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药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7
1
作者 于潇 王贵阳 +3 位作者 侯宇东 姜艳艳 张薇 刘斌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471-1484,共14页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存的主要疾病之一,发病率高且死亡率高。目前临床上主要的治疗方式是尽早恢复缺血区血液再灌注,使脑组织重新获得血氧供应。然而在恢复血流供应时,常会使缺血组织以及神经系统的病理损害进一步加重,临...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存的主要疾病之一,发病率高且死亡率高。目前临床上主要的治疗方式是尽早恢复缺血区血液再灌注,使脑组织重新获得血氧供应。然而在恢复血流供应时,常会使缺血组织以及神经系统的病理损害进一步加重,临床症状恶化,造成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过程十分复杂,多种机制参与其中,是目前临床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时亟待解决的问题。中药具有多成分、多途径、多靶点的作用特点,对于具有复杂病理机制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独特的治疗优势和潜力。以中药药效物质及其作用机制与靶点为切入点,对近10年来发现的具有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的中药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治疗药物的进一步科学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中药 中药药对 中药复方 药效物质 作用机制
原文传递
基于血清代谢组学和网络药理学研究酸枣仁提取物治疗失眠的效应物质及作用机制 被引量:36
2
作者 卞振华 张文明 +10 位作者 唐静月 费倩倩 胡敏敏 陈晓伟 苏联麟 费程浩 季德 毛春芹 童黄锦 陆兔林 袁晓航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88-202,共15页
基于血清代谢组学和网络药理学研究酸枣仁提取物治疗失眠的效应物质及作用机制。建立对氯苯丙氨酸(p-chlorophenylalanine,PCPA)诱导大鼠失眠模型,酸枣仁提取物灌胃给药后,进行一般形态观察、戊巴比妥钠诱导失眠实验和病理组织学等药效... 基于血清代谢组学和网络药理学研究酸枣仁提取物治疗失眠的效应物质及作用机制。建立对氯苯丙氨酸(p-chlorophenylalanine,PCPA)诱导大鼠失眠模型,酸枣仁提取物灌胃给药后,进行一般形态观察、戊巴比妥钠诱导失眠实验和病理组织学等药效学评价。采用UHPLC-MS代谢组学技术,结合多元数据统计筛选酸枣仁提取物治疗失眠的潜在生物标志物,进一步分析相关代谢通路。采用UHPLC-Q-Exactive-MS/MS技术结合网络药理学,构建酸枣仁治疗失眠的"成分-靶点-通路"网络,探讨酸枣仁治疗失眠的效应物质及作用机制。戊巴比妥钠诱导睡眠实验和组织病理学HE(hematoxylin and eosin)染色结果表明酸枣仁提取物具有较好的治疗失眠作用。血清代谢组学共筛选出21个酸枣仁提取物治疗失眠的内源性生物标志物,获取了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生物合成,苯丙氨酸代谢,烟酸和烟酰胺代谢等代谢通路。UHPLC-Q-Exactive-MS/MS鉴定了酸枣仁提取物中34个化学成分,包括24个黄酮类成分、2个三萜皂苷类成分、4个生物碱成分、2个三萜酸成分以及2个脂肪酸成分。网络药理学分析表明酸枣仁治疗失眠主要作用于DRD2(dopamine D2 receptor)、HTR1A(5-hydroxytryptamine receptor 1A)及ADRA2A(alpha-2A adrenergic receptor)等靶蛋白;与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5-羟色胺能突触、钙信号等通路密切相关;酸枣仁中木兰花碱、N-去甲荷叶碱、山矾碱、油酸、棕榈酸、乌药碱、白桦脂酸以及美洲茶酸为其治疗失眠的潜在效应物质。该研究揭示了酸枣仁提取物治疗失眠通过多个代谢途径,整体上纠正紊乱的代谢轮廓,阐释了酸枣仁治疗失眠的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整合机制,为深入研究酸枣仁治疗失眠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也为开发治疗失眠的创新中药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枣仁 失眠 内源性代谢物 生物标志物 代谢通路 效应物质 代谢组学 网络药理学
原文传递
基于聚类分析和典型相关分析的北柴胡保肝作用谱效关系研究 被引量:36
