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语言进化的本质初探 被引量:7
1
作者 吴文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3年第2期19-22,共4页
语言进化的本质就是语言在社会交往中的使用发展过程和人体结构的进化发育过程共同作用下的不断发展进化,即语言进化是语言个体发育和语言社会交往的交叉结果。一方面,早期类人猿的大脑容量不到我们大脑的一半,经历了几百万年无数次的... 语言进化的本质就是语言在社会交往中的使用发展过程和人体结构的进化发育过程共同作用下的不断发展进化,即语言进化是语言个体发育和语言社会交往的交叉结果。一方面,早期类人猿的大脑容量不到我们大脑的一半,经历了几百万年无数次的人体结构上的逐渐变化,进化到有了学习当今世界上几千种语言里的任何一种语言的能力。相应地,另一方面,语言本身也在社会交往使用的过程中得以发展,从身体姿势、面部表情、与各种活动和情感相联系的声音,直到人类所有语言中的各种复杂的、抽象的、精密的符号设置。因此,语言进化是生物进化和文化进化的共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 语言进化 生物进化 文化进化
下载PDF
文化模式的历史变迁与当代中国的文化自觉 被引量:5
2
作者 孙卫卫 秦继茂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2-86,共5页
宏观意义上的文化模式乃是对人的自由的观照与体认,相应地,文化进步的实质就在于人的自由的增进和完善,文化模式的历史变迁则表现为"自然本位—群体本位—个体本位—类本位—生态本位"的价值转换。由此,当代中国文化应认清自... 宏观意义上的文化模式乃是对人的自由的观照与体认,相应地,文化进步的实质就在于人的自由的增进和完善,文化模式的历史变迁则表现为"自然本位—群体本位—个体本位—类本位—生态本位"的价值转换。由此,当代中国文化应认清自身的历史坐标和现实方位,并为实现文化模式的现代转型不懈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模式 文化自觉 文化变迁 文化哲学
下载PDF
在生物进化与人类进化之间 被引量:4
3
作者 赵卯生 彭新武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1年第1期29-31,共3页
由于人类的进化已日益集中反映在文化的进化上 ,从而使得它与生物之间表现出不同的性质和方式 :动物适应环境的模式一般而言是一成不变的 ,适应环境的手段仅仅停留在祖先传给的体质范围内 ,而人类则会依靠不断改进和完善的技术来达到 ;... 由于人类的进化已日益集中反映在文化的进化上 ,从而使得它与生物之间表现出不同的性质和方式 :动物适应环境的模式一般而言是一成不变的 ,适应环境的手段仅仅停留在祖先传给的体质范围内 ,而人类则会依靠不断改进和完善的技术来达到 ;生物进化是通过遗传物质的有规律的传递实现的 ,而在人的进化中后天的习得行为则变得愈发重要 ;“信息”是人类比生物进化中的结构和功能更能显示自身发展的重要东西 ;对于属人世界来说 ,既存在自然选择的客体中介 ,又存在社会选择的主体中介 ,在当今世界所普遍存在的“生态危机”和各种“人类危机”面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进化 习得行为 社会选择 生物进化 人类进化 进化机制 人类社会
下载PDF
文化生命初论——基于“文化机体-文化环境”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5
4
作者 曹昱 萧玲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8-112,共5页
19世纪后半叶,英国思想家斯宾塞提出"机体-环境相互作用"的理论。其讨论渗透进生物、社会、文化等各领域。在此理论视域下,文化不再只是一个和"自然"相对的概念,而是被包括进生命理论之中。文化机体和文化环境间的... 19世纪后半叶,英国思想家斯宾塞提出"机体-环境相互作用"的理论。其讨论渗透进生物、社会、文化等各领域。在此理论视域下,文化不再只是一个和"自然"相对的概念,而是被包括进生命理论之中。文化机体和文化环境间的相互作用成为理解文化生命的出发点。文化生命"自我"创造的抽象性机体通过人类的劳动,向现实性的环境转化,进而又在适应不断被更新的环境过程中实现多样性的统一,显示出一条文化生命进化的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机体 机体-环境相互作用 文化生命 文化进化
原文传递
“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民族文化
5
作者 曹红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14-18,共5页
全球化对中国民族文化的发展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本文重新探讨了全球化背景下,在西方强势文化的冲击下,中国民族文化整合的特点;以及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民族文化的发展、创新与重建的有关理论问题,提出了民族文化创新是主动回应文... 全球化对中国民族文化的发展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本文重新探讨了全球化背景下,在西方强势文化的冲击下,中国民族文化整合的特点;以及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民族文化的发展、创新与重建的有关理论问题,提出了民族文化创新是主动回应文化全球化,实现中国民族文化走向世界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民族文化 文化创新
