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6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新审视——《树上的男爵》简论 被引量:2
1
作者 展月英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71-75,共5页
在卡尔维诺的《树上的男爵》中,读者可以看到:自然、人、人与自然,在令人震惊的“树上世界”上演了一幕幕神奇的活剧。作家对自然的热爱之情,对人类的关怀之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关注之情巧妙而和谐地糅合在一起,由此启迪我们重新审视人... 在卡尔维诺的《树上的男爵》中,读者可以看到:自然、人、人与自然,在令人震惊的“树上世界”上演了一幕幕神奇的活剧。作家对自然的热爱之情,对人类的关怀之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关注之情巧妙而和谐地糅合在一起,由此启迪我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弄清“我们将如何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上的男爵》 卡尔维诺 人与自然 生态意识
下载PDF
低碳经济背景下大学生生态伦理意识的培养 被引量:5
2
作者 孟凡周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年第4期84-86,96,共4页
生态环境危机将成为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最大威胁,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世界各国决策者的共识,青年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体,培养大学生科学的生态伦理意识,积极应对生态危机是低碳经济发展背景下理应重视的主要工作。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对生... 生态环境危机将成为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最大威胁,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世界各国决策者的共识,青年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体,培养大学生科学的生态伦理意识,积极应对生态危机是低碳经济发展背景下理应重视的主要工作。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对生态意识的认知和实践现状不容乐观,当代大学生应树立生态主体平等及生态整体利益观、生物和谐相处及多样性发展观、生态可持续发展及生态文明观、生态主体责任观及资源配置公平观。提供科学的生态伦理意识标准并探索如何培养大学生生态伦理意识是当务之急,也是本文研究的出发点和着力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经济 生态伦理意识 大学生
下载PDF
摭谈可持续发展观与生态审美意识 被引量:1
3
作者 顾贻昌 杨学峰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27-29,38,共4页
人类对可持续发展观的探索与确立,改变了我们的生态观,产生了当代的生态审美意识:生态美是自然界生命与其生存环境的和谐所展现出来的充满活力的美的形式。这种观念也对旅游景观的审美产生了重大影响。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生态观 生态审美意识
下载PDF
生态道德教育与绿色杭州创建
4
作者 戴智明 《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61-64,共4页
绿色杭州的创建是通往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必经环节,西方绿色城市创建的实践活动证实了生态道德教育在绿色城市创建过程中的的至关重要性。杭州市民的生态意识相对绿色杭州创建的需求来说还存有不少距离,为此,加强生态道德教育就显得犹... 绿色杭州的创建是通往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必经环节,西方绿色城市创建的实践活动证实了生态道德教育在绿色城市创建过程中的的至关重要性。杭州市民的生态意识相对绿色杭州创建的需求来说还存有不少距离,为此,加强生态道德教育就显得犹为重要。设置好与现实相符合的生态道德教育内容、协调好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之间的联系和配合、注重亲身实践活动的践履、加强教师有关生态方面的师资培训等都有利于绿色杭州创建的顺利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道德教育 绿色杭州 生态道德意识
下载PDF
蒙古族传统环保习俗与生态意识 被引量:22
5
作者 宝贵贞 《黑龙江民族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96-99,共4页
蒙古族传统环保习俗与生态意识是从其宗教信仰、法律制度、生产生活方式等多方面体现出来的 ,具有独特的地域色彩和民族特色 ,是蒙古游牧文明的重要内容 ,对调适北方草原牧区人与自然关系、保护草原生态环境发挥过积极的作用 ,对今天西... 蒙古族传统环保习俗与生态意识是从其宗教信仰、法律制度、生产生活方式等多方面体现出来的 ,具有独特的地域色彩和民族特色 ,是蒙古游牧文明的重要内容 ,对调适北方草原牧区人与自然关系、保护草原生态环境发挥过积极的作用 ,对今天西部地区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族 生态意识
下载PDF
影片《后天》、《可可西里》的叙事策略——兼论中西影片中的生态意识 被引量:5
6
作者 孔聪 《济宁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47-49,共3页
