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清代家庭教育小说的思想意蕴 |
郑升
谭云华
|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
2011 |
1
|
|
2
|
从“教育小说”到“学术名著”——晚清民国时期《爱弥儿》中译本研究 |
李浴洋
|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1
|
|
3
|
带刺的山菊——重读赵树理的短篇小说《锻炼锻炼》 |
甘浩
|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2 |
0 |
|
4
|
探索精神的成长之路——黑塞教育小说的主题分析 |
王静
|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1 |
1
|
|
5
|
艰难时代的绝望反抗——读梁卫星的小说《成人之美兮》 |
李垣璋
郑妍妍
|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15 |
0 |
|
6
|
黑塞对歌德教育精神的接受和反思 |
王静
|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0 |
|
7
|
《绿化树》的时空模式和成长主题 |
滕翠钦
|
《石家庄学院学报》
|
2009 |
0 |
|
8
|
黑塞教育小说研究:理想教育与精神自救 |
王静
|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1 |
0 |
|
9
|
在困惑与断裂中成长——老舍的三部教育小说 |
韩永胜
吴景明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0 |
|
10
|
《歧路灯》主题百年研究述论 |
杜贵晨
|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
2019 |
4
|
|
11
|
在传统与“新民”之间——包天笑译教育小说《儿童修身之感情》研究 |
李青
|
《日语学习与研究》
|
2016 |
3
|
|
12
|
《阅微草堂笔记》中的教育小说——兼谈古代教育小说的界定 |
张泓
|
《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3 |
0 |
|
13
|
超越时空的成长——解读厄德里克《拉罗斯》的互动成长观 |
王苑苑
|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1 |
0 |
|
14
|
《倪焕之》接受的四个视野 |
陈思广
|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5
|
|
15
|
《鱼鹰湖》中后现代主义种类杂糅的叙事文本——政治与艺术构为一体 |
王阿芳
陈世丹
|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16
|
歌德《威廉·迈斯特》中的教育思想 |
王静
|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3 |
1
|
|
17
|
社会变革语境下中国近代教育小说现代性剖析 |
赵娟
|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0 |
|
18
|
论梅娘的知识女性小说 |
董俊
|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4 |
3
|
|
19
|
浅谈知青小说的审美风格 |
郁影
刘晓芙
|
《沈阳大学学报》
CAS
|
2003 |
2
|
|
20
|
知青个体生存的展示与诉说——女性作家笔下的知青小说审美叙事 |
江红英
|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
|
2009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