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导电高分子的电致变色性及其在智能窗上的应用 被引量:12
1
作者 李新贵 夏宇 黄美荣 《材料开发与应用》 CAS 2004年第2期31-35,44,共6页
对聚苯胺、聚吡咯、聚噻吩及其衍生物等导电高分子材料的电致变色性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对其在智能窗上的应用研究情况也作了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 导电高分子 电致变色性 智能窗
下载PDF
乳液聚合法制备聚苯胺/聚乙烯醇电致变色材料 被引量:14
2
作者 马利 胡睿 甘孟瑜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21-322,351,共3页
以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为掺杂剂,在非有机溶剂的两相体系中以聚乙烯醇(PVA)为成膜助剂,采用现场乳液聚合法合成了可直接用于制备电致变色膜的聚苯胺(PAn)/PVA乳液。研究了PVA含量、苯胺(An)与DBSA的量比、氧化剂过硫酸铵(APS)与An的量... 以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为掺杂剂,在非有机溶剂的两相体系中以聚乙烯醇(PVA)为成膜助剂,采用现场乳液聚合法合成了可直接用于制备电致变色膜的聚苯胺(PAn)/PVA乳液。研究了PVA含量、苯胺(An)与DBSA的量比、氧化剂过硫酸铵(APS)与An的量比及反应温度对膜的电致变色性、导电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w(PVA)=4 3%、n(An)∶n(DBSA)∶n(APS)=0 86∶1∶0 86、反应温度为8℃时,所制得的PAn/PVA乳液可直接制成具有良好电致变色性的自支撑膜(电致变色响应时间小于0 5s,电导率可达2 69×10-4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胺/聚乙烯醇 电致变色材料 乳液聚合 合成
下载PDF
二次掺杂对聚苯胺导电复合物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3
作者 马永梅 王向阳 +1 位作者 过俊石 谢洪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9期1560-1564,共5页
研究了聚苯胺与(苯乙烯-丁二烯)三嵌段共聚物或氯磺化聚乙烯的复合物在间甲酚二次掺杂前后电导率的变化(提高2个数量级),根据二次掺杂使聚苯胺复合物增强永久形变和断面形貌脆断结果,认为二次掺杂使卷曲的聚苯胺链展开并通过分子... 研究了聚苯胺与(苯乙烯-丁二烯)三嵌段共聚物或氯磺化聚乙烯的复合物在间甲酚二次掺杂前后电导率的变化(提高2个数量级),根据二次掺杂使聚苯胺复合物增强永久形变和断面形貌脆断结果,认为二次掺杂使卷曲的聚苯胺链展开并通过分子链间的弱相互作用而自行组成导电通路.复合物二次掺杂前后的抗张强度和伸长率变化不大,说明其主链间的弱相互作用对应力无贡献.此外,还研究了二次掺杂对复合物在中性和酸性介质中电致变色活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杂 二次掺杂 聚苯胺 复合物 导电性 电致变色
下载PDF
脉冲电沉积法制备掺钴WO_3薄膜 被引量:6
4
作者 贾小东 杜金会 +1 位作者 于振瑞 李长安 《光电子技术》 CAS 1999年第4期239-242,共4页
利用脉冲电沉积法制备了掺钴氧化钨电致变色薄膜,并探讨了该方法的机理。利用后续退火处理使之结晶。测定了掺钴和不掺钴WO_3薄膜的结构特性、电化学特性及透射光谱,并研究了金属钻的掺杂对这些特性的影响。
关键词 脉冲电沉积 氧化钨薄膜 掺钴 后续退火
下载PDF
导电性N-取代聚苯胺的合成及应用 被引量:7
5
作者 黄美荣 周海骏 李新贵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1-75,共5页
N-取代聚苯胺可以通过聚苯胺的N-烷基化、N-酰基化、N-取代苯胺单体的化学氧化聚合和电化学聚合而得到。由于N位上取代基的引入,使得导电聚合物具有较好的溶解性能和加工性能,但导电性能较低。N-取代聚苯胺独特的电致变色性能和很好的... N-取代聚苯胺可以通过聚苯胺的N-烷基化、N-酰基化、N-取代苯胺单体的化学氧化聚合和电化学聚合而得到。由于N位上取代基的引入,使得导电聚合物具有较好的溶解性能和加工性能,但导电性能较低。N-取代聚苯胺独特的电致变色性能和很好的电化学稳定性,使其在电致变色材料、电极材料以及传感器等领域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取代聚苯胺 导电聚合物 电致变色性能 电化学稳定性
下载PDF
射频磁控溅射WO_3薄膜电致变色性能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冯志鹏 魏峰 +1 位作者 赵鸿滨 杨志民 《稀有金属》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902-907,共6页