影像艺术以有别于传统艺术的组织形式和体认方式,在表达生态危机和关切人类生存前景上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通过选取两部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电影:西方影片《后天》和中国影片《可可西里》,从生态主义的视角,就影片叙事策略方面的差异,... 影像艺术以有别于传统艺术的组织形式和体认方式,在表达生态危机和关切人类生存前景上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通过选取两部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电影:西方影片《后天》和中国影片《可可西里》,从生态主义的视角,就影片叙事策略方面的差异,考察当代电影中的生态意识,通过二者的对比分析,揭示中国电影存在着生态意识表现不足、生态主义批判力度羸弱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天 可可西里 叙事策略 电影 生态意识
下载PDF
对人类中心主义的反思——试析朱玛拜·比拉勒动物小说的生态意识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吉祥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15-18,共4页
解读文学作品中的生态哲思,探寻生态危机的思想文化根源,并为危机的解决建言献策是生态文学批评的主要任务之一。我国哈萨克族著名小说家朱玛拜.比拉勒创作了大量具有厚重的生态反思色彩的小说作品,他的动物小说对人类中心主义进行了深... 解读文学作品中的生态哲思,探寻生态危机的思想文化根源,并为危机的解决建言献策是生态文学批评的主要任务之一。我国哈萨克族著名小说家朱玛拜.比拉勒创作了大量具有厚重的生态反思色彩的小说作品,他的动物小说对人类中心主义进行了深刻地批判,人类对自然的无限索取,竭泽而渔式的开发,必将招致自然的报复,为此,我们要切记人不是万物的尺度,要尊重自然,善待生命,只有回归自然,共襄和谐,才是生命永续发展的唯一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中心主义 反思 朱玛拜 动物小说 生态意识
下载PDF
山水间的歌者——论当代云南人口较少民族诗人吟唱的生态之歌 被引量:1
8
作者 丁靓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33-38,共6页
云南人口较少民族1世代相传的神话故事、民族史诗里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思想。源远流长的生态思想如甘泉般浇灌着当代云南人口较少民族诗人的心灵,让他们的心灵开出了美丽的生态之花。在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当下,弘扬、传播云南人口较... 云南人口较少民族1世代相传的神话故事、民族史诗里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思想。源远流长的生态思想如甘泉般浇灌着当代云南人口较少民族诗人的心灵,让他们的心灵开出了美丽的生态之花。在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当下,弘扬、传播云南人口较少民族丰富的生态思想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云南人口较少民族诗人 生态意识 生态思想 积极意义
下载PDF
论生态意识、资源忧患与生态经济观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思纯 曹琳剑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132-136,共5页
本文从生态环境及其危机意识入手,论证了生态经济观认知逻辑的起点,阐述了资源忧患的经济本质及其为生态经济观赋予的科学使命。文章指出,生态经济观的形成有望摆脱传统经济观念的窠臼,从而构建出谋求生态、经济、社会的全面均衡、持续... 本文从生态环境及其危机意识入手,论证了生态经济观认知逻辑的起点,阐述了资源忧患的经济本质及其为生态经济观赋予的科学使命。文章指出,生态经济观的形成有望摆脱传统经济观念的窠臼,从而构建出谋求生态、经济、社会的全面均衡、持续发展的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生态意识 资源忧患 生态经济观
下载PDF
生态意识与青年审美的关怀性品质
10
作者 盖光 《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青年工作论坛)》 2003年第3期20-22,共3页
21世纪应该是生态文明的世纪 ,是人类在一种合理性的行为规范中 ,以强烈的包容意识 ,充实自身博大的胸怀 ,而构建自身合理的、适宜于人类永久性生存的精神家园。以自然审美为参照的生态审美是生态文明的最高境界 ,人类要消解青春时节的... 21世纪应该是生态文明的世纪 ,是人类在一种合理性的行为规范中 ,以强烈的包容意识 ,充实自身博大的胸怀 ,而构建自身合理的、适宜于人类永久性生存的精神家园。以自然审美为参照的生态审美是生态文明的最高境界 ,人类要消解青春时节的生态缺席 ,需要融入绿色 ,守护绿色 ,在诗意的绿色生存中表现人类自身的现实关怀和终极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意识 青春时节 生态审美 自然审美 终极关怀
下载PDF
生态信仰·大地忧患·拯救自然——当代文坛生态书写的方向
11
作者 张鹏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30-35,共6页
当代中国文坛,生态文学书写可以概括为三个主要方向,它们分别以"信仰"、"忧患"、"拯救"为中心词,通过个案分析,我们可以把握此写作主题的创生方向和内在理路。
关键词 生态意识 生态文学 主题
下载PDF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路径探索 被引量:37
12
作者 姜树萍 赵宇燕 +1 位作者 苗建峰 陈芊羽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1年第4期71-74,82,共5页
