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nd-of-pipe or process-integrated: evidence from LMDI decomposition of China's SO2 emission density reduction 被引量:7
1
作者 Pingdan ZHANG 《Frontiers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3年第6期867-874,共8页
In this study, reduction in sulfur dioxide (SO2) emission is decomposed into three parts: source preven- tion, process control and end-of-pipe treatment, using the Logarithmic Mean Divisia Index method (LMDI). So... In this study, reduction in sulfur dioxide (SO2) emission is decomposed into three parts: source preven- tion, process control and end-of-pipe treatment, using the Logarithmic Mean Divisia Index method (LMDI). Source prevention and process control are defined as process- integrated treatment. It is found that from 2001 to 2010 the reduction of SO2 emission density in China was mainly contributed by end-of-pipe treatment. From the 10th Five Year Plan (FYP) period (2001-2005) to the llth FYP period (2006-2010), the Chinese government has attempted to enhance process-integrated treatment. How- ever, given its initial effort, the effect is limited compared with that of the end-of-pipe treatment. The effectiveness of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and technology in the reduction of SO2 density in 30 provinces (municipality/autonomous regions) from 2001 to 2010 is also investigated. This implies that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and technology promote process control and end-of-pipe treatment sig- nificantly, but does not influence source prevention. Furthermore,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will only take effect under the circumstances of stringent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Therefore, to fulfill the whole process treat- ment,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should be strengthened and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upgraded at the same ti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d-of-pipe process-integrated LogarithmicMean Divisia Index method (LMDI) environmentalregulation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原文传递
Wastewater Pollution Abatement in China: A Comparative Study of Fifteen Industrial Sectors from 1998 to 2010 被引量:6
2
作者 Hidemichi Fujii Shunsuke Managi Shinji Kaneko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2013年第3期290-300,共11页
This study analyzes the management of wastewater pollutants in a number of Chinese industrial sectors from 1998 to 2010. We use decomposition analysis to calculate changes in wastewater pollutant emissions that result... This study analyzes the management of wastewater pollutants in a number of Chinese industrial sectors from 1998 to 2010. We use decomposition analysis to calculate changes in wastewater pollutant emissions that result from cleaner production processes, end-of-pipe treatment, structural