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技术在透明导电氧化铟锡(ITO)玻璃上沉积了不同工作压强和不同氧分压(氧氩比)条件下的WO_3薄膜并研究了其电致变色特性。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了所制备薄膜的成分结构和表面形貌,采用电化... 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技术在透明导电氧化铟锡(ITO)玻璃上沉积了不同工作压强和不同氧分压(氧氩比)条件下的WO_3薄膜并研究了其电致变色特性。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了所制备薄膜的成分结构和表面形貌,采用电化学测试工作站和紫外可见双束分光光度计对薄膜的电致变色循环伏安特性和光调制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射频磁控溅射制备的WO_3薄膜的成分结构和电致变色循环伏安特性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影响关系;相对于氧分压,薄膜沉积过程中的工作压强对WO_3薄膜的成分结构和电致变色性能的影响更加明显,随着工作压强的增大,薄膜由晶态逐渐转变为非晶态,薄膜表面微观结构更加粗糙,进而具有更优的循环伏安特性和更宽的光调整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3薄膜 射频磁控溅射 电致变色 循环伏安 工作压强
原文传递
低聚噻吩衍生物单体的合成及其聚合物薄膜的电致变色性能 被引量:5
7
作者 姜月 王娟 +3 位作者 关丽 钟一平 刘平 邓文基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3-106,共4页
合成了两种低聚噻吩衍生物单体:2,3':4',2''-三噻吩(I3T)和5,5''-二醛基-2,3':4',2''-三噻吩(OHC-I3T-CHO).通过电化学方法对单体I3T和OHC-I3T-CHO进行了聚合,制备了相应的聚噻吩衍生物.研究... 合成了两种低聚噻吩衍生物单体:2,3':4',2''-三噻吩(I3T)和5,5''-二醛基-2,3':4',2''-三噻吩(OHC-I3T-CHO).通过电化学方法对单体I3T和OHC-I3T-CHO进行了聚合,制备了相应的聚噻吩衍生物.研究了聚噻吩衍生物薄膜的电致变色性能.当外加一定电压时,基于单体I3T的聚噻吩衍生物薄膜可以在淡黄色和淡蓝色之间发生可逆的颜色变化,基于单体OHC-I3T-CHO的聚噻吩衍生物薄膜能在红色和墨绿色间发生可逆的颜色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聚噻吩衍生物单体 电化学聚合 聚噻吩衍生物薄膜 电致变色性能
原文传递
纳米纤维素/聚3,4-乙撑二氧噻吩复合薄膜的制备及电致变色性能 被引量:5
8
作者 张思航 何永锋 +4 位作者 付润芳 蒋洁 李晴碧 顾迎春 陈胜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90-1098,共9页
以棉浆粕为原料,采用硫酸溶胀结合超声波处理的方法制备了纳米纤维素(NC).在纳米纤维素的水分散液中加入3,4-乙撑二氧噻吩单体,以过硫酸铵为氧化剂,采用原位化学氧化法制得了纳米纤维素/聚3,4-乙撑二氧噻吩(NC/PEDOT)纳米复合物.对NC和N... 以棉浆粕为原料,采用硫酸溶胀结合超声波处理的方法制备了纳米纤维素(NC).在纳米纤维素的水分散液中加入3,4-乙撑二氧噻吩单体,以过硫酸铵为氧化剂,采用原位化学氧化法制得了纳米纤维素/聚3,4-乙撑二氧噻吩(NC/PEDOT)纳米复合物.对NC和NC/PEDOT复合物进行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红外光谱分析.将纳米复合物的水分散液滴涂在氧化铟锡(ITO)玻璃表面形成复合薄膜,考察不同纳米纤维素含量对NC/PEDOT复合薄膜电致变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C呈棒状,平均直径为20 nm,长度为100~300nm;NC/PEDOT复合物中PEDOT均匀包覆在NC表面形成核壳结构,平均直径为30 nm;复合薄膜中当NC含量为60%时,其电致变色性能最好,具有最高的对比度(24.4%),最短的响应时间(1 s),最高的着色效率(51.8 cm^2/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纤维素 聚3 4-乙撑二氧噻吩 化学氧化法 复合薄膜 电致变色性能
下载PDF
浅析电致变色玻璃中的电致变色材料 被引量:3
9
作者 王立祥 王兆祥 《玻璃》 2011年第4期26-29,共4页
介绍了电致变色玻璃的结构、工作原理及特性。电致变色材料是电致变色玻璃的核心部分,着重分析了其不同的种类、性能特点及反应原理。
关键词 电致变色玻璃 电致变色材料 层结构 材料性能
下载PDF
动态红外迷彩伪装的机理与实现 被引量:4
10
作者 冯云松 范彬 李亮 《现代防御技术》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1-55,共5页
动态红外迷彩伪装,是一种可控的新型红外伪装手段,它是通过迅速降低目标与背景红外图像帧与帧之间相关度,从而使红外跟踪系统对地面目标的跟踪丢失。在分析红外跟踪系统的相关算法及动态伪装原理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帕尔帖效应的温度调节... 动态红外迷彩伪装,是一种可控的新型红外伪装手段,它是通过迅速降低目标与背景红外图像帧与帧之间相关度,从而使红外跟踪系统对地面目标的跟踪丢失。在分析红外跟踪系统的相关算法及动态伪装原理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帕尔帖效应的温度调节型和基于电致变色的发射率调节型动态红外迷彩伪装技术,并对2种类型的实验样机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动态红外迷彩伪装对反红外系统的相关跟踪具有一定效果,是对抗红外系统相关跟踪的一个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迷彩 帕尔帖效应 电致变色 相关跟踪
