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5G技术院前-院内急诊医疗服务平台建设的研究 被引量:57
1
作者 葛芳民 李强 +7 位作者 林高兴 倪亦琪 张旻海 王理 王旭 吴春双 李倩 张茂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223-1227,共5页
目的探索基于新一代的5G通讯技术,构建院前-院内急诊医疗服务的新平台,为进一步提高急诊医疗服务水平提供基础。方法研究于2017年10月至2019年4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进行,基于国内外急诊医疗服务的最新要求,组织跨行业、多学... 目的探索基于新一代的5G通讯技术,构建院前-院内急诊医疗服务的新平台,为进一步提高急诊医疗服务水平提供基础。方法研究于2017年10月至2019年4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进行,基于国内外急诊医疗服务的最新要求,组织跨行业、多学科的技术力量研究开发。先确定院前-院内急诊医疗服务的流程,构建5G条件下平台建设的模块和技术路线,逐项测试单项技术,再逐步整合在救护车和医院急诊两个平台上,最后在全程5G网络支持下进行模拟实战综合测试。结果基于5G技术建设的院前-院内急诊医疗服务平台,由5G救护车、5G全景VR实时显示系统、5G远程超声检查系统、医用无人机系统、5G急救指挥平台五个部分组成。(1)5G救护车内含有多功能监护仪、呼吸机、除颤监护仪、便携式B超机等医疗设备,以及基于5G网络的高清远程视频互动系统、VR浸入式实时全景体验系统、GPS定位系统等。(2)5G全景VR实时显示系统包括VR全景摄像头和VR眼镜,VR眼镜的佩戴者能实时查看救护车上情况。(3)5G远程超声检查系统集成了机器人技术、实时远程控制技术及超声影像技术,医生通过操纵机械臂同步控制设置在异地的超声探头的移动,患者的图像、彩超画面也能够实时回传。(4)医用无人机系统通过5G网联无人机让医疗资源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实现快速调拨。(5)急救指挥平台借助于5G通讯、人工智能和物联网,能够整合、传递、展示多种来源、多种形式的急救数据。结论基于5G技术构建的院前-院内急诊医疗服务新平台,可以获得院前-院内更丰富、更流畅的信息交流,实现在以往网络条件下难以达到的功能,值得进一步的探索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G技术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 院前-院内联系
原文传递
国内外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30
2
作者 张爱华 陶红 桂莉 《护理管理杂志》 2004年第4期23-25,共3页
综述了美、德、法、英等国的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发展特点 ;我国急救医疗体系起源与发展、急救模式、急救人员、急救工具、急救网络特点以及我国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发展展望 :提高急诊应急能力 ;建立和完善城市救援系统 ;实现急救装备的现... 综述了美、德、法、英等国的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发展特点 ;我国急救医疗体系起源与发展、急救模式、急救人员、急救工具、急救网络特点以及我国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发展展望 :提高急诊应急能力 ;建立和完善城市救援系统 ;实现急救装备的现代化 ;加强急救人员培训 ;加强急救医疗服务的区域性协作 ,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救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
下载PDF
福州市2010年中心城区社区人群的院前急救分析及策略 被引量:33
3
作者 陈锋 柯俊 +5 位作者 钱欣 王晓萍 陈敏 陈兵 何武兵 林才经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971-975,共5页
目的回顾性调查分析福州市中心城区所属社区人群院前急救的流行病学特点,探讨有效提高本地区院前急救能力及常见急诊疾病的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福州市中心城区院前急救患者的疾病类型、年龄、性别、月份分布、呼叫反应时间... 目的回顾性调查分析福州市中心城区所属社区人群院前急救的流行病学特点,探讨有效提高本地区院前急救能力及常见急诊疾病的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福州市中心城区院前急救患者的疾病类型、年龄、性别、月份分布、呼叫反应时间及转归等。结果福州市中心城区2010年院前急救病例总计2130例。在2130例院前急救中,创伤类占院前急救比例最多,以31~40岁青壮年阶段为主;其次是心脑血管疾病,以50岁(尤其是70岁)以上的中老年患者明显居多,约占该年龄段的50.57%。男性院前急救的数量明显高于女性,男女比例为1.57:1。院前死亡190例,主要死因是创伤(69例,占36.32%),其次为心脑血管疾病,以50岁以上年龄段明显居多(53例,约占该年龄段81.54%)。院前猝死患者中,从发病至120现场抢救期间,目击者无一例行心肺复苏。院前急救与院前死亡患者均以冬春季节为最多。院前急救患者的呼叫反应时间、现场时间分别为(10.0.4-6.1)min、(11.8.4-5.9)min;院前死亡患者的呼叫反应时间、现场时间分别为(11.2±6.2)min、(29.0±21.1)min。结论(1)加强社区人群的卫生健康宣传力度,提高社区高危人群自身的防病意识,尤其针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可有效减少院前急症、甚至猝死的发生。(2)重视社区人群院前急救常识及心肺复苏技术的普及,对于提高院前急救水平、减少死亡有着重要意义。(3)加强急诊网络建设、严格遵循“就近原则”、院前120同相关部门紧密联合处理突发事件,可有效提高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人群 院前急救 心肺复苏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 流行病学调查 回顾性分析
