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性恶”是法律、法治的人性基础吗? 被引量:13
1
作者 严存生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13,共12页
近些年来,在法律、法治的人性基础的研究中,有一种"性恶论"颇有市场,并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值得关注。经初步研究,这种观点立论的论据主要有三,即西方关于人性恶、权力腐败和法律的人性逻辑起点——"自私"的论述。我... 近些年来,在法律、法治的人性基础的研究中,有一种"性恶论"颇有市场,并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值得关注。经初步研究,这种观点立论的论据主要有三,即西方关于人性恶、权力腐败和法律的人性逻辑起点——"自私"的论述。我们逐一查阅和剖析了这三个方面的论述,认为他们对有关的论述的介绍是不全面和不准确的,加上对"恶"、"基础"概念理解上的片面和肤浅,因而说"人性恶",进而得出"恶"是法律的人性基础的不科学结论。从相关的论述和历史的实际看,人的本质属性是道德性,"恶"只是它的一个方面或一种表现,是"善"的阙如,是人性的一种缺陷。显然,"性恶论"歪曲和丑化了人性,因而用它来指导我国的法治建设,必然会造成不良的社会后果,故应坚决地抛弃这种理论,并肃清其在社会中的流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的人性基础 人性"善恶" 法理 "道德性" 法治
原文传递
恶法非法论 被引量:3
2
作者 关保英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89-98,共10页
"恶法亦法"与"恶法非法"是一对针锋相对且争论已久的理论范畴,本文持"恶法非法"的观点。因为,从根本上讲恶法是对政治机制或者社会的为恶,不利于政治机制和社会过程的实现。它破坏法制统一、扰乱社会秩... "恶法亦法"与"恶法非法"是一对针锋相对且争论已久的理论范畴,本文持"恶法非法"的观点。因为,从根本上讲恶法是对政治机制或者社会的为恶,不利于政治机制和社会过程的实现。它破坏法制统一、扰乱社会秩序、侵害公众权益、阻滞社会进步。恶法从法形式而言,不能有效设定法律关系、不能有效形成社会秩序、不能有效促进法律发展、不能有效保护法律权利。因此,恶法会对法治理念实现、对法文化形成、对法信仰形成和对法律意识形成等产生阻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法 法形式 法治弊害
原文传递
西方自然法含义与特征思想的历史演变 被引量:1
3
作者 周相卿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5期85-90,共6页
古希腊自然法概念中的"自然"是客观唯心主义的产物,指与物质自然相对的精神自然,后来逐步演变为现在所指的人类共同认可的道德观。自然法学探求人定法理想的正义标准,认为不符合自然法正义观的国家制定法不是法。我国法学理... 古希腊自然法概念中的"自然"是客观唯心主义的产物,指与物质自然相对的精神自然,后来逐步演变为现在所指的人类共同认可的道德观。自然法学探求人定法理想的正义标准,认为不符合自然法正义观的国家制定法不是法。我国法学理论批判地借鉴了自然法的基本原则。自然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思想渊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法 国家法 神法 恶法 法治原则
下载PDF
Debate on "Evil law is law" and "Evil law is illegal"
4
作者 Zhang Xia 《International English Education Research》 2015年第1期40-42,共3页
In the history of the western civilization, the trial of Socrates and the trial of Jesus in the Christian history are equally famous. This trial implied several enduring and classical topics in the history of the west... In the history of the western civilization, the trial of Socrates and the trial of Jesus in the Christian history are equally famous. This trial implied several enduring and classical topics in the history of the western legal thoughts. Why did Socrates accept the results of the "Miscarriage of Justice"? Who led to the wrong decision? Why would Socrates be executed? This article is precisely embarked from this trial, to explore ajurisprudent issue related to the trial: the debate on Evil law is law and Evil law is illeg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crates' trial evil law is law evil law is illegal
