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黄海冷水团海域及西部近岸区表层沉积物中碳、氮、磷的分布特征及其生态学指示意义 被引量:13
1
作者 韦钦胜 王保栋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697-1707,共11页
基于南黄海西部沉积化学及相关环境因子的调查资料,重点分析和探讨了冷水团海域及近岸区表层沉积物中TOC、TN、TP的分布特征及其生态学指示意义.结果显示,冷水团海域沉积物比近岸区沉积物具有较高的含水率、TOC、TN、TP含量及N/P比.沉... 基于南黄海西部沉积化学及相关环境因子的调查资料,重点分析和探讨了冷水团海域及近岸区表层沉积物中TOC、TN、TP的分布特征及其生态学指示意义.结果显示,冷水团海域沉积物比近岸区沉积物具有较高的含水率、TOC、TN、TP含量及N/P比.沉积物类型(粒径)、物质来源和沉积环境显著影响着TOC含量,TOC高值主要分布在泥质沉积区.表层沉积物TN与TOC含量在冷水团海域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表明两者的同源性较好,但整个调查海域中TP与TOC、TN无显著相关性,说明其来源较复杂.南黄海冷水团海域和西部近岸浅水区沉积物理化特性之间的显著差异反映了它们受控因素的迥异,冷水团海域沉积物TOC和TN含量受水柱中生物活动的影响较大,上层水体中产生的有机碎屑是其重要的海生物质来源,而浅水区沉积物TN和TP含量受水柱中生物活动的影响相对较小.底层水年平均DO含量对沉积物TOC、TN分布也具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海冷水团 沉积物 碳、氮、磷 生态学指示意义
原文传递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态要义 被引量:5
2
作者 朱国芬 柏振平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1-6,29,共7页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和鲜明特色之一,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自然观同中国现代化面临的国情和世情创造性结合的时代表述,内含着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态意蕴、生态目标和生态路径。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和发...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和鲜明特色之一,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自然观同中国现代化面临的国情和世情创造性结合的时代表述,内含着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态意蕴、生态目标和生态路径。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和发展共同体,分别展现了中国式现代化关于生态问题的本体构境、价值构境和实践构境。我们必须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筑牢“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的绿色发展基调,着力保障“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的民生福祉,不断厚植“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优质环境条件,增强全体人民实现“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的责任担当。理性审视和精准把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蕴和价值,以生命共同体的思维方式促进现代化建设理念的生态化,以利益共同体的伦理变革实现现代化建设制度的生态化,以发展共同体的实践要求推进现代化建设行为的生态化,以生态化赋能现代化,从而确保中国式现代化的永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生态意蕴 生态目标 生态路径
下载PDF
中国民间故事中的生态寓意 被引量:7
3
作者 张冠华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0-163,共4页
中国民间故事在赞扬劳动人民优秀品质的表层意义下,还有着丰富的生态寓意:人与天地、与大自然的血肉相连;人类与万物的伙伴关系;尊重动物,将人道与天道统一起来等等。对此揭示,有助于展示民间故事的广阔阐释空间,并丰富当今的生态观念。
关键词 中国民间故事 生态寓意 天人合一 大地伦理 生态道德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态意蕴及实践路径 被引量:1
4
作者 周光迅 刘昱婵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55-59,共5页
