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翻肠囊法快速发现吴茱萸汤吸收成分群的研究 被引量:28
1
作者 龚慕辛 王雅璕 +4 位作者 宋亚芳 王智民 张启伟 王维皓 朱晶晶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399-1404,共6页
目的:建立快速发现吴茱萸汤主要吸收成分的外翻肠囊模型法,为选择吴茱萸汤质量控制指标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大鼠外翻肠囊模型,收集3种浓度的吴茱萸汤给药后不同时间的肠囊液样品,用HPLC检测样品中的吴茱萸碱(evodi-amine,Ev)、吴茱... 目的:建立快速发现吴茱萸汤主要吸收成分的外翻肠囊模型法,为选择吴茱萸汤质量控制指标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大鼠外翻肠囊模型,收集3种浓度的吴茱萸汤给药后不同时间的肠囊液样品,用HPLC检测样品中的吴茱萸碱(evodi-amine,Ev)、吴茱萸次碱(rutaecarpine,Ru)、吴茱萸内酯(limonin,Li)、人参皂苷Rb1,Rg1,Re(ginsenoside-Rb1,-Rg1,-Re,Rb1,Rg1,Re)、异鼠李素-3-O-芸香糖苷[isorhamnetin-3-O-β-D-glucosyl(6″→1″′)-α-L-rhamnoside,Irs]、姜辣素(6-gingerol,6-Gi),计算累计吸收量,同时比较吴茱萸汤样品与吸收成分间比例。结果:除Ru未检出外,其余7种成分均可进入肠囊,但高浓度汤中Ev在空肠和回肠段中未检出,中浓度仅在空肠的150 min后检出,而低浓度则在60 min后的时间点均检出。不同浓度吴茱萸汤吸收趋于稳定后的成分间比例与原汤中各成分间比例不同。结论:肠囊对药物成分吸收有选择性,空肠与回肠相比可更多、更快地给出吸收成分信息,选择外翻肠囊法90~150 min的样品检测吴茱萸汤吸收成分比较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茱萸汤 外翻肠囊模型 HPLC 吸收成分检测
原文传递
不同配伍比例芍药甘草汤成分的肠吸收研究 被引量:18
2
作者 马婷婷 贺蕊 +4 位作者 龚慕辛 许永崧 李静 翟永松 万光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1期4268-4274,共7页
为探讨芍药甘草汤配伍机制与适宜的配伍比例,采用大鼠外翻肠囊模型、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从肠吸收角度研究芍药甘草汤SG11(白芍-炙甘草1∶1)、SG31(白芍-炙甘草3∶1)、白芍水煎液S及炙甘草水煎液(G)中主要指标成分在大鼠离体、在体肠吸... 为探讨芍药甘草汤配伍机制与适宜的配伍比例,采用大鼠外翻肠囊模型、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从肠吸收角度研究芍药甘草汤SG11(白芍-炙甘草1∶1)、SG31(白芍-炙甘草3∶1)、白芍水煎液S及炙甘草水煎液(G)中主要指标成分在大鼠离体、在体肠吸收情况,并进行比较。以HPLC测定上述供试品以及肠囊吸收样品、肠灌流样品中芍药苷(paeoniflorin,PF)、甘草苷(liquiritin,LQ)、甘草酸单铵盐(glycyrrhizin single ammonium salt,GL)的浓度,并计算肠吸收量及吸收参数。发现在外翻肠囊模型中,3种成分在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均有吸收,最佳吸收部位均为空肠,且SG11中相应成分的吸收率均显著高于单煎(P<0.05),与SG31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在单向在体肠灌流模型中,SG11中相应成分的吸收速率常数Ka、表观吸收系数Papp和吸收率均显著高于各单煎液,SG11中PF,GL的各参数均显著高于SG31,LQ,各参数无差异。说明白芍炙甘草配伍有助于PF,LQ和GL的肠吸收,SG11较SG31各指标成分的吸收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药甘草汤 单向在体肠灌流 外翻肠囊模型 配伍
原文传递
白芷提取物对葛根中葛根素肠吸收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梁新丽 祝婧云 +4 位作者 廖正根 招丽君 赵国巍 杨明 曹运朝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477-1482,共6页