下载PDF
论最低限度的恶法
5
作者 梁成意 范凯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0期1-4,共4页
现阶段对恶法的涵盖内容界定过于宽泛,致使部分法律因为立法技术或适用不当等原因造成的瑕疵被无限放大。对于恶法或被人们束之高阁或废除抛弃,这样的做法固然有其正确性,但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被法律虚无主义者的偏激观点所误导,这对法... 现阶段对恶法的涵盖内容界定过于宽泛,致使部分法律因为立法技术或适用不当等原因造成的瑕疵被无限放大。对于恶法或被人们束之高阁或废除抛弃,这样的做法固然有其正确性,但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被法律虚无主义者的偏激观点所误导,这对法律自身的稳定性和权威性产生了不利影响。基于自然法学派和分析法学派对恶法的定义,探究当下所应适用的最低限度恶法的标准并对其合法性进行了论证,最终阐明最低限度恶法存在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为我国法治进程的发展之路建言献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低限度恶法 形式法治 法律信仰 法律虚无主义
下载PDF
刑事法律推理机制的缺失与构建 被引量:2
6
作者 赵运锋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08-616,共9页
传统的刑事司法实践中,重规范解读轻法官思维一直盛行。在刑事法官的思维方式当中,重形式推理轻实质推理又较为严重。在形式推理中,演绎推理是重心,归纳推理与类比推理常被忽略。形式推理的不足,会导致法官思维僵化,刑法原则遭弃,立法... 传统的刑事司法实践中,重规范解读轻法官思维一直盛行。在刑事法官的思维方式当中,重形式推理轻实质推理又较为严重。在形式推理中,演绎推理是重心,归纳推理与类比推理常被忽略。形式推理的不足,会导致法官思维僵化,刑法原则遭弃,立法精神迷失;实质推理缺位,则会出现恶法亦法、司法不公及规范滞后等消极现象。构建合适的刑事法律推理机制,并对相关问题予以解读是当务之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式推理 实质推理 刑事法律推理 恶法亦法 司法公正
下载PDF
“洞穴奇案”的法理思考 被引量:1
7
作者 姜意丰 《镇江高专学报》 2019年第2期55-58,共4页
彼得·萨伯在所著的《洞穴奇案》一书中,讲述了14位法官在面对同一个案件时,由于秉持不同的法哲思想,给出了14份迥然不同的判决书。其中6份有罪判决、6份无罪判决,还有2名法官拒绝裁判,最高法院最终没有形成真正的判决意见,维持了... 彼得·萨伯在所著的《洞穴奇案》一书中,讲述了14位法官在面对同一个案件时,由于秉持不同的法哲思想,给出了14份迥然不同的判决书。其中6份有罪判决、6份无罪判决,还有2名法官拒绝裁判,最高法院最终没有形成真正的判决意见,维持了原判。对"洞穴奇案"中各方争议焦点进行法理视域下的分析,认为应作出有罪判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法问题” 法律与道德 生命价值
下载PDF
论法治国家的理念基础 被引量:6
8
作者 丁以升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1-25,共5页
人治与法治是在完全不同的理念氛围中生存的。中国社会要从人治步入法治 ,就必须实现由人治理念向法治理念的飞跃。这种飞跃是全方位的 ,其中较为根本、较为紧迫的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由性善论转向性恶论 ,二是由国家优位论转向社会优... 人治与法治是在完全不同的理念氛围中生存的。中国社会要从人治步入法治 ,就必须实现由人治理念向法治理念的飞跃。这种飞跃是全方位的 ,其中较为根本、较为紧迫的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由性善论转向性恶论 ,二是由国家优位论转向社会优位论 ,三是由恶法亦法论转向恶法非法论。唯此 ,法治国家才有其牢固的理念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国家 人治 法治 性恶论 社会优位论 恶法非法论
下载PDF
超越“恶法非法”与“恶法亦法”——法律与道德关系的本体分析 被引量:11
9