changes in industry, and changes in the scale of production. We focus on one indicator of water quality and three pollutants: chemical oxygen demand (COD), petroleum, cyanide, and volatile phenols. We find that until 2002, COD emissions were mainly reduced through end-of-pipe treatments. Cleaner production processes didn’t begin contributing to COD emissions reductions until the introduction of a 2003 law that enforced their implementation. Petroleum emissions were primarily lowered through cleaner production mechanisms, which have the added benefit of reducing the input cost of intermediate petroleum. Diverse and effective pollution abatement strategies for cyanide and volatile phenols are emerging among industries in China. It will be important for the government to consider differences between industries should they choose to regulate the emissions of specific chemical substan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EANER Production end-of-pipe WASTEWATER Treatment DECOMPOSITION Analysis China
下载PD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 in China: Progress and Prospects of Research on Treatment Technologies and Policy Provisions
3
作者 Lixia Wu Yu Zhu +2 位作者 Jing Yuan Xiaozhong Guo Qianfeng Zhang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2024年第9期1-43,共43页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 are an atmospheric pollutant with a boiling point of 50˚C - 260˚C at room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They are precursors of sulfur dioxide and ozone, which can seriously pollute the at...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 are an atmospheric pollutant with a boiling point of 50˚C - 260˚C at room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They are precursors of sulfur dioxide and ozone, which can seriously pollute the atmosphere and endanger human health. After the “14th Five-Year Plan”, VOCs, instead of SO2, became one of the five indicators of China’s atmospheric governance. As a result, the government’s efforts to control VOCs hav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VOCs governance mustn’t be delayed. This paper provides a comprehensive summary and analysis of VOCs governance, covering the classification of VOCs, analysis of VOC governance technology (with a focus on end-of-pipe governance technology), national policy regulations, current governance shortcomings, and a forward-looking perspective on the future direction of VOCs governance, emphasizing health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 end-of-pipe Treatment Technology Policy Regulations
下载PDF
Advances in particulate matter filtration:Materials,performance,and application 被引量:2
4
作者 Xuzheng Ji Jianying Huang +5 位作者 Lin Teng Shuhui Li Xiao Li Weilong Cai Zhong Chen Yuekun Lai 《Green Energy & Environment》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3期673-697,共25页
