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8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第三次工业革命与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新思维——来自演化经济学和经济史的视角 被引量:93
1
作者 贾根良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3-52,共10页
目前我国有关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和实现途径仍是以2002年时对第五次技术革命浪潮的主导技术——信息技术革命为基础加以定义的,并没有反映出目前已逐渐清晰的以第六次技术革命浪潮为核心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对工业化道路的巨大影响。新... 目前我国有关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和实现途径仍是以2002年时对第五次技术革命浪潮的主导技术——信息技术革命为基础加以定义的,并没有反映出目前已逐渐清晰的以第六次技术革命浪潮为核心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对工业化道路的巨大影响。新型工业化道路应该在信息化的基础上增加可再生能源革命(绿色技术)、智能化和纳米技术革命的新内涵。抓住新技术革命的历史机遇是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实质。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落后的美国和德国通过抓住"第二种机会窗口"成功地实现了跳跃式发展。从演化经济学的理论和经济史的视角进行分析,我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如果要取得成功,就必须依托民族产业和庞大的国内市场,从新技术革命的产业价值链高端入手,重塑我国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的竞争优势,这是我国与美、日、欧共同成为第三次工业革命领导者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演化经济学 第三次工业革命 新型工业化道路 第六次技术革命浪潮 经济史
原文传递
诺斯与马克思:关于社会发展和制度变迁动力的比较 被引量:25
2
作者 林岗 刘元春 张宇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5-33,共9页
道格拉斯·诺斯是新制度主义在经济史学方面的代表。他从总体上说是一个制度变迁动力的多元论者,但又视人口变化是制度变迁的最终动力。本文对诺斯关于制度变迁动力的解释与马克思关于社会发展动力的理论进行了比较,说明诺斯对马... 道格拉斯·诺斯是新制度主义在经济史学方面的代表。他从总体上说是一个制度变迁动力的多元论者,但又视人口变化是制度变迁的最终动力。本文对诺斯关于制度变迁动力的解释与马克思关于社会发展动力的理论进行了比较,说明诺斯对马克思的生产力一元动力论的批评,即过分强调技术进步、缺少解释技术进步速率的理论,是缺少根据的。本文以有关史实证明,诺斯以人口增减为基本动因对所谓“两次经济革命”的解释是不成立的;不可更改的历史事实始终对马克思的一元论唯物史观提供着坚实而有力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史 新制度主义 制度变迁动力 诺斯 马克思
原文传递
经济国有化与行政垄断制度的发展——基于制度变迁理论的经济史研究 被引量:23
3
作者 陈林 朱卫平 《财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9-58,共10页
文章在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下,对新中国的经济国有化和行政垄断制度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经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行政垄断与国有经济存在很强的共生关系。当今中国的行政垄断是以法律法规形式存在的社会正式规则,它与国有经济、市场经... 文章在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下,对新中国的经济国有化和行政垄断制度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经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行政垄断与国有经济存在很强的共生关系。当今中国的行政垄断是以法律法规形式存在的社会正式规则,它与国有经济、市场经济长期稳定共存,是转轨时期中国经济制度的一大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国有化 行政垄断 制度变迁 经济史
原文传递
两汉荒政特点探析 被引量:7
4
作者 陈业新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39-43,共5页
两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自然灾害多发期。接踵而至的灾害 ,给有汉两朝政府和百姓带来了无尽的灾难 ,加之灾害“天谴”阴霾的警儆作用 ,两汉统治者为之而实施了一定的荒政措施。两汉荒政具有制度化和法律化、荒政实施程序化、荒政... 两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自然灾害多发期。接踵而至的灾害 ,给有汉两朝政府和百姓带来了无尽的灾难 ,加之灾害“天谴”阴霾的警儆作用 ,两汉统治者为之而实施了一定的荒政措施。两汉荒政具有制度化和法律化、荒政实施程序化、荒政经学印迹突出 ,以及荒政措施掣肘于财政经济状况、吏治状况是荒政措施发生作用的保障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政 经济史 西汉和东汉时期