作者 李寿初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4-120,共7页
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是法理学史上至今没有定论的难题。自然法学认为二者存在必然联系,因此主张"恶法非法";分析实证主义法学认为二者无必然联系,因此主张"恶法亦法"。两家各有其片面性。道德与法律属于社会规范的范畴... 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是法理学史上至今没有定论的难题。自然法学认为二者存在必然联系,因此主张"恶法非法";分析实证主义法学认为二者无必然联系,因此主张"恶法亦法"。两家各有其片面性。道德与法律属于社会规范的范畴,共性在于它们都是关于社会行为应该如何的道德价值,道德是道德价值的道德表现形式,法律是道德价值的法律表现形式;区别主要在于法律有国家权力保障而道德则没有。道德与法律在社会中是一种交叉关系,既有相同的规则也有不同的规则,因此就会出现合法不合理或合理不合法的两难情形。在传统人治时代,由于二者都没有权威,对该问题的处理最终取决于统治者的意志;而在现代法治国家,法律具有至高地位,则应当在法律体制内解决该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法非法” “恶法亦法” 社会规范 本体分析 道德价值
下载PDF
查处“黑恶”势力犯罪及其“保护伞”的适用法律问题——《刑法》第294条质疑 被引量:5
10
作者 江苏省人民检察院课题组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105-108,共4页
实证调查、法理分析表明,《刑法》第294条规定的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存在许多法学逻辑上的矛盾;这些矛盾在司法活动中已表现为种种无法逾越的现实障碍。本文试图通过对“黑恶”势力及其“保护伞”犯罪问题的司法实务进行研究,以解决实践... 实证调查、法理分析表明,《刑法》第294条规定的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存在许多法学逻辑上的矛盾;这些矛盾在司法活动中已表现为种种无法逾越的现实障碍。本文试图通过对“黑恶”势力及其“保护伞”犯罪问题的司法实务进行研究,以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并为相关法律的完善提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恶势力 保护伞 适用法律 《刑法》第294条
下载PDF
如何区分实然法与应然法?——奥斯丁法哲学悖论解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清平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7-36,共10页
约翰·奥斯丁自觉区分了实证法以及实证道德共同包含的实然维度与应然维度,并明确肯定了法与道德的内在关联,因而提出了一些远比哈特等后世追随者深刻的见解。可是,由于不了解认知需要与非认知需要的微妙差异对这种区分的决定性作用... 约翰·奥斯丁自觉区分了实证法以及实证道德共同包含的实然维度与应然维度,并明确肯定了法与道德的内在关联,因而提出了一些远比哈特等后世追随者深刻的见解。可是,由于不了解认知需要与非认知需要的微妙差异对这种区分的决定性作用,奥斯丁在某些问题上又犯下了把实然与应然混为一谈的理论谬误,不仅声称应然性的效益原则本身就是实然性的科学真理,而且主张实证法的实然效力构成了应然性的正义标准,结果陷入了一些难以自圆其说的逻辑矛盾,尤其在“恶法亦法”的问题上展现了法律实证主义严重扭曲正义感的深度悖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翰·奥斯丁 法律实证主义 实证法与实证道德 实然法与应然法 恶法亦法
原文传递
荀子隆礼重法思想的逻辑起点与价值目标 被引量:4
12
作者 郭淑新 陈健 《法学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96-103,共8页
荀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开启儒法合流、礼法并用先河的著名思想家。他身处社会急剧变革、思想激烈碰撞的时代,这个时代促使他在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的思想交锋中去深入思考当时社会所面临的种种问题。其隆礼重法思想是基于儒家立场对先... 荀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开启儒法合流、礼法并用先河的著名思想家。他身处社会急剧变革、思想激烈碰撞的时代,这个时代促使他在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的思想交锋中去深入思考当时社会所面临的种种问题。其隆礼重法思想是基于儒家立场对先秦诸子百家,特别是法家思想进行反思、评判后的理论结晶。这一思想奠定了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礼法并用的国家治理模式的思想基础。深入研究荀子隆礼重法思想的逻辑起点和价值目标,对于当前进一步全面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重要原则,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人性恶 隆礼重法 依法治国 以德治国
