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研究澳门红树林植物内生放线菌多样性及新颖性,为放线菌新物种及新抗生素发现奠定基础。方法 12份采集自澳门红树林的植物样品,消毒粉碎后,撒在10种分离培养基上分离内生放线菌,采用ISP2培养基进行菌株纯化;通过PCR扩增和测序获得16...目的研究澳门红树林植物内生放线菌多样性及新颖性,为放线菌新物种及新抗生素发现奠定基础。方法 12份采集自澳门红树林的植物样品,消毒粉碎后,撒在10种分离培养基上分离内生放线菌,采用ISP2培养基进行菌株纯化;通过PCR扩增和测序获得16S r RNA基因序列,并提交到数据库中进行搜索比对,开展内生放线菌多样性和新颖性分析;放线菌潜在新物种经液体发酵、离心后,上清液经乙酸乙酯萃取,菌丝经丙酮浸泡,分别获得发酵液水相样品、发酵液酯相样品和菌丝丙酮浸提液3类样品;样品通过纸片扩散法进行抗菌活性初筛。结果从12份植物样品中得到192株内生放线菌,分布于8个目17个科30个属,其中链霉菌为优势菌属;16S r RNA基因序列相似性低于98.6%的菌株共有22株,其中菌株4Q3S-3和2Q3S-4-2分别为弗莱德门菌属(Friedmanniella)和中村菌属(Nakamurella)的新种,放线菌潜在新物种的鉴定工作正在进行;2株放线菌新种及6株潜在放线菌新种的抗菌活性筛选结果表明,5株具有抗菌活性。结论澳门红树林植物内生放线菌资源丰富多样,新颖性高,具有从中发现放线菌新物种和新抗生素的潜力,值得深入研究。展开更多
【目的】勘探海南东寨港真红树植物内生放线菌多样性,为发现放线菌新物种和新抗生素奠定基础。【方法】样品经表面消毒后粉碎,用10种不同培养基分离放线菌;通过PCR扩增、测定并比对16S r RNA基因序列,开展放线菌多样性分析;通过发酵、...【目的】勘探海南东寨港真红树植物内生放线菌多样性,为发现放线菌新物种和新抗生素奠定基础。【方法】样品经表面消毒后粉碎,用10种不同培养基分离放线菌;通过PCR扩增、测定并比对16S r RNA基因序列,开展放线菌多样性分析;通过发酵、萃取等处理方法得到四类样品,包括发酵原液、乙酸乙酯提取液及水层和菌体的丙酮浸泡提取液;采用纸片扩散法对样品进行抗菌活性筛选;基于PCR的基因筛选技术探测活性菌株可能存在的NRPS、PKS I、PKS II抗生素生物合成基因。【结果】经形态特征排重,从14种真红树植物样品中共得到放线菌146株,16S r RNA基因序列比对表明它们分布于13个科18个属,其中链霉菌属为优势菌属,菌株S3Cf-2和S3Af-1的16S r RNA基因序列分别与有效发表菌株Couchioplanes caeruleus DSM44103T(X93202)和Microlunatus terrae BS6T(JF806519)的相似率最高,分别为97.45%和97.43%,可能为新物种。对其中46株放线菌发酵样品的抗菌活性检测表明,40株具有抗菌活性,总阳性率为86.96%;活性菌株中,38株菌存在至少一种所探测的生物合成基因簇,阳性率为95%,其中14株同时具有所探测的3种抗生素生物合成基因簇。【结论】海南东寨港真红树植物中存在多样性丰富的药用放线菌资源,具有从中发现放线菌新物种及新抗生素的潜力。展开更多
【目的】发掘具有开发前景的放线菌资源,对分离自新疆胀果甘草的内生放线菌的多样性、抗菌活性和次级代谢产物合成相关基因进行研究。【方法】采用5种培养基和3种前处理方法,从胀果甘草中分离获得80株放线菌。基于菌株形态学特征,对36...【目的】发掘具有开发前景的放线菌资源,对分离自新疆胀果甘草的内生放线菌的多样性、抗菌活性和次级代谢产物合成相关基因进行研究。【方法】采用5种培养基和3种前处理方法,从胀果甘草中分离获得80株放线菌。基于菌株形态学特征,对36株代表菌株进行抗菌活性检测,通过特异性引物扩增方法,检测了PKS I、PKS II、NPRS和卤化酶基因,探究其合成天然产物的潜在能力。结合筛选结果,选取其中20株代表菌,经16S r RNA基因测序,对其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培养基E2和E3结合热处理的分离效果较好;86.1%的代表菌株对供试的细菌、病原真菌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抗菌活性,PKS I、PKS II、NRPS基因和卤化酶基因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6.7%、72.2%、25.0%和11.1%。具有活性功能的代表菌株经16S r RNA基因测序分析,分别属于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小单胞菌属(Micromonospora)、红球菌属(Rhodococcus)和游动放线菌属(Actinoplanes)4个属,其中链霉菌属(Streptomyces)为优势菌属,占60%以上。【结论】胀果甘草是我国传统的药用植物,其植株内部蕴藏着丰富的放线菌资源,并在次生代谢产物合成方面拥有巨大潜力,具有进一步开发的价值。展开更多
