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8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草地生态系统中土壤氮素矿化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6
1
作者 王常慧 邢雪荣 韩兴国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1期2184-2188,共5页
氮素是各种植物生长和发育所需的大量营养元素之一 ,也是牧草从土壤吸收最多的矿质元素 .土壤中的氮大部分以有机态形式存在 ,而植物可以直接吸收利用的是无机态氮 .这些有机态氮在土壤动物和微生物的作用下 ,由难以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 氮素是各种植物生长和发育所需的大量营养元素之一 ,也是牧草从土壤吸收最多的矿质元素 .土壤中的氮大部分以有机态形式存在 ,而植物可以直接吸收利用的是无机态氮 .这些有机态氮在土壤动物和微生物的作用下 ,由难以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的有机态转化为可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的无机态的过程就是土壤氮的矿化 .氮素矿化受多种因子的影响 ,这些因子可以归结为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 .生物因子包括 :土壤动物、土壤微生物和植物种类 .土壤动物可以促进土壤有机质的矿化 ;土壤微生物种类、结构及功能与氮的分解、矿化有密切的关系 ;不同的植物种类对土壤氮素的矿化作用是不相同的 ,一般来说 ,有豆科植物生长的土壤比其它种类土氮素矿化的作用大 .非生物因素一般可以分为环境因子和人类活动干扰 .环境因子中土壤温度和含水量对土壤氮素矿化的影响是国内外众多科学家研究的方向 .尽管如此 ,在此方面的研究还没有取得一致意见 ,仍然需要进行这方面的研究 ,而在其他诸如 :不同的土壤质地与土壤类型方面 ,研究报道的结论也很不一致 .草地生态系统中人类活动对土壤氮素矿化的影响主要包括 ,不同强度的放牧 ,割草以及施肥、火烧强度等 .非生物因子对氮素矿化的影响非常直接和明显 ,尤其是人类活动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生态系统 氮素矿化 土壤 影响因子
下载PDF
创新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的农业数字化转型:驱动因素、战略框架与实施路径 被引量:130
2
作者 易加斌 李霄 +1 位作者 杨小平 焦晋鹏 《农业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01-116,共16页
本文以创新生态系统理论为基础,自上而下分析了农业数字化转型的驱动因素,进而解析并构建了农业数字化转型的战略框架和实施路径。研究发现,农业数字化转型的驱动因素包含了国家政策层面的制度支持、农业产业层面的价值驱动、新型农业... 本文以创新生态系统理论为基础,自上而下分析了农业数字化转型的驱动因素,进而解析并构建了农业数字化转型的战略框架和实施路径。研究发现,农业数字化转型的驱动因素包含了国家政策层面的制度支持、农业产业层面的价值驱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科技企业层面的发展推动以及消费者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求拉动四个方面,形成了从宏观制度→中观产业→微观企业和消费者需求有机统一的农业数字化转型的动力机制。基于农业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价值链构成要素和数字化农业经济循环系统与价值链主体的协同发展,农业数字化转型的战略框架由农业生产数字化和消费数字化构成的生产经营全过程数字化转型、围绕农业产业链上下游形成农业配套服务数字化转型和数字经济与农业深度融合的农业价值链延伸产业数字化发展三大战略模块构成。农业数字化转型要构建"环境—网络—主体—要素"协同创新四位一体的实施路径,包括营造农业数字化转型的协同创新环境,优化农业数字化转型的产业价值创新网络,增强农业数字化转型的价值主体间协同创新能力,强化农业数字化转型的协同创新要素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生态系统 农业数字化转型 驱动因素 战略框架 实施路径
原文传递
陆地生态系统磷素循环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14
3
作者 赵琼 曾德慧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53-163,共11页
磷是生命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其在生态系统内的迁移转化是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近20年来,磷在陆地生态系统内的重要性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该文总结了国内外磷循环研究的成果,从磷的来 源、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和固定... 