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8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木兰科植物及其珍稀濒危种类的迁地保护 被引量:78
1
作者 刘玉壶 周仁章 曾庆文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12,共12页
应用迁地保护的原理和方法,在华南植物园引种保存木兰科植物11属125种(包括亚种、变种及杂交种),其中中国113种,国外12种,属中国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有29种,从而建立了具有相当规模的木兰科植物种质基因库、生长情况表明,木... 应用迁地保护的原理和方法,在华南植物园引种保存木兰科植物11属125种(包括亚种、变种及杂交种),其中中国113种,国外12种,属中国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有29种,从而建立了具有相当规模的木兰科植物种质基因库、生长情况表明,木兰科植物在华南植物园的迁地保护基本上是成功的,原产热带、亚热带地区的木兰科种类一般生长良好,尤以原产北回归线南北10°地区的种类生长最好,而原产温带或亚热带高海拔地区的种类则生长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兰科 珍稀濒危植物 迁地保护 保护
下载PDF
初论中国兜兰属植物的保护策略及其潜在资源优势 被引量:70
2
作者 罗毅波 贾建生 王春玲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2003年第6期491-498,共8页
兜兰属植物是最受人们喜爱的兰科植物之一 ,中国是兜兰属植物的主要产地。与世界其他地区一样 ,我国兜兰属植物也面临持续的商业采集压力。本文回顾了世界兜兰属植物的贸易、栽培和育种的历史 ,认为有菌播种方法可以更有效地保护兜兰属... 兜兰属植物是最受人们喜爱的兰科植物之一 ,中国是兜兰属植物的主要产地。与世界其他地区一样 ,我国兜兰属植物也面临持续的商业采集压力。本文回顾了世界兜兰属植物的贸易、栽培和育种的历史 ,认为有菌播种方法可以更有效地保护兜兰属植物的多样性 ,同时也能够为兜兰属植物的人工栽培和育种提供新的手段。目前我国兜兰属植物一方面仍遭受各种人为因素的干扰 ,急需采取措施加以保护 ;另一方面对我国兜兰属植物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和深入 ,还不能对人为因素影响的程度和范围作出客观的评价 ,特别是有关兜兰属植物的繁育技术还很薄弱。针对这种现状 ,作者提出在较长时期内我国兜兰属植物的保护策略宜以原地保护 (insituconservation)为主 ,同时积极开展有关兜兰属植物保护生物学的基础研究 ,大力发展和完善迁地保护 (exsituconservation)技术体系。最后 ,讨论了我国兜兰属植物的潜在资源和生态等方面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兜兰属植物 保护策略 资源优势 兰科 杂交育种 原地保护 迁地保护
下载PDF
典型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与恢复技术研究 被引量:65
3
作者 臧润国 董鸣 +5 位作者 李俊清 陈小勇 曾宋君 江明喜 李镇清 黄继红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7130-7135,共6页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是急需优先抢救的国家重点保护濒危植物。目前,有关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濒危原因及相应解濒技术的研究还非常缺乏,已有的植物种群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理论对极小种群植物并不完全适用,迫切需要研发有针对性的科学理论和保...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是急需优先抢救的国家重点保护濒危植物。目前,有关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濒危原因及相应解濒技术的研究还非常缺乏,已有的植物种群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理论对极小种群植物并不完全适用,迫切需要研发有针对性的科学理论和保育技术。介绍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典型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与恢复技术研究(2016YFC0503100)"的研究意义、内容、目标及展望。