下载PDF
W_(18)O_(49)纳米棒的制备及电致变色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丁举宣 许争杰 陈章贤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90-94,共5页
采用溶剂热法合成单斜相氧化钨W_(18)O_(49)纳米棒,通过改变反应物六氯化钨(WCl_(6))的质量浓度对纳米棒的形貌进行调节,利用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子显微镜、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分析手段对纳米棒的物相、结构以及形貌进行表征。结果... 采用溶剂热法合成单斜相氧化钨W_(18)O_(49)纳米棒,通过改变反应物六氯化钨(WCl_(6))的质量浓度对纳米棒的形貌进行调节,利用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子显微镜、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分析手段对纳米棒的物相、结构以及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WCl_(6)质量浓度为0.3mg/mL时,W_(18)O_(49)纳米棒表现出优异的电致变色性能。当施加电压为±2.1V时,波长750nm处电致变色器件的光调制区间达34.3%并显示出良好的循环稳定性。电致变色器件优异的性能可归因于W_(18)O_(49)纳米棒氧缺陷的形成及其形貌的精确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剂热法 单斜相氧化钨W_(18)O_(49)纳米棒 电致变色性能
下载PDF
射频磁控溅射制备非晶WO3薄膜的结构及其光电性质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裴慧霞 王玉梅 +1 位作者 高艳平 陈彬 《半导体光电》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32-835,842,共5页
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技术,以WO_3陶瓷靶为原料,在透明导电氧化铟锡(ITO)玻璃上沉积了非晶相WO_3薄膜,研究了溅射功率对薄膜结构及光学性质的影响,并研究了WO_3薄膜的电致变色特性。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技术(XRD)表征了薄膜... 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技术,以WO_3陶瓷靶为原料,在透明导电氧化铟锡(ITO)玻璃上沉积了非晶相WO_3薄膜,研究了溅射功率对薄膜结构及光学性质的影响,并研究了WO_3薄膜的电致变色特性。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技术(XRD)表征了薄膜的表面形貌和内部结构;利用UV-Vis分光光度计表征了薄膜在变色前后的光学透过性质,利用电化学测试工作站研究了WO_3薄膜的电致变色性质,并从原理上分析了WO_3薄膜的变色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功率下获得的WO_3薄膜均为非晶结构,在可见光范围内有较高的透过率。透明的WO_3薄膜在负向电压下逐渐转变成深蓝色,且在撤去电压后其颜色不变,当施加正向电压时,薄膜又转换为透明态,表现出良好的电致变色特性。所制备WO_3薄膜在550nm处褪色态的透过率为83%,着色态的透过率为29%,使得该薄膜在智能窗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3薄膜 射频磁控溅射 电致变色
下载PDF
多酸/邻菲罗啉钌LBL薄膜的制备及电化学调控荧光开关性能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斌 王晓红 +3 位作者 刘宗瑞 段莉梅 徐玲 白锁柱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22-828,共7页
通过层层静电自组装技术制备了基于电致变色多酸P_8W_(48)与发光邻菲罗啉钌Ru(phen)的杂化红光薄膜[(PEI/P_8W_(48))_m/PEI/PSS/Ru(phen)/PSS]_(15)[m=1,3,5;PEI=聚乙烯亚胺;PSS=聚(4-苯乙烯磺酸钠)].利用紫外-可见光谱对薄膜的组成及... 通过层层静电自组装技术制备了基于电致变色多酸P_8W_(48)与发光邻菲罗啉钌Ru(phen)的杂化红光薄膜[(PEI/P_8W_(48))_m/PEI/PSS/Ru(phen)/PSS]_(15)[m=1,3,5;PEI=聚乙烯亚胺;PSS=聚(4-苯乙烯磺酸钠)].利用紫外-可见光谱对薄膜的组成及增长进行了表征;通过循环伏安法对薄膜的电化学氧化还原性质进行了考察;通过荧光光谱对薄膜的发光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薄膜在外加氧化还原电位下呈现出可逆的电致变色-荧光开关性质;在阶跃电位-0.85 V/0.85 V下循环50次,其电致变色及荧光开关性能没有明显的减弱,体现了良好的电化学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金属氧酸盐 可控自组装 发光薄膜 电致变色性质 荧光开关