3
作者 张华锋 刘炯 +3 位作者 张杰 杨云 卫冰 王启帅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2696-2702,共7页
目的探讨北柴胡正丁醇萃取部位的保肝作用及与其HPLC指纹图谱间的谱效关系,以阐明其药效物质基础。方法采用HPLC-ELSD法获取北柴胡正丁醇萃取部位的指纹图谱;检测CCl4所致急性肝损伤小鼠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 目的探讨北柴胡正丁醇萃取部位的保肝作用及与其HPLC指纹图谱间的谱效关系,以阐明其药效物质基础。方法采用HPLC-ELSD法获取北柴胡正丁醇萃取部位的指纹图谱;检测CCl4所致急性肝损伤小鼠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肝组织中丙二醛(MDA)的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利用聚类分析与典型相关分析法对色谱-药效数据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从HPLC指纹图谱中共提取出12个能够标示药材特征的皂苷类成分的共有峰。不同产地北柴胡药材的保肝作用存在显著差异(P<0.05)。聚类分析和典型相关分析明确了给予北柴胡正丁醇萃取部位的小鼠血清中ALT水平和肝组织中SOD活性与皂苷类化合物柴胡皂苷a和柴胡皂苷d之间存在线性关系。结论北柴胡保肝作用的部分药效物质基础为柴胡皂苷a和柴胡皂苷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柴胡 保肝作用 HPLC指纹图谱 谱效关系 药效物质基础
原文传递
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4
作者 李飞 赵原 +4 位作者 蔺瑞 赵美娜 苏晶 文爱东 奚苗苗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3期1037-1044,共8页
阐明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及作用机制对揭示中药配伍机制、完成中药大品种改造、实现中药现代化并获得国际认可具有重要作用,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血清药物化学、网络药理学、谱效关系、高通量筛选、代谢组学等。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对主要... 阐明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及作用机制对揭示中药配伍机制、完成中药大品种改造、实现中药现代化并获得国际认可具有重要作用,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血清药物化学、网络药理学、谱效关系、高通量筛选、代谢组学等。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对主要研究方法进行综述,为阐明中药复方的药效物质及作用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复方 药效物质 作用机制 血清药物化学 网络药理学 谱效关系 高通量筛选 代谢组学
原文传递
基于自然药学观药物体系的中药药物本质相关性思考 被引量:24
5
作者 石任兵 王永炎 吕松涛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49-152,共4页
基于自然药学观药物体系思维构架中药药物本质认识论,以提高对中药药物本质与有效物质基础的认识水平,指导中药理想药物体系及其药物研究。应用科学论、还原论、系统论、整体观进行中药药物体系基本特性表征关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药... 基于自然药学观药物体系思维构架中药药物本质认识论,以提高对中药药物本质与有效物质基础的认识水平,指导中药理想药物体系及其药物研究。应用科学论、还原论、系统论、整体观进行中药药物体系基本特性表征关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药物体系自然性、协同性、亲和性三大基本特性表征出中药药物物质有机关联整合效应状态及其自然亲缘关系规律与亲缘药物学架构,体现中药及其复方药物本质与有效物质基础内涵。因此,基于药物体系思维构架中药药物本质认识论,可从微观系统认识中药药物本质与有效物质基础内涵,并可指导中药理想药物研究,预知与发现中药新的药物体系与新的中药原,从而为临床拓展丰富新的中药理想药物体系及其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体系 中药药物本质 有效物质基础 中药新发现
原文传递
大黄蒽醌类成分肝肾毒性和效应物质研究 被引量:23
6
作者 窦志华 许波 +2 位作者 施忠 王陈萍 宣东平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214-1217,共4页
