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对称性承认”:建构一种新的教育关系 被引量:8
1
作者 赵华 冯建军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65-173,共9页
承认问题是社会哲学领域中的重要问题。与社会哲学领域中强调通过他者的承认来获得自我意识不同,列维纳斯的他者伦理表达了一种被动的“非对称性承认”关系,其本质是无条件地接纳与尊重他人。在教育中,我们诉求承认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一... 承认问题是社会哲学领域中的重要问题。与社会哲学领域中强调通过他者的承认来获得自我意识不同,列维纳斯的他者伦理表达了一种被动的“非对称性承认”关系,其本质是无条件地接纳与尊重他人。在教育中,我们诉求承认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一种差异性共存的有尊严的教育生活。然而,教育交往中出现的承认关系的异化现象从根本上消解了人的异质性,教育关系逐渐趋向同一化。借助列维纳斯的他者伦理,一种无条件“为他”的“非对称性承认”能够最大限度地维护人的尊严。在这个意义上,教育关系理应走向“为他”的承认关系,通过激发教育主体原初“为他”的伦理价值,创设一种“非对称性承认”的对话空间,在“为他”负责的伦理关系中,走向有尊严的教育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对称性承认” 他者伦理 “为他” 教育关系
下载PDF
基于他者伦理的责任主体观 被引量:7
2
作者 郭菁 《云梦学刊》 2021年第2期82-89,共8页
自律的责任主体观认为主体能够自主地按照责任的要求来行动,然而,这种观点存在三大问题:一、主体并不能完全自主地行动;二、主体只能从内部寻找责任的源泉有局限性;三、它产生于一种不完善的理性人文主义。列维纳斯的他者伦理反思主体... 自律的责任主体观认为主体能够自主地按照责任的要求来行动,然而,这种观点存在三大问题:一、主体并不能完全自主地行动;二、主体只能从内部寻找责任的源泉有局限性;三、它产生于一种不完善的理性人文主义。列维纳斯的他者伦理反思主体的自主性,认为主体及其责任是在他律的外部要求中产生的,用为他人的人本主义弥补理性人文主义的不足。对此,我们以列维纳斯的他者伦理为基础,提出以他律为前提、以关系为核心、以生成为路径的责任主体观。以他律为前提,不排除自律,而是将自律和他律对应于责任的不同层面。以关系为核心,强调责任主体是在与他者相遇、对话、亲近的关系中产生的。以生成为路径,指出责任主体是在动态的过程中不断生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者伦理 责任主体 他律 关系 生成
下载PDF
他者伦理视角下教师角色的重构 被引量:6
3
作者 蔡婉怡 《教师教育学报》 2021年第5期36-42,共7页
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形成的基本关系。在主体间性视野中,师生关系是一种相互回应的不现实的对称伦理关系,教师角色往往陷入对学生倾听与回应的弱化、“责任主体”的模糊、“为我性”的偏差等现实困境。在他者伦理视野... 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形成的基本关系。在主体间性视野中,师生关系是一种相互回应的不现实的对称伦理关系,教师角色往往陷入对学生倾听与回应的弱化、“责任主体”的模糊、“为我性”的偏差等现实困境。在他者伦理视野中,师生关系是非对称的伦理关系:学生作为“他者”,有绝对的差异性;教师是具有“为他性”的责任主体,对学生发展负有无限的责任。研究以列维纳斯的他者伦理为逻辑起点,重构教师角色,提出教师是学生“言说”的回应者、学生发展的无限责任者、学生差异性的保护者、学生心灵的关怀者等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者伦理 教师角色 师生关系 主体间性 伦理关系
下载PDF
社会治理的他者伦理问题探析 被引量:5
4
作者 袁洪英 《中国行政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2-58,共7页
社会治理实践的伦理追问是指导社会治理的前提。社会治理他者所指为社会和社会多元主体,社会治理的他者伦理问题据此有两个面向:一是需要考虑他者的需求,从伦理角度考虑治理行为的正当性,省思复杂社会治理关系背后的伦理意蕴;二是确证... 社会治理实践的伦理追问是指导社会治理的前提。社会治理他者所指为社会和社会多元主体,社会治理的他者伦理问题据此有两个面向:一是需要考虑他者的需求,从伦理角度考虑治理行为的正当性,省思复杂社会治理关系背后的伦理意蕴;二是确证社会治理中多元社会主体的他者地位,承认他者的存在,与他者合作共治,并能够在社会治理过程为他者负责。社会治理他者伦理的基础在于社会诚信,实现目标是社会公正,具体涉及社会治理过程中自我与他者的商谈伦理、责任伦理、制度伦理与发展伦理。社会治理的他者伦理问题在理论层面提供一种学科交叉的视角,实践层面为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提供了内在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治理 他者 他者伦理 国家治理
