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如何处置“处置式”?——论把字句的主观性 被引量:336
1
作者 沈家煊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87-399,478,共14页
本文主要通过把字句和一般动宾句的比较,论证把字句的语法意义是表示"主观处置",即说话人主观认定主语甲对宾语乙作了某种处置。把字句的这种主观性跟语言一般具有的主观性一样,主要表现在互有联系的三个方面:1)说话人的情感... 本文主要通过把字句和一般动宾句的比较,论证把字句的语法意义是表示"主观处置",即说话人主观认定主语甲对宾语乙作了某种处置。把字句的这种主观性跟语言一般具有的主观性一样,主要表现在互有联系的三个方面:1)说话人的情感;2)说话人的视角;3)说话人的认识。只有从整体上把握把字句的这种语法意义,才能对过去分别列举的把字句的种种语法语义特点作出统一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处置式 主观性 情感 视角 认识
原文传递
“说、想、看”的主观化及其诱因 被引量:61
2
作者 姚占龙 《语言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7-53,共7页
主观化本质上讲的是一种语义—语用演变,即"意义变得越来越依赖于说话人对命题内容的主观信念和态度"。本文重点讨论现代汉语中,人称代词在与"说、想、看"的使用过程中共同呈现出的一种从"动作义"到"... 主观化本质上讲的是一种语义—语用演变,即"意义变得越来越依赖于说话人对命题内容的主观信念和态度"。本文重点讨论现代汉语中,人称代词在与"说、想、看"的使用过程中共同呈现出的一种从"动作义"到"认识情态义",再由"认识情态义"到"话语标记"这样一种主观性不断增强的过程,这一过程与Traugott(1989)提到的语义变化三条道路的第三条相一致。我们认为触发这一演变过程的主要因素是:该结构体与其后续成分之间的非现实情态,以及人们在使用人称代词时,所表现出的"自我"因素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观化 认识情态 话语标记
原文传递
情态的认知阐释 被引量:27
3
作者 梁晓波 《山东外语教学》 2001年第4期33-37,共5页
本文在介绍了情态定义和分类以及对情态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从认知角度对情态的产生、演变进行了深入和系统的探讨,文中主要涉及了Talmy,Sweetser,Langacker,Halliday等人新近的研究成果.认知语言学家们对情态的认知阐释得到了历史语言学... 本文在介绍了情态定义和分类以及对情态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从认知角度对情态的产生、演变进行了深入和系统的探讨,文中主要涉及了Talmy,Sweetser,Langacker,Halliday等人新近的研究成果.认知语言学家们对情态的认知阐释得到了历史语言学和儿童语言习得的验证,为我们进一步研究情态开辟了一条很好的经验主义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态 道义情态 认识情态 根情态
下载PDF
意外范畴研究述评 被引量:46
4
作者 强星娜 《语言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3-112,共10页
与意外范畴相关的语言现象及理论问题是近年来国内外语言学界研究焦点之一。本文就"意外"是否独立语法范畴、意外语义的表现手段这两个问题对国外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并对汉语学界的相关研究进行述评。
关键词 意外范畴 反预期 示证范畴 认识情态
原文传递
将来时标记向认识情态功能的衍生 被引量:24
5
作者 石毓智 白解红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4,共4页
人类语言的一个普遍现象为,将来时标记又进一步发展出表达各种认识情态的用法,具有估计、预测等主观估价功能。这一发展来自将来时标记的概念内容,因为将来时所指都是未发生的事件,人们对其判断往往具有很高的主观性。本文论述英语和汉... 人类语言的一个普遍现象为,将来时标记又进一步发展出表达各种认识情态的用法,具有估计、预测等主观估价功能。这一发展来自将来时标记的概念内容,因为将来时所指都是未发生的事件,人们对其判断往往具有很高的主观性。本文论述英语和汉语的有关现象,尝试对表面上看起来纷纭复杂的现象做出简单一致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 汉语 语法化 将来时标记 主观性 认识情态
下载PDF
话语标记语的主观性与交互主观性探析 被引量:26
6
作者 张博宇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9-83,共5页
在交际过程中,主观性与交互主观性是语言的一种特性。本文简要概述主观性和交互主观性的概念、关系和连续性,说明其在话语表述中的重要性;通过分析话语标记语的认识情态和多功能性,侧重体现其在言语交际中的主观性和交互主观性。
关键词 话语标记语 主观性 交互主观性 认识情态
原文传递
