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0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伤寒论》六经实质与六经病 被引量:23
1
作者 杨金亮 季然 齐文升 《中医学报》 CAS 2019年第1期35-38,共4页
张仲景将外感热病发展、变化过程中产生的各种证候,依据阴阳两气的多少、寒热辨证的高低、脏腑发病的部位,归纳为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等6个阶段,分述各经病变主要症状、脉象、治疗调护及顺传、逆传、直中等... 张仲景将外感热病发展、变化过程中产生的各种证候,依据阴阳两气的多少、寒热辨证的高低、脏腑发病的部位,归纳为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等6个阶段,分述各经病变主要症状、脉象、治疗调护及顺传、逆传、直中等传变方式。太阳病多为热病初期,治宜发汗祛邪或调和营卫;阳明病多为热病极期,治宜清热、通腑、祛邪,亦要注意正气的固护;少阳病多为热病中期,治宜益气、祛邪并重;太阴病多为热病后期,治宜温补阳气;少阴病多为热病后期,治宜回阳固脱;厥阴病多为热病晚期,治宜回阳兼清热、救阴兼散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六经病 外感热病 三阴三阳
下载PDF
伤寒病与六经辨证 被引量:19
2
作者 姜元安 张清苓 李致重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5-8,共4页
六经辨证是适用于多种外感热病还是伤寒病 ?六经辨证是否同时既适用于伤寒病又适用于杂病 ?涉及到如何看待《伤寒论》中的六经辨证方法及六经辨证论治体系。通过对《伤寒论》一书性质的探讨 ,认为《伤寒论》之六经辨证方法及六经辨证论... 六经辨证是适用于多种外感热病还是伤寒病 ?六经辨证是否同时既适用于伤寒病又适用于杂病 ?涉及到如何看待《伤寒论》中的六经辨证方法及六经辨证论治体系。通过对《伤寒论》一书性质的探讨 ,认为《伤寒论》之六经辨证方法及六经辨证论治体系只适用于狭义上的伤寒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六经辨证
原文传递
加味银翘散治疗外感热病(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观察 被引量:20
3
作者 马荣 杨秀婕 +3 位作者 王颖辉 虞桂 杨忆熙 齐文升 《中医药信息》 2010年第3期89-91,共3页
目的:观察加味银翘散治疗外感热病(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外感热病(上呼吸道感染)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加味银翘散和复方盐酸伪麻黄碱缓释胶囊模拟剂口服,对照组采用加味银翘散模拟剂和复方盐酸伪麻黄碱缓... 目的:观察加味银翘散治疗外感热病(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外感热病(上呼吸道感染)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加味银翘散和复方盐酸伪麻黄碱缓释胶囊模拟剂口服,对照组采用加味银翘散模拟剂和复方盐酸伪麻黄碱缓释胶囊口服,两组疗程均为3天,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降温疗效。结果:治疗组的临床有效率及降温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降温起效时间及解热时间无明显差异,治疗组痊愈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加味银翘散治疗外感热病(上呼吸道感染)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感热病 上呼吸道感染 中医药疗法 加味银翘散
下载PDF
络病理论指导外感温病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贾振华 吴以岭 《环球中医药》 CAS 2010年第1期26-28,共3页
基于络病理论空间概念探讨外感温病病机及传变规律,揭示外感温邪侵袭人体,由阳络传至经脉最后进展脏腑阴络的传变过程及病机特点,提出积极干预的治疗对策,对早期干预、截断病邪传变途径,提高外感温病治疗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据此研制连... 基于络病理论空间概念探讨外感温病病机及传变规律,揭示外感温邪侵袭人体,由阳络传至经脉最后进展脏腑阴络的传变过程及病机特点,提出积极干预的治疗对策,对早期干预、截断病邪传变途径,提高外感温病治疗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据此研制连花清瘟胶囊组方,经广泛基础与临床研究证实其组方及积极干预对策的科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感温病 络病理论 积极干预 连花清瘟
下载PDF
加味银翘散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的随机双盲对照临床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马荣 齐文升 +1 位作者 杨秀捷 王颖辉 《中国中医急症》 2016年第3期418-420,共3页