【目的】探究药用植物川楝内生放线菌多样性,从中挖掘出新的放线菌菌株,发现新的潜在农业生防和医药先导化合物。【方法】从四川境内的资阳、遂宁以及重庆万州采集川楝的根、茎、叶、果、皮,采用纯培养方法,用4种培养基共分离获得148株...【目的】探究药用植物川楝内生放线菌多样性,从中挖掘出新的放线菌菌株,发现新的潜在农业生防和医药先导化合物。【方法】从四川境内的资阳、遂宁以及重庆万州采集川楝的根、茎、叶、果、皮,采用纯培养方法,用4种培养基共分离获得148株放线菌。通过形态学观察筛选出60株放线菌进行RFLP分析,选出代表菌株进行16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以3株细菌和6株病原真菌作为指示菌株,检测初筛出的60株菌株的抗菌活性以及聚酮合酶(PKSⅠ、PKSⅡ)基因、非核糖体多肽合成酶(NRPS)基因和卤化酶(Halo)基因。【结果】基于16S r RNA-RFLP分析,60株放线菌被分成10簇,筛选出25株代表菌株分别属于7个属,包括Streptomyces、Micromonospora、Planotetraspora、Streptosporangium、Nocardiopsis、Prauseria、Microbispora,其中链霉菌占73.3%。供试的川楝内生放线菌对细菌、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抗菌活性;其中含有4类化合物合成基因的菌株占10%-55%。【结论】药用植物川楝内生放线菌具有丰富的多样性,且不同地区不同部位川楝组织中放线菌的种群存在差异;分离菌株广谱的抗菌活性证明,川楝内生放线菌在次生代谢产物合成方面具有巨大潜力,这为进一步的药物开发提供了丰富的菌种资源。展开更多
目的对一株分离自药用植物仙鹤草中的产非达霉素菌株N12W0304进行分类研究。方法通过形态特征、培养特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胞壁分析及16S r DNA序列分析等多相分类研究对菌株进行鉴定。结果菌株N12W0304属于游动放线菌属(Actinoplane...目的对一株分离自药用植物仙鹤草中的产非达霉素菌株N12W0304进行分类研究。方法通过形态特征、培养特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胞壁分析及16S r DNA序列分析等多相分类研究对菌株进行鉴定。结果菌株N12W0304属于游动放线菌属(Actinoplanes sp.)菌株。结论本报道是首次从仙鹤草中分离到游动放线菌属非达霉素产生菌。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研究澳门红树林植物内生放线菌多样性及新颖性,为放线菌新物种及新抗生素发现奠定基础。方法 12份采集自澳门红树林的植物样品,消毒粉碎后,撒在10种分离培养基上分离内生放线菌,采用ISP2培养基进行菌株纯化;通过PCR扩增和测序获得16S r RNA基因序列,并提交到数据库中进行搜索比对,开展内生放线菌多样性和新颖性分析;放线菌潜在新物种经液体发酵、离心后,上清液经乙酸乙酯萃取,菌丝经丙酮浸泡,分别获得发酵液水相样品、发酵液酯相样品和菌丝丙酮浸提液3类样品;样品通过纸片扩散法进行抗菌活性初筛。结果从12份植物样品中得到192株内生放线菌,分布于8个目17个科30个属,其中链霉菌为优势菌属;16S r RNA基因序列相似性低于98.6%的菌株共有22株,其中菌株4Q3S-3和2Q3S-4-2分别为弗莱德门菌属(Friedmanniella)和中村菌属(Nakamurella)的新种,放线菌潜在新物种的鉴定工作正在进行;2株放线菌新种及6株潜在放线菌新种的抗菌活性筛选结果表明,5株具有抗菌活性。结论澳门红树林植物内生放线菌资源丰富多样,新颖性高,具有从中发现放线菌新物种和新抗生素的潜力,值得深入研究。
