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平轴风力机翼型动态失速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20
1
作者 胡丹梅 李佳 闫海津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0期106-111,共6页
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二维翼型NACA23012在非定常流动中的动态失速进行研究,分析翼型在振荡周期内升力系数随攻角的变化,并进一步研究俯仰运动的关键参数对翼型动态失速迟滞效应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振荡翼型的升力系数峰值大于静止翼... 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二维翼型NACA23012在非定常流动中的动态失速进行研究,分析翼型在振荡周期内升力系数随攻角的变化,并进一步研究俯仰运动的关键参数对翼型动态失速迟滞效应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振荡翼型的升力系数峰值大于静止翼型的升力系数峰值,使得风力机的实际输出功率大于理论计算值;平均攻角越大,临界失速攻角越大,升力系数峰值越大;振幅及衰减频率的增加均使得动态失速迟滞效应增强。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用模拟的方法分析振荡翼型的气动特性参数的变化趋势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翼型 动态失速 迟滞效应
下载PDF
钻柱黏滑振动特性仿真与产生机理分析 被引量:18
2
作者 付蒙 李江红 +1 位作者 吴亚锋 李嫣然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67-472,共6页
针对钻探作业中产生的钻柱黏滑振动现象,研究了仿真环境下钻柱系统的黏滑振动特性与振动产生机理。基于振动理论,建立了井下钻进系统的双自由度弹性模型,提出了一种模拟钻头-岩石摩擦力矩的算法;构造了钻进系统结构图,模拟了钻柱黏滑振... 针对钻探作业中产生的钻柱黏滑振动现象,研究了仿真环境下钻柱系统的黏滑振动特性与振动产生机理。基于振动理论,建立了井下钻进系统的双自由度弹性模型,提出了一种模拟钻头-岩石摩擦力矩的算法;构造了钻进系统结构图,模拟了钻柱黏滑振动的变化规律,并通过极限环分析钻柱黏滑振动的产生机理;绘制钻井参数与振动幅值和周期的关系曲线,讨论了钻井参数对钻柱黏滑振动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钻柱黏滑振动主要表现为钻头周期性地黏滞和滑动,属于一种由非线性摩擦力引起的自激振动;钻井参数的改变影响钻柱黏滑振动的剧烈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柱 黏滑振动 弹性模型 特性仿真 产生机理
下载PDF
PET碳氟等离子体处理的表面动力学的研究(Ⅱ)──Wilhelmy吊片法的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张亮 项炜 +1 位作者 陈晓东 王建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289-292,共4页
通过Wilhelmy吊片法研究了CF4/CH4混合气体等离子体处理的PET浸水表面的动态行为.结果表明,处理后的PET浸水后表面增水性下降,这是由于表面含氟基团向体相的高速翻转及含氟链段向体相缓慢迁移的缘故.