目的:考察白芷提取物对葛根素肠吸收的影响,初步探讨白芷提取物促吸收原理,为中药配伍原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大鼠外翻与大鼠在体单向灌流实验方法,考察在含有白芷提取物时葛根溶液的肠吸收影响,同时考察P-gp抑制剂对葛根肠吸收影响,... 目的:考察白芷提取物对葛根素肠吸收的影响,初步探讨白芷提取物促吸收原理,为中药配伍原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大鼠外翻与大鼠在体单向灌流实验方法,考察在含有白芷提取物时葛根溶液的肠吸收影响,同时考察P-gp抑制剂对葛根肠吸收影响,研究白芷提取物是否对葛根有促吸收作用,进一步考察葛根肠吸收机制。结果:葛根的肠吸收中,回肠>结肠>空肠>十二指肠,加入白芷提取物后,葛根在空肠吸收明显增加。以空肠单向灌流进行实验,葛根素的表观通透系数(Papp)与吸收速率常数(Ka)随药物浓度增大而逐渐减少,含有P-gp抑制剂维拉帕米的葛根素Ka与Papp分别比单纯葛根素吸收增加了2.49,2.60倍(P<0.001)。pH 5.0,6.8下葛根素吸收较pH 7.4的好。结论:葛根的吸收主要是主动吸收,受P-gp外排影响,加入白芷提取物后葛根吸收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芷提取物 葛根素 肠吸收 外翻 在体单向灌流 P—gp
原文传递
吴茱萸汤外翻肠囊吸收成分与原药中各成分相关关系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许永崧 潘学强 +3 位作者 龚慕辛 贺蕊 卢旭然 尚雅文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2490-2498,共9页
目的研究吴茱萸汤中9种成分的量对其自身吸收进入外翻肠囊成分量的影响,以指导吴茱萸汤改善偏头痛模型鼠指标的样品的调配。方法采用大鼠外翻肠囊模型获取10种吴茱萸汤吸收样品,以HPLC-DAD对吴茱萸汤及外翻肠囊吸收样品中9种成分进行定... 目的研究吴茱萸汤中9种成分的量对其自身吸收进入外翻肠囊成分量的影响,以指导吴茱萸汤改善偏头痛模型鼠指标的样品的调配。方法采用大鼠外翻肠囊模型获取10种吴茱萸汤吸收样品,以HPLC-DAD对吴茱萸汤及外翻肠囊吸收样品中9种成分进行定量、半定量,得到各成分在吴茱萸汤中的量以及在肠囊中的累积吸收量。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R)对吴茱萸汤中各成分的量及总体吸收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在实验质量浓度范围内,柠檬黄素-3-O-β-D-葡萄糖苷、人参皂苷Rg1、6-姜辣素、吴茱萸苦素在吴茱萸汤中质量浓度越高,吸收入肠囊的总量越多;而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b1、柠檬苦素、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则相反。成分之间对吸收的相互影响关系十分复杂。结论在根据吸收谱-效相关分析结果调配吴茱萸汤样品时,应考虑成分吸收的相互影响关系以达到较佳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茱萸汤 外翻肠囊 吸收 偏最小二乘回归 相关分析
原文传递
外翻肠囊法比较黄芩苷磷脂复合物与黄芩苷在大鼠小肠的吸收 被引量:9
5
作者 张琪 陈忻 +1 位作者 张楠 于萍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01-504,共4页
目的比较黄芩苷磷脂复合物和黄芩苷在离体小肠中累积吸收的差异。方法采用外翻肠囊法制备离体小肠吸收模型,用HPLC测定小肠吸收的黄芩苷。结果黄芩苷及黄芩苷磷脂复合物在120 min内透过肠壁的黄芩苷含量均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多;黄芩苷在... 目的比较黄芩苷磷脂复合物和黄芩苷在离体小肠中累积吸收的差异。方法采用外翻肠囊法制备离体小肠吸收模型,用HPLC测定小肠吸收的黄芩苷。结果黄芩苷及黄芩苷磷脂复合物在120 min内透过肠壁的黄芩苷含量均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多;黄芩苷在小肠的吸收显著多于黄芩苷磷脂复合物(P<0.05)。结论黄芩苷在小肠的吸收量大于黄芩苷磷脂复合物,黄芩苷磷脂复合物增加黄芩苷吸收的部位不在小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苷磷脂复合物 黄芩苷 外翻肠囊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原文传递
药物肠道渗透性预测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7
6
作者 沈青青 江振洲 +1 位作者 张陆勇 黄鑫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27-734,共8页