原文传递
恶法非法论 被引量:2
13
作者 丁以升 《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5-11,共7页
恶法非法论是自然法学派的一项著名的理论。自古希腊至近当代,自然法学家始终坚定地认为,法有自然法与实在法之分。实在法如果违背自然法的要求,就是恶法,而恶法不是法律。恶法非法论从法哲学的高度论证了人民拥有反抗暴政的权力,是一... 恶法非法论是自然法学派的一项著名的理论。自古希腊至近当代,自然法学家始终坚定地认为,法有自然法与实在法之分。实在法如果违背自然法的要求,就是恶法,而恶法不是法律。恶法非法论从法哲学的高度论证了人民拥有反抗暴政的权力,是一种激进的、革命的理论。公民反抗恶法的基本方式是公民不服从,它是一种公开的、非暴力的群体性抗法行为,其目的是为了改变或废除所反对的法律。任何一个正义的社会,都应该承认公民不服从的正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法非法论 恶法亦法论 自然法学派 分析法学派 公民不服从
下载PDF
法治理论体系建构刍议——以基本内容为视域 被引量:1
14
作者 金若山 吕世伦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8-95,共8页
借助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以法治理论的基本内容为视域,可以建构一个相对合理、完备的法治理论体系。就动力因而言,"人治"到"法治"的转化是基于对人性的不信任,直接动因在于防止统治者的恣意。就质料因... 借助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以法治理论的基本内容为视域,可以建构一个相对合理、完备的法治理论体系。就动力因而言,"人治"到"法治"的转化是基于对人性的不信任,直接动因在于防止统治者的恣意。就质料因而言,"恶法"的性质争论远未结束,但追求"良法"是共同愿望,不存在追随"恶法"去作恶的义务。就形式因而言,"形式法治"侧重规范逻辑,"实质法治"侧重道德价值,前者离开后者会变成空洞的形骸,后者离开前者会变成失体的幽灵。就目的因而言,法治既是"治民"又是"治吏",在"法律—官吏—公民"的现代法治结构中,由于官吏身份的特殊性,"治吏"更是法治的核心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理论体系 人治与法治 恶法与良法 形式法治与实质法治 治民与治吏
下载PDF
“恶法非法”与“恶法亦法”之思辨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强 胡鑫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24-25,共2页
"恶法非法"与"恶法亦法"一直是法学理论界争论不休的问题。自然法学派认为道德和法律存在必然的联系,因而主张"恶法非法";分析实证主义法学派系认为道德和法律没有必然的联系,因而主张"恶法亦法&qu... "恶法非法"与"恶法亦法"一直是法学理论界争论不休的问题。自然法学派认为道德和法律存在必然的联系,因而主张"恶法非法";分析实证主义法学派系认为道德和法律没有必然的联系,因而主张"恶法亦法"。从表面来看,两种学说的对立达到了极致。然而,如果我们换个角度深入分析,两者并不矛盾,甚至存在理论的契合性。真正的良善之法,不仅要符合道德的要求而内容良善,而且要具备法律的外在形式。在现代文明的法治国家,出现合法不合理或者合理不合法的两难情形时,应当坚持宪法法律至上,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衡平个案争议。同时,对不合理的法律适时修、改、废,使其成为真正的良善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法非法” “恶法亦法” 良善之法 宪法法律至上
下载PDF
论实证法的道德困境
16
作者 石珍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71-76,共6页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问题是贯穿法学始终的一个经典问题。关于这二者关系的说法可谓是林林总总,莫衷一是。德国法学家耶林亦曾经将之比喻为法学中的好望角,"惊涛骇浪,难以驾驭"。哈佛大学法学院的庞德院长阐述了他关于法律与道...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问题是贯穿法学始终的一个经典问题。关于这二者关系的说法可谓是林林总总,莫衷一是。德国法学家耶林亦曾经将之比喻为法学中的好望角,"惊涛骇浪,难以驾驭"。哈佛大学法学院的庞德院长阐述了他关于法律与道德的看法,无疑是一次跨越比利牛斯山般的尝试。如何处理合法的道德恶行?又如何处理从实在法看是非法的、但在道德上却是可以证成的行为?对此,哲学界和法学界对道德与法律的关系问题一直争论不休,故此,很有必要在剖析实证法的道德困境之基础上,探讨道德理念对实证法的重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法 实证法 恶法非法 道德困境
