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9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6年细菌对抗菌药物耐药机制研究进展回顾 被引量:28
1
作者 李显志 凌保东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93-202,224,共11页
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机制是生物医药研究的重要领域。2006年抗菌药物耐药机制研究在多方面有重要的发现,如对细菌药物主动外排泵的药物转运结构机制的深入了解及发现新的药物泵或新的泵调控表达机制,发现了喹诺酮类药物修饰酶、质粒... 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机制是生物医药研究的重要领域。2006年抗菌药物耐药机制研究在多方面有重要的发现,如对细菌药物主动外排泵的药物转运结构机制的深入了解及发现新的药物泵或新的泵调控表达机制,发现了喹诺酮类药物修饰酶、质粒介导的喹诺酮耐药性在世界范围内的出现,对金葡菌耐药机制的进一步认识与发现新型抗多重耐药革兰阳性球菌的platen-simycin,鲍曼不动杆菌基因多重耐药岛的发现,新型β-内酰胺酶的继续出现以及超广谱β-内酰胺酶开始从食用动物或宠物分离的细菌中证实。本文还讨论了2006年中国细菌耐药机制研究的一些重要结果。这些研究成果继续提示细菌对不同抗菌药物的多种耐药保护机制及细菌本身基因结构的多样性与可移动性使其能进化产生新的耐药机制以适应抗菌药物的作用。严谨合理地应用抗菌药物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细菌耐药性发生及传播和延长抗菌药物的疗效周期是人类所面临的长期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药机制 多重耐药性 外排泵 qnr质粒 喹诺酮修饰酶 Β-内酰胺酶 PLATENSIMYCIN
下载PDF
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机制研究 被引量:19
2
作者 季萍 朱震宏 张朝霞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61-1063,共3页
目的探讨新疆地区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产金属β-内酰胺酶、外排泵Mex AB-oprM和外膜蛋白OprD2表达水平及其与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性之间的关系。方法聚合酶链反应(PCR)和测序法分别检测1~4组铜绿假单胞菌的金属β-内酰胺酶;RT-... 目的探讨新疆地区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产金属β-内酰胺酶、外排泵Mex AB-oprM和外膜蛋白OprD2表达水平及其与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性之间的关系。方法聚合酶链反应(PCR)和测序法分别检测1~4组铜绿假单胞菌的金属β-内酰胺酶;RT-PCR检测1、2、4组铜绿假单胞菌外排泵Mex AB-oprM和孔蛋白OprD2的表达水平。结果含亚胺培南耐药和美罗培南耐药组均有≥42.9%检出亚胺培南(IMP)、VIM金属酶基因型;OprD2显著低于表达在亚胺培南与美罗培南同时耐药组(87.5%),高于亚胺培南与美罗培南同时敏感组(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ex AB-oprM在各组中分别有60.0%、57.1%、37.5%的高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外膜的低通透性、金属β-内酰胺酶的水解和主动外排泵过度表达,三者相互协同作用是该地区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金属Β-内酰胺酶 外排泵 外膜孔蛋白 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原文传递
铜绿假单胞菌主动外排泵介导的多重抗生素耐药性(英文) 被引量:18
3
作者 李显志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577-596,共20页
铜绿假单胞菌作为一种机会致病菌 ,对多种临床常用抗生素呈现明显的固有与获得性耐药 ,这种多重耐药性的形成机制在于该菌具有的多种能量依赖性的药物主动外排泵和低通透性外膜屏障协同作用所致。近 10年对铜绿假单胞菌药物外排泵的研... 铜绿假单胞菌作为一种机会致病菌 ,对多种临床常用抗生素呈现明显的固有与获得性耐药 ,这种多重耐药性的形成机制在于该菌具有的多种能量依赖性的药物主动外排泵和低通透性外膜屏障协同作用所致。近 10年对铜绿假单胞菌药物外排泵的研究已经颇为深入 ,本文对有关进展予以讨论。在铜绿假单胞菌已报道了 6种属于“耐药—生节—分裂 (RND)”类的药物外排泵系统 ,它们可在天然野生株表达或者由于基因突变而诱导表达 ,从而介导了对β-内酰胺类 (包括β-内酰胺酶抑制剂 )、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及四环素类等的耐药性。这些外排泵中尤其以 Mex AB-Opr M系统的作用底物范围最广 ,在耐药性形成中起主要作用。RND类外排泵系统也普遍存在于其它革兰氏阴性细菌。各外排泵通常由内膜转运体蛋白、内膜融合蛋白及外膜通道蛋白一起形成功能性转运复合体将药物排至胞外。药物外排泵常影响对灭活酶较稳定的抗菌药物。一些新抗菌药物如 L inezolid(Oxa-zolidinoes类 )、Telithromycin(Ketolides类 )及 Tigecycline(Glycyclines类 )也是 Mex AB-Opr M等 RND类外排泵的作用底物 ,故这些药物抗革兰氏阳性细菌的活性较强。铜绿假单胞菌外排泵表达的调控机制多是在转录水平上受局部阻遏物或激活物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抗生素多重耐药性 主动外排泵 外排泵抑制剂
下载PDF
细菌耐药的外排机制及其抑制剂 被引量:17
4
作者 孙仲琳 崔锦 +1 位作者 王锐 穆青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35-143,共9页
细菌对药物产生耐药性的机制多种多样,主动外排(efflux)是重要和常见的耐药机制之一.主动外排过程是细菌不同种类的外排蛋白系统将药物从自身体内主动外泵排出的过程.主动外排耐药机制属于非特异性耐药机制,具有底物广、能量依赖、外排... 细菌对药物产生耐药性的机制多种多样,主动外排(efflux)是重要和常见的耐药机制之一.主动外排过程是细菌不同种类的外排蛋白系统将药物从自身体内主动外泵排出的过程.主动外排耐药机制属于非特异性耐药机制,具有底物广、能量依赖、外排泵种类多和外排泵来源菌多的特点.外排泵广泛存在于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和分枝杆菌中,因此抑制耐药细菌的一条重要途径是寻找和发现外排泵抑制剂.外排泵抑制剂通过抑制外排泵对抗生素药物的外排作用,从而恢复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外排泵抑制剂可根据所作用的外排泵能量来源不同分为ATP水解能驱动型外排泵抑制剂和跨膜质子梯度能驱动型外排泵抑制剂两大类;也可依据所抑制的外排泵蛋白种类不同分为NorA蛋白抑制剂,Mex外排泵抑制剂,Tet(B)外排泵抑制剂,以及AcrAB-TolC外排泵抑制剂等多种类型.各种类型的外排泵抑制剂将成为解决细菌耐药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耐药性 外排泵 外排泵抑制剂
