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1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真菌rDNA的特点及在外生菌根菌鉴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58
1
作者 林晓民 李振岐 王少先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0-125,共6页
核糖体DNA(rDNA)是真菌基因组中的一类中度或高度重复序列,每一重复单位包括高度保守、中度保守和不保守三类区段,在真菌的系统发育分析和分类鉴定中,rDNA是很重要的靶序列。本文主要评述了真菌rDNA的结构特点及应用,特别是内转录间隔区... 核糖体DNA(rDNA)是真菌基因组中的一类中度或高度重复序列,每一重复单位包括高度保守、中度保守和不保守三类区段,在真菌的系统发育分析和分类鉴定中,rDNA是很重要的靶序列。本文主要评述了真菌rDNA的结构特点及应用,特别是内转录间隔区(ITS)在外生菌根菌鉴定上的应用,并对一些名词概念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生菌根菌 RDNA 真菌 应用 定中 高度重复序列 系统发育分析 内转录间隔区 结构特点 基因组 核糖体 靶序列
下载PDF
外生菌根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Ⅰ)──外生菌根对宿主树木的影响 被引量:38
2
作者 杨国亭 宋关玲 高兴喜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72-77,共6页
文章根据国内外的菌根文献资料,综述了外生菌根形成对宿主树木的影响。外生菌根对宿主树木的主要作用包括:外生菌粮能扩大树木根系的吸收面积和吸收范围、增强宿主树木对营养元素的吸收和利用.菌根菌还能通过合成植物激素来调节共生... 文章根据国内外的菌根文献资料,综述了外生菌根形成对宿主树木的影响。外生菌根对宿主树木的主要作用包括:外生菌粮能扩大树木根系的吸收面积和吸收范围、增强宿主树木对营养元素的吸收和利用.菌根菌还能通过合成植物激素来调节共生双方。菌根还能提高宿主树木的抗病性和抗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生菌根 宿主树木 森林生态系统
下载PDF
东北主要林区针叶林下外生菌根真菌及生态分布 被引量:40
3
作者 孟繁荣 邵景文 《菌物系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13-419,共7页
采用标准地调查和路线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我们在长白山、小兴安岭、大兴安岭主要针叶林内,对岳桦-云杉林等12个主要针叶林型的外生菌根真菌进行了调查。经对采集标本整理鉴定,计有19科43属163种外生菌根真菌。其中长白山18科39属135... 采用标准地调查和路线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我们在长白山、小兴安岭、大兴安岭主要针叶林内,对岳桦-云杉林等12个主要针叶林型的外生菌根真菌进行了调查。经对采集标本整理鉴定,计有19科43属163种外生菌根真菌。其中长白山18科39属135种;小兴安岭16科35属116种;大兴岭11科22属50余种。它们在各林型下的分布有一定的规律性,其种群组成和分布的多度与林木的组成、土壤和地形条件,如海拔高度、坡向和坡度等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生菌根真菌 针叶林 长白山 小兴安岭 大兴安岭 东北地区 生态分布 林区
下载PDF
四种外生菌根真菌产生植物激素的研究 被引量:35
4
作者 王有智 黄亦存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72-74,共3页