项目拟针对典型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开展保护与恢复技术的研究,拟构建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种群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理论体系,研发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和更新复壮的技术体系,并建立相应的应用技术标准和示范基地,为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 致濒机制 就地保护 扩繁技术 迁地保护 回归技术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野生植物的影响及保护对策 被引量:57
4
作者 黎磊 陈家宽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49-563,共15页
以温室气体浓度持续上升、全球气候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对野生植物及生物多样性造成的潜在影响,已经引起了国际学者的高度关注。本文总结了全球气候变化的现状与未来趋势,概述了中国野生植物的保护及管理现状,从不同侧面综述... 以温室气体浓度持续上升、全球气候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对野生植物及生物多样性造成的潜在影响,已经引起了国际学者的高度关注。本文总结了全球气候变化的现状与未来趋势,概述了中国野生植物的保护及管理现状,从不同侧面综述了国内外关于全球气候变暖对野生植物影响的研究进展和动态,包括气候带北移、两极冰山退缩、高海拔山地变暖、海平面上升、早春温度提前升高、荒漠草原土壤增温、旱涝急转弯等对野生植物造成的影响以及气候变暖对种间关系和敏感植物类群的影响,并从气候变化背景下全球生态系统敏感度、植物多样性、物种迁移与气候槽(sink areas)、物种适应与灭绝以及物候节律5个方面分析了未来全球变暖影响野生植物的总体趋势。在以后的野生植物保护与管理中,应确定全球气候变化的植物多样性敏感区,重点关注对气候变化敏感的植物类群以及气候要素改变植物–动物互作关系中的野生植物,自然保护区的建设要重点考虑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通过在全球范围内对野生植物分布和种群变化进行长期、系统的追踪监测,建立有效的数据库,发展野生植物迁地保护的保育技术及信息网络,发展有关野生植物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的量化指标及相应的模型。最后提出应将全球气候变化下野生植物保护与管理列入相关基金会的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变暖 冰川退缩 海平面上升 植物多样性 物种迁移 物候 迁地保护
原文传递
中国植物引种栽培及迁地保护的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56
5
作者 黄宏文 张征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59-571,共13页
本文在概要总结我国植物引种驯化和迁地保育的历史基础上,全面综述了中国植物园迁地保育植物的现状和特点、中国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现状、野生植物种子库的进展。我国植物园迁地栽培植物约396个科、3,633个属、23,340个种;我国农作物资... 本文在概要总结我国植物引种驯化和迁地保育的历史基础上,全面综述了中国植物园迁地保育植物的现状和特点、中国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现状、野生植物种子库的进展。我国植物园迁地栽培植物约396个科、3,633个属、23,340个种;我国农作物资源保存数量达到41.2万份,涉及作物种及近缘种1,890个;我国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收集植物种子5.4万份、7,271种植物。文章同时阐述了我国植物迁地保护存在的问题并对相关领域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1)启动《中国迁地栽培植物志》编研计划;(2)部署迁地保护与就地保护的整合研究;(3)加强我国特有植物类群的迁地保育原理和方法研究;(4)促进基于迁地保育濒危植物的野外回归:(5)拓展重要植物资源的评价及发掘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迁地保护 引种栽培 种质资源 濒危植物 植物园
原文传递
迁地保护条件下两种沙冬青的开花物候比较研究 被引量:42
6