原文传递
院前急救服务智能化协同系统设计与构建 被引量:30
4
作者 刘晖 刘红梅 +7 位作者 王韧 高丁 刘江 刘扬 韩鹏达 钟婷 赵依林 葛成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828-831,共4页
院前急救作为急救医疗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抢救危急病症、提高院前抢救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促进生命健康恢复,有着重要意义。作者通过分析院前急救服务信息化管理现状,探讨应用智能化院前急救指挥调度系统、急救车实时定位与... 院前急救作为急救医疗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抢救危急病症、提高院前抢救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促进生命健康恢复,有着重要意义。作者通过分析院前急救服务信息化管理现状,探讨应用智能化院前急救指挥调度系统、急救车实时定位与跟踪系统、院前急救视频监控系统、院前电子病历系统、患者健康电子档案系统、院前急救移动结算支付系统、数据挖掘及分析系统,实现全面提升院前急救服务,并有效利用现代化网络信息技术,构建我国智能化院前急救协同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急救 急救服务 协同系统 信息化
原文传递
胸痛中心与急救体系建设——美、德、中三国认证标准比较 被引量:25
5
作者 向定成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7年第1期6-10,共5页
现代胸痛中心是以区域协同救治体系建设为核心,建立针对急性胸痛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快速救治通道,胸痛中心认证是推动胸痛中心规范化建设和发展的主要手段。本文简单介绍了目前国际上已有的3个认证体系,重点从胸痛中心建设与急救... 现代胸痛中心是以区域协同救治体系建设为核心,建立针对急性胸痛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快速救治通道,胸痛中心认证是推动胸痛中心规范化建设和发展的主要手段。本文简单介绍了目前国际上已有的3个认证体系,重点从胸痛中心建设与急救体系的关系阐述了3个认证标准的异同点以及我国加强区域协同救治体系建设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痛中心 认证 急性心肌梗死 医疗急救体系 区域协同救治网络
下载PDF
我国儿童急救体系建设现状与发展思考 被引量:16
6
作者 陆国平 任晓旭 宋国维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CAS 2012年第1期23-27,共5页
通过分析儿童急危重症院前急救、急诊及重症医学科、急救护理、急救培训和急救科研现状,阐述我国儿童急救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思路和建设建议。
关键词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 院前转运 现状 发展 儿童
原文传递
面、臂、言语、时间评分量表对可疑脑卒中急诊患者快速评估和分诊的价值 被引量:14
7
作者 刘秀珍 刘晓伟 +1 位作者 柯颖华 吴智鑫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1年第17期8-10,共3页
目的研究急诊分诊护士使用面、臂、言语、时间评分量表(the Face Arm Speech Time,FAST)在急诊室对可疑脑卒中患者进行快速评估和分诊的价值。方法参照FAST,急诊分诊护士在急诊室登记护士站对可疑脑卒中患者进行快速评估和分诊,对患者... 目的研究急诊分诊护士使用面、臂、言语、时间评分量表(the Face Arm Speech Time,FAST)在急诊室对可疑脑卒中患者进行快速评估和分诊的价值。方法参照FAST,急诊分诊护士在急诊室登记护士站对可疑脑卒中患者进行快速评估和分诊,对患者的诊疗过程进行随访,参考综合临床诊断,计算FAST的评估时间、灵敏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相关系数和Kappa值。结果本次研究中,急诊分诊护士使用FAST对114例可疑脑卒中患者在急诊室登记护士站进行了快速评估和分诊,平均耗时35秒,FAST的灵敏度76.9%、特异度69.4%、假阳性率30.6%、假阴性率23.1%、阳性似然比2.51、阴性似然比0.33、Kappa值0.463,相关系数0.420;参考综合临床诊断,由急诊分诊护士在急诊室登记护士站使用FAST对可疑脑卒中患者进行快速评估和分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AST对可疑脑卒中患者筛选结果的一致性为中高度一致。结论在急诊室,由急诊分诊护士使用FAST对可疑脑卒中患者进行快速评估和分诊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脑卒中识别 急诊室 急诊分诊 紧急医疗救援体系
下载PDF