原文传递
明暗之间:诺丁斯关怀伦理的他者性意蕴--以列维纳斯他者性观点为坐标的比较与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叶雅萱 张姜坤 《比较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04-112,共9页
诺丁斯曾指出其关怀伦理与列维纳斯的他者伦理之间具有共通之处。细查其关怀伦理,不仅可以窥见其中他者性思想的踪迹,而且可以发现其在关键概念与重要命题上似是而非的他者性特征。于是,诺丁斯关怀伦理中他者性的存在状态则成为一个晦... 诺丁斯曾指出其关怀伦理与列维纳斯的他者伦理之间具有共通之处。细查其关怀伦理,不仅可以窥见其中他者性思想的踪迹,而且可以发现其在关键概念与重要命题上似是而非的他者性特征。于是,诺丁斯关怀伦理中他者性的存在状态则成为一个晦暗不明的问题。以列维纳斯的他者性为思想坐标,从他者、自我与他者-自我三个维度上考察诺丁斯关怀伦理的有关论述,可以发现其中他者性线索时明时暗,并呈现出一种有限度的、隐微的他者性特征,形成了关怀伦理独具风格的他者性意蕴。探微关怀伦理的他者性意蕴,是对作为关怀伦理内核的他者性的发现与重申,不仅有助于深刻理解关怀伦理的内在精神,而且有利于以他者性为视角提出并回应教育中的关怀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丁斯 关怀伦理 列维纳斯 他者伦理 他者性
原文传递
他者理论视域下教师培训的应然特征与改革路径
6
作者 张雪凌 沈善良 《继续教育研究》 2024年第10期78-84,共7页
通过党和国家的系列举措,我国教师培训工作相较之前已然取得卓越成就,但培训质量依然有提升空间。他者理论所蕴含的差异性、伦理性和他者性为现阶段教师培训改革呈现出一种全新视角,直指教师培训的个性、非对称性和关怀性。由此观之,目... 通过党和国家的系列举措,我国教师培训工作相较之前已然取得卓越成就,但培训质量依然有提升空间。他者理论所蕴含的差异性、伦理性和他者性为现阶段教师培训改革呈现出一种全新视角,直指教师培训的个性、非对称性和关怀性。由此观之,目前教师培训的适需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具身感尚需进一步增强,持续追踪指导体系亟待进一步深化。今后教师培训的改革应主动借力智能技术支持,实现教师培训提质增效。一是关注参训教师个体差异,分类精准实施教师培训;二是遵循共同体间伦理道义,强化教师具身参与感;三是强化训后追踪指导体系,建立全链条式教师培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者理论 教师培训 提质增效 伦理 责任
下载PDF
教师他者伦理的困境与消解——基于列维纳斯他者理论的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时艳芳 《当代教师教育》 2023年第1期22-27,共6页
教师伦理对师德建设、学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我国教师伦理发展存在消解学生的异质性,忽视师生间伦理关系的建立,漠视学生的“面孔”和话语等困境。这些困境既源于我国缺乏本体追问的思维方式和界限明确的社会文化,也始于教师对生命... 教师伦理对师德建设、学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我国教师伦理发展存在消解学生的异质性,忽视师生间伦理关系的建立,漠视学生的“面孔”和话语等困境。这些困境既源于我国缺乏本体追问的思维方式和界限明确的社会文化,也始于教师对生命理解的匮乏。列维纳斯的他者理论为重构教师伦理提供了新的视角。学校要致力于尊重他者的现代治理,重视对教师哲学素养的培养,创设尊重他者的文化氛围,打造他者伦理的实践空间。教师要实践与他者相遇的伦理规范,从我思的同一性走向他者的无限性,建立师生间的伦理性关系,实现教育善的终极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者伦理 师德 列维纳斯理论
原文传递
数字时代交流的“不可交流”困境与他者伦理的要素探索 被引量:3
8
作者 林子琪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3-30,共8页
数字技术的发展造就了一种“交流神话”,这种进步主义的观点认为,技术将不断拉近人与人的距离,实现更流畅的人机交互,使他者在场而具有可接近性。然而在真实的交流中,误解、不确定性和模糊性从未消失。由于交流中永远存在他者,因此不可... 数字技术的发展造就了一种“交流神话”,这种进步主义的观点认为,技术将不断拉近人与人的距离,实现更流畅的人机交互,使他者在场而具有可接近性。然而在真实的交流中,误解、不确定性和模糊性从未消失。由于交流中永远存在他者,因此不可交流性是交流中固有的、技术工具所无法克服的特征。既有社会结构中的不平等因素在数字时代的延续,虚拟交流中责任感的缺乏,以及承受孤独、沉默和无聊能力的降低,使不可交流在当代社会中成为一个问题。面对数字时代不可交流的困境,我们亟须一种关于交流的他者伦理,这种伦理将他者置于基础性地位并将自我视为与他者关系中的衍生品。他者伦理强调了交流的嵌入性,并使交流中倾听的重要性胜过言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可交流 交流 他者伦理 数字技术 列维纳斯