在纯培养条件下,利用HPLC法,分别测定了四种外生菌根培养液和菌丝体中的五种植物激素含量。检测结果,除没有脱落酸(ABA)外,玉米素(Z)、玉米素核苷(ZR)、赤霉素(GA3)、吲哚乙酸(IAA),均有一定含量。培养液中激素含量远高... 在纯培养条件下,利用HPLC法,分别测定了四种外生菌根培养液和菌丝体中的五种植物激素含量。检测结果,除没有脱落酸(ABA)外,玉米素(Z)、玉米素核苷(ZR)、赤霉素(GA3)、吲哚乙酸(IAA),均有一定含量。培养液中激素含量远高于菌丝体中的含量,GA3在各种激素中含量最高。从培养液中的激素总量看,Suillus属的两个种Suillusgrevillei和Suillusbovinus高于另外两个种Rhizopngonluteolus和Pisolithustihctorius。以上结果有力地说明了外生菌根真菌可产生植物激素,同时,植物激素产生量的多少也可作为筛选优良外生菌根真菌的一个重要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根 外生菌根真菌 植物激素
下载PDF
外生菌根对桉树青枯病的防治效应 被引量:32
5
作者 弓明钦 陈羽 +1 位作者 王凤珍 陈应龙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39-345,共7页
应用 8种外生菌根菌对青枯病菌进行测定的结果表明 ,8个菌株对青枯病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效果 ;对桉树菌根化苗木进行截根接种的试验结果表明 ,菌根化苗木可降低发病率40 %~ 72 .78% ;菌根化苗在重病区造林 ,发病率比未接种苗降低 2 ... 应用 8种外生菌根菌对青枯病菌进行测定的结果表明 ,8个菌株对青枯病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效果 ;对桉树菌根化苗木进行截根接种的试验结果表明 ,菌根化苗木可降低发病率40 %~ 72 .78% ;菌根化苗在重病区造林 ,发病率比未接种苗降低 2 0 %~ 38.9% ;在新造林地上造林 ,发病率仅 8.3% ,比未接种苗降低 11.8%~ 2 4.5 %。因此 ,利用菌根技术 ,实行桉树苗木菌根化 ,是目前防治桉树青枯病的有效且可行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 细菌性青枯病 外生菌根 防治
下载PDF
氮沉降对外生菌根真菌的影响 被引量:36
6
作者 薛璟花 莫江明 +2 位作者 李炯 方运霆 李德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1785-1792,共8页
综述了国外氮沉降对外生菌根真菌的影响研究现状 ,主要从菌根形成、形态 (菌丝体、菌根 )变化、子实体生产力和外生菌根真菌群落结构等方面对氮沉降的响应进行了综述 ,并初步探讨了氮饱和的临界负荷。研究表明 ,过量氮沉降会给外生菌根... 综述了国外氮沉降对外生菌根真菌的影响研究现状 ,主要从菌根形成、形态 (菌丝体、菌根 )变化、子实体生产力和外生菌根真菌群落结构等方面对氮沉降的响应进行了综述 ,并初步探讨了氮饱和的临界负荷。研究表明 ,过量氮沉降会给外生菌根真菌在以下几个方面带来负影响 :(1)影响外生菌根真菌与寄主植物之间的养分分配和循环 ;(2 )降低子实体生产力 ;(3)减少菌丝 ;(4 )降低菌根量及其活力 ;(5 )降低外生菌根真菌丰富度 ;(6 )改变外生菌根真菌群落结构组成 ;(7)降低外生菌根真菌群落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沉降 影响 外生菌根真菌 临界负荷
下载PDF
在纯培养条件下温度对外生菌根真菌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5
7
作者 毕国昌 郭秀珍 臧穆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247-253,共7页
在MMN培养基上,用5—40℃范围内的15种不同温度,对云南省不同针叶林下38种常见外生菌根真菌的44个菌菌株进行纯培养试验。绝大部分菌株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5℃,最低临界生长温度为7℃,最高临界生长温度为35℃。各种真菌在最适生长温度下... 在MMN培养基上,用5—40℃范围内的15种不同温度,对云南省不同针叶林下38种常见外生菌根真菌的44个菌菌株进行纯培养试验。绝大部分菌株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5℃,最低临界生长温度为7℃,最高临界生长温度为35℃。各种真菌在最适生长温度下的生长速度可分为快、中、慢三种类型。不同菌种的温度生长曲线形状也有多样:一般有尖峰形、宽顶形和缓平形三种。文中还附有各菌株的生长速度、最适生长温度和临界生长温度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生菌根 真菌 MMN培养基 温度