Air-borne pollutants in particulate matter(PM)form,produced either physically during industrial processes or certain biological routes,have posed a great threat to human health.Particularly during the current COVID-19... Air-borne pollutants in particulate matter(PM)form,produced either physically during industrial processes or certain biological routes,have posed a great threat to human health.Particularly during the current COVID-19 pandemic,effective filtration of the virus is an urgent matter worldwide.In this review,we first introduce some fundamentals about PM,including its source and classification,filtration mechanisms,and evaluation parameters.Advanced filtration materials and their functions are then summarized,among which polymers and MOFs are discussed in detail together with their antibacterial performance.The discussion on the application is divided into end-of-pipe treatment and source control.Finally,we conclude this review with our prospective view on future research in this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r filtration PM capture end-of-pipe treatment Source control COVID-19
下载PDF
反渗透技术在电镀给水中的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石泰山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35-41,共7页
电镀用水根据水源不同可分为给水、在线水循环、末端水回用、中水回用四类。电镀给水一般采用反渗透技术,对进水水质要求较高,需要砂滤、炭滤、微滤、超滤及正渗透等一种或数种过滤工艺组合作为预处理。当电镀多种给水系统同时存在时,... 电镀用水根据水源不同可分为给水、在线水循环、末端水回用、中水回用四类。电镀给水一般采用反渗透技术,对进水水质要求较高,需要砂滤、炭滤、微滤、超滤及正渗透等一种或数种过滤工艺组合作为预处理。当电镀多种给水系统同时存在时,需采用适当的给水组合,使操作、管理和成本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镀废水 在线循环 末端 中水 反渗透 预处理
下载PDF
环境规制驱动减排的机制:污染处理行为与资源再配置效应 被引量:57
6
作者 韩超 王震 田蕾 《世界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82-105,共24页
污染已经成为中国高质量发展道路上无法回避的问题,中国在污染减排方面实施了多种政策工具,其中通过污染物总量控制对地方政府施加压力是一个重要举措。本文基于约束性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以二氧化硫为例分析在减排压力下各个地区如何... 污染已经成为中国高质量发展道路上无法回避的问题,中国在污染减排方面实施了多种政策工具,其中通过污染物总量控制对地方政府施加压力是一个重要举措。本文基于约束性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以二氧化硫为例分析在减排压力下各个地区如何实现减排。研究发现约束性污染物总量控制在企业层面具有显著的减排效应,它会驱动企业采取清洁生产及末端处理的方式降低污染物排放;现有企业间的资源再配置而非企业的进入退出引致了加总层面的污染减排效应。本文还发现减排效应与减排压力具有直接关系,间接表明企业尚未形成可持续的减排驱动力。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完善污染物减排政策、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束性污染物总量控制 清洁生产 末端处理 资源再配置
原文传递
末端治理还是绿色转型?--绿色信贷对重污染行业企业环保投资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7
7
作者 舒利敏 廖菁华 《国际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2-22,共11页
对重污染行业企业而言,绿色信贷政策不仅有限制其扩张落后产能的功能,还有支持其绿色转型的功能。然而,当前对绿色信贷政策微观效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绿色信贷抑制重污染行业企业落后产能扩张方面,对绿色信贷是否引导重污染行业企业绿色... 对重污染行业企业而言,绿色信贷政策不仅有限制其扩张落后产能的功能,还有支持其绿色转型的功能。然而,当前对绿色信贷政策微观效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绿色信贷抑制重污染行业企业落后产能扩张方面,对绿色信贷是否引导重污染行业企业绿色转型缺乏关注。本文从企业环保投资角度探讨了绿色信贷引导重污染行业企业绿色转型的效果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绿色信贷有助于提升重污染行业企业绿色转型投资水平,但对其末端治理投资并无显著影响,体现了绿色信贷政策对企业资金投向的“引导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绿色信贷对企业绿色转型投资的促进作用在绿色金融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市场竞争程度低的行业和国有企业更显著。增加借款规模是绿色信贷影响企业绿色转型投资的重要途径,绿色信贷无法通过降低借款成本和改善借款期限结构促进企业绿色转型。本文的发现为全面理解绿色信贷政策微观效果提供了新的证据,为实施绿色发展战略、完善绿色信贷政策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信贷 绿色转型 末端治理 银行借款