下载PDF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外排泵和外膜孔蛋白表达水平的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李红玲 廖康 +2 位作者 陈亚岗 俞云松 李兰娟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414-418,共5页
目的探讨我国临床分离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外排泵MexAB-OprM和外膜孔蛋白OprD2表达水平及其与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性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我国15个省市28所医院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655株,琼脂稀释法测定该菌加入外... 目的探讨我国临床分离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外排泵MexAB-OprM和外膜孔蛋白OprD2表达水平及其与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性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我国15个省市28所医院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655株,琼脂稀释法测定该菌加入外排泵抑制剂羟基氰氯苯腙(CCCP)前后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MIC;RT-PCR检测外排泵MexAB-OprM和孔蛋白OprD2的表达水平;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蛋白印迹(Western-blot)检测外膜孔蛋白OprD2。结果收集到的655株铜绿假单胞菌菌株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敏感率分别为52.5%和59.2%,加入CCCP前后其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敏感率无明显变化;52.0%(51/98)美罗培南耐药株MexAB-OprM显著高表达(P<0.05),43.7%(59/135)亚胺培南耐药株OprD2显著低表达(P<0.05),14.8%(20/135)亚胺培南耐药株OprD2表达缺失;SDS-PAGE和Western-blot显示与标准菌株PAO1相比,OprD2表达水平减低菌株ZZ20显影减低,表达缺失菌株BJ1不显影。结论MexAB-OprM表达升高和OprD2表达降低甚至缺失是我国铜绿假单胞菌对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耐药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外排泵 外膜孔蛋白 羟基氰氯苯腙 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中药提取物对耐药大肠杆菌MIC及acrA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被引量:12
6
作者 张静 张梦华 +3 位作者 刘晴晴 刘三侠 吴俊伟 杨成竹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28-732,共5页
通过亚抑菌浓度中药提取物处理大肠杆菌耐药菌,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其外排泵基因acrA表达量的变化及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乳酸环丙沙星对处理前后细菌MIC的变化。结果显示,经亚抑菌浓度中药提取物处理后的耐药大肠杆菌其acrA基因表达... 通过亚抑菌浓度中药提取物处理大肠杆菌耐药菌,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其外排泵基因acrA表达量的变化及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乳酸环丙沙星对处理前后细菌MIC的变化。结果显示,经亚抑菌浓度中药提取物处理后的耐药大肠杆菌其acrA基因表达量存在显著变化。其中经中药A,I,S,X处理过的大肠杆菌外排泵基因表达量分别降低到原来的0.20,0.16,0.05和0.24倍,表明亚抑菌浓度中药提取物对大肠杆菌耐药菌的外排泵基因表达量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提示在中药提取物中寻找大肠杆菌耐药外排泵抑制剂有一定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大肠杆菌 acrA基因表达量 外排泵
原文传递
外排泵抑制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7
作者 顾觉奋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 CAS 2020年第1期1-10,共10页
细菌耐药性一直是全球关注的热点,细菌外排泵造成了抗生素耐药的严重问题,为此,近年来研究外排泵抑制剂广受关注。外排泵抑制剂可以抑制耐药细菌对药物的外排,从而恢复其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本文简要介绍了几类外排泵的结构,对其作用机... 细菌耐药性一直是全球关注的热点,细菌外排泵造成了抗生素耐药的严重问题,为此,近年来研究外排泵抑制剂广受关注。外排泵抑制剂可以抑制耐药细菌对药物的外排,从而恢复其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本文简要介绍了几类外排泵的结构,对其作用机制、化学合成、微生物代谢来源和天然产物来源的各类第三代外排泵抑制剂、筛选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及对三维结构的解析将有助于发现活性更好的新型外排泵抑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耐药性 外排泵 抑制剂 研究进展
下载PDF
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对替加环素的耐药机制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李梅梅 杜佳 +4 位作者 徐春泉 陈华乐 李斌 侯渊博 周铁丽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717-722,共6页
