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AGE模型在民航发动机排放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曹惠玲 涂迅来 +2 位作者 梁大敏 马永锋 牛军 《中国民航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4期8-11,共4页
在日益关注排放尤其是航空排放的当代社会,Aero2k和SAGE模型应运而生,且SAGE模型的优势更为明显。对SAGE模型的起源和模型的功能做了简单的介绍,并详细分析了SAGE模型的计算模块。通过对SAGE模型计算航空排放的过程分析,设计了排放计算... 在日益关注排放尤其是航空排放的当代社会,Aero2k和SAGE模型应运而生,且SAGE模型的优势更为明显。对SAGE模型的起源和模型的功能做了简单的介绍,并详细分析了SAGE模型的计算模块。通过对SAGE模型计算航空排放的过程分析,设计了排放计算流程图,并将其编成了软件。利用该软件对某些航班计算出的排放量与实际值相差不大,从而证明了SAGE模型和该软件的可行性,并通过计算出的数据初步发现了排放量和燃油消耗量与发动机类型之间的联系,也为全面评估和预测某航空公司乃至全国的航空排放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GE模型 航空排放 排放计算
下载PDF
基于工程量清单的建筑碳排放实证与减排策略研究——以福建省为例 被引量:14
2
作者 郑艳丹 赖芨宇 +1 位作者 吴淑艺 孙晓丹 《工程管理学报》 2018年第1期12-17,共6页
建筑建设规模逐渐扩大、耗能逐渐增多,是造成温室气体含量骤增的原因之一,其中施工阶段温室气体集中排放且排放强度高,是核算建筑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难点之一。以CO2为研究目标,参考建筑造价方式得出建筑施工阶段的碳排放量计算公式,并... 建筑建设规模逐渐扩大、耗能逐渐增多,是造成温室气体含量骤增的原因之一,其中施工阶段温室气体集中排放且排放强度高,是核算建筑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难点之一。以CO2为研究目标,参考建筑造价方式得出建筑施工阶段的碳排放量计算公式,并通过福建省相关项目实例进行验证,分析碳排放特征和规律,从建筑碳排放政策法规、建筑材料的选取、建筑建设过程中使用的机械设备、施工工艺等多方面提出减排策略,为政府、企业等各方拟定减排对策提供了便捷可查的资料,促进建设项目实现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碳排放 工程量清单 施工阶段 碳排放计算 减排策略
下载PDF
基于工程量清单的建筑施工阶段碳排放计算——以福建省为例 被引量:10
3
作者 吴淑艺 赖芨宇 孙晓丹 《工程管理学报》 2016年第3期53-58,共6页
随着我国经济的逐渐繁荣,建筑市场发展速度非常快,建设量的增长达到高峰期,建筑规模大、施工耗能多,向大气中排放了许多的CO_2。建筑企业的计价均以清单工程量乘以套入的市场单价而得,以此计算思路,将市场单价替换为各材料设备的碳排放... 随着我国经济的逐渐繁荣,建筑市场发展速度非常快,建设量的增长达到高峰期,建筑规模大、施工耗能多,向大气中排放了许多的CO_2。建筑企业的计价均以清单工程量乘以套入的市场单价而得,以此计算思路,将市场单价替换为各材料设备的碳排放因子,核算建筑产品的碳排放总量。以此思路计算工程量清单单位定额的碳排放系数,构建建筑碳排放计算模型。与工程量计算软件相结合的碳排放核算模型可在福建省区域内推广使用,指导建设各方在项目设计、施工及监理过程中对不同材料、设备开展专项节能与减排活动。核算工具是基于工程量计算软件建立起来的,建筑工程技术人员使用起来也较为方便,可以在业内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业 工程量清单 施工阶段 碳排放计算
下载PDF
办公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刘鸣 连超丽 +1 位作者 葛小榕 苏媛 《建筑热能通风空调》 2019年第4期45-48,共4页
针对当今公共建筑耗能与碳排放量大的问题,以传统低碳建筑研究方法为媒介,将建筑全生命周期简化为材料生产阶段,建造施工阶段,运行使用阶段和拆除处理阶段,并配合DeST软件模拟出建筑运行使用阶段的能耗值。通过对大连地区某高层办公楼... 针对当今公共建筑耗能与碳排放量大的问题,以传统低碳建筑研究方法为媒介,将建筑全生命周期简化为材料生产阶段,建造施工阶段,运行使用阶段和拆除处理阶段,并配合DeST软件模拟出建筑运行使用阶段的能耗值。通过对大连地区某高层办公楼进行全生命周期内的碳排放计算,归纳全生命周期中办公建筑各阶段的碳排放的特点,为方案设计中碳排放控制提供依据,为低碳建筑设计从方案本身考虑运行使用阶段的减碳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办公建筑 全生命周期 碳排放计算 碳排放因子
下载PDF
全国建筑碳排放计算方法研究与数据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蔡伟光 蔡彦鹏 《建设管理研究》 2020年第1期61-76,共16页
基于建筑能耗拆分模型和排放因子法,建立了全国建筑碳排放分步计算模型。以能源平衡表数据为基础数据计算分类能源建筑能耗、电力和热力碳排放因子,并计算2000—2017年全国建筑碳排放量。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我国建筑碳减... 基于建筑能耗拆分模型和排放因子法,建立了全国建筑碳排放分步计算模型。以能源平衡表数据为基础数据计算分类能源建筑能耗、电力和热力碳排放因子,并计算2000—2017年全国建筑碳排放量。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我国建筑碳减排工作成果显著,建筑碳排放增速明显下降,城镇公共建筑和城镇居住建筑单位面积碳排放强度自2012年开始呈现下降趋势。未来的建筑碳减排工作需要将重点落在公共建筑节能、农村居建节能以及优化建筑能源消费结构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碳排放计算 排放因子法 电力碳排放因子 热力碳排放因子 能源平衡表