下载PDF
“恶法非法”与“恶法亦法”对当代中国法治的启示
17
作者 何金洋 《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63-68,共6页
“恶法非法”强调法的内在价值应当符合正义、理性和自由,“恶法亦法”则强调法的外在形式和权威性,两者之间并非矛盾对立。就我国法制建设而言,将两者结合起来是实现法治现代化的必然之路。在立法层面,要融入自然法的理念,合理分配国... “恶法非法”强调法的内在价值应当符合正义、理性和自由,“恶法亦法”则强调法的外在形式和权威性,两者之间并非矛盾对立。就我国法制建设而言,将两者结合起来是实现法治现代化的必然之路。在立法层面,要融入自然法的理念,合理分配国家权力和公民自由,同时对法律中不合时宜的条款及时修、改、废;在司法层面,应在遵守法律的前提下寻求法、理、情的融合;在守法层面,要强调对法律的服从,形成对法律的信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法非法 恶法亦法 立法 司法 守法
下载PDF
“立法正确”的神话之破解
18
作者 邓多文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61-65,共5页
"立法正确"的神话诞生于近代西方工业化的扩展和民族国家的形成,以"新国家学说"所主张的形式与内容相分离为理论基础。首先,它主张立法形式的正确性,要么将立法内容交由权力决定,使"恶法亦法"成为题中应... "立法正确"的神话诞生于近代西方工业化的扩展和民族国家的形成,以"新国家学说"所主张的形式与内容相分离为理论基础。首先,它主张立法形式的正确性,要么将立法内容交由权力决定,使"恶法亦法"成为题中应有之义;要么认为内容出自形式,这纵然令人向往,但终究是个"神"的问题。其次,它假定立法内容的正确性,立法者不颁布"卑鄙的"法律,德国民族社会主义的立法实践,使这一假定成为彻底破灭的神话。"立法正确"的基本神话,可推出另外两个神话:⑴禁止法官造法和准确把握立法原意;⑵启蒙百姓懂法。同样,这两个神话也是永远不能实现的。文章还探讨了"立法正确"的神话破灭后之可能出路:一是人民的反抗权难题;二是法官如何以理释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法正确 法官造法 立法原意 百姓懂法 反抗权 以理释法
下载PDF
理解“法律与道德”关系的“建构性诠释”视角 被引量:1
19
作者 徐晨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7-75,共9页
德沃金所提出的"建构性诠释"路数将怎样理解法律与道德之间的关系?针对法律实证主义者在这个问题上所坚持的"分离命题",德沃金认为此种"语义学之刺"以不必要的方式限制了法律语言的灵活性,而正确看待法... 德沃金所提出的"建构性诠释"路数将怎样理解法律与道德之间的关系?针对法律实证主义者在这个问题上所坚持的"分离命题",德沃金认为此种"语义学之刺"以不必要的方式限制了法律语言的灵活性,而正确看待法律与道德关系的则应当是他所谓的"诠释性态度"。由此种态度衍生出的特定"法律概念"及其"概念延伸"与"道德"正因为其内容取决于彼此所以才成其为"不同"。而此种关联与差异又将提供一种新的模式,以便于更好地理解法理学关于"恶法亦(非)法"的经典难题以及处于不同文化和历史背景下的特定法律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构性诠释 分离命题 概念和概念延伸 法律语言的灵活性 恶法亦(非)法
下载PDF
对“恶法亦法”的分析与辩驳——基于富勒《法律的道德性》
20
作者 刘清泉 《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53-57,共5页
"怨毒告密者难题"引发了自然法学与分析实证法学之间关于恶法是否为法的争论。富勒在其著作《法律的道德性》中提出了两组概念,即义务道德与愿望道德、内在道德与外在道德。厘清这两组概念之间的关系,进而分析"道德"... "怨毒告密者难题"引发了自然法学与分析实证法学之间关于恶法是否为法的争论。富勒在其著作《法律的道德性》中提出了两组概念,即义务道德与愿望道德、内在道德与外在道德。厘清这两组概念之间的关系,进而分析"道德"是否内在于法律,为辩驳分析实证主义关于法律是"邪恶"的,以致人们不去遵守,以及创制一个溯及既往型的法律去宣示原有法律非法性的两个观点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富勒所提出的法律内在道德,对现代中国法治建设过程中立法技术、立法程序、法律适用等方面的改进都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法亦法” 内在道德 溯及既往 立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