药物的肠道渗透性是口服药物发挥药效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如何准确高效地评估化合物的渗透性已成为新药研发时的一大挑战。本文简介了几种常用的肠道渗透性预测模型的原理、优缺点和最新进展,重点介绍准确度和效率较高的尤斯灌流和平行人... 药物的肠道渗透性是口服药物发挥药效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如何准确高效地评估化合物的渗透性已成为新药研发时的一大挑战。本文简介了几种常用的肠道渗透性预测模型的原理、优缺点和最新进展,重点介绍准确度和效率较高的尤斯灌流和平行人工膜渗透模型,并对未来渗透性模型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以期为先导化合物的渗透性评价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渗透性 在体单向肠灌流 外翻肠囊 尤斯灌流 CACO-2 平行人工渗透膜
原文传递
外翻肠囊法研究扶正消症方中黄连碱类在大鼠肠内的吸收 被引量:8
7
作者 谢小珂 闫利华 +6 位作者 朱晶晶 姚丽 易红 刘晓谦 杨金生 张启伟 王智民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144-2148,共5页
采用大鼠外翻肠囊模型,研究扶正消症方中小檗碱、巴马汀、黄连碱、表小檗碱4种黄连碱在大鼠不同肠段的吸收情况,计算各成分的吸收参数,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分析其在不同肠段的吸收特征。结果显示,各生物碱成分在... 采用大鼠外翻肠囊模型,研究扶正消症方中小檗碱、巴马汀、黄连碱、表小檗碱4种黄连碱在大鼠不同肠段的吸收情况,计算各成分的吸收参数,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分析其在不同肠段的吸收特征。结果显示,各生物碱成分在不同肠段的吸收均符合零级吸收速率;4种生物碱成分在低剂量时的吸收速率常数(Ka)与中、高剂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中剂量与高剂量比较Ka并没有明显差异。扶正消症方提取物不同剂量时,4个生物碱在不同肠段的吸收方式除被动扩散外还存在主动转运。4个生物碱在回肠中的吸收量略高于空肠,但无显著性差异,表明这4个生物碱在小肠无特定吸收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正消症方 小檗碱 巴马汀 黄连碱 表小檗碱 肠外翻
原文传递
速效救心丸中冰片“引经”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王洁 闫孟琳 +2 位作者 张曼 姜民 白钢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00-706,共7页
为了明确速效救心丸中冰片“引经”作用机制,本研究首先建立外翻肠囊体外肠道吸收模型、小鼠在体药代模型和Caco-2细胞体外吸收模型,评价冰片促吸收作用。所有动物实验均符合南开大学伦理委员会的规定。结果显示,与不含冰片的速效救心... 为了明确速效救心丸中冰片“引经”作用机制,本研究首先建立外翻肠囊体外肠道吸收模型、小鼠在体药代模型和Caco-2细胞体外吸收模型,评价冰片促吸收作用。所有动物实验均符合南开大学伦理委员会的规定。结果显示,与不含冰片的速效救心丸组相比,含冰片的速效救心丸组的肠囊液中阿魏酸和藁本内酯的肠道累计吸收量和吸收渗透率显著增加;冰片可以增加阿魏酸和藁本内酯在血液及心脏等组织中的含量,显著降低Caco-2细胞的跨上皮电阻值,并显著增加辣根过氧化物酶透过量。为了进一步探究冰片促进药物肠道吸收的作用机制,本研究合成了冰片炔基光敏探针捕获其作用靶点,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评价其钙调控作用,发现冰片可以通过调控瞬时离子通道蛋白M8 (TrpM8)发挥升钙作用。通过质谱成像技术证明了冰片可以使阿魏酸在心脏的富集显著增加,进而显著增强大鼠胸主动脉的舒张效果。综上所述,速效救心丸中的冰片可以通过作用于TrpM8蛋白,扩大细胞间隙并增加肠道通透性,促进药物吸收和靶器官富集,最终实现药效增强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片 瞬时离子通道蛋白M8 外翻肠囊 组织分布 引经报使
原文传递
两色金鸡菊总黄酮化学成分肠道吸收特性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罗莉 张玉姗 +3 位作者 刘谢英 王淑珍 李作铭 姚新成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490-1497,共8页