下载PDF
可连续化生产的电刺激响应型液晶纤维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3
14
作者 盛明非 王婉宁 +1 位作者 张丽平 付少海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7-33,共7页
为解决电刺激响应液晶纤维在无外加电极下的柔性变色问题,提出一种同轴三明治结构的电致变色液晶纤维的制备方法。采用连续涂层法制备以导电纤维为内导电层,导电水凝胶为外透明导电层,聚合物分散液晶为电致变色层的电刺激响应液晶纤维... 为解决电刺激响应液晶纤维在无外加电极下的柔性变色问题,提出一种同轴三明治结构的电致变色液晶纤维的制备方法。采用连续涂层法制备以导电纤维为内导电层,导电水凝胶为外透明导电层,聚合物分散液晶为电致变色层的电刺激响应液晶纤维。对导电纤维种类、聚合物分散液晶体系组分等对电刺激响应液晶纤维形貌和电致变色性能的影响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以炭黑掺杂锦纶为芯材的导电纤维,当胆甾相液晶、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二氯甲烷质量比为15∶1∶8时,制备的电致变色液晶纤维有明显的3层核壳结构,具有良好的电致变色性能,其驱动电压为40 V,响应时间为9 s。所制备的无外加电极下电刺激响应液晶纤维器件可为纺织品智能柔性显示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甾相液晶 同轴结构 电致变色性能 柔性显示 液晶纤维 导电水凝胶
下载PDF
Influence of Different Substrates on the Electrochromic Property of Polyaniline Films 被引量:1
15
作者 马利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terials Science)》 SCIE EI CAS 2010年第4期545-549,共5页
The polyaniline (PANI) films doped with complex acid (sulfuric acid and sulfosalicylic acid) were prepared using the potentiostatic method on bare nickel flake (NF) and flexible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ET... The polyaniline (PANI) films doped with complex acid (sulfuric acid and sulfosalicylic acid) were prepared using the potentiostatic method on bare nickel flake (NF) and flexible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ET)/indium tin oxide (ITO) substrates. The contents of the PANI films,surface elements, electrochromic property and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were characterized by energy dispersive X-ray spectrometer (EDS), cyclic voltammetry (CV) and 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 (EI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differences exist among cycle stability, redox reversibility and response time of polyaniline films on these two kinds of substrates, but the electrochromic phenomenon of the PANI films is in substantial agreement. The equilibrium transmittance spectra in the visible region (400-800 nm) for the PANI film on flexible PET/ITO substrate was obtained at different applied potential from -0.4 to 1.5 V.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ransmittance of the PANI film by applying voltage is adjustable in a row and has excellent electrochromic perform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ochromic property POLYANILINE nickel flake substrate flexible PET/ITO substrate