目的 探讨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 CRAB)对替加环素敏感性降低的机制,为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院内感染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应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120株临床分离的CRAB对替加环素的耐药性及外排泵抑制剂CCCP处理前后鲍... 目的 探讨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 CRAB)对替加环素敏感性降低的机制,为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院内感染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应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120株临床分离的CRAB对替加环素的耐药性及外排泵抑制剂CCCP处理前后鲍曼不动杆菌对替加环素的最低抑菌浓度( MIC);采用PCR技术扩增外排泵基因adeB、adeJ、adeG、abeM、adeE和外排泵调控基因adeRS以及tetX和tetX1基因;运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测定adeB、adeJ、adeG和abeM的表达情况.结果 120株CRAB对替加环素的MIC值范围为0.25~8 μg/ml,其中替加环素敏感鲍曼不动杆菌(TSAB)共107株(89.2%),替加环素非敏感鲍曼不动杆菌(TNAB)共13株(10.8%). 120株CRAB中adeR和adeJ基因的检出率分别为90.0%和92.5%. adeB、adeS、adeG和abeM基因的检出率均为94.2%. adeE、tetX和tetX1基因均未检出. TNAB与TSAB菌株相比,adeB和adeJ基因表达量分别提高了18.69倍和5.46倍,而adeG和abeM基因表达量无明显提高.在加入10μg/ml CCCP处理后,13株TNAB中8株的MIC下降≥4倍,为外排泵阳性菌株.结论 外排泵系统adeABC和adeIJK可能在我院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对替加环素敏感性下降机制中起重要作用,而外排泵系统adeFGH和abeM可能与CRAB对替加环素耐药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替加环素 外排泵 耐药机制
原文传递
幽门螺杆菌外排泵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9
作者 吴明慧 黄赞松 黄衍强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1630-1635,共6页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及滥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耐药现象日益严重,并已出现了同时对甲硝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耐药的多重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株,导致H.pylori根除率下降,给临床治疗带来了极大的困...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及滥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耐药现象日益严重,并已出现了同时对甲硝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耐药的多重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株,导致H.pylori根除率下降,给临床治疗带来了极大的困难.细菌外排泵的存在是细菌对大多数抗生素耐药的重要机制,尤其在多重耐药中起重要作用.因此为解决H.pylori日益增高的耐药性问题,近年来,外排泵的作用机制及其抑制剂的研究备受关注,并有重要的研究发现,对耐药性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H.pylori外排泵及其外排泵抑制剂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耐药 外排泵 抑制剂
下载PDF
铜绿假单胞菌在碳青霉烯类治疗过程中由敏感株发展为耐药株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沈继录 方亚平 +1 位作者 徐元宏 王中新 《安徽医学》 2011年第5期624-629,共6页
目的研究1例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在接受抗菌药物治疗过程中其感染病原菌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由敏感株发展为耐药株的耐药机制。方法收集感染患者治疗过程中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敏感株和耐药株共2株,查阅病史并对该2株菌进... 目的研究1例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在接受抗菌药物治疗过程中其感染病原菌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由敏感株发展为耐药株的耐药机制。方法收集感染患者治疗过程中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敏感株和耐药株共2株,查阅病史并对该2株菌进行:①PFGE分析其同源性,②SDS-PAGE分析外膜孔蛋白oprD2的改变,③泵抑制剂MC207110联合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协同试验观察两药的MIC变化,④Realtime PCR检测外排泵基因的表达,⑤EDTA协同试验及PCR试验检测产金属β-内酰胺酶。结果 PFGE显示该患者在治疗前和过程中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敏感株(亚胺培南4 mg/L和美罗培南4 mg/L)和耐药株(亚胺培南16 mg/L和美罗培南64 mg/L)系同一克隆;SDS-PAGE结果显示该克隆治疗前分离获得的敏感株具有oprD2蛋白带,而在治疗过程中分离获得的耐药株显示外膜蛋白oprD2缺失;泵抑制剂MC207110能使耐药株对美罗培南的MIC降低了3/4,敏感株未见明显下降。Realtime PCR检测发现该耐药克隆外排泵MexX基因mRNA表达水平较敏感株增高102.5倍,而其余外排泵系统的相关基因(MexA、MexC、MexE)mRNA表达水平未见明显变化;对敏感株和耐药株金属β-内酰胺酶表型初筛试验及PCR试验检测金属β-内酰胺酶基因均呈阴性。结论在抗菌药物治疗过程中铜绿假单胞菌由对碳青霉烯类的敏感株发展为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株,其机制可能是由于细菌的外膜蛋白OprD2的缺失并合并外排泵MexXY-OprM系统表达增高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碳青霉烯类 耐药性 碳青霉烯酶 孔蛋白 外排泵