磷是生命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其在生态系统内的迁移转化是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近20年来,磷在陆地生态系统内的重要性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该文总结了国内外磷循环研究的成果,从磷的来 源、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和固定特性、影响因素的复杂性等方面分析了磷素循环的特点;系统阐述了磷在陆地生态 系统各库之间及其内部,主要是植被-土壤亚系统内的迁移转化规律及影响因素。陆地生态系统磷素循环主要是 系统内部的生物化学循环,由植物自身的遗传特性和土壤的生物、理化性质共同控制,不同控制因素的相对重要性 因生态系统类型、时间和空间尺度而异。文章简述了磷循环研究方法的发展及存在的局限性;另外,分析了干旱、 半干旱地区磷循环研究的重要性和意义;干旱区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及其植被、土壤特性决定了其磷素循环有其自 身的特点及研究的必要性。最后指出了当前陆地生态系统磷循环研究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生态系统 磷素循环 存在形态 生物有效性 研究方法 干旱区
下载PDF
草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96
4
作者 樊江文 钟华平 +2 位作者 梁飚 石培礼 于贵瑞 《中国草地》 CSCD 2003年第6期51-58,共8页
对世界和中国草地生态系统在陆地生态系统碳储存、碳循环及在全球气候变化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分析,阐明了中国草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及其分布格局。同时,对影响草地生态系统碳储存的初级生产力、土壤有机碳、枯落物、放牧利用、草地开垦... 对世界和中国草地生态系统在陆地生态系统碳储存、碳循环及在全球气候变化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分析,阐明了中国草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及其分布格局。同时,对影响草地生态系统碳储存的初级生产力、土壤有机碳、枯落物、放牧利用、草地开垦、火烧等因素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中国草地生态系统碳储量研究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生态系统 碳储量 碳循环 分布格局 全球气候变化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草地生态系统土壤呼吸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94
5
作者 周萍 刘国彬 薛萐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4-193,共10页
土壤呼吸在全球碳收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笔者对草地生态系统土壤呼吸在陆地生态系统碳平衡中的作用、土壤呼吸的分类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综述。结果表明,草地生态系统土壤呼吸在不同时间空间各组分所占比例不同,生物、非生物及人... 土壤呼吸在全球碳收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笔者对草地生态系统土壤呼吸在陆地生态系统碳平衡中的作用、土壤呼吸的分类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综述。结果表明,草地生态系统土壤呼吸在不同时间空间各组分所占比例不同,生物、非生物及人为活动等因素对草地土壤呼吸影响各异,主要从土壤温度、气候变暖、土壤湿度、降水、干旱化、土壤C/N等非生物因素,叶面积指数、植物光合作用、植被凋落物等生物因素以及人类干扰活动等方面具体阐述这些因素变化对土壤呼吸产生的影响,并对草地土壤呼吸的Q10值及各影响因素间的交互作用进行归纳总结。提出草地生态系统土壤呼吸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今后重点发展方向,并对未来草地生态系统土壤呼吸的研究工作做了进一步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生态系统 土壤呼吸 影响因素 研究进展
下载PDF
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呼吸时空异质性及影响因子研究进展 被引量:78
6
作者 魏书精 罗碧珍 +3 位作者 孙龙 魏书威 刘芳芳 胡海清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89-704,共16页
土壤呼吸是全球碳循环的一个重要流通途径,是大气CO2的重要来源之一,是陆地碳循环的重要环节,对温室气体的排放产生直接影响,且关系到科学把握全球变化背景下CO2的排放动态,在全球碳收支中占据重要地位,越来越受到各国学者的广泛关注。... 土壤呼吸是全球碳循环的一个重要流通途径,是大气CO2的重要来源之一,是陆地碳循环的重要环节,对温室气体的排放产生直接影响,且关系到科学把握全球变化背景下CO2的排放动态,在全球碳收支中占据重要地位,越来越受到各国学者的广泛关注。在全球变化背景下研究土壤呼吸的时空异质性及其影响因子,可为探索陆地生态系统在碳循环方面的碳源/碳汇功能和揭示"碳失汇之迷",以及减缓气候变暖等方面提供有力的依据。作为一个复杂的生物学与生态学过程,土壤呼吸受到气候、生物以及非生物等因子的影响而呈现时空异质性,并随着各种干扰因子影响的增强,人为因素的作用亦越来越大,该文阐述了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呼吸作用的时空动态变化规律、并探讨了影响土壤呼吸速率的各种影响因子,剖析了导致土壤呼吸时空异质性的影响因子,指出自然因子、生物因子和干扰因子共同驱动着土壤呼吸的时空动态变化。