作者 李新蓉 谭敦炎 郭江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41-249,共9页
沙冬青属(Ammopiptanthus)植物是我国西北荒漠区唯一的常绿阔叶灌木。作者对吐鲁番沙漠植物园迁地保护的两种沙冬青的开花物候进行了详细的比较观察,旨在探讨它们在同一生境条件下开花特性的异同点及其影响因素。主要结果如下:(1)两种... 沙冬青属(Ammopiptanthus)植物是我国西北荒漠区唯一的常绿阔叶灌木。作者对吐鲁番沙漠植物园迁地保护的两种沙冬青的开花物候进行了详细的比较观察,旨在探讨它们在同一生境条件下开花特性的异同点及其影响因素。主要结果如下:(1)两种植物在开花频率、花序开放顺序、开花振幅曲线及单花寿命等开花参数上相似,但在始花时间、单株花期、花序的开花数及开放持续时间与频率分布、开花振幅等参数上明显不同;(2)在个体和群体水平上,蒙古沙冬青(A.mongolicus)始花时间均比新疆沙冬青(A.nanus)早,蒙古沙冬青开花全过程为20–21d,新疆沙冬青为13–14d;(3)蒙古沙冬青花序的开花数比新疆沙冬青多、开放持续时间长,两者在开花数(F=17.51,P<0.01)和持续时间(F=14.08,P<0.01)上均存在显著差异;(4)花序上的花大多从近基部向两端开放,开花振幅呈单峰曲线,但新疆沙冬青的开花振幅较高;(5)花序开放持续期的频率分布明显不同,新疆沙冬青较蒙古沙冬青更为集中,但两者的单花寿命稳定,均在7d左右;(6)花序上每天的开花数与其座果数呈正相关(蒙古沙冬青,r=0.885,P<0.05;新疆沙冬青,r=0.827,P<0.01),但其开花数和座果数与始花时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关系,这些特点可能与开花对传粉者的吸引以及物种本身的遗传特性有关。对上述观察结果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表明,两种植物在开花参数上所表现出的一致性可能是受系统发育限制的,而彼此间的差异可能与其进化历史及所处的环境异质性有关,是在与环境的长期适应过程中分别形成的一些可遗传的变异;而不同年份间两种沙冬青在花序的开花数及开放持续时间上表现出的差异可能与环境温度的变化有关。这些结果对于探讨该属植物的繁殖生物学特性及其保护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MOPIPTANTHUS 迁地保护 开花物候 开花参数 开花振幅
下载PDF
茅苍术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被引量:42
7
作者 贺善安 贺慧生 +3 位作者 吕晔 冈田稔 武田修已 三木荣二 《植物资源与环境》 CSCD 1993年第1期1-6,共6页
根据对江苏省茅苍术地道产区的实地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如不采取保护措施,茅苍术商品药材资源耗尽的期限为10年,至多20年,因地而异。不同种源的植株常具有不同的外部形态特征,这些特征是遗传所决定的,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不同种源的植株都存... 根据对江苏省茅苍术地道产区的实地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如不采取保护措施,茅苍术商品药材资源耗尽的期限为10年,至多20年,因地而异。不同种源的植株常具有不同的外部形态特征,这些特征是遗传所决定的,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不同种源的植株都存在明显的形态特征差异。甚至在同一形态相似的种群内,各单株根茎所含化学成分的种类与数量也有差异。江苏省的茅苍术至少可划分为两个变异类型,两个已研究确定的类型所占比例分别为总个体数的38.8%和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茅苍术 保护 植物资源 药材 应用
下载PDF
中国麋鹿种群密度制约现象与发展策略 被引量:39
8
作者 蒋志刚 张林源 +6 位作者 杨戎生 夏经世 饶成刚 丁玉华 沈华 徐安红 于长青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3-58,共6页
198 5年我国从英国引入在我国已灭绝的麋鹿 ,分别建立了北京和大丰两个麋鹿种群。 14年来 ,这两个麋鹿种群经历了风土驯化和种群增长两个阶段。 1997年底 ,中国麋鹿数量达 6 71只。麋鹿种群的性比已经基本平衡 ,有效种群数目接近实际种... 198 5年我国从英国引入在我国已灭绝的麋鹿 ,分别建立了北京和大丰两个麋鹿种群。 14年来 ,这两个麋鹿种群经历了风土驯化和种群增长两个阶段。 1997年底 ,中国麋鹿数量达 6 71只。麋鹿种群的性比已经基本平衡 ,有效种群数目接近实际种群数目。北京麋鹿苑面积有限 ,大丰麋鹿仍生活围栏之中。于是 ,目前北京和大丰种群的增长都受到了种群密度的制约。对北京种群进一步的发展应加以人工调控 ,目前可能采取的措施有人工迁出部分个体和控制雌性生育率。大丰保护区有大面积海滩 ,将圈养麋鹿释放到没有围栏的海滩 ,实现建立自然生境中的野生麋鹿种群的中国麋鹿保护战略目标。同时 ,应考虑形成圈养麋鹿品系 ,为未来开发利用麋鹿资源开创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麋鹿 种群调节 野生动物圈养 易地保护 再引入 种群密度