下载PDF
人机关系与后人类伦理——列维纳斯他者理论下的《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解读 被引量:1
9
作者 聂成军 董钰 《唐山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79-85,共7页
《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是美国作家菲利普·迪克于1967年发表的长篇小说。小说融合了迪克关于技术理性、人工智能、大众传媒与宗教信仰等多方面思考,以想象的方式呈现出未来科技发展的可能路径以及由此产生的一系列复杂的伦理问... 《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是美国作家菲利普·迪克于1967年发表的长篇小说。小说融合了迪克关于技术理性、人工智能、大众传媒与宗教信仰等多方面思考,以想象的方式呈现出未来科技发展的可能路径以及由此产生的一系列复杂的伦理问题。在身体与信息深度融合,人-机/物的物理界线日渐消弭的过程中,“我是谁”“我应当怎样面对‘它’”成为不断被叩问的问题。列维纳斯的他者理论中暗含着对上述问题的回应,在此视域下对《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中的人-机/物关系进行解读,无疑是一条超越人-机/物二元对立、摆脱主体性焦虑、重构“人”与“非人”伦理关系的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 列维纳斯 他者伦理学
下载PDF
论德拉布尔《红王妃》文本观中的他者伦理 被引量:2
10
作者 林懿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0-67,共8页
玛格丽特·德拉布尔的《红王妃》是一部对小说文本性有强烈自我意识、却又能对社会现实产生伦理影响的小说。《红王妃》在现实层面产生的伦理效应,源自它对文本自身包含的伦理向度的挖掘。小说拒绝将叙事文本视为一个静态的文字集合... 玛格丽特·德拉布尔的《红王妃》是一部对小说文本性有强烈自我意识、却又能对社会现实产生伦理影响的小说。《红王妃》在现实层面产生的伦理效应,源自它对文本自身包含的伦理向度的挖掘。小说拒绝将叙事文本视为一个静态的文字集合体,仅凭借其叙述内容反映伦理问题。相反,叙事文本是伦理行动展开的场域,由文本引发的叙述、阐释、重述等活动既蕴含了叙述者向后世读者的召唤,也表现了读者敞开自身接纳文本他异之声的好客姿态。《红王妃》体现出的这些文本观与列维纳斯以语言为媒介向他者趋近的伦理思想相暗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格丽特·德拉布尔 《红王妃》 叙事文本 列维纳斯 他者伦理
原文传递
《心》中的“他者伦理”与“明治精神”的伦理内核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婷婷 《东北亚外语研究》 2016年第2期47-52,共6页
《心》因其丰富的内涵和艺术特色而在评论界始终占有重要地位。本文采用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分析了文本中有关自我应当如何处理与他者之间关系的"他者伦理"问题。小说主人公先是由于自我对于他者性的褫夺欲而陷入伦理困境。... 《心》因其丰富的内涵和艺术特色而在评论界始终占有重要地位。本文采用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分析了文本中有关自我应当如何处理与他者之间关系的"他者伦理"问题。小说主人公先是由于自我对于他者性的褫夺欲而陷入伦理困境。为了解决这种困境,主人公做出的伦理选择带来了理性意志的回归,但其"自我"上升为"无我"之后,更进一步形成了与他者之间的阻隔和伦理悖论。主人公最终为"明治精神"殉死,这一行为实则包含深刻的时代伦理。夏目漱石通过对个人伦理悲剧的描绘,揭示了明治社会知识分子的伦理模型,隐含着漱石对于民族道德危机的深刻认知,也折射出他对"自我"与"他者"之间关系该如何达到理想之境的省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 夏目漱石 文学伦理学批评 他者伦理 明治精神
下载PDF
爱丽丝·门罗对主体和他者伦理的双重反思
12
作者 李昀 肖扬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6期46-51,共6页