考察两色金鸡菊总黄酮中化学成分在大鼠不同肠段的吸收情况,采用大鼠外翻肠囊模型,选择矢车菊素-3-O-β-D-葡萄糖苷、绿原酸、黄诺马苷、栎草亭-7-O-β-D-吡喃葡萄糖苷、异奥卡宁、马里苷和3,5-O-二咖啡酰奎宁酸7种两色金鸡菊总黄酮主... 考察两色金鸡菊总黄酮中化学成分在大鼠不同肠段的吸收情况,采用大鼠外翻肠囊模型,选择矢车菊素-3-O-β-D-葡萄糖苷、绿原酸、黄诺马苷、栎草亭-7-O-β-D-吡喃葡萄糖苷、异奥卡宁、马里苷和3,5-O-二咖啡酰奎宁酸7种两色金鸡菊总黄酮主要化学成分作为考察对象,评价各成分在不同肠段的吸收特性。结果显示,两色金鸡菊总黄酮不同浓度时矢车菊素-3-O-β-D-葡萄糖苷等7种成分在各肠段的吸收均符合零级吸收速率;绿原酸、黄诺马苷、栎草亭-7-O-β-D-葡萄糖苷、异奥卡宁和3,5-O-二咖啡酰奎宁酸的吸收速率常数(Ka)均随给药浓度的增加而增加(P<0.05),提示这5种成分的肠道吸收为被动扩散;而矢车菊素-3-O-β-D-葡萄糖苷和马里苷的Ka浓度依赖性较弱,可能是一种主、被动同时存在的吸收方式。不同肠道部位的吸收结果表明,回肠可能是矢车菊素-3-O-β-D-葡萄糖苷、绿原酸、黄诺马苷、栎草亭-7-O-β-D-葡萄糖苷、马里苷和3,5-O-二咖啡酰奎宁酸的主要吸收部位,空肠可能是异奥卡宁的主要吸收部位。不同肠道部位对两色金鸡菊总黄酮中各成分的吸收具有选择性,采用外翻肠囊法可以评价两色金鸡菊总黄酮中多组分的肠吸收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色金鸡菊 总黄酮 多组分 外翻肠囊 肠吸收
原文传递
复方鳖甲软肝片配伍对芍药苷在小肠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戴领 袁海龙 +4 位作者 王冶 徐和 申宝德 韩晋 尹蓉莉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741-745,共5页
目的研究复方鳖甲软肝片在模拟小肠环境中各成分的吸收情况,考察复方配伍对其指标成分芍药苷吸收的影响,为选择复方鳖甲软肝片的质量控制指标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外翻肠囊法模拟复方鳖甲软肝片在小肠的吸收过程,收集3种浓度的复方鳖甲软... 目的研究复方鳖甲软肝片在模拟小肠环境中各成分的吸收情况,考察复方配伍对其指标成分芍药苷吸收的影响,为选择复方鳖甲软肝片的质量控制指标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外翻肠囊法模拟复方鳖甲软肝片在小肠的吸收过程,收集3种浓度的复方鳖甲软肝片给药后与芍药苷单独给药后不同时间的肠囊液样品,用HPLC检测样品中的芍药苷、连翘苷、人参皂苷Rg1,绘制时间-累积吸收曲线,比较复方与单用芍药苷吸收量的差异。结果复方鳖甲软肝片不同浓度时各成分在不同肠段的吸收均为线性吸收,其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符合零级吸收;其吸收速率常数Ka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大,说明其为被动吸收。与单成分相比,芍药苷在复方中的累积吸收率较好。结论复方鳖甲软肝片的药物配伍有利于芍药苷吸收,人参皂苷Rg1可增加作为复方鳖甲软肝片质量控制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鳖甲软肝片 外翻肠囊法 芍药苷 高效液相色谱法
原文传递
外翻肠囊法研究芍药苷脂质液晶纳米粒肠吸收特性 被引量:5
11
作者 滕爽 邱玲 +5 位作者 陈红鸽 申宝德 沈成英 徐平华 韩晋 袁海龙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3674-3678,共5页
为研究芍药苷脂质液晶纳米粒(Pae-LLCN)在大鼠不同肠段的吸收动力学特征,并与芍药苷(Pae)溶液进行比较,该试验采用离体肠外翻模型进行肠吸收试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Pae的含量,研究Pae-LLCN在大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的吸收状况... 为研究芍药苷脂质液晶纳米粒(Pae-LLCN)在大鼠不同肠段的吸收动力学特征,并与芍药苷(Pae)溶液进行比较,该试验采用离体肠外翻模型进行肠吸收试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Pae的含量,研究Pae-LLCN在大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的吸收状况,并考察不同质量浓度对肠吸收的影响。结果显示,Pae-LLCN与Pae在不同浓度不同肠段均有吸收,且各肠段的吸收速率常数Ka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具有明显的浓度依赖性,提示其可能为被动吸收;Pae-LLCN各肠段的累积吸收量Q和吸收速率常数Ka均高于Pae(P<0.05)。该研究结果表明,Pae-LLCN与Pae在整个大鼠小肠均有吸收,吸收机制可能为被动吸收;LLCN能显著改善Pae的肠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药苷 脂质液晶纳米粒 外翻肠囊法 肠吸收