“的”字结构、模态与违实推理 被引量:25
7
作者 林若望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31-151,254,共21页
道义模态命题"应该Ф的"句式是个多义句式,可表达与过去事实相反,与现在事实相反以及与未来可能性相反等三种违实义,也可表达未来非违实义。此句式的关键是"的"的语法意义。"的"指称一个非未来的时段,要... 道义模态命题"应该Ф的"句式是个多义句式,可表达与过去事实相反,与现在事实相反以及与未来可能性相反等三种违实义,也可表达未来非违实义。此句式的关键是"的"的语法意义。"的"指称一个非未来的时段,要求被其修饰的模态命题要在那个非未来时段里成立,因此"应该Ф的"句可以表达过去时或现在时的道义模态。现在时的道义模态,若Ф表事件,可得未来非违实义,若表状态,可得与现在事实相反的违实义。过去时的道义模态则可得与过去事实相反或与未来可能性相反的违实义。违实义之产生是因为模态命题的事件真实性强度弱于直接断言一个过去或是现在的事件,Grice的语用原则因而推论出事件不为真。此外,"的"具有广义的确认功能,会确认其辖域底下的断言及蕴含为真,因此"应该Ф的"句的违实义无法被取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的”字句 广义确认 违实推里 道义模态 语用推理
原文传递
中国英语专业学生书面语认识情态表达的语际语用发展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孟悦 张绍杰 《中国外语》 CSSCI 2010年第5期54-61,共8页
本文运用语料库研究方法,考查同一组英语专业学生大学1—4年书面语议论文语料中认识情态表达手段的使用和发展特点。研究发现:增强语和模糊语这两类认识情态表达手段总体使用频次低于本族语者,且偏好使用增强语,模糊语使用严重不足;1—... 本文运用语料库研究方法,考查同一组英语专业学生大学1—4年书面语议论文语料中认识情态表达手段的使用和发展特点。研究发现:增强语和模糊语这两类认识情态表达手段总体使用频次低于本族语者,且偏好使用增强语,模糊语使用严重不足;1—4年各类认识情态表达的发展不平衡,表现为增强语中情态动词、动词和多词表达方式呈减少和接近本族语者的趋势,模糊语频次有轻微浮动,发展不明显。研究的结果对于揭示英语专业学生语际语的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语用"得体性"教学有一定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际语用学 认识情态 认识情态表达手段 增强语 模糊语
原文传递
现代汉语的将来时范畴 被引量:14
9
作者 张万禾 石毓智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7-34,共8页
学界迄今关于现代汉语将来时范畴的研究几乎还是空白。本文通过对现代汉语的广泛调查,认为现代汉语中存在着丰富的表达将来时概念的手段,它们分工明确地表达各种周密的将来时概念。本文的研究从一个侧面揭示了汉民族在时间表达上的认知... 学界迄今关于现代汉语将来时范畴的研究几乎还是空白。本文通过对现代汉语的广泛调查,认为现代汉语中存在着丰富的表达将来时概念的手段,它们分工明确地表达各种周密的将来时概念。本文的研究从一个侧面揭示了汉民族在时间表达上的认知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图 预测 将来时 认识情态
下载PDF
“来着”的认识定位与情态功能 被引量:14
10
作者 饶宏泉 《语言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9-79,共11页
针对“来着”话轮形式的多样性和意义解读的多元性.本文采用互动语言学的思路.从认识定位的角度提供新的分析。基于相关理论模型,本文对“来着”所在话轮的认识定位、形式选择和序列特征做了系统梳理,提出一个分析框架.展现认识定位对... 针对“来着”话轮形式的多样性和意义解读的多元性.本文采用互动语言学的思路.从认识定位的角度提供新的分析。基于相关理论模型,本文对“来着”所在话轮的认识定位、形式选择和序列特征做了系统梳理,提出一个分析框架.展现认识定位对“来着”话轮形式的塑造.呈现“来着”的强调性情态义。本文研究有助于深刻理解“相对认识状态是互动的重要因素”,也可为汉语相关现象的深入讨论提供具体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来着 互动语言学 认识界域 话轮设计 情态
原文传递
以“许可—认识可能”之缺失论语义地图的形式和功能之细分——兼论情态类型系统之新界定 被引量:13
11
作者 范晓蕾 《世界汉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8-36,共19页
范晓蕾(2011)以语义地图模型为理论工具构建基于汉语方言的能性情态语义地图,该地图与van der Auwera&Plungian(1998)的主要差异是无语义关联"许可(参与者外在可能)—认识可能"。本文通过解释此差异来论证对van der Auwer... 范晓蕾(2011)以语义地图模型为理论工具构建基于汉语方言的能性情态语义地图,该地图与van der Auwera&Plungian(1998)的主要差异是无语义关联"许可(参与者外在可能)—认识可能"。本文通过解释此差异来论证对van der Auwera&Plungian(1998)的主要修正之处。此问题的讨论既涉及语义地图方法论的问题:"形式"及"功能"应如何细分,也涉及情态类型系统的界定:情态概念应如何划类。本研究显示出,语义地图模型在方法论上需进一步完善,语义地图研究对普通语义学有很大的关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义地图 许可 认识可能 情态类型