下载PDF
历史研究的性别维度与视角——兼谈妇女史、社会性别史与经济-社会史的关系 被引量:11
5
作者 杜芳琴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11-118,共8页
妇女史、社会性别史与经济—社会史既相互联系 ,又相互区别。从国内外近一个世纪学术与社会发展的历史看 ,社会史、经济史虽然都十分关注与妇女相关的各种社会问题 ,但它们并不能代替妇女—社会性别史。三者之间是一种交叉、互补的关系 ... 妇女史、社会性别史与经济—社会史既相互联系 ,又相互区别。从国内外近一个世纪学术与社会发展的历史看 ,社会史、经济史虽然都十分关注与妇女相关的各种社会问题 ,但它们并不能代替妇女—社会性别史。三者之间是一种交叉、互补的关系 ,而不是包容的关系。妇女—社会性别史作为历史学的一个新的生长点 ,它不只关注妇女的生活与命运 ,以及历史上两性之间的关系 ,同时还担负着对以往历史知识建构的全面审视和包括两性经验在内的新的历史知识建构的任务。因此 ,它应该成为整个历史研究中观察、分析、阐释的一个新视角和新方法 ,进一步拓展延伸历史研究的视野与空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研究 妇女史 性别史 经济史 社会史
下载PDF
历史空间数据可视化与经济史研究——以近代中国粮食市场为例 被引量:16
6
作者 王哲 《中国经济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8-44,57,共18页
本文梳理了历史空间数据的可视化方法在历史研究,特别是经济史研究中使用的发展脉络,探讨了未来经济史研究领域利用可视化手段的可能性。同时,以清代南方粮价空间分布和粮食运销网络为例说明了如何对历史空间经济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得... 本文梳理了历史空间数据的可视化方法在历史研究,特别是经济史研究中使用的发展脉络,探讨了未来经济史研究领域利用可视化手段的可能性。同时,以清代南方粮价空间分布和粮食运销网络为例说明了如何对历史空间经济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得到清代南方地区米价从东到西的四个空间梯度,同时根据旧海关统计中的"多种粮食"贸易源汇数据,在分析其空间属性基础上定量重建了20世纪30年代的粮食贸易网络。本文认为可视化能够在原始史料"二次整理"过程中发挥较大的作用,在学科交叉和融合方面有着很好的学术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可视化 大数据 清代粮价 经济史
原文传递
建国后中国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一个假说及检验 被引量:12
7
作者 周文兴 章铮 《制度经济学研究》 2006年第1期135-146,共12页
财政分权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是一个关键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但尚无定论。本文提出了一个新假说:新中国财政分权速度和程度对于经济增长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该假说在某种程度上超越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框架。从长期来看,考虑速度和程度... 财政分权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是一个关键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但尚无定论。本文提出了一个新假说:新中国财政分权速度和程度对于经济增长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该假说在某种程度上超越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框架。从长期来看,考虑速度和程度的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并不排除中短期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的可能。通常认定的20世纪80年代中期进行的财政分权改革和90年代中期的分税制改革只不过是一个历史阶段延续问题。短期过快过急的分权会带来灾难性的经济后果(例如"大跃进")。数据模拟结果还意味着,1978年以后的改革开放所取得的经济增长奇迹,不仅是体制变迁和市场化的结果,也是财政分权道路进一步延伸的产物,但其分权效应正在减弱,正逐步逼近财政分权效应的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分权 经济增长 大跃进 计划经济 经济史
原文传递
中国牧草产业发展的历史演进、现实约束与战略选择 被引量:15
8
作者 高海秀 王明利 +1 位作者 石自忠 倪印锋 《农业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21-129,共9页
