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晕针疗效的分析及机理初探 被引量:10
1
作者 贺君 唐庆芬 庄礼兴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553-554,共2页
目的 :探讨晕针后临床疗效提高的机理。方法 :对临床上晕针后疗效提高的 32例患者在年龄、疾病种类、病情、病程等方面分别进行了归纳、总结。结果 :晕针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或治愈的疾病 ,多为痛证患者及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的疾病。结论 ... 目的 :探讨晕针后临床疗效提高的机理。方法 :对临床上晕针后疗效提高的 32例患者在年龄、疾病种类、病情、病程等方面分别进行了归纳、总结。结果 :晕针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或治愈的疾病 ,多为痛证患者及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的疾病。结论 :晕针现象是机体对针刺产生的一种过度的应激反应所致 ,其临床疗效提高可能与应激源 (针刺 )与体内适应反应之间的对抗上升到另一个新的稳态 ,机体的适应及对抗疾病的能力进一步得到巩固和加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晕针 针灸原理 植物神经功能 针刺治疗
下载PDF
晕针案——特殊的晕针症状及瞑眩反应
2
作者 邵雯 顾兆军 熊嘉玮 《基层中医药》 2024年第3期11-15,共5页
晕针常被定义为针刺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严重时危及生命,需及时发现、有效处理,故晕针一般被归属于针刺的安全性范畴。然笔者经过在导师熊嘉玮主任门诊的临床观察及查阅相关文献,发现存在与现行教材阐述的晕针症状不同的案例,且晕针... 晕针常被定义为针刺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严重时危及生命,需及时发现、有效处理,故晕针一般被归属于针刺的安全性范畴。然笔者经过在导师熊嘉玮主任门诊的临床观察及查阅相关文献,发现存在与现行教材阐述的晕针症状不同的案例,且晕针也并不全然属于针刺的不良事件,有时晕针反而能够增加疗效甚至达到治愈的程度,类似疾病向愈的征兆,属“瞑眩反应”的范畴。故笔者选取在导师门诊观察到的2例不同的晕针病案,予以分述,并加以讨论分析,旨在更加全面客观地思考晕针的概念及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晕针 晕针症状 瞑眩反应 疗效 针刺安全
下载PDF
从《黄帝内经》中谈针灸晕针 被引量:4
3
作者 黄瑞聪 李万瑶 +1 位作者 陈再程 方芳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7期133-134,共2页
《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它整理了先人们积累的丰富的医疗经验,升华为理性认识,形成系统的医学理论,并且进一步驾驭医疗实践,建立中医学临床规范,使中医学基本上跳出了经验医学的窠臼,成为中国传统科学中探讨生命规律及其医学... 《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它整理了先人们积累的丰富的医疗经验,升华为理性认识,形成系统的医学理论,并且进一步驾驭医疗实践,建立中医学临床规范,使中医学基本上跳出了经验医学的窠臼,成为中国传统科学中探讨生命规律及其医学应用的系统学问。文章究其经文,探讨《黄帝内经》对晕针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针灸 晕针
下载PDF
门诊恶性肿瘤患者抽血晕针原因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夏开萍 陈燕玲 周江梅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4年第10期1911-1913,共3页
【目的】分析门诊恶性肿瘤患者抽血晕针原因。【方法】对在门诊抽血的恶性肿瘤患者进行一般情况评估,评估方法参照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 ,ECOG)评分、TNM分期、治疗、检查及护士采血情况等资料进... 【目的】分析门诊恶性肿瘤患者抽血晕针原因。【方法】对在门诊抽血的恶性肿瘤患者进行一般情况评估,评估方法参照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 ,ECOG)评分、TNM分期、治疗、检查及护士采血情况等资料进行收集,用Poisson回归分析发生晕针原因的影响因素。【结果】晕针患者中:女性高于男性, ECOG评分≥2分患者高于<2分患者,TNM分期中Ⅵ期患者高于Ⅲ期患者,化疗周期≥4周期患者高于≤3周期患者,血色素水平≤9g/L患者高于>9g/L患者,空腹采血患者高于餐后采血患者,采血穿刺次数≥2次患者高于1次患者,采血时间≥3 min患者高于<3 min患者。年龄>60岁患者略高于≤60岁患者,白细胞>10×10^9/L或<4×10^9/L患者略高于≤4~10×10^9/L患者。【结论】肿瘤患者晕针原因与性别、ECOG评分、TNM分期、化疗周期、血色素水平、空腹采血、采血穿刺次数、采血持续时间有关,与年龄、白细胞水平的关系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诊病人 肿瘤 血样采集/副作用 晕针/病因学
下载PDF
大学生患者晕针产生的心理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5
作者 汪德凤 李芳 《中国校医》 2010年第2期99-100,共2页
目的分析不同治疗体位对大学生患者晕针发生的影响,找出减少晕针发生的不利心理因素。方法将120例有晕针倾向的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坐位肌内注射或静脉输液,观察组采用卧位肌内注射或静脉输液,所获得的数据用χ2统计处理。结果观察... 目的分析不同治疗体位对大学生患者晕针发生的影响,找出减少晕针发生的不利心理因素。方法将120例有晕针倾向的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坐位肌内注射或静脉输液,观察组采用卧位肌内注射或静脉输液,所获得的数据用χ2统计处理。结果观察组发生晕针的人数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有晕针倾向的病人可采用卧位肌内注射和静脉输液,以减少晕针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 晕厥 护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