目的研究大黄蒽醌类成分的肝肾毒性和效应物质。方法大鼠灌胃大黄游离型蒽醌提取物制备含药血清。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分别以谷草转氨酶(AST)和乳酸脱氢酶(LDH)泄漏量为指标,考察不同剂量含药血清对HL-7702和HK-2细胞的毒性。用血清药... 目的研究大黄蒽醌类成分的肝肾毒性和效应物质。方法大鼠灌胃大黄游离型蒽醌提取物制备含药血清。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分别以谷草转氨酶(AST)和乳酸脱氢酶(LDH)泄漏量为指标,考察不同剂量含药血清对HL-7702和HK-2细胞的毒性。用血清药化学方法,测定含药血清的HPLC色谱图,并提取各色谱峰紫外吸收光谱图,与空白血清色谱图比较,指认含药血清中的药源性成分,与提取物及对照品色谱图和光谱图比对,分析药源性成分的来源并鉴定部分成分。结果与相应剂量空白血清细胞组比较,100%和80%含药血清组HL-7702细胞AST泄漏明显增加[(160.67±19.35)U·L^(-1)vs(113.33±2.08)U·L^(-1),(123.00±7.00)U·L^(-1)vs(82.33±11.93)U·L^(-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100%,80%及40%含药血清组HK-2细胞LDH泄漏明显增加[(644.33±9.29)U·L^(-1)vs(606.67±11.85)U·L^(-1),(624.33±34.95)U·L^(-1)vs(504.33±16.04)U·L^(-1),(603.67±42.83)U·L^(-1)vs(398.00±19.08)U·L^(-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大鼠灌胃大黄游离型蒽醌提取物后含药血清中产生了20个药源性成分,其中5个为原形游离型蒽醌,15个为代谢产物。5个为原形游离型蒽醌分别鉴别为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15个为代谢产物中的8个分别鉴别为芦荟大黄素-8-O-葡萄糖苷、大黄酸-8-O-葡萄糖苷、大黄素-1-O-葡萄糖苷、大黄酚-1-O-葡萄糖苷、大黄酚-8-O-葡萄糖苷、大黄素-8-O-葡萄糖苷、芦荟大黄素-3-羟甲基-O-葡萄糖苷和大黄素甲醚-8-O-葡萄糖苷,其余7个代谢产物也具有蒽醌类成分的紫外吸收特征。结论大黄蒽醌类成分具有肝肾毒性,其效应物质为体内代谢产生的结合型蒽醌及体外原形游离型蒽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 蒽醌 血清药理学 血清药化学 肝肾毒性 药效物质
原文传递
瑞香狼毒有效成分的提取及性质分析 被引量:13
7
作者 李充璧 方天祺 +1 位作者 于海瑞 阿丽娅 《生物加工过程》 CAS CSCD 2003年第2期43-45,共3页
从瑞香狼毒 (StelleraChamaejasme .L)根部提取的一种物质 ,经纤维素柱层析 ,纯化出两种白色粉末。经紫外光谱分析及化学性质测定初步表明这种物质为黄酮类结构的化合物 ,这与有关文献报道的狼毒素性质一致。并对其药理学性质作了初步研... 从瑞香狼毒 (StelleraChamaejasme .L)根部提取的一种物质 ,经纤维素柱层析 ,纯化出两种白色粉末。经紫外光谱分析及化学性质测定初步表明这种物质为黄酮类结构的化合物 ,这与有关文献报道的狼毒素性质一致。并对其药理学性质作了初步研究 ,结果表明 ,小鼠肌肉注射瑞香狼毒提取物成分A后 ,不会引起小鼠中毒死亡 ,也不引起过敏及严重的毒性反应。小鼠体重增长测定结果表明 :注射狼毒提取成分A ,小鼠体重增长受轻微的影响 ,较对照组增长缓慢 (t=2 74 ,p =0 0 2 9<0 0 5 )。对造成白细胞减少的免疫缺陷型小鼠注射狼毒提取物可使白细胞显著增高 (t=6 70 ,p =0 0 0 5 <0 0 1) ,表明有治疗和预防免疫缺陷的作用。初步证明该提取物对克氏肺炎杆菌有抑制作用。该研究为瑞香狼毒有效成分的研究和治疗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香狼毒 有效成分检测 性质分析 草本植物
下载PDF
基于配伍相互作用的中药合理用药研究进展及监管思考 被引量:13
8
作者 刘佳宁 李遇伯 +3 位作者 王玉丽 王玉明 许妍妍 刘昌孝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75-385,共11页
安全性及有效性是合理用药的重要前提及首要目标。中药配伍及配伍禁忌研究与中药安全及有效性密切相关,是中药临床应用需关注的重点问题。近年来中药临床应用出现诸多问题,使中药监管体系面临挑战,监管科学的兴起为促进中药合理用药的... 安全性及有效性是合理用药的重要前提及首要目标。中药配伍及配伍禁忌研究与中药安全及有效性密切相关,是中药临床应用需关注的重点问题。近年来中药临床应用出现诸多问题,使中药监管体系面临挑战,监管科学的兴起为促进中药合理用药的发展提供了契机。聚焦中药配伍理论的传统阐释与现代机制的研究进展,围绕效应成分的相互作用,从中药体外效应成分相互作用、体内药动学相互作用和体内生物效应相互作用3个方面对中药配伍及配伍禁忌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同时,总结中药临床应用常见问题并提出监管建议,以期为促进中药临床合理、安全用药和改善监管效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配伍 配伍禁忌 效应成分 药动学 生物效应 合理用药 中药监管