关键词 表面改性 Wilhelmy吊片法 PET 动力学 等离子体
下载PDF
振荡翼型非定常流动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张正秋 邹正平 刘火星 《燃气涡轮试验与研究》 2009年第3期1-8,共8页
进一步完善了非定常雷诺平均N-S方程求解程序,并借助运动网格生成方法,对周期性俯仰运动下NACA0012翼型的非失速绕流和动态失速问题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振荡翼型的迟滞效应以及俯仰运动各个参数对迟滞效应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与... 进一步完善了非定常雷诺平均N-S方程求解程序,并借助运动网格生成方法,对周期性俯仰运动下NACA0012翼型的非失速绕流和动态失速问题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振荡翼型的迟滞效应以及俯仰运动各个参数对迟滞效应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对比表明,本文发展的数值模拟方法在模拟非失速绕流时是可靠的;结果还表明,随着振幅、折合频率的增加迟滞效应增强,平均攻角对迟滞效应无影响;保持无量纲参数——振幅和折合频率的乘积——恒定时,迟滞效应相同。在模拟动态失速问题时,本文方法在深度失速下结果与实验符合较好,而在轻度失速下符合较差,经分析表明这是不同条件下非定常流动对湍流模型和转捩的敏感程度不同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失速 动态失速 振荡翼型 迟滞效应
下载PDF
滑动蒙皮变后掠气动力非定常滞回与线性建模 被引量:6
5
作者 白鹏 陈钱 +1 位作者 刘欣煜 李锋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20-1029,共10页
针对低速不可压条件下滑动蒙皮方式变后掠过程中非定常动态气动特性开展了3方面的研究工作:(1)飞行器变形过程中非定常动态气动特性风洞试验技术研究;(2)变形过程中滞回效应研究和机理分析;(3)基于风洞试验结果开展变形过程中非定常动... 针对低速不可压条件下滑动蒙皮方式变后掠过程中非定常动态气动特性开展了3方面的研究工作:(1)飞行器变形过程中非定常动态气动特性风洞试验技术研究;(2)变形过程中滞回效应研究和机理分析;(3)基于风洞试验结果开展变形过程中非定常动态气动力线性建模.初步研究表明:(1)采用强迫振荡法可以有效地获取变形过程中非定常动态气动力滞回效应;(2)造成变形过程中气动滞回效应的机理有两个,即"动边界效应"和"流场结构滞回效应",造成滞回效应的机理可能主要在于后者;(3)引入升力系数和俯仰力矩系数随后掠角变化率的动导数概念,可以建立变形过程中非定常动态气动力线性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变形飞行器 非定常 动态 滞回效应 气动力建模
下载PDF
翼型前缘的气动滑片对动态失速特性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向斌 缪维跑 +3 位作者 李春 朱海天 郝文星 邓允河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765-772,共8页
为抑制动态失速效应,以NACA0012为基础翼型,提出在前缘布置气动滑片的翼型。采用滑移网格和重叠网格相结合的技术,通过SST k-ω湍流模型对动态失速特性进行数值模拟,研究气动滑片对翼型气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上仰过程中,气动滑片... 为抑制动态失速效应,以NACA0012为基础翼型,提出在前缘布置气动滑片的翼型。采用滑移网格和重叠网格相结合的技术,通过SST k-ω湍流模型对动态失速特性进行数值模拟,研究气动滑片对翼型气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上仰过程中,气动滑片能有效抑制动态失速的发生,延缓翼型前缘分离涡的产生;与原始翼型相比,气动滑片可在翼型上仰过程中显著减小阻力系数,并使翼型升阻比增大;在下俯过程中,气动滑片翼型的升力系数明显增大,且翼型运动过程中的迟滞效应减弱;气动滑片高度与翼型升阻比的提升效果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失速 翼型 气动性能 气动滑片 迟滞效应
下载PDF
变形振荡翼的动态失速特性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张俊伟 张伟 +1 位作者 夏鹏 朱兵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31-338,共8页