大学生是21世纪新生社会生产力的中坚力量,他们是否具有理性的生态文明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国家的发展方向。因此,推进高校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综合素质势在必行。文章从多个维度对推动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提出对策和建... 大学生是21世纪新生社会生产力的中坚力量,他们是否具有理性的生态文明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国家的发展方向。因此,推进高校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综合素质势在必行。文章从多个维度对推动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提出对策和建议,具体路径包括:成立生态文明教育办公室,制定生态文明教育实施纲要;重视生态文明的课堂教育,提高大学生生态文明理论水平;加大学生的课外实践力度,提高大学生生态文明实践能力;注重教师生态文明素质提升,有效推进生态文明教育理论研究;加大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投入,为教育改革奠定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教育 生态文明意识
下载PDF
省域生态文明评价体系的构建——以山东省为例 被引量:32
13
作者 刘衍君 张保华 +1 位作者 曹建荣 陈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3676-3678,共3页
从生态文明的内涵出发,阐述了生态文明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即整体性原则、适用性和可行性原则、定量化原则、目的性原则。在此基础上,从生态环境保护、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环保意识4个方面选择了23项单项因子,构建了生态文明指标... 从生态文明的内涵出发,阐述了生态文明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即整体性原则、适用性和可行性原则、定量化原则、目的性原则。在此基础上,从生态环境保护、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环保意识4个方面选择了23项单项因子,构建了生态文明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单项因子的权重,并建立了综合评价模型。以山东省为例,利用优化的指标体系和综合评价模型分析了山东省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结果表明,山东省生态环境保护程度、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环保意识4方面的得分值分别为47.24、71.05、37.57、77.57分,生态文明的综合得分值为61.35分,说明山东省生态文明程度处于初级文明状态,制约生态文明发展程度的主要因素为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和社会进步等,现阶段应进一步减少化肥和农药的施用量、控制人口增长率、加大教育投入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指标体系 生态环保意识 山东省
下载PDF
电视传播与原生态民族文化保护 被引量:14
14
作者 吴斌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5-40,共6页
原生态文化保护是现今全球化语境下一个重要的话题。它涉及到边缘与中心、族群与社会、特殊性与多样性、文明与对话等诸多范畴。这个话题既有紧迫性又有长远性,是全球化过程中不得不面对的严峻问题。而作为现代传播媒介的电视则是文明... 原生态文化保护是现今全球化语境下一个重要的话题。它涉及到边缘与中心、族群与社会、特殊性与多样性、文明与对话等诸多范畴。这个话题既有紧迫性又有长远性,是全球化过程中不得不面对的严峻问题。而作为现代传播媒介的电视则是文明对话中关键的话语载体,并且具有强大的话语权力,对原生态文化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传播 原生态文化 共同体 全球化
原文传递
西部电影对中国电影的意义 被引量:8
15
作者 肖云儒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81-86,共6页
以亲历者的身份,揭示了西部电影现象背后许多珍贵史料,并对其发展历程进行了科学的梳理、分类和理论阐述;总结了西部电影样式的流派特征、发展规律、内在质地、艺术表征和对中国电影发展的深刻意义,其史与论的双重价值受到社会广泛关注。
关键词 西部电影 文化意识 文化批判精神 生态反思意识 影像表达体系
下载PDF
立足本土 放眼世界——陆建德研究员谈外国文学与文化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王松林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9,共9页
本文系作者对中国社会科学院外文所研究员陆建德博士的访谈录,话题涉及理论与文本、文学与政治、文学与伦理、全球化与文化生态、经典与“去经典”、中国学者的本土意识等文学及文化研究者关心的重大问题。陆先生强调细读是文学研究的基... 本文系作者对中国社会科学院外文所研究员陆建德博士的访谈录,话题涉及理论与文本、文学与政治、文学与伦理、全球化与文化生态、经典与“去经典”、中国学者的本土意识等文学及文化研究者关心的重大问题。陆先生强调细读是文学研究的基础,但细读不要沦为为某一个理论而理论的细读,当然更不要借理论(或文化)之名把文学边缘化。要认识到文学作品既有作者个人特点,又是特定历史时期、特定社会和政治的产物,各种思想观念和价值趋向暗中参与了创作。文学应当关心社会和社会正义问题,阅读文学作品实际上也是一种内在的道德伦理上的冲动。陆先生特别指出,文学创作和批评应该立足本土,放眼世界,要有敏锐的语言生态和文化生态意识。针对近来文学批评界发出的“去经典化”呼声,陆先生以哈罗德·布鲁姆的《西方正典》为例,认为虽然经典这一概念是相对的、动态的,但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去经典”。陆先生主张文学和文化批评者应该抛弃一味的理论言说和空洞的词汇,转向第一手的、鲜活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与文本 政治 伦理 文化生态 本土意识
下载PDF
从生态旅游行为问题看生态旅游意识的培养 被引量:7
17
作者 谭业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6期55-58,共4页