原文传递
青钱柳降血糖药效物质基础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9
作者 黄鑫 黄敏 +4 位作者 童雪燕 沈倩 刘丹 刘可越 刘海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3期11005-11005,11014,共2页
综述了青钱柳降血糖药效成分黄酮类、多糖类及微量元素的研究进展,并对青钱柳药效成分的开发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青钱柳 药效成分 黄酮类物质
下载PDF
四磨汤有效成分对慢性应激小鼠胃肠运动的影响 被引量:15
10
作者 邓娜 蔺晓源 +2 位作者 易健 刘柏炎 蔡光先 《世界中医药》 CAS 2013年第7期731-733,共3页
目的:观察四磨汤有效成分(槟榔碱、乌药醚内酯、橙皮苷及木香烃内酯)对慢性应激小鼠胃肠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44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8只)和造模组(136只),模型小鼠给予不可预知的慢性应激造模21d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四磨汤组及四... 目的:观察四磨汤有效成分(槟榔碱、乌药醚内酯、橙皮苷及木香烃内酯)对慢性应激小鼠胃肠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44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8只)和造模组(136只),模型小鼠给予不可预知的慢性应激造模21d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四磨汤组及四磨汤成分组(15组)共17组;造模第15天起给药7d后,检测各组小鼠的胃肠运动功能。结果:模型组胃内残留率升高,小肠推进率降低,与正常组及四磨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四磨汤有效成分三药及四药组合组胃内残留率降低,小肠推进率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四磨汤有效成分单药组及两两组合组的胃内残留率和小肠推进率与四磨汤组比较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槟榔碱、乌药醚内酯、橙皮苷、木香烃内酯可能为四磨汤的有效物质基础,可不同程度改善慢性应激小鼠的胃肠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磨汤 有效成分 慢性应激 胃排空 小肠推进
下载PDF
三黄方及其单味药药效物质基础的血清药物化学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赖先荣 张艺 +4 位作者 郑海杰 邓翀 范刚 周林 孟宪丽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0年第4期666-670,共5页
目的:研究三黄方抗内毒素及黄连炮制品改善胰岛素抵抗的药效物质基础。方法:分别采用体外抗内毒素活性实验和3T3-L1前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试验,以及HPLC血清指纹图谱等血清药物化学研究方法。结果:(1)三黄方中大黄素、大黄酚、大黄酸... 目的:研究三黄方抗内毒素及黄连炮制品改善胰岛素抵抗的药效物质基础。方法:分别采用体外抗内毒素活性实验和3T3-L1前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试验,以及HPLC血清指纹图谱等血清药物化学研究方法。结果:(1)三黄方中大黄素、大黄酚、大黄酸、4-(4′-羟基苯基)-2-丁酮-4′-O-β-D-(6″-O-没食子酰基)-吡喃葡萄糖苷、10,10′-双6-羟基芦荟大黄素、小檗碱和黄芩苷为体内入血成分,并与体外抗内毒素活性相关。(2)黄连炮制品中非洲防己碱、表小檗碱和小檗碱为体内入血成分,并与体外改善胰岛素抵抗活性相关。结论:大黄中的大黄素、大黄酚等5种成分,黄芩中的黄芩苷,黄连中的小檗碱等可能是三黄方抗内毒素的药效物质基础;非洲防己碱、表小檗碱和小檗碱可能是黄连炮制品改善胰岛素抵抗活性的药效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黄方 黄连 抗内毒素 胰岛素抵抗 血清药物化学 药效物质基础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预测川芎嗪、芍药苷干预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3