该文针对NACA0012振荡翼型动态失速流动现象,采用二维非定常数值模拟的方法,在考察湍流模型和网格分辨率影响的基础上,对比了动网格、多参考系动流域和网格点直接更新法模拟翼型动态失速引起气动力非线性迟滞特性的能力,并侧重分析了轻... 该文针对NACA0012振荡翼型动态失速流动现象,采用二维非定常数值模拟的方法,在考察湍流模型和网格分辨率影响的基础上,对比了动网格、多参考系动流域和网格点直接更新法模拟翼型动态失速引起气动力非线性迟滞特性的能力,并侧重分析了轻失速和深失速工况、刚性翼和圆弧变形翼的升阻力曲线及涡量场随攻角变化的演化过程。结果表明:(1)三种模拟振荡翼流场的数值计算方法是等价的;(2)轻失速和深失速工况下的流场结构区别明显,轻失速在振荡周期内流场结构变化不大,而深失速流场出现了明显的分离涡结构,变化剧烈;(3)不同大小变形量对翼型升力系数有着明显影响;合适的变形量大小能够减弱翼型下俯过程中的升力振荡现象;变形量的增大可抑制上仰过程中涡的分离,从而推迟了深失速迟滞效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荡翼型 圆弧变形 动态失速 迟滞效应
原文传递
风力机翼型动态失速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2
8
作者 宗涛 《湖北电力》 2017年第4期50-54,共5页
利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对二维翼型NACA23012在非定常流动中的动态失速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翼型在振荡周期内升力系数随攻角的变化,并进一步研究了俯仰运动的几个关键参数对翼型动态失速的影响,得出了翼型升力系数循环曲线在... 利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对二维翼型NACA23012在非定常流动中的动态失速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翼型在振荡周期内升力系数随攻角的变化,并进一步研究了俯仰运动的几个关键参数对翼型动态失速的影响,得出了翼型升力系数循环曲线在不同攻角、不同振幅、不同衰减频率下的变化规律,并与实验结果相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型 动态失速 迟滞效应 数值模拟
下载PDF
转轴位置对俯仰动态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陈南茜 刘日之 马纵江 《空气动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92-197,共6页
研究了转轴位置对机翼、机身和三个组合体上翼面的动态特性的影响。对于机翼和机身,当转轴位置后移时其动态迟滞效应更为强烈。当翼面处于转轴之前,上仰时会出现更为严重的动态迟滞效应,因此鸭翼达到动失速状态较晚。而当翼而处于转... 研究了转轴位置对机翼、机身和三个组合体上翼面的动态特性的影响。对于机翼和机身,当转轴位置后移时其动态迟滞效应更为强烈。当翼面处于转轴之前,上仰时会出现更为严重的动态迟滞效应,因此鸭翼达到动失速状态较晚。而当翼而处于转轴之后时,如尾翼,将会更早地出现动失速。转轴位置对动态迟滞特性的影响可以认为主要是由于俯仰运动时的动态洗流影响所导致的实际有效迎角的变化,由此影响了动态分离涡及其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分离流动 飞机 组合体 转轴效应 机翼 机身
下载PDF
基于下载数据的消防文献计量学动态分析
10
作者 董里 毛星 +2 位作者 李艳娜 王铁强 刘丹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70-573,共4页
介绍文献计量学研究现状,发文数据、引用数据、使用数据、替代计量数据4类数据,以及词频分析、引文关系分析、共词分析、科学知识图谱等基本分析方法。研究趋势的分析主要依靠文本挖掘。为了明确消防科研领域的现状、热点和发展趋势,提... 介绍文献计量学研究现状,发文数据、引用数据、使用数据、替代计量数据4类数据,以及词频分析、引文关系分析、共词分析、科学知识图谱等基本分析方法。研究趋势的分析主要依靠文本挖掘。为了明确消防科研领域的现状、热点和发展趋势,提出了一种以文献计量学为基础的方法。以《消防科学与技术》和《FireTechnology》为样本,分析文献的下载数据、时间数据、论文元数据,可宏观梳理出消防科研领域不同主题的研究热度、科研机构的科研实力及合作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献计量学 下载数据 动态分析 引文关系 共词分析 迟滞效应 消防
下载PDF
前缘气动滑片对翼型动态失速特性影响
11