下载PDF
苦丁茶和小飞扬草对多重耐药性大肠杆菌外排泵acrA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11
作者 刘坤友 周艳 +2 位作者 陈桂生 刘凤玲 李明 《广西医学》 CAS 2016年第2期207-210,共4页
目的探讨苦丁茶、小飞扬草水提物对多重耐药性大肠杆菌外排泵acrA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用纸片扩散法筛选多重耐药性大肠杆菌,试管二倍稀释法检测苦丁茶、小飞扬草水提物和阿莫西林对多重耐药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用1/2 MIC浓度的苦... 目的探讨苦丁茶、小飞扬草水提物对多重耐药性大肠杆菌外排泵acrA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用纸片扩散法筛选多重耐药性大肠杆菌,试管二倍稀释法检测苦丁茶、小飞扬草水提物和阿莫西林对多重耐药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用1/2 MIC浓度的苦丁茶、小飞扬草水提物干预多重耐药菌株,72 h后检测阿莫西林的MIC;选取苦丁茶和小飞扬草干预前后的耐药菌株进行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外排泵基因acrA mRNA的表达。结果筛选出3株多重耐药性大肠杆菌,苦丁茶或小飞扬草干预后阿莫西林对多重耐药株的MIC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苦丁茶或小飞扬草干预后acrA mRNA的表达量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苦丁茶和小飞扬草对多重耐药性大肠杆菌有明显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是与通过降低多重耐药性大肠杆菌外排泵acrA基因mRNA的表达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多重耐药 苦丁茶 小飞扬草 外排泵 acrA基因
下载PDF
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外排机制的研究与同源性分析 被引量:9
12
作者 贾伟 王文 +2 位作者 徐浩彤 李刚 赵梅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457-1460,共4页
目的研究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外排泵及其暴发流行情况,为临床应用抗菌药物治疗和控制医院感染暴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2011年9月-2013年9月住院患者的各种临床标本中分离的785株铜绿假单胞菌,采用K-B法测定铜... 目的研究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外排泵及其暴发流行情况,为临床应用抗菌药物治疗和控制医院感染暴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2011年9月-2013年9月住院患者的各种临床标本中分离的785株铜绿假单胞菌,采用K-B法测定铜绿假单胞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其外排泵基因并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对多药耐药菌株进行同源性分析,数据采用WHONET 5.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铜绿假单胞菌对多数抗菌药物耐药,且耐药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在124株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中74株MexAB-OprM外排泵表型阳性;脉冲场凝胶电泳分为75个基因型,同一型的几乎来自同一科室,主要分布在ICU和呼吸科。结论医院分离的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外排泵以MexAB-OprM最多,其广泛存在是铜绿假单胞菌产生多药耐药的主要机制之一;分型主要有5个基因型,其他均为散发菌株,并无暴发流行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药耐药 铜绿假单胞菌 外排泵 同源性分析
原文传递
Antibacterial and Antibiotic-Potentiation Activities of Some Cameroonian Food Plants against Multi-Drug Resistant Gram-Negative Bacteria 被引量:7
13
作者 Simplice B.Tankeo Stephen T.Lacmata +3 位作者 Jaures A.K.Noumedem Jean P.Dzoyem Jules R Kuiate Victor Kuete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SCIE CAS 2014年第7期546-554,共9页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in vitro antibacterial properties and the ability to potentiate some common antibiotics effects of the methanol extracts of 11 Cameroonian food plants on 29 Gram-negative bacteria expressin...