原文传递
连翘苷在大鼠小肠的吸收特性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毕肖林 程锦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92-94,共3页
目的研究连翘苷在大鼠小肠的吸收特性。方法采用外翻肠囊法建立连翘苷大鼠小肠吸收模型,HPLC测定连翘苷的含量,分别进行大鼠小肠的十二指肠、空肠、回肠3个肠段、不同浓度吸收特性研究,以及P-糖蛋白(P-gp)抑制剂盐酸维拉帕米和吸收促进... 目的研究连翘苷在大鼠小肠的吸收特性。方法采用外翻肠囊法建立连翘苷大鼠小肠吸收模型,HPLC测定连翘苷的含量,分别进行大鼠小肠的十二指肠、空肠、回肠3个肠段、不同浓度吸收特性研究,以及P-糖蛋白(P-gp)抑制剂盐酸维拉帕米和吸收促进剂吐温-80对连翘苷吸收的影响研究。结果连翘苷浓度为10,20,40μg.mL-1 3个浓度时,吸收速度常数ka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不同肠段中的吸收,通过量由多到少依次为回肠>空肠>十二指肠;加入盐酸维拉帕米和吐温-80的小组与正常组相比,吸收速度常数ka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试验剂量范围内,连翘苷的吸收呈一级动力学过程,吸收机制主要为被动扩散;连翘苷不是P-糖蛋白的底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翘苷 外翻肠囊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吸收
原文传递
外翻肠囊法评价及比较5种药物大鼠肠透膜能力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晓颖 苏湲淇 +3 位作者 甘晓玲 龚萍 段春燕 张亚红 《中国药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2期1704-1706,共3页
目的:考察外翻肠囊法在评价及比较多种药物肠透膜能力方面的可行性与实用性。方法:按外翻肠囊法制备大鼠肠吸收离体模型,测定西酞普兰、布洛芬、酮洛芬、氯霉素、盐酸地尔硫5种药物的累积吸收率,并与该5种药物经脂质体毛细管电泳(LCE... 目的:考察外翻肠囊法在评价及比较多种药物肠透膜能力方面的可行性与实用性。方法:按外翻肠囊法制备大鼠肠吸收离体模型,测定西酞普兰、布洛芬、酮洛芬、氯霉素、盐酸地尔硫5种药物的累积吸收率,并与该5种药物经脂质体毛细管电泳(LCE)法所测得的脂水分配系数(logP)排序结果比较。结果:5种药物在大鼠小肠壁均有不同程度的吸收,累积吸收率由高至低依次为西酞普兰>盐酸地尔硫>布洛芬>酮洛芬>氯霉素,与LCE法测定结果一致。结论:外翻肠囊法可评价及比较多种药物的肠透膜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翻肠囊法 大鼠 药物 累积吸收率 肠透膜能力
原文传递
外翻肠囊法研究肝豆汤醇提物主要成分的肠吸收特征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艺 程梅梅 +1 位作者 董健健 周安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2571-2576,共6页
为了探究复方肝豆汤醇提物中主要化学成分的肠吸收特性,该文采用大鼠外翻肠囊模型,选择肝豆汤醇提物中盐酸小檗碱、槲皮素、山柰素、大黄酸、大黄酚、芦荟大黄素6种主要成分作为考察对象,评价各成分在不同肠段的吸收特征。结果表明,肝... 为了探究复方肝豆汤醇提物中主要化学成分的肠吸收特性,该文采用大鼠外翻肠囊模型,选择肝豆汤醇提物中盐酸小檗碱、槲皮素、山柰素、大黄酸、大黄酚、芦荟大黄素6种主要成分作为考察对象,评价各成分在不同肠段的吸收特征。结果表明,肝豆汤醇提物中6种成分均可进入肠囊,在高、中、低3种不同质量浓度的肝豆汤醇提物中,盐酸小檗碱、槲皮素、山柰素3种成分在不同肠段的吸收均为线性吸收,符合零级吸收速率,且在空肠与回肠中吸收速率常数K_a随着剂量增加均增加(P<0.05),符合被动吸收;而大黄酸在空肠和回肠中的K_a随着剂量增加并无显著性差异,符合主动转运。大黄酚和芦荟大黄素2种成分在肠段中吸收均较差。提示肠囊对肝豆汤醇提物中药物成分吸收具有选择性,各成分在肠囊中的吸收特征并不完全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豆汤醇提物 多组分 外翻肠囊法 吸收速率常数
原文传递
杏香兔耳风提取物的小肠吸收机制 被引量:4
15