作者 向斌 缪维跑 +1 位作者 李春 邓允河 《热能动力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12-119,共8页
为减小翼型动态俯仰过程中的失速现象,提出了采用前缘气动滑片改善动态失速特性的控制方法。基于NACA0012翼型,在翼型前缘设计气动滑片,采用非定常雷诺平均(URANS)方程对失速状态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前缘气动滑片对翼型气动特性的影响。... 为减小翼型动态俯仰过程中的失速现象,提出了采用前缘气动滑片改善动态失速特性的控制方法。基于NACA0012翼型,在翼型前缘设计气动滑片,采用非定常雷诺平均(URANS)方程对失速状态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前缘气动滑片对翼型气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攻角不断增大,前缘气动滑片翼型能有效抑制动态失速,延缓分离涡从翼型前缘脱落;在升力系数保持不变或增加的情况下,滑片可以显著降低阻力系数,并且使翼型在运动过程中的迟滞效应减弱;在上仰过程中,较之原始翼型,当滑片最大高度为1.5%c时,翼型升阻比可提高1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失速 滑片 分离涡 流动控制 迟滞效应
原文传递
地震作用下微型桩支挡结构振动台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郑静 牛文庆 +1 位作者 吴红刚 施艳秋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A01期2798-2806,共9页
运用大型振动台试验,通过加载EI地震波,研究地震作用下"人"字型和平形微型桩支挡结构的动力学响应并对比了二者的抗震承载能力,目的是通过对比试验研究提出抗震承载能力和抗变形能力更强的结构,为边坡工程和微型桩支挡结构抗... 运用大型振动台试验,通过加载EI地震波,研究地震作用下"人"字型和平形微型桩支挡结构的动力学响应并对比了二者的抗震承载能力,目的是通过对比试验研究提出抗震承载能力和抗变形能力更强的结构,为边坡工程和微型桩支挡结构抗震设计提供借鉴。研究结果表明,在EI地震波作用下:微型桩支挡结构山侧土压力滑面以上呈现"K"型分布,滑面附近土压力最大;两类微型桩河侧土压力分布特征不同;微型桩在双向耦合地震作用下土压力大于单向地震作用下的土压力;滑面处"人"字型微型桩支挡结构承担的滑坡推力为平形微型桩的2~5倍,平形微型桩桩顶横梁较"人"字型微型桩向前错动2.2 cm,"人"字型微型桩较平行微型桩支挡结构抗震承载能力和抗变形能力更强;微型桩支挡结构地震动土压力峰值存在响应滞后效应,滑动面附近土压力在整个地震时间段波动幅度较大,地震动峰值土压力响应滞后效应更明显;坡体内加速度沿桩身呈现放大特征,地震作用越强加速度放大效应越显著,边坡坡面附近加速度放大效应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基础 微型桩 大型振动台试验 地震作用 地震动土压力 滞后效应 抗震承载能力
原文传递
低动静刚度比天然胶类减震制品的配方设计 被引量:3
13
作者 章维国 谢正松 +1 位作者 章于川 吴兵 《安徽化工》 CAS 2018年第6期78-80,共3页
为改善减震橡胶制品的动静刚度比K_d/K_s,通过采用纯天然橡胶NR、天然胶与顺丁橡胶并用胶NR/BR(并用比85/15)、天然胶与丁苯橡胶并用胶NR/SBR(并用比85/15)等三种不同生胶体系和相同硫化体系的配方,以及相同生胶并用体系NR/BR(并用比70/... 为改善减震橡胶制品的动静刚度比K_d/K_s,通过采用纯天然橡胶NR、天然胶与顺丁橡胶并用胶NR/BR(并用比85/15)、天然胶与丁苯橡胶并用胶NR/SBR(并用比85/15)等三种不同生胶体系和相同硫化体系的配方,以及相同生胶并用体系NR/BR(并用比70/30)和三种不同硫化体系的配方,分别按照日本JISK6394标准制备试样,然后对各标准试样进行动静刚度比K_d/K_s测试试验。测试结果表明,纯天然橡胶NR配方的K_d/K_s最小,当NR与BR、SBR等橡胶并用后,其K_d/K_s都有所提高;而NR/BR(70/30)标准试样中,高硫低促硫化体系配方试样的K_d/K_s最小,当使用低硫高促和全硫载体硫化体系时,试样的K_d/K_s均有所增大,其中全硫载体硫化体系配方试样的K_d/K_s最高。因此,制造减振性能优良的天然胶类减震橡胶制品时,应优先考虑采用高硫低促硫化体系的基本配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震橡胶制品 动静刚度比(动倍率) 天然橡胶的并用胶 微相分离多相结构 滞后效应 高硫低促硫化体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