基于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情景模拟在护理大专生急危重症课程教学中的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杨艺 丛小玲 +2 位作者 李璐寰 邹霞 江春燕 《护理管理杂志》 2017年第11期822-824,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情景模拟在急危重症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方法选取106名护理大专生为对照组,104名护理大专生为实验组。对照组沿用传统案例讨论教学模式,实验组以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院前急救、医院急诊科救治及... 目的探讨基于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情景模拟在急危重症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方法选取106名护理大专生为对照组,104名护理大专生为实验组。对照组沿用传统案例讨论教学模式,实验组以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院前急救、医院急诊科救治及重症监护病房救治3个阶段进行情景模拟教学设计。教学结束后,比较两组护理大专生理论、操作考核成绩和急救思维能力。结果实验组护理大专生考核成绩和急救思维能力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急危重症护理教学中采取急救医疗服务体系联合情景模拟教学有利于培养护理大专生的急救思维能力,提高学习成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救思维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 情景模拟教学 护理大专生
下载PDF
互联网+智慧急救在重型颅脑创伤患者开颅术前应用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王宁 万烨东 +6 位作者 杜国森 潘柏林 吴天涯 韦超 方乃成 赵明 徐龙彪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554-1558,共5页
目的探讨“互联网+智慧急救”模式在重型颅脑创伤患者开颅术前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本院行开颅手术的重型颅脑创伤患者100例,依据就诊时间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0例:2019年1月至6月对照组实施常规急救模式,在患者入院后启动救治;2... 目的探讨“互联网+智慧急救”模式在重型颅脑创伤患者开颅术前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本院行开颅手术的重型颅脑创伤患者100例,依据就诊时间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0例:2019年1月至6月对照组实施常规急救模式,在患者入院后启动救治;2019年7月至12月的患者为研究组,实施“互联网+智慧急救”模式,在患者入院前进行院内协同救治并做好急救准备。比较两组患者开颅术前救治时间差异,并随访1年,对患者住院天数、急诊室到手术室开始时间、住院总体费用、预后评分(GOS评分)、满意度、病死率进行评价。结果研究组的平均住院天数、急诊室到手术室开始时间、住院总体费用、病死率相比对照组均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同时,研究组预后评分(GO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互联网+智慧急救延伸至重型颅脑创伤患者开颅术前的应用,加强急救信息交流,缩短患者各环节救治时间,减少开颅术前时延。从而建立一套系统、规范、合理、高效的运转模式,为后续治疗创造有利条件,提高重型颅脑创伤患者的救治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方的急诊服务满意度,具有临床应用可行性和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创伤 急救模式 院前-院内联系 信息系统
原文传递
无人机在县域医共体急救体系中应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张旻海 王慧 +6 位作者 庾航 余育晖 陈江 章笑安 敖新华 李强 张茂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237-1241,共5页
目的探索无人机在县域医共体急救体系中应用的可行性和优势。方法2018年1-9月在浙江省长兴县进行研究,纳入长兴县人民医院及其半径25 km内的医共体卫生院。采用专门的商用无人机从各卫生院向县人民医院进行模拟急救物品转运的飞行,分别... 目的探索无人机在县域医共体急救体系中应用的可行性和优势。方法2018年1-9月在浙江省长兴县进行研究,纳入长兴县人民医院及其半径25 km内的医共体卫生院。采用专门的商用无人机从各卫生院向县人民医院进行模拟急救物品转运的飞行,分别获得三类指标:①无人机的实际飞行时间;②使用百度、腾讯地图软件测量午夜0点上述路线的道路交通时间;③使用高德地图软件测定上述路线0点、8点、10点、12点、14点、16点、18点、20点共8个时点的道路交通时间。比较无人机飞行时间与不同地图软件测定的不同时间点的道路交通时间的差异。采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共有10家卫生院参与研究,它们与县人民医院的空中直线距离为(10.97±3.59)km,道路交通距离为(13.61±4.95)km。(2)无人机飞行时间为(16.35±5.15)min,小于高德、百度、腾讯地图软件测定的午夜0点的道路交通时间,分别为(21.40±5.15)min、(22.50±6.11)min、(22.00±5.23)min(均P<0.01)。(3)高德地图软件测定所有线路从0点到20点的道路交通耗时均大于无人机飞行时间(P<0.01),其中18点耗时最长为(27.80±6.12)min,午夜0点耗时最短为(21.40±5.15)min。所有线路不同时点无人机最多可节省14.07 min,最少为2.8 min,平均节省(7.98±1.32)min。结论无人机可用于县域医共体机构之间急救物资的转运,比道路运输更快捷,是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而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 县域 医共体
原文传递
中法院前急救管理模式比较 被引量:8
11
作者 柳俊 李群芳 胡梦含 《医学与社会》 2011年第9期55-57,共3页