原文传递
生态海绵智慧流域建设——从状态改变到能力提升 被引量:42
8
作者 严登华 王浩 +3 位作者 张建云 王振龙 邢子强 秦天玲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02-310,共9页
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日趋增强的影响下,同一流域往往面临着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和水沙等多种水问题,且干旱和洪涝等极端事件发生的频率日渐增强;系统治理及减缓极值化,成为流域综合治理关键任务,而提升流域对水循环多过程的调节能... 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日趋增强的影响下,同一流域往往面临着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和水沙等多种水问题,且干旱和洪涝等极端事件发生的频率日渐增强;系统治理及减缓极值化,成为流域综合治理关键任务,而提升流域对水循环多过程的调节能力则是其关键。在对中国水问题发展形势进行研判的基础上,系统剖析了传统治水模式中强调"状态改变"、"末端治理"、"过程分离"等的不足;明晰了变化环境下水问题系统治理的总体需求和生态海绵智慧流域建设的总体思路;提出了生态海绵智慧流域建设的总体技术框架和若干关键问题。生态海绵智慧流域建设将充分遵循水循环多过程的演变规律,规范人类水土资源开发活动,实现地表-土壤-地下多过程、水量-水质-泥沙-水生态的联合调控,最大限度实现"去极值化",建设健全流域的综合服务功能,保育"山水林田湖"生命体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治理 减缓极值化 末端治理 能力提升
下载PDF
源分离技术的国内外研发进展及应用现状 被引量:32
9
作者 郝晓地 衣兰凯 仇付国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7,共7页
污水末端处理的最大缺陷是以大量清洁水稀释人粪、尿等排泄物,并经管道收集、输送后进行集中处理。现代生活中卫生而不生态的水冲便器不仅浪费和污染大量水资源,而且也彻底阻断了营养物质回归土地的生态之路。因此,污水末端处理方式日... 污水末端处理的最大缺陷是以大量清洁水稀释人粪、尿等排泄物,并经管道收集、输送后进行集中处理。现代生活中卫生而不生态的水冲便器不仅浪费和污染大量水资源,而且也彻底阻断了营养物质回归土地的生态之路。因此,污水末端处理方式日益受到质疑。粪便与尿液从源头分离可从根本上改变末端处理的弊端,原生态的生活习惯可通过粪、尿液分离便器达到既生态又卫生的目的。从尿液源分离概念及优越性入手,首先概述了包括生态卫生(ECOSAN)在内的源分离技术最新研究进展。其次,总结并讨论了源分离技术在国内外的工程应用实例。最后,对源分离技术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分离 末端处理 生态卫生 粪/尿分离便器 灰水 黄水 棕水 黑水
原文传递
清洁生产技术和清洁生产 被引量:18
10
作者 杨再鹏 陈殿英 +1 位作者 刘建新 徐怡珊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56-361,共6页
阐述了清洁生产技术在实施清洁生产战略中的地位、清洁生产技术的基本概念和技术特点 ;分析了我国清洁生产技术开发领域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清洁生产的两种类型以及加强清洁生产技术开发和应用的措施 ;
关键词 清洁生产 生产技术 末端治理 技术创新 技术改造 企业
下载PDF
基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激励的环境工具设计 被引量:12
11
作者 周华 郑雪姣 崔秋勇 《科研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18,共11页
环境政策工具对企业环境技术创新的激励程度,是评估环境政策工具的重要标准。但是以往文献主要针对不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大企业的技术创新激励效果进行研究,忽略了中小企业,而中小企业占我国企业总数的绝大部分,因此对中小企业进行相关... 环境政策工具对企业环境技术创新的激励程度,是评估环境政策工具的重要标准。但是以往文献主要针对不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大企业的技术创新激励效果进行研究,忽略了中小企业,而中小企业占我国企业总数的绝大部分,因此对中小企业进行相关研究非常必要;同时以往文献也没有对企业的清洁工艺和末端治理技术做出明确区分,而这两种技术创新对企业的作用机制是不同的。有鉴于此,本文从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中小企业出发,将环境技术创新严格区分为清洁工艺和末端治理技术,并通过构建企业利润变化模型和社会福利函数,得出了排放标准、排污费、补贴和排污许可证价格的临界值,以及社会福利最大化条件下的最优水平;同时,本文还为企业在四种环境政策工具下灵活选择技术创新方式进行了区分与比较;最后本文对四种环境政策工具的企业环境技术创新的激励效应做出了排序。本文的研究结果能够为政府选择环境政策工具提供政策建议,同时能够为中小企业在不同的环境政策工具下灵活选择环境技术创新方式提供参考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政策工具 中小企业 技术创新激励 清洁工艺 末端治理