并对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呼吸作用的模型模拟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最后讨论了森林土壤呼吸时空异质性研究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同时提出了今后土壤呼吸研究中应关注的问题,同时对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呼吸时空异质性及影响因子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系统 土壤呼吸 时空异质性 影响因子 模型模拟
下载PDF
森林生态系统对降水的分配与拦截效应 被引量:50
7
作者 鲍文 包维楷 +1 位作者 何丙辉 丁德蓉 《山地学报》 CSCD 2004年第4期483-491,共9页
森林生态系统对降水的截留、分配与拦截一般通过降水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的乔木层、灌草植物、枯落物和土壤等组分间的转移过程来实现,阐明森林生态系统各组分对降水的分配效应是正确评估森林水文效应的关键。本文系统综述了森林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对降水的截留、分配与拦截一般通过降水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的乔木层、灌草植物、枯落物和土壤等组分间的转移过程来实现,阐明森林生态系统各组分对降水的分配效应是正确评估森林水文效应的关键。本文系统综述了森林生态系统各组分对降水分配效应的国内外主要研究成果,并指明了目前该方面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努力方向。对乔木层的大量观测研究表明,林冠截留率在9 0%~69 1%左右,树干茎流率在0%~5%间,并受森林类型、林分特征以及降水事件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林下灌草层、枯落物层以及土壤层对降水的截留分配研究不足,还难于得出可靠的结论,已经制约着我们对整个森林生态系统对降水的分配截留效应的评估。森林对降水分配过程的建模及其优化研究相对缺乏,这无法使研究结果由点向面进行尺度转换和应用。目前已有的大多数研究还处于实验观测与现象揭示阶段,缺乏对过程与机理的深入研究,也很少进行多因素的动态综合研究和系统分析,限制了我们对森林生态系统水文过程的内在运行机制和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和评估。强化对目前最薄弱的环节———灌草层、凋落物层、土壤以及整个系统对降水的分配截留贮存效应的综合定量监测与建模研究是阐明森林水文效应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 生态系统 降水 截留效应
下载PDF
长江源区高寒生态与气候变化对河流径流过程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54
8
作者 王根绪 李元寿 +1 位作者 王一博 沈永平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9-168,共10页
近40 a来长江源区气候变化剧烈,是青藏高原增温最为显著的地区之一,高寒生态系统与冻土环境不断退化.采用多因素逐次甄别方法与半经验理论方法相结合,基于多年冻土的不同植被覆盖降水-径流观测场观测试验结果,分析了长江源区气候-植被-... 近40 a来长江源区气候变化剧烈,是青藏高原增温最为显著的地区之一,高寒生态系统与冻土环境不断退化.采用多因素逐次甄别方法与半经验理论方法相结合,基于多年冻土的不同植被覆盖降水-径流观测场观测试验结果,分析了长江源区气候-植被-冻土耦合系统中各要素变化对河川径流的不同影响.结果表明:近40 a来长江源区河川径流呈持续递减趋势,年均径流量减少了15.2%,频率>20%的径流量均显著减少,而>550 m3.s-1的稀遇洪水流量发生频率增加;气候变化与高寒草甸覆盖变化对源区径流变化的影响较大,分别占5.8%和5.5%;气候与植被覆盖变化对径流的显著影响是与冻土耦合作用的结果,但冻土环境与冰川变化对径流的贡献尚不能准确评价.高寒沼泽湿地和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对于源区河川径流的形成与稳定起到关键作用,这两类生态系统的显著退化是驱动河川径流过程中变差增大、降水-径流系数减少以及洪水频率增加的主要原因.保护源区高寒草甸与独特的高寒湿地生态,对于维护源区水涵养功能和流域水安全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源区 高寒生态系统 气候变化 径流过程 驱动因素
下载PDF
陆地生态系统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54
9
作者 程瑞梅 王娜 +2 位作者 肖文发 沈雅飞 刘泽彬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30-136,共7页