目的观察加味银翘散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中药组采用加味银翘散和复方盐酸伪麻黄碱缓释胶囊模拟剂口服,对照组采用加味银翘散模拟剂和复方盐酸伪麻黄碱缓释胶囊口服,疗程均为3 d,治疗后观察两... 目的观察加味银翘散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中药组采用加味银翘散和复方盐酸伪麻黄碱缓释胶囊模拟剂口服,对照组采用加味银翘散模拟剂和复方盐酸伪麻黄碱缓释胶囊口服,疗程均为3 d,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的降温疗效。结果中药组降温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降温起效时间和解热时间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药组痊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中药组体温复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中药组体温正常化维持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1)。结论加味银翘散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发热降温疗效满意,且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感热病 随机对照试验 上呼吸道感染 中医药疗法 加味银翘散
下载PDF
中医外感热病的源流探析与当代思考 被引量:13
6
作者 杨凤 罗亚敏 +6 位作者 付兴 侯鉴宸 周冉冉 李芊芊 李明 张瑶 陶晓华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770-774,共5页
外感热病是感受外邪所致、以发热为主症的一类疾病,发病原因多样,临床发热表现亦各异,从古至今都是中医研究的重点。早在先秦与《内经》《难经》时代,中医对外感热病就有诸多认识,随后东汉末年张仲景创立了六经辨治体系,魏晋隋唐时期重... 外感热病是感受外邪所致、以发热为主症的一类疾病,发病原因多样,临床发热表现亦各异,从古至今都是中医研究的重点。早在先秦与《内经》《难经》时代,中医对外感热病就有诸多认识,随后东汉末年张仲景创立了六经辨治体系,魏晋隋唐时期重在整理与补充外感热病的内容,宋金元时期发展伤寒学说并增加了许多新的学术观点,明清时期发展与完善了疫病和温病学说,清代医家尤重视寒温融合,近现代医家则提倡中西医结合治疗。在各种新型的发热类流行病、传染病频发的当下,厘清中医外感热病的源流、发展历程及形成的不同学说,有助于现代临床应用和学术传承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感热病 源流 发展 伤寒 温病 疫病
原文传递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与中医的伤寒病 被引量:9
7
作者 吴崇典 《天津中医药》 CAS 2003年第3期57-59,共3页
分析SARS的流行病学史 ,其症状、体征诸方面和古代伤寒病相似之处甚多 ,包括发热特点、初发症状、临床表现、呼吸窘迫综合症、循环衰竭及愈后症状等。《伤寒论》
关键词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中医 伤寒病 《伤寒论》 SARS 流行病学史
下载PDF
论“久病入络”与“温邪入络” 被引量:11
8
作者 柴守范 赵晓丽 《西部中医药》 2013年第11期41-43,共3页
探讨"久病入络"与"温邪入络"的关系,指出叶天士卫气营血辨证体系中亦蕴含着"久病入络"的理论,温邪亦可入络,卫气营血各阶段皆可见络脉病变,故温邪入经是认识和治疗外感温热病的一种新的思路与方法。
关键词 外感温热病 久病入络 温邪 络病
下载PDF
清浊相干理论探微 被引量:10
9
作者 杨泽 陈佳丽 +1 位作者 汪翔 夏永良 《新中医》 CAS 2021年第17期202-205,共4页
探究"清浊相干"的具体含义,治疗方法以及对后世的影响,以期更全面地掌握这一病机,并加以灵活地变通及运用。本文撷选《黄帝内经》相关原文,与气机升降出入相结合,对"清浊相干"理论进行系统整理与分析;查询伤寒、温... 探究"清浊相干"的具体含义,治疗方法以及对后世的影响,以期更全面地掌握这一病机,并加以灵活地变通及运用。本文撷选《黄帝内经》相关原文,与气机升降出入相结合,对"清浊相干"理论进行系统整理与分析;查询伤寒、温病相关文献资料,挖掘伤寒、温病对其运用与发展。认为"清浊相干"导致气机紊乱失常可包括升降和出入两方面,治疗时要"以数调之",即升清降浊,宣清消浊,伤寒与温病诸多病证和治法围绕此理论展开。"清浊相干"是具有重大意义的病机,它是对气机升降出入紊乱的进一步诠释,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浊相干 气机紊乱 《黄帝内经》 伤寒 温病
原文传递
论清解宣透肺卫法治疗外感热病邪郁肺卫证 被引量:10
10
作者 万海同 杨进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376-1378,共3页
根据临床实际,结合温病学理论,综合各家之言提出目前治疗外感热病初期多重视苦寒清热解毒方药,但该法易致寒凝闭滞,外邪不易透达。明确提出外感热病初起多为外邪从口鼻而入,易侵袭肺卫致肺失宣降、表气郁闭,辨证属邪郁肺卫证。采用清解... 根据临床实际,结合温病学理论,综合各家之言提出目前治疗外感热病初期多重视苦寒清热解毒方药,但该法易致寒凝闭滞,外邪不易透达。明确提出外感热病初起多为外邪从口鼻而入,易侵袭肺卫致肺失宣降、表气郁闭,辨证属邪郁肺卫证。采用清解宣透肺卫方药随证加减可有效治疗该病证,所研制的清解宣透肺卫方药银花平感颗粒(金银花、生麻黄、杏仁、生葛根、虎杖、生甘草)治疗外感热病邪郁肺卫证具有安全有效特点。系列研究明确提出清解宣透肺卫法是治疗外感热病邪郁肺卫证的重要治法,可达到标本兼治,提出外感热病初起诊治的新证型、新治法和新方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感热病 邪郁肺卫证 清解宣透肺卫法 治则治法 中医方剂