原文传递
北京市燃煤源排放控制措施的污染物减排效益评估 被引量:11
12
作者 宗亚楠 张强 +1 位作者 洪朝鹏 贺克斌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645-1652,共8页
为分析北京市燃煤源排放控制措施的污染物减排效益,基于MEIC(中国多尺度排放清单模型),采用情景分析法,评估了北京市电厂能源清洁化与末端治理、燃煤锅炉改造和城区平房区居民采暖改造等措施的污染物减排效益.结果表明,相对于无控情景,2... 为分析北京市燃煤源排放控制措施的污染物减排效益,基于MEIC(中国多尺度排放清单模型),采用情景分析法,评估了北京市电厂能源清洁化与末端治理、燃煤锅炉改造和城区平房区居民采暖改造等措施的污染物减排效益.结果表明,相对于无控情景,2013年北京市电厂能源清洁化与末端治理减少PM_(2.5)、PM_(10)、SO_2和NO_x排放量为1.28×10~4、2.10×10~4、5.13×10~4和4.98×10~4t,分别占无控情景的85%、86%、87%、74%;北京市燃煤锅炉改造减少PM_(2.5)、PM_(10)、SO_2、NO_x排放量为1.09×10~4、2.68×10~4、11.64×10~4和5.81×10~4t,分别占无煤改气情景的83%、89%、83%、83%;北京市老旧平房区的居民采暖改造减少PM_(2.5)、PM_(10)、SO_2和NO_x排放量分别为630、870、2 070和790 t,均占无煤改电情景的8%.研究显示,北京市从1998年开始采取的各种减排措施有效地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对北京市空气质量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源 能源结构 末端治理 减排效益
下载PDF
碳交易框架下企业生态创新策略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蔡乌赶 李广培 《中国管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68-176,共9页
生态创新是实现节能减排的有效载体和基本路径。2017年末我国启动全国性碳市场,在此背景下,深入研究企业生态创新决策优化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在区分生态过程创新和末端治理的基础上,建立了企业生态过程创新研发策略(独... 生态创新是实现节能减排的有效载体和基本路径。2017年末我国启动全国性碳市场,在此背景下,深入研究企业生态创新决策优化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在区分生态过程创新和末端治理的基础上,建立了企业生态过程创新研发策略(独立研发策略和合作研发策略)与政府碳交易制度的三阶段博弈模型,运用逆向求解法得出各阶段均衡解,比较不同研发策略下企业生态过程创新水平、末端治理、政府最优碳排放基准和社会福利。结果表明:合作研发策略优于独立研发策略。通过湖北省电力行业的数据进行仿真实验,进一步发现,政府减少碳排放基准会降低企业生态过程创新水平,增加企业末端治理;研发成本系数与企业生态过程创新水平呈负相关关系;社会最优的技术溢出系数临界值为0.8。本文研究结论为政府确定科学的碳排放基准和企业制定合理的生态创新研发策略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交易 生态过程创新 末端治理 研发策略 博弈模型
原文传递
工业污染控制发展历程及趋势分析 被引量:10
14
作者 张笛 曹宏斌 +1 位作者 赵赫 赵月红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7,206,共8页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工业发展水平迅速提高,建成了世界最完整的工业体系,但也承受着粗放式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尤其是重化工行业造成的环境污染。在充分借鉴国内外工业污染治理相关的先进理念与高新技术的基础上,对国内外工业污染控制...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工业发展水平迅速提高,建成了世界最完整的工业体系,但也承受着粗放式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尤其是重化工行业造成的环境污染。在充分借鉴国内外工业污染治理相关的先进理念与高新技术的基础上,对国内外工业污染控制理念、策略、政策、评价方法等方面的发展历程以及不同控制阶段的自主创新和有益实践进行了系统总结,并提出未来工业污染控制的发展方向,旨在为致力于工业污染治理的科研人员和技术人员提供切实有效的理论方法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污染 发展历程 末端治理 清洁生产 全过程控制
原文传递
工业集聚对行业清洁生产与末端治理的影响 被引量:11
15
作者 陈媛媛 《南方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7-27,共11页
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产业集聚引发的外部性会提高整个产业的环境技术包括清洁生产和末端治理技术,并采用中国25个工业行业的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证实了该假说,但仅限于产业集聚的当期指标。同时也发现由于清洁生产有明显... 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产业集聚引发的外部性会提高整个产业的环境技术包括清洁生产和末端治理技术,并采用中国25个工业行业的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证实了该假说,但仅限于产业集聚的当期指标。同时也发现由于清洁生产有明显的行业特征,且同时具有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而末端治理不具有行业特征,并且仅具有环境效益,因此导致核心变量产业集聚、控制变量人均研发对清洁生产的影响更大一些,同时也导致资本劳动比对清洁生产影响显著为负,对末端治理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技术 清洁生产 末端治理 产业集聚 外部性