下载PDF
外生菌根菌对植物根部病害病原菌拮抗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6
8
作者 雷增普 金均然 王昌温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502-508,共7页
在1981—1987年间笔者对外生菌根菌的拮抗作用做了室内的研究,结果为:某些外生菌根菌(Boletus edulis B. sp. Suillus grevillei, S. Luteus等)对植物常见的根病病原菌(Fusarium oxysporum, Rhizoctonia Solani, Pythium aphanidermatum... 在1981—1987年间笔者对外生菌根菌的拮抗作用做了室内的研究,结果为:某些外生菌根菌(Boletus edulis B. sp. Suillus grevillei, S. Luteus等)对植物常见的根病病原菌(Fusarium oxysporum, Rhizoctonia Solani, Pythium aphanidermatum,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等)的生长、繁殖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外生菌根菌不仅能杀死病原菌的营养体,而且能以病原菌为营养,生长十分茂盛;不仅能抑制病原菌繁殖休及休眠体的形成,而且能大幅度地降低其萌发率;不仅能消解A.tumefaciens的菌落,而且菌根菌的滤液(60℃恒温处理30分钟)对A.tumefaciens产生明显的抑菌圈。本研究筛选出具有拮抗作用的优良菌种:B.edulis, B. sp., S.grevillei, S.luteus, Chroogomphus rutilus, Xeroeomus Chysenteron。外生菌根菌能分泌非挥发性的杀菌活性物质使病原菌的细胞质消解,有的杀菌物质能耐60℃的高温;菌根菌亦能分泌挥发性活性物质;菌根菌还能借助侵入锥或直接穿入病原菌菌丝行寄生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生菌 根菌 根病 病原菌 拮抗作用
下载PDF
云南松外生菌根真菌分离培养研究 被引量:26
9
作者 于富强 纪大干 刘培贵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6-71,共6页
就滇中一带云南松林进行了多次调查 ,共采集、鉴定标本 1 30余号 ;从中选取 1 3科 ,1 9属 ,33种真菌进行了菌种分离、培养的研究。选用并修改 4种培养基进行了外生菌根真菌分离、培养的比较 ,结果共有 1 1科 ,1 7属 ,2 5种真菌分离获得... 就滇中一带云南松林进行了多次调查 ,共采集、鉴定标本 1 30余号 ;从中选取 1 3科 ,1 9属 ,33种真菌进行了菌种分离、培养的研究。选用并修改 4种培养基进行了外生菌根真菌分离、培养的比较 ,结果共有 1 1科 ,1 7属 ,2 5种真菌分离获得成功 ,成功率高达 75 .8% ,4种培养基的分离成功率依次为 36.4%、63.6%、33.3%和 5 7.6%。其中 ,修改PDA培养基和松针、玉米培养基较适宜于云南松外生菌根真菌的分离、纯化和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培养 云南松 外生菌根真菌 分离培养
下载PDF
青藏高原黄绿蜜环菌纯培养菌种的分离培养及分子鉴定 被引量:34
10
作者 李海波 吴学谦 +3 位作者 王立武 付立忠 魏海龙 吴庆其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73-883,共11页