从文学伦理学批评的角度解读爱丽丝·门罗的《逃离》,就会发现她揭示了女性在当下面临的多重伦理困境:主体性伦理要求个体的绝对理性和意志,成为超我的神话;抛弃这种话语则会让主体失去稳固的基础,遭遇存在的虚无;他者伦理或许可以... 从文学伦理学批评的角度解读爱丽丝·门罗的《逃离》,就会发现她揭示了女性在当下面临的多重伦理困境:主体性伦理要求个体的绝对理性和意志,成为超我的神话;抛弃这种话语则会让主体失去稳固的基础,遭遇存在的虚无;他者伦理或许可以克服后主体的孤独感和虚无感,却可能因此让个体尤其是女人失去自由,无可逃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逃离》 主体伦理 他者伦理
下载PDF
“语言相对论”:对待文化他者的正确伦理态度
13
作者 申连云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1年第6期45-50,105,共7页
每一种语言都蕴涵着一种对世界的看法,即世界观。各种世界观没有高下之分,人人平等。力图了解、尊重并敬畏他人眼中的世界,这是一种对待文化他者的正确伦理态度。只有更好、更多地了解他人的语言和文化,只有在与他人的平等对视或对话中... 每一种语言都蕴涵着一种对世界的看法,即世界观。各种世界观没有高下之分,人人平等。力图了解、尊重并敬畏他人眼中的世界,这是一种对待文化他者的正确伦理态度。只有更好、更多地了解他人的语言和文化,只有在与他人的平等对视或对话中,我们才能认识并克服自身的局限和相对性。世界的和平、民主、进步有赖于多姿多彩的不同语言文化系统的共存与融合。以往对萨丕尔-沃尔夫语言相对论的讨论局限在理论理性范围内,忽视了它的实践理性,即它的伦理维度和人文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相对论 本杰明·李·沃尔夫 他者伦理
下载PDF
为自然的责任:他者伦理与欧茨小说中的动物书写
14
作者 唐丽伟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1期73-78,共6页
欧茨小说中的“动物书写”致力于打破人与动物二元对立的等级思维模式,强调人与动物的平等性和依存性。在关注人与动物的互动关系、人类如何处理与动物相处过程中的伦理难题等问题的同时,欧茨引导我们深入思考以“同者”为本质特征的西... 欧茨小说中的“动物书写”致力于打破人与动物二元对立的等级思维模式,强调人与动物的平等性和依存性。在关注人与动物的互动关系、人类如何处理与动物相处过程中的伦理难题等问题的同时,欧茨引导我们深入思考以“同者”为本质特征的西方哲学潜在的危害。“同者”哲学以毁灭“他异性”为指向,必然导致人类以暴力为手段对动物“他者”进行消灭与占有。为化解“同者”危机,欧茨小说中的主人公将动物视为与人类共荣共生的绝对“他者”,倡导尊重生命的多样性,抵制狩猎、反对虐待动物。欧茨将他者伦理思想运用到动物书写中,启示人们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提醒人类切实担负起为自然的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茨小说 他者伦理 动物书写
下载PDF
从“自我”到“他者”——他者伦理的中心转移 被引量:6
15
作者 吴先伍 《兰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8-103,共6页
列维纳斯的人生经历使得他将他者所遭受的压迫与奴役归于西方的存在论,而存在论离不开自我的领会,所以,存在论的霸权也就是自我的霸权。为了摆脱存在论和唯我论,就必须面向他者,倾听他者的吁求,并积极地作出回应,主动地为他者负责。从... 列维纳斯的人生经历使得他将他者所遭受的压迫与奴役归于西方的存在论,而存在论离不开自我的领会,所以,存在论的霸权也就是自我的霸权。为了摆脱存在论和唯我论,就必须面向他者,倾听他者的吁求,并积极地作出回应,主动地为他者负责。从自我走向他者,不仅是对传统自我与他者之间关系的超越,而且也是对传统哲学的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维纳斯 自我 他者 他者伦理
下载PDF
列维纳斯的“道德他者”思想试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江马益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51-156,共6页
列维纳斯对马丁·布伯之"我—你"关系的理论解读、对生存与死亡问题的现实思考以及对主体同一性问题的逻辑延伸,演绎其道德他者思想的理论内涵:向善是存在的本性,责任感是相遇他者的前提,情景或事件中介着与他者的相遇,... 列维纳斯对马丁·布伯之"我—你"关系的理论解读、对生存与死亡问题的现实思考以及对主体同一性问题的逻辑延伸,演绎其道德他者思想的理论内涵:向善是存在的本性,责任感是相遇他者的前提,情景或事件中介着与他者的相遇,死亡隐喻着他者的神秘,他者界定着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维纳斯 道德他者 主体 死亡 未来
原文传递