12
作者 岳珑 盛松 +2 位作者 王景尚 李丹丹 黄烨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1年第1期35-40,共6页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川芎嗪和芍药苷治疗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检索SwissTargetPrediction ver 2019、Batman-TCM、PharmMapper ver 2017、ZINC、SEA、GeneCards、DrugBank 5.0、DisGenet、String v11数据库,筛...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川芎嗪和芍药苷治疗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检索SwissTargetPrediction ver 2019、Batman-TCM、PharmMapper ver 2017、ZINC、SEA、GeneCards、DrugBank 5.0、DisGenet、String v11数据库,筛选川芎嗪和芍药苷化学成分作用靶点以及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相关靶点;应用Cytoscape 3.2.1软件,构建川芎嗪和芍药苷成分靶点-疾病靶点网络;通过GO和KEGG富集分析预测川芎嗪和芍药苷治疗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潜在作用机制。结果从川芎嗪和芍药苷中分别筛选出成分靶点103个和168个,将这些成分靶点与4662个糖尿病血管并发症靶点取交集得到146个靶点,网络拓扑分析得到TP53、HSP90AA1、STAT3和ANXA14个核心靶点,可能为川芎嗪和芍药苷治疗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重要靶点;GO和KEGG富集分析显示川芎嗪和芍药苷治疗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可能通路是Neuroactive ligand-receptor interaction,Calcium signaling pathway,Serotonergic synapse,Inflammatory mediator regulation of TRP channels,cGMP-PKG,Dopaminergic synapse。结论初步揭示了川芎嗪和芍药苷治疗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作用通路及重要活性靶点,为开发更好地治疗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候选药物的活性成分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血管并发症 川芎嗪 芍药苷 网络药理学 物质基础
下载PDF
基于代谢组学和血清药物化学研究益肾固络合剂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效应物质及作用机制 被引量:8
13
作者 卞振华 张文明 +5 位作者 唐静月 费倩倩 胡敏敏 陈晓伟 袁晓航 陆兔林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92-506,共15页
基于代谢组学和血清药物化学研究益肾固络合剂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CGN)的效应物质及作用机制。建立阳离子化牛血清白蛋白(cationic bovine serum albumin,C-BSA)诱导的CGN大鼠模型,益肾固络合剂灌胃给药后,... 基于代谢组学和血清药物化学研究益肾固络合剂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CGN)的效应物质及作用机制。建立阳离子化牛血清白蛋白(cationic bovine serum albumin,C-BSA)诱导的CGN大鼠模型,益肾固络合剂灌胃给药后,进行肾脏功能相关生化指标(24 h尿蛋白、血清尿素氮和肌酐)测定以及组织病理形态观察等药效评价;采用UPLC-Q-TOF-MS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分析筛选益肾固络合剂治疗CGN的血清生物标志物,并进行代谢通路分析;依据质谱离子碎片信息和代谢途径,结合PeakView 1.2和MetabolitePilot 2.0.4软件对益肾固络合剂入血成分(原型及代谢产物)进行鉴定分析;整合代谢组学和血清药物化学数据,构建血清生物标志物和入血成分相关性分析的数理模型,筛选益肾固络合剂治疗CGN的潜在效应物质。益肾固络合剂显著降低CGN大鼠的24 h尿蛋白、血清尿素氮和肌酐水平,以及改善肾脏组织病理损伤;代谢组学共筛选出花生四烯酸和溶血磷脂酰胆碱类化合物等20个益肾固络合剂治疗CGN的血清生物标志物,涉及花生四烯酸代谢、甘油磷脂代谢等途径;基于血清药物化学方法,鉴定益肾固络合剂含药血清中8个原型入血成分和20个血中代谢产物;基于代谢组学和血清药物化学相关性分析,筛选了益肾固络合剂入血成分中染料木苷等12个化合物为其治疗CGN的潜在效应物质。基于代谢组学和血清药物化学方法分析和阐释了益肾固络合剂治疗CGN的效应物质及作用机制,为开发治疗中医临床优势病种CGN的创新中药研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肾固络合剂 慢性肾小球肾炎 代谢组学 生物标志物 入血成分 效应物质 作用机制