基于宏观统计数据和微观调研数据,本文系统梳理中国牧草产业发展历史和特征、总结提炼发展成就、挖掘产业面临的主要挑战并提出促进产业进一步发展的战略选择。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牧草产业共经历了萌芽期、成长期和快速发展期三个阶段... 基于宏观统计数据和微观调研数据,本文系统梳理中国牧草产业发展历史和特征、总结提炼发展成就、挖掘产业面临的主要挑战并提出促进产业进一步发展的战略选择。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牧草产业共经历了萌芽期、成长期和快速发展期三个阶段,产业发展形势整体向好、技术水平有所提高、发展方式不断创新且综合效益逐步显现。但是也面临着产业重要性未受到充分认可、核心领域关键技术对外依存度高、市场体系不完善和扶持政策不精准等现实约束。因此,需要采取破除传统种养观念、提升关键技术自主研发水平、加大市场体系建设力度以及完善政策体系等重点措施以促进中国牧草产业稳定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牧草产业 经济效益 发展历史 战略选择
原文传递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经济史研究的热点、趋势与展望——基于Citespace空间可视化分析方法的计量研究 被引量:15
9
作者 毕学进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85-101,共17页
搜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具有代表性史学类CSSCI来源刊物共计4670篇经济史类论文作为样本,利用Citespace计量方法,绘制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史学科的热点知识图谱,对经济史研究演化的路径进行了分析。第一,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史研究经历了... 搜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具有代表性史学类CSSCI来源刊物共计4670篇经济史类论文作为样本,利用Citespace计量方法,绘制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史学科的热点知识图谱,对经济史研究演化的路径进行了分析。第一,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史研究经历了起步期、停滞期、繁荣期和稳定期四个阶段。研究的热点机构与核心作者群尚未出现高度聚集的状态,不同研究群体、研究机构呈现出较大的水平差异性。第二,经济史研究的热点断代集中在清代、现代、近代、明代、宋代等,研究热点区域集中在江南。第三,经济史研究的内容以“农”为本,另工业史、商业史、经济制度史也是经济史的热门关注内容。第四,经济史研究视域随着时间推进而不断演变。1949-1979年,经济史研究以阶级斗争为导向;1980-1993年,经济史研究以生产力为导向;1994年至今,经济史研究则以现代化经济体系为研究导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TESPACE 经济史 知识图谱 演化趋势
下载PDF
德国历史学派的经济史学解析 被引量:13
10
作者 杨祖义 《中南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69-73,共5页
德国历史学派从大量的经济史料中抽象出了许多有价值的经济学理论 ,是第一个基于经济史的经济学流派。我们应超越纯经济学视野 ,对历史学派予以经济史学解读 ,充分肯定它独特的历史地位。历史学派提出了自己的经济史学观 ,它对经济史学... 德国历史学派从大量的经济史料中抽象出了许多有价值的经济学理论 ,是第一个基于经济史的经济学流派。我们应超越纯经济学视野 ,对历史学派予以经济史学解读 ,充分肯定它独特的历史地位。历史学派提出了自己的经济史学观 ,它对经济史学发展的贡献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1.推进经济学方法论的变化 ;2 .树立了经济学与经济史结合的典范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学派 经济史学 经济史 德国
下载PDF
大数据时代与经济史计量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陈争平 《中国经济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3-58,共6页
经济史计量分析大致有统计学、计量经济学、计量史学三大类方法。大数据时代来临,让我们更清楚地看到了样本无法揭示的细节信息,以统计为基础的经济史计量研究比小数据样本加数量模型更有效,统计学派更加贴近大数据时代的主要特点,更符... 经济史计量分析大致有统计学、计量经济学、计量史学三大类方法。大数据时代来临,让我们更清楚地看到了样本无法揭示的细节信息,以统计为基础的经济史计量研究比小数据样本加数量模型更有效,统计学派更加贴近大数据时代的主要特点,更符合时代要求。我们现在进行数据库建设,既要注意数量,使得规模尽可能大;又要抓好质量,要建设经得起检验的数据库。经济史计量研究也可以帮助创立经济学的新的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时代 量化历史 计量史学 统计学 经济史
原文传递
中国经济史“GDP”研究之误区 被引量:12
12
作者 杜恂诚 李晋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74-81,共8页