中上健次的“路地”文学与反歧视书写——评浅野丽《丧的领域:中上健次·作品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奕红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66-171,共6页
浅野丽《丧的领域:中上健次·作品研究》是一部从"他者的伦理"角度集中探讨中上健次"路地"书写的新成果,其出发点围绕中上作品反歧视书写的逻辑可能性展开,尝试把握被遮蔽的"他者"即身置"丧的领... 浅野丽《丧的领域:中上健次·作品研究》是一部从"他者的伦理"角度集中探讨中上健次"路地"书写的新成果,其出发点围绕中上作品反歧视书写的逻辑可能性展开,尝试把握被遮蔽的"他者"即身置"丧的领域"的"被歧视者"的生存策略或动力机制。论著指出,中上文学"路地"书写的意义在于围绕有关"被歧视者"或"死者"的想象及"书写"伦理进行探索,在保障"差异"与"歧视"的前提及明确"被歧视者"身份归属的基础上,表达出"反歧视"的努力。本文从学术目标的创新、高度的理论自觉、具体研讨文本的选取特色,以"死者"为轴线的分析技巧等几个方面对论著进行了评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上健次 反歧视书写 “他者的伦理” “路地”文学 日本“被歧视部落”
原文传递
依利加雷对列维那斯他者伦理学的女性主义批判 被引量:1
18
作者 方亚中 张亚楠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5-21,共7页
列维那斯有关女性的论述包含激进的思想,这些论述对女性主义理论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然而,列维那斯不是一贯的激进,而是由早期的激进转向后期的保守,最终将女性以及性爱从他的伦理学中排除,只保留了母性和性爱的有效性。从女性主义的... 列维那斯有关女性的论述包含激进的思想,这些论述对女性主义理论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然而,列维那斯不是一贯的激进,而是由早期的激进转向后期的保守,最终将女性以及性爱从他的伦理学中排除,只保留了母性和性爱的有效性。从女性主义的角度看,列维那斯的他者不是彻底的他者。针对列维那斯的他者伦理学,依利加雷提出了女性主义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利加雷 列维那斯 他者伦理学 女性主义批判
下载PDF
论《庄子·应帝王》篇“混沌之死”的“他者伦理”向度
19
作者 常丽娜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5期46-51,共6页
《庄子·应帝王》篇末的“混沌之死”寓言解构了倏忽“报德”的积极意义。倏忽未能尊重混沌的差异性,以“我知”的独断对混沌展开同质化的塑造——“凿窍”,开启了混沌的知欲功能,却以知害德,导致了混沌的死亡。“混沌之死”揭开了... 《庄子·应帝王》篇末的“混沌之死”寓言解构了倏忽“报德”的积极意义。倏忽未能尊重混沌的差异性,以“我知”的独断对混沌展开同质化的塑造——“凿窍”,开启了混沌的知欲功能,却以知害德,导致了混沌的死亡。“混沌之死”揭开了庄子哲学的他者伦理向度。欲消除自我中心化认知独断造成的遮蔽和危害,让他者显现,首先,要构建多样性、差异性的生存境域;其次,要通过“减损自我”的心灵修养工夫,向他者敞开,最终实现自我与他者和谐共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沌之死 报德 凿窍 “我知” 他者伦理
下载PDF
他者作为自由的基础与目的——他者伦理视域中的安徽人际和谐建设
20
作者 王振钰 陈静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72-76,共5页
追求邻里和谐历来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随着现代性境域下传统伦理道德的式微与市场经济下市民社会的形成,个人主义乃至道德虚无主义盛行,他人成为自我实现目的的手段或工具。他者哲学的代表人物列维纳斯在汲取现象学中他人思想... 追求邻里和谐历来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随着现代性境域下传统伦理道德的式微与市场经济下市民社会的形成,个人主义乃至道德虚无主义盛行,他人成为自我实现目的的手段或工具。他者哲学的代表人物列维纳斯在汲取现象学中他人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他者与自我非同一的绝对他性,从而将他者作为主体自由的基础与目的,建构起"责任先于自由"、"我为他者负责"的责任主体观。从他者视域诠释中国传统文化中调节人际关系的伦理道德,不仅有助于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对当代建构和谐社会、尤其是人际和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者伦理 安徽 人际和谐 自由 责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