下载PDF
朱鹮的保护与研究 被引量:38
9
作者 丁长青 李峰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4-62,共9页
朱(Nipponia nippon)是世界濒危鸟类,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现仅分布于中国陕西洋县及其邻近地区。我国自1981年重新发现野生朱以来,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就。本文综述了近年朱保护和研究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及进展,提出了当前我国朱保护面... 朱(Nipponia nippon)是世界濒危鸟类,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现仅分布于中国陕西洋县及其邻近地区。我国自1981年重新发现野生朱以来,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就。本文综述了近年朱保护和研究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及进展,提出了当前我国朱保护面临的问题及下一步亟待开展的工作,为该物种的保护和管理提供了科学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鹮 就地保护 易地保护 再引入 研究
下载PDF
植物迁地保护中的遗传风险 被引量:29
10
作者 康明 叶其刚 黄宏文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60-166,共7页
稀有濒危植物迁地保护的长期目标之一就是要保护物种的遗传多样性和进化潜力。文章中介绍了稀有濒危植物在植物园迁地保护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遗传风险。由于引种或取样的不足,容易导致被保存的物种缺乏足够的遗传代表性;盲目的引种、不... 稀有濒危植物迁地保护的长期目标之一就是要保护物种的遗传多样性和进化潜力。文章中介绍了稀有濒危植物在植物园迁地保护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遗传风险。由于引种或取样的不足,容易导致被保存的物种缺乏足够的遗传代表性;盲目的引种、不合理的定植以及材料的来源不清则会导致稀有濒危植物的遗传混杂、近交衰退或杂交衰退;人为选择和生长环境的改变也容易造成濒危物种对迁地保护的遗传适应。在实际的迁地保护工作中,这些遗传风险往往被忽视。植物迁地保护中遗传风险将严重影响稀有濒危物种的回归和恢复。植物园应当重视濒危植物的遗传管理,以降低或避免迁地保护中的遗传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园 迁地保护 遗传风险 遗传管理
下载PDF
三峡库区消涨带特有植物疏花水柏枝(Myricaria laxiflora)的自然分布及迁地保护研究 被引量:31
11
作者 王勇 吴金清 +2 位作者 陶勇 李作洲 黄宏文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2003年第5期415-422,共8页
疏花水柏枝为三峡库区消涨带特有植物,三峡工程的兴建将导致其野生居群全部灭绝。作者对该植物的地理分布、自然生境和群落结构进行了系统调查,发现疏花水柏枝分布于三峡库区重庆市巴南区至湖北省宜昌县间12个县级单位的长江干流消涨带,... 疏花水柏枝为三峡库区消涨带特有植物,三峡工程的兴建将导致其野生居群全部灭绝。作者对该植物的地理分布、自然生境和群落结构进行了系统调查,发现疏花水柏枝分布于三峡库区重庆市巴南区至湖北省宜昌县间12个县级单位的长江干流消涨带,共31个居群9万余株,比原已知的分布区增加了7个县级区域18个居群8万余株。调查中发现该物种具有喜温湿、耐水淹和生长反季的生长习性,具有种子多、易扦插的繁殖优势和自然居群中物种少、水淹前后物种组成有差异的群落结构特点。同时,较系统地回顾了目前关于疏花水柏枝迁地保护的研究进展,探讨了其特殊的生态适应策略、起源进化和传播的可能途径以及濒危机制,并对下一步的保育研究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消涨带 疏花水柏枝 新分布 迁地保护
下载PDF
试论植物园功能变迁与中国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 被引量:28
12