作者 何双凤 孙勇兵 +3 位作者 徐兰 潘德城 黄恺 罗晓健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546-550,共5页
目的研究杏香兔耳风提取物的小肠吸收机制,并初步考察小肠上皮细胞一元羧酸转运蛋白对提取物吸收的影响。方法采用外翻肠囊模型,以杏香兔耳风提取物中绿原酸和3,5-二咖啡酰基奎宁酸为主要成分考察总酚酸在不同肠段(空肠、回肠)中的膜通... 目的研究杏香兔耳风提取物的小肠吸收机制,并初步考察小肠上皮细胞一元羧酸转运蛋白对提取物吸收的影响。方法采用外翻肠囊模型,以杏香兔耳风提取物中绿原酸和3,5-二咖啡酰基奎宁酸为主要成分考察总酚酸在不同肠段(空肠、回肠)中的膜通透性,同时通过吸收抑制(阿魏酸、苯甲酸、布洛芬)试验,考察了一元羧酸转运蛋白对绿原酸和3,5-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吸收的影响。结果在空肠和回肠中,绿原酸比3,5-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的小肠渗透率都要高。三种抑制剂(阿魏酸、苯甲酸、布洛芬)可使绿原酸和3,5-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在回肠的渗透率降低;对绿原酸和3,5-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在空肠的渗透率影响较小。结论绿原酸和3,5-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在小肠的吸收属于一级动力学过程,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但是同时还存在以一元羧酸转运蛋白介导的主动转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原酸 3 5-二咖啡酰基奎宁酸 外翻肠囊法 吸收 一元羧酸转运蛋白
下载PDF
羊栖菜多糖抑脂沉积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姬云涛 王娟 +2 位作者 张会 屈长青 徐幸莲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1期40-42,共3页
目的研究羊栖菜多糖(SFPS)对秀丽隐杆线虫脂肪沉积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SFPS配制NGM培养同步化秀丽隐杆线虫,经油红O染色后,裂解虫体,在490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值,同时采用外翻肠囊法,考察不同浓度SFPS被大鼠小肠吸收的... 目的研究羊栖菜多糖(SFPS)对秀丽隐杆线虫脂肪沉积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SFPS配制NGM培养同步化秀丽隐杆线虫,经油红O染色后,裂解虫体,在490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值,同时采用外翻肠囊法,考察不同浓度SFPS被大鼠小肠吸收的情况。结果在含不同浓度SFPS配制的NGM培养基上生长的线虫,当SFPS浓度越高,线虫吸光度值越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在低剂量浓度下(<0.6mg/ml),大鼠小肠对羊栖菜多糖吸收不明显。结论SFPS可减少动物体内脂质含量,其机制可能与小肠的吸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栖菜多糖 秀丽隐杆线虫 外翻肠囊法 油红O染色
下载PDF
Study on the Multi-Component Quantitation of Cortex Moutan and Its Intestinal Absorption Characteristics 被引量:1
17
作者 Mei Ge Xihong Hou +5 位作者 Shimeng Li Kunpeng Liu Ziyi Han Siyu Hao Zhongliang Zeng Yingchun Zhang 《Pharmacology & Pharmacy》 2019年第3期146-158,共13页