首次从采自青藏高原、与高原牧草嵩草属Kobresia草本植物形成外生菌根的黄绿蜜环菌Armillarialuteo-virens子实体中分离获得一组织分离菌株,运用rDNA-ITS和rDNA-IGS-1测序技术对该组织分离菌株是否为黄绿蜜环菌的纯培养菌种进行分子鉴定... 首次从采自青藏高原、与高原牧草嵩草属Kobresia草本植物形成外生菌根的黄绿蜜环菌Armillarialuteo-virens子实体中分离获得一组织分离菌株,运用rDNA-ITS和rDNA-IGS-1测序技术对该组织分离菌株是否为黄绿蜜环菌的纯培养菌种进行分子鉴定,并基于黄绿蜜环菌的5.8S/ITS和IGS-1序列进行核酸序列数据库GenBank同源性检索比对、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本研究获得的黄绿蜜环菌子实体组织分离菌株即为其纯培养菌种。基于ITS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黄绿蜜环菌与口蘑科内其它属间物种的系统发育关系较远;基于IGS-1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黄绿蜜环菌与蜜环菌属内的其它种序列差异较大,系统发育关系较远,而与Lepiota属内的部分种具有较近的系统发育关系。本研究首次基于分子手段对我国青藏高原的黄绿蜜环菌种进行了分离培养、分子鉴定和系统发育分析,为黄绿蜜环菌的科学分类提供了分子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生菌根 分离培养 RDNA-ITS序列分析 rDNA-IGS序列分析 系统发育
下载PDF
外生菌根菌接种对红椎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29
11
作者 陈应龙 弓明钦 +1 位作者 陈羽 王凤珍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15-522,共8页
接种 11种外生菌根菌株对红椎苗期生长产生了影响。试验苗 2 6周时测定的各生长指标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接种处理间在干质量、苗高、地径、须根数等指标上均有极显著或显著差异 (P<0 .0 1) ;与未接种对照苗相比 ,接种苗平均高增加 2 ... 接种 11种外生菌根菌株对红椎苗期生长产生了影响。试验苗 2 6周时测定的各生长指标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接种处理间在干质量、苗高、地径、须根数等指标上均有极显著或显著差异 (P<0 .0 1) ;与未接种对照苗相比 ,接种苗平均高增加 2 0 %~ 75 % ,地径增加 5 0 %~ 10 5 % ,须根数增加4 1%~ 2 4 5 % ,干质量增加 10 0 %以上。试验表明 ,菌根菌接种不仅显著促进植株地上部分的生长 ,且有利于根系的发展。另外 ,不同菌株对红椎根系亲和力的差异性 ,反映出宿主对各菌根菌株的不同依赖性。菌根菌接种还对试验苗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 CO2 浓度、光合耗水量等有一定的影响。菌株 Pisolithus C9132、MH72 7、C92 16,Rhizopogon 94 80 ,Tricholoma 9810等对红椎苗期生长效果较好 ,为优良菌株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椎 外生菌根菌 接种效应 光合作用
下载PDF
外生菌根真菌接种和施磷对油松苗抗盐性的影响 被引量:23
12
作者 黄艺 姜学艳 +1 位作者 梁振春 季海波 《生态环境》 CSCD 2004年第4期622-625,640,共5页
采用3种不同的外生菌根真菌Boletusedulis、Xerocomuschrysenteron和Gomphidiusviscidus,在山东东营盐渍土环境胁迫下,研究外生菌根真菌接种和施磷对油松(Pinustabulaeformis)生长的影响及其可能机理。结果表明,接种和施磷都增加了油松... 采用3种不同的外生菌根真菌Boletusedulis、Xerocomuschrysenteron和Gomphidiusviscidus,在山东东营盐渍土环境胁迫下,研究外生菌根真菌接种和施磷对油松(Pinustabulaeformis)生长的影响及其可能机理。结果表明,接种和施磷都增加了油松植株的干质量,但施磷不如接种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明显;接种外生菌根后,油松体内的K元素含量显著增加,而Na元素的含量没有明显变化,使得w(K)/w(Na)增加,从而改变了植株体内的离子平衡,减轻离子的毒害作用,而不是通过直接减少植物对Na的吸收来增加植物的抗盐性;同时,接种后外生菌根增加了油松对P的吸收,改善了盐渍土壤导致的植物营养亏缺,促进了植物在盐渍环境下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生菌根真菌 盐碱地 油松