院前急救是急诊医疗服务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院前急救管理尚属于一个新的课题,尽管近几年发展较快,但至今仍然没有普遍建立起全国范围内协调统一的院前急救管理体系。通过深入了解法国院前急救管理模式,从其急救医疗系... 院前急救是急诊医疗服务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院前急救管理尚属于一个新的课题,尽管近几年发展较快,但至今仍然没有普遍建立起全国范围内协调统一的院前急救管理体系。通过深入了解法国院前急救管理模式,从其急救医疗系统起源、特点、院前急救人员培训及准入等方面的对比,分析了我国院前急救管理体系的现状、问题与不足,为我国院前急救管理体系的发展与完善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 院前急救 管理模式
下载PDF
郑州市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实践和探索 被引量:8
12
作者 刘保池 康晓琴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42-43,共2页
目的研究郑州市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功能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7月至2004年6月郑州市"120"指挥中心派急救车出诊情况和25家急救站的急诊救治情况。结果急诊出车逐渐增多,市内出车半径在5Km以内,平均8min到达现场。各种... 目的研究郑州市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功能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7月至2004年6月郑州市"120"指挥中心派急救车出诊情况和25家急救站的急诊救治情况。结果急诊出车逐渐增多,市内出车半径在5Km以内,平均8min到达现场。各种创伤是急诊出车的第一位原因。25家急救站中自主型模式一个,以内科为主的半自主型模式7个,通道型模式17个。严重多发伤可在自主型模式急救站进行确定性手术治疗,明显缩短了受伤到确定性手术的时间。结论急诊医疗服务体系包括院前急救、院内急诊抢救和重症监护治疗。布局合理的急救站为急诊病人提供了快捷的院前急救,迅速转运危重病人到自主型模式急救站可提高抢救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 急救 确定性手术 重症监护
下载PDF
基于急救医疗服务体系框架的案例情景教学提升护生急危重症护理职业素质的教学设计与实践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艺 丛小玲 +1 位作者 李璐寰 邹霞 《卫生职业教育》 2024年第1期84-87,共4页
目的探讨在急危重症护理课程教学中提高护生急危重症护理职业素质的教学方法。方法选取224名护理专业大专生为研究对象,实施基于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框架的案例情景教学,即“依托案例—情景设计、线上线下—以点带面”,对护生进行职... 目的探讨在急危重症护理课程教学中提高护生急危重症护理职业素质的教学方法。方法选取224名护理专业大专生为研究对象,实施基于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框架的案例情景教学,即“依托案例—情景设计、线上线下—以点带面”,对护生进行职业素质培养。结果护生对本次教学改革效果较满意。结论在急危重症护理课程教学中,实施基于EMSS框架的案例情景教学,有利于培养护生急危重症护理职业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 案例情景教学 急危重症护理 职业素质
下载PDF
从新“生存链”透视我国急救医疗服务体系 被引量:7
14
作者 郑进 郑湘豫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14年第7期395-397,共3页
生存链是国际急救医学领域非常重要的概念,是世界各国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主干和关键环节。本文从《2010国际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新修订的生存链视角,指出我国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存在的一些问题。研究并解决好这些问题,对我国急救... 生存链是国际急救医学领域非常重要的概念,是世界各国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主干和关键环节。本文从《2010国际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新修订的生存链视角,指出我国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存在的一些问题。研究并解决好这些问题,对我国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健全和发展大有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存链 公民反应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
下载PDF
河北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使用急诊医疗服务系统现状分析及对治疗和预后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雨彤 高恒波 +7 位作者 姚冬奇 肖浩 董艳玲 吕宝谱 刘亮 陈慧 孙艺青 田英平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809-815,共7页