学术界对中国古代、近代经济史上的"GDP"研究似有升温趋势,然而其中存在的问题却具有普遍性,有碍于更加真实地认识中国古代、近代社会和进行跨国家、跨社会的比较。主要的问题在于,认识和估算的思路进入了误区,偏离了"GD... 学术界对中国古代、近代经济史上的"GDP"研究似有升温趋势,然而其中存在的问题却具有普遍性,有碍于更加真实地认识中国古代、近代社会和进行跨国家、跨社会的比较。主要的问题在于,认识和估算的思路进入了误区,偏离了"GDP"的规范定义。中国经济史"GDP"研究中的具体方法也有诸多不尽如人意处。运用计量模型推导"GDP",对于模型设计的合理性和基础性数据的的积累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不宜把"GDP"作为将中国古代传统社会或中国近代二元转型社会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作比较时的主要普世价值评价标准,尤其不宜用偏离定义或模型有缺陷的估计或计量方法得出的"GDP"数字来进行比较。这样的比较会造成以下的结果:(1)会以不规范的偏离程度很大的"GDP"数字来不恰当地衡量中国经济的发展水平;(2)掩盖了中国近代二元经济结构的事实;(3)掩盖了中国古代市场十分有限的事实;(4)掩盖了市场制度、社会制度、政治制度的差异。社会转型的评价标准是多维的,在很多时候,"GDP"并不能成为主要的评价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DP”研究 中国古代近代 经济史 计量 普世价值
原文传递
中西经济史比较的新探索——兼谈加州学派在研究范式上的创新 被引量:12
13
作者 龙登高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104-111,121,共9页
本文围绕加州学派的新成果及最近的学术辩论,介绍了有关中西社会经济发展比较研究的新进展,并从方法论突破与挑战欧洲中心论等方面总结了国际经济史学坛研究范式的转换与趋势。
关键词 加州学派 中西比较 经济史
下载PDF
论经济史学的对象、任务与方法 被引量:7
14
作者 高德步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27-32,共6页
经济史学是经济学的一部分,作为经济学的经济史与作为历史学的经济史有很大的区别。经济学是一门实证科学,作为实证科学的经济学离不开经济史的经验验证;经济学也是一门历史科学,作为历史科学的经济学与经济史学有着本质上的一致性... 经济史学是经济学的一部分,作为经济学的经济史与作为历史学的经济史有很大的区别。经济学是一门实证科学,作为实证科学的经济学离不开经济史的经验验证;经济学也是一门历史科学,作为历史科学的经济学与经济史学有着本质上的一致性。经济史学是科学而不是艺术,作为科学的经济史学研究的目的,是对人类经济活动的历史进行描述和阐释,而最根本的目的则是对人类经济的未来进行预测。经济史学家的现实任务是努力实现经济史学范式的创新,并融入经济学研究的主流,为现实经济发展作应有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史 经济学 历史方法 研究对象 经济史学 中国
下载PDF
经济人概念在经济史中的成形及归宿 被引量:7
15
作者 贺卫 王浣尘 《财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28-32,共5页
市场制度作为供养和维系全社会的一种机制 ,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之后才出现的 ,经济人概念则是伴随着市场制度的产生而逐渐形成的 ,它是一个历史的产物。经济人得以存在和发挥作用的基本条件是商品经济和市场机制 ,因此 ,经济人概... 市场制度作为供养和维系全社会的一种机制 ,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之后才出现的 ,经济人概念则是伴随着市场制度的产生而逐渐形成的 ,它是一个历史的产物。经济人得以存在和发挥作用的基本条件是商品经济和市场机制 ,因此 ,经济人概念是市场制度下的历史范畴 ,它既不是从来就有的 ,也不会永恒存在下去 ,它将随着市场制度的消亡而消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史 市场制度 经济人
下载PDF
学术创新与中国经济史学的发展——以中国经济思想史为中心 被引量:5
16
作者 叶坦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7,共7页
本文从诠释"经济史学"的基本定义出发,基于较为广博的研究视野,重点阐释经济史学理论与方法的学术创新及其主要标志;进而具体深入论析中国经济思想史学科的独有特质与学理优势,以及中国经济思想学说对世界的早期贡献;然后返... 本文从诠释"经济史学"的基本定义出发,基于较为广博的研究视野,重点阐释经济史学理论与方法的学术创新及其主要标志;进而具体深入论析中国经济思想史学科的独有特质与学理优势,以及中国经济思想学说对世界的早期贡献;然后返观考察中国经济史学发展的主要趋势和特征,以期为中国经济史学研究和整个经济学的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创新 经济史学 中国经济思想史 经济学术史
下载PDF
重商主义经济学革命:意义、贡献与现实价值 被引量:7
17
作者 贾根良 张志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42-52,共11页
本文以哈奇森判定经济学革命的四条标准为准绳,通过对重商主义经济学在研究主体、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哲学基础上与经院哲学存在根本性不同的比较,论证了重商主义经济学是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一次革命及其意义。经过这次革命,经济学成为... 本文以哈奇森判定经济学革命的四条标准为准绳,通过对重商主义经济学在研究主体、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哲学基础上与经院哲学存在根本性不同的比较,论证了重商主义经济学是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一次革命及其意义。经过这次革命,经济学成为独立发展的学科,从而成为现代经济学的起源。作为一种以现实问题为导向和高度依赖具体情境的经济学,重商主义经济学及其经济政策体系对后世经济学和经济政策的制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一种对西方主流经济学的替代性经济学研究传统的源头,本文对重商主义经济学革命的讨论对于认识英国工业革命的起源、重新定向经济学、重建发展经济学和制定适合发展中国家实际情况的经济政策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商主义经济学 经济学革命 经济思想史 经济史