下载PDF
Characterization of Electrochromic Properties of Polyaniline Thin Films Electropolymerized in H2SO4 Solution 被引量:1
16
作者 Dang Hai Ninh Tran Thi Thao +1 位作者 Pham Duy Long Nguyen Nang Dinh 《Open Journal of Organic Polymer Materials》 CAS 2016年第1期30-37,共8页
Polyaniline (PANI) onto indium-doped tin-oxide (ITO)-coated glass samples were prepared by electroopolymerization in 0.5 M H<sub>2</sub>SO<sub>4</sub> solution. Structure and morphology charact... Polyaniline (PANI) onto indium-doped tin-oxide (ITO)-coated glass samples were prepared by electroopolymerization in 0.5 M H<sub>2</sub>SO<sub>4</sub> solution. Structure and morphology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PANI films demonstrated that the films were grown onto ITO substrates in the form of polycrystalline microbelts separated by micropores. By analysing the UV-Vis absorption spectra of the PANI films, the energy bandgap was found to be approximately 2.75 eV. The PANI/ITO films exhibited a good reversible electrochromic display (ECD) performance when cycled in 0.1 M LiClO<sub>4</sub> + pro-pylene carbonate. The response time of the ECD coloration was found to be as small as 15 s and the coloration efficiency was found to be 8.85 cm<sup>2</sup> C<sup>-1</sup>. After 100 cycles of the ECD performance, the cyclic voltammetry curve of the working electrode maintained unchanged. This demonstrates that the electropolymerized PANI films can be served as a good candidate for ECD applications, taking advantage of their excellent properties in terms of chemical sta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YANILINE Thin Films UV-Vis Absorption electrochromic property
下载PDF
无机-无机复合电致变色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谷欣 王文庆 +3 位作者 侯钧贺 高露 黄明华 苏革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345-1359,共15页
在外加电压的作用下,电致变色材料的光学性能(颜色、透光率等)能够可控制、可逆地变化,在节能减排领域有重要应用前景。随着相关研究的不断创新、深入和拓展,单一组分的电致变色材料因受到其自身结构和性能的限制,不能表现出人们所期望... 在外加电压的作用下,电致变色材料的光学性能(颜色、透光率等)能够可控制、可逆地变化,在节能减排领域有重要应用前景。随着相关研究的不断创新、深入和拓展,单一组分的电致变色材料因受到其自身结构和性能的限制,不能表现出人们所期望的电致变色性能,并且在结构和性能上不具有可设计和调控性,因而越来越无法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与非复合电致变色材料相比较,复合型材料在这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其优势体现在通过合理的材料设计,借助复合材料各组分的协调作用,充分激发各组分的优点,克服各自的缺点,可以获得结构和性能优异的电致变色材料。因此,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聚焦于复合型电致变色材料。目前已开展研究的复合型电致变色材料的种类很多,根据复合组分是无机材料还是有机材料来对复合型电致变色材料分类的话主要可分为无机-无机复合、无机-有机复合和有机-有机复合3大类。相比有机电致变色材料,无机电致变色材料在材料成分控制、机械性能、光调制、使用稳定性、寿命等方面优势显著,因此,单一组分的和复合型的无机电致变色材料始终是本领域研究的重要方向。因此,本文致力于近年来无机-无机复合电致变色材料、器件和电解质的研究现状和未来的发展动态,对其研究进展、所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归纳总结,为复合型电致变色材料的进一步研发和应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致变色材料 无机-无机复合 性能 器件 电解质
