特点。因此,在易地扶贫搬迁中,劳动力转移引发家庭生计转型成为必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地扶贫搬迁 劳动力转移 家庭生计 劳动力资源 家庭经济
下载PDF
家庭场域与技术视界:中国古代女眷生活的性别注视
4
作者 陈雯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133-136,共4页
本文试图从技术视界考察家庭场域下的女眷生活。认为,在家庭场域下,女眷基于对家庭职责的自我认定和价值实现的内在诉求而对家庭伦理规训表现出了积极的因应。这种对社会整体规训的宽容同样表现在家庭居住环境的空间设计、纺织活动被边... 本文试图从技术视界考察家庭场域下的女眷生活。认为,在家庭场域下,女眷基于对家庭职责的自我认定和价值实现的内在诉求而对家庭伦理规训表现出了积极的因应。这种对社会整体规训的宽容同样表现在家庭居住环境的空间设计、纺织活动被边缘化的现实中。但中国古代加在男女两性之上的规训压力都呈上升态势,所以女眷并未感到过分的性别压迫,反而感觉束缚来自女性群体本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眷 家庭生计 女性技术 性别规训 住居空间
下载PDF
禽流感风险、多元化经营与中国养禽户家庭生计研究
5
作者 刘婷婷 应瑞瑶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1-100,共10页
现有研究普遍认为禽流感的发生会对养禽户家庭生计造成严重负向冲击,而统计数据显示禽流感发生之后养禽户家禽收入显著下降,但家庭收入仍呈上升趋势。基于农村固定观察点2 520个养禽户2004—2012年家禽养殖跟踪数据,本文采用固定效应模... 现有研究普遍认为禽流感的发生会对养禽户家庭生计造成严重负向冲击,而统计数据显示禽流感发生之后养禽户家禽收入显著下降,但家庭收入仍呈上升趋势。基于农村固定观察点2 520个养禽户2004—2012年家禽养殖跟踪数据,本文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禽流感冲击下养禽户家庭生计变化,探讨禽流感、多元化经营与中国养禽农户家庭生计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禽流感的爆发确实对家禽养殖农户生计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但多元化经营可以削弱禽流感对养禽户家庭经营收入的负向影响,且相比于种植业,养禽户更倾向于通过增加畜牧业投入和非农就业投入来避免禽流感造成的家庭经营收入波动。我国现有禽流感补偿政策仅按照扑杀数量发放,为制定更为精准的扑杀补偿标准和灾后扶持政策,应关注禽流感对养禽户生计冲击的农户异质性,充分考虑养禽户多元化经营状况,扩大政策关注范围,正确引导农户进行兼业经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流感风险 多元化经营 家庭生计 固定效应模型
下载PDF
生态认知、生计资本与牧民草原保护意愿——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32
6
作者 张瑶 徐涛 赵敏娟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5-42,共8页
提高牧户草原保护意愿对于草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中以内蒙古达茂旗和四子王旗421户牧户的微观数据为基础,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牧户生态认知和家庭生计资本对牧户草原保护意愿的影响。结果显示:1)生态认知和家庭... 提高牧户草原保护意愿对于草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中以内蒙古达茂旗和四子王旗421户牧户的微观数据为基础,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牧户生态认知和家庭生计资本对牧户草原保护意愿的影响。结果显示:1)生态认知和家庭生计资本均对牧户草原保护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生态认知对牧户草原保护意愿的影响显著高于家庭生计资本;2)家庭生计资本对牧户草原保护意愿影响的直接路径(家庭生计资本→草原保护意愿)系数远大于间接路径(家庭生计资本→生态认知→草原保护意愿)系数。政策启示:一,大力开展草原保护宣传工作,强化牧户生态认知,使其意识到草原保护的正外部性;二,引导牧户转向生态旅游、农家乐等其他生计活动,多样化牧户金融资本的来源方式,从提高农户金融资本的角度提升牧户家庭生计资本,从而减少牧户为寻求经济效益而对草原进行掠夺性开发的行为;三,完善草原网络覆盖、开展牧户集体活动,加强牧民之间的联系,从丰富牧户社会资本的角度提高牧户家庭生计资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保护意愿 生态认知 生计资本 结构方程模型
原文传递
农户家庭生计资本、人居环境整治付费认知与人居环境整治付费行为--以江西省873个农户为例 被引量:13
7
作者 廖冰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98-609,共12页
以江西省873个农户为研究对象,基于计划行为理论、KAP理论与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SEM)实证分析家庭生计资本、人居环境整治付费认知与人居环境整治付费行为三者作用关系。结果表明:农户人居环境整治付费认知在农户... 以江西省873个农户为研究对象,基于计划行为理论、KAP理论与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SEM)实证分析家庭生计资本、人居环境整治付费认知与人居环境整治付费行为三者作用关系。结果表明:农户人居环境整治付费认知在农户家庭生计资本对农户人居环境整治付费意愿、农户人居环境整治付费行为作用中扮演着部分中介作用;农户人居环境整治付费意愿在农户人居环境整治付费认知、农户家庭生计资本对农户人居环境整治付费行为作用中扮演着部分中介作用;农户人居环境整治付费认知对农户人居环境整治付费行为具有主导作用,农户家庭生计资本对农户人居环境整治付费意愿具有主导作用。基于此,从强化人居环境整治付费认知和提高家庭生计资本两方面提出合理引导规范农户人居环境整治付费行为的对策建议,为管理职能部门制定相关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户 家庭生计资本 人居环境整治付费认知 人居环境整治付费行为 结构方程模型
下载PDF
半工半耕:农民家计模式视角下连片特困地区农户贫困状况及治理 被引量:8