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in vitro antibacterial properties and the ability to potentiate some common antibiotics effects of the methanol extracts of 11 Cameroonian food plants on 29 Gram-negative bacteria expressing multidrug resistant (MDR) phenotypes. Methods: The antimicrobial activity of the extracts was performed using the broth microdilution method. The phytochemical screening of these extracts was also performed using standard methods. Resalts: Ocimum basilicum, Gnetum africanum and Eucalyptus robusta extracts possessed an antibacterial activity against all the 29 studied bacteria. The extracts from G. africanum and E. robusta were the most active with the lowest 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of 64 p, g/mL on Escherichia coil AG100A for both extracts and also against Klebsiella pneumoniae K24 for G. africanum. When tested in the presence of phenylalanine-arginine 13 -Naphtylamide (PA 13 N), an efflux pump inhibitor, the extract of Thymus vulgafis and E. Robusta showed the best activities on most tested strains. E. Robusta extract showed good synergistic effects, improving the activity of commonly used antibiotics in about 85% of cases. Coaclasion: The overall results obtained provide the baseline information for the use of the tested plants in the treatment of bacterial infec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od plants Cameroon multidrug resistant Gram-negative bacteria efflux pumps
原文传递
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耐药机制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侯盼飞 王欣 +2 位作者 李秀玲 仇祝强 祝丽晶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5292-5294,共3页
目的探讨碳青霉烯酶和主动外排泵在鲍氏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中的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医院2014年临床分离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CRAB)100株,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其对临床常用15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PC... 目的探讨碳青霉烯酶和主动外排泵在鲍氏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中的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医院2014年临床分离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CRAB)100株,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其对临床常用15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PCR检测碳青霉烯酶及外排泵基因的携带情况;随机选取10株CRAB与1株敏感菌,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外排泵基因表达量。结果 100株CRAB对多黏菌素B均敏感;PCR扩增结果显示,PER、SHV、TEM阳性率分别为54.00%、32.00%和16.00%;OXA-23阳性率86.00%,adeB、adeJ阳性率分别为55.00%、33.00%;实时荧光定量PCR显示,adeB基因表达量比敏感菌高10倍以上,而adeJ表达量与敏感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RAB耐药性较严峻,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由携带碳青霉烯酶和主动外排泵共同介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 碳青霉烯酶 外排泵 耐药机制
原文传递
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药物耐药性外排泵十年研究回顾(英文)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显志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481-500,共20页
细菌抗生素耐药性严重地威胁着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如常见于ESKAPE病原菌(即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肠道杆菌属)。铜绿假单胞菌的多重药物耐药性主要在于该菌具有多重药物外排泵如MexAB-OprM... 细菌抗生素耐药性严重地威胁着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如常见于ESKAPE病原菌(即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肠道杆菌属)。铜绿假单胞菌的多重药物耐药性主要在于该菌具有多重药物外排泵如MexAB-OprM和MexXY,后者属于耐药结节细胞分化(RND)家族转运体。自20年前发现RND外排泵后,现已对这些外排泵的临床意义、结构与组装、外排机制、表达调控与抑制等有了深入的认识。药物外排泵不仅介导了具有临床重要意义的多重耐药性,而且参与了其他细胞功能如恶劣环境下(包括存在抗菌药物时)的应激反应和致病性等。研究开发不受外排泵明显作用的抗菌药物或外排泵抑制剂以便与作为外排泵底物的抗铜绿假单胞菌抗生素联合应用仍然是新药研发所面临的一大挑战。本文旨在回顾讨论作者于2003年在本刊所发表的相关综述后上述多个方面过去10年的研究进展。这些研究再次清楚显示全面合理控制各类抗生素使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避免后抗生素时代的来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ESKAPE病原菌 抗生素耐药性 多重耐药性 外排泵 RND外排泵 应激反应 生物被膜
下载PDF