下载PDF
马尾松不同菌根苗对氮磷钾的吸收利用 被引量:28
13
作者 高悦 吴小芹 孙民琴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7-80,共4页
研究了美味牛肝菌(Boletus edulis)、华美牛肝菌(Boletus speciosus)、彩色豆马勃(Pisolithus tinctorius)、黄色须腹菌(Rhizopogen luteous)、紫金蜡蘑(Laccaria aemthystea)、黄豹斑鹅膏(Amanita pantherina)等外生菌根真菌对马尾松... 研究了美味牛肝菌(Boletus edulis)、华美牛肝菌(Boletus speciosus)、彩色豆马勃(Pisolithus tinctorius)、黄色须腹菌(Rhizopogen luteous)、紫金蜡蘑(Laccaria aemthystea)、黄豹斑鹅膏(Amanita pantherina)等外生菌根真菌对马尾松养分利用的影响,分析了马尾松外生菌根苗的生长及各菌根苗对氮、磷、钾的吸收利用情况。结果表明:菌根菌对马尾松苗高、地径均有显著促生效果;马尾松菌根苗对氮、磷、钾的吸收利用能力增强;各菌根菌对松苗的促生效果与氮、磷、钾的利用表现出一定相关性;各马尾松菌根苗根系酸性磷酸酶含量均比对照提高10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外生菌根菌 酸性磷酸酶
下载PDF
外生菌根菌对油松幼苗抗氧化酶活性及根系构型的影响 被引量:28
14
作者 祁金玉 邓继峰 +4 位作者 尹大川 蔡立新 刘冬萍 张丽丽 林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826-2832,共7页
研究盆栽条件下,接种褐环乳牛肝菌(Suillus luteus)和红汁乳菇(Lactarius hatsudake)对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苗木生长,抗氧化酶活性和根系构型的影响。结果表明:(1)褐环乳牛肝菌和红汁乳菇均可与油松合成外生菌根,并显著提高苗木... 研究盆栽条件下,接种褐环乳牛肝菌(Suillus luteus)和红汁乳菇(Lactarius hatsudake)对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苗木生长,抗氧化酶活性和根系构型的影响。结果表明:(1)褐环乳牛肝菌和红汁乳菇均可与油松合成外生菌根,并显著提高苗木的苗高、地径、鲜重和干重。(2)接种褐环乳牛肝菌苗木针叶抗氧化酶(SOD、CAT、POD)活性分别比接种红汁乳菇苗木高14.77%、20.77%、34.68%;接种褐环乳牛肝菌苗木根系抗氧化酶(SOD、CAT、POD)活性分别比接种红汁乳菇苗木高8.54%,4.34%,33.31%;接种处理苗木抗氧化酶活性均显著高于不接种处理。接种处理苗木根长、表面积、体积、平均直径、根尖数、分叉数显著高于不接种处理;接种处理间苗木只有根尖数存在显著差异;接种褐环乳牛肝菌的油松根系分支成80°—90°的一级侧根数占23.81%,显著多于接种红汁乳菇和对照苗木。研究表明,接种褐环乳牛肝菌和红汁乳菇均能促进油松苗木生长,提高油松体内抗氧化酶活性,扩大苗木根系的吸收范围,其中褐环乳牛肝菌各方面的促进效果要优于红汁乳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松 外生菌根真菌 抗氧化酶 根系构型
下载PDF
滇西北高山针叶林区主要林型下外生菌根真菌的分布 被引量:20
15
作者 毕国昌 臧穆 郭秀珍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33-39,共7页
1985年和1986年,我们在云南西北部高山针叶林内,采用标准地调查和路线踏查相结合的方法,在杜鹃-冷杉林等7个主要林型中进行了外生菌根真菌调查。经对采集标本的鉴定,计有33个属约140余种外生菌根真菌。它们在各种林型下的分布有着一定... 1985年和1986年,我们在云南西北部高山针叶林内,采用标准地调查和路线踏查相结合的方法,在杜鹃-冷杉林等7个主要林型中进行了外生菌根真菌调查。经对采集标本的鉴定,计有33个属约140余种外生菌根真菌。它们在各种林型下的分布有着一定的规律。其种类组成和分布的多度与林木的组成、土壤和地形条件,如海拔高度、坡向、坡度等有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针叶林 外生菌根真菌 冷杉