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之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既是协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的思想指引,也是全球在人类文明发展新时期要经历的现代化。在生成逻辑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吸纳和总结了中华传统生态哲... 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之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既是协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的思想指引,也是全球在人类文明发展新时期要经历的现代化。在生成逻辑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吸纳和总结了中华传统生态哲学、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西方生态思潮中的合理养分。基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绿色的生态观和人民至上的价值观为主要内容,具有深厚的生态意蕴。走好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必须坚持将加快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强化生态系统综合治理与保护、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作为基本路径,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注入源源不竭的绿色动能,以实现大自然与人类社会的永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 和谐共生 中国式现代化 生态意蕴
下载PDF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生态意蕴
5
作者 邓欢 《决策与信息》 2023年第11期38-46,共9页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蕴含着以“生命共同体”为基础的生态自然观、以“两山”理论为价值旨归的生态价值观、以“绿色发展”为特质的生态发展观。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生态观、价值观和实践观的理论延伸,不仅是对人与...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蕴含着以“生命共同体”为基础的生态自然观、以“两山”理论为价值旨归的生态价值观、以“绿色发展”为特质的生态发展观。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生态观、价值观和实践观的理论延伸,不仅是对人与自然之间本质关系的深刻诠释,而且为生态文明理论的创新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为21世纪的生态治理实践和人类社会持续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在此理念指引下,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生态共同体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生态意蕴 生命共同体 生态文明 生态自然观 生态价值观 生态发展观
下载PDF
生态文明建设语境中马克思哲学的生态意蕴及当代启示 被引量:5
6
作者 刘维兰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90-93,127,共4页
当前我国把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战略高度,这是以马克思哲学生态思想为理论依据的。马克思哲学把以实践为中介的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作为其生态思想的基本原则,并以此为依据揭示了生态问题的成因和解决路径,为生态文明建设指出了方向。在... 当前我国把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战略高度,这是以马克思哲学生态思想为理论依据的。马克思哲学把以实践为中介的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作为其生态思想的基本原则,并以此为依据揭示了生态问题的成因和解决路径,为生态文明建设指出了方向。在新的历史实践背景下深入挖掘马克思哲学生态思想,有助于在理论上消除对马克思哲学理解存在的偏差和误解,在实践上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马克思哲学 生态意蕴 当代价值
下载PDF
《管子》“道”、“德”的生命特性及对当代生态伦理建设的启示 被引量:3
7
作者 吕逸新 董燕 《管子学刊》 CSSCI 2005年第4期65-68,共4页
在存在论的意义上,《管子》中的“道”、“德”是被作为重要的哲学范畴运用的,指生命产生的根源和生命存在的内在根据,二者是一体共在的关系。《管子》的“道”、“德”论揭示了人与万物在自然本性层面上的内在一体性和生态伦理的存在... 在存在论的意义上,《管子》中的“道”、“德”是被作为重要的哲学范畴运用的,指生命产生的根源和生命存在的内在根据,二者是一体共在的关系。《管子》的“道”、“德”论揭示了人与万物在自然本性层面上的内在一体性和生态伦理的存在论维度,启示我们生态伦理应超越人与自然的外在关系,建立于人与自然内在关系的基础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子》 “道” “德” 生命特性 生态启示
下载PDF
