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赫斯顿的困顿——也评《他们眼望上苍》中的女性形象 |
焦小婷
|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
2014 |
4
|
|
2
|
从弗洛姆“逃避自由”谈大学生手机依赖现象 |
祝志金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6 |
2
|
|
3
|
论弗洛姆逃避自由的心理机制 |
孙建莉
王萍
|
《牡丹江大学学报》
|
2019 |
0 |
|
4
|
论张爱玲的小说 |
杨欣
|
《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5 |
0 |
|
5
|
弗洛姆论逃避自由:心理学视角 |
杜丽燕
尚新建
|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6
|
|
6
|
文学现代性的两副面孔——论巴金《憩园》和张爱玲《沉香屑·第一炉香》的文学史意义 |
范伟
|
《临沂大学学报》
|
2015 |
1
|
|
7
|
自由围城:当代人的心理困境剖析——由弗洛姆“逃避自由”心理机制引发的思考 |
于佳
|
《哈尔滨学院学报》
|
2017 |
0 |
|
8
|
论现代人的生存困惑——析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弗洛姆的“逃避自由”观 |
刘强
韦娟娟
|
《学术探索》
|
2006 |
8
|
|
9
|
自由: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在弗洛姆与伯林之间 |
孔文清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3
|
|
10
|
应对“风险社会”的原教旨主义国家——论《使女的故事》中“基列国”对现代社会的颠覆 |
王一平
|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6
|
|
11
|
人的自由复归之路——基于弗洛姆的逃避自由理论 |
李艳
|
《哈尔滨学院学报》
|
2016 |
5
|
|
12
|
两种消极自由观 |
龚群
李晓冬
|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3
|
|
13
|
论弗洛姆的逃避自由思想 |
许婕
李春霖
|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
2023 |
2
|
|
14
|
逃避自由下的自我建构——城市主题新民谣的符号消费研究 |
周尚琴
|
《宜宾学院学报》
|
2017 |
3
|
|
15
|
现代体育异化的根源及其超越——基于弗洛姆自由异化理论的探析 |
张宏宇
|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4 |
2
|
|
16
|
精于西学为何执着守旧?——“狂儒”辜鸿铭的心理传记学分析 |
高峰强
宋雪
韩耀杰
付若冰
田梅
王鹏
|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1
|
|
17
|
弗洛姆逃避自由论及其现实意义浅析 |
李锦曼
|
《哈尔滨学院学报》
|
2020 |
2
|
|
18
|
从弗洛姆“逃避自由”谈大学生“佛系”现象 |
王悦
陈岩
|
《北京城市学院学报》
|
2023 |
1
|
|
19
|
从“逃避自由”心理机制看高校“快餐型”书籍的流行 |
赵可军
熊华军
|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
2004 |
1
|
|
20
|
现代人自由困境研究——基于《逃避自由》的分析 |
冯虎成
|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6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