下载PDF
合流制管道溢流的影响因素及其污染治理措施 被引量:10
16
作者 徐一茗 《山西建筑》 2010年第34期170-172,共3页
通过分析合流制管道溢流的影响因素,结合国内外的治理措施,从源头控制和末端治理两方面探讨了合流制管道溢流污染的治理对策,为进一步研究控制合流制管道溢流污染提供参考。
关键词 合流制管道溢流(CSO) 污染治理措施 源头控制 末端治理
下载PDF
末端治理对工业涂装行业VOCs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9
17
作者 王瑞鹏 王晓琦 +3 位作者 程水源 程龙 蔡斌 沈泽亚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93-600,共8页
选取河北省4类典型工业涂装行业开展车间与末端排口VOCs样品采集,检测分析了102种VOCs组分,获得了4类行业车间与排口处VOCs排放特征.结果表明,不同行业由于涂料类型、使用量等因素影响,VOCs排放浓度存在较大差异;芳香烃与含氧挥发性有机... 选取河北省4类典型工业涂装行业开展车间与末端排口VOCs样品采集,检测分析了102种VOCs组分,获得了4类行业车间与排口处VOCs排放特征.结果表明,不同行业由于涂料类型、使用量等因素影响,VOCs排放浓度存在较大差异;芳香烃与含氧挥发性有机物(OVOCs)是家具制造、车辆制造与专用设备制造行业的主要组分,占比分别为14.7%~88.3%与10.1%~64.7%;卤代烃在金属制品行业的占比高达59.2%~86.9%.末端治理对芳香烃的影响最大,甲苯、乙苯、二甲苯、三甲苯、乙酸丁酯与2-丁酮在排口处占比明显低于车间.芳香烃对臭氧生成潜势(OFP)与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SOAP)的贡献最高,末端治理对OFP、SOAP及源反应活性(SR)具有显著削减作用.各类源SR差异明显,建议加强对SR值较大行业的管控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涂装 挥发性有机物(VOCs) 源成分谱 末端治理 化学反应活性
下载PDF
陶瓷工业污染综合预防 被引量:9
18
作者 尹奇德 《陶瓷科学与艺术》 CAS 2004年第6期24-28,共5页
在分析陶瓷工业污染产生原因及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陶瓷工业污染综合预防的途径及措施。
关键词 陶瓷工业 现状 途径 措施 基础 综合预防 污染 分析 产生原因
下载PDF
鼓励性产业政策调整与企业污染排放——基于污染治理与资源再配置效应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卜文超 盛丹 《产业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3-57,共15页
通过对比“十五”计划和“十一五”规划中的产业政策,确定了鼓励性产业政策的调整,基于2000—2009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工业企业污染排放数据库,考察了鼓励性产业政策调整对我国企业污染排放的影响及其微观机制。实证结果表明,鼓... 通过对比“十五”计划和“十一五”规划中的产业政策,确定了鼓励性产业政策的调整,基于2000—2009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工业企业污染排放数据库,考察了鼓励性产业政策调整对我国企业污染排放的影响及其微观机制。实证结果表明,鼓励性产业政策调整显著降低了被鼓励行业中企业污染排放强度,对环境污染的改善具有积极作用。机制分析表明:一方面,鼓励性产业政策调整通过减少传统能源使用和促进技术创新等前端控制的方式,降低了二氧化硫排放强度,同时通过增加废水治理设施和提高废水治理能力等末端处理的方式,降低了化学需氧量排放强度;另一方面,鼓励性产业政策调整通过促进高污染企业退出和低污染企业进入,实现了资源配置效应,从而降低了总体层面的企业污染排放强度。异质性检验显示,鼓励性产业政策调整对国有企业、技术密集型行业、高污染企业和规模较大企业具有明显的减排效应。此外,在进行倾向得分匹配、更换被解释变量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仍然显著。研究结论对实现绿色发展、创造美丽中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政策调整 污染排放 资源再配置 前端控制 末端处理 双重差分法
原文传递
基于节水和减排双重视角的水资源税改革的效果研究:来自微观工业企业的证据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静 王紫豪 《产业经济评论》 2023年第6期117-134,共18页
水资源税作为绿色财税的重要政策之一,对完善我国绿色税制以及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2016年水资源税改革的政策冲击构建连续型双重差分模型,结合2013-2019年河北省的工业企业数据考察了水资源税改... 水资源税作为绿色财税的重要政策之一,对完善我国绿色税制以及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2016年水资源税改革的政策冲击构建连续型双重差分模型,结合2013-2019年河北省的工业企业数据考察了水资源税改革对企业用水行为和污染行为的影响。结论显示,水资源税改革具有节水和减排“双重红利”效应,改革促进企业用水量下降,用水效率提升,并且有利于减少水污染排放。异质性分析显示,水资源税对高耗水企业的节水效应和减排效应的影响更为显著,对地下水管控区的影响高于其他用水区。机制分析表明,价格和税收机制增加了企业用水成本,倒逼企业提升用水效率,短期内,企业主要依靠加大末端治理投入实现节水效应和减排效应。研究从实施差别化的税收政策、强化源头创新激励以及完善配套措施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税 节水效应 减排效应 价格和税收 末端治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