下载PDF
考古学的中国深度:张忠培先生的文化演进论 被引量:1
6
作者 段天璟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5-20,共6页
张忠培先生始终深入田野考古,坚持"让材料牵着鼻子走",在系统构建考古学文化谱系的基础上,提出了既符合中国具体实际又体现人类共同规律的文化演进论。张忠培先生在坚实而高水准的实践起点上,不断开拓学术生长点,构建起了宏... 张忠培先生始终深入田野考古,坚持"让材料牵着鼻子走",在系统构建考古学文化谱系的基础上,提出了既符合中国具体实际又体现人类共同规律的文化演进论。张忠培先生在坚实而高水准的实践起点上,不断开拓学术生长点,构建起了宏大的学术体系,创造性地开展和领导了田野考古实践工作,为中国考古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科学地发现和表述了蕴含着中国文化基因的谱系结构,展现出考古学的中国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学史 文化演进论 张忠培
原文传递
雄安新石器时代文化演进述略
7
作者 洪猛 《衡水学院学报》 2021年第6期109-113,共5页
根据考古学发现与研究成果,雄安及邻近地区新石器时代的文化演进可分为四个阶段。其中新石器时代早期以南庄头遗址为代表,新石器时代中期以上坡一期和梁庄下层为代表,新石器时代晚期可分别以北城村、留村、三各庄、午方等遗址的相关发... 根据考古学发现与研究成果,雄安及邻近地区新石器时代的文化演进可分为四个阶段。其中新石器时代早期以南庄头遗址为代表,新石器时代中期以上坡一期和梁庄下层为代表,新石器时代晚期可分别以北城村、留村、三各庄、午方等遗址的相关发现为代表,新石器时代末期以上坡二期、午方二期、哑叭庄一期等为代表。总体看,雄安及邻近区域在近万年的新石器时代文化演进中没有大的缺环,发展脉络较为清晰。对新石器时代文化演进的考察有助于加深理解雄安区域的历史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安区域 新石器时代 文化演进
下载PDF
对区域系统调查法的几点认识与思考 被引量:24
8
作者 方辉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6-64,共9页
区域系统调查法强调的是对特定区域内不同时期、不同文化阶段之间聚落形态的变化过程进行动态的观察和研究,它对于聚落考古和文明起源过程的研究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本文介绍区域系统调查方法的发展简况和基本方法,并通过在我国不同地... 区域系统调查法强调的是对特定区域内不同时期、不同文化阶段之间聚落形态的变化过程进行动态的观察和研究,它对于聚落考古和文明起源过程的研究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本文介绍区域系统调查方法的发展简况和基本方法,并通过在我国不同地区运用的几个实例,说明在我国开展此类考古调查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系统调查法 全覆盖式调查 考古调查方法 发展历程 考古学
原文传递
论城市文化建设与城市特色的塑造 被引量:13
9
作者 刘建芳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56-60,共5页
城市文化是城市现代化的根基,是城市的旗帜所在。无论是培育城市的个性、塑造城市的灵魂,还是提高城市的竞争力,打造城市的形象,都需要先进的文化作指导。对于正处在城市化加速进程中的每一个城市来说,城市自身应该具有什么样的人文尺... 城市文化是城市现代化的根基,是城市的旗帜所在。无论是培育城市的个性、塑造城市的灵魂,还是提高城市的竞争力,打造城市的形象,都需要先进的文化作指导。对于正处在城市化加速进程中的每一个城市来说,城市自身应该具有什么样的人文尺度和文化特色,应该是每一个城市决策者在"热发展"中的"冷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文化 城市特色危机 文化传承与发展
下载PDF
从语言学角度分析“老公”的演变
10
作者 邓晶晶 《科教导刊》 2017年第12Z期54-55,共2页
语言是社会的产物,社会文化是语言演变发展的推动力。"老公"这一称呼反映了不同时期的社会和文化生活,反映到语言中表现为词义的演变发展。本文以"老公"一词为例,探究"老公"的词义源流及其形成意义。
关键词 老公 词义演变 语言文化
下载PDF
文化遗产的“传统-现代”转型--从“二分法”到“四分法” 被引量:25
11
作者 张继焦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2期17-23,共7页
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走出"传统-现代"二元对立或二元选择的困境。文化遗产的"传统-现代"转型并非只出现对立或趋同两种形态,还会出现并存、联结等连续形态或中间形态,... 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走出"传统-现代"二元对立或二元选择的困境。文化遗产的"传统-现代"转型并非只出现对立或趋同两种形态,还会出现并存、联结等连续形态或中间形态,至少会出现对立、趋同、并存、联结四种不同形态。因此,我们不能再采用传统和现代"二分法",而应该运用"四分法"。我们不仅要把文化遗产放在校园、博物馆、传承人工作室、非物质文化遗产研习馆等场所看其留存和继承,更应该将其放在具体的经济社会场境(如国家、地区、城市、小镇、乡村等)看其传承和发展。我们既要看到现代化进程对文化遗产的冲击,也要看到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遗产的并存;既要看到文化遗产被动受所处经济社会场境影响的特点,也要看到文化遗产具有的能动性,其可以自主生成各种企业、组织、产业甚至产业集群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遗产 “传统-现代”转型 二分法 四分法 传统文化变迁