原文传递
论中国的经济史学与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关系 被引量:8
18
作者 杜恂诚 《中国经济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20,共16页
由于西方主流经济学“一般性理论”的研究对象是西方社会,而近代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非经济因素不同于西方社会,假设条件不符,因此不能简单、直接地照搬这些理论来分析近代中国,必须先进行适用性检验,如果可能的话,需要进行假设条件的... 由于西方主流经济学“一般性理论”的研究对象是西方社会,而近代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非经济因素不同于西方社会,假设条件不符,因此不能简单、直接地照搬这些理论来分析近代中国,必须先进行适用性检验,如果可能的话,需要进行假设条件的创造性转化。中国的经济史学的一般目标,是在研究近当代中国经济史时,对经济学理论进行限制、校正和还原,研究被一般性理论所抽象掉的非经济因素,即历史文化特征、制度约束条件等。本文反对把经济理论看成是无条件的、不变的和绝对的,认为中国的经济学研究者不应满足于用中国的历史数据来证明某个西方经济学模型的正确性和普遍适用性,或者模仿西方学者发表过的某篇论文的样式,来一个“拷贝不走样”的“中国版”,并认为不宜用现代经济理论去分析经济发展基础和约束条件完全不同的古代社会。中国的经济史学的最高目标是理论、历史、统计三者高度融合,参与开创适用于近代中国和当代中国的经济学理论和中国学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史学 主流经济学 发展经济学 中国国情 理论、历史和统计
原文传递
中国经济地理思想的历史演变及发展走向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小建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873-1891,共19页
中国经济地理思想史是一部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思想的进展史。古代时期产生了以适应和利用地理条件发展经济活动的思想;近代时期经济地理学作为学术领域出现;现代时期I重视自然条件的利用,从国家需求角度研究生产布局与地理条件的关... 中国经济地理思想史是一部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思想的进展史。古代时期产生了以适应和利用地理条件发展经济活动的思想;近代时期经济地理学作为学术领域出现;现代时期I重视自然条件的利用,从国家需求角度研究生产布局与地理条件的关系;现代时期II从国土整治与国土规划角度切入人地关系,构建“点—轴系统”理论等空间结构理论,根据区域差异扩大趋势提出调控思想;现代时期III结合主体功能区研究人地关系,注重产业集聚、都市经济区、农区衰退及振兴等问题。中国经济地理思想演化可以梳理出3支脉络:(1)史志脉络通过历史文献对经济区位和地方差异的描述,逐步探究经济活动与地理条件的关系;海量的地方志,以实例支持人地关系思想。(2)从游记考察到现代考察和观测分析,为经济地理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事实发现手段。(3)国外引进脉络与多元思想本土化,带来不同的研究方法和思维逻辑。后两支脉络逐渐融入前一脉络,以突出中国特色之趋势。经济地理思想史研究可对当前经济地理学发展提供3点启迪:(1)加强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条件规律探索;(2)鼓励问题导向的批判性思维;(3)弥补中国经济地理学研究的弱项,如与整体论对应的还原论,与归纳法对应的演绎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地理 思想史 中国 人地关系 地理思想
原文传递
2015-2018年清代地方档案整理与研究述评 被引量:5
20
作者 赵彦昌 刘俊恒 《山西档案》 2020年第2期170-186,共17页
近年来清代地方档案日益受到专家学者们的关注,它们不仅为学界研究增添了新史料,扩大了历史学、法学等学科的研究视野,还促进了清代地方档案研究由王朝中央向地方史的转变。本文首先阐述了清代地方档案的概念、整理现状;其次,对当前清... 近年来清代地方档案日益受到专家学者们的关注,它们不仅为学界研究增添了新史料,扩大了历史学、法学等学科的研究视野,还促进了清代地方档案研究由王朝中央向地方史的转变。本文首先阐述了清代地方档案的概念、整理现状;其次,对当前清代地方档案的研究成果进行主题分析,主要涉及清代地方档案与政治史、经济史、法制史、社会史、环境史、文化史所取得的成就,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清代地方档案整理与研究遭遇的困境与出路,以期进一步促进清代地方档案的整理与研究得到更为充分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档案 地方档案 政治史 经济史 法制史 环境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