Cortex Moutan (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 is a comm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clinic for 2000 years in China. As sources for this crude drug are always mixed with other species, many ... Cortex Moutan (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 is a comm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clinic for 2000 years in China. As sources for this crude drug are always mixed with other species, many cultivars on herbal market may lead to quality instability. Multi-component quantitative analysis is an efficient method to reflect chemical profiles of herb medicine and is always taken as the main method for quality evaluation. So, the aim of this work is to develop analytical method to quantify paeonol, paeoniflorin, gallic acid, oxypaeoniflorin, benzoylpaeoniflorin and paeonolide in Cortex Moutan (CM) to evaluate the chemical qualities of CM from different species or cultivars. Besides, we also study the intestinal absorption characteristics of paeonol and paeoniflorin for further pharmacological evaluation. In the present study, all of the standard markers were performed on an Ecosil C18 (250 mm × 4.6 mm, 5 μM, Lubex Co., Guangzhou, China) with linear gradient elution of 0.2% formic acid water and acetonitrile. The proposed method was applied to analyze 50 batches of samples with acceptable linearity (R2, 0.9995 - 0.9999), precisions (RSD, 0.47% - 2.08%), repeatability (RSD, 039% - 2.63%), stability (RSD, 0.52% - 2.45%), and recovery (RSD, 0.72% - 3.03%) of the six compounds. Furthermore, the 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 was applied to classify the 50 samples based on contents of the six compound markers. The results obtained from multi-component quantification of CM clearly indicated that CM originated from P. suffruticosa and P. ostii presented different chemical properties, and that samples from the two materials could be gathered into one branch, respectively, while CM sourced from cultivars of P. suffruticosa showed great variety on chemical quality. The results from 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 implied that the established method could be used as a powerful tool for the quality evaluation of CM. The intestinal absorption study indicated that the intestinal absorption activities for pa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RTEX Moutan PAEONOL PAEONIFLORIN everted intestinal sac HPLC-MS
下载PDF