目的调查河北省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使用急诊医疗服务系统(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EMS)现状及其对患者急性期治疗和近、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河北省主要三级及部分具有代表性的二级医院在2016年1... 目的调查河北省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使用急诊医疗服务系统(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EMS)现状及其对患者急性期治疗和近、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河北省主要三级及部分具有代表性的二级医院在2016年1至12月期间住院的AMI患者。根据其不同就诊方式分为EMS组和自行就诊组,对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发病到就诊时间、治疗方法、院内病死率及3年病死率等指标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共纳入2961例患者,采用EMS方式就诊患者占33.13%,自行就诊患者占66.87%。既往有高血压病病史以及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更倾向于选择EMS方式就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且EMS组患者更倾向于前往三级医院就诊(88.58%vs 85.76%,P=0.033)。EMS组患者发病到就诊时间明显短于自行就诊组患者(160 min vs 185 min,P<0.01),且EMS组从症状发作到就诊时间在<3 h及3~6 h时间段患者所占比例均高于自行就诊组(55.76%vs 49.14%,21.41%vs 19.09%,P<0.01)。相比自行就诊组,EMS组患者有更高的再灌注治疗率(67.48%vs 61.67%,P=0.002)。EMS组患者的急性期院内病死率较高(7.03%vs 4.44%,P=0.003),但其3年病死率低于自行就诊组(17.31%vs 20.77%,P<0.05)。结论EMS能够缩短AMI患者发病到就诊时间,增加患者再灌注治疗率,并且能改善患者的远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医疗服务系统 入院方式 再灌注治疗 病死率
原文传递
大学校医院急诊医学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6
16
作者 郭宝华 杨斌 汪安丽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09年第1期71-73,共3页
急诊医学是一门新兴的跨专业学科。随着我国急诊医疗体系(emergenuy medical service system,简称EMSS)和社区医疗服务制度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校医院作为高校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在社会急救网络中是不可忽视的急救单位。本文就校医院... 急诊医学是一门新兴的跨专业学科。随着我国急诊医疗体系(emergenuy medical service system,简称EMSS)和社区医疗服务制度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校医院作为高校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在社会急救网络中是不可忽视的急救单位。本文就校医院如何转变观念,发挥在急诊急救中的作用,加强急诊科建设和医院急救体系建设,从实战出发,加强对医护人员的技术培训,加强组织管理,畅通生命绿色通道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医院 急诊医学 培训 急诊医疗体系
下载PDF
209例中青年院前猝死及复苏状况回顾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温汉春 朱继金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87-389,共3页
目的分析广西南宁市中青年院外猝死度现场复苏成败的原因,以进一步提高现场复苏成功率。方法收集1999年1月至2004年12月经本院急诊科外出急救的209例猝死病历,参照Utstein模式进行资料收集并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猝死前有心血管病史... 目的分析广西南宁市中青年院外猝死度现场复苏成败的原因,以进一步提高现场复苏成功率。方法收集1999年1月至2004年12月经本院急诊科外出急救的209例猝死病历,参照Utstein模式进行资料收集并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猝死前有心血管病史者占首位,为93例,占44.49%;猝死高发年龄40~49岁,占37.32%,男性多于女性;家中猝死者约占50%;先由目击者进行心肺复苏(CPR)的18例中5例复苏有效,有效率27.78%,呼叫至到迭现场平均间期分别为16.4分钟;总复苏成功率为3.82%(8例)。结论南宁市中青年猝死者以心源性为主,现场复苏成功率低,亟待强化院外猝死发生率的急救干预,特别是在人群中普度以CPR为主的初级救护知识和努力缩短急救反应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猝死 心脏 心肺复苏术 急救医疗服务 院外治疗
下载PDF
Overview of the Shenzhen 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 Call Pattern 被引量:4
18
作者 Shuk Man Lo Yi Min Yu +4 位作者 Lap Yip Larry Lee Mi Ling Eliza Wong Sck Ying Chair Edward J Kalinowski Tak Shing Jimmy Chan 《World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 CAS 2012年第4期251-256,共6页