下载PDF
外生菌根真菌对板栗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18
16
作者 冯固 徐冰 +1 位作者 秦岭 李晓林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11-313,共3页
利用三室隔网系统 ,在施磷水平为 0、 5 0和 10 0mg/kg条件下研究了接种美味牛肝菌 (Boletusedulis)和褐环乳牛肝菌 (Suillusluteus)对板栗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两种真菌的根外菌丝对板栗体内总磷量的贡献分别为 39%~ 5 4%和 15 %~ ... 利用三室隔网系统 ,在施磷水平为 0、 5 0和 10 0mg/kg条件下研究了接种美味牛肝菌 (Boletusedulis)和褐环乳牛肝菌 (Suillusluteus)对板栗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两种真菌的根外菌丝对板栗体内总磷量的贡献分别为 39%~ 5 4%和 15 %~ 35 %,表明在土壤肥力贫瘠的板栗产区菌根真菌对板栗的正常生长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两种外生菌丝扩大了根系吸磷范围 ,同时具有通过降低pH活化土壤难溶性磷的能力 ;增加适量无机养分能促进菌丝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生菌根真菌 板栗 生长发育 养分吸收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两株外生菌根真菌对盐渍土壤中黑松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5
17
作者 温祝桂 朱小梅 +5 位作者 刘冲 赵宝泉 董静 邢锦城 赵小慧 洪立洲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2-27,共6页
为了研究外生菌根真菌对宿主植物黑松幼苗耐盐性的影响,采用盆栽实验,将成功侵染菌种土生空团菌(Cg)、紫晶蜡蘑(La)的黑松幼苗移栽于盐渍土壤中,培育3个月后,测定相关生理指标。结果表明:1)与非菌根化幼苗相比,接种菌根真菌Cg和La显著... 为了研究外生菌根真菌对宿主植物黑松幼苗耐盐性的影响,采用盆栽实验,将成功侵染菌种土生空团菌(Cg)、紫晶蜡蘑(La)的黑松幼苗移栽于盐渍土壤中,培育3个月后,测定相关生理指标。结果表明:1)与非菌根化幼苗相比,接种菌根真菌Cg和La显著提高了针叶叶绿素a(由0.78 mg/g FW增加到1.27 mg/g FW和1.47 mg/g FW)和叶绿素b(由0.28 mg/g FW增加到0.40 mg/g FW和0.43 mg/g FW)的含量,增加了宿主体内脯氨酸含量(地上部:La> Cg> NM;地下部:La> Cg> NM),增强了K^+的吸收、转运,有效地维持(Cg菌种)或是降低(La菌种)了宿主地上部分Na^+/K^+的比值;显著(P <0.05)降低了宿主幼苗地下部的Na^+/K^+比值(由0.70降低到0.47和0.64)。2)外生菌根真菌有利于松树幼苗的生长,提高了其耐盐性,但因菌种而异(La> Cg)。深入研究不同菌种对不同宿主植物耐盐性的影响,将会成为后续菌根技术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为沿海滩涂盐碱地的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及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松幼苗 外生菌根 盐渍土 耐盐性 江苏盐城
下载PDF
施用氮肥对落叶松人工林一级根外生菌根侵染及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20
18
作者 孙玥 全先奎 +3 位作者 贾淑霞 谷加存 郭大立 王政权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727-1732,共6页