作者 任海 文香英 +3 位作者 廖景平 郑祥慈 杨明 周桔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94-204,共11页
植物资源是自然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来源,植物多样性是关系到国家生态安全和生物安全的战略资源。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是植物多样性保护的两种主要方法,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是就地... 植物资源是自然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来源,植物多样性是关系到国家生态安全和生物安全的战略资源。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是植物多样性保护的两种主要方法,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是就地保护的主要形式,构建以国家植物园为引领的植物园体系是迁地保护的主要形式,二者相辅相成,共同形成我国较为完整的植物多样性保护体系。通过建设国家植物园体系对我国植物多样性进行迁地保护,同时开展科学研究、园林展示、科普教育和资源开发利用,对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回顾了植物园的功能变迁、全球和中国植物园分布与数量以及植物迁地保护现状,讨论了植物园与植物迁地保护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国家植物园的定义及设立标准,进而讨论了建设国家植物园体系的意义、挑战、统筹迁地保护和就地保护等问题,最后提出了我国国家植物园体系的建设目标、管理体制、空间布局和认证等方面的建议,以期为我国的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迁地保护 科学研究 科普教育 国家植物园
原文传递
“艺术的外貌、科学的内涵、使命的担当”——植物园500年来的科研与社会功能变迁(二):科学的内涵 被引量:28
13
作者 黄宏文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04-314,共11页
世界植物园500多年来的科研行进轨迹既是整个生物学发展史的一个缩影,也表现出人类对植物资源发掘与利用,使之服务于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不懈追求。从16–17世纪的植物园主要研究药用植物并发掘药物,到18–20世纪以来从植物分类学逐步拓展... 世界植物园500多年来的科研行进轨迹既是整个生物学发展史的一个缩影,也表现出人类对植物资源发掘与利用,使之服务于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不懈追求。从16–17世纪的植物园主要研究药用植物并发掘药物,到18–20世纪以来从植物分类学逐步拓展至众多植物学分支学科,进一步发展到当今的植物分子生物学及基因组、代谢组学等等。植物园在长达几个世纪的发展进程中,其科学研究内涵始终贯穿其中,既奠定了18世纪植物分类学的根基,也对18世纪以来许多生物学发现及其理论体系的建立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16世纪以来跨大陆、跨地区、跨国家之间的植物引种驯化及其发掘利用与传播深刻改变了世界经济社会格局,影响了一些国家的兴衰。在近代500多年的植物引种驯化与传播过程中,植物园发挥了引领作用。本文试图对植物园500年来的科学研究轨迹进行梳理,展望当今植物园在植物宏观与微观生物学及其大数据时代相关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为我国植物园的科研方向提供可借鉴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分类 植物生物学 植物引种与传播 迁地保护 栽培植物
原文传递
麋鹿的配偶制度、交配计策与有效种群 被引量:25
14
作者 蒋志刚 李春旺 曾岩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2255-2260,共6页
模拟分析了繁殖群体大小、繁殖偏倚和占群优势雄性数目对麋鹿的有效种群大小的影响。发现麋鹿占群优势雄性数目越少,其有效种群越小。麋鹿的繁殖计策对遗传多样性的保存的作用十分有限。雄性繁殖后代数目的方差越大,繁殖群体的有效群体... 模拟分析了繁殖群体大小、繁殖偏倚和占群优势雄性数目对麋鹿的有效种群大小的影响。发现麋鹿占群优势雄性数目越少,其有效种群越小。麋鹿的繁殖计策对遗传多样性的保存的作用十分有限。雄性繁殖后代数目的方差越大,繁殖群体的有效群体越小。近交系数在封闭繁育种群中会上升。麋鹿有效种群越大,近交系数上升越快。根据分析结果,为了保存麋鹿种群中现有的遗传多样性,应当采取如下措施:(1)建立麋鹿繁殖群的遗传谱系档案,检测参加繁殖的麋鹿的遗传结构,记录繁殖的麋鹿的谱系;(2)每个麋鹿繁育基地应建立两个以上的繁殖群,组成繁殖群时,应隔离亲缘关系近的繁殖公鹿和雌鹿;(3)由于麋鹿的繁殖系统是后宫制,组成的每个麋鹿繁殖群不宜太大,繁殖公鹿和雌鹿数目应尽可能相等;(4)组成迁地保护的奠基群体时,根据应根据麋鹿繁殖群的遗传谱系档案注意保留原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以及奠基群体的遗传代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迁地保护 保护繁育 奠基群 遗传多样性 性选择 麋鹿(Elaphurus davidianus)