原文传递
航空器碳排放扩散模型研究及减碳效果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王维 郭瑞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74-177,共4页
探索、研究有效的机场减碳方法,对我国民用机场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改善机场周边大气环境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文章首先分析机场内碳排放源头,研究根据机场内碳排放污染物的特点,结合高斯高价连续点源扩散模式,推导分析... 探索、研究有效的机场减碳方法,对我国民用机场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改善机场周边大气环境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文章首先分析机场内碳排放源头,研究根据机场内碳排放污染物的特点,结合高斯高价连续点源扩散模式,推导分析航空器在近地面的扩散公式;其次采用不同的下滑角在3°下滑角和4°下滑角下,比较分析碳排放当量值和一氧化碳扩散分布情况并分析整体碳排放量变化趋势,研究监测点或敏感点浓度值等值线分布特点、占标率变化和影响范围等指标,分析浓度值对周边社区居民的影响程度;计算结果表明,增大下滑角可以有效地减少碳排放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运输 碳排放计算 扩散模型 机场 下滑角
原文传递
基于全生命周期分析的高速公路减碳技术碳足迹核算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付豪 崔培强 刘进 《交通节能与环保》 2024年第2期127-132,138,共7页
为了推动绿色公路建设,识别绿色低碳材料、工艺与技术,本文采用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测算方法,对延黄高速公路使用的绿色建造技术进行碳排放测算,采用帕累托法则分析各绿色建造技术建筑材料、机械设备的碳排放数据,结果表明:桥梁上部结构由... 为了推动绿色公路建设,识别绿色低碳材料、工艺与技术,本文采用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测算方法,对延黄高速公路使用的绿色建造技术进行碳排放测算,采用帕累托法则分析各绿色建造技术建筑材料、机械设备的碳排放数据,结果表明:桥梁上部结构由钢桥变为混凝土预制的减碳率达到55.78%,隧道工程优化为路堑工程的减碳率达44.66%,拱形骨架护坡优化为CBS边坡防护的减碳率达21.36%;钢材和混凝土是公路建设材料的主要碳排放来源,是碳减排重点控制材料,应该通过优化设计、改进施工工艺或使用低碳排放的同类替换材料等方法降低原材料碳排放;小型装载机、凿毛机是混凝土预制桥梁机械设备的主要碳排放来源,30装载机是CBS边坡防护建设中的主要碳排放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公路 全生命周期分析 碳排放核算 绿色减碳技术
下载PDF
安徽省能源消费碳排放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8
作者 梁玉海 杜明霞 +3 位作者 潘佳盼 宋国明 王杰 傅妍芳 《山东化工》 CAS 2024年第14期263-268,共6页
碳排放是气候变暖最主要的问题。为全面了解近些年安徽省能源消费碳排放的时空变化情况,应用IPCC碳排放计算法计算2011年至2020年安徽省及其16个城市的碳排放量。运用GIS绘制2011年、2015年以及2020年安徽省16个城市碳排放的空间分布图... 碳排放是气候变暖最主要的问题。为全面了解近些年安徽省能源消费碳排放的时空变化情况,应用IPCC碳排放计算法计算2011年至2020年安徽省及其16个城市的碳排放量。运用GIS绘制2011年、2015年以及2020年安徽省16个城市碳排放的空间分布图,并研究GDP、PD以及第二第三产业产值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安徽省各市在2011年至2020年10年中能源消费碳排放逐年上升。从城市碳排放总量看,合肥市最高,碳排放从2011年的0.16亿t到2020年的0.37亿t;最少的是黄山市,从2011年的0.019亿t到2020年的0.043亿t。从人均碳排放来看,芜湖市的人均碳排放量最高,2021年的0.029百万t/人到2020年的0.094百万t/人;亳州市的人均碳排放量最低,2011年的0.006百万t/人到2020年的0.015百万t/人。GDP的决定系数是0.7913,人口密度的决定系数为0.0733,第二第三产业的产值决定系数为0.7995。所以经济发展和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具有显著的影响,人口密度分布几乎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消费碳排放 时空分布特征 IPCC碳排放计算方法 安徽省
下载PDF
“碳中和”愿景下我国碳排放现状和减排路径 被引量:2
9
作者 刘亚莉 郭晓 +2 位作者 戴文婷 刘随心 李建军 《地球环境学报》 CSCD 2023年第6期683-700,共18页