原文传递
专业学生议论文中情态动词的使用特征 被引量:9
12
作者 龙绍赟 付贺宾 +1 位作者 陈天真 王晨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4-131,共8页
本文以WECCL 1.0与2.0为实验语料,以LOCNESS为参照语料,对原始文本进行预处理后,采用主题性分析,对比分析中国英语专业大学生议论文中情态动词的使用情况。研究发现:(1)我国专业学生(1996-2007)议论文中情态动词使用频率不均衡。Can,sho... 本文以WECCL 1.0与2.0为实验语料,以LOCNESS为参照语料,对原始文本进行预处理后,采用主题性分析,对比分析中国英语专业大学生议论文中情态动词的使用情况。研究发现:(1)我国专业学生(1996-2007)议论文中情态动词使用频率不均衡。Can,should,will,may,must,need和ought to等义务情态动词(A类)被过多使用,而可以表达委婉情态的典型认知(B类)情态动词如would,could和might则被过少使用;(2)两组大学生议论文中情态动词使用表现区别不大,认知情态动词使用情况也无进步表现。文章从情态转化、习得以及语言实践等视角对结果进行解释,是对前人研究结果的继承与发展,对于情态动词的教与学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态动词 义务情态 认识情态 情态转化与习得 启示
原文传递
现代汉语的义务情态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李敏 《语言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2-59,共8页
本文分析现代汉语的义务情态。首先分析义务情态的形式表现,发现义务情态可以通过情态动词、情态副词、虚指语等表达;从义务情态到祈使语气是一个连续统。义务情态根据作用方式、强度、对象、力量来源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本文最后还分析... 本文分析现代汉语的义务情态。首先分析义务情态的形式表现,发现义务情态可以通过情态动词、情态副词、虚指语等表达;从义务情态到祈使语气是一个连续统。义务情态根据作用方式、强度、对象、力量来源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本文最后还分析了义务情态与认识情态的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务情态 形式 分类 认识情态
原文传递
认知情态动词与根情态动词的语义歧异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雷志敏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1-65,共5页
情态词表现为句子的模态算子,其界定与描述长期以来都是语言学中探索的问题之一。笔者根据JenniferCoats的情态助动词意义的理论(叠义、模糊集模式),将情态助动词进行适当归并,划分出认知情态和根情态两类,以情态助动词can、may、must和... 情态词表现为句子的模态算子,其界定与描述长期以来都是语言学中探索的问题之一。笔者根据JenniferCoats的情态助动词意义的理论(叠义、模糊集模式),将情态助动词进行适当归并,划分出认知情态和根情态两类,以情态助动词can、may、must和have to以及它们的否定和过去时态形式为载体进行讨论,旨在对英语情态助动词的语义歧异研究提出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情态 根情态 语义歧异
下载PDF
论情态与“着”的分化 被引量:3
15
作者 彭利贞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90-98,共9页
体与情态之间有密切的关系。现代汉语持续体标记“着”与情态成分之间存在着同现限制关系,不同的“着”要求与表达不同的情态类型的情态成分同现。“着”表达静态持续义时,与之同现的情态成分表达认识情态;“着”表述动态持续义时,与之... 体与情态之间有密切的关系。现代汉语持续体标记“着”与情态成分之间存在着同现限制关系,不同的“着”要求与表达不同的情态类型的情态成分同现。“着”表达静态持续义时,与之同现的情态成分表达认识情态;“着”表述动态持续义时,与之同现的情态成分则表达根情态,即道义情态或动力情态。根据“着”的不同,可以得到情态表达成分确切的语义解释;根据情态类型的不同,可以看出“着”的内部分化。当“着”在不同的语境效果下表达不同的体意义时,与之同现的多义的情态动词的意义解读也产生相应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态 认识情态 根情态 持续体 同现 分化
下载PDF