近三年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变迁及外排泵基因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潘艳 祝丽晶 +2 位作者 陈小颖 周建宁 侯盼飞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1期56-59,共4页
目的研究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变迁及外排泵基因携带情况,为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运用纸片扩散法检测我院2015-2017年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对18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并对耐药性变化趋势进行分析。PCR技术检测多重耐药菌adeB、ade... 目的研究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变迁及外排泵基因携带情况,为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运用纸片扩散法检测我院2015-2017年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对18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并对耐药性变化趋势进行分析。PCR技术检测多重耐药菌adeB、adeJ、adeE、abeM四种外排泵基因的携带情况。结果三年时间共分离出鲍曼不动杆菌385株,检出数量逐年升高,以呼吸科和重症医学科为主,分别占32.7%和28.3%。药敏结果显示鲍曼不动杆菌对多黏菌素B (0.0%)、替加环素(0.0%~1.6%)耐药率最低,其次为头孢哌酮舒巴坦(22.9%~32.0%)。三年来鲍曼不动杆菌对左氧氟沙星、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率有显著升高,超过20%,对庆大霉素、阿米卡星耐药率下降超过10%。172株多重耐药菌(44.7%)中,PCR扩增结果显示adeB和adeJ阳性率分别为76.7%和51.2%,并有5株(2.91%)检出adeE基因。结论近三年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呈上升趋势,外排泵是导致其耐药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耐药性 耐药基因 外排泵
原文传递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替加环素的耐药机制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红巧 苏建荣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6年第15期1493-1495,共3页
目的探讨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对替加环素敏感性降低的机制,为院内感染控制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30株临床分离的非重复性MDRAB对替加环素的耐药性及应用外排泵抑制剂羰基氰化物间氯苯腙(C... 目的探讨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对替加环素敏感性降低的机制,为院内感染控制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30株临床分离的非重复性MDRAB对替加环素的耐药性及应用外排泵抑制剂羰基氰化物间氯苯腙(CCCP)处理前后对替加环素的最低抑菌浓度(MIC);采用PCR技术扩增外排泵基因AdeABC、AdeFGH、AdeJ、AdeE、AbeM基因及外排泵调控基因AdeRS。结果 30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替加环素的MIC值范围为0.25~8.00μg/L。其中替加环素敏感鲍曼不动杆菌(TSAB)共27株(90%),替加环素非敏感鲍曼不动杆菌(TNAB)共3株(10%);加入20μg/ml CCCP外排泵抑制剂进行处理,发现TNAB组菌株MIC值均下降≥4倍,为外排泵阳性菌株;PCR扩增外排泵基因:不敏感组(TNAB)菌株除ade E基因外均为阳性,敏感组(TSAB)中AdeA、AdeB、AdeC、AdeR基因检出率均为90%,Ade S基因检出率93.3%,AdeF、AdeG、AdeH基因检出率83.3%。所有菌株ade J和Abe M均为阳性,未发现ade E基因。结论外排泵系统Ade ABC和Ade FGH可能在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替加环素敏感性下降机制中起重要作用,而外排泵系统AdeIJK和AbeM可能与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替加环素耐药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替加环素 耐药机制 外排泵
下载PDF
Genome-wide expression profiling of the response to terbinafine in Candida albicans using a cDNA microarray analysis 被引量:3
18
作者 ZENG Yue-bin QIAN Yuan-shu +1 位作者 MA Lian GU Hong-ni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9期807-813,共7页
Background Candida albicans is the most frequently seen opportunistic human fungal pathogen. Terbinafine is an allylamine antifungal agent that has been proven to have high clinical efficacy in the therapy of fungal i... Background Candida albicans is the most frequently seen opportunistic human fungal pathogen. Terbinafine is an allylamine antifungal agent that has been proven to have high clinical efficacy in the therapy of fungal infections, the mechanism of action of terbinafine involves the specific inhibition of fungal squalene epoxidase, resulting in ergosterol deficiency and accumulation of intracellular squalene. We used cDNA microarray analysis technology to monitor global