控制以CO_(2)为主的温室气体排放,“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我国近年来面临的重大任务。碳排放研究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基础和前提,从碳排放测算、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行业碳排放研究三个方面对我国碳排... 控制以CO_(2)为主的温室气体排放,“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我国近年来面临的重大任务。碳排放研究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基础和前提,从碳排放测算、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行业碳排放研究三个方面对我国碳排放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对近年来研究的重点方向、主要成果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我国的“双碳”目标提出现阶段我国“以完善政策标准与加大政府扶持为基础,以产业结构调整与新兴产业发展、能源结构调整与新能源技术发展为核心,以探索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和增加碳汇及对居民低碳消费倾向的引导和培养为导向”的碳减排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测算 影响因素 行业碳排放 碳减排路径 碳达峰 碳中和
下载PDF
建筑物生命周期碳排放测算简化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冬青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5期31-38,共8页
低碳建筑及低碳建筑技术作为降低建筑物碳排放的重要措施,需要通过测算碳排放量的变化值评价其建设效果.本文在总结现有文献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现有评价方法的不足及我国工程建设的特点,以建筑物生命周期碳排放量为评价目标,通过对... 低碳建筑及低碳建筑技术作为降低建筑物碳排放的重要措施,需要通过测算碳排放量的变化值评价其建设效果.本文在总结现有文献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现有评价方法的不足及我国工程建设的特点,以建筑物生命周期碳排放量为评价目标,通过对建筑物生命周期各阶段资源投入状况的分析整理,提出了根据劳动资源、材料资源以及设备资源投入过程的碳排放测算方法.根据建筑物生命周期运行过程中部分资源投入数量无法准确统计的特点,建立了实体资源投入过程及服务性资源投入过程碳排放量测算的简化方法,并对同一工程不同设计方案的碳排放量进行了测算和比较.工程实例表明,本文所提出的方法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对于低碳建筑评价尤其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低碳建筑 建筑物生命周期 碳排放测算 碳排放测算简化模型
下载PDF
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建筑全生命期碳排放计算 被引量:2
11
作者 蒋友娣 王任媛 郑建敏 《上海节能》 2022年第9期1105-1111,共7页
以华东地区某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建筑为研究对象,调研收集实际工程量清单和能源消耗等数据,分析计算该建筑全生命期碳排放总量和碳排放强度。结果显示,该住宅建筑运行阶段碳排放量最大,占比69.8%;其次是建材生产阶段碳排放量,占比29.0%,... 以华东地区某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建筑为研究对象,调研收集实际工程量清单和能源消耗等数据,分析计算该建筑全生命期碳排放总量和碳排放强度。结果显示,该住宅建筑运行阶段碳排放量最大,占比69.8%;其次是建材生产阶段碳排放量,占比29.0%,其中室内装修材料碳排放占比5.8%;建材运输阶段、建造阶段和拆除阶段碳排放量占比较小,均不到1%;单位面积碳排放强度为35.1 kg CO/a·m^(2),其成果为后续装配式建筑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撑,促进了装配式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 住宅建筑 全生命期 碳排放计算
下载PDF
现代物流中心运营阶段CO_2排放计算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桂正 叶建红 《城市交通》 2018年第6期97-104,共8页
计算分析现代物流中心基础设施碳排放,对制定相应的节能减排策略具有重要意义。将项目运营阶段的碳排放梳理为交通运输类CO_2排放和建筑物日常运营类CO_2排放。基于清单法构建现代物流中心运营阶段的CO_2排放计算框架,并以宜昌市三峡现... 计算分析现代物流中心基础设施碳排放,对制定相应的节能减排策略具有重要意义。将项目运营阶段的碳排放梳理为交通运输类CO_2排放和建筑物日常运营类CO_2排放。基于清单法构建现代物流中心运营阶段的CO_2排放计算框架,并以宜昌市三峡现代物流中心基础设施为例进行定量计算。结果表明,港区作业CO_2排放量为2 913.84 t·a-1;物流园区作业CO_2排放量为2 772.49 t·a-1;港口和物流园区对外货物运输CO_2排放量为201 704.79 t·a-1。现代物流中心运营阶段碳排放主要来自对外货物运输环节,占比高达97%。通过定量分析各环节的减排潜力,提出一系列措施减少碳排放,包括能源替换、设备更新、运输方式结构性优化、货车驾驶人生态驾驶培训和技术工艺改进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 现代物流中心 清单法 CO2排放计算
下载PDF
欧盟CO_2排放现状及我国开展碳排放计算统计工作的建议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蕊 张明顺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526-529,共4页