【目的】探讨陆地生态系统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进展,以期推动对陆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及能量流动的进一步认识。【方法】利用Web of Science、CNKI等数据库,查阅相关文献,对陆地生态系统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结果】陆地植... 【目的】探讨陆地生态系统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进展,以期推动对陆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及能量流动的进一步认识。【方法】利用Web of Science、CNKI等数据库,查阅相关文献,对陆地生态系统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结果】陆地植被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研究表明,C、N、P是生态化学计量学领域研究的主要对象,其中N和P是陆地植被生长2种最重要的限制元素;土壤中的碳氮磷比值是评价土壤质量重要指标,从全球尺度研究发现,土壤中的碳氮磷比值基本为恒值;陆地生态系统养分限制判断研究表明,N∶P比值是植物生长养分限制的敏感性指数,常被用于确定养分限制的阈值,同时N、P含量也可用于确定养分限制类型;气候、地理、土壤等因子是陆地植物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在陆地生态系统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进展中,C、N、P是学者们关注的重要因子,其比值在研究土壤质量评价、养分限制阈值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生态系统 C、N、P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 限制性养分 驱动因素
下载PDF
扎龙湿地生态系统变化过程及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量:52
10
作者 佟守正 吕宪国 +2 位作者 苏立英 姜明 姚允龙 《湿地科学》 CSCD 2008年第2期179-184,共6页
随着区域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的影响,扎龙湿地生态系统发生了深刻变化。利用20世纪50年代以来扎龙湿地区域的气象数据、1986~2002年间8个时段的Landsat TM影像及2006年的SPOT4影像数据和扎龙国家级保护区管理局的资源调查数据,分析了... 随着区域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的影响,扎龙湿地生态系统发生了深刻变化。利用20世纪50年代以来扎龙湿地区域的气象数据、1986~2002年间8个时段的Landsat TM影像及2006年的SPOT4影像数据和扎龙国家级保护区管理局的资源调查数据,分析了近20a来扎龙湿地生态系统的变化过程。结果显示,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该地区的年平均气温分别比1951~1980年的年平均气温高出1.2℃和1.8℃。与1986年相比,2002年扎龙湿地的湖泊及水库面积减少了15.17%;明水面面积下降了49.36%。这一期间,扎龙湿地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产量、渔类产量、鸟类的种类和数量都明显减少,湿地退化程度十分严重。气候变化对湿地生态系统影响的同时,扎龙湿地上游地区也建设了60余座水库,并在湿地内部兴建了大量的人工沟渠、堤坝和道路。高强度的人类活动不仅截留了大量本应直接流人湿地的水体,使湿地蓄水量明显下降,也使湿地破碎化程度加剧。根据扎龙湿地生态系统面临的现状,就扎龙湿地保护与恢复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生态系统 变化过程 影响因子 扎龙湿地
下载PDF
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生态化对我国的启示 被引量:51
11
作者 刘振亚 《中国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2-55,共4页
培育高校创业教育生态化、构建创业生态系统对我国高校创业教育极其重要。30多年来美国创业学已成为美国大学尤其是商学院和工程学院发展最快的学科领域。我国高校应培养促进创业教育生态化发展的师资队伍,构建良性互动的高校创业生态系... 培育高校创业教育生态化、构建创业生态系统对我国高校创业教育极其重要。30多年来美国创业学已成为美国大学尤其是商学院和工程学院发展最快的学科领域。我国高校应培养促进创业教育生态化发展的师资队伍,构建良性互动的高校创业生态系统,整合系统内外有利于创业的资金、资源,制定高校创业教育生态化培育的激励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高校 创业教育 生态系统 生态因子
原文传递
2001—2010年黄河流域生态系统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变化及气候因素驱动分析 被引量:45
12
作者 陈强 陈云浩 +3 位作者 王萌杰 蒋卫国 侯鹏 李营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811-2818,共8页