原文传递
松茸不同溶剂提取物及其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11
14
作者 尹秀莲 游庆红 +1 位作者 蒋中海 郑尚永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94-198,共5页
对松茸不同溶剂提取物及其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依次用石油醚、三氯甲烷、乙醇及水提取,乙醇提取部分依次用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采用DPPH自由基法、邻苯三酚自氧化法,以BHT、Vc为参照,分别研究松茸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并... 对松茸不同溶剂提取物及其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依次用石油醚、三氯甲烷、乙醇及水提取,乙醇提取部分依次用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采用DPPH自由基法、邻苯三酚自氧化法,以BHT、Vc为参照,分别研究松茸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并对不同溶剂提取物中的总多糖、总黄酮及总多酚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松茸不同溶剂提取物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其中乙酸乙酯、水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较强,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与其总多糖、总黄酮和总多酚的含量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茸 提取物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基于化学计量学的川木香抗炎活性谱效关系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马玉玲 薛志远 +4 位作者 高霞 张培 孙伯禄 郑晓萍 胡芳弟 《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 CAS 2016年第1期15-22,共8页
研究川木香抗炎活性与其HPLC指纹图谱的谱效关系,探究其抗炎活性成分.采用HPLC-DAD法获取12个川木香样本水提物的指纹图谱,小鼠耳廓肿胀试验检测川木香的抗炎活性.运用偏最小二乘法进行谱效相关性分析,以标准品比对及HPLC-MS/MS法对抗... 研究川木香抗炎活性与其HPLC指纹图谱的谱效关系,探究其抗炎活性成分.采用HPLC-DAD法获取12个川木香样本水提物的指纹图谱,小鼠耳廓肿胀试验检测川木香的抗炎活性.运用偏最小二乘法进行谱效相关性分析,以标准品比对及HPLC-MS/MS法对抗炎活性贡献较大的色谱峰进行鉴定.从川木香指纹图谱中共确定了17个共有峰,川木香水提物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谱效关联研究结果显示有10个共有峰与抗炎活性呈正相关,依次为P8>P4>P3>P10>P14>P15>P7>P5>P9>P16,其中色谱峰P3、P4、P8、P10分别鉴定为紫丁香苷、绿原酸、咖啡酸和1,3-O-二咖啡酰奎尼酸.方法可为川木香抗炎活性药效物质基础的发现及其"药效关联"的质量标准的建立提供一定的技术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木香 抗炎活性 高效液相色谱 谱效关联 药效物质基础
下载PDF
陈皮表面优势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对药效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9
16
作者 刘素娟 张鑫 +5 位作者 王智磊 贺仪 蒲秋华 陈林 陈鸿平 刘友平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2017年第4期618-622,共5页