下载PDF
聚乙烯醇—聚苯胺复合膜的制备及其电致变色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青豪 钟平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6期66-68,共3页
在聚苯胺复合膜的制备过程中以成膜剂聚乙烯醇(PVA),掺杂剂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及氧化剂过硫酸铵(APS).在非有机溶剂的两相体系中用乳液聚合法合成了电致变色的聚苯胺PAn/PVA乳液.并以玻片为载体,采用提拉法制备了(PAn)/PVA复合膜.... 在聚苯胺复合膜的制备过程中以成膜剂聚乙烯醇(PVA),掺杂剂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及氧化剂过硫酸铵(APS).在非有机溶剂的两相体系中用乳液聚合法合成了电致变色的聚苯胺PAn/PVA乳液.并以玻片为载体,采用提拉法制备了(PAn)/PVA复合膜.研究了PVA含量、苯胺(An)与DBSA的量比、过硫酸铵(APS)与An的量比及反应温度对膜的电致变色性、导电性的影响.并用循环伏安法对其电化学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在w(PVA)=4.3%,n(DBSA)∶n(An)∶n(APs)=1.25∶1∶0.42、反应温度为25℃时,所制得的PAn/PVA复合膜具有良好电致变色性和粘结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醇-聚苯胺复合膜 制备 电致变色
下载PDF
反应溅射制备MoO_3薄膜及其光学和电致变色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海刚 尤天友 +2 位作者 宋桂林 王天兴 常方高 《真空》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8-61,共4页
本文采用磁控溅射方法,通过金属钼靶材在Ar+O2气氛中反应溅射制备了氧化钼薄膜。在制备样品过程中改变反应气氛O2的流量,保持其它参数不变,得到不同的氧化钼薄膜。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方法对MoO3薄膜样品结构进行... 本文采用磁控溅射方法,通过金属钼靶材在Ar+O2气氛中反应溅射制备了氧化钼薄膜。在制备样品过程中改变反应气氛O2的流量,保持其它参数不变,得到不同的氧化钼薄膜。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方法对MoO3薄膜样品结构进行表征。XRD测试结果表明MoO3薄膜样品均为非晶结构。MoO3薄膜样品的光学性能和电致变色性能采用分光光度计进行测试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反应气氛O2/Ar流量比例为1:5时,所制备的样品具有较高的可见光透射率,可见光平均透射率为90%,并且电致变色性能较好,调色范围达到了66.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O3薄膜 磁控溅射 氧流量 光学性能 电致变色性能
下载PDF
钒钨酸盐/刚果红电致变色复合膜及器件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艳艳 张洁 +4 位作者 冯素洋 祁岳 刘晓庆 于晓洋 曲小姝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975-1982,共8页
应用Layer-by-Layer自组装技术,采用聚乙烯亚胺(PEI)阳离子将无机电致变色材料[P2W15V3O62]8‒(P2W15V3)阴离子与刚果红(CR)阴离子通过静电引力复合,构筑了复合膜[PEI/P2W15V3/PEI/CR]20及对比膜[PEI/P2W15V3]20.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紫... 应用Layer-by-Layer自组装技术,采用聚乙烯亚胺(PEI)阳离子将无机电致变色材料[P2W15V3O62]8‒(P2W15V3)阴离子与刚果红(CR)阴离子通过静电引力复合,构筑了复合膜[PEI/P2W15V3/PEI/CR]20及对比膜[PEI/P2W15V3]20.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电化学工作站研究了复合膜的形貌与电致变色性能.对比研究表明,复合膜可实现浅红色-蓝紫色-浅红色的可逆颜色调变,且保持了[P2W15V3O62]8‒阴离子的电致变色性能,光反差22.55%,着色效率122.67 cm2/C.复合膜循环测试400圈后透过率(500 nm)处损耗仅为6.94%,稳定性良好;由复合膜组装的电致变色器件也实现了由浅红色到蓝紫色的颜色变化.本研究可为解决多酸电致变色材料颜色变化单一的问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酸 电致变色性质 钒钨酸盐 刚果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