基于MODIS-NDVI遥感数据,利用CASA模型分析黄河流域2001—2010年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NPP)的空间分布格局,并结合同期气温和降水量数据,分别从不同空间和时间尺度上分析了黄河流域6种生态系统类型区域植被NPP的变化趋势,并对其与气候因... 基于MODIS-NDVI遥感数据,利用CASA模型分析黄河流域2001—2010年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NPP)的空间分布格局,并结合同期气温和降水量数据,分别从不同空间和时间尺度上分析了黄河流域6种生态系统类型区域植被NPP的变化趋势,并对其与气候因素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植被NPP空间分布呈西北低、东南高的分布特征,平均NPP年总量为108.53 Tg C,植被NPP的分布与生态系统类型呈现较高的相关性;2001—2010年,植被NPP总体呈上升趋势但波动较大,55.4%的面积呈现增加趋势,不同生态系统类型区域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在年际水平上,黄河流域植被NPP变化与气候因素没有显著相关性,但在月际水平上呈现了较高的相关性,降水量和气温对植被NPP变化的影响作用相当;不同生态系统类型对气候因素呈现不同的相关性质以及时滞效应,草地对降水量的响应存在一定程度的时滞效应,荒漠对气温存在时滞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生态系统 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 气候因素 相关性
原文传递
草地生态系统土壤微生物量及其影响因子研究进展 被引量:44
13
作者 何亚婷 董云社 +2 位作者 齐玉春 肖胜生 刘欣超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350-1359,共10页
草地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类型之一,受到人类活动和全球变化的广泛影响。这些因素在直接影响草地生态系统地上植被生长和群落动态的同时,还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草地生态系统的各种地下生态过程。土壤微生物是指示草地生态系统各地下生... 草地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类型之一,受到人类活动和全球变化的广泛影响。这些因素在直接影响草地生态系统地上植被生长和群落动态的同时,还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草地生态系统的各种地下生态过程。土壤微生物是指示草地生态系统各地下生态与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对外部干扰响应的良好指标,其中微生物量是土壤微生物活性和大小度量的重要参数,是土壤有机质中最活跃的组分之一,能够敏感地反映土壤生态系统水平的微小变化,在各种土壤生化过程研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研究综述了自然因子(土壤温度、土壤湿度、pH值)、人为干扰(放牧、开垦、施肥)和全球变化(大气CO2浓度升高、气候变暖)对草地生态系统土壤微生物量影响的研究进展,并指出目前的研究由于基础薄弱、研究样地间的差异以及各研究处理间的差异,土壤微生物量对各种干扰的响应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加强长期性的野外定位试验研究、多因子的综合控制实验研究以及N输入对微生物量影响的研究等,并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测量微生物量的新技术和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生态系统 土壤微生物量 影响因子 全球变化
原文传递
青藏高原样带高寒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分布及其影响因子 被引量:37
14
作者 田玉强 欧阳华 +2 位作者 宋明华 牛海山 胡启武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43-449,共7页
沿青藏公路,以跨越山地荒漠、高寒草甸-草原和山地灌丛-针叶林等地带的样带为研究区域,在23个样点采集土样分析土壤有机碳(SOC)分布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在样带水平方向,不同植被下整个剖面的SOC含量从高到低依次是森林〉灌丛... 沿青藏公路,以跨越山地荒漠、高寒草甸-草原和山地灌丛-针叶林等地带的样带为研究区域,在23个样点采集土样分析土壤有机碳(SOC)分布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在样带水平方向,不同植被下整个剖面的SOC含量从高到低依次是森林〉灌丛〉草甸〉草原〉荒漠;在垂直方向上,森林、灌丛和草甸植被0~10cm土层SOC含量、草原植被20cm以上土层SOC含量皆显著高于其下各层,荒漠植被各土层SOC含量分布均一.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降水是影响样带内SOC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随样带内水热条件的改善,降水对SOC分布的影响逐渐降低;降水和土壤粘粒对表层SOC分布的影响较大,土壤粉粒和砂粒对底层SOC分布影响明显.土壤容重和pH对SOC沿剖面分布的影响逐渐降低;植被生物量是影响不同植被下SOC分布的重要生物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样带 高寒生态系统 土壤有机碳 影响因子
下载PDF
中国地方政府数据开放建设成效的影响因素探究--基于生态系统理论框架 被引量:38
15
作者 门理想 王丛虎 《现代情报》 CSSCI 2021年第2期152-161,共10页