高寒牧区的能源使用及其生态文化——以曲麻莱牛粪能源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刘子平 马成俊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23年第3期46-59,154,共15页
能源选用是人类获得生存的重要基础。高寒牧区受海拔和气温限制而能源短缺,但牧人建立起的“草—牛—人”共生模式为轮牧社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生物能源,保证了牧区人口、文化和社会的稳态延续。其中牛粪多层次的利用方式,既构成了牧人... 能源选用是人类获得生存的重要基础。高寒牧区受海拔和气温限制而能源短缺,但牧人建立起的“草—牛—人”共生模式为轮牧社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生物能源,保证了牧区人口、文化和社会的稳态延续。其中牛粪多层次的利用方式,既构成了牧人多样化的生态文化也保护了自然环境的完整性和良性运转,又维护了区域内的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这对我们重新认识能源、树立顺应自然的生态伦理以及阐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具有重要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牧区 牛粪能源 生态意蕴
下载PDF
从海明威到杜光辉——生态文学批评视角下比较《非洲的青山》和《可可西里狼》 被引量:5
9
作者 邵练炼 《海外英语》 2013年第1X期197-198,208,共3页
海明威的非洲题材作品《非洲的青山》和杜光辉的可可西里题材作品《可可西里狼》是文学创作中的经典之作,二者作为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生态文学作品,有其不同点也有其可比性。这篇文章试从生态文学批评的视角比较两部作品的共同之处,分... 海明威的非洲题材作品《非洲的青山》和杜光辉的可可西里题材作品《可可西里狼》是文学创作中的经典之作,二者作为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生态文学作品,有其不同点也有其可比性。这篇文章试从生态文学批评的视角比较两部作品的共同之处,分析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呼吁人类摒弃人类中心主义自然观,保护自然、热爱生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的青山》 《可可西里狼》 生态文学批评 人类中心主义 生态启示
下载PDF
当代生态小说中的“老者”形象研究
10
作者 温泉 詹晓迪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57-61,共5页
当代作家从生态整体主义的理念出发,关爱每一个生命,借助具有生态意识的“老者”形象,对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展开批判和反思。“老者”是真正具有生态观念的人,他们平等看待和关爱动物,劝导为经济利益所蒙蔽双眼的年轻人要爱护动物。当... 当代作家从生态整体主义的理念出发,关爱每一个生命,借助具有生态意识的“老者”形象,对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展开批判和反思。“老者”是真正具有生态观念的人,他们平等看待和关爱动物,劝导为经济利益所蒙蔽双眼的年轻人要爱护动物。当代作家通过对“老者”形象的书写,反对将人类与动物对立起来,以及仅把动物当作谋取经济效益的工具行为,期望增强当代人的生态意识、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深刻认识人类中心主义的危害和生态保护的重要性与紧迫性,以此重铸生态整体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生态小说 “老者”形象 生态全体主义
下载PDF
《黑猫》中的生态意蕴
11
作者 韩飞虎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49-52,共4页
《黑猫》是埃德加·艾伦·坡的重要小说之一。它聚焦于一个囚犯面临死刑时的自述。他自认为是无辜的,只是在酗酒和外界环境的影响下,无意中虐杀动物和妻子。自我叙述中夹杂了恐惧、愤怒、悔恨甚至怜悯等复杂感情。作品紧紧围绕... 《黑猫》是埃德加·艾伦·坡的重要小说之一。它聚焦于一个囚犯面临死刑时的自述。他自认为是无辜的,只是在酗酒和外界环境的影响下,无意中虐杀动物和妻子。自我叙述中夹杂了恐惧、愤怒、悔恨甚至怜悯等复杂感情。作品紧紧围绕着人物的心路历程层层推进,展示了小说人物内部意识和外部环境各要素的发展和流动,以及在极端人类中心主义的影响下的疯癫与崩溃,折射出其生命伦理意识的复杂性,这为从生态批评视角解读该作品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猫》 生命伦理 人类中心 生态意蕴
下载PDF
沈从文女性叙事的生态内蕴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文良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73-77,共5页
女性叙事,是沈从文表达他对社会人生独特感悟和认识的重要手段。沈从文笔下的女性叙事具有深厚的生态内蕴。他崇尚自然更欣赏女性,推崇人与自然的有机契合;他对女性正常的情欲性爱给予热情的肯定,张扬健康、自然的生命本能;他对男权逻... 女性叙事,是沈从文表达他对社会人生独特感悟和认识的重要手段。沈从文笔下的女性叙事具有深厚的生态内蕴。他崇尚自然更欣赏女性,推崇人与自然的有机契合;他对女性正常的情欲性爱给予热情的肯定,张扬健康、自然的生命本能;他对男权逻辑进行了理性批判,倡导性别平衡的生态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从文 女性叙事 生态内蕴