BACKGROUND:In Shenzhen, the 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 (EMS) system has been in service since 1997. This study aims to examine the operation of Shenzhen 120 EMS center and to identify the reasons of calling EMS.BACK... BACKGROUND:In Shenzhen, the 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 (EMS) system has been in service since 1997. This study aims to examine the operation of Shenzhen 120 EMS center and to identify the reasons of calling EMS.BACKGROUND:In this retrospective quantitative descriptive study, the data from the Shenzhen 120 EMS registry in 2011 were analyzed.RESULTS:Shenzhen 120 EMS center is a communication command center. When the number of 120 are dialed, it is forwarded to the closest appropriate hospital for ambulance dispatch. In 2011, the Shenzhen 120 EMS center received 153 160 ambulance calls, with an average of 420 calls per day. Calling emergency services was mainly due to traffic accidents. Trauma and other acute diseases constituted a majority of ambulance transports. The adult patients aged 15-60 years are the principal users of EMS. There are no recognized 'paramedic' doctors and nurses. The pre-hospital emergency service is under the operation of emergency departments of hospitals. Shenzhen at present does not have specialized pre-hospital training for doctors and nurses in posttrauma management. Moreover, specialized pre-hospital training, financial support, and public health education on proper use of EMS should be emphasized.CONCLUSION:The Shenzhen 120 EMS center has its own epidemiology characteristics. Traumatic injury and traffic accident are the main reasons for calling ambulance service. In-depth study emphasizing the distribu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rauma patients is crucial to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 system SHENZHEN Pre-hospital emergency care
下载PDF
基于5G+的智慧急救医疗服务体系构建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梦馨 纪浩 《医学信息学杂志》 CAS 2022年第5期61-66,71,共7页
融合5G、云计算、物联网、传感器集群等技术设计面向急救的5G+智慧医疗服务体系。从信息感知、网络传输、数据管理、智慧服务4方面阐述该体系基本框架,介绍其在数据、业务、管理层面所发挥的服务优势以及关键技术,为5G赋能急救医疗服务... 融合5G、云计算、物联网、传感器集群等技术设计面向急救的5G+智慧医疗服务体系。从信息感知、网络传输、数据管理、智慧服务4方面阐述该体系基本框架,介绍其在数据、业务、管理层面所发挥的服务优势以及关键技术,为5G赋能急救医疗服务提供理论框架,具有一定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救医疗服务 5G 智慧服务体系
下载PDF
高原大规模施工作业人群应急医疗保障问题与对策研究
20
作者 彭碧波 李胜男 +2 位作者 郭静 高相楠 于瑾 《中国应急救援》 2023年第5期19-24,共6页
回顾性研究高原高寒区大规模人群施工作业时应对突发事件的指挥机制、医疗后送力量配备、医疗后送阶梯转运时间、运力储备及使用直升机、固定翼飞机等数据,比较救援成效。分析我国高原高寒区大规模作业施工应急医疗保障体制经历了3个不... 回顾性研究高原高寒区大规模人群施工作业时应对突发事件的指挥机制、医疗后送力量配备、医疗后送阶梯转运时间、运力储备及使用直升机、固定翼飞机等数据,比较救援成效。分析我国高原高寒区大规模作业施工应急医疗保障体制经历了3个不同历史阶段并分别对应3种不同模式。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联合协调指挥机制尚未完全建立;一级救治阶梯运力不够;二级阶梯急救快速扩增能力不足;三级阶梯距离太远;各阶梯间存在缺乏配套的直升机转运与固定翼飞机转运等问题。提出高原高寒区大规模人群施工作业应急医疗问题复杂,其内在的救援规律还需进一步研究;未来需要构建更加有弹性的医疗后送阶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寒区 应急医疗服务体系 急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