以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施N肥试验,对不同季节、不同土壤深度根系进行取样,研究了1级根外生菌根真菌侵染率和形态,及其与不同季节、土壤深度和土壤N有效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外生菌根真菌对落叶松人工林1级根的侵染率显著受不同季... 以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施N肥试验,对不同季节、不同土壤深度根系进行取样,研究了1级根外生菌根真菌侵染率和形态,及其与不同季节、土壤深度和土壤N有效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外生菌根真菌对落叶松人工林1级根的侵染率显著受不同季节和土壤深度土壤N有效性的影响.在不同季节和土层之间,施N肥导致菌根真菌侵染率下降.与未侵染菌根真菌相比,菌根真菌侵染导致1级根形态发生明显改变,平均直径增加18.7%,平均根长缩短23.7%,比根长降低16.3%.这种根系形态变化在不同季节、不同土壤深度处理中表现明显.菌根真菌侵染改变了1级根形态,影响根系的生理生态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叶松 外生菌根菌 细根形态 直径 长度 比根长
下载PDF
七株外生菌根真菌与三种松苗菌根的形成能力 被引量:23
19
作者 吴小芹 孙民琴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4186-4191,共6页
松树外生菌根菌资源丰富,但实际应用的种类不多。为筛选出与松苗形成菌根能力较强的菌种,采用播种接菌和芽苗截根移栽接菌两种方法,对7株外生菌根真菌与马尾松、湿地松和黑松3种松苗的菌根合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形成的菌根以二叉分... 松树外生菌根菌资源丰富,但实际应用的种类不多。为筛选出与松苗形成菌根能力较强的菌种,采用播种接菌和芽苗截根移栽接菌两种方法,对7株外生菌根真菌与马尾松、湿地松和黑松3种松苗的菌根合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形成的菌根以二叉分枝状为主,棒状菌根相对较少,多叉状菌根以马尾松较多。Pt2形成的菌根表面菌丝厚且紧密,504、EG、Pt1形成的菌根表面菌丝紧密程度中等,而505、ZJ和HX形成的菌根其表面菌丝则比较稀疏;Pt1、Pt2、EG形成的菌根外延菌丝较长,而505、HX形成的菌根外延菌丝极短。截根接菌时的感染率和感染指数要高于播种接菌。504形成菌根的能力最强,在3种松苗上的菌根感染率都达100%,感染指数最高可达90,最低也达70;Pt2和EG与马尾松和黑松形成菌根的能力较强;而505和HX仅与马尾松形成菌根的能力较强;Pt1形成菌根的能力较差,在3种松苗上菌根感染率和感染指数都较低。在3种松苗中,马尾松的菌根化状况最好,其次为黑松,湿地松的菌根化状况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生菌根真菌 松苗 菌根化 感染指数
下载PDF
外生菌根菌对高寒地区松苗猝倒病的防病效应 被引量:18
20
作者 孟繁荣 邵景文 +5 位作者 姜志贵 曲绍义 马继兰 郑元瑞 邵桂顺 周卫 《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27-31,共5页
用外生菌根菌纯培养的固体和液体菌剂在田间落叶松、樟子松幼苗进行人工接种试验,以研究外生菌根菌对松苗猝倒病的生物防治效应。结果:1、兴安落叶松幼苗猝倒病的发病率比对照区降低14.01%~21.91%;樟子松幼苗猝倒病的发病率比对照区... 用外生菌根菌纯培养的固体和液体菌剂在田间落叶松、樟子松幼苗进行人工接种试验,以研究外生菌根菌对松苗猝倒病的生物防治效应。结果:1、兴安落叶松幼苗猝倒病的发病率比对照区降低14.01%~21.91%;樟子松幼苗猝倒病的发病率比对照区降低11.48%~20.26%。2、试验筛选出Suillus grevillei,Boletus sp.,Gomphidius rutilus,Russula foetens 等优良菌种。3、母种培养基以松针(浸膏)培养基、马铃薯葡萄糖麦芽汁琼脂培养基为最佳;原种培养基则以草炭(石至)石玉米粉葡萄糖松针(浸膏)培养基、草炭(石至)石MMN液培养基为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树 猝倒病 菌根菌 防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