本文介绍了碳排放的不同概念,分析了碳排放计算的作用,综述了欧盟碳排放计算统计方法及碳排放现状。借鉴欧盟的先进发展经验,提出了我国碳排放计算统计工作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 碳排放 碳排放计算统计 欧盟 中国
下载PDF
基于QAR数据的民航发动机尾气污染物排放量估算 被引量:11
14
作者 李超役 孙见忠 +1 位作者 闫洪胜 左洪福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607-3616,共10页
对现有航空发动机尾气污染物排放估算模型进行总结与分析,重点对一阶逼近3.0尾气颗粒污染物(particulate matter,PM)估算方法和ICAO尾气气体污染物估算方法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借助QAR记录的发动机相关性能数据,利用ICAO公布的排放指数,... 对现有航空发动机尾气污染物排放估算模型进行总结与分析,重点对一阶逼近3.0尾气颗粒污染物(particulate matter,PM)估算方法和ICAO尾气气体污染物估算方法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借助QAR记录的发动机相关性能数据,利用ICAO公布的排放指数,用一阶逼近3.0方法来估算CFM56民航发动机一个LTO阶段尾气颗粒污染物的排放情况,用ICAO气体排放模型估算CFM56民航发动机一个LTO阶段NO_x、CO、HC气体的排放情况。最终得到CFM56发动机一个典型航班LTO阶段的尾气污染物排放总体情况。实例计算得到CFM56发动机一个典型航班LTO阶段的排放情况为:NO_x,5 683.61 g;CO,3 821.89 g;HC,208.946 g;PM,121.287 g。本文提出的单机尾气污染物排放量估算方法可推广应用到估算整个机队LTO阶段的污染物排放量,以及整个机队某个时间段的排放情况,对评估机场附近区域大气环境提供了重要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航发动机 尾气污染物 排放指数模型 污染物排放量估算
原文传递
我国煤炭统计体系及二氧化碳排放核算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黄建 冯升波 《中国能源》 2013年第10期35-39,共5页
核算我国煤炭相关二氧化碳排放量对于我国温室气体核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详细分析了我国煤炭相关统计体系,指出基于煤炭消费侧的统计数据无法满足建立我国煤炭相关二氧化碳排放核算体系的要求。基于目前煤炭生产和销售的统计体系现状... 核算我国煤炭相关二氧化碳排放量对于我国温室气体核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详细分析了我国煤炭相关统计体系,指出基于煤炭消费侧的统计数据无法满足建立我国煤炭相关二氧化碳排放核算体系的要求。基于目前煤炭生产和销售的统计体系现状,提出相应的核算方法,并据此给出了我国2005年煤炭相关二氧化碳的排放结果,分析了其不确定性。从长远来看,应逐步建立能够与国际相关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核算要求相符合的煤炭统计体系,提高我国煤炭相关二氧化碳排放量核算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 统计体系 二氧化碳排放核算
下载PDF
Synthesis,Crystal Structure and Photoluminescence of a TADF Cuprous Complex 被引量:1
16
作者 梁栋 贾吉慧 +2 位作者 廖建珍 余荣民 卢灿忠 《Chinese Journal of Structural Chemistry》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1期82-88,共7页
A cuprous mononuclear copper complex [Cu(adpypz)CH3CNPPh3]BF4·CH2Cl2(1, adpypz = 9,9-dimethyl-10-(6-(3-phenyl-1H-pyrazol-1-yl)pyridin-2-yl)-9,10-dihydroacridine) was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by Eleme... A cuprous mononuclear copper complex [Cu(adpypz)CH3CNPPh3]BF4·CH2Cl2(1, adpypz = 9,9-dimethyl-10-(6-(3-phenyl-1H-pyrazol-1-yl)pyridin-2-yl)-9,10-dihydroacridine) was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 NMR, UV-Vis and X-ray single-crystal structure analysis. It crystallizes in triclinic, space group P1 with a = 11.3388(4), b = 13.4569(4), c = 16.2561(6) ?, α = 97.154(3), β = 92.187(3), γ = 114.119(4)°, V = 2235.38(13) ?3, Z = 2, Mr = 967.12, Dc = 1.437 g/cm^3, F(000) = 996, μ = 2.62 mm^–1, GOOF = 1.031, the final R = 0.0417, and w R = 0.1024 for 8043 observed reflections with I 〉 2σ(I). The Cu(I) atoms in the complex are four-coordinated