目的:研究陈皮表面分离的优势真菌对主要药效物质的影响;方法:采用平板涂布法从陈皮表面分离纯化得到优势菌株,结合显微与分子鉴定方法进行鉴定,采用HPLC法和UV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陈皮的主要药效成分。结果:从陈皮表面分离到优势菌为黑... 目的:研究陈皮表面分离的优势真菌对主要药效物质的影响;方法:采用平板涂布法从陈皮表面分离纯化得到优势菌株,结合显微与分子鉴定方法进行鉴定,采用HPLC法和UV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陈皮的主要药效成分。结果:从陈皮表面分离到优势菌为黑曲霉和黄曲霉;陈皮反接黑曲霉与黄曲霉后药效成分发生了改变,二者的改变存在差异,且不同黑曲霉菌株影响药效成分的改变也具有差异,其中1株黑曲霉菌株对陈皮药效成分改变最为明显,与对照组相比,总黄酮、橙皮皮苷含量极显著增加(P<0.01),产生了5个明显的新化学成分。结论:真菌代谢转化与陈皮药效物质变化具有相关性,在陈皮陈化过程起重要作用,其生长代谢消耗药效物质,产生成分改变。从微生物转化角度阐释陈皮"陈久者良"的科学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皮 优势真菌 分离鉴定 反接 药效物质
下载PDF
基于HPLC-QTOF-MS的葛根汤化学成分表征及其不同极性部位抗RSV的谱效关系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耿子凯 李雅群 +2 位作者 孙启慧 容蓉 田景振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944-1950,共7页
目的:研究葛根汤及不同极性部位HPLC色谱峰与其抗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谱效关系,探究药效物质。方法:应用HPLC-Q-TOF-MS技术定性色谱峰;探究各部位的体外抗RSV活性;分析HPLC色谱峰峰强度与抗RSV活性间的谱效关系;并对所得结果进行验证... 目的:研究葛根汤及不同极性部位HPLC色谱峰与其抗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谱效关系,探究药效物质。方法:应用HPLC-Q-TOF-MS技术定性色谱峰;探究各部位的体外抗RSV活性;分析HPLC色谱峰峰强度与抗RSV活性间的谱效关系;并对所得结果进行验证。结果:在标定的33个色谱峰中,有19个色谱峰与抗RSV活性呈正相关,其中7个成分贡献较大,分别为原儿茶酸、大豆苷元、芍药苷、没食子酸、葛根苷D、刺芒柄花苷和6-姜酚。进一步实验证实原儿茶酸和没食子酸具有较好的体外抗RSV活性。结论:本研究借助中药谱效学的方法初步阐释了葛根汤体外抗RSV的物质基础,为中药药效物质研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汤 抗RSV 谱效关系 药效物质
原文传递
基于中药复方配伍理论探索量效加权在网络药理学研究中的应用——以补肾壮骨汤抗骨质疏松的药效物质和作用机制分析为例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凯月 张楠茜 +4 位作者 吕经纬 李春楠 申嘉明 张辉 孙佳明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38-747,共10页
目的:采用基于中药配伍理论的“量效加权网络药理学”方法初步探寻补肾壮骨汤抗骨质疏松的药效物质和作用机制。方法:采用URLC-Q-TOF-MS分析补肾壮骨汤的化学成分。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补肾壮骨汤成分靶点与骨质疏松疾病靶点的共有靶... 目的:采用基于中药配伍理论的“量效加权网络药理学”方法初步探寻补肾壮骨汤抗骨质疏松的药效物质和作用机制。方法:采用URLC-Q-TOF-MS分析补肾壮骨汤的化学成分。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补肾壮骨汤成分靶点与骨质疏松疾病靶点的共有靶点,经PPI分析确定该方核心效应靶点。进而依据复方药味用量比例和成分靶点结合程度对共有靶点进行量效加权,获取加权核心效应靶点。利用Metscape对加权前后的核心效应靶点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分析,分别构建加权前后该方抗骨质疏松的“药味-成分-核心效应靶点-通路”网络。结果:共指认出92个化学成分,分析得到154个成分靶点、4613个疾病靶点以及97个共有靶点,得到TNF、AKT1、EGFR等17个核心效应靶点,其富集的12个化学成分有33.3%源于君臣药味,主要涉及IL-17、PI3K-AKT、TNF等炎症信号通路,解析了“壮骨”机制;而MMP2、ABCB1、CYP19A1等12个加权核心效应靶点,富集的23个化学成分则有69.4%源于君臣药味,在炎症相关通路基础上又富集得到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和雌激素信号通路等,阐释了“补肾”原理。结论:量效加权网络药理学研究更符合中药复方重用君臣药味的配伍理论,更贴近补肾壮骨汤“治肾亦治骨”的中医治则,对探索中药复方的药效物质和作用机制具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壮骨汤 骨质疏松 量效加权网络药理学 药效物质 作用机制