下载PDF
关于《瓦尔登湖》的生态意蕴解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小勤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129-133,共5页
亨利·大卫·梭罗作为美国最有影响力的自然文学作家之一,他满怀对大自然的尊重和呵护之心,在瓦尔登湖畔独立劳动、生活了26个月时间,留下了世界生态学研究历史中的重要著作《瓦尔登湖》,其中闪现的独特的生态审美意识,包容友... 亨利·大卫·梭罗作为美国最有影响力的自然文学作家之一,他满怀对大自然的尊重和呵护之心,在瓦尔登湖畔独立劳动、生活了26个月时间,留下了世界生态学研究历史中的重要著作《瓦尔登湖》,其中闪现的独特的生态审美意识,包容友爱的生态道德,崇简抑奢的生态消费观,对于启迪当代人的生态良知、培养生态责任意识以及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社会均具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尔登湖 生态意蕴 解析
下载PDF
藏族当代汉语诗歌的生态意蕴 被引量:1
14
作者 郭茂全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1期125-130,共6页
藏族当代汉语诗人守望自然的神圣,呵护生命的尊严,忧虑生态的蜕变,追求精神的纯洁,谱写着当代诗歌中的绿色乐章。藏族文化中蕴含着深厚的生态思想。藏族汉语诗歌的生态意蕴既受到藏传佛教的生态智慧、藏族民间文化的熏染,又源自诗人们... 藏族当代汉语诗人守望自然的神圣,呵护生命的尊严,忧虑生态的蜕变,追求精神的纯洁,谱写着当代诗歌中的绿色乐章。藏族文化中蕴含着深厚的生态思想。藏族汉语诗歌的生态意蕴既受到藏传佛教的生态智慧、藏族民间文化的熏染,又源自诗人们自觉的审美追求,在当代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族 汉语诗歌 生态意蕴 生态文明 意义
下载PDF
内蒙古草原利用与维护的兼容:游牧民族土地资源利用的生态经验与启示 被引量:1
15
作者 崔思朋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2017年第2期28-34,共7页
通过对历史时期内蒙古草原上游牧民族(以下简称为"游牧民族")土地利用方式的考察,可以发现游牧民族土地利用方式的出现是自然及社会双重因素作用的结果,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相比于农耕文明的土地利用方式而言,游牧民族土地的... 通过对历史时期内蒙古草原上游牧民族(以下简称为"游牧民族")土地利用方式的考察,可以发现游牧民族土地利用方式的出现是自然及社会双重因素作用的结果,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相比于农耕文明的土地利用方式而言,游牧民族土地的开发与利用在方式、观念、投入、媒介、技术等方面,对于内蒙古草原自然环境来说,都具有极高的合理性和生态性。这也是游牧民族在内蒙古草原自然环境维护,及自身生存维系中的价值体现,在严峻的生态危机面前,对历史积淀起来的生态思想予以解读也就显得必不可少了,同时也是当下内蒙古草原从事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牧民族 农耕民族 对比维度 生态价值
下载PDF
论精神生态视阈下的《书记员巴特比》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世存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5期74-77,共4页
麦尔维尔的《书记员巴特比》是一篇具有深刻现代生态内涵的小说。小说背景华尔街高楼林立,办公环境封闭压抑,工作单调沉闷,呈现出一幅自然生态与社会生态失衡的现代荒原图景。在华尔街现实之墙及其建造的精神之墙中,巴特比成为一个精神... 麦尔维尔的《书记员巴特比》是一篇具有深刻现代生态内涵的小说。小说背景华尔街高楼林立,办公环境封闭压抑,工作单调沉闷,呈现出一幅自然生态与社会生态失衡的现代荒原图景。在华尔街现实之墙及其建造的精神之墙中,巴特比成为一个精神生态失衡的"迷途羔羊"。在现代化大潮的冲击中,要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和谐统一,必须守护好人类的精神家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尔维尔 巴特比 生态内涵 精神生态
下载PDF
李白亲和自然的哲学与生态学意蕴 被引量:1
17
作者 康怀远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67-73,共7页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是李白亲和自然的人生总结。无论是得江山之助的亲和之兴,还是以自然为宗的独坐之趣,抑或是无江海而闲的丧我之心,其好入名山游的生态学意蕴的文化价值远远超过了诗人及其诗文本身。面对日益...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是李白亲和自然的人生总结。无论是得江山之助的亲和之兴,还是以自然为宗的独坐之趣,抑或是无江海而闲的丧我之心,其好入名山游的生态学意蕴的文化价值远远超过了诗人及其诗文本身。面对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从生态学的角度解读李白亲和自然的诗文,有益于我们反思当下人与自然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白 亲和自然 哲学趣味 生态意蕴