下载PDF
孑遗植物四合木(Tetraena mongolica)的濒危肇因与机制 被引量:27
15
作者 智颖飙 杨持 +5 位作者 王中生 安树青 王再岚 李红丽 宿志安 王强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767-776,共10页
对我国特有单属种孑遗植物四合木(Tetraena mongolica Maxim)的地理分布、生境条件、种群数量动态、空间分布格局、种间关系、种群的生命表、生殖力表、有性生殖、无性繁殖和遗传变异等种群生态学特征及其濒危肇因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 对我国特有单属种孑遗植物四合木(Tetraena mongolica Maxim)的地理分布、生境条件、种群数量动态、空间分布格局、种间关系、种群的生命表、生殖力表、有性生殖、无性繁殖和遗传变异等种群生态学特征及其濒危肇因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四合木种群为高群集分布,种群曲线属Leak凸型。年龄结构不合理,其存活曲线接近于Deevey毢型,且将演化为小种群,群落内的生境异质性显著,种群处于不稳定阶段。四合木从开花期到结果期,生殖分配(RA)呈下降的趋势,生殖过程中胚胎发生败育、种子向幼苗难以转化使其有性生殖受阻,生活史趋于断裂,是最终导致其濒危的重要内因。分布区城市化、工业化以及过度放牧等原因造成其种群孤立和生境破碎化是物种导致濒危的外因,四合木生态适应性和生境适宜性下降造成遗传多样性逐步丧失。同时提出对我国特有植物四合木进行异地保护的可能性与必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合木 孑遗植物 濒危机制 胚胎败育 异地保护
下载PDF
华南农业大学树木园稀有濒危植物和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的迁地保护 被引量:25
16
作者 吴永彬 冯志坚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18-121,共4页
对华南农业大学树木园这一重要的植物种质资源保存基地引种的稀有濒危植物和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的种类及生长状况做了跟踪研究.结果表明:现有维管植物171科608属1 200种;稀有濒危植物88种,分属46科75属,其中濒危植物14种,渐危植物49种,稀... 对华南农业大学树木园这一重要的植物种质资源保存基地引种的稀有濒危植物和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的种类及生长状况做了跟踪研究.结果表明:现有维管植物171科608属1 200种;稀有濒危植物88种,分属46科75属,其中濒危植物14种,渐危植物49种,稀有植物25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58种,分属35科39属,其中国家Ⅰ级保护植物15种,国家Ⅱ级保护植物43种.对树木园在植物的迁地保护方面提出一些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农业大学树木园 稀有濒危植物 国家重点保护植物 迁地保护
下载PDF
红豆杉迁地保护中天然种群的形成 被引量:21
17
作者 李新华 贺善安 盛宁 《植物资源与环境》 CSCD 1999年第1期38-41,共4页
0年代自庐山植物园引种栽培于南京中山植物园的11株红豆杉〔Taxuschinensis(Pilger)Rehd.〕幼苗组成的栽培种群,在40多年的迁地保护过程中,生长发育正常,且在邻近的自然生境中繁衍出一个含有461... 0年代自庐山植物园引种栽培于南京中山植物园的11株红豆杉〔Taxuschinensis(Pilger)Rehd.〕幼苗组成的栽培种群,在40多年的迁地保护过程中,生长发育正常,且在邻近的自然生境中繁衍出一个含有461株幼苗及小树的天然红豆杉种群,树高10~345cm,树龄1~15年,主要散生于海拔35~60m的山坡麻栎群落及山溪边的枫杨群落中。栽培种群中雌树5株,雄树6株,栽培红豆杉在30年左右开花结实。该天然种群的形成过程是:红豆杉成熟种子被鸟类取食,其肉质假种皮被消化后,在鸟类的栖息范围内随着鸟粪被随机散布,经过生境选择、适应,于适宜的生境条件下萌发生长成幼苗及小树。此外,讨论了天然红豆杉种群的形成和发展,对于植物迁地保护研究与实践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豆杉 天然种群 形成 迁地保护