原文传递
基于生物活性导向的UPLC-Q/TOF方法的玫瑰花抗炎药效物质基础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韩彦琪 周梦鸽 +2 位作者 王增勇 姜民 白钢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2797-2802,共6页
目的探究玫瑰花的抗炎活性,并建立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结合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系统筛选玫瑰花中核转录因子-κB(NF-κB)抑制剂的方法。方法通过建立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小鼠急性肺感染模型来进行玫瑰... 目的探究玫瑰花的抗炎活性,并建立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结合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系统筛选玫瑰花中核转录因子-κB(NF-κB)抑制剂的方法。方法通过建立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小鼠急性肺感染模型来进行玫瑰花水提物的抗炎药效学评价,同时采用UPLC-Q/TOF结合NF-κB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系统筛选玫瑰花提取物的抗炎药效物质基础。结果动物实验结果表明,玫瑰花给药组能显著改善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小鼠肺部中性粒细胞浸润,降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IL-8等细胞炎症因子水平。得到玫瑰花谱效关系图并筛选出7个NF-κB抑制剂。结论玫瑰花能减轻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小鼠炎症反应。7个单体物质(包括没食子酸、4-O-没食子酰基奎宁酸、没食子酸甲酯、矢车菊黄素、小木麻黄素、木麻黄鞣质及并没食子酸)可能为玫瑰花中潜在的NF-κB抑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玫瑰花 抗炎 UPLC-Q/TOF NF-ΚB抑制剂 药效物质基础
原文传递
基于谱-效相关黄芩提取物抑菌药效物质基础及质量评价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俎龙辉 王变利 +3 位作者 高樱 孙启慧 高燕 姜明明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2095-2101,共7页
目的:建立黄芩提取物抑菌谱-效相关质量评价系统,对其药效物质基础进行分析。方法:自制黄芩提取物,建立HPLC指纹图谱检测方法;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黄芩提取物样品水提液的抑菌率。利用灰色关联分析、相关分析及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对谱-... 目的:建立黄芩提取物抑菌谱-效相关质量评价系统,对其药效物质基础进行分析。方法:自制黄芩提取物,建立HPLC指纹图谱检测方法;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黄芩提取物样品水提液的抑菌率。利用灰色关联分析、相关分析及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对谱-效数据进行关联分析,挖掘药效物质基础;同时采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方法建立数学模型。结果:成分4,7,8,9,10与抑菌率呈正相关关系;相关分析显示,成分3,7,4,5,6,9与抑菌率药效呈(非常)显著的相关关系;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显示,成分3,4,5,6,7,9的标准化回归系数绝对值较大,VIP值大于或接近于1,对抑菌率贡献率较大;数学模型预测值与实测值相对误差在6%以下。结论:初步确定黄芩提取物抑菌药效物质基础主要为汉黄芩苷、汉黄芩素以及白杨素-7-O-葡萄糖醛酸苷;数学模型的建立,达到了从抑菌作用评价黄芩提取物质量的目的,并为中药谱-效相关质量评价系统的建立提供了详细的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提取物 谱-效相关质量评价 药效物质基础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 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