基于超分子传感技术研究血府逐瘀汤对三甲胺结肠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璐瑶 张亚平 +2 位作者 穆琦瑄 于卉娟 王跃飞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783-1789,共7页
目的基于超分子传感技术研究血府逐瘀汤对三甲胺结肠吸收的影响。方法采用离体外翻肠囊模型研究三甲胺的结肠吸收;基于指示剂置换分析策略,构建选择性识别三甲胺的超分子荧光传感体系,评价血府逐瘀汤对三甲胺结肠吸收的影响。结果基于... 目的基于超分子传感技术研究血府逐瘀汤对三甲胺结肠吸收的影响。方法采用离体外翻肠囊模型研究三甲胺的结肠吸收;基于指示剂置换分析策略,构建选择性识别三甲胺的超分子荧光传感体系,评价血府逐瘀汤对三甲胺结肠吸收的影响。结果基于杯芳烃分子识别的超分子传感体系实现了三甲胺的灵敏检测;与对照组相比,血府逐瘀汤高剂量(5.0mg/mL)组显著降低结肠单位面积三甲胺的累积吸收量(P<0.05、0.01、0.001),血府逐瘀汤低剂量(2.5 mg/mL)组能够减少结肠单位面积三甲胺的累积吸收量,但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血府逐瘀汤能够减少三甲胺的结肠吸收,为血府逐瘀汤活血化瘀作用提供一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分子传感 血府逐瘀汤 指示剂置换分析 三甲胺 外翻肠囊法
原文传递
基于UPLC-MS/MS技术和外翻肠囊模型探究M10-H和M10-Na在肠吸收的特征 被引量:2
19
作者 高佳蕊 牛立云 +9 位作者 朱晓霞 顾若兰 甘慧 刘桃云 吴卓娜 赵建春 李峰 李文保 窦桂芳 孟志云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27-636,共10页
目的:利用大鼠外翻肠囊模型,探究杨梅素衍生物杨梅素-3-O-β-D-乳糖苷(M10)在小肠的吸收特征。方法:建立M10在以台式营养液为基质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的定量检测方法,并进行方法学验证。本实验设置M10-H组和M10-Na组... 目的:利用大鼠外翻肠囊模型,探究杨梅素衍生物杨梅素-3-O-β-D-乳糖苷(M10)在小肠的吸收特征。方法:建立M10在以台式营养液为基质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的定量检测方法,并进行方法学验证。本实验设置M10-H组和M10-Na组,利用大鼠外翻肠囊法体外检测M10的吸收情况,计算并比较不同肠段的各个不同时间的累计吸收量和吸收速率常数。结果:不同肠段对M10的吸收无统计学差异(P>0.05),杨梅素-3-O-β-D-乳糖苷钠盐(M10-Na)的小肠吸收量和杨梅素-3-O-β-D-乳糖苷(M10-H)相比有极显著性提升(P<0.01),M10-H的小肠段平均累积吸收量仅有M10-Na的(43±18)%。结论: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小肠内受试化合物浓度为0.1 mg·mL^(-1)左右时)M10-H和M10-Na在小肠的不同肠段,均为线性吸收,符合零级吸收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翻肠囊法 杨梅素-3-O-β-D-乳糖苷(M10) 累积吸收量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溃疡性结肠炎 杨梅素衍生物
原文传递
脱氢卡维丁的肠道转运特性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史月姣 谢辉 +2 位作者 毛春芹 张兴德 郑雪平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56-260,共5页
目的研究岩黄连生物碱中主要活性成分脱氢卡维丁的肠道转运特性。方法采用外翻肠囊模型,以单位面积渗透量及表观渗透系数为指标,研究不同质量浓度岩黄连生物碱中脱氢卡维丁在大鼠不同肠段的转运特性;采用Ca-co-2细胞单层模型研究脱氢卡... 目的研究岩黄连生物碱中主要活性成分脱氢卡维丁的肠道转运特性。方法采用外翻肠囊模型,以单位面积渗透量及表观渗透系数为指标,研究不同质量浓度岩黄连生物碱中脱氢卡维丁在大鼠不同肠段的转运特性;采用Ca-co-2细胞单层模型研究脱氢卡维丁的双向跨膜转运行为及盐酸维拉帕米对其转运的影响。结果脱氢卡维丁在大鼠不同肠段部位的离体肠囊上均有转运,试验质量浓度下同一部位肠段的表观渗透系数无显著性差异;脱氢卡维丁在Ca-co-2细胞单层的双向转运存在显著性差异,加入盐酸维拉帕米后,吸收渗透系数显著增大。结论脱氢卡维丁的肠黏膜转运存在转运蛋白的外排机制,但在较高浓度范围内呈现被动转运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黄连生物碱 脱氢卡维丁 外翻肠囊 CACO-2细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