下载PDF
试论城市文化景观的演化与构建——以大连市为例 被引量:15
12
作者 李悦铮 李雪鹏 张志宏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5期14-19,共6页
文化景观是地表文化现象的复合体,是人文地理研究的重要内容。不同地域文化形成不同的文化景观,每种文化景观都表现出特定地域文化在空间上的差异和时间上的延续。文化景观中文化史层的研究对当前我国城市景观保护和构建具有的重要意义... 文化景观是地表文化现象的复合体,是人文地理研究的重要内容。不同地域文化形成不同的文化景观,每种文化景观都表现出特定地域文化在空间上的差异和时间上的延续。文化景观中文化史层的研究对当前我国城市景观保护和构建具有的重要意义。以大连市为例,探讨其文化景观演化的轨迹并提出了保护和构建大连市城市文化景观的思路和对策:突出"西洋建筑"城市文化景观特色,加强保护的同时充分发挥其旅游功能;合理修缮旧建筑、理性规划新建筑,构建和谐的物质文化景观;保护无形文化遗产、重视大连市文脉传承,构造协调的非物质文化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景观 文化史层 文化景观演化 文化景观构建 大连市
下载PDF
基于意义及其均衡理论的旅游文化形成与变迁机制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陈岗 黄震方 《改革与战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32-135,共4页
与国外相对成熟的旅游人类学相比,国内旅游文化研究的基础理论相对薄弱。这主要体现在系统要素的泛化、形成与变迁机制不明、系统结构不清晰以及对旅游文化开发指导性不强等几个方面。文化概念本身的宽泛与抽象是导致这些问题的主要原... 与国外相对成熟的旅游人类学相比,国内旅游文化研究的基础理论相对薄弱。这主要体现在系统要素的泛化、形成与变迁机制不明、系统结构不清晰以及对旅游文化开发指导性不强等几个方面。文化概念本身的宽泛与抽象是导致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文章试着引入符号人类学中"意义"的概念,结合旅游利益相关者概念,确立旅游文化的二维系统结构,在此基础上研究得出结论:在旅游文化演化的不同阶段,"意义的博弈"解释了旅游文化的形成与变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文化 意义 均衡 系统结构 旅游文化变迁
下载PDF
关于建构粮食文化学的一些设想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建成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2期126-135,共10页
循着古今中外文化学研究的逻辑与路径,指出粮食文化学是研究粮食文化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人文社会学科,阐释了粮食文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范畴;着眼于粮食文化学与以"文化"为共同属性的学科和以"粮食"为研究对... 循着古今中外文化学研究的逻辑与路径,指出粮食文化学是研究粮食文化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人文社会学科,阐释了粮食文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范畴;着眼于粮食文化学与以"文化"为共同属性的学科和以"粮食"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的联系与区别,阐述了粮食文化学在科学体系中的位置;针对粮食文化学的特殊矛盾性,从哲学方法、一般方法、特殊方法三个认识论层面提出了粮食文化学的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文化 粮食文化类型 粮食文化结构 粮食文化模式 粮食文化整合 粮食文化演进 粮食文化软实力
下载PDF
论文化产业及其演化与创新——重构文化产业的认知维度和价值观 被引量:4
15
作者 胡惠林 《中国文化产业评论》 CSSCI 2017年第1期3-44,共42页
文化产业是由文化产品来定义的。没有文化产品和文化产品的生产,也就没有文化产业。文化产业是社会文化经济形态从低级阶段演进到高级阶段后出现的一种新型社会文化经济类型,是从农耕文明、工业文明发展到信息文明社会演化的重要产物,... 文化产业是由文化产品来定义的。没有文化产品和文化产品的生产,也就没有文化产业。文化产业是社会文化经济形态从低级阶段演进到高级阶段后出现的一种新型社会文化经济类型,是从农耕文明、工业文明发展到信息文明社会演化的重要产物,具有很强的社会生物演化特征。"人+手→人+机→人+网"构成文化产业演化的三种形态与三个阶段,形成推进社会发展的文化生产力形态,文化产业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人与社会一切文化关系总和"这一本质特征,共同构成文化产业发展表现出来的基本规律。中国文化产业的演化、创新与发展必须对以下问题予以高度重视并展开分析研究:(1)对"文化产业本质"认识上的偏差是导致和造成在文化产业实践上出现偏差的重要原因,必须建立对文化产业科学的认知维度,指导中国文化产业科学发展。(2)"能力不足"是最大的中国文化产业发展问题,也是最突出的国家文化安全问题,能力不足的核心是创新能力不足,必须使创新真正成为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灵魂。