[目的/意义]数据要素已成为数字经济的"工业血液",尽管我国政府数据开放的整体水平已有显著提升,但不容忽视的是,不同地区的建设成效存在较大差异,其影响因素值得深入探究。[方法/过程]应用"生态系统理论框架",从... [目的/意义]数据要素已成为数字经济的"工业血液",尽管我国政府数据开放的整体水平已有显著提升,但不容忽视的是,不同地区的建设成效存在较大差异,其影响因素值得深入探究。[方法/过程]应用"生态系统理论框架",从数据开放者、开发者、消费者及环境4个维度,对2017—2019年间的148个地市样本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结论]研究发现,"数据开发者开发能力""是否位于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开放政府数据的省域统筹程度"及"国内生产总值"4个变量对各地政府数据开放建设成效有着显著正向影响。尽管研究在交叉验证等方面存在不足,但研究结果依然可以为我国政府未来的数据开放建设工作提供一定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政府 数据开放 生态系统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鄂尔多斯市生态系统格局和质量变化及驱动力 被引量:30
16
作者 董天 肖洋 +3 位作者 张路 肖燚 郑华 欧阳志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660-671,共12页
生态系统变化是生态问题产生的主要驱动力之一,研究生态系统格局与质量变化对于认识人类活动与生态系统关系具有重要意义。鄂尔多斯市能源资源丰富,但生态环境脆弱,2000年以来,鄂尔多斯市在大规模开发能源的同时,也在不断加强生态环境... 生态系统变化是生态问题产生的主要驱动力之一,研究生态系统格局与质量变化对于认识人类活动与生态系统关系具有重要意义。鄂尔多斯市能源资源丰富,但生态环境脆弱,2000年以来,鄂尔多斯市在大规模开发能源的同时,也在不断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而研究鄂尔多斯市生态系统格局与质量演变过程,对认识生态脆弱区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有重要价值。应用遥感数据和GIS技术,评估了鄂尔多斯市生态系统类型与格局、生态系统质量的特征,以及2000年以来的时空变化趋势,分析了导致鄂尔多斯市生态系统格局与质量变化的驱动力因素。结果表明:(1)鄂尔多斯市的草地、荒漠裸地和农田为主要生态系统类型,分别占2010年市域面积的64.46%、21.34%与5.93%。(2)鄂尔多斯市城镇、灌丛、森林面积有所增加,草地、湿地、农田、荒漠裸地面积有所下降。城镇面积增幅最大,相对变化率增加33.37%,草地面积降幅最大,相对变化率减少0.78%,变化主要集中在中部、东北部。(3)鄂尔多斯市生态系统质量整体偏低,低等级与差等级的生态系统面积比例高达98.91%。全市的生态系统质量没有明显改善,其中生态系统质量有不同程度改善的面积为15.84%,质量降低的面积比例为15.29%。(4)生态系统格局与质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力有城市扩张、农田开垦、退耕还林(草湿)、生态保护、矿山开采等,鄂尔多斯市生态系统质量与降水、退耕还草工程、道路密度、温度、GDP1、放牧因子相关性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格局 生态系统质量 驱动力 鄂尔多斯市
下载PDF
利用3S技术综合研究新疆塔里木河流域中下游11年生态环境变化与成因 被引量:16
17
作者 刘志丽 马建文 +1 位作者 陈嘻 杨辽 《遥感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46-152,T004,共8页
介绍了综合运用RS、GIS和GPS(3S)技术对新疆塔里木河流域中下游土地覆盖与土地利用、植被指数、人口经济等主要生态环境要素的遥感时序信息提取、GIS数据分析和GPS野外定点检测。总结出塔里木河流域中下游地区从 1990— 2 0 0 0年的 11... 介绍了综合运用RS、GIS和GPS(3S)技术对新疆塔里木河流域中下游土地覆盖与土地利用、植被指数、人口经济等主要生态环境要素的遥感时序信息提取、GIS数据分析和GPS野外定点检测。总结出塔里木河流域中下游地区从 1990— 2 0 0 0年的 11年间农业用地面积增加了 5 0 5 4 33km2 ,整个自然 /半自然植被的面积减少了 94 3 0 89km2 ,水体面积增加了 80 4 77km2 ,塔河中下游天然植被大面积衰败和死亡 ,尤其是胡杨林面积锐减 ,致使沙漠化面积不断扩大。初步提出了生态环境修复和治理建议。通过研究还建立了新疆塔里木河流域中下游 3S生态环境动态监测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S GIS GPS 新疆塔里木河流域 中下游 3S技术 生态环境要素 遥感时序信息
下载PDF
四川省生态系统土壤保持功能空间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8
18
作者 饶恩明 肖燚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8741-8749,共9页