and adopt a tetrahedral coordination geometry. In the solid state, the complex exhibits bluish-green photoluminescence with emission peaks λmax = 492 nm(1), lifetimes 235 μs and quantum yields(ф = 0.279) at room temperature. The studies of varied temperature emission spectra and decay behaviours of the complex indicate that the complex displays thermally activated delayed fluorescence(TADF) at room temperature. The results of the experimental and DFT calculations suggest that the emission in the solid state originates from the ILCT excited sta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Ⅰ) complex crystal structure emissive property DFT calculation
下载PDF
Synthesis,Crystal Structure and Photoluminescence of a Dinuclear Cuprous Complex with Thiocyanate Bridges
17
作者 贾吉慧 康丽菊 +1 位作者 余荣民 卢灿忠 《Chinese Journal of Structural Chemistry》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10期1593-1599,共7页
A cuprous dinuclear copper complex [PPh_2PAr_2Cu(μ-SCN)_2CuPPh_2PAr_2](1,PPh_2PAr_2 =(1-bis(2-methylphenyl)-phosphine-2-diphenylphosphino)benzene) was synthesized from the reaction of Cu SCN and PPh_2PAr_2 in... A cuprous dinuclear copper complex [PPh_2PAr_2Cu(μ-SCN)_2CuPPh_2PAr_2](1,PPh_2PAr_2 =(1-bis(2-methylphenyl)-phosphine-2-diphenylphosphino)benzene) was synthesized from the reaction of Cu SCN and PPh_2PAr_2 in CH_3CN at room temperature. The compound was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NMR,UV-Vis and X-ray single-crystal structure analysis. It crystallizes in triclinic,space group P1 with a = 10.225(2),b = 11.360(2),c = 13.420(3) ?,α = 95.81(3),β = 93.45(3),γ = 113.78(3)°,V = 1410.4(5) ?~3,Z = 1,Mr = 1192.21,Dc = 1.404 g/cm^3,F(000) = 616,μ = 3.029 mm^(–1),GOOF = 1.052,the final R = 0.0359,and w R = 0.0964 for 4878 observed reflections with I 〉 2σ(I). The Cu(I) atoms in the complex are four-coordinated and adopt a tetrahedral coordination geometry. The copper centers in the molecular structure are bridged by two thiocyanate anions and each Cu(I) is chelated further terminally by a PPh_2PAr_2 ligand. The [Cu(μ-SCN)_2Cu] cores have essential planar configurations. In the solid state,the complex exhibits blue photoluminescence with emission peaks λ_(max)= 478 nm(1),lifetimes 4.7 μs and quantum yields(ф = 0.43) at room temperature. The studies of varied temperature emission spectra and decay behaviours of the complex indicate that it displays thermally activated delayed fluorescence at room temperature. The results of the experimental and DFT calculations suggest that the emission in the solid state originates from the ^(1,3)MLCT excited sta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nuclear Cu(Ⅰ) complex crystal structure emissive property DFT calcula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