(3)文化产业政策缺乏清晰的价值导向和道德标准,文化产业政策践行中的实用主义原则,已经成为中国文化产业承担更大的全球文化责任的主要障碍。(4)"中等收入陷阱"不只是一个经济发展问题,也是一个严峻的文化产业发展问题;"修昔底德陷阱"对于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参与全球竞争也同样如此。(5)大国权力向中国转移正日益成为国际社会共识,但这种大国"权力转移"尚未在文化领域表现出明显的战略迹象。如何使中国文化产业的战略发展与"权力转移"的中国进程相适应,已经成为在思考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和创新战略时不得不面临的突出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产业本质 文化产业演化 文化产业创新
原文传递
梁启超小说界革命与现代文学理论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红旗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95-98,共4页
梁启超提出小说界革命 ,虽然其理论主张有明显的资料来源 ,但他以新的原则综合众多来自传统和西方的思想资料 ,提升了小说的地位 ,开始了新文学体系的创建。他的理论主张应时代而起 ,宣扬人性、进化与文化化合等现代观念 。
关键词 梁启超 小说界 革命 人性 进化 文化 现代文学理论
下载PDF
中国油田企业文化的演进——基于制度变迁的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董瑾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46-51,共6页
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阐述建国以来三大历史阶段(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初期、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深化时期)与油田企业相关的制度变革的进程,以国家宏观经济体制改革、石油工业的管理体制变迁和油田企业的制度改革作... 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阐述建国以来三大历史阶段(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初期、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深化时期)与油田企业相关的制度变革的进程,以国家宏观经济体制改革、石油工业的管理体制变迁和油田企业的制度改革作为线索,分析比较由制度变迁所引起的不同时期油田企业文化的特征,揭示油田企业文化演进与制度变迁之间的内在联系,从中得出了对于油田企业文化建设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企业文化 制度变迁 中国 经济体制 价值理念
下载PDF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学校适应状态与发展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晓文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15-321,共7页
基于六所学校问卷调查数据,对随迁子女教育背景和学校生存状态进行比较,试图发现其共性和差异。并以访谈调研和全国相关问卷调查结果为背景,分析随迁子女学校生存状态的形成机制。借鉴文化演化观点,探讨学校教育改革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 随迁子女 学校生存状态 学校文化变革
下载PDF
《飞奔麋鹿的心曲》中旅法印第安人文化身份的嬗变
19
作者 李雪梅 陈靓 《外国语言文学》 2023年第5期67-77,134,135,共13页
对异域文化中印第安人的生存斗争的持续关注是詹姆斯·韦尔奇的历史叙事和反种族主义话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跨国主义的视角出发,结合文化的临界性和混杂性,关注跨国语境下印第安人身份的变迁,揭示了旅居海外的印第安人的生存... 对异域文化中印第安人的生存斗争的持续关注是詹姆斯·韦尔奇的历史叙事和反种族主义话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跨国主义的视角出发,结合文化的临界性和混杂性,关注跨国语境下印第安人身份的变迁,揭示了旅居海外的印第安人的生存斗争关涉着文化隔离与文化融合的双向悖论。对印第安人的城市生存的反思和对印第安身份话语的建构,体现了韦尔奇的历史观和生存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詹姆斯·韦尔奇 《飞奔麋鹿的心曲》 跨国主义 文化身份的嬗变
原文传递
京杭运河沿岸文献的传承与齐鲁私家藏书文化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韩梅花 罗军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76-78,93,共4页
本文采用数量统计法分析了京杭运河文化对南北融合时期齐鲁私家藏书文化所产生的影响,揭示了齐鲁私家藏书文化在运河沿岸文献的传承以及藏书模式的历史演进过程中所起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关键词 齐鲁藏书文化 传承 演进 大运河文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