土壤保持是生态系统通过其结构与过程减少由于降水所导致的土壤侵蚀的作用,是生态系统重要调节服务之一。四川省位于长江上游,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区域,对其生态系统土壤保持功能的保护和土壤侵蚀的控制是维持长江中下游生态安全... 土壤保持是生态系统通过其结构与过程减少由于降水所导致的土壤侵蚀的作用,是生态系统重要调节服务之一。四川省位于长江上游,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区域,对其生态系统土壤保持功能的保护和土壤侵蚀的控制是维持长江中下游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研究采用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和统计学方法,对四川省生态系统土壤保持功能的空间特征以及影响因素展开分析,结果表明:(1) 2015年,四川省生态系统土壤保持总量为199.01亿t,平均土壤保持强度约409.43 t hm-2a-1,森林和灌丛生态系统是土壤保持功能的主体,农田生态系统仍发挥了相当数量的土壤保持作用,但农业活动中需注意采取水土保持措施;(2)空间上,土壤保持功能较强的区域主要位于地形起伏明显的盆周山地区(包括龙门山、邛崃山、大凉山和米仓山等),以巴中市、雅安市、达州市、广元市、攀枝花市、乐山市等地的平均土壤保持强度较高,以凉山州、阿坝州、甘孜州、雅安市、巴中市、达州市等地的土壤保持极重要区分布较广;(3)自然因素中,气候和地形是影响研究区生态系统土壤保持空间格局的主要因素,土壤因素在区域尺度上也表现出一定的影响,植被因素则可能在局域尺度上发挥作用。研究从土壤保持功能角度揭示了保障生态安全的重要区域,研究结果可为四川省的生态保护和侵蚀控制提供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保持 生态系统服务 空间格局 影响因素 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 生态安全
下载PDF
水分梯度下荒漠植物多样性与稳定性对土壤因子的响应 被引量:25
19
作者 胡冬 吕光辉 +2 位作者 王恒方 杨启 蔡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7期6738-6748,共11页
荒漠生态系统多样性的研究对维持荒漠区群落稳定性有着重要意义。以艾比湖流域荒漠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基于野外样方调查数据及实验分析,探讨不同水分梯度下植物多样性与稳定性的变化规律及土壤因子对二者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土壤水... 荒漠生态系统多样性的研究对维持荒漠区群落稳定性有着重要意义。以艾比湖流域荒漠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基于野外样方调查数据及实验分析,探讨不同水分梯度下植物多样性与稳定性的变化规律及土壤因子对二者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土壤水分含量下降,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Simpson多样性指数(D)、Pielou均匀度指数(J)、Margalef丰富度指数(R)和种群密度稳定性(ICV)指数均呈下降趋势,且当土壤含水量低于4.65%时,荒漠植物多样性与群落稳定性总体显著降低(P<0.05);(2)不同水分梯度下影响艾比湖流域植物多样性的土壤因子具有差异性,高水梯度为硝态氮与有机质,中水梯度下影响植物多样性的因子为pH,低水梯度为全氮和有机质;(3)仅在环境适宜的情况下,土壤因子(土壤含盐量与有机质)才能对群落稳定性产生显著影响(P<0.01);(4)三种梯度下,物种多样性均对群落稳定性有显著性影响(P<0.001),植物多样性与群落稳定性存在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生态系统 植物多样性 群落稳定性 土壤因子
下载PDF
荒漠植物红砂(Reaumuria soongorica)叶片元素和水分含量与土壤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22
20
作者 马剑英 陈发虎 +2 位作者 夏敦胜 孙惠玲 王刚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983-992,共10页
通过测定中国境内荒漠植物红砂(Reaumuria soongorica)主要分布区21个自然种群407个植株叶片的氮(N)、磷(P)、钾(K)含量、有机质和叶片含水量,以及不同种群内土壤含水量、可溶性盐分含量、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等土壤理化性状指标,分... 通过测定中国境内荒漠植物红砂(Reaumuria soongorica)主要分布区21个自然种群407个植株叶片的氮(N)、磷(P)、钾(K)含量、有机质和叶片含水量,以及不同种群内土壤含水量、可溶性盐分含量、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等土壤理化性状指标,分析不同自然种群红砂叶片元素含量与土壤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不同土壤层含水量的增加,红砂叶片N含量和叶片含水量显著增加,而叶片K含量显著降低。土壤养分含量、可溶性盐分含量与红砂叶片P含量显著正相关,与叶片含水量显著负相关。随着土壤pH值的增加,红砂叶片N含量显著下降,叶片含水量显著增加。说明不同自然种群中红砂叶片养分含量受土壤状况的影响显著,不同土壤理化性状指标对红砂叶片元素含量的贡献显著不同。土壤水分含量是生境中影响红砂叶片特征的最关键因子,而红砂叶片含水量则最易受各种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生境中土壤含水量对红砂各种元素含量的影响和红砂叶片含水量对不同土壤条件的这种响应模式支持了红砂是一种以提高水分利用效率而适应于极端干旱生境的典型超旱生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生态系统 红砂(Reaumuria soongorica) 叶片含水量 叶片元素含量 土壤条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