expression profile changes of Candida albicans genes in response to terbinafine treatment, and we anticipated a panoramic view of the responses of Candida albicans cells to the representatives of allylamine antifungal agents at the molecular level in an effort to identify drug class-specific and mechanism-independent changes in gene expression.Methods Candida albicans strain ATCC 90028 was exposed to either medium alone or terbinafine at a concentration equivalent to the 1/2 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s (MICs, 4 mg/L) for 90 minutes. RNA was isolated and gene expression profiles were compared to identify the changes in the gene expression profile using a cDNA microarray analysis. Differential expression of 10 select genes detected by cDNA microarray analysis was confirmed by semi-quantitative 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PCR). Results A total of 222 genes were found to be responsive to terbinafine, including 121 up-regulated genes and 101 down-regulated genes. These included genes encoding membrane transport proteins belonging to the members of the ATP-binding cassette (ABC) or major facilitator supeffamily (MFS; CDR1, AGP2, GAP6, PHO84, HOL3, FCY23, VCX1), genes involved in stress response and detoxification (CDR1, AGP2, HOL3), and gene involved in the ergosterol biosynthesis pathway (ERG12). The results of semi-quantitative RT-PCR were consistent with that of the cDNA microarray analysis. Conclusions The up-regulation of the gene encoding the multidrug resistance efflux pump CDR1 may contribute t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ndida albicans TERBINAFINE microarrays gene regulation efflux pumps
原文传递
病原真菌外排转运蛋白与真菌耐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9
作者 廖勇 敖俊红 杨蓉娅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1年第4期215-218,共4页
病原真菌通过对抗机体防御系统和抗真菌药物的攻击,从而成功定植于宿主体内并最终导致机体感染,真菌外排转运蛋白在上述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主要包括ATP结合盒转运蛋白(ATP-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s,ABC)与主要易化子超家族(the m... 病原真菌通过对抗机体防御系统和抗真菌药物的攻击,从而成功定植于宿主体内并最终导致机体感染,真菌外排转运蛋白在上述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主要包括ATP结合盒转运蛋白(ATP-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s,ABC)与主要易化子超家族(the major facilitator super family,MFS),分别通过与ATP水解酶或质子梯度耦合来运输并清除真菌胞内的毒性物质。与其它生物相比,真菌基因组中具有更多转运蛋白家族编码基因,这些转运蛋白不仅对真菌致病过程中所产生的代谢产物和宿主细胞分泌的抗菌成分起外排作用;同时,在病原真菌对抗临床抗真菌药物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就这两个超家族的转运蛋白在主要病原真菌耐药性中所发挥的作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原真菌 外排转运蛋白 耐药 进展
下载PDF
外排泵基因在白念珠菌生物膜耐药性产生中的作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杨继君 陈兴平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519-521,共3页
目的观察白念珠菌在生物膜形成不同时期对氟康唑的敏感性,及外排泵基因在生物膜耐药性产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96孔微量培养皿进行白念珠菌生物膜的培养,用MTT法检测其对氟康唑的敏感性,并用半定量RT-PCR法测定生物膜形成不同时期CDR... 目的观察白念珠菌在生物膜形成不同时期对氟康唑的敏感性,及外排泵基因在生物膜耐药性产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96孔微量培养皿进行白念珠菌生物膜的培养,用MTT法检测其对氟康唑的敏感性,并用半定量RT-PCR法测定生物膜形成不同时期CDR1、CDR2及MDR1基因表达的差异性。结果白念珠菌生物膜在较早期(2h)对氟康唑仍然敏感(2~4μg/mL),随着白念珠菌生物膜的不断成熟,其耐药性不断增高;CDR1及CDR2基因在生物膜形成的早中期及成熟期的表达明显上调,尤其早期的高表达更为明显,而MDR1基因的表达只在生物膜形成早期有明显的高表达。结论白念珠菌生物膜的耐药性随着其结构的成熟而不断增高;CDR1,CDR2及MDR1基因在生物膜形成早期有明显的高表达,但与生物膜耐药性的增加并不一致。因此,生物膜的耐药性可能是多种机制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膜 白念珠菌 耐药 外排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