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银行“飞单”刑法评价问题 被引量:1
1
作者 谢玮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73-77,共5页
银行"飞单"是近年来理财产品交易中出现的新问题,随着华夏银行"飞单"案发,银行"飞单"开始进入大众视野。由于银行"飞单"的特殊性,对于如何对此类行为进行刑法评价存在较大的分歧。本文由数个银... 银行"飞单"是近年来理财产品交易中出现的新问题,随着华夏银行"飞单"案发,银行"飞单"开始进入大众视野。由于银行"飞单"的特殊性,对于如何对此类行为进行刑法评价存在较大的分歧。本文由数个银行"飞单"案引出,结合银行"飞单"的概念、内涵、具体特征,以探讨如何对银行"飞单"行为进行刑法评价。通过对银行"飞单"主体、主观方面、客体、客观方面等的分析,银行"飞单"能够纳入《刑法》第176条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评价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行“飞单” 刑法评价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下载PDF
诱发抑郁症患者自杀死亡的刑法分析
2
作者 陈昭伟 刘玉山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77-81,共5页
抑郁症是当今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精神病学和法医方面的研究认为,抑郁症患者的自杀实质上是因病死亡。但如果因病死亡是由某种负性生活事件诱发,且负性生活事件的制造与抑郁症患者的死亡之间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对于以负性生活... 抑郁症是当今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精神病学和法医方面的研究认为,抑郁症患者的自杀实质上是因病死亡。但如果因病死亡是由某种负性生活事件诱发,且负性生活事件的制造与抑郁症患者的死亡之间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对于以负性生活事件诱发抑郁症患者死亡的行为人,应当结合实际情况并考虑主观方面进行归罪量刑。行为人明知被害人存在抑郁障碍,意图利用负性生活事件诱导被害人自杀,即主观故意的,应当按照故意杀人罪进行定罪量刑;行为人明知被害人存在抑郁障碍,应当预见到自己导致的负性生活事件有对被害人病情加重死亡作用却没有预见的或轻信能够避免,即主观存在过失的,应当按照过失致人死亡罪定罪量刑;行为人不知被害人存在抑郁障碍,即无故意无过失的,自杀应当认定为意外事件导致的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患者 特殊体质人 自杀 因果关系 刑法评价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