8
作者 朱战辉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6-32,共7页
黔西南州的经验调研发现,连片特困的少数民族地区,贫困状况与其家庭生计模式有密切关系。不同于可持续生计和生计资本的分析框架,立足于连片特困地区农村和农户的微观视角,从农户家计模式的视角,利用"半工半耕"的本土概念和... 黔西南州的经验调研发现,连片特困的少数民族地区,贫困状况与其家庭生计模式有密切关系。不同于可持续生计和生计资本的分析框架,立足于连片特困地区农村和农户的微观视角,从农户家计模式的视角,利用"半工半耕"的本土概念和分析框架对贫困户的贫困发生机制和状况进行分析。连片特困少数民族地区,糊口农业和不充分的非农就业构成了半工半耕的双弱结构,造成了农户的经济贫困和结构性贫困,这是当地农户普遍贫困的深层原因。因此应当从改善贫困农户的家庭生计模式和生计结构着手,探索连片特困地区贫困群体的贫困治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片特困地区 贫困 家计模式 半工半耕
下载PDF
生态保护区移民搬迁对低收入农户脆弱性的影响
9
作者 赵媛 逄金栋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37-51,共15页
基于A县2014—2022年的面板数据,利用双向固定效应双重差分法探讨生态保护区移民搬迁对低收入农户脆弱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搬迁总体显著降低了农户的脆弱性,降幅为2.2%。脆弱性分解和成因分析结果表明,与低脆弱农户和低波动农户相比,搬... 基于A县2014—2022年的面板数据,利用双向固定效应双重差分法探讨生态保护区移民搬迁对低收入农户脆弱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搬迁总体显著降低了农户的脆弱性,降幅为2.2%。脆弱性分解和成因分析结果表明,与低脆弱农户和低波动农户相比,搬迁对高脆弱性农户和高波动性农户的正向影响分别降低了16.3%和13.0%。人力资本劣势导致这些农户较难适应搬迁后的劳动力市场,生计转型缓慢,从而脆弱性下降较为平缓。这一结论对政府有针对性地制定搬迁后的帮扶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民搬迁 脆弱性 二元收入结构 家庭生计特征
下载PDF
生命历程视角下中国农民家庭的生计变迁——基于一个农民家庭37年的收支账本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玢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1-54,156,157,共16页
家庭收支是家庭各方面变化的集中体现。以一个农民的家庭账本为线索,追踪其30多年生产与消费的变化,将中国农村改革的大背景与个人生命中的重大事件相结合,完整地呈现社会转型中普通农民家庭的生计变迁过程,并探讨在这个过程中国家、家... 家庭收支是家庭各方面变化的集中体现。以一个农民的家庭账本为线索,追踪其30多年生产与消费的变化,将中国农村改革的大背景与个人生命中的重大事件相结合,完整地呈现社会转型中普通农民家庭的生计变迁过程,并探讨在这个过程中国家、家庭与个人是如何交织在一起的。研究发现国家在政策落地过程中通过两条路径影响家庭及其个人的行动:一方面透过对农利益调整改变了家庭的经济结构和人口结构,另一方面通过文化让个人在家庭生计责任与个人发展之间相啮合,两个方面相互交织牵引着个人和家庭的生命轨迹。透过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全的农民家庭收支变化,能够从微观家庭层面折射出中国宏大的农村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家庭 生命历程 家庭生计 利益调整 文化啮合
下载PDF
税制改革与唐代农民家庭的生计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安福 王春辉 《古今农业》 2009年第2期5-12,共8页
唐代税制改革在中国税制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均田制破坏后,唐政府开始加大货币税收的力度,进行由税"丁口"向税"资产"过渡的改革,并最终以两税法的税制形式具体下来。新的税收制度加大了农民产业调整的力度,促使... 唐代税制改革在中国税制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均田制破坏后,唐政府开始加大货币税收的力度,进行由税"丁口"向税"资产"过渡的改革,并最终以两税法的税制形式具体下来。新的税收制度加大了农民产业调整的力度,促使农民家庭的经营模式向多样化发展。与此相适应,农民家庭结构为生计也开始向联合家庭转变,农村劳动力资源逐步成为社会流动的财富,并开启了宋代之后的农村生产的新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税制改革 农民家庭生计 影响
下载PDF
医疗保障政策与城市低保家庭医疗需求的匹配度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付媛媛 吕翔涛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453-456,共4页
城市低保家庭作为生活在城市中的低收入群体,近年来,其医疗保障问题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与探讨。本文假设政府提供的医疗保障政策与城市低保家庭医疗需求不相匹配,并通过对2007年进行的"中国城市低保制度绩效评估"项目所得... 城市低保家庭作为生活在城市中的低收入群体,近年来,其医疗保障问题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与探讨。本文假设政府提供的医疗保障政策与城市低保家庭医疗需求不相匹配,并通过对2007年进行的"中国城市低保制度绩效评估"项目所得的问卷数据和个案访谈材料分别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考察了城市低保家庭接受到的医疗救助与医疗保险等医疗保障政策的实际效果,发现现有政策补贴远不能填补低保家庭的医疗的支出缺口,且在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宣传不到位,申领难度大,公共医疗资源不足等漏洞,进而证实了文章的假设,并据此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低保家庭 医疗需求 医疗救助 医疗保险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