下载PDF
木兰科濒危植物华盖木的生境脆弱性 被引量:19
18
作者 田昆 张国学 +3 位作者 程小放 和世钧 杨宇明 杨永兴 《云南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51-556,共6页
华盖木 (ManglietiastrumsinicumLaw)为原始类群木兰科单种属植物 ,仅残存 7株于中国三大特有中心之一的滇东南古特有中心的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其生境条件 ,更新能力等的研究表明华盖木外围生境恶化 ,周边喀斯特型土壤利用过度 ,... 华盖木 (ManglietiastrumsinicumLaw)为原始类群木兰科单种属植物 ,仅残存 7株于中国三大特有中心之一的滇东南古特有中心的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其生境条件 ,更新能力等的研究表明华盖木外围生境恶化 ,周边喀斯特型土壤利用过度 ,形成“孤岛” ,使靠鸟类传播的华盖木失去了向四周扩散的机会 ,种子难于萌发生长 ,生存条件受到严重威胁。同时通过对华盖木的濒危机制及生境脆弱性探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兰科 濒危植物 华盖木 生境 脆弱性 迁地保护
下载PDF
珍稀濒危植物的濒危机制与保护对策 被引量:21
19
作者 周丽华 蔡秀珍 张宏亮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06年第6期43-46,共4页
物种濒危机制是保护生物学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简要介绍了植物保护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分析讨论了遗传力、生殖力、生活力、适应力的衰竭、人类直接干扰破坏、气候变迁、生境丧失、过度利用、物种入侵以及分类学家的局限等导致物种... 物种濒危机制是保护生物学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简要介绍了植物保护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分析讨论了遗传力、生殖力、生活力、适应力的衰竭、人类直接干扰破坏、气候变迁、生境丧失、过度利用、物种入侵以及分类学家的局限等导致物种濒危的濒危机制。提出了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建立现代化离体保存基因库、加强珍稀濒危植物的繁殖和归化自然以及加强对珍稀濒危植物和野生植物资源的科学研究等保护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稀濒危植物 濒危机制 就地保护 迁地保护 繁殖
下载PDF
杜鹃属植物迁地保育适应性评价 被引量:20
20
作者 庄平 郑元润 +1 位作者 邵慧敏 王飞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65-675,共11页
适应性评价是衡量植物迁地保育成功与否的关键。采用生长发育、抗逆性与繁殖能力指标,作者评价和研究了华西亚高山植物园位于四川都江堰海拔1,800m的龙池基地的中国产杜鹃属(Rhododendron)植物中5亚属7组33亚组172种(含17亚种或变种)的... 适应性评价是衡量植物迁地保育成功与否的关键。采用生长发育、抗逆性与繁殖能力指标,作者评价和研究了华西亚高山植物园位于四川都江堰海拔1,800m的龙池基地的中国产杜鹃属(Rhododendron)植物中5亚属7组33亚组172种(含17亚种或变种)的迁地保育适应性,计246种次,每种次5-20个个体。结果表明:(1)杜鹃属植物对于保育地的适应性与其区系地理的同质性、海拔的接近度、类群的进化程度和关键功能性状具有较为密切的联系;(2)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分布的杜鹃属植物的适应性优于中国-喜马拉雅森林植物亚区;(3)与保育地海拔愈接近的类群及种类其适应性愈高,由较高海拔向较低海拔的引种适应性高于反向引种;(4)杜鹃属中的原始类群及以我国东部分布为主的中等进化程度类群的适应性明显高于进化类群,尤其高于向西分化的高山杜鹃类群;(5)具有叶片大型化、无毛或少毛、少鳞片等关键功能性状的杜鹃类群及其种类,更适宜阴湿与低辐射环境。结果表明,有关适应性理论能解释杜鹃属迁地保育适应性,但也有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鹃花属 迁地保育 引种适应 功能性状 进化类群 区系地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