下载PDF
表里双解、四联复法辨治时行感冒 被引量:10
11
作者 周仲瑛 吴勉华 +4 位作者 叶放 周学平 郭立中 李柳 冯哲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3,共3页
在数十年对时行感冒等病毒感染性疾病临床与科研实践的基础上,提出表里双解,汗、和、清、下4法联用辨治时行感冒的理念,将时行感冒分为常见证和变证两大类进行辨证,初步制定论治的方案,为中医药防治时行感冒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关键词 时行感冒 汗和清下 表里双解 外感热病 流行性感冒
下载PDF
方邦江治疗外感热病经验 被引量:9
12
作者 赵平 郭东风 +4 位作者 鲁婵婵 耿赟 陈淼 凌丽 方邦江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5年第7期25-27,共3页
总结方邦江教授治疗外感热病的经验,以三维辨证为基础,临床辨治时倡导从"风"立论,重视表里双解、养阴生津、顾护胃气,并善用虫类药物。
关键词 外感热病 临床经验 方邦江
下载PDF
《伤寒论·伤寒例》学术思想探讨 被引量:5
13
作者 程磐基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2期9-11,共3页
以《伤寒论.伤寒例》原文为依据,从对外感热病的诊察方法、分类、鉴别、学术渊源、预防治疗以及对后世的影响等加以分析探讨。认为《伤寒例》在继承《内经》《、难经》《、阴阳大论》等古籍学术思想基础上对外感热病学术理论又有创新,... 以《伤寒论.伤寒例》原文为依据,从对外感热病的诊察方法、分类、鉴别、学术渊源、预防治疗以及对后世的影响等加以分析探讨。认为《伤寒例》在继承《内经》《、难经》《、阴阳大论》等古籍学术思想基础上对外感热病学术理论又有创新,是中医外感热病的总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伤寒例 外感热病
下载PDF
伤寒学说的发展:内伤与温病学说合论 被引量:8
14
作者 殷鸣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4318-4320,共3页
伤寒学说自建立以来在中医辨证领域长期居于主导地位,后世李东垣创内伤学说,吴又可、叶天士等人创瘟疫、温病学说,有捍动伤寒学术地位之势。阴火是气虚湿陷、郁火上冲、心火下乘所致,温病则是邪犯肺、胃,或邪伏于肾所致,二者病机虽异,... 伤寒学说自建立以来在中医辨证领域长期居于主导地位,后世李东垣创内伤学说,吴又可、叶天士等人创瘟疫、温病学说,有捍动伤寒学术地位之势。阴火是气虚湿陷、郁火上冲、心火下乘所致,温病则是邪犯肺、胃,或邪伏于肾所致,二者病机虽异,但同为火自内生,从下上逆,从内外达。寒邪具有闭敛之性,热邪具有开泄之性,二者发展、传变趋势不同,因此辨证方法不同,内伤、温病学派是根据邪气性质的不同,补充、发展伤寒学说。病有时异,故辨证论治体系也当因时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 内伤 温病 阴火
原文传递
基于流行性出血热探讨周仲瑛辨治外感热病的学术特点 被引量:8
15
作者 郑志攀 周仲瑛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15,37,共3页
基于周仲瑛对流行性出血热(疫斑热)的认识,总结其对外感热病的学术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重视病理因素、注重病势演变、主张理论复合和学术革新、探索特异性治法、临证一法多用和多法并举。从对疫斑热的认识可以看出,周仲瑛既有对... 基于周仲瑛对流行性出血热(疫斑热)的认识,总结其对外感热病的学术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重视病理因素、注重病势演变、主张理论复合和学术革新、探索特异性治法、临证一法多用和多法并举。从对疫斑热的认识可以看出,周仲瑛既有对传统认识的继承,又有对理论的创新;既有全面把握,又有重点认知;既保持了对中医理论的严格把握,在特定疾病上又不失灵活对待。对其辨治疫斑热的学术特点进行分析,可为提高中医外感热病的研究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感热病 流行性出血热 疫斑热 名医经验 周仲瑛
原文传递
叶天士络病新议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孝刚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7期72-73,共2页
Ye Tianshi usually treated collateral diseas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iscellaneous diseases.The pathogenesis of “early disorder involves qi and late disorder involves blood”,as a matter of fact,is closely related ... Ye Tianshi usually treated collateral diseas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iscellaneous diseases.The pathogenesis of “early disorder involves qi and late disorder involves