文摘【目的】勘探海南东寨港真红树植物内生放线菌多样性,为发现放线菌新物种和新抗生素奠定基础。【方法】样品经表面消毒后粉碎,用10种不同培养基分离放线菌;通过PCR扩增、测定并比对16S r RNA基因序列,开展放线菌多样性分析;通过发酵、萃取等处理方法得到四类样品,包括发酵原液、乙酸乙酯提取液及水层和菌体的丙酮浸泡提取液;采用纸片扩散法对样品进行抗菌活性筛选;基于PCR的基因筛选技术探测活性菌株可能存在的NRPS、PKS I、PKS II抗生素生物合成基因。【结果】经形态特征排重,从14种真红树植物样品中共得到放线菌146株,16S r RNA基因序列比对表明它们分布于13个科18个属,其中链霉菌属为优势菌属,菌株S3Cf-2和S3Af-1的16S r RNA基因序列分别与有效发表菌株Couchioplanes caeruleus DSM44103T(X93202)和Microlunatus terrae BS6T(JF806519)的相似率最高,分别为97.45%和97.43%,可能为新物种。对其中46株放线菌发酵样品的抗菌活性检测表明,40株具有抗菌活性,总阳性率为86.96%;活性菌株中,38株菌存在至少一种所探测的生物合成基因簇,阳性率为95%,其中14株同时具有所探测的3种抗生素生物合成基因簇。【结论】海南东寨港真红树植物中存在多样性丰富的药用放线菌资源,具有从中发现放线菌新物种及新抗生素的潜力。
文摘【目的】发掘具有开发前景的放线菌资源,对分离自新疆胀果甘草的内生放线菌的多样性、抗菌活性和次级代谢产物合成相关基因进行研究。【方法】采用5种培养基和3种前处理方法,从胀果甘草中分离获得80株放线菌。基于菌株形态学特征,对36株代表菌株进行抗菌活性检测,通过特异性引物扩增方法,检测了PKS I、PKS II、NPRS和卤化酶基因,探究其合成天然产物的潜在能力。结合筛选结果,选取其中20株代表菌,经16S r RNA基因测序,对其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培养基E2和E3结合热处理的分离效果较好;86.1%的代表菌株对供试的细菌、病原真菌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抗菌活性,PKS I、PKS II、NRPS基因和卤化酶基因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6.7%、72.2%、25.0%和11.1%。具有活性功能的代表菌株经16S r RNA基因测序分析,分别属于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小单胞菌属(Micromonospora)、红球菌属(Rhodococcus)和游动放线菌属(Actinoplanes)4个属,其中链霉菌属(Streptomyces)为优势菌属,占60%以上。【结论】胀果甘草是我国传统的药用植物,其植株内部蕴藏着丰富的放线菌资源,并在次生代谢产物合成方面拥有巨大潜力,具有进一步开发的价值。
文摘【目的】探究药用植物川楝内生放线菌多样性,从中挖掘出新的放线菌菌株,发现新的潜在农业生防和医药先导化合物。【方法】从四川境内的资阳、遂宁以及重庆万州采集川楝的根、茎、叶、果、皮,采用纯培养方法,用4种培养基共分离获得148株放线菌。通过形态学观察筛选出60株放线菌进行RFLP分析,选出代表菌株进行16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以3株细菌和6株病原真菌作为指示菌株,检测初筛出的60株菌株的抗菌活性以及聚酮合酶(PKSⅠ、PKSⅡ)基因、非核糖体多肽合成酶(NRPS)基因和卤化酶(Halo)基因。【结果】基于16S r RNA-RFLP分析,60株放线菌被分成10簇,筛选出25株代表菌株分别属于7个属,包括Streptomyces、Micromonospora、Planotetraspora、Streptosporangium、Nocardiopsis、Prauseria、Microbispora,其中链霉菌占73.3%。供试的川楝内生放线菌对细菌、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抗菌活性;其中含有4类化合物合成基因的菌株占10%-55%。【结论】药用植物川楝内生放线菌具有丰富的多样性,且不同地区不同部位川楝组织中放线菌的种群存在差异;分离菌株广谱的抗菌活性证明,川楝内生放线菌在次生代谢产物合成方面具有巨大潜力,这为进一步的药物开发提供了丰富的菌种资源。
文摘目的对一株分离自药用植物仙鹤草中的产非达霉素菌株N12W0304进行分类研究。方法通过形态特征、培养特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胞壁分析及16S r DNA序列分析等多相分类研究对菌株进行鉴定。结果菌株N12W0304属于游动放线菌属(Actinoplanes sp.)菌株。结论本报道是首次从仙鹤草中分离到游动放线菌属非达霉素产生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