下载PDF
疣壶藓尖叶变种的芽胞形成及其生态意义 被引量:1
18
作者 权玉萍 刘永英 赵建成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3-57,共5页
该研究以疣壶藓尖叶变种(Gymnostomiella vernicosa var.acuminata)为实验材料,在人工培养条件下观察并记录其芽胞产生及脱落过程,以揭示该分类群及相关类群的芽胞形成过程和机制,为疣壶藓尖叶变种的分类提供参考性特征指标,明确苔藓植... 该研究以疣壶藓尖叶变种(Gymnostomiella vernicosa var.acuminata)为实验材料,在人工培养条件下观察并记录其芽胞产生及脱落过程,以揭示该分类群及相关类群的芽胞形成过程和机制,为疣壶藓尖叶变种的分类提供参考性特征指标,明确苔藓植物芽胞的进化和生态学意义。结果显示,疣壶藓尖叶变种的芽胞形成过程划分为3个阶段:(1)茎表皮细胞的外切向壁局部向外隆起,外突的疣壶藓尖叶变种表皮细胞富含叶绿体,可进行光合作用。(2)芽胞起始细胞横向分裂,形成一个基细胞和一个顶细胞;基细胞经数次横向分裂,下部形成柄状结构,上部的细胞常呈喇叭形的“柄托”;顶细胞经多方向细胞分裂,形成椭球状至圆球状芽胞体,形成初期为富含叶绿体的厚壁细胞,成熟后叶绿体数目逐渐减少,最终变成深棕色至红棕色。(3)由薄壁的柄细胞随机破损使芽胞从母株上脱落。研究表明,在无法预测的多变栖息环境中,相对于有较高的能量、遗传和生态消耗的有性生殖,疣壶藓尖叶变种产生芽胞是一种风险分担策略,可以提高生存几率和有效利用资源,可视为一种扩大和维持种群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疣壶藓尖叶变种 人工培养 芽胞形成 无性繁殖 生态意义
下载PDF
彝族史诗《梅葛》的生态观及其当代启示 被引量:1
19
作者 非艳芹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8-10,共3页
《梅葛》是彝族重要的创世史诗,其中蕴含的万物有灵信仰以及图腾崇拜等生态观对于我国当代社会发展有重要启示。彝族生态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文化依据,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实依据,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文化与现实... 《梅葛》是彝族重要的创世史诗,其中蕴含的万物有灵信仰以及图腾崇拜等生态观对于我国当代社会发展有重要启示。彝族生态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文化依据,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实依据,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文化与现实依据。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这种敬畏自然的生态观也是全世界环境保护的重要文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族史诗 生态启示 和谐社会 美丽中国
下载PDF
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的生态意蕴——基于马恩文本的学理性分析
20
作者 王学荣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2期100-104,共5页
传统观点认为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缺乏生态意蕴,是不符合实际的。事实上,马克思生产力理论蕴含着大量的生态元素,这些生态思想对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实践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需要从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库"... 传统观点认为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缺乏生态意蕴,是不符合实际的。事实上,马克思生产力理论蕴含着大量的生态元素,这些生态思想对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实践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需要从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库"中不断汲取营养,并不断地去发掘马克思生产力理论中的生态因子,同时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及时代特征相结合,创造出一套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理论,让马克思生产力理论中的"生态因子"在现时代发扬光大,充分彰显其现实意义和时代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生产力理论 生态意蕴 生态文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