生态旅游是旅游业发展的大势所趋,生态旅游的大众化和大众旅游的生态化将成为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旅游业主体的旅游行为对生态旅游的发展至关重要。旅游业主体的行为表现出与生态旅游不相适应的方面,游客破坏景区景观、政府的经济短视... 生态旅游是旅游业发展的大势所趋,生态旅游的大众化和大众旅游的生态化将成为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旅游业主体的旅游行为对生态旅游的发展至关重要。旅游业主体的行为表现出与生态旅游不相适应的方面,游客破坏景区景观、政府的经济短视行为、旅游地居民的不欢迎态度等,这些给生态旅游带来不利的影响。要规范生态旅游行为,首先要关注生态旅游意识的培养,从构建生态旅游意识培养体系、拓展生态旅游意识培养途径等方面加强对旅游者、旅游从业人员、地方政府和旅游地社区居民的生态旅游意识培养,以形成良好的生态旅游习惯和行为,促进生态旅游的良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旅游行为 生态旅游意识 培养
下载PDF
现代生态危机与新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生态伦理自觉
18
作者 叶冬娜 《自然辩证法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2-27,共6页
现代生态危机的爆发与生态伦理意识的觉醒,标志着人类对生态文明的探求与建设进程发生了重大转变,也给处于现代化进程中的后发现代化国家敲响了警钟。在人类文明史上,伴随着人与自然互动关系的加深,生态伦理的价值观念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现代生态危机的爆发与生态伦理意识的觉醒,标志着人类对生态文明的探求与建设进程发生了重大转变,也给处于现代化进程中的后发现代化国家敲响了警钟。在人类文明史上,伴随着人与自然互动关系的加深,生态伦理的价值观念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每个新文明阶段的出现,都是对人类世界观、价值观的重新塑造。国家治理具有伦理属性,国家治理现代化和生态伦理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关联。新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致力于把“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作为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这意味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到新时代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范围,把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秩序作为新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目标之一,是新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战略中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伦理价值理念的最好诠释,其中阐述的治国理政的新思路与生态伦理的价值理念是一脉相承的。新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善性正是体现于其遵循生态伦理的价值观、原则以及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生态危机 国家治理现代化 生态伦理自觉
原文传递
教师之乐在于从游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一川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5-32,共8页
教师之乐在于从游之乐,即教师与师长、友朋和学生的相偕游学问津的快乐。让小鱼在大鱼的引导下借助中鱼传感而成长为自己想象的大鱼,是现代大学从游式教育的核心精神之所在。教师的快乐之源固然在于为师之道,但更在于与之从游的游伴的... 教师之乐在于从游之乐,即教师与师长、友朋和学生的相偕游学问津的快乐。让小鱼在大鱼的引导下借助中鱼传感而成长为自己想象的大鱼,是现代大学从游式教育的核心精神之所在。教师的快乐之源固然在于为师之道,但更在于与之从游的游伴的在场、陪伴及共在。从游过程建构的相偕畅游方式在当今注重"生物圈"中"分享"的时代有着奠基意义。当今教育目标将是致力于全体公民的"生物圈"意识培育,而从游式教育及其快乐可以为此提供可资借鉴的传统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教育 文化 教师之乐 从游之乐 美育 中鱼传感 生物圈意识 分享
下载PDF
新时代新型农民生态文明意识构建逻辑研究
20
作者 邵凯欣 秦桂芬 李明辉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84-89,共6页
新型农民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参与者,主要是指具有较高生态文明意识、能够与时俱进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提高改进农业生产水平的农民群体,其主要意识基础一般由生态文明意识、现代化意识、文化接受程度等方面构成。其中生态文明... 新型农民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参与者,主要是指具有较高生态文明意识、能够与时俱进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提高改进农业生产水平的农民群体,其主要意识基础一般由生态文明意识、现代化意识、文化接受程度等方面构成。其中生态文明意识成为这一群体意识觉醒的重要标志之一,这种意识的构建逻辑受到多方面的影响,经历了漫长的演变,在有着古代“天人合一”思想的基础上,经过国家政策在潜意识上的逻辑构建和自身对于社会发展形势的掌握而逐渐搭建起完整的生态文明意识并随着时代发展不断更新完善。新型农民生态文明意识的形成在构建逻辑上经历了萌芽、觉醒、奠基三个阶段,伴随着国家政策指向的底层逻辑框架构建。在萌芽阶段后,国家层面的指向引导开始转而成为个人意识觉醒的“催化素”从而构建起完整、可持续的新型农民生态文明意识。当下我国绝大部分农民正是处于萌芽阶段,国家政策的指向和生态道德的“遗传”对于生态文明意识的构建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农民 生态文明意识 逻辑构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