也谈现代汉语中的假性揣测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宇涵 《语言教学与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0-112,共13页
揣测性情态词的认识情态功能可在特定语境中实现语用负迁移,语义上呈现出“假性揣测”,语用上具有轻说功能。假性揣测对外维护听者面子、遵循礼貌原则,起到缓和语气、削弱语势的作用,对内突显言者的谨慎态度,为言者自身留有余地。根据... 揣测性情态词的认识情态功能可在特定语境中实现语用负迁移,语义上呈现出“假性揣测”,语用上具有轻说功能。假性揣测对外维护听者面子、遵循礼貌原则,起到缓和语气、削弱语势的作用,对内突显言者的谨慎态度,为言者自身留有余地。根据其使用的语境,可分为礼貌表述型、免责陈述型、保留认同型、隐喻肯定型。假性揣测最常用于礼貌表达,本质是言者有意调节当前信息与听者预期的主观概率差而采用的语用策略,即“减反预期”。假性揣测句中的情态词不影响言者对命题确定性的判断,其认识状态与认识立场的错位总是出于某种交际意图,听者可通过语用推理得到真实的会话涵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性揣测 预期 认识情态 礼貌 语用标记
原文传递
构式化中的识解干预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雅刚 刘正光 《现代外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51-462,共12页
"新节奏构式"经历了[这是VP的节奏]_(-进程)>[这是VP的节奏]_(-情态)>[这是X的节奏]_(-情态)三阶段,体现了原型范畴的拓展。本文着重从共时角度说明构式化与构式变化中的识解调整,以示其普遍共性,增加历时研究的深度。... "新节奏构式"经历了[这是VP的节奏]_(-进程)>[这是VP的节奏]_(-情态)>[这是X的节奏]_(-情态)三阶段,体现了原型范畴的拓展。本文着重从共时角度说明构式化与构式变化中的识解调整,以示其普遍共性,增加历时研究的深度。不变的"节奏"意象图式代表范畴原型的概念表征。该意象有规律、顿变和渐进三个认知拓扑特征;对三者的识解变换引发构式微变。构式化、构式变化与识解变换相互制约,这种互动始于微观局部变化却具有系统性。演化过程体现了隔断与延续的对立统一,变化的识解和不变的意象为构式演化断与续的动因与约束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识情态 主观性 构式化 构式变化 意象图式 识解变换
原文传递
“够”的情态义及构式化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赵志强 陈满华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3期128-133,共6页
"够"最初在方言中使用,进入共同语后产生"足够、非常"义,进而虚化出动力情态义。"够+VP"中"够"的搭配对象由简单到复杂,"够"情态化了。后起的"够+AP"构式中,"够"... "够"最初在方言中使用,进入共同语后产生"足够、非常"义,进而虚化出动力情态义。"够+VP"中"够"的搭配对象由简单到复杂,"够"情态化了。后起的"够+AP"构式中,"够"有认识情态义,还处在副词化的过程中。在连文构词模式的推动下,两个拥有情态意义的词语"足够、能够"出现并逐渐固化,词义也在不断扩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情态 认识情态 构式化 连文
下载PDF
认识情态与传信情态 被引量:5
19
作者 冯军伟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12年第4期43-48,共6页
认识情态与传信情态都可以表达说话人对于句子命题真值的判断,都属于混合型情态。但是,二者在认知机制的模式、所编码的情态意义、说话人的确信程度、主客观性程度等诸多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认识情态是一种对命题真值的评估机制,传信情... 认识情态与传信情态都可以表达说话人对于句子命题真值的判断,都属于混合型情态。但是,二者在认知机制的模式、所编码的情态意义、说话人的确信程度、主客观性程度等诸多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认识情态是一种对命题真值的评估机制,传信情态则是一种通过推理的手段进行的论证机制;认识情态侧重说话人对信息的态度,而传信情态则侧重信息的来源;认识情态表达说话人的确信程度,有强弱之分,而传信情态则提供信息来源,无强弱之别,因此,认识情态的主观性程度要高于传信情态的主观性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识情态 传信情态 差异
下载PDF
“情愿”的核心情态语义及其立场表达功能 被引量:2
20
作者 冯军伟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9-66,共8页
“情愿”的核心情态语义是表达情态主体在意愿世界中关于命题实现可能性的选择倾向性或选择偏好,表达意愿情态。与认识情态主要表达情态主体对命题状态的认识立场不同,意愿情态动词意在凸显情态主体的态度立场,是典型的态度立场标记。
关键词 “情愿” 倾向性 意愿情态 认识情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