blood”,as a matter of fact,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transmission of exogenous febrile diseases from defense phase through qi and ying phases to blood phase;the febrile pathogen first lodges in qi phase and later in blood phase.This article also presents the treatment method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drug administration,as well as some proven cases in the treatment of collateral dise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天士 络病 外感热病 《难经》
下载PDF
湿温、湿热辨析及其临证意义 被引量:3
17
作者 宁百乐 邓启粤 +1 位作者 纪雪梅 周登威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220-223,共4页
历代医家对湿温、湿热的概念出处和认知等存在较大争议,这使得时人及后人对二者的差异混淆不清,从而影响临证。该研究通过辨析湿温和湿热的概念出处及其内涵演变,探讨二者的区别和联系。结果显示,金元时期的医家们认为“湿热”多为内伤... 历代医家对湿温、湿热的概念出处和认知等存在较大争议,这使得时人及后人对二者的差异混淆不清,从而影响临证。该研究通过辨析湿温和湿热的概念出处及其内涵演变,探讨二者的区别和联系。结果显示,金元时期的医家们认为“湿热”多为内伤杂病,“湿温”则多为外感热病;从病因来看,二者皆是湿热为患。明清之后的医家将二者的区别逐渐淡化,湿温被统一在湿热中,统称为“外感湿热证”。历代医家对湿温与湿热的认知过程,经历了从病因或病机到病证名的变迁。湿温与湿热内涵的演变拓展了中医对疾病病因、病机、病证的认识。通过辨析“湿温”与“湿热”,可明确疾病的病因与病证发展,从而正确指导用药及判断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温 湿热 外感热病 内伤杂病 病因 病机 病证
原文传递
六经九分法概述(六)——中医临床经典的传承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再良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20年第2期44-47,共4页
结合伤寒六经九分法探讨中医临床经典的传承。认为可以用宏观视野把握经典叙述的位置,用基本规律驾驭经典提供的方药,用后世经验补充经典内容的不足。从整个热病诊疗以及临床治疗的角度理解中医临床经典,可为中医教育和临床提供便利。
关键词 伤寒 热病 六经九分法 抽象六经 补充方药 中医经典
下载PDF
外感热病邪郁肺卫证诊断与疗效评价标准(试行) 被引量:6
19
作者 万海同 杨进 +4 位作者 何昱 杨洁红 周惠芬 虞立 别晓东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年第10期1469-1471,共3页
外感热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该病初起存在常见证型——邪郁肺卫证。基于西医学和中医学诊断标准,根据临床与基础研究,按照中医症状分级计分法,建立外感热病邪郁肺卫证诊断标准,明确有效性评价与安全性评价指标,并注明了试验要点,建... 外感热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该病初起存在常见证型——邪郁肺卫证。基于西医学和中医学诊断标准,根据临床与基础研究,按照中医症状分级计分法,建立外感热病邪郁肺卫证诊断标准,明确有效性评价与安全性评价指标,并注明了试验要点,建立了外感热病邪郁肺卫证疗效评价标准,并使外感热病邪郁肺卫证的临床诊断与疗效标准化、规范化,有助于临床研究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感热病 邪郁肺卫证 诊断与疗效 评价标准
下载PDF
基于古代文献挖掘的新发突发传染病中医人工智能辅助决策技术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苏芮 韩振蕴 +1 位作者 范吉平 韩经丹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5431-5435,共5页
历代医家治疗疫病的宝贵经验散见于庞杂的中医古代文献中。为使古代医案经验切实能够在突发急性传染病的临床救治决策中及时发挥指导作用,本项目以外感热病古代医案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适合中医混合数据集的混合检索方法,建立外感热病... 历代医家治疗疫病的宝贵经验散见于庞杂的中医古代文献中。为使古代医案经验切实能够在突发急性传染病的临床救治决策中及时发挥指导作用,本项目以外感热病古代医案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适合中医混合数据集的混合检索方法,建立外感热病中医病案案例推理模型,模拟专家诊病、辨证的思维过程。在此基础上研发了临床辅助决策系统,实现了古代医案对突发急性传染病临床一线的诊疗辅助作用,为中医外感热病古代医案经验的传承和利用提供了一条新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感热病 古代医案 案例推理 临床辅助决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